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铜矿矿山探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12367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13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铜矿矿山探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内蒙铜矿矿山探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内蒙铜矿矿山探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内蒙铜矿矿山探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内蒙铜矿矿山探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内蒙铜矿矿山探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内蒙铜矿矿山探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内蒙铜矿矿山探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内蒙铜矿矿山探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内蒙铜矿矿山探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内蒙铜矿矿山探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内蒙铜矿矿山探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内蒙铜矿矿山探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内蒙铜矿矿山探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内蒙铜矿矿山探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内蒙铜矿矿山探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内蒙铜矿矿山探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内蒙铜矿矿山探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内蒙铜矿矿山探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内蒙铜矿矿山探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铜矿矿山探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内蒙铜矿矿山探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铜矿矿山探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蒙铜矿矿山探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内蒙铜矿矿山探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矿山探采工程

 

施工单位:

单位地址:

 

 

前言

锡蒙银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中型的采选联合企业,承蒙业主的关心和信任,我公司将以十分认真积极的态度做好2012年生产任务计划。

近年来我公司投标承建了年产100万吨陕西四方金矿,年产60万吨河南发恩德矿业有限公司沙沟矿,年产75万吨的阿一山铜矿等十几家类似矿山企业的施工任务,有着丰富的井巷施工和采矿施工经验,我公司始终贯彻以安全为第一,效益为中心,把落实好质量和效率作为企业生存理念的方针,正确处理好安全、质量、效率、成本的相互关系。

在签订与锡蒙银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井下探采施工工程的劳务合同后。

我公司认真的研究了矿山目前井下的生产现状和有关设备配备,我们有信心和能力,以我公司的装备能力、技术水平和其他类似工程中的施工、安装中取得的经验,我们完全可以安全、快速、优质、高效地完成好所有计划工程,并且在工期和质量上达到或超过业主的要求。

我们将在本项目中以完善的工程管理,完备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装备,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

为此,我们编制了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其特点如下:

一、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

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严格管理,落实责任,确保安全施工。

二、积极响应招标要求,以优质工程为目标,实施工程项目管理,对工程质量、工期、成本实施有效控制,全部工程具有完备的质量保证体系。

三、尽量改变目前人工施工的现状,采用机械化施工,以实现优质、快速、安全的目标。

四、根据计划任务书,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主抓关键线路,确保施工任务完成。

1.编制思路及工程简介

1.1编制依据和编制原则

1.1.1编制依据

1、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2、锡蒙银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矿山探采工程的2012生产计划任务书。

3、锡蒙银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矿山探采工程施工的有关图纸。

4、本公司现有施工管理水平、施工力量、技术水平、技术装备和机械化程度等。

1.1.2编制指导思想和原则

1、切实执行国家的有关政策、法令、法规和各项基本建设政策及煤炭行业、建筑行业现行的技术规范、标准。

2、方案选择要经过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要以可行、可靠,有成功经验,实现快速、优质、安全、高效为首要原则。

3、施工尽可能采用机械化施工,其装备、机型适用条件广,在不同的地质、水文地质以及气候条件下均能适应,同时配件来源充足可靠。

提高机械化水平,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施工效率。

4、对工程实施项目法管理,配备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和管理人员,组织精干和善打硬仗的队伍。

尽量减少环节,以实现高效运行机制。

5、贯彻ISO9001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针对本工程项目建立可操作性强、运行效率高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

坚持严格的质量标准,采取强有力的组织措施,确保优质工程目标的实现。

6、工程进度指标的确定,一是要有国内先进水平,二是本公司能确保实现并具有一定潜力可挖的水平。

7、狠抓主链锁工程及关键工程施工,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人力物力,确保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计划任务的完成。

8、积极合理地推广和采用国内外行之有效的先进技术和先进施工组织管理经验,积极推行技术进步。

1.2矿山及工程概况

1.2.1地理位置、气候与交通条件

道伦达坝二道沟矿区铜多金属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西乌旗境内,行政隶属达青苏木道伦达坝嗄查。

地理坐标:

东经:

117°57′37″~118°00′23″

北纬:

44°13′46″~44°15′52″

由矿区西行30千米至S204省道,由省道228路标北西行30千米至旗政府所在地巴彦乌拉镇,南行100千米至赤峰市林西镇,交通方便

1.2.2工程概况及设计特征

本次施工的工程主要是锡蒙银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井下探采掘施工工程

一、掘进包括:

主运输平巷:

2.2×2.3m2、车场:

2.8×3.5m2、天、溜井:

1.8m×1.8m、副中段平巷:

2.0m×2.0m等、主溜矿井:

二、采出矿工程:

浅孔溜矿法。

留矿全面法

削壁充填法

1.2.3承包范围

锡蒙银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各中段采出矿、井巷工程掘进、运输、提升、安装工程。

