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的探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798216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的探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的探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的探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的探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的探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的探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的探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的探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的探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的探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的探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的探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的探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的探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的探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的探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的探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的探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的探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的探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的探究.docx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的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的探究.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的探究.docx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的探究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的探究

——以南京某高校大学生为例

社会学专业学生王召瑞

指导教师魏丰

摘要:

本文针对媒体上披露的大学生恋爱消费畸形问题,通过对南京某高校部分在校大学生的社会调查得出结论:

当代大学生在恋爱消费中的支出是正常的、理性的。

然后运用相关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对支撑这种消费行为的消费心理进行了分析,主要分析结果是:

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和对自己的社会角色的期望是符合社会主流观念的,这种健康心态和理性行为的形成与他们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受到的同龄群体中的群体规范、家乡传统婚恋习俗和社会舆论有关。

关键词:

大学生;恋爱消费;消费心理;校园爱情

ResearchOnTheUniversityStudentLoveExpensePsychology

——TakingtheStudentofAUniversityinNanjingasACase

StudentmajoringinSociologyWangZhaorui

TutorWeiFeng

Abstract:

Thisarticleexpendstheabnormalquestioninviewofthecampusloveonthemedia,throughpartiallydrawstheconclusionofauniversitystudent'ssocialinvestigationfromaNanjinguniversity:

Thecontemporaryuniversitystudentsexpendintheloveisnormalandrational.Thentheutilizationrelatedsocialpsychologyandthesociologicaltheorytoanalyzetheexpensepsychologywhichsupportedthiskindofexpensebehavior,themainlyresultis:

Contemporaryuniversitystudent'sloveviewandone’sownsocialroleexpectationconformstothesocialmainstreamidea.Thehealthyviewandtherationalbehaviorformationconcernsofthesameagecommunity'scommunitystandard,thehometownlovetraditionandmarriagecustomandthepublicopinionwhichreceivedfromthesocializedprocess.

Keyword:

universitystudent;loveexpense;expensepsychology;campuslove

前言

目前大学校园内恋爱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风气,不仅有“没谈过恋爱就算没读过大学”的说法,甚至有人将其称之为大学“必修课程”。

而近年来,校园畸形消费非常严重,突出表现之一便是“恋爱消费”居高不下,甚至已经大大超出了大学生及其家庭本身的经济承受能力。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

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

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深层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个人消费问题将会导致社会问题。

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校园里的“恋爱成本”过高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大学生进入社会后将具有稳定且较高的收入,将会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群体,因而他们的消费行为具有很强的示范性,他们的消费观念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所以,关注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帮助大学生树立起适度、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规范他们的消费行为,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可以使大学生在校期间合理使用有限的经济收入,对于高校开展大学生教育具有参考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十分显著的意义。

一、文献回顾

近年来,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越来越多地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不但各个网站上时有评论发表,学者们也开始从各个学科角度进行了研究,如针对于大学生恋爱中的“高消费”、“奢侈消费”、“天价恋爱”等现象提出了诸如谁为恋爱消费“买单”、“过一个浪漫的情人节要花多少钱”、“一群没有经济能力的人,养活了一大群人”、“恋爱消费占非正常消费的大宗”、“钱、钱、钱,恋爱的命根”、“恋爱高消费——大学生不能承受之重”等问题。

当前,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大学生消费群体的特殊性,也出现了一些相关的定性论述和定量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新弗洛伊德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埃里克森根据个体在各个时期的典型心理反应将社会化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他认为在一个人的青年期或成年早期属于亲密与孤独感阶段,这一阶段个人将经历求爱和建立家庭等事件。

顺利地完成这些活动,需要个人学会和异性交往并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这方面活动的失败,会使个体陷入难以自拔的孤独感。

[1]而当个体结束青年期进入成年期后,初始社会化已经完成,自我形象已经基本确立,人格已经基本定型;个体有很强的自主选择和创造能力,不但能够根据自己的意志去选择扮演某种角色,还能根据自己的意志去创造某种角色。

