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二轮复习个性知识点微网教案江苏专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8005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2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二轮复习个性知识点微网教案江苏专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届二轮复习个性知识点微网教案江苏专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届二轮复习个性知识点微网教案江苏专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届二轮复习个性知识点微网教案江苏专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届二轮复习个性知识点微网教案江苏专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届二轮复习个性知识点微网教案江苏专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届二轮复习个性知识点微网教案江苏专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届二轮复习个性知识点微网教案江苏专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届二轮复习个性知识点微网教案江苏专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届二轮复习个性知识点微网教案江苏专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届二轮复习个性知识点微网教案江苏专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届二轮复习个性知识点微网教案江苏专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届二轮复习个性知识点微网教案江苏专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届二轮复习个性知识点微网教案江苏专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届二轮复习个性知识点微网教案江苏专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届二轮复习个性知识点微网教案江苏专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届二轮复习个性知识点微网教案江苏专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届二轮复习个性知识点微网教案江苏专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届二轮复习个性知识点微网教案江苏专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届二轮复习个性知识点微网教案江苏专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二轮复习个性知识点微网教案江苏专用.docx

《届二轮复习个性知识点微网教案江苏专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二轮复习个性知识点微网教案江苏专用.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二轮复习个性知识点微网教案江苏专用.docx

届二轮复习个性知识点微网教案江苏专用

微网1 “红细胞”微网

【典例1】下列关于生活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成熟红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够吸收氧气,并与[H]结合产生水

B.没有细胞核可与蛙的红细胞一样通过无丝分裂进行细胞增殖

C.具有核糖体,合成的血红蛋白参与氧气的运输

D.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解析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核糖体。

答案 D

【对点小练】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在清水中会很快膨胀破裂,而爪蟾的卵母细胞在清水中不会发生这种变化。

科学家将控制红细胞膜上CHIP28(推测是一种水通道蛋白)合成的mRNA注入爪蟾的卵母细胞中,卵母细胞在清水中迅速膨胀,并于5分钟内破裂。

请分析回答:

(1)爪蟾的卵母细胞中通过    过程合成CHIP28,除线粒体外,CHIP28的加工、运输需要    (填细胞器名称)参与。

(2)研究人员用纯化的CHIP28、KCl溶液和磷脂分子构建成球形“脂质体”(人工膜),再将“脂质体”转移至蒸馏水中,发现“脂质体”也发生了快速膨胀破裂。

目前认为,水分子跨膜运输有两种机制,一种是通过水通道蛋白的快速协助扩散,另一种速度较慢,是经过磷脂双分子层间隙的自由扩散。

在已有实验的基础上,如何构建新“脂质体”证明后一种机制的存在?

方法:

用          构建成球形新“脂质体”,再将此“脂质体”转移至蒸馏水中。

预期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以上实验推测水分子通过CHIP28时    (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ATP。

解析 

(1)CHIP28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的水通道蛋白,将红细胞膜上CHIP28的mRNA注入爪蟾的卵母细胞中后,爪蟾的卵母细胞通过翻译过程即可合成该蛋白质。

膜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后,需要先后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运输。

(2)要证明水分子可以经过磷脂双分子层间隙进行自由扩散,应去掉细胞膜上的CHIP28,因此,可以用KCl溶液和磷脂分子构建成球形新“脂质体”,与用CHIP28、KCl溶液和磷脂分子构建成的球形“脂质体”进行对照,将新的“脂质体”置于蒸馏水中,如果新“脂质体”会缓慢吸水膨胀,则证明后一种机制是存在的。

(3)水分子通过CHIP28出入细胞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

答案 

(1)翻译 内质网、高尔基体 

(2)KCl溶液和磷脂分子 新“脂质体”吸水膨胀(破裂),比有CHIP28时速度慢 (3)不需要

微网2 考纲圈定教材实验中“酒精”及其作用

【典例2】高中生物中有些实验要使用酒精作为实验材料,下列是有关实验中使用酒精(乙醇)的目的或作用的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脂肪的检测:

洗去浮色,以免影响观察

B.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分离色素

C.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分散组织细胞

D.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洗去卡诺氏液、分散组织细胞

解析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使用无水乙醇,其作用是提取色素,而不是分离色素,分离色素使用的是层析液。

答案 B

【对点小练】颜色变化常作为生物实验结果观察的一项重要指标,下面是学生对一些实验的操作或判断,其中正确的操作或判断是(  )

A.用滴管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发现满视野都呈现橘黄色,于是滴1~2滴体积分数为50%盐酸洗去浮色

B.取新鲜菠菜叶,加少许SiO2和无水乙醇,研磨液呈黄绿色。

判断该实验结果为菠菜叶用量太少所致

C.经健那绿染色的人口腔上皮细胞,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蓝绿色颗粒状结构的存在

D.番茄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可通过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来进行鉴定

解析 脂肪鉴定实验中常用体积分数为50%酒精洗去浮色,A错误;研磨时没有加入碳酸钙保护叶绿素,所以研磨液呈黄绿色,B错误;健那绿可将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C正确;需选择白色或无色的实验材料来鉴定还原糖,以避免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番茄汁有色素存在,不能用来鉴定还原糖,D错误。

答案 C

微网3 生物“分类”微网

【典例3】腺相关病毒(AAV)是一类结构简单的单链DNA病毒,能感染多种动物细胞,但不易引起免疫反应。

AAV的复制需要辅助病毒(通常为腺病毒),在缺乏辅助病毒时,AAV整合其基因组到人类第19号染色体的特异性位点,进入潜伏状态。

下列有关AAV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生物

B.遗传信息传递不遵循中心法则

C.可作为基因治疗的理想载体

D.与双链DNA病毒相比变种少

解析 病毒属分子生物,不具细胞结构,病毒遗传信息传递仍遵循中心法则;与双链DNA相比,单链DNA更不稳定,更易发生突变,故变种较多,故A、B、D均不正确,只有C正确。

答案 C

【对点小练】

1.如图所示为四种不同生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乙的主要区别在于乙具有细胞壁

B.丙和丁的主要区别在于丙具有拟核

C.甲和丙的主要区别在于甲具有细胞结构

D.乙和丁都具有拟核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病毒、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相关知识。

甲、乙都属于原核生物,都有细胞壁,A错误;丙没有细胞结构,也没有拟核,丁属于真核生物,有细胞结构,所以丙和丁的主要区别在于丙不具有细胞结构,B错误;甲为原核生物,具有细胞结构,丙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甲和丙的主要区别在于甲具有细胞结构,C正确;蓝藻(乙)属于原核生物,具有拟核,变形虫(丁)属于真核生物,没有拟核,D错误。

答案 C

2.(2018·金太阳全国大联考)下列有关颤藻和黑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者的细胞在分裂时,都会发生染色质和染色体的转化

B.二者的细胞中,光合色素都分布在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

C.二者的细胞都能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并产生[H]和ATP

D.二者的细胞中都含有DNA和RNA,主要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解析 颤藻是一种蓝藻,属于原核生物,而黑藻属于真核生物。

原核细胞的DNA是裸露的,因此,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无染色体和染色质的转化,A错误;颤藻没有叶绿体,其光合色素存在于光合片层上,B错误;颤藻和黑藻进行细胞呼吸,都能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并产生[H]和ATP,C正确;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都是DNA,D错误。

答案 C

微网4 生物膜系统与“囊泡运输”

【典例4】下列关于囊泡运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囊泡膜由单层磷脂分子和蛋白质构成

B.囊泡的融合过程依赖于膜的流动性

C.囊泡运输实现了细胞内物质的定向转运

D.囊泡在细胞内的移动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解析 囊泡膜应为单层生物膜,它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

答案 A

微网5 生命系统中“信息传递”微网

【典例5】如图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几种模式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1与靶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是依靠细胞1分泌的化学物质完成的

