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1期原卷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792884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1期原卷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1期原卷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1期原卷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1期原卷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1期原卷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1期原卷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1期原卷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1期原卷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1期原卷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1期原卷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1期原卷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1期原卷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1期原卷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1期原卷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1期原卷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1期原卷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1期原卷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1期原卷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1期原卷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1期原卷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1期原卷版.docx

《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1期原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1期原卷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1期原卷版.docx

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1期原卷版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

一、【2019年中考吉林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造白糖

凡闽、广南方经冬老蔗,用车同前法。

榨汁入缸,看水花为火色。

其花煎至细嫩,如煮羹沸,以手捻试,粘手则信矣①。

此时尚黄黑色,将桶盛贮,凝成黑沙。

然后以瓦溜②置缸上。

共溜上宽下尖,底有一小孔,将草塞住,倾桶中黑沙于内。

待黑沙结定,然后去孔中塞草,用黄泥水③淋下。

其中黑滓入缸内,溜内尽成白霜。

最上一层厚五寸许,洁白异常,名曰西洋糖,下者稍黄褐。

(节选自《天工开物》上海古籍出版社)

(注释)①粘手则信矣:

如果粘手就说明火候到了。

②瓦溜:

用糖膏重力分离糖蜜以取得砂糖的陶制工具,类似过滤漏斗。

③黄泥水:

取黄泥水上层溶液,起脱色、除蜜作用。

1.“量上一层厚五寸许”中“许”字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时尚黄黑色,将桶盛贮,凝成黑沙。

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二、【2019年中考四川内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①曰:

“留以为梁。

”余曰:

“木小不堪也。

”僮曰:

“留以为栋。

”余曰:

“木大不宜也。

”僮笑曰:

“木一也,忽病②其大,又病其小。

”余曰:

“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

余曰:

“太多矣。

”乃尽湿③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

余曰:

“太少矣。

”僮怨曰:

“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

”余曰:

“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

——节选自吕坤《呻吟录》

(注)①僮:

未成年的仆人。

②病:

担心,忧虑。

③湿:

名词活用作动词,淋湿。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人有馈一木者(______)

(2)木小不堪也(______)

(3)为余生炭满炉(______)

(4)乃尽湿之(______)

5.翻译下面句子。

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6.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常常为此担心。

请你从小明的角度,结合这篇文言文内容,给妈妈说几句话,加以劝慰。

三、【2019年中考河北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凡读书,二十岁以前所读之书与二十岁以后所读之书迥异①。

少年知识未开②,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

若壮年所读,经月则忘,必不能持久。

故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③,必须幼年读。

长壮后,虽倍蓰④其功,终属影响⑤。

自八岁至二十岁,中间岁月无多,安可荒弃或读不急之书?

此时,时文⑥固不可不读,亦须择典雅醇正,理纯词裕,可历二三十年无弊者读之。

若朝华⑦夕落,浅陋无识,诡僻⑧失体,取悦一时者,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何如诵得《左》《国》⑨一两篇及东西汉典贵华腴⑩之文数篇,为终身受用之宝乎?

我愿汝曹⑪将平昔已读经书,视之如拱璧⑫,一月之内,必加温习。

古人之书,安可尽读?

但读得一篇,必求可以背诵,然后思通其义蕴⑬,而运用之于手腕之下。

如此,则才气自然发越⑭。

若曾读此书,而全不能举⑮其词,谓之“画饼充饥”;能举其词而不能运用,谓之“食物不化”。

二者其去⑯枵腹⑰无异。

汝辈于此,极⑱宜猛省。

(选文有删节)

①迥异:

相差根远。

②开开导,启发。

③古奥古指深奥,不容易理解。

④倍蓰(ǐ)数倍。

⑤影响影子和回声。

指不切实际、不持久。

⑥时文:

当时适行的文体,多指利学应试之文。

⑦华花。

⑧诡辩荒谬邪僻。

⑨《左》《国》《左传》《国语》。

⑩华腴(yú)丰美有文采。

⑪曹:

辈。

⑫拱璧大壁,泛指珍宝。

⑬义蕴:

内在的意义。

⑭发越散播。

⑮举:

举出。

⑯去距。

⑰枵腹腹中空虚。

⑱极通“亟”,急。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时文固不可不读

(2)若朝华夕落

(3)古人之书,安可尽读

(4)然后思通其义蕴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

(2)汝辈于此,极宜猛省。

9.作者认为“六经、秦汉之文词诞古奥。

必须幼年读”,其理由是什么?

