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统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793001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7.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统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部编版统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部编版统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部编版统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部编版统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部编版统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部编版统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部编版统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部编版统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部编版统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部编版统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部编版统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部编版统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部编版统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部编版统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部编版统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部编版统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部编版统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部编版统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部编版统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统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统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统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统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统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第三组单元分析

一、单元教材简析

1.本单元的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处处留心,连续观察”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组成。

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进行连续观察,让学生进行细致、仔细地描写,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对事物的描写。

2.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1)能引导学生根据细致观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

通过阅读,感受古诗三首的自然美和语言美。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增加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2)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学习并运用观察方法描写事物,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单元总体目标

1、认识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

2、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3、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三、单元教学时间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6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写观察日记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

机动1课时。

 

课题9古诗三首第1、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初步设计

集体研讨改进

教学目标

1.认识“暮、瑟、缘”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

(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重难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3分钟)

1.齐背《草》。

这首诗的诗人是谁?

(白居易)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

(板书:

《暮江吟》)

2.简介白居易。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学写生字。

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15分钟)

1.师:

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的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2.师:

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

我们来听听看。

3.师:

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4.交流学习一、二两句。

(课件出示7)

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

(师生共同解答“残阳”“铺”“瑟瑟”等字。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5.指导朗读一、二两句。

过渡语:

下因为江边傍晚的景色是如此吸引人,不知不觉已到夜晚。

6.指导学习三、四两句。

这两句描写了江边的哪些景色?

诗人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露水和月亮?

(板书:

露水月亮)

把什么比作什么,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诗人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连用了两个比喻描写了江边夜晚迷人的景色,诗中还用哪个词来形容?

(可怜)可怜是什么意思?

(可爱)(板书:

景色美丽)

7.指导朗读三、四两句。

8.指导朗读朗读整首诗。

四、配乐朗读,升华情感(7分钟)

1.指导配乐朗读。

2.谈感受。

五、拓展延伸,积累语言(5分钟)

你能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做一首新诗,或画一两幅简笔画吗?

选择一个来完成。

板书设计:

《暮江吟》

白居易

露水月亮景色美丽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2分钟)

同学们,我们知道,古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是悠久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在西林寺上的一首诗。

(板书:

《题西林壁》)

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

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

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8分钟)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学习生字。

三、学习古诗《题西林壁》(14分钟)

(一)解诗题,知作者

1.师:

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

(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师:

谁知道苏轼的生平?

(生交流苏轼的资料。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师:

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3.出示一二两行诗句:

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

(板书:

从不同角度观察)

师:

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

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说一句话吗?

4.诗人看得清庐山的真面目吗?

指名说说三四行诗句。

5.学写“缘”字。

(三)多诵读,悟诗情

1.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

请大家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2.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四)总结

师: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四、学习古诗《雪梅》(14分钟)

(一)看图片、赏雪梅。

自古以来,人们把雪和梅作为报春的使者。

可是,雪和梅却争执起来了,怎么回事呢?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雪梅》这首诗中去探个究竟。

(二)读古诗、诵雪梅

1.借助拼音,把这首诗读正确。

2.认读标拼音的字。

3.各种形式读诗——背诗。

(三)品诗句,悟道理。

1.借助注释,说一说诗的意思。

2.提出不懂的问题,一起解决。

师: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

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3.悟道理。

从后两句中,我们可以知道雪和梅的特点是:

雪白梅香(教师板书:

雪白梅香)。

这首诗借雪梅的争春,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正如《千字文》中所读到的;“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4.带着理解再读本诗。

(四)谈雪梅、拓诗词。

1.简介诗人:

这首诗的作者是卢钺,是宋朝人。

他非常喜爱梅花。

2.谈雪梅的关系:

古往今来,有不少诗人往往把雪和梅放在一起写。

这是因为雪中有了梅花,就透露出春的信息;梅花因在雪中开放,更显示出不畏严寒的高尚品格。

如我们所学过的《梅花》一诗。

3.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十分喜欢雪中的梅花,他曾写下这一首词《卜算子•咏梅》,我们一起来欣赏。

4.总结。

五、作业(2分钟)

1.背诵两首古诗。

默写《题西林壁》。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和“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这两句诗的意思。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雪梅》

宋苏轼宋卢钺

横岭雪白

变幻莫测人各有所长

侧峰梅香

远近从不同角度观察

千姿百态

高低

教学随笔

课题10爬山虎的脚第1、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初步设计

集体研讨改进

教学目标

1.认识“均、柄、蜗”等5个生字,会写“操、占、嫩”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3.通过对“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学习,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重难点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3分钟)

刚看到课文题目,你或许认为爬山虎是一只老虎,其实爬山虎是一种植物。

引导学生观察,简介爬山虎。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23分钟)

1.自由地朗读课文。

2.分析记忆字形。

3.书写指导。

4.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三、自主探究,理解第一段(13分钟)

1.全班齐读,思考:

这两句话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爬山虎?