1.2.4工程地质概况

1、矿体特征:

1.1.矿带及矿体划分

136条矿体中除23号、24号、25号、26号、47号等5条表露矿体和2号、4号、7号、64号等4条半隐伏矿体之外,其余127条矿体均为隐伏矿体。

大多数矿体与围岩界线不清楚,尚需借助化学分析结果圈定,锡矿体和钨矿体尤甚。

矿体规模属中—小型,形态复杂,内部常含蚀变矿化夹石,分枝复合,膨胀狭缩明显,尖灭再现现象多见。

矿体走向总体上为北东向,少数矿体呈北北东向、北北西向和近东西向延展,其在走向上和倾向上多呈舒缓波状展布。

多数矿体属中—缓倾斜,个别矿体或矿体局部为陡倾斜。

在136条矿体中,规模较大者有4号、8号、10号、16号、46号等5条矿体,下面对其特征进行叙述,其余矿体见表4-3。

(一)4号矿体

矿体位于东区15~18勘探线,主体控制标高为776~1279米。

矿体主要赋存于黑云母花岗岩与粉砂质板岩接触带外缘的蚀变粉砂质板岩内。

属于半隐伏矿体,于17勘探线出露地表,于15、16、16-1、18勘探线埋深依次为43米、186米、35米、119米。

矿体实控长度300米。

实控斜深于各条勘探线不等,由北东至南西,在15勘探线为50米;在16-1勘探线为38米;在16勘探线为327米,但不连续,自上而下分为3段,分别为48米、190米、89米,其间由矿化蚀变带相连;在17勘探线为350米;在18勘探线为445米。

矿体厚度最大者位于17勘探线ZK1钻孔,厚度达12.44米,最小者位于18勘探线ZK1806钻孔,仅为0.14米,平均厚度3.48米。

各勘探线矿体厚度变化情况见图4-3,厚度变化系数为99%,较稳定。

矿体为不规则脉状,形态复杂,内含夹石1-2层,厚度1.0—3.5米;在倾斜方向上多出现分枝复合、尖灭再现等现象。

如15勘探线于1192米标高ZK1511钻孔至1200米标高SJ9竖井分为3条矿体;16线1192米标高16PX1平巷分为2条矿体,该线矿体延深呈尖灭再现状。

矿体在走向上矿化连续。

矿体走向在1192米标高以上总体为40°,1192米标高为30°,1162米标高为20°~60°,1132米标高为25°~50°。

矿体总体倾向于北西,倾角总体为40°,个别部位达65°,表现为上陡下缓之波状变化。

(二)8号矿体

该矿体位于中区7~15勘探线,主体控制标高为940米—1289米。

矿体主要赋存在层间构造角砾岩内。

属隐伏矿体,埋深23米—153米,第10、11勘探线矿体埋深相对较小,其他各勘探线矿体埋深均在30米以下。

矿体实控长度783米,工业矿段有两个,分别位于7—8勘探线和9-15勘探线,其长度依次为100米和600米。

由于矿体在纵向上起伏变化较大,其长度在不同标高上有所变化,详见1192米、1162米、1132米标高水平断面图。

实控斜深,南东倾段为47米~300米,北西倾段为90米~273米。

无论是南东倾段,还是北西倾段,其斜深最大处均位于12勘探线。

各勘探线斜深控制程度见表4—3。

矿体最大厚度位于11勘探线ZK1104钻孔,达12.61米,最小厚度位于10勘探线ZK1005钻孔,仅为0.10米,平均厚度为3.22米。

各勘探线厚度变化情况见图4—4,厚度变化系数为91.61%,较稳定。

矿体为不规则脉状,形态复杂。

其内多处含夹石,厚度为1.53~15.32米不等;矿体膨胀狭缩现象明显,其于第7、10、11等勘探线厚达5米,而其间的第8勘探线矿体厚度狭缩为0.39米;矿体分枝复合现象常见,在剖面上多呈复脉状,其于第9勘探线分枝为2条近于平行的矿体,第10勘探线呈分枝状,第13勘探线由3条平行矿体组成,第15勘探线变为2条平行矿体等;矿体于第14勘探线呈尖灭再现状延深。

详见7—15勘探线剖面图。

矿体呈舒缓波状延伸,走向多在30°~60°范围内变化。

在不同标高水平断面图上可见其走向与之不尽相同,1192米标高为20°-50°,1162米标高为25°~65°;1132米标高为25°~40°。

矿体主体倾向为南东,倾角5°~50°,上缓下陡,如第7勘探线,在1290米标高以上矿体倾角只有5°,而在该标高以下,其倾角则变为30°;又如第9勘探线,在1220米标高以上矿体倾角为15°,此标高以下倾角变为50°。

