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段数学教学与游戏的运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794552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段数学教学与游戏的运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低段数学教学与游戏的运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低段数学教学与游戏的运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低段数学教学与游戏的运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低段数学教学与游戏的运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低段数学教学与游戏的运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低段数学教学与游戏的运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低段数学教学与游戏的运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低段数学教学与游戏的运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低段数学教学与游戏的运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低段数学教学与游戏的运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低段数学教学与游戏的运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低段数学教学与游戏的运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低段数学教学与游戏的运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低段数学教学与游戏的运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低段数学教学与游戏的运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低段数学教学与游戏的运用.docx

《低段数学教学与游戏的运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段数学教学与游戏的运用.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低段数学教学与游戏的运用.docx

低段数学教学与游戏的运用

低年级数学教学与游戏的运用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经过反复的实验和教学理论的研究,能够合理地运用游戏辅助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看来,这种创新教学法是值得我们提倡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科学地借助有趣的游戏进行辅助教学,它不仅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启发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

一、小学数学旧式“教学法”必须改变

要让小学低年级学生掌握所教的内容,老师没有很好的教学方法是不行的,因为低年级学生年龄小,逻辑能力、说话能力、应变能力等都很差,而且小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很难集中,如果我们老师硬要求他们在整堂课中,一动不动地听老师讲课,这就变相地剥夺了他们活动的自由,压抑了他们活泼的天性,教他们的知识,他们是不会心甘情愿的接受的。

特别是刚刚步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正处在以游戏为主,过渡到懂得需要学习知识的阶段,他们在这一切活动中,兴趣起主导作用,如什么“输入式”、“导入式”、“填鸭式”等教学法,只能使他们被动性地学习,只会机械地读书、死记公式、死读课本,不能把学到的知识灵活多样地运用于现实生活。

例如我在教学现行课本小学一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的《人民币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时,我把所要讲的内容讲完后,布置作业给学生做,但通过作业反馈回来的信息,证明了大部分学生对人民币的单位换算根本不掌握,甚至闹出了把人民币的单位一“元”钱,换算成十“米”钱这种张冠李戴的大笑话,让人哭笑不得。

我在想,为什么精心设计和讲授的一节课,结果学生还是学得似懂非懂的呢?

于是,就其教学失败的原因,我充分地认识到只有改变我们老师的教法,研究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研究课堂、研究学生、最后终于寻找到了利用游戏辅助教学的方法。

并且,在后来的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中,这种教法真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功效。

二、如何利用游戏辅助小学数学教学

我日思夜想,如何利用游戏辅助数学教学,偶然一个闪念,使我回想起小时候大家过家家的童年趣事,给了我一个启发:

把童年摆“家家”的游戏搬进课堂。

到了第二天,我动员全班学生把自己的玩具、文具、作业本等都放在桌子上,大家一起给所有的物品标价,并把学生分成四组,其中一组扮演售货员,其余三组的同学扮演采购员,我分发给学生一样多的钱(学具)。

一声令下,看那一组的同学抢购的“物品”需要的时间最短,而且在交易中没有出错。

顿时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全面的调动,思维能力在这兴趣活动中得到了培养,教室变成了“自由市场”。

学生手里边的钱(学具),头脑中的数字,在这场“抢购”物品演示中得到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元角分的概念更加清晰。

游戏结束时,我趁势“东风”,要求学生谈自己在活动中的不足,谈自己的收获,尤其是对元角分的认识及分角元货币单位的换算,进一步要求学生盘点手里的“钱”和“物”,抵价是否吻合,各人自报手里的“钱”和“物”,分组登记扎成总帐,然后引导学生民主评出优胜组。

呆板教学中没有解决的货币单位换算问题,竟然在这场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解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所学知识得到了巩固,并为今后的教学得以顺利进行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事后,我把游戏辅助数学教学和没有采用游戏辅助数学教学情况下的作业作了对比,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

通过科学地利用游戏辅助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使我更加明白:

我们要为学生创设条件,渲染浓厚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游戏和教学内容科学的融为一体,让学生在“玩”的实践中获得知识,运用知识。

同时还能不断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集体协作精神和自己动手动脑的能力,增进了师生之间的友谊。

三、利用游戏辅助,展开小学数学教学的“双边”活动

通过对教学理论的探讨和小学数学教学的反复实践,我在后来的教学活动中,更加重视游戏辅助教学的活动。

如我在二00一年第二学期,教学小学数学第二册《数的顺序比较大小》(课本33页)时,我首先请部分同学到讲台前排成一排,然后分发给学生每人一张数字牌,把学生假定为数字牌上的数字,接着请学生分别站出队列进行观看,弄清自己所在的位置及自己前后左右的数字(学生),这时学生就十分明白自己所站的位置在什么数字上,当我问到XXX同学他前面的第五位的同学是谁(名字),这位学生就能肯定地叫出那人的“号数”和“名字”,不论是按数字由小到大的排列,还是由大到小的排列,或者是交叉着数位,学生都十分清楚。