2.填空。

爬山虎生长的特殊环境是。

爬山虎生长的特点是。

3.指导朗读。

四、课堂小结,留有思考(1分钟)

今天,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生长的特殊位“墙”。

爬山虎是爬墙成片生长的,那么它是怎样爬墙的呢?

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1分钟)

1.上节课,我们从课文第1自然段中,知道了爬山虎的生长特点。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研读第2自然段(8分钟)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教师板书:

位置颜色样子)

2.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

爬山虎叶子的颜色和样子。

(教师板书:

墙上嫩红嫩绿朝下、均匀、不留一点空隙)

3.指导朗读:

读出美感来。

三、研读第3—5自然段,交流体会(18分钟)

1.默读思考:

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独到之处?

2.汇报交流。

师:

首先我们一起交流第3自然段。

你读懂了什么?

(1)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很独特。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观察爬山虎的脚的?

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爬山虎脚的样子。

(2)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问:

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自由朗读描写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描写爬山虎脚的动作的词句。

(教师板书:

触、变成、巴住、拉、贴)

小结:

原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有一股不断向上的攀爬劲呀!

②指导朗读:

注意动词稍微读重点。

在这里,叶圣陶爷爷还教给了我们一种介绍事物的方法,那就是拿我们熟悉的事物来作比较。

四、联系生活,感悟方法(3分钟)

1.我们要向叶圣陶爷爷习什么?

(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2.总结。

罗丹也说过:

“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今天让我们用一双慧眼,去观察,去发现。

五、积累运用,提升语言(10分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优美的词句。

2.课外练笔。

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攀爬植物(如:

葡萄、牵牛花等),仿照课文写一写,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

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位置颜色样子

叶墙上嫩红嫩绿朝下均匀不留一点空隙

茎上如新叶细丝像触角

  爬触、变成、巴住、拉、贴(牢固)

教学随笔

 

课题11蟋蟀的住宅第1、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初步设计

集体研讨改进

教学

目标

1.认识“蟋、蟀、宅”等12个生字,会写“宅、临、选”等14个字。

正确读写“住宅、隐蔽”等词语。

2.知道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的过程,能理解蟋蟀的住宅算是“伟大的工程”的原因。

3.能从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体会观察的乐趣。

教学

重难点

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

2.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3.体会作者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3分钟)

1.(播放蟋蟀的叫声)蟋蟀唱歌非常出名,但它还有一样东西非常出名,是什么?

(蟋蟀的住宅)(板书课题)

2.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有什么疑问?

今天就带着这些疑问,跟随法国作家法布尔一起参观“蟋蟀的住宅”。

二、朗读课文,掌握字词(15分钟)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多种方式朗读。

3.分析记忆字形。

4.书写指导。

5.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用工具书解决。

三、理清脉络,划分层次(10分钟)

1.自由朗读课文,小组讨论思考:

作者观察了什么?

有什么发现?

2.理清课文段落。

四、熟读课文,了解住宅特点(5分钟)

1.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小组讨论:

蟋蟀出名有几个原因?

2.将第二句话改成“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住宅,还由于它的唱歌”行不行?

为什么?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五、小结课文,课堂练习(5分钟)

师:

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与感悟呢?

你对蟋蟀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吗?

六、再读课文,布置作业(2分钟)

1.带着你的疑问再读课文。

2.搜集关于描写昆虫的文章读一读,并写读书笔记。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复习生字(3分钟)

1.听写生词,同桌互相检查,及时改错。

2.作者观察了蟋蟀什么?

(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

3.我们向别人介绍自己家的住宅的时候,会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5分钟)

1.自由朗读2—6自然段。

(教师板书:

住宅特点)

(1)作者为什么把蟋蟀的洞穴称做是“住宅”呢?

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写法?

(2)“随遇而安”什么意思?

(指导学生读第2自然段的前三句话)

(3)“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这恰好照应了课题“住宅”一词。

读着这句话,你还会想些什么?

(板书:

选址慎重、自己挖掘不肯随遇而安)

(4)指导朗读,体会“不肯随遇而安”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2.思考:

作者发现了什么?

他是怎么介绍的?