矿体倾角在延伸方向上呈陡、缓变化之状。

矿体在第10、12勘探线处于背斜轴部,矿体形态呈背形,北西翼倾角缓,为5°~30°,南东翼陡,为30°~50°。

(三)10号矿体

该矿体位于中区7—15勘探线,主体控制标高为894~1257米。

矿体主要赋存在层间构造角砾岩内。

属隐伏矿体,埋深20米~122米,在第8、15勘探线矿体埋深相对较小,其余各勘探线处矿体埋深均在37米以下。

矿体实控长度781米,工业矿段有2个,分别位于9—12勘探线和14—15勘探线,其长度依次为300米和100米。

受矿体纵向起伏变化之影响,于不同标高呈现出其在走向上有不连续的现象,详见1192米、1162米、1132米等水平断面图。

实控斜深,南东倾段为132米~495米,北西倾段为29米~128米。

南东倾段除第10勘探线之外,其他各勘探线斜深均不连续。

见表4—3及相对应的勘探线剖面图。

矿体最大厚度位于第10勘探线ZK1006钻孔,达10.55米,最小厚度位于第11勘探线ZK1105钻孔,仅为0.20米,平均厚度为2.36米。

各勘探线厚度变化情况见图4—5,厚度变化系数为106%,较稳定。

矿体为不规则脉状,形态复杂。

矿体内多处含夹石,一般2—3层,厚度0.97米~13.52米不等。

矿体有膨缩现象,如在第8勘探线矿体平均厚度为1.59米,于第9勘探线则狭缩为0.25米,于第10勘探线又膨胀为2.95米;在倾斜方向上亦存在此类现象,如第15勘探线,在ZK1508钻孔厚度为0.55米,于ZK1501钻孔膨胀为6.79米,至ZK1511钻孔则狭缩为0.74米。

在第10,13勘探线可见矿体分枝现象,在倾斜方向上矿化多不连续。

矿体呈舒缓波状延伸,走向多在27°~48°度之间变化。

在1192米水平断面图上,矿体舒缓波状变化特征非常明显,7—9勘探线走向为55°,9—11勘探线走向为20°,11—12勘探线走向为60°,12—13勘探线走向为20°,13—14勘探线走向为40°。

在第10、12、13勘探线矿体浅部处于背斜轴部呈背形,于第15勘探线矿体深部处于向斜轴部呈向形,故而矿体呈现出南东和北西两种倾向。

倾角变化范围多在10°至50°之间,个别地段达60°,在1100米标高以上倾角缓,在此标高以下倾角逐渐变陡,在第10、12、13勘探线处矿体北西倾段倾角缓,为10°~25°,南东倾段倾角较陡,为10°~50°。

(四)16号矿体

该矿体位于中区7—15勘探线,主体控制标高为672米~1141米。

矿体主要赋存于层间构造角砾岩内。

属隐伏矿体,埋深135米~379米,埋深较小处位于第8、第12两勘探线,最大埋深处位于14勘探线,其他勘探线埋深均在176米以下。

矿体实控长度783米,工业矿段位于9—15勘探线,长达600米。

控制斜深78米~612米,其中第7、8、10、12勘探线处矿体延深连续,详见表4—3。

矿体最大厚度位于第13勘探线ZK1301钻孔,达13.89米,最小厚度位于第12勘探线ZK1206钻孔,仅0.21米,矿体平均厚度为3.33米。

各勘探线平均厚度变化情况见图4—6。

由图可以看出,第9勘探线至12勘探线厚度相对稳定,第13、14两勘探线厚度增大,尤以第13勘探线增幅最大达6.86米,第7至第9勘探线厚度相对较小,均不足2米。

16号矿体厚度除在走向上有所变化外,在倾斜方向上亦有所变化,其总体呈现出中段厚,上、下两段变薄的特征。

厚度变化系数为116%,较稳定。

矿体为脉状,形态复杂。

矿体内部多处含有夹石,一般为1-4层,厚度1.50米~14.55米不等;矿体分枝较多,在第9勘探线至第14勘探线,于矿体顶板或底板均可见到分枝现象;矿体在走向上和倾向上均有膨胀狭缩现象;矿体在倾斜方向上多处呈尖灭再现状延深,其间由矿化蚀变带相连。

