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796676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5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12月考试

高二地理试题

命题人:

审题人: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堂考试100分钟,满分100分。

3、答题前,学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卷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一、选择题(60分)

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了一款无桩借还车模式的智能硬件。

人们通过智能手机就能快速租用和归还一辆单车,完成一次几公里以内的市内骑行。

下图为北京某用户在一天中不同时段查询到的同一区域单车分布状况。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不同时段单车分布差异的原因最可能是路口附近

A.办公区集中B.高档住宅区集中C.公交站点集中D.工业区集中

2.图所示的手机功能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B.RS和GPSC.RS和GISD.GPS和GIS

【答案】1.C2.D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11:

43单车分布较稀疏,23:

11单车分布较密集,并且单车主要集中分布在路口附近,主要原因是公交站点集中,所以C正确。

2.人们通过智能手机就能快速租用和归还一辆单车,完成一次几公里以内的市内骑行,为了查询到的同一区域单车分布状况,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GPS和GIS,所以D正确。

【点睛】由于“3S”技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因此在选取某一技术时应认清三者的概念及相互关系,GIS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RS是眼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

下图示意恒河下游某江心洲(泥沙出露河流水面的部分)地形状况。

一年中该江心洲面积变化巨大,当地农户在江心洲上种植农作物的面积受此变化影响。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一年中该江心洲面积变化巨大,主要是因为

A.河流水位变化B.海水潮汐作用C.岩层垂直运动D.泥沙淤积速度

4.当地农民在江心洲上播收作物面积最大的时期应是

A.3月~7月B.6月~10月C.8月~12月D.11月~次年4月

5.驱使当地农民去开发利用江心洲的下列动力中,最大的是

A.江海联运便捷B.生产技术先进C.土地租金廉价D.闲置劳动力多

【答案】3.A4.D5.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南亚地区的地理知识,学生要掌握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

3.恒河流域主要为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水位季节变化也比较大,所以一年中该江心洲面积变化巨大,选择A。

4.南亚地区一年中降水最多的是5月~10月,降水最少的是11月~次年4月,降水少的季节河流水位低,江心洲的面积最大,南亚属于热带地区,冬季也能种植农作物,所以当地农民在江心洲上播收作物面积最大的时期应是1月~次年4月,选择D。

5.江海联运便捷对农业发展影响不大,A错;当地的生产技术不先进,农业技术影响小,B错;处于洪水之中,交通不便,面积较小,不利于其他的经济活动,土地租金廉价,驱使当地农民去开发利用江心洲,C对;闲置劳动力多不是主要原因,D错。

图甲、图乙为我国两个盆地。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关于甲、乙两盆地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河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B.①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C.②河初春有凌汛现象出现D.②河的汛期短于①河的汛期

7.甲盆地的小麦品质优于乙盆地,主要是因为甲盆地()

A.热量充足B.光照充足C.土壤肥沃D.水源洁净

【答案】6.A7.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地理知识,通过经纬度能够判断出一个地区的地理区位,学生要掌握我国四大盆地有关知识。

6.从图中的经纬度和山脉河流可以判断甲是塔里木盆地,乙是四川盆地中,①河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A对;①河含沙量较小,黄河河流是我国含水量最大的河流,B错;②河没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初春没有凌汛现象出现,C错;②河的汛期比①河的汛期长,D错。

7.塔里木盆地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小麦生长,B对;热量和土壤肥沃不占优势,AC错;水源洁净不是小麦品质好的主要原因,D错。

星巴克(Starbucks)作为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是世界领先的特种咖啡的零售商,烘焙者和品牌拥有者,其目标市场为注重享受、休闲、崇尚知识、尊重人本位的这一群体。

从1999年1月,星巴克主要通过合资经营方式陆续进入北京、上海、广州及南京等城市开设门店,随着2004年中国零售业对外的全面开放,星巴克开始了其在中国的独资经营,并迅速布局国内省会城市,2011年后开始对内陆二三线城市的空间布局。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星巴克1999年1月才能够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市场B.政策C.交通D.原料

