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1500字左右精选.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793197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读后感1500字左右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语读后感1500字左右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语读后感1500字左右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语读后感1500字左右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语读后感1500字左右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论语读后感1500字左右精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语读后感1500字左右精选.docx

《论语读后感1500字左右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读后感1500字左右精选.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语读后感1500字左右精选.docx

论语读后感1500字左右精选

论语读后感1500字左右【精选】

  导语: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包括《古论》《鲁论》和《齐论》。

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而《齐论》则在汉魏时期失传。

 

论语读后感1500字  《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

古人云:

“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见论语在历代的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统治中国近XX年。

《论语》当然也就稳坐了XX年的宝座。

直至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论语》的地位才开始动遥文-化-大-革-命时期深刻的“批林批孔”,更进一步瓦解了儒家思想对人们的束缚,《论语》从此埋没人间。

  《论语》究竟是什么内容?

为什么他被古人视为经典,而后又成为所谓“封建统治者的工具”呢?

怀着这些疑问,我漫步于《论语》的花园,尝试着去感受其中的奥秘。

  粗看《论语》,不过是一本语录,和《毛主席语录》没什么差别。

可细细品来,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念等几乎都包含在语录的字里行间。

《论语》里最常见的词汇,无非是中庸、君子、礼仁云云。

  中庸却是《论语》里最容易理解的而最难做到的。

中庸指的是“对人处事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衷的态度”。

这种思想体现了当今北京居民的“忍”文化。

对中庸的字面理解就是:

惹不起躲得起、始终保持中立。

这固然是好的,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争端,但过度的“忍”却能使一个民族沉睡,古代中国的发展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

中庸是儒家的为人之道,体现了儒家学派的软弱性。

  君子是一个意义深刻的词。

从小就听说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观棋不语真君子”等,感觉君子就像个呆呆的人似的。

事实上,君子就是孔子他们儒家学派的一种自称,是理想的“中庸”的人。

比如“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斗”,都体现了君子的优良品质。

与君子相对的当然就是小人了,小人并非是坏人,只是素质没有君子高罢了。

《论语》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阐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然而,君子的物质地位往往与小人相差甚远。

毛泽东说过:

“小人累君子,君子当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

”可见君子的物质生活是那么的悲惨!

  礼,表现了孔子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孔子生活在动荡不安的春秋时代,诸侯国不遵守“周礼”,闹得一团乌烟瘴气。

孔子的礼的核心是“正名”,即“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孔子致力于维护三纲五常,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因此,当鲁国大夫季氏“八佾舞于庭”时,孔子愤怒地说:

“是可忍也,熟不可忍也?

  仁,是孔子的道德观,这后来发展成为了他学生孟子的政治主张。

孔子认为,“克己复礼为仁”。

克制自己,遵循“礼”,这就便是“仁”了。

“仁者爱人”,这里爱的“人”是指上层社会的王室贵族;尊重朝廷贵族,“不犯上”,也说明孔子对“礼”的尊重。

此外,孔子还把“仁”当作“人”的标准:

“仁者,人也。

”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说过:

孔子“这种所谓仁道,很显然的是顺应着奴隶解放的潮流的。

这也就是人的发现。

  纵然,《论语》经历了两千个春秋,并不能完全适合我们现在的思想,但是它毕竟是经典中的经典。

经典永远不会过期,我们要批判地继承这些中华传统文化,让《论语》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

总之,《论语》是我们必读之经典,我受它的感化甚深!

论语读后感1500字  这段经文出自《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意思是孔子说:

“一个有德行的士君子应该矜持、庄重,而不会与别人争斗;会和谐的与人相处,而不会结党营私。

  这段经文中孔子讲了一个士君子应该何以处众的道理。

矜,是矜持、庄重、严肃的意思,这是一种很高的人格境界。

如果一个人能达到矜,必是德行人格厚重,境界智慧高深,常人无法比拟的。

这种人非常坦然,因其人正心正,为人正直,刚正不阿,不卑不亢,所以在面临一些重大事件时会显得很泰然。

而正是这种时候,人需要进行冷静的思考和选择。

能够做到“矜”的人,无论天大的事,都会坦然面对,不会轻浮焦躁。

故圣人云:

“临大节而不可夺”。

  相反,小人则不泰不矜,狂妄自大,自以为是,喜好彰显表现,每当大事来临之际,却显得焦躁不安,无所适从,不堪一击。

故孔子云: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此之谓也。

  争,是争执、争斗的意思。

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精神的核心便是争,是博弈与争夺。

不论过程手段,只在乎最后的结果,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这是一种很不好的理念,有害于道,会破坏社会政治秩序。

而如今的中国正是这种情况,拜金主义严重,人们为了达到目标和盈利,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其原因便是近百年来,受到西方资主义的文化入侵。

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们把竞争博弈作为社会生产和发展的推动力,才导致这一后果。

  西方资本主义强调竞争,西方国家也因此博得国际政治和军事上的地位。

但这仅仅是它的文化硬实力,在其硬实力背后有文化软实力支撑,那便是西方的信抑体系和核心价值观。

西方清教徒认为经商是上帝给予他的使命,因此,经商便有了神圣的合法性。

无论从事政治事务还是经商,这都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正因为这样,西方才会出现比尔盖茨这种赚了一辈子的钱,最后全部奉献给了社会的伟大企业家。

这都归结于一个文明的文化软实力,而我们只学到了西方近代文明的硬实力,没有学到他们的软实力。

所以才导致这么多的负面结果。

  当然,西方的软实力我们也学不来,因为软实力要符合地域人文,也就是历史文化的合法性。

因为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人文,每个文明都会有适合于自身的政治制度,而这种政治制度一旦更换历史文化背景便不能发挥原有的功效。

就如同热带植物到了高原地带生存不了。

所以我们才要制定出符合于华夏文明和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

儒家讲“体用不二”,这也进一步说明了“中体西用”的不对之处。

  群,是群体、群众。

这里指与人相处得很好,很和谐和睦,很容易相处共事。

孔子云:

“君子易事而难悦也”,君子虽然很好共事相处,但却难以取悦。

因为君子的德行远在常人之上,能辩是非,明善恶。

通常,小人在行事时,为了能讨领导喜欢,给予他更好的机会与利益,便会对上司领导进行谄媚、拍马和贿赂。

而很多领导上司也是小人德行,乐于接受。

在利益面前,固然原形毕露。

  曾有人举了一个例子来讽刺如今的中国人:

一个百货大楼的电梯坏了,老板便要找人把它修好。

中国人、印度人和德国人都想来接活。

印度人报价3000;德国人说:

“我们材料和技术好”,因此报价5000”;而中国人却以10000元的天价接下了这个活。

原因是这个中国人找到了项目负责人说:

“5000给你,XX给我,剩下3000交给那个印度人做”。

  由此可看出,小人如果居于上位,政治便会腐败,国家便会不得而治。

君子则刚好相反,不论多大的利益摆在他面前,只要不符合于义,不符合于道,都不会取一分一厘。

故古人云: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孔子亦云: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哪怕符合于道,取了,首先想到的也是天下苍生而不是自己。

故范仲淹云: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此之谓也。

所以,一个君子圣贤的人格德行和胸怀都可以从这方面体现出来。

  由此观之,一个国家必须要君子与贤臣在位,方能和谐大同,长治久安。

故孔子云: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又云:

“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天下无所措手足。

”此乃治国之道,不可不知也。

  党,就是党羽,这里指在政治中和社会上结为同党,谋利谋私。

结党,便是奸诈的小人为了更好的谋得利益,集结起来,互相私助营利,作恶偏袒。

为君者管理国家时,必定要注意朝中结党结派,互袒互利的情况发生。

因为一旦这样,贪官污吏的势力便会强大,政治便会腐败至极。

而在政治上,如果有小人之党,便应有君子之朋出现相与之抗衡。

而为人君者,必当明是非善恶,分清小人之党和君子之朋,并把小人之党铲除于朝,天下方能大治。

《朋党论》云:

“故为人君者,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从这段可以看出,一个君子为人处事的智慧。

只有矜而不争,才能时刻保持严谨,庄重坦然,才能临大节不夺,不怒而威;才能与人和睦相处,别人才愿意和你交往。

只有群而不党,才能在互补中不断提升自己,才能不受不良之友的影响和误导,从而趋善远恶。

如此,才是君子之为,圣贤之为。

论语读后感1500字  孔子认为,人,特别聪明和特别傻的都很少,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处在中间,既不绝顶也不透顶。

根据智力,他把人分为3种,一种是“上智”,天生聪明的人完全不需要学习就知晓一切;一种是“下愚”,天生愚蠢的人,无论怎么学习都没有办法;一种是“中人”,也就是指我们这样的普通人。

普通人又分为2种,即“学而知之”的人,通过主动学习获取知识,第二种是“困而学之”的人,遇到自己过不去的坎,才会想起来去学。

这两种人都是需要后天的学习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论语的经典对白中我们还可以捕捉到这样一个词“圣人”。

圣人又是比仁人高一个档次的了。

孔子特别推崇的是圣人,但是他却不希望每个人都参照他的观点去当圣人。

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孔子觉得自己就当不了圣人,他眼中的圣人是尧舜禹那样的先帝。

首先,孔子认为,圣人必须是古代君王,他自己只不过是祖上发过迹,到孔子这一辈,已经是穷困潦倒四海为家了,更谈不上是什么君王。

其次,圣人必须天资聪慧,不用学习就能明理明德,显然,孔子一生都在学习,做不成圣人。

因此,一般人的标准到仁人这个档次就已经是成功了,即使不能为官吃香的喝辣的,至少也可以像孔子那样学富五车桃李天下了。

他也是这么教育他学生的。

  论语中一共有105个“仁”字,那何为“仁”呢?

学生问孔子,孔子回答不一,往往具有针对性。

比如他说“巧言令色,鲜仁矣”,对于溜须拍马的人孔子最讨厌;颜渊问仁,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要他克制自己,一切按照礼的规矩办事;仲弓问仁,子曰: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要他善待别人,承担帮助别人的义务。

司马牛问仁,子曰:

“仁者,其

  言也仞。

”孔子告诉他,说话要有分寸,三思而后言;樊迟问仁,子曰:

“居处恭,执事近,与人忠。

”这里孔子把“仁”分解成三种德性,让他接物处事待人都要充满敬意和忠诚。

此外,孔子还经常将仁与智、勇相提并论。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其实在孔子眼里,仁者已经具有了智勇两种品质。

  仁人,孔子对它的解释是: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仁人首先要自尊自爱,自己要有奋斗目标要有追求,其次才是推己及人,推生出爱人之心,帮助别人到达他们的理想。

孔子对仁人的要求很高,他的学生轻易够不着这样的头衔。

仲由、冉求和公西赤是孔子3000学生中的得意门生,但是孔子对于他们的评价却是:

“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说他们虽然都是治国懂礼之才,可以驾驭一方之土,但是均够不上仁。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所说的仁不是本事而是德行,一个人不管本事有多大,能力有多强,如果不能够推己及人,仁而爱人,都不能称之为“仁”。

仁人要有一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气魄,以自己的德行来收纳聚集人才。

  我们现在学习孔子的“仁”学理论最终目的是要能够运用到实际。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

他在讲述自己如何走向成功时,总是忘不了自己将大学舍友从国外拉拢到国内和他一起打拼的一段经历。

他说,这全是他在大学期间为他们扫地的功劳。

当然,这是句俏皮话。

宿舍卫生通常是大家一起打扫,但是俞就是喜欢一声不吭自己一个人包揽,留给大家好印象,直到他远赴大洋彼岸找到当年的舍友时,对方还会忍不住激动地回忆起这样一个小细节。

我把它也定义为“仁”,虽然看似平凡微小,甚至不值得一提。

但,正是这份仁义使他

  们义无反顾地跟随俞敏洪创办新东方,让他们坚信能在宿舍里为大家服务的人,自然在事业中也亏待不了当年的兄弟。

仁造就了俞敏洪的人格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