[2]97

张金学、薛亮和耿显武认为:

大学新生中恋爱的普及率和普及速度都在呈现递增趋势,而且从众现象很强烈。

2001年6月,笔者对1100名将结束大一学业的学生调查得知,有42.71%的学生有异性朋友,其中有29.43%的学生确认在恋爱。

[3]

赵富才认为:

当代大学生恋爱支出过度。

他说,当代大学生情侣穿名牌、吃高档饭食、出入于歌舞厅等,不仅耗费精力,更需高额费用。

他们经常难以理性地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4]

胡艳萍和曾汉元认为功利型恋爱观在女大学生中相当普遍。

这种恋爱观是把爱情建立在对方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上,或以父母的社会地位和家庭的优越条件为资本,待价而沽;或从今后的就业、升迁等某种个人动机出发,总是盘算从对方那里得到好处,似乎爱情的目标不是对象自身而是他的家庭出身。

家庭经济条件差,难以承担高额学费,就业压力大,是功利型恋爱观产生的外因,而贪图享受则是其内因。

[5]

李永华,鄢庆丰在对武汉高校大学生“特殊”消费情况进行调查后指出:

大学生恋爱的心态也有多种,一是为弥补感情的空白,作为一种消除寂寞、消遣时光的理想方式;二是为选择伴侣取经,锻炼自己恋爱的感觉与技巧,增进人生体验;三是感情的自然流露,比较投缘,能够找到那种令人心动的感觉,相互勉励和安慰,从中获取精神享受,又逍遥实在等。

恋爱消费给温馨浪漫的校园爱情增加了一定的生活费用压力,经济基础是维系大学生恋情的重要条件。

大学生的恋爱消费主要是“从生活费中支付的”,但追根溯源仍基本上是来自于家庭。

男生虽渴望爱情,但其恋爱态度相对消极,若没有一定的资金来支撑,总觉得底气不足,把经济因素视为维持爱情、显示自己潇洒大方的砝码,更有极少数男生想通过谈恋爱来证明自己和维持虚荣;而女生则更注重感情基础,一旦认准就对爱情比较执著,追求一种浪漫的感觉,这也与女生的恋爱观和性观念更为保守有关。

调查资料还显示,在大学校园恋爱过或正在恋爱的学生群体中,认为恋爱时消费比恋爱前消费多花1/3以上的占57.5%,认为没有什么变化的占28.0%,只有14.5%的认为比恋爱前少花一些。

[6]

罗萍、封颖在2000年6月对武汉大学社会学系98级本科生所做的“当代大学生婚姻家庭观念调查”中得出的结论认为:

在择偶观念上,男女大学生观念表现出情感性、独立性、现代性、长远性的新特色,同时又表现对传统性别角色理想一定程度上的尊重,他们的择偶观念仍然具有中国传统本色。

大学生恋爱中,男生在实际上或者在观念上仍倾向于充当“掏腰包”的角色,在恋爱消费上或多或少地采取主动。

调查得知,男生普遍认为采取AA制是“穷酸”,会“很没面子”,由女生付全款则“根本无法想象”。

女生一来没有或极少有自掏腰包的切肤之痛,在恋爱消费行为上往往处于受益者一方;二来生性便较为节俭精明,对超前消费自然大摇其头。

[7]

总结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研究角度来讲,主要运用经济学、消费行为学等理论集中于对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行为、消费内容以及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并致力于提出合理化对策。

而且,多数研究重视群体的描述性分析,对于个案的理论性解释较少。

(2)从研究对象来看,主要以大学生整个群体为研究对象,侧重于群体中出现的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等畸形消费现象。

(3)从研究方法来看,采用大规模问卷调查法进行定量研究的占大多数,而定性研究较少。

总而言之,近年来我国理论界有关大学生消费的研究更加侧重于对大学生总体的描述性研究。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的选取

