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世界地理世界气候学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793415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81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世界地理世界气候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世界地理世界气候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世界地理世界气候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世界地理世界气候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世界地理世界气候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世界地理世界气候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世界地理世界气候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世界地理世界气候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世界地理世界气候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世界地理世界气候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世界地理世界气候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世界地理世界气候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世界地理世界气候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世界地理世界气候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世界地理世界气候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世界地理世界气候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世界地理世界气候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世界地理世界气候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世界地理世界气候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世界地理世界气候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世界地理世界气候学案.docx

《高考地理世界地理世界气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世界地理世界气候学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世界地理世界气候学案.docx

高考地理世界地理世界气候学案

世界地理——世界的气候

考点一世界的气温和降水分布

聚集目标一:

世界气温的分布

仔细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总结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1.等温线的概念:

在同一平面内,把的各点用线连接起来

2.分布规律:

(1)纬度影响:

世界气温从向逐渐降低

(2)海陆因素的影响:

同纬度相比:

夏季气温陆地海洋,冬季陆地海洋。

(3)地形因素的影响:

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0C)

(4)人为的影响:

的大量排放,使全球气温有变的趋势。

聚集目标二:

世界降水的分布

仔细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总结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1.在一定的条件下,大气中的水汽结成水滴和冰晶,以、、等形式降落到地面的现象,总称降水。

2.降水的形成条件:

一要有充足的,

二要有,

三要有降温条件(或向高纬运动)

3.等降水量线:

把同一时段内的地点,在地图上用线连接起来,叫等降水量线。

4.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及成因:

三多三少

分布规律

成因

赤道附近地带降水。

海洋面积大,受带控制,盛行气流

两极地区降水。

受控制,盛行气流

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大陆东岸降水。

大陆西岸受带和

风控制,大陆东岸受风的影响,降水较多。

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内陆地区降水。

中纬度沿海地区西岸受带控制,东岸受风的控制降水较多,内部距远,水汽少,降水少

【自主检测】

1.气候的两个组成要素是             (    )

A.光照、降水  B.气温、降水 C.气压、 降水 D.气压、风力

2.下列诗句中,属于描述气候的是   (    )

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C.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3.位于青藏高原的拉萨夏季气温明显低于成都,原因是(    ) 

A.距海远近不同B.纬度不同C.地形的影响D.河湖的影响 

4.我国庐山成为避暑胜地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人类活动D.地形因素 

高考演练(2013·浙江文综)根据下列材料,完成

(1)~

(2)题。

材料一 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

材料二 图中甲、乙两城市气温比较表。

甲(37°48′N)

乙(36°54′N)

1月气温(°C)

9.3

4.7

7月气温(°C)

17.1

25.7

(1)描述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据表比较甲、乙两城市的气温差异,并解释其原因。

答案 

(1)分布特点:

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西北部降水空间差异较大。

成因:

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

(2)甲城比乙城冬季(1月)气温高,夏季(7月)气温低。

甲城气温年较差小。

冬季:

甲城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受北冰洋的寒冷空气影响较弱,气温较高。

美国东部为低缓山地,乙城易受北方寒冷空气影响,气温较低。

夏季:

甲城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

乙城受暖流和东南暖湿气流影响,气温较高。

课后练习

图1为“世界某区域图”,图2是风力统计曲线,其中两条折线对应图1中甲、乙两地,读图回答1~2题。

1.甲、乙两地对应的风力统计曲线是(  )。

A.甲—①、乙—②B.甲—③、乙—②

C.甲—②、乙—③D.甲—②、乙—①

2.造成甲、乙两地一年中风力大小差异的原因是(  )。

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②地形起伏 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④海陆位置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答案 1.D 2.A

3.(2013·山东基本能力,58)城市市区的气温比郊区高。

下图为某城市市区轮廓示意图,该城市夏季午后某时刻气温沿图中虚线所示方向的变化曲线可能为(  )。

答案 A

(2013·安徽文综,28~29)下图表示我国某地某日观测记录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日变化。

完成4~5题。

4.该日日期及天气状况可能是(  )。

                   