10.从选文加线句子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四、【2019年中考山东烟台卷】文言文阅读。

贞观十七年,太宗谓待臣曰“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何也?

”司空房玄齡曰“此为幼主生长深宫,少居富貴,未尝识人间情伪,治国安危,所以为政多乱。

”太宗曰“公意推过于主,朕则归咎于臣。

夫功臣子弟多无才行,藉祖父资荫遂处大官,德义不修,奢纵是好。

主既幼弱,臣又不才,颠而不扶,岂能无乱?

隋炀帝录宇文述在藩之功,擢化及于高位,不思报效,翻行弑逆。

此非臣下之过欤?

朕发此言,欲公等戒勖子弟,使无愆过,家国之庆也。

”太宗又曰“化及与玄感即隋大臣受恩深者子孙,皆反,其故何也?

”岑文本对日“君子乃能怀德荷恩,玄感、化及之徒,并小人也。

古人所以贵君子而贱小人。

”太宗曰“然。

(注)①司空:

古官职名。

②宇文述:

与后文的“化及”“玄感”“岑文本”都是人名。

③擢:

提拔。

④戒勖:

劝诫勉励。

⑤愆过:

罪过;过失。

11.解释下列加点词。

(1)夫功臣子弟多无才行

(2)皆反,其故何也

12.下列各句中的“而”与“颠而不扶”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B.足肤皲裂而不知

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D.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13.翻译句子。

此非臣下之过欤?

14.对于“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这种现象,房玄龄的观点让我们想起孟子说的“______,_______”。

15.通读全文,可归纳出太宗与侍臣对话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

五、【2019年中考黑龙江绥化卷】阅读《二鹊救友》,回答小题。

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

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

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

未几,一鹳①横空而,“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

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

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

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②,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

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注释)①鹳:

guàn一种救凶猛的鸟。

②匝:

ā,圈。

1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悲鸣不已(已经)B.若相语状(形状,样子)

C.集古木上(聚集,会合)D.衔一赤蛇吞之(含着,叼着)

17.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只划一处)

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

18.翻译下面的句子。

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19.从这则小故事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六、【2019年中考浙江台州卷】

(一)

王荆公①再罢政,以使相②判金陵。

筑第于南门外七里,去蒋山亦七里,平日乘一驴,从数僮游诸山寺。

欲入城,则乘小舫,泛潮沟以行,盖未尝乘马与肩舆③也。

所居之地,四无人家。

其宅仅蔽风雨,又不设垣墙,望之若逆旅之舍。

有劝筑垣墙,辄不答。

元丰末,荆公被疾,奏舍此宅为寺,有旨赐名报宁。

既而荆公疾愈,税城中屋以居,竟不复造宅。

(选自《东轩笔录》,有删改)

[注释]①王荆公:

指王安石。

②使相:

官职名。

③肩舆:

轿子。

(二)

荆公退居金陵,蒋山学佛者俗姓吴,日供洒扫,山下田家子也。

一日风堕挂壁旧乌巾,吴举之复置于壁。

公适见之,谓曰:

“乞①汝归遗父。

”数日,公问幞头②安在,吴曰:

“父村老,无用,货于市中,尝卖得钱三百文供父,感相公之赐也。

”公叹息之。

因呼一仆同吴以元价往赎,且戒苟以转售,即不须访索。

果以弊恶③回犹存,乃赎以归。

公命取小刀自于巾脚刮磨粲然黄金也盖禁中所赐者。

乃复遗吴。

(选自《墨庄漫录》,有删改)