本文选取了南京某农业高校的24位在读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来实施调查。

一方面,该农业高校的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经济相对落后、环境相对闭塞的农村,且该校学生月均消费额在300元至500元之间的消费水平是最常见的,在一个关于大学生消费水平的顺口溜“一月二百贫困户,四百五百刚够用,千儿八百是扮酷,两千三千是大户”中,月消费额在这个水平的只是“刚够用”的“一般户”,表明该校学生的消费水平整体上属于中等偏下,这个与其他院校显著不同的特点是本次研究区别于其他调研的地方。

另一方面,这次调查对象是依据男女均等、覆盖四个年级的原则抽取的,具有一定代表性。

关于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的性别、家乡、年级、月消费额和有无恋爱经历的基本情况详见附录A。

(二)研究过程

本文研究的实证资料是笔者在阅读了相关文献资料后,编制半标准化访谈提纲(详见附录B),通过与被调查者的个案访谈来获得的。

然后运用相关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撰写论文。

对于收集的访谈资料(详见附录C),本研究采取了编码、分类等定性分析的方法加以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做有系统、有方向的探索。

透过分析,找寻出相关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或者社会行为,进而导出它们及资料与主题之间的相互关系。

定性研究强调人类行为是一种有意义的行动,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建构是在主体以及参与互动的他人对社会客体赋予意义的基础上共同完成的,日常生活中具有共识的规则或知识也由此产生。

对这些规则或知识及其产生过程,很难用定量的方式进行研究。

定性研究中运用的逻辑方式常常是归纳性的,也即从实地研究中所获得的经验材料中归纳出具有理论特性的命题和阐释框架。

它侧重于对行为主体的意义以及行为过程的描述和阐释,强调行为背景因素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尤其是个人经验与生活经历、社会制度背景、历史条件和环境等因素,资料收集方式大多靠实地研究、深入访谈来获得文字性的描述。

定性研究可以获得深入理解社会生活的丰富而细致的资料,但是难以推及整体的社会运行状况。

[2]461-462

(三)编码方法

1.基本变量编码:

以每个基本变量的英文单词首字母或汉语拼音缩写来表示——

(1)性别编码——男(B)、女(G)

(2)家乡编码——农村(X)、城镇(Z)、城市(C)

(3)年级编码——大一(F)、大二(S)、大三(J)、大四(Se)

(4)恋爱经历编码——有(Y)、无(N)

2.个案编码:

以英文CASE的第一个字母C表示个案,以数字表示序号,如个案C1,个案C2,依次类推。

3.问题编码:

问题的答案以英文ANSWER的第一个字母A表示,以数字表示序号,如答案A1,答案A2依次类推。

4.编码示例:

如C1-GXSeN-A3表示个案1对提纲上第三个问题的回答或观点,且该调查对象是来自农村的女生,现读大四,没有恋爱经历。

三、大学生恋爱消费的现状

本次对调查对象恋爱消费现状的描述,主要从他们在恋爱过程中的消费结构、支付比例和承担能力三个方面来表现,调查结果显示:

现代大学生在恋爱消费中的支出是正常的、理性的。

(一)消费结构

由于在本次调查中的被访者均为同一所大学同一个校区的在读大学生,也许是受到群体规范的影响,大家在恋爱消费结构这个问题上表现出了较高的趋同性。

群体规范是指群体所确定的行为标准。

这些标准为群体每个成员所公认,而且是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

群体规范主要有风俗、文化、语言、时尚、舆论、公约、宗则等行为规范及各种不同的价值标准。

群体规范可能是群体内部正式规定的,但大部分是在群体中自发形成的,并且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人的行为及人格的发展。

在群体成员彼此相互作用的条件下,会发生一种类化过程,即彼此接近、趋同的过程。

这是由于相互模仿、受到暗示、表现出顺从所造成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一旦形成,就会反过来对群体发生作用,并且这种作用是持久的、深入的,它促使群体成员在社会生活中遵守共同的行为模式,以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共同生活和生产。

