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00820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3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2020年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1.某气体可能由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一种或多种气体组成,经测定其中只含有碳、氧两种元素,质量比为1:

2,则关于该气体的正确说法是(  )

A.一定是纯净物

B.一定是CO和CO2的混合物

C.该气体最多的可能组成的2种

D.该气体最多的可能组成有3种

2.现取2.3g某有机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2.7g水。

对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推断:

①一定含碳氢元素 ②一定不含氧元素 ③可能含氧元素 ④一定含氧元素⑤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2∶5 ⑥分子中C、H、O的元素质量比为12∶3∶8。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⑤B.①④⑥C.①②⑤D.①④⑤

3.某同学在做加热氯酸钾抽取氧气的实验中,错把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加入氯酸钾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锰酸钾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B.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量增加

C.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量不变

D.很难反应,几乎收集不到氧气

4.取10.0g碳酸钙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剩余固体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50.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生成2.0gCO2气体

B.剩余固体的质量为5.0g

C.生成了5.6gCaO

D.剩余CaCO3的质量为8.0g

5.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可制取生石灰(

)。

现有100gCaCO3样品,高温锻烧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67g。

下列推断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A.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的原因是逸出了二氧化碳气体

B.生成物中CaO的质量是42g

C.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40%

D.剩余固体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大于1:

4

6.CaCO3高温加热可以生成CaO和CO2气体,现取一定质量的CaCO3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冷却,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0克,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生成2.0克的CO2

B.原来CaCO3为14.2克

C.生成了5.6克的CaO

D.剩余CaCO3的质量为3.0克

7.宏观、微观、符号相结合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工业上常将煤洗选加工后用于制备水煤气,其主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C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B.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C.该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都没有变化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

CO+H2

8.下列选用试剂和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是(括号内物质为杂质)

选项

物质

除杂试剂(足量)

操作方法

A

CO2(CO)

氧化铜

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K2CO3(KCl)

稀盐酸

加入稀盐酸、蒸发、结品

C

FeSO4(CuSO4)

锌粉

加入锌粉,过滤

D

Zn(Fe)

稀硫酸

稀硫酸,过滤

 

A.AB.BC.CD.D

9.在一定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备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30

5

10

15

反应后的质量/g

x

y

20

20

 

A.b一定是反应物B.x+y=20

C.a一定是反应物D.反应中c与d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

1

10.下列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四个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的数据及处理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A.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B.

相同质量的铝片和锌粉分别放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

C.

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片

D.

一定量的石灰石加入到足量的稀盐酸中(不考虑水、氯化氢的挥发)

11.小雪同学发现家里有一瓶无标签的无色液体,她为了探究它是何种物质,做了如下实验:

把此液体编号为A,加热A液体,发现有气体B产生,在A中加入黑色粉末C,稍微振荡,在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气体B,且产生了常温下为液体的纯净物D,而C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她把B收集起来,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B的集气瓶中,木条剧烈燃烧。

如把淡黄色E点燃后放入盛B的集气瓶中,能剧烈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

根据小雪的实验,分析A、B、C、D、E、F分别是什么物质。

写出各物质的名称: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E______、F______。

12.甘肃优秀学子、华东师范大学姜雪峰教授被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遴选为“全球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硫元素代表”。

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1所示,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

(1)硫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

(2)图2中x的数值是_____

(3)硫元素和钠元素可形成硫化钠,其化学式为_____

(4)用正确的化学用语表示下列加点部分的含义。

①构成某硫单质的分子中含有8个硫原子_____

②硫原子易得电子形成硫离子_____

13.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一所示:

(1)t1℃时,溶解度大小关系为:

甲______乙(填“>”、“<”或“=”);

(2)t2℃时,配制18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需称量甲的质量______g;

(3)由图二推测硝酸钾是图一中的______物质;

(4)图二“某一部操作”前后的溶液状态变化过程可以在图一中表示为______(填序号)。

Ab点→a点Bc点→a点Cb点→c点Dc点→d点

14.X、Y、C、D为生活中常见物质。

X是单质,其余为化合物,Y为光合作用的产物,D常温下为液体。

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为_____;

(2)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此反应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能;

(3)写出检验X的有关操作、现象以及结论:

___________。

15.A,B,C,D,E,F,G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D、G是单质,其他是化合物。

C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F的水溶液呈蓝色,G是目前产量最大的金属,图中“一”表示相连的物质两两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质可制得另一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物质C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图中涉及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___;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图中涉及________种。

(3)G在D中反应时的现象是________。

16.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将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

生成的是什么气体呢?