A.3月12日 晴朗B.6月5日 晴朗C.3月22日 多云D.6月20日 多云

5.该地可能位于(  )。

A.祁连山地B.大兴安岭C.南沙群岛D.帕米尔高原

答案 4.D 5.A

(2010·全国文综Ⅰ,7~8)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

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

监测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6~7题。

6.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  )。

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剧烈

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

7.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  )。

A.8日15时左右B.8日22时左右C.9日15时左右D.9日18时左右

答案 6.B 7.B

(2011·福建文综,10~12)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

读图完成8~9题。

8.此时,①地的盛行风向为(  )。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

9.图示现象可能出现在(  )。

A.1月B.2月C.7月D.8月

答案 8.C 9.A

(2012·北京文综,6~7)右图为东非高原基塔莱和多多马的降水资料及两地之间游牧路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10~11题。

10.该游牧活动(  )。

A.需要穿越热带雨林B.随着雨季南北移动

C.向南可至南回归线D.易受飓风灾害侵扰

11.游牧至甲地的时间最可能是(  )。

A.1月   B.4月C.7月    D.10月

答案 10.B 11.D

(2012·四川文综,8~9)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和非洲四大陆西岸纬度0°~40°范围内年降水量分布状况。

读图完成12~13题。

12.表示北美大陆西岸降水状况的是(  )。

A.①曲线B.②曲线C.③曲线D.④曲线

13.M对应的地点年降水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蒸发旺盛B.盛行东北信风,水汽含量少

C.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D.沿岸有势力很强的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明显

答案 12.C 13.D

(2011·四川文综,7~9)下表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

读表完成14~16题。

地点

纬度

气温/℃

降水量/mm

1月

7月

1月

7月

全年

23°08′

13.3

28.4

40.0

210.0

1614.1

39°48′

-4.7

26.0

2.6

196.6

682.9

48°58′

3.5

18.4

54.3

53.6

647.4

54°17′

1.8

13.4

225.0

117.0

2399.0

14.表中四地位置,可能的是(  )。

A.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B.②——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

C.③——大兴安岭西侧D.④——西经130度附近

15.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  )。

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

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16.下列关于②③两地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转换B.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③地较②地更容易发生旱灾D.②地较③地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

答案 14.D 15.A 16.B

二、综合题

17.[2010·山东文综,26

(1)~

(2)]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进程的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异。

我们应以其他国家区域发展的历史为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下图为鲁尔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区的局部区域图,左上方为鲁尔工业区A地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读图回答问题。

(10分)

(1)说明A地气候类型及其形成原因;分析影响该地谷物生产的不利气候条件。

(8分)

(2)2010年春季B地冷锋频繁过境,气温较常年偏低。

试绘出冷锋剖面示意图(要求绘出锋面和冷、暖气团运动的方向)。

(2分)

答案 

(1)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受暖流的影响,夏季气温较低;日照较少。

(2)

18.(2011·上海地理,41)读伊比利亚半岛示意图,回答问题。

(10分)

伊比利亚半岛风光迤逦,物产丰富,气候宜人,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区。

比较A、B两地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及成因。

(10分)

A地

B地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气候成因

答案 

A地

B地

气候类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气候特征

终年温和湿润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湿润

气候成因

地处大陆西部,常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影响

19.[2011·安徽文综,34

(1)]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10分)

材料 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

受其影响,2006年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

下图表示2006年9月3日20时地面气压场。

图示时间银川气温________(高/低)于成都,分析成因。

(10分)

答案 低 与成都相比,银川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湿度较小,云量较少,大气逆辐射弱,接近冷气团的源地;成都北侧的山脉削弱了冷空气的势力,且热岛效应较强。

考点二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和特点

(1)热带

(2)亚热带

(3)温带

(4)寒带

 各种气候类型的比较

气候带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印度尼西亚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

非洲中部、巴西南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南部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干、湿季明显交替

热带

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10°~北回归线之间大陆东岸

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全年气温高,旱、雨两季分明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撒哈拉、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

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干旱少雨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岸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华北、东北,日本、朝鲜半岛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内部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西欧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全年温和多雨

亚寒带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北纬50°~70°之间的大陆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