[8]337-338

具体表现就是:

同处一地的情侣之间的消费形式有吃饭、逛街、买日用品、送礼物。

如“吃饭,80%以上;逛街买些小东西如零食、衣服、小饰品,上网”(C1-GXSeN-A41);“吃东西,50%;买东西如衣服、日用品,50%”(C6-GXSeY-A41、C8-BZSeY-A41);“买东西,40%;游玩风景,35%;吃饭,25%”(C12-BZSN-A41);“吃饭,75%;生日礼物、日用品”(C21-GCJY-A41),可见吃饭、日用品消费和富于感情的礼物馈赠是大学生情侣消费的主要方式。

分隔两地的情侣之间的消费形式则侧重在通讯费用、交通费、旅游和送礼物上,而当双方有机会在一起的时候就自然转化成前一种情况。

如“打电话,65%;买东西,18%;吃东西,17%”(C3-GZSeY-A41);“打电话,50%以上(每天打30分钟以上);逛街、吃、玩”(C18-GXSeY-A41);“每周上网聊天,10%;寄明信片、玩具、实用的东西,30%;通讯费(短信),60%”(C20-BCFY-A41),在这里,打电话、发短信和上网聊天都是以感情交流的目的而出现的,即属于满足基本需要的消费方式。

(二)支付比例

在支付比例这个问题上,调查结果中出现了三种情况,即:

男方承担大部分、分摊(或称AA制)、女方承担大部分,没有出现完全由一方包揽全部的现象,这也许与在校大学生相互间较平等的交往地位和相似的家庭经济条件有关。

如“男女比例是520元比20元”(C4-BCSeN-A42);“男方占70%”(C1-GXSeN-A42、C5-BXSeN-A42、C23-BCJN-A42);“平摊”(C2-GCSeN-A42、C13-BCJN-A42);“双方差不多,回家时男方会稍多一些”(C18-GXSeY-A42);“女方”(C21-GCJY-A42)。

在本次调查的全体对象中,传统的或说能体现绅士风度的男方付帐的情况仍占较大的比重。

(三)负担能力

在校园情侣之间有没有因为上述恋爱消费行为产生经济负担或精神压力这个问题上,调查结果显示为三种:

没有压力、压力较大、有少许经济压力但可以适当缓解。

如大多数被访者的回答都是“无”(C2-GCSeN-A43、C3-GZSeY-A43、C4-BCSeN-A43、C6-GXSeY-A43、C12-BZSN-A43、C19-GCSeN-A43、C23-BCJN-A43、C24-GCFY-A43);“有。

出去总要花钱,比恋爱前花得多”(C1-GXSeN-A43、C5-BXSeN-A43、C8-BZSeY-A43、C13-BCJN-A43);“以前有点负担是因为次数较多,后来改变了做法,甚至有了节余储蓄”(C7-GCSY-A43);“有经济负担,会把生活费节省下来”(C14-GCJY-A43、C20-BCFY-A43)。

节省自己的日常开销给对方花是大多数人在面临经济压力时会采取的“节流”方式,少数人则会用打工赚钱等“开源”的方式来解决个人经济危机。

从上述结果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在校大学生在恋爱消费上整体上有一种共性,即消费方式较单一,偏重于日常生活消费,在消费档次上也较理性务实,会根据自身实际的经济条件来调整自己的收支计划,以使自己的日常开支处于一种比较平衡的状态。

四、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分析

(一)消费态度

在“买单时您是否总是心甘情愿(买单方)∕心安理得(受益方)?

