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学原理概论及景观中的人类活动教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8079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4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观学原理概论及景观中的人类活动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景观学原理概论及景观中的人类活动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景观学原理概论及景观中的人类活动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景观学原理概论及景观中的人类活动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景观学原理概论及景观中的人类活动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景观学原理概论及景观中的人类活动教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景观学原理概论及景观中的人类活动教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景观学原理概论及景观中的人类活动教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景观学原理概论及景观中的人类活动教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景观学原理概论及景观中的人类活动教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景观学原理概论及景观中的人类活动教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景观学原理概论及景观中的人类活动教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景观学原理概论及景观中的人类活动教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景观学原理概论及景观中的人类活动教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景观学原理概论及景观中的人类活动教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景观学原理概论及景观中的人类活动教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景观学原理概论及景观中的人类活动教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景观学原理概论及景观中的人类活动教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景观学原理概论及景观中的人类活动教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景观学原理概论及景观中的人类活动教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景观学原理概论及景观中的人类活动教材.docx

《景观学原理概论及景观中的人类活动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观学原理概论及景观中的人类活动教材.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景观学原理概论及景观中的人类活动教材.docx

景观学原理概论及景观中的人类活动教材

第13讲景观学原理概论及景观中的人类活动

景观原理的常考题型,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及一道论述题

中国2001-2020年景观规划设计领域的(了解)

三层次需求:

1国土与区域层次上的保护开发:

进行资源调查综合评价和项目可行性研究。

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旅游开发去、风景园林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

2全国各级各类城市景观绿地系统总体与详细规划、城市广场、街道,河流规划设计与施工

3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与施工建设

景观中的人类活动(重要考点)

思考:

1景观规划设计是行为的规划设计还是景观环境的规划设计?

2人类户外活动内容有哪些?

可以归纳为几类?

3景观空间的塑造对人类行为活动的影响

4景观中人类规觉等亓官感受的基本尺度

5如何通过景观规划设计促进人类活动交往

马斯洛五大人类行为活动

生理需求

安全保障

爱与归属

尊重

自我实现

人类在景观中的三种基本活动☆☆☆

◆必要性活动

人们在不同程度上都要参与的所有活动,没有选择的余地。

一般包括日常工作与生活事务,如上班、上学、购物等。

◆选择性活动

在人们有参与的意愿,幵丏在时间、地点可能的情况下才会产生。

如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晒太阳等

◆社交性活动

在公共空间中有赖于他人参与的各种活动,如儿童游戏,交谈,公众集会等。

户外活动对交往的必要性☆☆

◆创造一种低强度接触的机会

◆创造一种深化交往的可能方式

◆创造一种保持业已建立起来的接触的机会

◆创造获得有关社会环境信息的机会

◆创造启发的机会

◆创造独特的激情感受

户外活动是景观空间中最具吸引力的因素

儿童游戏活动空间

无论在独立住宅区还是在公寓式住宅的周围,孩子们都倾向于更多地在街道,停车场和居民区出入口玩耍,而较少光顾那些位于独户住宅后院及多层住宅向阳一侧与为儿童设计的游戏场,因为那里既没有交通,也看不到人

公共空间中座位的选择

不论是游乐场还是路边呿啡座都是朝向最有吸引力元素的座位最受人欢迎,这些座位都是朝向附近最活跃的区域

人及其活动是最能引起人们关注和感兴趣的因素,比大多数城市空间和建筑的其他吸引人的因素更有价值,景观规划设计就是要创造促进、扩展户外活动的宜人的空间场所。

步行街的诱人之处

形形色色的人的活动是最重要的兴趣中心

Ø户外活动与户外空间的质量☆☆☆

◆当户外空间的质量不理想时,就主要发生必要活动

◆当户外活动具有高质量时,尽管必然活动的发生频率基本不变,但有延长的趋势,同时由于场地和环境布局宜于人们驻足,小憩,玩耍等,大量的自发活动会随之发生

◆在高质量的街道与城市空间,丰富多彩的社交活动在这里展开。

行为类型

场所空间环境质量

必要性活动

选择性活动

社交性活动

Ø行为活动与景观空间☆☆☆

空间场所领域

◆空间

通过生理感受,由三维空间数据限定

◆场所

通过心理感受,也由三维空间数据限定,但限定的不如空间那么严密精准

◆领域

基于精神方面的量度,空间界定松散

范围

感受

空间

20-25米

亲切感

场所

110米见方

广阔

领域

390米见方

深远、宏伟

Ø感知觉与景观空间☆☆

感知觉

距离型感受器官:

眼耳鼻

直接型感受器官:

皮肤和肌肉

嗅觉:

距离<1m闻到别人头发,皮肤和衣服上散发出的较弱气味

距离<3m闻到香水戒别的较浓气味

距离>3m嗅出浓烈气味

听觉:

距离<7m一般交谈

距离<35m演讲

距离>35m难于交流

规觉

规觉占信息来源的70-80%

◆规域方面垂直规角130°,水平规角160°,一般情况,水平规域超过60°所见景物便模糊不清,30°内较清楚

◆仰角18°可观看全貌及周围环境

仰角27°基本能看清景物的整体

仰角45°只能看清景物局部戒细部

景观的基本尺度☆☆☆

综合规觉听觉嗅觉等因素,结合社交空间可以得到一系列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尺寸。

◆近景:

25米以内中景1:

25-110米中景2:

110-390米进景:

390米以外

◆脸部表情:

25米动作:

110米轮廓:

390米

瞭望庇护☆☆☆

安全点:

对每个人来说既要能退避到有私密性的小天地里,又要有与别人接触交流的机会,景观设计中的一个基本点在于创造条件求得两者间的平衡,满足两方面的需要。

景观中人类行为动因的心理解释☆☆

1从众性个人受到外界人群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认识上表现出的符合公众舆论的行为。

通常情况下,多数人的选择是对的,从众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通常也称谓“人云亦云”

2好奇性

3聚集效应当人的空间人口密度分布不均时出现人口聚集。

4选择性与多样性

5瞭望庇护理论/边界效应

6最小消耗(抄近路)

7左侧行驶不左转弯左侧通行,在没有汽车干扰及交通束缚的中心广场、道路、步行街,当人群密度达到0.3人/m2以上时会发现行人会自然而然的左侧通行,这可能是右势力手者形成的右侧防卫的结果。

8个人空间(个人气泡)

9私密性

10领域性

景观行为对景观规划设计的启示☆☆

◆领域感的增强有助于预防犯罪如何促进领域感(突出标志物,空间划分手法)

◆根据不同类型的需求,规划设计出不同私密性的空间,给人们选择的自由

◆景观设施布置的角度、密度和空间接触符合个人空间舒适度,避免空间缺乏和设施资源的浪费

◆景观空间边缘地带最受欢迎

如何有意识的对人的规点进行设计☆

1在景观中承接一些主要人流的道路,很自然的成为规觉观察点,绿地中的座椅和休息亭更容易成为驻足点

2是让人直行还是拆行

3场地是设在建筑外墙边还是离开一定距离幵用水面分隔

4规角根据观景点不同,又分为平规,仰规,俯规

以上都是可以考虑的点

真题回顾

1简述景观“瞭望庇护”理论及其对于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意义

2填空题选择题人类活动行为的类型

3简答题人类行为活动的心理学解释

备考策略

牢记景观中人类活动的主要类型,各种活动发生的概率大小,相关的感知觉数据。

理解幵记忆景观中人类行为的心理学解释

理解熟记瞭望庇护原理及其运用。

第14讲景观原理——广场及景观轴线

城市广场的定义

狭义的——大型的场地设计,该场所用于各种人类聚集活动市场行政宗教社交

广义的——具有场地特征的城市开放空间设计,该场所用于各种人际交往活动,同时也是城市亲水,亲自然的场所

休闲,融合,社交,行政,商业,健身,交通,建筑附属,宗教

广场内涵的延伸☆

广场和开放公园的概念渗透

场地和绿地的空间渗透

广场的内容设计☆☆

通达的场地

休闲聚合的场所

城市家具

标志物

有景可观可观赏

有方便停车的地方

有角落

有产生阴影的绿化或生态绿化

交通方便

广场的形态设计☆☆

文化

景观要素的构成形式

竖向设计

构筑物的空间限定

合理和大胆的色彩运用

良好的种植设计

广场规划设计的方法

1范围确定:

基地本身;空间,视线,景观得到的范围

2现状资料的收集分析(景观文化功能生态)

3定位定性发达程度,现代化程度,发展潜力

4构思包括景观,功能,生态环境,空间布局

景观轴线

景观感受:

景观感受形态

景观轴线的作用

带状景观设计:

道路景观规划设计

可考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

景观感受形态☆

景观感受——景观视点、视域

景观感受——景观轴线、视觉走廊

1景观感受的研究目标:

研究人-景观互动:

景观对人的作用,以及人对景观的作用。

2景观感受研究的起点—视觉景观

视觉景观的基本构成:

景点、景观轴、景域

3景观感受的构成形态——景观的空间-场所-领域

空间建筑

场所城市

领域景观

场域包括空间,场所,领域

景观感受空间的心理学解释

景观感受直觉空间(生理层面)——欧洲很多

景观感受知觉空间(基于直觉空间的联想,判断,猜想)——东方居多

景观感受空间特点:

空间限定性较强

日常的景观感受空间

人类偏爱的景观空间:

瞭望庇护理论

景观感受空间的定量化描述

景观环境认知☆☆

景观环境感知:

客观环境整体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是一种心理过程,即把对环境的个人感受综合成环境整体关系的过程

景观环境认知:

个体识别和理解环境的过程,包括:

知觉,意象,记忆,想象,推理,判断

景观环境意象:

标志,节点,路径,边界,区域(凯文林奇提出的城市意向5要素)

景观轴线的作用☆

景观轴线的形式(选择题曾考)

例如:

道路景观,滨水带,景观视觉走廊,景观生态通道,建筑群,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轴线

景观轴线的作用

增强景观感受,明暗性,秩序性,分隔划分景观空间

景观轴线的构成轴线-廊道-绿道-道路(从大到小的关系)

轴线不一定是直线,可以是曲线,但是不能分叉

道路景观规划设计☆☆

道路景观的形式

道路景观的作用(卫生防护,改善环境;组织交通,保证安全;美化市容,丰富街景;其他)

道路景观的构成(软质景观如树木水体阳光天空等,硬质景观,人与文化如人的活动,道路历史)

道路景观的效果分析

安全

生态

可识别

可观赏

舒适

便利

真题回顾

1城市景观意象五要素

2空间场所领域的含义,区别及联系

3广场形态设计的要点

4广场的定义

Ø广场可考题型

选择题

填空题

简答题深度理解并扩展并结合规划设计考察

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关于广场的性质及尺度

Ø景观轴线可考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

备考策略

理解广场狭义广义的定义,及广场的发展,设计相关,及内涵的延伸(结合到公园,景观尺度等)

理解景观轴线的定义及几大类带状景观的设计及相互的比较,本讲中道路景观注意结合景观工程

第15讲景观轴线的形式及景观边界——滨水带及带状公园

滨水区☆☆

概念:

是城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区域,城市中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者城镇邻水体部分按其毗邻水体性质不同,分为河滨区、湖滨区、海滨区,滨水区多与河流、海岸走向的带状空间布局

性质:

有着水陆两大自然系统幵且相互影响,复合成一个水陆交汇的生态系统,强烈表现自然和人文的交汇融合,有持久吸引力

特征——自然生态性,公共开放性,生态敏感性,方向性,识别性

设计要点1保持水体岸线的连续性,通过林荫步道,自行车道,植被,小品等将滨水区连接

2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营造出宜人的城市生态环境

3在适当地点进行节点、重要处理,放大成广场、公园、城市小品

滨水设计的主要类型

A自然生态性B防洪技术性C城市空间D旅游公园

设计中考虑的技术问题☆☆

水利水文资料

防洪技术

城市规划

旅游活动资料

滨水区建设层面☆

1沿岸建筑界面

2桥梁

3沿线绿带

4水体驳岸

5整体环境

滨水岸处理方式☆☆

1软质硬质软硬结合

2尽量以软式稳定法取代钢筋混凝土和石砌挡土墙的硬式河岸,要仿效自然河岸

好处——保护河岸生态功能美学价值降低造价和管理费用

3对于坡度缓腹地大的河段——保护自然生态配合植物种植达到稳定河岸目的

4尽量保留湿地维持陆地,水面及城市中生物链的连续,留生态化走廊生态化处理——路与湖之间至少1.5米宽绿带,路不贴边

景观边界滨水景观规划设计☆☆

生态滨水驳岸设计

1确定生态敏感带水陆交界处是生态敏感带,是鸟类,鱼类,动物的天然食源及栖息地;在规划设计中,应划定生态敏感带,保护及改善植被的生长状态,使原有的野生动植物及微生物的生境不受影响

2岸线与驳岸设计水体的岸线应以平滑的曲线为主,体现水的流畅柔美,驳岸及池底尽可能以天然素土为主,而且与地下水沟通,可以大大降低水体的更新及清洁费用

3驳岸尺寸驳岸以缓坡入水至水下60厘米,宽度2米至3米,然后逐渐挖深,在面积较大的水域,要水底深度达到1.8米以上,才能以相对陡的坡度挖深

滨水地带设计中主要考虑的问题☆☆

1较大城市考虑——防洪,水系变化

2该地带坡面护坡处理很重要

传统做法——硬质化,正确做法,在防洪前提下做到生态,以浮水-沉水-临水-湿生植物做生态化护坡

3尊重自然,维持水陆边界的生态链

4尽量保留湿地

水景生态规划设计要点☆☆☆

建立健全自然机制

水体补充——雨水补给、排水和净水控制

水循环——线型、高程、过水设施

生物系统——乡土种,防范入侵及外延

满足观赏、游憩、生产、生活的各种要求

系统恢复——水质改善、近岸植被、水源涵养保护

功能设置——保护隔离带

细部设计——过水设计、亲水设计、动植物观赏性

维护管理——水体补充、净化、植被灌溉

水生态系统的构成与特征☆☆

功能:

液态水的储蓄集体生命载体

构成物理化学特征:

透光性,水温,流动性,盐碱度,含氧量,

生物群落

特征开放性,循环,周期,敏感,难恢复性

滨水区主要开发模式☆

保全有风景特征的地带(沼泽,原始林地)

保护不太敏感区域有限利用有风景特征作为保全区之间的缓冲带

开发自然地形和植物重要性很小的地区自由建设用地

怎样考虑滨水地带设计的安全性?

1注意常水位,洪水位,防洪标准等级(20年,50年,100年标准)确保建成环境安全

2设置可淹没区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问题,如避免建筑物,设置警戒标志物等

世界城市滨水区发展趋势☆

1滨水多功能化

2强调滨水区可持续发展

3更加重视滨水区的景观旅游功能

4强调滨水区开发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5注重滨水区的城市形象塑造功能

不同类型带状景观☆☆☆

1视觉走廊

2生态绿廊

3商业步行街

4带状公园

5绿道

6景观通廊

带状公园☆☆

◆宽度8米以上

◆道路广场面积<25%绿地>65%

◆功能特性:

1生态功能(栖所通道阻隔过滤)

2社会功能(提供休闲所增强城市建设美感提供教育机会)

3经济功能(防灾减灾绿地产业化经济效益提升城市土地价值促进城市旅游业发展)

绿道

绿道就是沿着诸如河滨、溪谷、山脊线等自然走廊,或是沿着诸如用作游憩活动的废弃铁路线、沟渠、风景道路等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线型开敞空间,包括所有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自然景观线路和人工景观线路。

它是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史古迹,及其他与高密度聚居区之间进行连接的开敞空间纽带。

从地方层次上讲,就是指某些被认为是公园路(parkway)或绿带(greenbelt)的条状或线型的公园。

功能:

人类进入游憩活动空间

对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

景观通廊

结合植物、水体、广场、建筑等景观元素带形连续景观绿地空间

如:

滨水绿带、景观林荫道、水道、花廊、轴线绿带、艺术长廊

景观边界☆☆

定义: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景观面相互交汇的地带

景观边界效应:

环境生态行为活动视觉景观

思考:

景观生态与生态景观

概念:

景观生态基础——斑块、边缘,通廊和嵌块

斑块☆☆

在一个人口密集的世界,动物和植物的栖息地逐渐分散于各斑块中。

生物学家首先考虑到与岛屿相类似的小块栖息地。

但是很快的在大部分地区这种相似不复存在了,因为小型斑块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很难为现有的物种提供必要的遮蔽和依靠

斑块是指不同于周围背景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区域。

在旅游区,它主要指游客的各种消费场所,如景点、宿营地、旅馆等。

从旅游景观资源上讲,指自然景观或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地域,如森林、湖泊、草地等。

边缘和边界

边缘时指斑块的外围部分,这些外围部分的,这些外围部分的环境与斑块的内部有着很大的不同。

通常这种区别只需要用感官就能察觉到。

例如:

在水平与垂直方向上的结构、宽度以及物种的组成及其丰富度方面,斑块的内部与边缘的情况都大不相同。

边缘的程度对穿越其上或沿其运动的养分、水分、能量及物种都会产生影响。

此外,边界可能属于“政治”或“行政”的概念,它是人为地把内部与外部区分开来。

这种区分可能与自然生态意义上的边界或边缘联系起来是十分重要的。

由于人类的不断发展,其影响已经波及到了自然环境,而边缘的产生会越来越多的形成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关键部位。

边界确定了斑块的形状,而景观规划设计师可以通过改变斑块的形状来实现某些生态功能或目标。

正是由于边缘具有这种与众不同的重要性,所以可利用两种不同生境之间的这种重要的生态景观过度区域——在景观规划设计中产生丰富的可能性。

真题回顾

1列丼三类城市带状景观规划设计类型,并从功能活动类型、景观形态、环境生态三个方面加以比较

2简要回答景观交错带的内涵、生态效应及其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3水景生态化设计中主要考虑哪些问题

备考策略

全面了解并熟记滨水区相关知识,包括定义及规划设计要点,如何与水景生态化设计结合

理解景观边界及其相关基础知识的定义,功能

第16讲景观原理——居住区规划设计

居住区开放空间及绿地分级

居住区公园应大于等于1公顷,最大服务半径为800-1000米;小区游园大于等于0.4公顷,最大服务半径为400-500米;组团绿地大于等于0.04公顷,最大服务半径为150米;其他块状带状公共绿地应同时满足宽度不小于8米,面积不小于400m2,丏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绿地面积在规定的建筑间距范围之外。

公共绿地总指标,组团大于等于0.5m2/人;小区(含组团)大于等于1m2/人;居住区(含小区和组团)大于等于1.5m2/人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要点☆

环境生态——不仅仅是绿化,要从创造生态环境上考虑

1分析住区朝向,开辟组织风道,生态走廊

2考虑建筑单体,群体,园林绿化对于阳光和阴影的影响,规划阳光区和阴影区

3最大限度利用住区地面,作为景观环境用地

4发挥住区周围环境背景的有利因素,或借景远山或引水入园

行为活动——提供充足丰富的户外活动场地

1动态性娱乐与静态性休憩结合

2公共开放性与个体私密性结合

3开敞与半开敞结合

4立体化空间处理

景观形象——置于住户位置考虑

1借景

2绿满全园

3以曲代直

4与众不同

注重整体景观的文化性、地域性、个性特征,带动居民社会群体活动,通过景观实体规划设计提升居住社区的精神价值。

居住区建筑设计与环境景观规划设计

重视建筑的空间组合(如排列式,向心式等)及住区景观绿地的服务半径,充分发挥景观绿地的使用效率,力求尽可能多的居民在户内即可欣赏住区景观,促成住区景观的均享。

建筑造型的多样化与景观设计相结合☆

◆底层架空式建筑(适合南方,北方需慎用)

◆平台式花园(平台下部空间宜作为停车库、辅助设施用房或商场等,平台上部空间作为安全、美观的行人使用场所。

◆地方性建筑形式

底层架空的好处☆

1有利开辟风道,生态走廊

2清气升,污浊降

3减轻大建筑造成压抑,紧迫感

4建筑互相渗透,延续

5荫生植物的种植

相关指标☆☆

绿地率:

新区建设应≥30%;旧区改造宜≥25%;

生态小区的绿地率≥35%

绿地本身绿化率≥70%;

种植成活率≥98%

硬质场地:

住区中的硬质铺装场地及道路所占比率宜在15%-30%,硬质景观中自然材料宜为工程量的20%

坡道&台阶☆☆

坡道及台阶处的设计应有特色,并应满足无障碍设计需求

台阶:

室外台阶的踏步竖板高度应在80-160mm,踏板宽度应≥300mm;踏板突出于竖板的宽度不应超过15mm;台阶坡度宜在1:

2-1:

7,。

台阶级数宜在11级左右,不应>19级。

休息平台的宽度应≥1m

坡道:

距离较短的坡道坡度不宜>1:

6.5,残疾人及婴儿用车的坡道不应>1:

10,宜在1:

12左右;距离较长的坡道坡度不应>1:

12.坡道表面必须防滑。

居住区内绿地布置的分类和规定☆

居住区内绿地分类

公共绿地:

含公园、居住绿地、、游戏场,辅以小品,多样树种类型

与用绿地:

如幼儿园、托儿所、俱乐部、机关厂矿、商业用地等场所,按功能及使用要求设计各类场地及植物配置

宅旁绿地:

宅前绿地包括居民家庭附属庭院,也有小区统一种植管理形式的绿地;后种形式的宅旁绿地,可设置以居民活动为主的场地,东南方向不宜种植高大乔木,一般应离建筑≥5m,朝西应尽量种植高大乔木或攀援植物,,以便改善西晒炎热的环境。

道路绿地:

即道路红线内侧的绿地,可设置草皮及各种乔灌木。

住区绿地总体布局要求☆

1各类场地植物配置应有主次,考虑四季变化

2少种水生植物,多留倒影

3山坡与绿地相结合

4高视点景观

5借景

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目标☆☆

面向生活,面向家庭生活的景观设计

安全、安静、安心——家园、花园、归属

安全,瞭望庇护

安静,奥秘性景观——静态景观的极致,居住区景观

安心,原始性景观

生态住区,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评价标准

安全——实用——好看

硬地率☆

大家知道绿地率30%,25%,覆盖率35%等等,但是同时应该考虑硬地率,建议居住区景观硬地率为15%-30%为宜,甚至,硬地可以做到只占整个绿地的七分之一,从发展趋势来看应该硬地率越小越好,但是硬地少了以后,活动场地就没有了。

这时要保证活动场地可以采用立体绿化的办法。

绿地在下面,硬质场地架一部分在绿地上面。

此外,硬质场地本身可以采用一些“绿色”的材料,达到硬质场地“软化”,硬质场地“绿化”

住区景观环境的价值

住区景观环境的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

景观、使用、绿化

现代住区景观环境设计内容

1整体环境布局8道路绿化

2地形处理9绿化的形态

3硬软质场地的划分10色彩的配置

4水体设计11植物的材料

5活动设施的选择12植物群落的生态化配置

6景观建筑物的营造13照明设计

7环境质量的指标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1现状调查与分析

2总平面规划设计

3种植设计

4道路景观

5小品设施

6竖向设计

7灯光照明设计

8方案的调整修改

9场地施工

10景观技术经济指标及概预算

住区景观的设计程序☆

1总体环境布局

2硬质景观(道路,广场,小品,驳岸,建筑外立面,水池,照明公共设施)

3软质景观(环境绿化,水体景观,花木)

备考策略

居住区绿地的类型及各自的指标,特点

居住区绿地景观的价值,设计的目标

居住区景观的规划设计方法,与三元论(景观形态,环境生态,使用需求)的结合

真题回顾

1一般室外台阶高度

2居住区新区建设的绿地率不应低于

3怎样实现园林景观“立体化”

第17讲景观原理——旅游规划

旅游&旅游资源&旅游规划

相关法律法规

《旅游规划通则(03年)》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03年)》

《旅游区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03年发布

《旅游业标准体系》2000年

基本标准术诧☆☆

旅游资源: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以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