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98253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二.docx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二.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二.docx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二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二)

8  《世说新语》二则

学习目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咏雪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下雪时你们最爱做的是什么呢,堆雪人?

打雪仗?

现在我们来看看古代文人家庭在雪天都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吧。

二、自学指导

(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骤(zhòu)     絮(xù)     奕(yì)     谢道韫(yùn)

2.积累下面文言字词。

儿女:

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俄而:

不久,一会儿。

骤:

急。

欣然:

高兴地。

差可拟:

差不多可以相比。

未若:

不如。

因:

凭借。

3.文体知识

古代小说就是相对于非现代小说类而言的小说著作。

它的特点:

一是来自民间;二是内容庞杂,包罗万象;三是形式短小;四是雅俗共赏。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

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将古代小说分为六类:

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辩订、箴规。

4.作家作品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Yǎn)州刺史。

爱好文学,常招纳文士集于门下。

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世说新语》:

笔记小说。

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主要记叙魏晋时期的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三、自学指导

(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将课文读通读顺;然后听录音朗读,注意朗读节奏。

【交流点拨】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②白雪/纷纷/何所似

③撒盐/空中/差可拟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

⑤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句:

白雪纷纷何所似(疑问代词“何”作“似”的宾语,原顺序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

”)

(2)状语后置句:

撒盐空中差可拟[即“(于)空中撒盐差可拟”。

(二)深层探究

自由朗读课文,参照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交流点拨】营造了和谐、温暖、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

2.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交流点拨】表示一种赞扬和敬佩,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一个更好?

为什么?

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交流点拨】

(1)各有千秋。

有人认为“撒盐”一喻好:

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有人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2)可以用“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来比喻雪。

(三)背诵课文

四、板书设计

咏雪

    交代背景: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咏雪: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撒盐空中(笑)

          (考题)         兄女:

柳絮因风起(乐)

    补充  谢无弈之女  身份之贵(侧面衬托)

           王凝之之妻

五、拓展延伸

请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交流】①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②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③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④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第二课时 陈太丘与友期

一、新课导入

    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得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

“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

是啊,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就记录着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

二、自学指导

(一)——预习与交流

1.读准下列汉字的音。

不(fǒu)         惭(cán)

2.请你解释下面这些文言字词。

期行:

相约同行。

舍去:

顾而离去。

去,离开。

乃:

才。

则:

就,便,那么。

       顾:

回头看。

       君:

对别人的尊称。

尊君:

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

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尊君在不:

不,同“否”。

三、自学指导

(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然后听录音朗读,注意朗读节奏。

2.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交流点拨】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陈太丘)去后(友)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元方)答曰:

“(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

(二)深层探究

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思考下列问题。

1.“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古代没有精确的定时仪,怎么判断迟到?

【交流点拨】古代的定时仪器较为简陋,有木表、漏壶等,它不可能有精确的时段划分。

这里的“日中”是当时约定俗成的时间概念——中午。

这个友人错过了双方约定的时限,所以迟到了。

2.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交流点拨】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辞严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3.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交流点拨】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

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4.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

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交流点拨】

(1)不同意。

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

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2)同意。

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

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小结】文中友人无信无礼,七岁的元方却诚实有信。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

让我们以天地为心,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真正的人。

我们相信:

诚信相伴,一生无悔!

(三)背诵课文

四、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开端 期行—不至—舍去—乃至

发展 父友:

问               针锋相对

元方:

答               据理驳斥

高潮 父友:

怒——非人哉     正直不阿

元方:

曰——无信无礼   聪慧明理

尾声 父友:

下车引之

元方:

入门不顾

 

写作 学会记事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从平凡小事中感受生活,感悟人生,学习做人的道理。

2.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懂得写事件要抓重点。

3.努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鼓励多角度抒写生活的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文题展示

从小到现在,有多少令你难忘的“那一次”:

那一次,你笑了;那一次,你哭了;那一次,你真遗憾;那一次,你真尴尬……正是经历了这无数的“那一次”,你才懂得了生活的幸福,友情的珍贵,奋进的艰辛及你肩负的责任……真正领悟到了生活的内涵,长大了,成熟了。

请从你的生活中选择一件事,以“那一次,我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并写出你的真情实感。

要求:

①在文题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使文题完整;②记事要完整、具体,中心明确,详略得当;③语言要简明、连贯、通顺;④字数600左右,书写要工整。