9.星巴克选择先入驻京、沪等非内地城市,主要是考虑内地

A.民族饮品品牌多B.门店地价过高C.人均可支配收入低D.通信网络欠发达

10.下列四类城市功能区中,星巴克优先选择布局门店的是

A.康复疗养中心B.大型商场内C.公交汽车站旁D.居民小区内

【答案】8.B9.C10.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商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结合题目中的材料和我国地理知识进行分析。

8.从题中材料可以看出星巴克能够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其主要是中国的开放政策,其他都不是主要因素,选择B。

9.市场对零售业影响比较大,由于内地经济相对落后,经济收入低,对咖啡的消费量比较小,所以说星巴克选择先入驻京、沪等非内地城市;内地民族饮品品牌相对较少,内地门店地价低,通信网络不是主要影响因素,选择C。

10.星巴克是世界领先的特种咖啡的零售商,要有大量的消费人群,所以要优先选择布局门店的是大型商场内;康复疗养中心,公交汽车站,居民小区销售量达不到要求,不是主要的销售地区,选择B。

下图为某地理考察小组在沙漠地区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该方法揭示了水循环的主要动力包括(  )

①风力 ②地球重力 ③太阳能 ④温室效应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2.该方法可以模拟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  )

①蒸发 ②水汽输送 ③大气降水 ④地下径流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答案】11.B12.B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11.请在此填写小题的解析!

沙漠中气候干旱,晴天多,太阳辐射强,从图中可见,地面的水分在太阳照射之下水分蒸发出来,而又被塑料膜拦截,塑料膜随坑自然凹陷,坑面与塑料膜形成弧形,水珠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汇集与凹陷部位降落到容器中。

故动力为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故②③正确;没有风对水汽的输送过程,所以与风力、温室效应关系不大。

①④错;故答案选B。

12.请在此填写小题的解析!

读图,该方法可以模拟的环节主要有蒸发,①对;没有谁起的输送环节,②错误;水汽的凝结、滴落,类似于大气降水过程,③对;没有地下径流,④错误。

故①③正确,答案选B。

点睛:

本题以沙漠地区的“日光蒸馏法”作为考查的材料对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水循环的主要环节等知识进行考查,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自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温州的一些瓜农到海南岛承包土地,种植西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他们每年8月底到海南岛种西瓜,次年5月中旬返回温州。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温州瓜农选择在海南岛种植西瓜,是因为海南岛(  )

A.西瓜品种优B.种植利润高C.种植成本低D.市场需求大

14.温州瓜农每年5—8月离开海南岛,主要原因是此期间(  )

A.温州正值农忙季节B.海南岛不宜种植西瓜

C.海南岛西瓜竞争力弱D.瓜地休耕以恢复肥力

【答案】13.B14.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农业生产条件和地区的地理特征分析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

.....................

14.5-8月全国各地的西瓜相继成熟上市,而且北方西瓜由于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质量优于海南西瓜。

海南距离全国大部分地区市场距离较远,运输费用较高,竞争力较弱,C对。

5-8月是农忙时节,瓜农要干的农活就是种瓜,与温州农忙无关,A错;海南岛5-8月种瓜只是竞争力弱,不是不宜种植,B错;离开的目的不是为的休耕,只是因这个时间种植没有优势,D错。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

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16.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17.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

【答案】15.C16.D17.D

【解析】

15.秦岭—淮河一线,作为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按照一定指标划分的,该线是我国800mm年降水量线、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等,但秦岭—淮河一线在洪泽湖以东,没有自然河段与之对应,没有自然标志与之对应;又因洪泽湖以东地区以平原为主,地理环境的南北变化是渐变的,在该线的南北两侧差异并不大。

故选C。

16.根据材料提示,江苏境内长江段建了好几座大桥的寓意为:

“由于长江的阻隔,历史上南北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现在两岸交通大大改善”,故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故选D。