[注释]①乞:

给:

②幞(fú)头:

古代男子用的一种头巾。

③弊恶:

破旧。

20.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去蒋山亦七里______________

(2)公适见之______________

(3)且戒苟以转售______________

(4)乃复遗吴______________

2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

公命取小刀自于巾脚刮磨粲然黄金也盖禁中所赐者

2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其宅仅蔽风雨,又不设垣墙,望之若逆旅之舍。

23.两文都写罢政后的王荆公,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语段简要分析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4.【2019年中考广东广州卷】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

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勿古。

”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责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之朝,乐官传视,皆日“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

岂独一琴哉?

莫不然矣.”

(选自刘基《郁离子》)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期年出之②莫不然矣

(2)工之侨的琴最初不被国工认可,后为什么又被众人视为珍宝?

这一故事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

七、【2019年中考四川攀枝花卷】阅读下面的古文选段,完成小题。

广既从大将军青(卫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

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

广自请曰:

“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

”大将军青亦阴受上(汉武帝)诫,以为李广老,数奇(运气不好),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

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

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

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

“急诣部,如书。

”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赵食其)合军出东道。

25.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合并)

B.东道少回远(稍稍)

C.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暗中)

D.固自辞于大将军(固然)

26.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

B.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

C.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

D.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

27.下列对“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李广没有向大将军告辞就离开了,怒气冲冲地回到了自己的军部。

B.李广没有向大将军道谢就离开了,怒气冲冲地回到了自己的军部。

C.李广没有向大将军告辞就离开了,怒气冲冲地到了自己所在的部门。

D.李广没有向大将军道谢就离开了,怒气冲冲地到了自己所在的部门。

28.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大将军卫青、右将军赵食其、前将军李广都是此次与匈奴作战的汉朝将领。

B.李广二十岁就开始与匈奴作战,所以特别想当先锋,率先战死在单于面前。

C.汉武帝、大将军卫青及右将军赵食其都认为李广年龄大,不适合与单于正面作战。

D.李广是一个不听将令的人,他最终没有和右将军赵食其合军。

29.将下列课内文言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⑴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⑵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愚公移山》)

⑶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

八、【2019年中考吉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猫说

[明]薛碹

余家苦鼠暴,乞诸人,得一猫。

形魁然大,爪牙铦①且利。

余私计鼠暴当不复虑矣。

以其未驯也,絷维②以伺,候其驯焉。

群鼠闻其声,相与窥其形,类有能者恐其噬已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

既而以其驯也,遂解其维絷。

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遽③起而捕之。

比④家人逐得,已下咽矣。

家人欲执而击之,余日“勿庸。

物之有能者,必有病。

噬雏,是其病也;独无捕鼠之能乎?

”遂释之。

已则伈伈泯泯⑤,饥哺饱嘻⑥,一无所为。

群鼠复潜视,以为彼将匿形致已⑦也,犹屏伏不敢出。

既而鼠窥之益熟,觉其无他异,遂历穴相告曰“彼无为也。

”遵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

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

余之家人执之至前,数⑧之曰“天之生材不齐,有能者必有病。

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

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真天下之弃才也哉!

”遂笞而放之。

[注释]①铦(iān)锋利。

②絷(hí)维系缚。

③遽(jù)突然。

④比等,待。

⑤伈(ǐn)心恐惧。

泯泯茫然无知。

⑥饥哺饱嘻饥则吃食,饱则嬉闹。

⑦匿形致已意为故意躲藏以捕获自己。

⑧数(shǔ)责备,斥责。

3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群鼠闻其声,相与窥其形

(2)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

(3)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

3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愚公移山》)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

C.未有问面不告、求而不得者也(《送东阳马生序》)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2.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猫“类有能”的一组是