二、写作导航

怎样才能记述好一件事呢?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记事要完整。

即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和结果。

但交代这六要素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

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

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说明已是傍晚了等。

二、记事要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在记叙六要素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

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记叙时就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记事要有条理。

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四、记事要具体。

要试着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如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环境描写等)具体、生动地再现当时的情景。

五、记事要有真情实感。

记事是为了传情达意,有真情实感的材料才能打动读者,才能与读者产生共鸣。

三、例文引路

那一次,我非常惭愧

每当想起那件事,我的脸马上就红了。

那是一个冬天的早晨,天气非常寒冷,外面刮着凄厉的北风,地上都冻得硬硬的。

早上第一节课下后,该做广播操了。

我怕冷,真不想出去做操,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我缩着脖子琢磨起来。

一个念头忽然跳入我的脑海:

前天沙晓娟同学说肚子疼,夏老师不是没让她做操吗?

我不如也装肚子疼。

广播里响起了《运动员进行曲》,同学们照例出去排队了。

我坐在位置上,右手捂着肚子,左手放在桌上,脑袋垂得低低的,嘴里还不时地哼哼。

夏老师走进来,见我这副痛苦模样,便关切地问:

“赵志达,怎么啦?

身体不舒服吗?

”一边说,一边用手摸了摸我的额头。

“肚子疼。

”我无力地点了点头。

“要不要到学校诊所,去拿点药吃一下?

”“不用了,早晨吃过了,还是有点疼。

”“那你今天就别去做操了,以免再受凉,好好休息一会儿,也许就好了。

”说完,老师就走出去了。

心里悬着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不由暗喜,这么容易就躲过去了!

我慢慢走到窗边,看见同学们正迎着大风,整齐而有力地做操。

不知什么原因,心里总有点不自在。

广播操结束后,同学们回到班上,纷纷围着我嘘寒问暖。

有的问:

“你肚子还疼吗?

”有的说:

“多揉揉就不疼了!

”还有的说:

“要不,我陪你去学校诊所看一看吧!

”我连忙说“不要紧的,不要紧的,我吃了药,休息一会儿马上就会好的。

”大家听了,也就放心了,一起出去玩了。

看着他们玩得正高兴,我脚都发痒了,但因为担心露馅,只好坐在位置上埋头“休息”。

第二节上语文课,夏老师讲得眉飞色舞,同学们也踊跃发言。

平时我是个爱发言的人,一时忘了自己“生病”,忍不住高高举起手来。

当我响亮地答对了问题时,老师不仅肯定我思维敏捷,声音响亮,还当场对我大加表扬:

“赵志达同学今天身体不舒服,还这么积极地回答问题,我们大家要好好地向他学习!

”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而我心里真不是滋味,脸上火辣辣的,仿佛那一个个巴掌正抽在我的脸上似的。

这件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每当我想起它,就惭愧得脸红到脖子根。

因为惰性发作,我撒了谎,欺骗老师,欺骗同学,欺骗自己。

而老师的关怀和表扬,同学的问候与情谊,却像寒冬的一缕缕阳光,照在我心上,暖乎乎的。

我想,今后,再也不能做这种荒唐的事了。

【名师点评】这篇文章的小作者侧重叙写了自己一次逃避课间操的过程。

记叙的要素都交代得很清楚,并且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事,条理很清楚。

特别是作者讲了真话,叙了真事,其中的感情变化确是作者的真实情感。

全文以“我”的感情变化为线索,串联起众多材料,文脉贯通,组成一个整体。

从开始的“怕冷”“不想出去做操”到“不由暗喜”,从“心里总有点不自在”到“担心露馅”,从“心里真不是滋味,脸上火辣辣的”到“惭愧得脸红到脖子根”,这些心理描写逼真而又细腻,且与所写的中心事件紧密相关,层层推进,有力地表达了本文的中心意思。

四、板书设计

    记  记事要完整

    事  记事要有详略

    五  记事要有条理。

    记  记事要具体

         记事要有真情实感

 

 

 

综合性学习 有朋自远方来

学习目标

1.让大家认识到交朋友的重要性。

2.引导大家学会选择朋友。

3.教会大家交友之道。

4.培养大家收集资料的习惯。

收集交友名言、警句、故事、诗词、成语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朋友是伤心时,最想见的人;是打扰了,不用说对不起的人;是高升了,也不用改变称呼的人;是天涯海角,都彼此挂念的人。

朋友是生生世世的牵挂。

朋友就像收藏的宝贝,不是每天都捧在手里,但是无比珍贵。

那我们该怎样与朋友相处,才能让友谊万古长青呢?