通过借助游戏辅助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把被动式的教学变为直观的兴趣教学,让学生在数字游戏中认识事物,获得知识,运用知识,从而增强自己的动手动脑能力,拓宽思维空间,丰富想象力,以此促使学生由简单的数到掌握稍微复杂一点的数,相邻的数、相近的数、前五个数、后五个数等概念。

利用游戏辅助小学数学教学,增强了师生的“互动”性,教师乐有所教,教有所获,学生乐有所学,学有所得。

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知识,提高了动手动脑的能力;老师在轻松愉快中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这种既解放学生和老师的游戏教学法,我们应该多提倡多实践,何乐而不为?

四、我们要科学地运用游戏辅助小学数学教学

首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许多学生学习成绩差,不是因为脑子笨,而是因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学习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于是把学习当作是一种负担,被动性地接受知识。

如果我们能够科学地利用游戏来辅助教学,把学生和老师从枯燥乏味的学习和烦锁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教学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其次、双边活动的游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聪明才智、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开发学生的智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他们的知识。

其三、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观念,增强爱班爱校爱国意识;在游戏中促使学生相互了解,关系融洽和谐,团结合作,共同进步,从而提高学习性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教学收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运用游戏辅助小学数学教学,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它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素质教育的新体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条有效捷径。

浅谈小学低段数学教学

“孩子,对于我们来说有时是一本读不懂的书,孩子的思维,就像一条不见底的河。

”而那些初入校园的孩子更需要我们花心思研究探索。

几年的低段数学教学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孩子的最初引导者,巧妙合理的运用一些科学实用的方法,对于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教学效果有较大的作用。

一、   充分利用“主题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主题图”是西师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其意图在于体现《数学课程标准》“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

新教材无论从内容的选择还是呈现方式上都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内涵丰富的主题图为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气息,变抽象枯燥的数学学习为富有儿童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同时也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可资借鉴的课程资源。

因此,教学主题图时,要充分展示主题图富于情节的魅力,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张开想象的翅膀,不断地闪现出奇思妙想;充分利用主题图色彩鲜艳、内容丰富的特点,让学生在自主的时空里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充分挖掘主题图的内涵,让学生在广阔的领域里打开思维的闸门,不断的求异创新。

如一年级教材中《认识11——20各数》这一单元的主题图是用人物、动物、植物的方式反映本单元有关的知识,从图中可以看出有11只鹅在水里游,20个人在晨练等,这些形象的画面为学生认识11——20各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教师要引导孩子观察,通过美丽的画面,激发孩子的兴趣,当孩子去解决画面中有多少棵树,多少个人在跳舞等一系列问题时就会发现他们的数量都超过了10,从而引发孩子的认知冲突,让他们感到生活中仅有1——10的数是不够的,需要有比10更大的数,激发儿童的学习需求,把培养儿童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落到实处。

二、将图示巧妙运用,激励孩子自己学数学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

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有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巧妙地运用图示帮助学生理解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作为低段数学教师指导学生学会看书,理解图意尤为重要。

如,在一年级加减法的教学中,我运用了图示观察法,挂图出现了相对的两只手把两堆苹果合在一起,又有一幅图出现了两只手将一堆花分成了两部分。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读懂了图意,同时又理解了把两个部分量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把总量分成两部分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这样教学生动形象又便于学生理解,效果不错。

根据课本要求,动手画画、写写、做做,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如第3册教材36页的思考题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剪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孩子们一看到题就不加思索的乱猜,3个、4个、5个……,当我让孩子们安静下来,自己画一画再下结论。

孩子们通过动手画发现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学会认真看书、仔细观察、用心思考、用心体会的好习惯。

三、将数学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激起孩子学好数学的欲望

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地用知识。

因此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以吃饭用的筷子去探究2的乘法口诀,以一辆车有4个轮子来探究4的乘法口诀这是生活中很实在的问题,老师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际中,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尝试着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并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这既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

经常这样训练,有利于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变“学数学”为“用数学”,从而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

四、赏识教育,让孩子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苏霍姆林斯曾说过:

“没有不想成为好孩子的儿童。

从儿童来校的第一天起,教师就应该善于发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他身上所有好的东西。

”任何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想做好孩子的愿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巧妙地运用赏识性评价,要看到每位学生的长处,找出他们行为中的闪光点,哪怕是细微的优点。