同学们决定进行探究。

探究前老师提示,该反应生成的气体只有一种。

(提出猜想)放出的气体可能是SO2、O2、H2,提出猜想的依据是______。

(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有相似之处,它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CaSO3。

(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学认为是O2,则检验方法是______。

(2)乙同学认为是SO2,则需将放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看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写出SO2与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实验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合作设计了如下组合实验方案(浓H2SO4用于干燥气体),排除和验证猜想的气体。

(实验探究)实验开始时,先将收集到的气体从a通入一段时间后,再点燃C处酒精灯;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

实验过程中发现A装置中溶液不变浑浊,C装置中表面含CuO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

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结论:

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______。

(思维拓展)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硫酸铜溶液中可能含有______。

17.氯碱工业以粗盐(主要成分是NaCl,含少量泥沙、CaCl2、MgCl2)为原料,生产氯气和氢氧化钠,模拟流程如下:

(1)试剂A与试剂B的组合为______(填序号)

①KOH②NaOH③K2CO3④Na2CO3

(2)操作A需使用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3)流程中Mg元素必须转化成______(填化学式)才能完全除去

(4)写出电解NaCl溶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5)该工业副产品H2目前还不能作为燃料被广泛应用,其理由______(答一条即可)

18.

(1)镁条具有抗腐蚀性,是因为表面生成了一层氧化物膜,化学实验小组同学为研究镁条表面氧化程度,将3.2g镁条放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测得产生的气体质量与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假设镁条除有MgO外,不含其他杂质)。

(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_g。

(2)该镁条中MgO的质量分数为?

(3)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19.小李和小王同学对化学计算很有心得,以下是他们解答一道计算题的实录。

请你一起参与研究并完成相关问题。

(计算结果精确到0.01g)

题目已知:

,两位同学为了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药品是否纯净,取2.5g该药品与0.5g二氧化锰混合。

加热该混合物t3时间后(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重复以上操作,依次称得加t2、t3、t4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加热时间

t1

t2

t3

t4

剩余固体质量/g

2.12

2.08

2.04

2.04

(1)两同学一致认为氯酸钾已经完全反应的时间为_____(选填“t1”、“t2”、“t3”、“t4”)。

(2)小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很快得到(2.5g+0.5g-2.04g)是_____(填化学式)的质量。

(3)请你计算:

该药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并判断该药品是否纯净?

_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分析】

碳、氧两种元素可形成的初中化学常见的气体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氧气,而混合气体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正处于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两气体之间。

【详解】

根据题意,混合气体中碳、氧两元素的质量比为1:

2,而CO2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3:

8,因此不可能只含有二氧化碳;而CO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3:

4,因此也不可能只含有CO气体;

故混合气体可能为一氧化碳与氧气、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的混合物,也可能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三种气体的混合物;若是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物,则碳氧元素质量比会小于

,故选D。

【点睛】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碳、氧两种元素可形成的初中化学常见的气体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氧气,而混合气体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正处于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两气体之间。

2.B

【解析】

由题意,反应后CO2和H2O生成,有机物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则①正确;

CO2中C元素的质量4.4g×

=1.2g,H2O中H元素的质量2.7g×

=0.3g,1.2g+0.3g=1.5g<2.3g,说明有氧元素,则②③不正确,④正确;C、H、O元素的质量比为:

1.2g:

0.3g:

(2.3-1.5)g=12:

3:

8,则⑥正确;C、H的原子个数比为:

=1:

3,则⑤不正确。

故选B。

点睛:

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质量在反应前后相等。

3.B

【解析】

【详解】

解:

高锰酸钾能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氧气的量增多,生成的二氧化锰可以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使反应的速率加快,观察选项。

故选B。

4.A

【解析】

【分析】

据化学变化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可得反应前后固体物质中钙元素的质量相等,由反应前碳酸钙中所含量钙元素的质量及反应后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计算反应后所得固体的质量,然后使用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差即为分解过程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

【详解】

原碳酸钙10g中的钙元素质量为:

10g×

×100%=4g,反应前后钙元素质量不变,则剩余固体中钙元素质量仍为4g,则含钙50%的剩余固体质量=4g÷50%=8g,即剩余碳酸钙和生成氧化钙总量为8g,则剩余碳酸钙质量少于8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10g﹣8g=2g;

设生成的氧化钙质量是x

x≈2.56g

故选:

A。

5.D

【解析】

【详解】

A、碳酸钙高温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主要是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故选项A正确;

B、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100g-67g=33g

设生成33g二氧化碳,同时生成CaO的质量是x

X=42g

故选项B正确;

C、42g氧化钙中钙元素的质量=

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

>40%,故选项C正确;

D、碳酸钙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2:

(16×3)=1:

4,反应过程中碳元素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氧元素只有部分转化,所以剩余固体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小于1:

4,,故选项D不正确。

故选:

D。

6.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意可以知道钙元素的质量为:

8.0g×50.0%=4.0g,所以反应前碳酸钙的质量为:

4.0g÷

×100%=10.0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10.0g-8.0g=2.0g;

设生成氧化钙的质量为x,消耗碳酸钙的质量为y

解得:

x=2.55g;y=4.55g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10.0g-8.0g=2.0g;故正确;

B、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知道原来碳酸钙的质量为10.0g,故错误;

C、根据计算可以知道生成氧化钙的质量2.55g,故错误;

D、根据计算可以知道剩余的碳酸钙的质量为10.0g-4.55g=5.44g,故错误。

故选:

A。

7.C

【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该反应是碳与水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

CO+H2;

A.由图可知,物质C是一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选项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选项正确;

C.反应前碳为单质,化合价为0价;反应后生成一氧化碳,化合价为+2,化合价升高;反应前H2O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反应后生成氢气,属于单质,化合价为0,化合价降低;选项错误;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高温CO+H2;选项正确。

故选C。

8.A

【解析】

【详解】

A、一氧化碳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可选用灼热的氧化铜,符合除杂原则;

B、K2CO3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

C、锌的活动性比铁和铜都强,锌粉能与CuSO4、FeSO4溶液都能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

D、Fe、Zn均能与稀硫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

故选A。

【点睛】

除杂的原则:

只除杂,不引杂。

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9.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y=(30+5+10+15)-20-20=20,b不一定是反应物,故说法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y=(30+5+10+15)-20-20=20;故说法正确;

C.c的质量增加了10g,d的质量增加了5g,都是生成物,共增加了15g,若b质量也增加,则a一定是反应物,若b质量减少,则最多减少5g,因此a也一定是反应物,总之a一定是反应物,故说法正确;

D.参加反应的c与d的质量比为(20-10)g:

(20-15)g=10:

5=2:

1;故说法正确。

故选:

A。

10.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随着时间消耗,剩余固体逐渐减小,但是不可能为零,不符合题意;

B、相同质量的铝粉和锌粉分别放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铝与稀硫酸反应:

,锌与稀硫酸反应:

,产生的氢气是铝多,且铝比锌快,不符合题意;

C、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片,铁与硫酸铜反应:

,56份的铁置换出64份的铜,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应减少,不符合题意;

D、一定量的石灰石加入到足量的稀盐酸中(不考虑水、氯化氢的挥发),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氢元素的质量不变,100份的碳酸钙置换出44份二氧化碳,溶液质量增加,溶液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减少,待完全反应后,不变,符合题意。

故选D。

11.过氧化氢氧气二氧化锰水硫二氧化硫

【解析】

【详解】

在A中加入黑色粉末C,稍微振荡,在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气体B,且产生了常温下为液体的纯净物D,C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B的集气瓶中,木条剧烈燃烧,则B是氧气,C是二氧化锰,A是过氧化氢,D为水,把淡黄色E点燃后放入盛B的集气瓶中,能剧烈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则E是硫,F是二氧化硫,所以本题答案为:

过氧化氢,氧气,二氧化锰,水,硫,二氧化硫。

12.32.068Na2SS8S2-

【解析】

【详解】

(1)由图中信息可知,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

(2)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2+x+6=16,则x=8;

(3)硫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6,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是-2,钠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1,反应中容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是+1。

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

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减,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数字为1时不写,硫元素和钠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2S;