一起来参加我们今天的实践活动吧!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自我介绍交朋友

【交流点拨】我今年十三岁,生于广西柳州,祖籍浙江(金庸老家),却从未去过。

四岁随父进京,入读地科院幼儿园。

人生地不熟,受小朋友欺负,常含泪缩于墙角,渐将爱动爱闹之习改掉,胆小慎微至今。

母亲教我读幼儿书报,增长见闻,并学习钢琴,现在受益匪浅。

六岁半入小学。

班主任姓梁,很慈祥,伙伴们也很好。

可惜好景不长,三年级时搬回老家,与同学了解不够,度日如年,只得整日学习,因此常受老师表扬。

毕业后,考入北京八中。

此地环境优美,同学大都多才,且全班关系和谐。

我不爱体育,便去上网、看小说。

生活充实学业得志!

我爱好很多,却没有特长。

琴棋书画,只略知其一。

小学时得过些奖:

在市英语科技竞赛中,一、二、三等奖各获过一次,在新加坡数学竞赛中获过三等奖,钢琴过了九级。

中学后便无一所获。

目前无大志,只把心胸豁达作为最高追求,喜爱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及李白、辛弃疾的诗词。

愿今后不负自己及家长之望,小事开心、大事顺利、少出差错,足矣!

(二)擦亮慧眼选朋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好朋友,可以成就一生的辉煌;不好的朋友,可能贻害一生。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选择朋友呢?

1.请你收集慎重择友的名言警句。

【交流点拨】

(1)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曾国藩)

(2)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

(《孔子家语》)

(3)很多显得像朋友的人其实不是朋友,而很多是朋友的并不显得像朋友。

(德谟克里特)

2.请你收集《论语》中关于择友标准的语录并加以解读。

【交流点拨】子曰: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直,指正直。

这种朋友为人真诚,坦荡。

朋友的人格可以影响你的人格,所以这是一种好朋友。

谅,指诚实。

这种朋友为人诚恳,不作伪。

与这样的朋友交往,我们的精神能得到一种净化和升华。

友多闻。

这种朋友见闻广博,阅历丰富。

朋友的知识、经历可以成为自己的经验,可以让自己少走弯路。

《论语》告诉我们值得交往朋友是:

正直的朋友,诚实的朋友,知识渊博的朋友。

另外有三种人不值得结交,即惯于走邪道的人、善于和颜悦色骗人的人、惯于花言巧语的人。

(三)诚实真心待朋友

1.自古至今,真心待友的故事很多,请你为大家讲一个这样的故事。

【交流点拨】管仲和鲍叔牙是春秋时期的齐国人。

他们从小就是好朋友,整天形影不离。

有一天,鲍叔牙对管仲说:

“咱们都已经是大小伙了,不能总靠家里养活。

我们是不是去做买卖?

”管仲想了想,有些为难,说:

“从父亲去世以后,我和母亲吃了上顿没下顿,哪有钱去做生意?

”鲍叔牙说:

“钱由我出,你就想想怎样做生意吧。

经过一番准备,他俩真的做起了生意。

两人起早贪黑,四处奔波忙碌,谁也不叫苦。

每次赚了钱,鲍叔牙总是把大部分给管仲,自己只留一小半。

管仲有些过意不去,说:

“这样,我心里很不安。

是你出的资金,你应该拿大部分。

”鲍叔牙诚恳地说:

“我们是朋友,你家有困难,我理应帮助。

你就收下吧!

后来,他们又一起去当兵。

每次打仗,鲍叔牙都紧紧跟在管仲身边。

冲锋时,他跑到管仲的前头;后退时,他又走在管仲的后边。

遇到危险,鲍叔牙都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体去保护管仲。

在一次战斗中,鲍叔牙受了伤,管仲急忙为他包扎伤口。

管仲看到流血的伤口,难过地说:

“你是为了我才受了伤的呀!

”鲍叔牙笑了笑,说:

“没关系!

没关系!

有人问鲍叔牙:

“对朋友,你可真是做到家了。

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呀?