特别是那些学有困难的学生,当他知道自己做错了的时候,内心往往是不安的。

如果教师在学生这种“最少期望”时进行赏识性评价,不但容易让他感受到你的信任,内心还会产生压力,这种压力会激发他更加努力,从而让我们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我在教学“找规律填数”时,2、4、8、()、()很多孩子都能很快找出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2倍,因此括号里分别填16、32。

当我正为孩子们的敏捷思维感到高兴时,我们班平时不怎么发言的蒙蒙却说,老师我觉得该填14、22,同学们都笑了,说他错了,可我还是微笑着鼓励他,让他说说自己的想法。

他怯声地回答到“2加个2等于4,4加2个2等于8,因此8应该加3个2等于14,14再加4个2得22”。

听到这儿,我不禁带头为他鼓掌,表扬他的勇敢与认真。

从此蒙蒙上数学课更加认真了,发言也比以前积极了。

因此我觉得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无论是点学生回答问题,还是同桌讨论、小组交流,或者学生的作品展示、动手操作等,教师都应该给学生构建一个互动赏识的平台,使整个课堂成了学生们主动学习的乐园。

多一点耐心,多一分倾听,让每个都能动脑思考、动口表现,相互启发、互相帮助,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甜头,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个性飞扬的舞台。

低段的数学教学工作是繁锁的,它不仅需要教师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多一点耐心、细心,巧妙地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

一、课堂提问现状反思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

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

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

2.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

有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

3.候答时间过短。

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

4.不注重利用课堂生成资源。

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会听,会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否则,问题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无效。

二、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

有效提问是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而提出来的。

所谓“有效”,《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是:

“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

”“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

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

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我们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备教材要“懂、透、化”

这一点是绝大多数老师都知道的,但是,能否真正做到“深入”,却是我们每个老师需要反思的。

笔者认为,对教材的研究,要达到“懂、透、化”的目标。

“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我们就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探究。

“透”,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

“化”,就是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学。

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2.备学生要“实”

我们常说,“我们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要备学生、备学法”。

所谓“实”,是指教师必须深入实际,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等。

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问,恰当地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使得提问更加有效。

比如,笔者在执教三年级数学第五册“可能性”一课时,针对可能性有大有小这一知识点,想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成语,这些成语能够巧妙地体现可能性的大小。

第一次试讲,本以为很简单的成语,很多学生竟然没有听说过,更别说联系数学内容了。

下课后,我及时反思自己,找来一部分学生,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对成语的认识和掌握情况。

最后,我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了要提问的成语内容。

再上课时,学生很顺利地解释了成语的内容,同时紧密联系到了课上所学的内容。

课下,不少学生都对这一环节印象深刻,追着老师想要再说说。

3.提问过程要突出学生主体

思维来自疑问。

一般教师只看到让学生解答疑难是对学生的一种训练,其实,应答还是被动的。

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发掘问题,是一种更高要求的训练。

教师在设疑时应设法让学生在疑的基础上再生疑,然后鼓励、引导他们去质疑、解疑。

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很自然地问一问学生:

“还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也往往很配合地回答:

“没问题。

”如果总是“没问题”,那这一现象就极不正常了,恐怕就真的“有问题”了。

对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认识,都永远不可能所有的人始终保持在同一个水平上,必然有高有低,有学得轻松的,也有学得困难的。

也就是说,应该“有问题”。

“没问题”的问题,反映了教师的一种教育观念,似乎只有顺顺利利的一节课才是好课。

其实不然,课上的这种“顺利”,只会培养出唯书唯上的人,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课上的这种“顺利”也会使学生缺少一种精神,一种实事求是、刨根问底的精神。

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1)改变观念,树立“问题”意识。

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

数学修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问题意识。

因此,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是数学教师肩负的责任之一,也是评价数学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

(2)为学生创造机会,使学生去思、去想、去问。

教师不仅要在每节课堂上创造质疑机会,还要使学生真正开动脑筋想问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自己不懂的问题。

把这一时间真正利用起来,而不是走走过场而已。

为了使学生会提问题,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训练,可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学生的身份去示范提问题。

比如,二年级教材学习了“角的认识”,对于什么叫角,角各部分名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些内容,学生已经知道了。

“还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答道“没问题”。

真的没问题了吗?

“那我来问个问题”我提出了一个问题:

“角的大小为什么与边的长短无关呢?