17.从材料中可知,江苏境内修建多座长江大桥,交通更加便利,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

故选D。

考点:

区域的划分及界线,区域特征。

【点睛】该题需要充分理解文字材料信息,江苏境内长江段建了好几座大桥的寓意:

“由于长江的阻隔,历史上南北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现在两岸交通大大改善”,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的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结合架桥和合作更加广泛的材料信息,有利于理解交通的主导作用。

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地区,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8.关于A、B两地冬季平均气温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正确的是()

A.A>B,纬度位置B.A>B,地形因素

C.A<B,海陆位置D.A<B,大气环流

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②地

B.③地传统民居冬暖夏凉

C.①所在地形区主要粮食作物为冬小麦

D.④地地形平坦,交通便利

20.①、②、③、④省的简称正确的是()

A.①—豫B.②—赣C.③—冀D.④—滇

【答案】18.B19.D20.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区域地理知识,根据图中省区轮廓特征和所学的知识判断出省区,再判断地区的地理特点。

18.读图可知A是四川盆地,B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北部有山脉阻挡寒冷气流冬季平均气温高,长江中下游平原北部没有山脉阻挡,冷空气可以直接影响,气温低,两者的差异主要是地形影响的,选择B。

19.①地比②地纬度高,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小,①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②地,A正确;③地传统民居为窑洞,冬暖夏凉,B正确;①为华北平原,所在地形区主要粮食作物为冬小麦,C对;④地属于喀斯特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D错。

20.读图可知①是河北省,简称冀,②是江西省,简称赣;③山西省,简称晋;④省为贵州省,简称贵或黔,选择B。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现已成为我国沙尘暴四大策源地之一。

读图和表,回答下面小题。

21.民勤绿洲水资源最充沛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22.导致近50年来,民勤绿洲迅速退化的根源在于()

A.全球变暖,石羊河水量明显减少B.流域内用水量增加,上游来水减少

C.大量地表径流在沙漠地区下渗D.草原破坏使地表径流减少

【答案】21.B22.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西北地区的地理特点和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1.民勤绿洲水资源主要来自积雪融水,夏季气温高积雪融水多,最充沛的季节是夏季,选择B。

22.从表格中的数据看石羊河水量变化小,A错;石羊河水量变化小,流入民勤绿洲径流量减少,说明上游来水减少,减少的原因主要是流域内用水量增加,B对;地表径流下渗变化不会太大,C错;本区主要为绿洲不是草原,D错。

读“某年12月上旬气温距平图”(气温距平值=当年气温-常年平均气温),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3.12月上旬我国气温分布趋势 (  )

A.气温最低位于内蒙古东部

B.南北最大温差大约4~6℃

C.南方地区气温均高于常年同期

D.东北地区较常年同期偏低2~4℃

24.据图说明 (  )

A.我国东部0℃等温线在长江沿线以南

B.四川盆地与长江三角洲受冷空气影响程度相差不大

C.江南北部部分地区可能出现霜冻

D.新疆北疆和南疆气温差异小

【答案】23.D24.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地区差异,学生的读图能力,通过图中的数据和所学的中国地理知识可以判断出答案。

23.图示为我国气温距平图,从图中不能判断气温最低位于内蒙古东部,A错;也不能判断南北最大温差大,B错;南方地区气温距平值有小于0℃,说明有些地区气温低于常年同期,C错;东北地区气温距平值为-2℃---4℃,所以说东北地区较常年同期偏低2~4℃,D对。

24.图示为我国气温距平图,不能判断我国东部0℃等温线在长江沿线以南,A错;四川盆地北部有山脉阻挡受冷空气影响小气温较高,长江三角洲北部没有山脉阻挡受冷空气影响大,B错;江南北部与常年温度相差不大,气温接近0℃,部分地区可能出现霜冻,C对;新疆北疆和南疆与常年差别不大,北疆气温低,南疆气温低,气温差异大,D错。