B.细胞3与细胞2间信息交流的方式与细胞1和靶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方式完全不同

C.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与靶细胞进行信息识别的结构基础是靶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

D.若细胞4是效应T细胞,则其与靶细胞是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信息的

解析 细胞1是内分泌细胞,通过分泌激素与靶细胞进行信息交流,A正确;细胞2和细胞3都是神经细胞,它们之间通过神经递质进行信息传递,因此细胞1与靶细胞之间以及细胞3与细胞2之间都是通过化学物质进行信息交流,B错误;化学物质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C正确;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是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信息的,D正确。

答案 B

【对点小练】

1.下列关于人体中几种信息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可随血液运至全身,但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会被灭活

B.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起作用后可被相应的酶水解

D.淋巴因子可促进受刺激的B细胞全部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并分泌特异性抗体

解析 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A正确;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B正确;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并起作用后可被相应的酶水解,C正确;淋巴因子可促进受刺激的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D错误。

答案 D

2.下列关于遗传信息及其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都储存于细胞拟核DNA中

B.真核细胞在个体不同发育时期产生的mRNA都不相同

C.细胞中转录和翻译时的模板及碱基配对方式完全不同

D.遗传密码的简并性有利于保持遗传信息的稳定性

解析 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于细胞拟核DNA和质粒中,A错误;真核细胞在个体不同发育时期产生的mRNA可能相同,如细胞呼吸酶的基因转录出的mRNA在个体不同发育时期均可产生,B错误;转录的模板是DNA的一条链,翻译的模板是mRNA,转录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有T—A、A—U,G—C、C—G,翻译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有A—U、U—A,G—C、C—G,并非完全不同,C错误;同一种氨基酸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密码子的现象称为密码子的简并性,遗传密码的简并性有利于保持遗传信息的稳定性,D正确。

答案 D

微网6 种子与果实知识微网

【典例6】某豆科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CO2释放和O2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12~24h期间,呼吸速率逐渐增强,在此期间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是    呼吸,该呼吸方式在细胞中发生的部位是    ,其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12h到胚根长出期间,萌发种子的干物质总量会    ,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胚根长出后,萌发种子的    呼吸速率明显升高。

解析 

(1)据图可知,在12~24h期间,氧气吸收量很少,而二氧化碳释放量很多,表明此时的呼吸方式主要是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在豆科植物种子中,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

(2)从第12h到胚根长出期间,种子不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同时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使有机物总量下降。

(3)胚根长出后,氧气的吸收量明显增多,说明有氧呼吸速率明显提高。

答案 

(1)无氧 细胞质基质 酒精和二氧化碳

(2)减少 种子不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同时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使有机物总量下降

(3)有氧

微网7 “基因”微网

【典例7】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B.基因一般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

C.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

D.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解析 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两个磷酸和一个碱基,A错误。

答案 A

【对点小练】

下列关于双链D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双链DNA分子中(A+T)/(G+C)的值能体现DNA分子的特异性

B.双链DNA分子复制时需要解旋酶与DNA聚合酶,DNA聚合酶作用于氢键

C.双链DNA分子中相邻两个碱基间都是通过磷酸—脱氧核糖—磷酸连接的

D.双链均被15N标记的DNA分子在14N的环境中复制n次,子代含14N的DNA分子数为2n-2

解析 不同DNA分子中(A+T)/(G+C)的值一般不同,DNA分子中(A+T)/(G+C)的值能体现DNA分子的特异性,A正确;双链DNA分子复制时需要解旋酶与DNA聚合酶,DNA聚合酶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B错误;双链DNA分子的一条链中相邻两个碱基间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DNA分子两条互补链之间相邻碱基通过氢键连接,C错误;15N标记的双链DNA分子在含14N的环境中复制n次,所有子代DNA分子都含14N,即子代含14N的DNA分子数为2n,D错误。

答案 A

微网8 动物激素微网

【典例8】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激素都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