学生汇报。

隧道——排水良好

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拟人的手法)

门——隐蔽

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

(比喻的手法)

平台——平坦(板书:

隐蔽平坦)

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

这就是蟋蟀的平台。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拟人手法)

3.齐读第5自然段,思考:

这些都是从哪一方面介绍蟋蟀的住宅?

(外部)

4.介绍完蟋蟀住宅的外部后,作者又发现了什么?

(学习第6自然段)

内部:

简朴、清洁、干燥、卫生(板书:

内部:

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三、精读课文,加深理解(15分钟)

1.自由朗读7—9自然段,思考:

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呢?

抓住关键词句,说说你的感受。

2.学生汇报:

3.再次朗读7—9自然段,感受蟋蟀建筑住宅的过程。

(1)从哪些地方看出来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蟋蟀不肯随遇而安体现在:

一是它慎重地选择住址;二是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三是自己一点儿一点儿挖掘洞穴。

(2)作者是如何把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写清楚的?

通过“扒”“搬”“踏”“推”“铺”一系列动词,具体生动地描写了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表现了蟋蟀的建筑才能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课堂总结,回顾课文(2分钟)

法布尔先生经过长期、细心地观察,发现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建筑过程,他像介绍朋友的住宅一样,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蟋蟀的住宅,让我们感受到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5分钟)

1.科学家法布尔以严谨求实、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坚持长期细心观察的敬业精神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平时,我们每一个人也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身边的每一件事,从小培养耐心细致的观察习惯,积极探索,为科学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2.谈谈你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感受或启发?

3.选择学习。

(1)课后选一处景物进行观察,练习写一写。

(2)继续搜集关于昆虫奥秘的相关资料。

(3)有条件的读一读《昆虫记》这本书。

板书设计:

蟋蟀的住宅

选址慎重、自己挖掘

外部:

隐蔽、平坦(不肯随遇而安)

住宅特点

内部:

简朴、清洁、动工时间:

十月

干燥、卫生如何建筑挖掘过程(勤奋)

不断整修

 

教学随笔

课题口语交际:

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第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初步设计

集体研讨改进

教学目标

1.认识眼睛的结构,掌握近视形成的原因。

2.要求学生做到预防近视,并掌握保护眼睛的方法。

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并且持之以恒。

重难点

1.预防近视的方法。

2.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并且持之以恒。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2分钟)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猜个谜语:

两颗黑葡萄,长在人脸上,白天开窗望,晚上关紧窗。

(眼睛)

2.眼睛是由什么组成的?

(板书:

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二、认识眼睛的结构(8分钟)

1.让学生同桌互看一下眼睛,在学生发现了中间有个小圆孔的基础上出示眼睛的外部结构图,指导学生认识眼睛的部分结构,再让学生指指认认,加深印象。

2.师:

刚才同学们看到的小圆孔就是瞳孔,来自物体的光通过瞳孔进入眼睛后,会在视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像,最后神经把这些光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看到物体了。

3.紧接着通过两张不一样瞳孔猫的图片,揭露生活中的小常识,培养学生日常的观察能力。

三、引导学生了解近视的概念以及近视的影响(15分钟)

1.小游戏:

(出示课件)师生互动,找出不同的地方。

2.出示一张模糊的视力表,学生比较后引出近视的概念。

3.小组讨论。

(影响视力的原因。

小组讨论时,注意说话的音量,避免干扰其它小组。

4.汇报总结。

要求:

不重复别人的话。

如果想法接近,可以先表示认同,再继续补充。

四、预防近视,养成保护眼睛的良好习惯(13分钟)

师:

近视的原因有哪些呢?

1.让学生讨论后交流。

归纳起来,都是增加了眼睛的负担,造成了眼睛调节过度紧张和疲劳。

(板书:

近视原因造成眼睛过度紧张和疲劳)

2.针对近视的形成原因,提出预防近视措施。

①重点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习惯。

②坚持做到每天做眼保健操。

③积极锻炼身体。

④保证足够的睡眠。

让学生对照这几种情况找找自己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情况存在,加以改正。

五、课堂总结(2分钟)

同学们,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请同学们在生活中要注意用眼卫生,保护好眼睛。

最后老师衷心祝愿大家,不要因为今天的近视影响明天的远征,愿大家都有一双明亮而健康的眼睛。

板书设计:

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近视原因:

造成眼睛过度紧张和疲劳

预防近视:

注意用眼卫生,保护眼睛

教学随笔

课题习作写观察日记 第2、3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初步设计

集体研讨改进

教学目标

1.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2.让学生写下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

3.让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写法,也试着写观察日记。

4.练习修改习作。

重难点

1.把自己平时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具体、生动地写下来。

2.从哪些方面进行细致、准确的观察。

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课时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2分钟)

师:

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脚》是作者叶圣陶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爬山虎的秘密,《蟋蟀的住宅》是作者法布尔观察了很久,看到了蟋蟀筑巢的全过程。

作者平时认真、连续的观察才把文章写得生动有趣,有吸引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者的这种写法,把它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让自己的习作也显得生动有趣。

(板书:

写观察日记)

二、回忆日记格式(8分钟)

1.学生齐读题目,说一说要求写什么?