L湖位于天山中段南源,原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近年已演变成微咸水湖。

现在该湖西部沿岸芦苇广布,而东部沿岸几乎没有。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正确描述甲、乙两河与L湖相互关系的是(  )

A.甲河秋季输入L湖泥沙最多

B.甲河流量变化深受L湖影响

C.乙河是L湖重要的补给水

D.乙河对L湖具有排盐作用

26.对L湖东、西岸芦苇分布差异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

A.降水差异B.湖水盐度

C.沿岸坡度D.土壤肥力

【答案】25.D26.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解题的关键是根据等高线和植物的分布来分析题目。

25.由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可判断甲河流入L湖,乙河流出L湖;甲河夏季流量大,输入L湖泥沙最多,秋季输入L湖泥沙较少,故A不符合题意;甲河流入L湖,流量变化不受L湖影响,故B不符合题意;乙河流出L湖,因此是湖泊补给河流,故C不符合题意;乙河流出L湖,乙河对L湖具有排盐作用,D符合题意,故选D。

26.芦苇是淡水植物.则该湖西侧有甲河补给淡水、又有乙河起到排盐作用,而使西侧湖水为淡水,适宜芦苇生长,东侧盐度高而不适宜芦苇生长;从高低水位可以判断坡度,西岸沿岸坡度小,适宜芦苇生长,东岸坡度大而不适宜芦苇生长;土壤肥力大小影响植物生长;降水差异不大,对芦苇生长影响小,选择A。

下图中甲为我国某区域山脉和地形区示意图,乙为某地劳动场景,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7.山脉a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关于该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B.是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

C.是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D.是我国小麦种植的最南界限

28.图乙所示农业劳动场景,主要分布于图甲中的

A.①地区B.②地区

C.③地区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27.C28.C

【解析】本题考查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通过图中的信息确定秦岭是关键,学生要掌握我国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7.黄土高原南面是秦岭,它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是我国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不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不是我国小麦种植的最南界限,故选C。

28.图乙所示农业劳动场景属于水稻种植,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是图甲中的③地区,选择C。

下图是某城市制造业就业密度的空间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9.从图示信息推断,甲处的制造业最可能是(  )

A.劳动力导向型B.技术导向型

C.市场导向型D.动力导向型

30.乙处的制造业之间大多存在生产协作上的联系,这样的布局有利于(  )

A.降低运输成本B.减少工资支出C.享受优惠政策D.减轻环境压力

【答案】29.A30.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通过图中的就业密度可以判断劳动力导向型,工业集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29.图中制造业就业人口密度大小不同。

从图示信息推断,甲处的制造业就业密度最大,说明需要的劳动力较多,最可能是劳动力导向型,选择A。

30.制造业之间大多存在生产协作上的联系,图示可知,分布比较集中,主要集中分布在郊区,并且主要沿高速公路分布,此现象属于工业集聚,有利降低运输成本,A对。

不能减少工资支出,政策优势体现不出来,集中分布会加大环境压力。

故选A。

二、综合题。

(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江三角洲地区和黑龙江省局部地区图。

材料二:

长江三角洲地区和黑龙江省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位面积产量的比较表。

(1)从单位面积谷物产量看,黑龙江省比长江三角洲地区低,试简要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2)分析新中国成立后,黑龙江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原因。

(3)试分析与长江相比,黑龙江发展内河航运的不利条件。

【答案】

(1)黑龙江省纬度更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或长江三角洲纬度较低,水热条件好;农作物可一年两熟。

(2)黑龙江开发较晚,耕地后备资源多;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生产规模大;平原广布,耕地集中连片;机械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人均谷物产量多;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开发力度大。

纬度较高,冬季寒冷,河流封冻期长,通航时间短;流域面积较小,河流流量较小,河水较浅,通航能力不足;河流流程较短,通航里程短;人口较少,经济较落后,运输量较小

【解析】

(1)两者主要的是热量的差异,黑龙江省纬度更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长江三角洲纬度较低,热量充足,水热条件好,农作物可一年两熟。