(4)①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数字标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故由8个硫原子构成的硫分子可表示为:

S8;

②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而形成的硫离子的符号为:

S2-。

【点睛】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的左上角数字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为元素符号,下边的是相对原子质量。

13.>80甲B

【解析】

【分析】

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详解】

(1)由图像可知在t1℃时,甲的溶解度曲线在乙的上面,故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

(2)在t2℃时,甲的溶解度为80g,80g甲溶解到100g水中,形成的溶液恰好是180g的饱和溶液,故需要称量的质量就是80g。

(3)由图二可知该物质在t2℃时,溶解度大于60g,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增加快,故甲物质为硝酸钾。

(4)对于硝酸钾这种物质来说由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有以下几种途径,①降温②恒温蒸发溶剂③增加溶质,由于溶液质量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都不变,所以只能采用降温的方法,故选择c点→a点。

【点睛】

14.H2O

化学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若复燃,则是氧气

【解析】

【分析】

根据图示分析可知,反应①为X和Y反应生成C和D,反应②为C和D生成X和Y。

则该反应属于可逆反应。

X是单质,其余物质为化合物。

Y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合作用产物是葡萄糖和氧气,则Y是葡萄糖。

D在常温下是液体,假设D是水。

X是单质,且能与葡萄糖反应生成水,则X为氧气,C为二氧化碳。

代入题中,假设成立。

【详解】

(1)根据分析可知,D是水。

故答案为:

H2O;

(2)根据分析可知,反应②指的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叶绿素的作用下,在光照的条件下,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

该反应中,植物将太阳能吸收,转化为化学能。

故答案为:

、化学;

(3)根据分析可知,X是氧气。

实验室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中,若复燃,则为氧气。

故答案为: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若复燃,则是氧气。

15.CH4CuO+H2SO4=CuSO4+H2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

【解析】

【分析】

C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化学式是CH4;甲烷可以制取B,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又能制取A单质,所以B是水,A是氢气。

F的水溶液呈蓝色,可以是硫酸铜溶液,G是目前产量最大的金属,则G是铁,E能制取硫酸铜,说明E是铜的化合物,可以是氧化铜,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详解】

由分析可知

(1)C为甲烷,化学式为CH4;

(2)图中涉及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是E氧化铜与硫酸(或盐酸)反应转化为F硫酸铜(或氯化铜),反应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或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分解反应,H2和O2反应生成H2O是化合反应,Fe与CuSO4反应生成FeSO4和Cu是置换反应,一共涉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3)G在D中反应即铁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再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最后按题目要求结合相关物质解答。

16.质量守恒定律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观察木条是否复燃Ca(OH)2+SO2=CaSO3↓+H2O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H2+CuO

Cu+H2OH2硫酸

【解析】

【分析】

【详解】

[提出猜想]铁与硫酸铜溶液中含有铁、铜、硫、氧、氢五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五种元素形成的气体有SO2、O2、H2,故填质量守恒定律。

[方案设计]

(1)检验氧气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观察木条是否复燃,故填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2)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沉淀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Ca(OH)2+SO2=CaSO3↓+H2O。

[实验探究]先通气体后加热的作用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可能存在的氢气与空气混合加热时发生爆炸,故填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表面含CuO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是氢气与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H2+CuO

Cu+H2O;

由以上可知,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故填H2。

[思维拓展]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为氢气,说明原来的硫酸铜溶液中含有硫酸,故填硫酸。

17.②④引流Mg(OH)22NaCl+2H2O

H2↑+Cl2↑+2NaOHH2不易储存和运输或生产H2的成本高

【解析】

【分析】

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玻璃棒用途:

引流、搅拌、转移物质等;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

【详解】

(1)试剂A与试剂B的组合为氢氧化钠、碳酸钠,分别除去氯化镁、氯化钙。

故填:

②④

(2)操作A(过滤)需使用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故填:

引流

(3)流程中Mg元素必须转化为Mg(OH)2才能完全除去。

故填:

Mg(OH)2

(4)电解NaCI溶液生成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Cl+2H2O

H2↑+Cl2↑+2NaOH;故填:

2NaCl+2H2O

H2↑+Cl2↑+2NaOH

(5)该工业副产品H2目前还不能作为燃料被广泛应用,其理由是不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