冬长严寒,夏短温暖

寒带

苔原气候

北半球极地附近的沿海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

冰原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

南极大陆、格陵兰岛

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受冰洋气团控制

全年酷寒

高原和高山气候

高大的山地、高原

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脉

地势高,地形起伏大

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误区警示] 几种易混气候类型的比较

相似点

不同点

热带季风气候

气温:

终年高温(>15°C)

降水量较多(7月份降水突破600mm)

降水:

有明显的旱(干)季和雨(湿)季

热带草原气候

降水量相对较少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雨热同期)

最冷月均温(关键)>0°C,雨季较长

温带季风气候

最冷月均温(关键)<0°C,雨季较短

温带海洋性气候

降水总量有时相当

最冷月均温(关键)>0°C,各月降水分配较均匀

温带大陆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关键)<0°C,降水集中在夏季

温带季风气候

气温冬冷夏热,降水状况都是夏季相对较多

均温低于0°C的月份少,有明显的雨季,年降水量相对较多

温带大陆性气候

均温低于0°C的月份多,一般无明显的雨季,年降水量少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010·上海地理)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图中沿120°E经线自南向北,气候类型依次是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

(2)(2012·浙江文综)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召开,据下表分析,德班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

(√)

德班气候资料(测站:

29°50′S,31°2′E 海拔5m)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均气温(℃)

23.5

24.5

23.5

22.0

19.0

16.5

16.5

17.0

19.0

20.0

21.5

22.5

降雨量(mm)

118

128

113

91

59

36

26

39

63

85

121

124

(2011·海南地理)图1表示某区域降水量的空间分布。

读图1,回答2~3题。

2.图2中的气候资料,与图1中R城市气候相符的是(  )

3.Q地降水量多于其周边地区,主要是因为Q地(  )

A.距海洋近B.气旋活动频繁C.多地形雨D.多锋面雨

答案 2.B 3.C

(2012·天津文综)读“亚洲部分地区四个季度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4~5题。

4.据图中气温分布状况判断,四幅图由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的正确排序是(  )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

C.③→④→②→①D.③→①→②→④

5.下列气候统计图中,反映了上图中K城市气候特征的是(  )

答案 4.C 5.D

考点三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太阳辐射:

影响地表气温的最基本因素。

2.大气环流:

影响降水多少和降水的季节分配。

雨型

气候类型

大气环流

年雨型

热带雨林气候

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受西风带影响

冬雨型

地中海气候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夏雨型

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

受季风环流影响,夏季风带来丰沛降水

热带草原气候

夏半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少雨型

热带沙漠气候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极地气候

受极地高气压带和东风带控制

3.下垫面性质

地形、海陆分布、洋流等使水热分布更加复杂。

4.人类活动

通过改变下垫面性质和大气成分来影响气候。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决定了气候的热量带和气温的高低分布。

(1)判断步骤

气候资料图类型多样,但判读步骤基本一致。

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第一步:

判断南北半球

最高气温月份

6、7、8三个月气温最高

北半球

12、1、2三个月气温最高

南半球

第二步:

判断所属温度带

最冷(热)月均温

最冷月均温>15℃

热带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0℃~15℃之间

亚热带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

第二步:

判断所属温度带

最冷(热)

月均温

最冷月均温在-15℃~0℃之间

温带气候

最热月均温<10℃

寒带气候

(2)特征描述

①气温特征:

主要分析最高月气温、最低月气温和气温年较差。

气温年较差大于15℃可以认为大陆性较强,气温季节变化大;小于10℃表明海洋性显著,气温季节变化小。

②降水特征:

主要读取各月降水量,分析降水季节变化,估算降水总量。

一般来说,月降水量低于10mm描述时称作稀少,10mm~50mm为少雨,50mm~100mm为多雨,大于100mm为丰富。

③气温和降水配合情况:

结合上述气温和降水特征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并对气温和降水配合情况进行描述,如7月均温大于22℃、降水量超过50mm,可描述为“高温多雨”。

2.海陆位置

大陆东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大陆西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内陆和沿海—大陆性和海洋性—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3.气压带、风带和气团

(1)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的天气;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

(2)风带性质:

信风——一般是温暖干燥,但如果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则变性为温暖湿润;西风——温凉湿润,带来温差小的阴雨天气;极地东风——寒冷干燥。

(3)气团:

掌握海洋气团和大陆气团的性质及具体气团对气候的影响。

归纳如下:

①单一气压带、风带、气团影响下形成的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冰原气候——极地高气压带;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带。

②不同气压带、风带、气团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干季受信风带控制;热带季风气候——雨季受赤道气团(西南季风)控制,旱季受东北季风控制;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夏季风(东南季风或西南季风)控制,冬季受冬季风(西北季风或东北季风)控制;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受东南季风控制,冬季受西北季风控制。

4.洋流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地形

地形轮廓、山脉走向、地势高低等对气候的影响。

[特别提示] 太阳辐射是造成大气运动的根本因素,是形成气候的最基本因素。

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是气候形成的内因,地面状况和人类活动是外因。

高考真题.(2013·天津文综)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a、b两城市均属于热带草原气候。

a城市降水特点与b城市相比,有何不同(两气候统计图中,左为a城市,右为b城市)?

为什么?

请据图探究并说明。

答案 a城市年降水量比b城市少;a城市雨季比b城市短。

a城市位于南回归线与南纬30°之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较大;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间较长。

(b城市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较大;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时间较长。

3.(2010·海南地理)读图,分析基多气温特点,并说明形成原因。

答案 特点:

终年温和,年温差很小,昼夜温差大。

 形成原因:

地处赤道附近,海拔高(接近3000米)。

考点四:

判断气候类型

一、影响气候类型的主要因素

●太阳辐射——影响地表气温最基本的因素

●下垫面的性质——直接影响大气中的水热状况

⑴海陆因素:

靠近海洋的地方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相对较小

⑵地形因素:

高山、高原地区气温较平原地区要低。

又如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暖湿气流迎风坡降水多,高大山地地形阻挡气流等。

⑶地面的物质组成: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影响气温高低。

⑷植被覆盖状况:

同纬度地区,植被覆盖率较高的地区比裸地气温变化要和缓。

⑸洋流——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

●人类活动——在生产、生活中对气候产生影响

●大气环流——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分布,显著影响各地气候

小结:

某地气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各因素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和下垫面影响气候;人类活动既能通过大气和下垫面影响气候,又能直接影响气候。

在大气与下垫面之间,人类活动与下垫面之间,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而构成了世界纷繁复杂的气候。

二、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

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第一步:

判断南北半球

最高(低)气温月份

6.7.8三个月气温最高

北半球

12.1.2三个月气温最高

南半球

第二步:

判断温度带

最冷月均温

最冷月均温>15℃

热带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0℃~~15℃之间

亚热带气候或者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15℃~~0℃之间

温带气候

最热月均温<10℃

寒带气候

第三步:

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第三步:

降水两的年内分配情况

年雨型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2000mm

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000mm

夏雨型

热带

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

热带季风气候1500-2000mm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1000mm

温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300mm

温带季风气候400-800mm

冬雨型

亚热带

地中海气候300-1000mm

少雨型

热带

热带沙漠气候<200mm

寒带

苔原气候、冰原气候<250mm

三、几种易混淆的气候类型

1.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区别:

①降水量多少不同:

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多,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量较少②雨季集中程度不同:

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集中在6-9月,有突变现象;热带草原气候雨季大致在5-10月,渐变

2.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区别主要在降水量的多少,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在500-600mm之间,温带大陆性气候在300mm以下。

3.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可以用最冷月气温来区别。

四、基础题型和高考真题

(一)气温曲线和降水资料表

1.基本题型根据下表判断甲乙两地气候类型

某地气温降水

1月

3月

5月

7月

9月

11月

气温(℃)

26.3

19

14.4

5.2

15.1

20.7

降水(mm)

25

74

111

124.3

87

45

气温(℃)

3.3

11.8

20.2

28

17.4

8.1

降水(mm)

38

57

129

154

131

72

类型:

甲地乙地

2.高考真题下表是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1—3题(2004年湖南高考题)。

城市

平均气温

1月

5

11

21

7月

29

27

26

平均降水量(mm)

1月

47

75

1

7月

150

5

610

1.城市①、②、③可能分别是

A.上海莫斯科孟买B.上海罗马孟买

C.北京罗马雅加达D.北京莫斯科雅加达

2.城市②所属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