B.激素的化学本质都是大分子有机物

C.激素都随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

D.激素都是调节细胞代谢的信息分子

解析 动物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A正确;激素的化学本质,有的是大分子有机物(如胰岛素),有的是小分子有机物(如性激素),B错误;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C正确;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因此是调节细胞代谢的信息分子,D正确。

答案 B

微网9 下丘脑调节微网

【典例9】(2015·江苏卷,28)下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腺体A的分泌活动,腺体A表示的器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增加    激素的生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    对水分的重吸收。

(3)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    调节。

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需要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胰岛素的受体分布在靶细胞的    (填“细胞膜上”“细胞质中”或“细胞核中”)。

(4)Ⅰ型糖尿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

据此推测:

Ⅰ型糖尿病是由    决定的、针对胰岛B细胞的一种    病;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    免疫导致的。

答案 

(1)甲状腺和肾上腺

(2)抗利尿 肾小管和集合管

(3)神经—体液 细胞膜上

(4)遗传(基因) 自身免疫 体液免疫和细胞(特异性)

【对点小练】用一定方法将小鼠的下丘脑破坏(其他结构完好),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

A.排尿量增加

B.体温维持恒定

C.细胞代谢速率变慢

D.机体仍存在反馈调节

解析 下丘脑产生的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下丘脑被破坏后,尿量增加;下丘脑参与体温调节,被破坏后体温不能维持恒定;下丘脑被破坏后,体温不恒定,小鼠体内酶的活性也会受到影响,细胞内代谢速率会变慢;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有下丘脑和垂体两种途径,下丘脑被破坏后机体仍存在反馈调节。

答案 B

微网10 生命系统中“反馈调节”微网

【典例10】如图

为人和高等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示意图,A、B、C是参与分级调节的三种器官,a、b、c是三种器官分泌的相应激素。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器官A的名称是    ,激素c的名称是    。

(2)从温暖环境中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体内最先增加的激素是    (用字母表示)。

a、b、c三种激素中,在人体内作用范围最广的激素是    (用字母表示)。

切除甲状腺的个体,体内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个体的激素是    (用字母表示),这说明激素调节是一种    调节。

(3)如果b含量过多,会对A、C的分泌活动起    作用,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通过对图示的分析可以判定,A、B、C分别为垂体、甲状腺、下丘脑。

进一步推出a、b、c三种激素分别为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从温暖环境中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

下丘脑就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提高甲状腺激素的水平,因此,体内最先增加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细胞为垂体细胞,促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为甲状腺细胞,而几乎体内的所有细胞上都含有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因此甲状腺激素的作用范围最广。

切除甲状腺后,体内不能合成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反馈抑制调节减弱,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增加,a、c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个体,这说明激素调节是一种反馈(负反馈)调节。

(3)甲状腺激素(b)含量高于正常水平时,会通过负反馈调节的方式抑制下丘脑、垂体的分泌活动,其重要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的稳定。

答案 

(1)垂体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c b a、c 反馈(负反馈)

(3)抑制 维持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的稳定

【对点小练】

1.下列调节过程不属于反馈调节的是(  )

A.害虫数量增加会引起食虫鸟类数量增多,进而抑制害虫种群的增长

B.池塘污染后,水蚤死亡进一步加剧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

C.寒冷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D.血液中CO2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使CO2大量排出,以维持CO2含量正常

解析 寒冷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属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不属“反馈调节”。

答案 C

2.甲图是某人在医院定期检查后的化验单,乙图是某细胞分泌物与靶细胞结合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据甲图中的“血清葡萄糖”数据可知,此人     细胞的分泌功能可能存在障碍。

其分泌的激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受到寒冷的刺激,乙图中的激素分子若是促甲状腺激素(TSH),则靶细胞是     ,若靶细胞分泌的激素过多,则TSH的分泌会減少,这体现了     调节机制。

该激素不能定向运输至靶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两个)

答案 

(1)胰岛B 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2)甲状腺 (负)反馈 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运至全身,由靶细胞特异性受体接收激素信号

(3)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选两个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