①形魁然大,爪牙铦且利②恐其噬已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③遽起而捕之

④已则似心泯泯,饥哺饱嘻⑤遂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⑥又亟往捕之而走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

3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

34.《猫说》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九、【2019年中考湖北襄阳卷】文言文阅读。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

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①。

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

还报曰:

“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

臣过河南②,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③发河南仓粟以赈之。

臣请归节,伏矫制④“之罪。

”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

黯耻为令,病归田里。

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

以数⑤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

黯学黄老之言⑥,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

其治,责大指⑦而已,不苛小。

岁余,东海大治。

称之。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有刪改)

[注释]①谒者:

官名。

②河南:

指河南郡。

③节:

符节,皇帝派遣使者的凭证。

④矫制:

假传圣旨。

⑤数:

屡次。

⑥黄老之言:

指道家学说。

⑦大指:

大的原则。

3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上使黯往视之____

②乃召拜为中大夫____

36.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B.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

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D.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持节发河南仓粟以赈之。

38.文中的汲黯作为文臣,和《周亚夫军细柳》中的武将周亚夫一样,也具有______的品质,从原文中“______”这一句可以看出。

39.从汲黯治理东海的事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请结合选文语句简要说一说。

十、【2019年中考湖北黄石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人多厌之者。

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

“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

“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无所知名。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得知名。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信拜礼毕,上坐。

信曰“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

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

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

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

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①蓐食蓐,早晨未起身,在床席上进餐。

②下即为胯下。

③蒲伏同“匍”。

4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即为布制衣服,为古代庶人之服,这里借指平民,如“布衣之怒”。

B.拜,在这里表示授予官职,“拜大将”就是“授予大将军”。

C.三秦、河南,古地名。

随着时间推移,古今词义所指有的有变化,如“三秦”;有的没有变化,如“河南”。

D.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种传记的体类,内容是记叙人臣的事迹,以便流传后世。

41.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B.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C.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D.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4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为布衣时,很穷困而且无所事事,经常去亭长家蹭饭,因饭不好,最后大怒而去。

B.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就亲自把他追回,后韩信得到重用,被授予大将军一职。

C.韩信受到汉王重用后,趁机指出要充分利用民心,并献计汉王向东出击,最后让汉王一举平定三秦。

D.本文在人物塑造上很有特色,运用一些典型小故事,把主人公塑造得栩栩如生,如“胯下之辱”。

4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2)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十一、【2019年中考湖北咸宁卷】文言文阅读

陶侃少孤贫。

建兴三年,侃在广州无事,辄朝运百甓①于斋外,暮运于斋内。

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故自劳耳。

太宁三年,五月,以陶侃为征西大将军,都督②荆、湘、雍、果四州请军事。

判州刺史、荆州士女③相庆。

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遺,未尝少闲。

常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岂可但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④也!

侃在军四十一年,明毅善断,识察纤密,人不能欺;自南陵迄⑤于白帝,数千里中,路不拾遗。

(节选自《晋书・陶侃传)

(注)①甓(pì):

砖。

②都督统领。

③士女:

泛指百姓。

④弃:

放弃。

⑤迄到,至。

4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故自劳耳(使…劳累)B.常语人日(告诉)

C.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放弃,含弃)D.明毅善断(善于)

45.下列选项中的“于”和例句中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朝运百甓于斋外

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B.不求闻达于诸侯

C.皆以美于徐公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46.下列対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侃对自己要求严格,不贪图安逸清闲,常常早上把砖从书房运出去,晚上又运回

B.从“荆州刺史、荆州士女相庆”,可以看出陶侃为官深得人心。

C.陶侃在生活上不拘小节,但他治军严谨,反对不正之风。

D.陶侃办事严肃认真,为人精明果敢,观察事物细致周密,别人欺骗不了他。

47.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

(2)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

十二、【2019年中考湖北随州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史称颜真卿①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

