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学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02889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教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班教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班教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班教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班教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小班教学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小班教学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小班教学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班教学教案.docx

《小班教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教学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班教学教案.docx

小班教学教案

小班教学教案6

第一篇、小班学习活动教案:

布娃娃(齐放)

学习活动:

布娃娃

设计思路:

刚进幼儿园一个多月的孩子们对娃娃家游戏特别感兴趣,随着我们进入娃娃家主题后,孩子们逐渐从摆弄玩具发展到具有一定的角色意识。

他们乐意做爸爸妈妈,但是对于如何关心照顾娃娃有一定的困难。

《纲要》中提出要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经验。

娃娃家主题中的内容和目标提出:

了解自己的家和家庭成员,亲近父母和长辈,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今天我根据纲要,主题大目标和我班孩子的现有经验,我预设了集体活动“布娃娃”,目的在于帮助幼儿提升梳理关爱娃娃的方法。

所以活动目标定为:

乐意用语言和肢体动作关心照顾娃娃,体验关爱娃娃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乐意用语言和肢体动作关心照顾娃娃。

由于小班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所以我创设了温馨的娃娃家场景,以娃娃为主线,激发孩子去关心照顾娃娃。

活动分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

引发兴趣。

我设计了以娃娃哭了为引子。

这是由于刚进幼儿园时孩子们主要以哭泣为情感的宣泄,随着孩子情绪的逐渐稳定,他们渐渐能够安慰哭泣的同伴。

今天以娃娃哭为引子能够使孩子的情感迁移,激发孩子关心照顾娃娃的情感。

第二环节:

情感激发。

以场景“娃娃越哭越响了”激发孩子去抱娃娃,哄娃娃,激起孩子关心照顾娃娃的情绪情感。

提问“娃娃为什么不哭了?

”能够引导孩子回顾已有经验,运用语言和动作表达出对娃娃的关爱。

通过教师语言的提升,孩子动作的模仿,丰富孩子关爱娃娃的经验。

接着再以问题“娃娃笑了,看看娃娃漂亮吗?

”发展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看看和说说中体验关爱娃娃的快乐。

第三环节,以娃娃睡觉了,引导孩子听着音乐,拍拍哄哄娃娃,最后轻轻离开。

活动目标:

乐意用语言和肢体动作关心照顾娃娃,体验关爱娃娃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乐意用语言和肢体动作关心照顾娃娃。

活动准备:

布娃娃人手一个,创设“娃娃家”环境,“娃娃”哭声

活动过程:

一.引发兴趣

“咦,谁在哭啊?

你们知道娃娃为什么哭吗?

小结:

原来娃娃肚子饿了,想爸爸妈妈了,或者摔疼了,生病了都会哭。

二.情感激发

1.娃娃哭得声音越来越响了。

(打开娃娃家的门)哦,这里有个娃娃家,里面有这么多娃娃都是你们的宝宝哦,我们赶快来抱抱娃娃,让他们别哭。

2.引导幼儿进娃娃家抱娃娃。

(哭声继续)娃娃还在哭啊,赶快抱抱他,让他不要哭了。

3.娃娃不哭咯,为什么娃娃现在不哭啦?

(抱抱娃娃,亲亲娃娃,给娃娃喝奶。

教师用语言梳理提升孩子的方法,引导幼儿模仿。

小结:

每个宝宝都不哭了,你们真是娃娃的好爸爸好妈妈,真会照顾娃娃。

3.(抱起娃娃)看,娃娃笑了。

(教师引导孩子看娃娃)你们的娃娃漂亮吗?

哪里漂亮?

(幼儿逐个说,教师儿歌提升)

布娃娃,布娃娃,大大的眼睛小嘴巴,我来抱抱你,做你的好妈妈。

4.说说短句,念念儿歌

5.哟,娃娃吃饱了,有点累了,让我们哄哄娃娃睡觉吧。

8.听摇篮曲,抱娃娃睡觉。

三.结束:

1.“娃娃都睡着了,我们轻轻地把娃娃放在小床上。

2.轻轻带领幼儿离开。

第二篇、小班生成活动教案:

样样我都爱

生成背景:

通过一周多的观察,我发现我们班的有很大一部分小朋友吃饭不如邻班小朋友干净,挑食现象严重,甚至有小朋友一直都不大愿意吃饭。

遇到这种情况,我决定带他们参观食堂叔叔阿姨的工作情况,于是生成了这节活动。

活动名称:

样样我都爱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不挑食,让幼儿感受食物与自己的关系。

2、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不浪费食物。

活动准备:

量高尺、拉力器。

活动过程:

一、情景表演

1、先对吃饭好和不好的小朋友分别进行表扬和批评。

2、找出班上吃饭好个子高又壮和个子偏小吃饭也不好的小朋友各一个。

3、老师测测他们哪个高,哪个力气大。

4、让幼儿和老师一起讨论,为什么结果会不一样。

5、告诉幼儿不能挑食样样都要吃,而且要吃饱才能长得高、长得壮。

二、参观食堂

1、带领幼儿参观食堂,看看食堂里叔叔阿姨的工作情景。

2、解说宝宝吃的饭菜经过怎样的流程才做出来的。

3、让幼儿了解到叔叔阿姨工作的辛苦。

活动反馈:

通过这次活动,在心理方面,我班的大多孩子认识到不挑食才能长得高又壮,而且要不浪费食物,了解到他人劳动的辛苦。

在行动方面,以后的进餐,比一比哪些小朋友吃得又快又好。

第三篇、小班美术活动教案:

我们一起战胜大灰狼

一、活动背景

用童话故事带动小朋友的兴趣,小班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探索的欲望很强,在一次课间活动的时候,发现一名幼儿用水笔在纸画了许多凌乱的线条,看到幼儿兴趣盎然的模样,我不禁被他的快乐感染了。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目前美术活动的进展情况,于是从最简单的直线入手,通过战胜大灰狼的游戏,愉悦幼儿的身心,激发幼儿强烈的作画愿望,进一步体验绘画所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战胜大灰狼的绘画活动,充分享受活动带来的快乐。

2.初步学习用水笔画密密、长长的直线条。

3.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三、活动准备

1.听故事《战胜大灰狼》,理解"篱笆"的含义。

2.小兔头饰若干(数目和幼儿人数相等),兔妈妈头饰一只,大灰狼头饰一只。

3.录音机一台,录有欢快、沉闷的音乐磁带一盒。

4.水笔若干支放在"小兔家"周围。

四、活动过程

1.老师扮作兔妈妈,幼儿扮作小兔,一起随音乐做起床、做操、吃萝卜等模仿动作。

(评:

活动开始,老师和幼儿以兔妈妈和小兔的角色出现,幼儿容易对老师产生依赖感和信任感。

2.插"篱笆",学习用水笔画密密、长长的直线条。

(1)"大灰狼"第一次袭击,激起幼儿插"篱笆"的兴趣。

"大灰狼"随着沉闷、缓慢的音乐,走到小兔的家,嘴里不停地说:

"我的肚子饿极了,小兔的肉好香啊?

老师嘱咐幼儿别害怕,并不时地对"大灰狼"作出反击。

"大灰狼"突然摔了一跤,狼狈地逃回了家。

(评:

大灰狼是幼儿较熟悉的动物,它出场时间虽然很短,但马上引起了幼儿强烈的反应,激发了幼儿保护自己的意识,激起幼儿插"篱笆"的欲望,为下面活动的开展打下了一个基础。

(2)插"篱笆",初步学习用水笔在纸上画直线。

师:

"大灰狼就住在附近,实在太危险了,我们怎么办呢?

"

幼A:

"我要把大灰狼打死!

"

幼B:

"我拿枪把大灰狼枪毙掉!

"

幼C:

"我们躲在家里不出去!

"

师:

"我的孩子真勇敢,想了这么多办法,妈妈喜欢你们!

这样吧,我们把家造得牢一些,在家的周围都插上篱笆,大灰狼就进不来了!

好吗?

"

老师先让幼儿观察插"篱笆"的过程,老师边插边讲:

"我们在家的周围插上篱笆,要从上到下直直地插下来,插得长一些,多一些,不让"大灰狼"钻进来。

"然后幼儿练习插"篱笆"。

(评:

组织讨论,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老师的肯定也鼓励了幼儿战胜大灰狼的勇气。

幼儿第一次用水笔,非常开心,完全融入活动过程中。

(3)"大灰狼"第二次袭击,补插"篱笆",部分幼儿继续用水笔在白纸上画直线。

"大灰狼"第二次恶狠狠地出现了,边走边说:

"哇,插上了这么多篱笆,看看有没有地方可以钻进去。

"幼儿跟随着老师观察"大灰狼"的行迹,当"大灰狼"发现篱笆稀疏或插歪的地方想钻进来的时候,老师鼓励幼儿勇敢些,马上补插上篱笆。

过了一会儿,大灰狼看了看,说"今天实在太累了,下次来一定吃个饱!

"然后灰溜溜地走了。

(评:

这是一个对幼儿的画作评价的环节。

让大灰狼来评价哪些线条画歪了、画短了?

哪些地方画少了?

幼儿在活动中,很明确地知道自己什么地方画得不太好,并通过对付大灰狼,及时地进行更正。

最后大灰狼的话,为下一个环节作了铺垫。

(4)继续插"篱笆",用水笔在白纸上画密密、长长的直线。

师:

"看来大灰狼还会来,我们的家还不够牢固,我们怎么办呢?

"

幼A:

"我们再多插些篱笆!

"

幼B:

"我们搬走吧!

"

幼C:

"我们把篱笆插得长长的!

"

师:

"孩子们的办法真好,我们一起再插上些篱笆,插得直一点、插得多一点、插得长一点,好吗?

"幼儿自由选择地方,补插"篱笆"。

最后老师和幼儿一起检查。

(评:

这个环节是幼儿观察篱笆的过程,也是对作品再次评价的过程,增强了判断能力,更丰富了幼儿的绘画经验。

同时也提供了幼儿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机会。

3.随着沉闷、缓慢的音乐声响起,"大灰狼"第三次出现,围着小兔的家走来走去,不时地用肩膀挤挤"篱笆",还气呼呼地说:

"这里的篱笆太多了,怎么进不去!