”经过讨论,大家明白了,角的边是射线,射线是没有长短的,所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角的大小决定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

教师从学生的角度示范提问题,久而久之,也就让学生有了提问题的意识,在引导学生提问题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善待”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无论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首先对孩子敢于提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本身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或请其他学生解答。

对于颇有新意的问题或有独到的见解,不仅表扬他勇于提出问题,还要表扬他善于提出问题,更要表扬他提出问题的价值所在,进而引导大家学会如何去深层次地思考问题。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提问题中感受到更大的收获,才会对提问题有安全感,才会越来越爱提问题,越来越会提问题。

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要慎用诸如“很好”、“非常好”、“不是,不对”等习惯性的评价。

这样的评价过于强化对与错,天长日久,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于教师想要的东西上。

我们可以适当地多使用一些中性的、接纳性的或者探究性的评价。

比如:

“噢,这是一种有道理的思路,还有其他思路吗?

”“这个想法不错,我们还能补充点什么?

”“很好的主意,但是我们怎么知道……”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继续学习。

总之,在实践中,教师要联系实际,优化提问内容,把握提问时机,讲究提问技巧,不断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浅探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中观察生活,动手做一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因此,我在数学教学中准确、深刻地理解教材、掌握教材,创设学习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去获取更多的信息来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获得成功体验,并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生活材料又是数学,数学并非枯燥的科学,而是具有丰富情趣及内蕴的课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每个一年级的学生初次跨入小学,他们对学校、教师充满了好奇心。

兴趣是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积极思考问题,勇于探索的巨大内驱力。

我为了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导课时精心地创设生活情境,使他们置身于数学生活的氛围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尽快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做到事半功倍。

小学数学的内容大多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这一点,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体会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他们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比如在教学“青蛙吃害虫”时,可先播放动画图片,让学生猜一猜青蛙能做什么,是谁的好朋友?

接着在多媒体屏幕上让大青蛙吃56只害虫,小青蛙吃30只害虫。

这个导入的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做了最好的铺垫。

通过生动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也感到要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处处要用到数学知识。

 

二、动手操作,感悟知识

 

数学知识比较灵活,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引导他们动手摆一摆、拼一拼、数一数、分一分、画一画、摸一摸,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

在操作实践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状态中去。

比如在教学“有趣的图形”时,为了让学生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可以启发学生说说教室中哪些物体属于什么图形,让学生对要学的图形有所感知,然后让学生用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充分认识各种图形之间的联系,再进一步利用各种图形组成各种美丽的图案,可拼成2008年的运动员、圣诞树、小鱼、房子……这样,发展了学生的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又如在教学“发新书”时,让学生想一想,女生19人,男生18人,一共有多少人?

19+18()人,怎样计算?

可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小棒、拨计数器等,自己解答,从而采用最适合的方法来计算。

有的学生说:

“10+10=20,9+8=17,20+17=37”;有的学生“19+10=29,29+8=37”;有的学生说:

“20+18=38,38-1=37”;还有一位学生说:

“用竖式来计算。

”可见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思维的灵活,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了所学知识,体现了学法的多样化,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个性。

三、小组合作,获取知识

在数学课堂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同桌讨论,小组讨论,相互评价,相互启发,结成学生共同体。

这样做,有利于生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

如在教学“购物”时,我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开展购物活动。

组长当售货员,其他三名同学用课前准备好的人民币(课本后的彩图)购买自己想买的文具。

让学生介绍一下你是怎么买的?

学生分组反馈

(1)生1:

我买了一本2角钱的练习本;生2:

我买了一把8角钱的尺子;生3:

我买了一支钢笔,正好一元钱。

(2)生1:

我买了一个6元5角的文具盒;生2:

我买了一枝5角钱的铅笔;生3:

我买了一块1角钱的橡皮……这样,在教学中可以多应用合作学习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在人人练说的基础上,同桌互说,小组进行交流,从而提高训练效益。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一年级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联系生活实际,把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课堂中来,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如在教学“买文具”中,请学生当售货员,老师拿一张5元的人民币去买一支钢笔,售货员没有零钱找给老师,由此创设一个需要兑换人民币的情境,然后让售货员自己去想办法。

经过交流后,5元能换5张1元,2元能换2张1元,5角能换5张1角,售货员就能把钱找还给老师。

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突出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认识人民币,解决了实际问题,从而也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

总之,教师的教学方法多样化是课程改革中一个关键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学具和主要使用方法

加强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活动已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趋势。

由于操作活动的需要,学具伴随着教 材进入了课堂,成为儿童学习数学知识的工具之一。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需要哪些学具和如何运用这些学 具来学习数学知识呢?

下面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常用的学具及其功能 

    根据低年级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和儿童的年龄特点,常用的学具有以下几种:

 

    1.实物图画、数学、符号、几何图形卡片(或塑料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