”这个问题中,大部分采取AA制付帐方式或花费数目不大的情侣之间在心理上都会实现平衡,当自己为对方花钱时觉得心甘情愿,而对方为自己花钱时也认为理所当然,还有相当一部分被访者是本着礼尚往来的原则来处理交往过程中的物质消费的,希望实现双方的对等,还有个别的男生则认为自己为对方付帐是一件理所当然但是很不甘心的事情。

具体如“因为自己是男的,无奈”(C4-BCSeN-A6);“不觉得女方花男方钱正常,AA制使双方都没负担,很好”(C7-GCSY-A6);“不心甘情愿但是心安理得,因为对方会买不必要的奢侈品,很浪费”(C13-BCJN-A6);“礼尚往来,不能老花对方的,心里会觉得亏欠,要求得心安”(C14-GCJY-A6);“心甘情愿,不会有太多负担,因能把握好度,且在可承受的范围内;为了表达感情的话是可以接受的”(C15-BZSY-A6);“心甘情愿,认为对方做什么都应该,因此很心安理得”(C19-GCSeN-A6)。

可见,除了自己的经济独立观念及传统观念影响之外,感情深浅程度及对方的节俭程度是衡量一方为另一方付帐时是否心甘情愿的重要条件,且与情愿程度有正向的相关关系。

(二)消费动机

当问到“消费的目的是什么?

”时,被访者的回答往往很简短或迟疑之后才回答,而回答的内容也较易分类,体现出来的结果是:

大多数人会认为是为了娱乐开心,部分男生是觉得外在环境所迫之下的无奈之举,还有部分女生则是为了追求地位的平等或纯粹出于关心照顾对方的感情。

如“觉得对方总付钱不好意思”(C1-GXSeN-A5、C17-GXJY-A5);“基本需要,都属温饱问题,或者是为了娱乐,也是礼节”(C2-GCSeN-A5);“男方花钱很正常”(C5-BXSeN-A5、C9-BXSeN-A5、C10-GCSN-A5);“觉得应该对他好,有同情、责任感在其中”(C6-GXSeY-A5);“希望对方能感觉到自己的情意”(C7-GCSY-A5、C24-GCFY-A5);“是必要的,经营爱情的一种方式”(C20-BCFY-A5);“东西不会太贵,希望能代表真心,增进感情,因承担不起昂贵的花费,事先已商定过,‘好兄弟明算账’是原则”(C22-BCSY-A5)。

情感的表达是所有人共同的消费动机,很明显,物质的消费是以一种表达感情的手段出现在校园爱情消费中的。

(三)满意度

在被调查者对自身所经历的恋爱消费满意度进行评价时,充分地体现了霍曼斯行为交换主义论的三个命题。

霍曼斯的行为交换主义论的其中三个命题:

(1)成功命题:

对于人们进行的所有行动来说,一个人的某种行动得到的报酬越经常,这个人就越愿意从事这种行动。

在这个命题中,霍曼斯认为,如果一个人曾经成功地获得一种报酬(或避免惩罚),他就倾向于重复这种行动,日常生活就是由人们寻找报酬的行为构成的。

(2)刺激命题:

如果在过去一种特殊刺激或一组刺激的出现,曾经成为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报酬的原因,那么现在的刺激越是与过去相同,人就越可能产生这种行为,或是一些相似的行为。

刺激命题涉及以往的行动经验与现在的行为情景之间的联系,如果现在产生刺激的行动情景与曾经取得成功的劳动情景相似时,就会重复以往行动。

它强调一个人在若干行动中,总是选择曾给他带来报酬的行动。

(3)剥夺-满足命题:

一个人在最近越是经常得到一种特殊的报酬,那么该报酬的追加对于这个人来讲,就越来越没有价值。

这个命题是对前几个命题的限定,即前面的结论是有条件的,必须把时间作为一个尺度考虑进去。

如果一个人在近期内获得某类报酬的次数越多,获得此类报酬的时间间隔越短,该报酬对他来说,价值就会下降,从中获得的满足感也不会高。

也就是说,剥夺越小,价值越小,满足感越小;剥夺越大,价值越大,满足感越大。

[9]