(2)主要是黑龙江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商品率高;同时耕地面积大,利于机械化操作;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东北地区开发的政策。

(3)可以从自然和社会经济原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黑龙江纬度较高,冬季寒冷,河流封冻期长,通航时间短;河流流量比长江小,通航能力不足;河流长度也没有长江长,通航里程短;经济方面没有长江流域发达。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茶具有降脂、补充维生素等多种功效。

藏族是全世界人均饮茶最多的民族之一。

历史上,茶马古道是汉藏民族之间一种传统的以茶马互市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通道,它是世界上通行难度最大的古道。

图13示意茶马古道路线(局部)分布。

(1)藏区居民酷爱饮茶,结合藏区居民的膳食结构分析其原因。

(2)茶马古道上川滇藏交界处通行难度大,请从地形地势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答案】

(1)气候高寒,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膳食结构中牛羊肉比重大,茶叶能够较好地分解人体内过量的脂肪;海拔高,气温低,果蔬产量低,食物中果蔬缺乏,饮茶有利于补充维生素。

(2)地形陡峭,道路狭窄;海拔高,高寒缺氧;山高谷深,地势高差大

【解析】

(1)膳食结构,主要从肉食多,蔬菜少方面分析。

藏区居民生活在高寒地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膳食结构中牛羊肉的比重较大,茶叶能够较好地分解人体内过量的脂肪。

海拔高,气温低,蔬菜产量低,食物中蔬菜缺乏,饮茶有利于补充维生素。

(2)川滇藏交界处是地势阶梯交界处,地形陡峭,道路狭窄。

海拔高,高寒缺氧。

山高谷深,地势高差大,通行困难。

 

33.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①大洲为,大洋②为,瓦德的海拔大致为米

(2)说出阿尔及尔的冬季气候特征。

(3)分析Z海峡附近冬季风力大的原因。

(4)断层以南地区居民多穿着白色宽松长袍,据当地气候条件分析该穿着方式的原因。

【答案】

(1)欧洲;大西洋;(0,200)之间任意数字皆可

(2)冬季温和多雨。

(3)冬季(西风带南移)受西风影响;冬季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力大;海峡附近摩擦力小,狭管效应强,风力大。

(4)该地气候炎热干燥,光照强;白色长袍可以减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衣着宽松利于透气散热;减少阳光对皮肤的直接照射,避免皮肤晒伤。

【解析】

(1)从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可以判断①是欧洲;②为大西洋;根据“小于小的”原则和等高距判断瓦德的海拔大致为(0,200)之间。

(2)从位置看阿尔及尔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

(3)Z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西风带南移)受西风带影响;冬季南北温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大,气压梯度力大;海峡附近为海面摩擦力小,狭管效应强,风力大。

(4)断层以南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该地气候炎热干燥,光照强;白色长袍可以减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衣着宽松利于透气散热;减少阳光对皮肤的直接照射,避免皮肤晒伤。

3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3)题。

材料一:

中亚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

材料二:

阿姆河上游某水文站数据

(1)本地区主要气候类型是,阿姆河上游主要补给方式是。

(2)本地区水资源主要集中于东部,试分析其原因。

(3)指出图示平原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自然原因。

【答案】

(1)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或永久性)冰雪(川)融水。

(2)地处中纬度西风带,西风受东部山地抬升,多地形雨,降水多;东部山区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东部植被覆盖度较高,涵养水源效果好;东部靠近河流主要补给水源高山冰雪融水。

(3)土地荒(沙)漠化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强,地表物质疏松;植被稀疏,地表裸露;地处西风带,大风天气多。

【解析】

(1)本地区位于亚欧大陆的内部,距海远,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降水少的地区河流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3)干旱地区最主要的生态问题是土地荒(沙)漠化。

自然原因主要分析降水少、植被稀疏、物质疏松、大风天气多对土地荒(沙)漠化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