2.谁能说说日记的格式是什么?

3.师:

观察日记就是把看到的人物、事物、景物记下来,每次观察最好截取一个侧面,写出特征,反映一个中心。

4.读一读苏联比安基的《森林报·夏》中的两则日记,想一想,说一说:

它和我们以前所写的日记有哪些不同之处呢?

师:

围绕同一个写作内容,把观察到的事物发生的变化通过几则日记描写出来,叫作“连续观察日记”。

今天,我们也可以写一写连续观察日记。

三、确定观察对象(5分钟)

1.同学们想一想,你打算选择什么事物来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呢?

从第44页里,看看这些小朋友都准备观察什么?

2.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察对象,然后在全班交流。

四、指导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习作(25分钟)

(一)指导观察方法

1.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老师相机引导学生把握观察的方法。

(1)请观察同类事物(如水果类、植物类、动物类)的小朋友自愿组成学习小组,大家一起讨论、探究,并将自己小组探究到的该类事物的特点写在纸上。

(2)让学生将自己小组观察的结果与全班同学交流。

2.引导学生了解观察事物的方法,引导学生仔细想——发挥联想和想象,并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事物说得生动、具体。

水果类:

启发学生调动各种感观去认识事物、感知事物,可以闻,可以吃,可以发挥想象等。

植物:

引导学生要观察它的干、茎、叶等各部分的特点,生长习性等,闻一闻花散发出来的香味。

动物:

就要观察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惯等特点。

(二)引导学生习作

1.读第42页苏联比安基的《森林报•夏》中的两则日记,找出能体现作者观察细致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2.师:

观察一个事物必须具体,细致,还要全面,调动多种感官,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来描写。

另外,大家还要在全方位感知的同时辅以自己的感受:

大脑里想到什么?

心中感受到了什么?

自己的心情怎样?

3.师:

写观察日记除了“观”,更要有“察”,就是还要有观察后的感受。

同时,别忘了写出观察对象最近几天或一段时间内的变化情况。

4.学生开始写日记,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课时

一、继续完成日记(12分钟)

二、整理观察日记,组内分享日记(25分钟)

1.学生再读自己的作文,加以整理、修改,尽量做到观察细致入微。

2.在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换日记,提出修改意见,教师参与其中,并加以指导。

3.评一评:

谁写的日记观察得细致,内容记得准确、形象。

三、总结,激发习作热情(3分钟)

爱默生说过:

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

由此可见,能够做到细致入微,并能从多方面对观察对象加以感知,记录下来,再辅以自己的体会,就可以形成一篇优秀的观察日记了。

愿大家多观察,爱聆听,善思考,勤描写,做个有心人,写出更多、更精彩的观察日记吧!

板书设计:

写观察日记

给日记取个标题

第一行写上日期、天气、星期几

观察植物(干、茎、叶等各部分的特点,生长习性)

观察动物(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惯等特点)

有感受,记下来

 

教学随笔

 

课题语文园地第4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初步设计

集体研讨改进

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事物,体验观察的乐趣,并进行创作。

2.理解不同词语有着相同的意思,并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积累节气谚语。

重难点

1.积累节气谚语。

2.理解不同词语有着相同的意思,并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学会观察事物,体验观察的乐趣,并进行创作。

教学过程设计

第四课时

一、情境导入(3分钟)

同学们,叶圣陶经过细致观察写出了《爬山虎的脚》。

有句俗话说得好,“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获得更多的乐趣。

想体验一下吗?

现在,我们来到语文园地这个版块,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三,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35分钟)

1.交流平台

(1)同学们,学习了这一单元,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完成填空)

(板书设计:

细致连续眼睛看耳朵听心想)

(2)拓展

片段一:

灰鹤在沼泽地上开舞会,它们围成一圈,起初用两条长腿蹦高,后来越跳越上劲:

索性大跳特跳起来了。

那奇形怪状的花步子,真能把人笑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