”鲍叔牙说:

“我不这样做,管仲也会这样做的。

我总以为,他比我有本领,有胆量,总有一天,他会干出更大的事业。

后来,他们在齐国做了官。

管仲在鲍叔牙的支持下成功地进行改革,使齐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

不久,管仲的官职超过了鲍叔牙。

这时,一些大臣议论纷纷,替鲍叔牙抱不平。

鲍叔牙知道自己如果继续做官,可能对管仲不利,于是就毅然辞官回乡。

齐桓公挽留他,管仲也劝他,但鲍叔牙还是悄悄地离去了。

管仲逢人就说:

“生我的是父母,而真心待我的是鲍叔牙!

2.历史上的“八拜之交”指什么?

与之相关的人物或故事是什么?

【交流点拨】知音之交——伯牙子期(高山流水);刎颈之交——廉颇相如(负荆请罪);胶漆之交——陈重雷义;鸡黍之交——元伯巨卿;舍命之交——角哀伯桃;生死之交——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管鲍之交——管仲叔牙;忘年之交——孔融祢衡。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学习目标

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描绘景物的写法,培养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

2.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3.认识作者,了解其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体会他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4.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知识的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

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

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吧。

二、自学指导

(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生字词注音。

确凿(záo)        菜畦(qí)         桑椹(shèn)

油蛉(líng)       斑蝥(máo)         缠络(lào)

攒(cuán)         珊瑚(shānhú)     敛(liǎn)

脑髓(suǐ)        人迹罕至(hǎn)     觅食(mì)

竹筛(shāi)       秕谷(bǐ)          系(jì)

书塾(shú)        渊博(yuān)        蟋蟀(shuài)

宿儒(rú)         蝉蜕(tuì)         人声鼎沸(dǐng)

窦(dòu)          厥土(jué)         拗(ǎo)

倜傥(tìtǎng)    金叵罗(pǒ)        盔甲(kuī)

锡箔(xībó)

2.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倜傥:

洒脱,不拘束。

拗:

弯曲,弯转。

确凿:

确实。

菜畦:

菜地。

轻捷:

轻快,敏捷。

相宜:

适宜。

方正:

正派。

博学:

学问丰富。

渊博:

(学识)深而且广。

人迹罕至:

少有人来。

迹,足迹、脚印。

罕,稀少。

敛:

收拢,收缩。

人声鼎沸:

形容人声喧闹。

沸,水开。

系:

打结。

消释:

溶解。

长吟:

长声鸣叫。

机关:

这里是秘密的意思。

无从:

没有办法。

3.作者链接

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作品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专集。

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4.背景链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

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

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

这组散文是鲁迅在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

他是为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三、自学指导

(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听录音朗读,并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交流点拨】文题出现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

作者用“从……到……”的词语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由此,可以发现,课文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反映了作者从童年的游戏、玩耍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2.请你根据题目“从……到……”给文章划分结构。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8段):

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又可分四层:

一层(1段):

总的介绍百草园情况。

点出是“我的乐园”,充满留恋之情。

二层(2段):

写热天百草园充满无限乐趣。

三层(3—6段):

写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及“我”的感慨。

四层(7—8段):

写冬天百草园雪地捕鸟的乐趣。

第二部分(9段—结束):

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

可分五层:

一层(9段):

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二层(10—11段):

写入学的情形。

介绍了书屋和先生。

三层(12—16段):

写不准提课外的问题。

四层(17—20段):

写不准去后园玩。

五层(21—24段):

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和“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画画儿。

3.对文章所描述的内容,有下列三种理解,你是怎么理解的?

【交流点拨】

(1)嘲讽脱离实际的清末私塾教育,暴露封建社会对儿童身心健康的漠视、束缚、残害。

(2)真实的再现封建时代少年儿童入学前后的生活,表现了少年儿童热爱大自然,探求各种知识的广泛的生活兴趣,表达了作者对生气蓬勃的少年生活的怀念和追求。

(3)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表现了作者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不满。

(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学生无论赞成哪种说法,都要给予适当肯定。

第一种说法,其根据是鲁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过封建私塾教育的陈腐,扼杀儿童天性。

即使在本文中,也写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

第二种说法,是对第一种说法的修正,比第一种说法合理些。

第三种说法,最易为现在的人们接受,似乎最为合理。

(二)深层探究

1.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

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

另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对本文结构的不同理解,实际上表现了对文章主题思想的不同理解。

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可以允许有不同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2.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交流点拨】美女蛇的故事本来与文中提到的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