恋爱过程中少不了对金钱和物质的消费,在校园情侣之间,物质的消费也不可例外地贯穿始终,那么这种行为在关系的变化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就这个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问题;“您认为,消费行为在你们恋爱关系的形成、深化或巩固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从被访者的回答中可以看出,金钱付出或说物质投入在关系的建立、深化和巩固中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视,在多数人的心目中,恋爱是为了开心,而消费行为则是达到这个目的的一个重要手段,甚至会成为评价对方感情或品质的衡量标准。

如“重要作用,女方会把舍不舍得花钱作为重不重视的重要衡量标准”(C5-BXSeN-A11);“没有,偶尔感动一下,以后形成习惯”(C9-BXSeN-A11、C11-GCJN-A11、C17-GXJY-A11);“同样买得起,若是对方买给自己,就会很开心,前提是可承受的小钱”(C10-GCSN-A11);“能从消费行为这种小细节中看出男方的性格,不齿靠女方花钱的男的,也不好意思全靠男方,吃人家的嘴短。

金钱不是最重要的,但有重要的调剂作用,要保证有送礼物的钱”(C14-GCJY-A11);“促进作用。

可表达感情、体现自己的想法;让自己感到爱的存在,对自己起到帮助作用,如生病时对方送药来能让自己感到被关心”(C18-GXSeY-A11);“重要。

消费行为可以判断男方是否真心及关系的进行程度,前提是男方的家境及是否爱显摆”(C19-GCSeN-A11)。

消费行为在这里已远远不止于这种行为本身,它成为一个重要载体,对方对自己是否有真情、是否足够重视这些难以精确度量的主观感觉都被校园情侣们拿到了消费行为中来衡量,这也从侧面体现了校园情侣对恋爱消费行为的依赖。

在观念方面的影响又怎样呢?

如有没有使自己的人生观或价值观发生改变?

请看被访者的答案:

“有,今后一定要有钱才能过得好”(C1-GXSeN-A12);“因对方更节俭,教自己理财不奢侈、理性消费,使自己更懂事,使自己觉得:

世上没有什么获得是理所当然。

也为将来打算多了一些,更成熟”(C7-GCSY-A12);“有,更现实,有了生活长远的详细规划”(C8-BZSeY-A12);“以前较看重物质,现在被教会:

不能太极端地看东西,且物质不一定是好的”(C18-GXSeY-A12);“无,因标准早已定下,不易改变”(C19-GCSeN-A12);“有,以前觉得重要但不深刻,钱可有可无;但现在觉得柴米油盐什么的,钱是很重要的”(C21-GCJY-A12)。

校园情侣所经历的恋爱消费使他们的金钱观念多多少少发生了变化,在某个方向上强化或淡化了他们对物质的重视程度。

五、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影响因素分析

在接受本次调查的被访者中,除了少数人对经济的压力没有感觉外,因为恋爱增加的支出项目使大多数人都感到了一定的经济压力,使他们觉得自己现有的经济水平限制了自己的消费欲望,也使自己在开支上考虑更加周密,想得更远,部分人甚至为此而养成了良好的理财习惯。

在被访者中,有过一次以上恋爱经历的人占了多数,而只有少数的人会因为从前的经验而使自己增加了一些技巧,更多人则是完全从新开始。

因此关于恋爱经历的影响作用将不作重点分析。

(一)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

1.恋爱观

交换论者布劳认为,人们的社会互动就是一种交换关系。

换言之,个人利益是隐匿于人们的社会互动背后的普遍动机。

因此,我们可以用交换的观点去考察所有的社会互动和社会行为。

“邻居们交换恩惠;儿童们交换玩具;同事们交换帮助;熟人们交换礼貌;政治家交换让步;讨论者们交换观点;家庭主妇们交换烹饪诀窍。

”[10]甚至在友谊和爱情中也存在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