……"然后灰溜溜地走掉了。

老师和幼儿一起随着欢快的音乐庆祝胜利。

(评:

结束部分也是对幼儿的画再次作肯定评价的部分。

通过战胜大灰狼,幼儿懂得了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体验了胜利的喜悦,同时增强了幼儿作画的自信心。

第四篇、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彩纸飘飘

目标

1、感知红、黄、绿三种颜色,能按颜色分类。

2、初步感知1和许多。

准备

1、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彩纸若干。

2、红、黄、绿三种颜色的篮子。

3、用红、黄、绿三种颜色的纸包的糖果。

过程

1、出示彩纸

(1)这是什么?

是什么颜色的?

(2)你最喜欢什么颜色的纸?

2、教师撕纸

(1)看看,老师在做什么?

(2)听一听,撕的时候有什么声音?

(3)幼儿学撕的动作,并发出撕的声音。

3、教师讲要求

你想自己动手撕一撕吗?

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坐在篮子旁边撕。

4、幼儿撕纸

(1)教师引导幼儿听撕纸的声音,撕好后引导幼儿放入篮子里。

(2)篮子里有没有许多纸片了?

5、幼儿抛纸片

6、出示小兔子,提出要求

(1)小兔子请我们小朋友找一张纸片,然后放到篮子里。

(2)刚才你的一张纸片放到了篮子里,变成了许多纸片。

7、第二次操作

(1)请你找一张红颜色的纸片放到红篮子里来。

(2)小兔子请你过来看看,红篮子里是不是都是红色的纸片?

8、第三次操作

(1)请大家继续找,红色的纸片放到红篮子里,黄色的纸片放到黄篮子里,绿色的纸片放到绿篮子里,把所有的纸片送回家。

(2)一起检验,找出错误并纠正。

9、小兔分礼物

(1)小朋友今天真能干,小兔子有礼物要送给你们,你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

(2)每人拿一样,打开看看是什么。

第五篇、小班语言活动古诗:

咏鹅

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古诗,能够边模仿动作边诵读古诗。

2、激发幼儿诵读古诗的兴趣。

准备:

1、多媒体课件,音乐磁带,小鹅头饰人手一个。

2、情境设置:

小“池塘”。

过程:

1、鹅妈妈带着鹅宝宝去池塘里游泳,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1)孩子们,今天的天气可真好,妈妈带你们到池塘里去游泳,好吗?

(2)听音乐做戏水的动作。

(伸伸脖子、理理羽毛、划划水)

(3)啊,游累了,我们来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幼儿随地坐下。

2、结合多媒体,初步了解小鹅的特征并能模仿小鹅的动作。

(1)今天妈妈请来了几个好朋友和你们一起玩,看看它们是谁呀?

(播放课件)

(2)这些小鹅长得什么样?

(引导幼儿讲出小鹅的特征,长长的脖子,白白的羽毛,红红的爪子)请幼儿模仿小鹅伸脖子、游泳的动作。

(3)小鹅在水里游得真高兴啊,你们看它们又在干什么了?

(唱歌、跳舞)它在唱什么歌?

它们是怎么跳舞的?

3、结合多媒体,初步欣赏古诗《咏鹅》。

(1)小鹅到底在唱什么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好吗?

(完整播放课件)

(2)你听到小鹅在唱什么歌吗?

(引导幼儿用古诗里的句子回答)

4、再次完整欣赏古诗《咏鹅》。

小鹅唱的歌真好听,我们跟着小鹅一起唱好吗?

5、边模仿动作边诵读古诗。

(1)小鹅一边唱歌还一边跳舞呢,我们也学着小鹅边唱边跳,好不好?

(2)想再跳一遍吗?

这一遍要大声地唱给小鹅听。

6、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古诗《咏鹅》。

这一次,小白鹅想找个朋友一起表演,你们愿不愿意呀?

7、结束。

今天我们和小鹅做了好朋友,还学会了小鹅的歌,你们觉得高兴吗?

天也快黑了,我们该回家了,一起和小鹅说再见吧。

(幼儿和小鹅道别后一起游回家)

第六篇、小班语言教案:

下雨诗

目标:

1、尝试将雨中的体验和发现编成《下雨诗》,学习吟诵。

2、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

准备:

背景图一幅;下雨声。

过程:

1、出示雨声引入,说说自己的发现。

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你发现雨落在哪儿了?

2、听听下雨诗。

教师朗诵一遍《下雨诗》。

利用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记忆雨落在什么地方了。

鼓励幼儿为诗歌配上好看的动作。

3、编《下雨诗》。

除了诗歌里提到的,你还知道雨会落在什么地方呢?

启发幼儿做小诗人,学编诗句“雨落在……上”

教师将幼儿的诗句编进《下雨诗》,和幼儿一起闭上眼睛,感受诗歌意境。

附:

小雨诗

雨落在草地上,

雨落在大树上,

雨落在雨伞上,

……

伸出我的手,

雨落在手心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