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观其赴火骂逆,何其烈也。

生平善正、草书,宋祁称其“笔力遒婉”,今披阅遗迹,凝重沉郁,奇正相生,如锥画沙,直透纸背,觉忠义之气,犹勃勃楮墨间。

朕重其人,益爱其书,不啻②逾于球③璧矣。

(节选自《跋颜真卿墨迹后》)

(乙)真卿仕历元、肃、代、德四朝,虽至影迫桑榆,不少懈其报国之心。

故尝以正色公言,见恶于④元载、杨炎、卢杞诸奸,诬劾贬斥,至于七、八。

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

李希烈反,诏遗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

在希烈所,斥朱滔等使之诱,以宰相责李元平之不能致命。

掘坎欲坑,积薪欲焚,多端迫协而毫无怵于心。

凡二十阅月,卒缢杀之于蔡州。

呜呼!

自平原倡义,至此乃有以毕公之志矣……夫如真卿者,所谓从容就义,难也。

(节选自《史林测义》)

(注释)①颜真卿:

唐朝名臣、书法家。

唐玄宗时登进士甲科,历任侍御史等职。

安史之乱爆发,其以平原郡太守独撑河北危局良久。

后任刑部尚书,封鲁郡开国公。

谥“文忠”。

②啻:

止,仅仅。

③球:

美玉,特指玉磬。

④见……于……:

表被动。

48.下列对(甲)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B.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C.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D.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4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宋祁称其“笔力遒婉”/其真无马邪(《马说》)

B.今披阅遗迹/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C.见恶于元载、杨炎、卢杞诸奸/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D.李希烈反,诏遗宜慰/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5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朕重其人,益爱其书,不啻逾于球璧矣。

(2)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

5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甲)文中,作者认为颜真卿的书法不仅技艺高超,而且充满忠义之气。

B.(乙)文写颜真卿面对反贼李希烈以死相逼,依然大义凛然,气节不屈。

C.颜真卿为人守正有礼,但由于奸臣当道,他只能把正直的言论藏在心里。

D.颜真卿擅长楷书、草书,其楷书风格浑厚挺拔,用笔力透纸背。

十三、【2019年中考湖北武汉卷】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之弟扬干乱行曲梁,魏绛①戮其仆②。

晋侯怒,谓羊舌赤③曰:

“合诸侯,以为荣也。

扬干为戮,何辱如之?

必杀魏绛,无失也!

”对曰:

“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刑。

其将辞,何辱命焉?

”言终,魏绛至,授仆人书,将伏剑。

士鲂、张老止之。

公④读其书曰:

“臣闻师众以顺为武,军事有死无犯为敬。

君合诸侯,臣敢不敬?

君师不武,执事不敬,罪莫大焉。

臣惧其死,以及扬干,无所逃罪。

不能致训,至于用钺。

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公跣而出,曰:

“寡人之言,亲爱也。

吾子之讨,军礼也。

寡人有弟,弗能教训,寡人之过也。

子无重寡人之过,敢以为请。

晋侯以魏绛为能以刑佐民矣,与之礼食⑤,使佐新军。

(选自中华书局《左传》,有删节)

(注释)①魏绛:

晋国中军司马,主管军法。

②仆:

指驾车的人。

③羊舌赤:

与后文的士鲂、张老同为晋国大臣。

④公:

指晋侯。

⑤礼食:

国君在太庙宴请臣子。

5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失也失:

耽误

B.其将辞辞:

陈说

C.吾子之讨讨:

处罚

D.子无重寡人之过重:

看重

5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见于司寇

A.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B.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C.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D.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54.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侯在曲梁举行盟会,大会诸侯,扬干扰乱了军队行列,魏绛杀了他的车夫。

B.魏绛不惧晋侯问罪,主动见晋侯,却遭将士伏击,幸得士鲂、张老二人解救。

C.魏绛认为军中将士要服从命令,宁死也不应触犯军纪,所以一定要从严治军。

D.晋侯了解了魏绛的心意后,承认了自己的过失,不但没有杀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