详见7—15勘探线剖面图。

矿体呈舒缓波状延伸,其走向多在30°~50°之间变化。

如在900米标高上,矿体走向于8~9勘探线间为30°,9~10勘探线为50°,10~13勘探线为55°,13~15勘探线为15°。

矿体总体倾向为南东。

倾角多在20°~55°间变化,只是在第12勘探线900米标高以下变陡为60°。

(五)46号矿体

该矿体位于东区,在150方向勘探线的1506勘探线至1505勘探线间(勘探线排列及编号见1192米标高水平断面图)。

标高为1218米~1355米。

矿体主要赋存于粉砂质板岩中,局部赋存于黑云母花岗岩中,含矿岩石为石英脉和硅化构造岩。

属表露矿体。

矿体实控长度327米。

实控斜深75米~208米,最大斜深位于1506勘探线。

其他勘探线斜深控制情况见表4—3。

矿体最大厚度位于1505勘探线WZK9钻孔,达4.95米,最小厚度位于1501勘探线TC03探槽,仅0.31米。

平均厚度为1.34米,于走向上其厚度在0.38米~2.11米范围内变化。

详见图4—7。

厚度变化系数为96%,较稳定。

矿体为不规则脉状,形态复杂。

矿体内含夹石较多;于地表见矿体分枝复合明显,其南西段于TC04探槽内分枝为4条,矿体中段复合为1条,北东段于TC06探槽内又分枝为2条;在倾斜方向上于1501勘探线矿体呈尖灭再现状延深,其间由矿化蚀变带相连;矿体膨胀狭缩明显,由北东至南西,1506勘探线厚1.23米,至1504勘探线狭缩为0.78米,至1502勘探线膨胀为1.61米,至1501勘探线狭缩为0.38米,至1503勘探线膨胀为1.59米。

矿体呈舒缓波状延伸,总体走向为60°。

总体倾向北西。

倾角在25°~60°之间变化,于倾向上表现为上陡下缓之特征。

1.3施工准备

1.3.1目前现状:

目前银鑫矿业利用了8#、18#、11#、14#井对10#、11#、12#、4#、8#、9#、6#进行开发,由于以前的施工队伍的管理水平低、施工能力弱、生产组织能力差、技术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差等因素,形成的矿山安全生产局面相当被动的局面主要突出的问题如下:

1、三级矿量存在严重的失衡状态:

生产完全处于边探矿、边生产阶段,导致等米下锅的状态。

2、机械化程度低:

目前井下出渣和运输完全处于人工状态,严重阻碍了工作效率。

3、原有老巷道不利于机械化的展开:

由于老巷道采用人工施工,完全没有考虑机械化施工的需要,造成巷道规格,拐弯半径、坡度都不符合机械施工要求,而且由于任务紧,几乎没有技改的时间。

4、采矿方法设计不仅合理,目前采用的采矿方案是平底结构的浅孔留矿法,这样出矿只能采用人工或效率低下的装岩机。

5、井口压风系统不能满足以后的生产任务。

根据生产任务和工作面得情况,风量不能满足钻机台数的需要。

1.3.2准备工作

施工准备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施工所需的水、电、路、通讯及工业广场的平整,实现“四通一平”,为施工创造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为工程开工和开工后顺利施工做好必要的技术准备。

并为调整和有效的使用施工力量、设备、材料和资金提供条件。

因业主是一个正在生产中的矿山,完全具备施工中所需要的水、电、路、通信四通一平的开工条件,同时完全可以提供施工所需要的通风、压气、给排水、照明、运输、提升等辅助系统工程。

施工所需要的工业场地和办公、住宿、食堂、会议室等也能满足。

1.4技术准备

1、由建设单位进行设计图纸技术交底,现场大地测量网,高程交底。

组织现场施工人员熟悉、学习施工图纸,深刻领会设计意图及要求,会同建设单位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对工程的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特殊过程编制作业指导书,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2、根据井下探采计划安排,详细列出施工图的供图计划,交建设单位,保证工程连续施工。

3、对所使用的成品、半成品及各种材料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其价格、质量情况并将信息反馈给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征得同意后进行签定采购合同和订货单或组织自行加工制作。

4、对于支护用的砂石、水泥、钢材、砖等材料必须进行质量复检和质量化验鉴定,并做好砼、砂浆的配合比委托设计,做出配制报告。

5、施工中须遵照执行的主要现行技术规范和标准如下:

(1)《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13-90)

(2)《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3)《有色金属矿山井巷工程测量规范》(YSJ415-1993)

(4)《岩金矿山地质与测量工作条例》

(5)《矿山企业地、测、采、选冶、设备技术管理规范》

(6)《普通混凝土用碎石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办法》(JGJ53-92)

(7)《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办法》(JGJ52-92)

(8)《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9)《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10)《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3

(11)《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

1.5劳动力准备

根据2012年探采计划和施工需要,编制施工劳动力需要计划,做好调配培训工作,根据工程进展需要组织进场,避免一哄而上,造成人员窝工。

对现场人员切实做好教育培训工作,定期组织培训学习,并尊重当地民族风俗习惯,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

1.6物资准备

以施工组织计划和施工预算为依据,编制材料设备供应计划,落实货源供应渠道,组织按时到货,既要确保施工需要,又要避免积压浪费,占有资金。

工程质检部门要协同物资供应部门做好所需材料的订货工作,向其提供材料的具体要求,搜集有关原始保证资料。

2.施工组织布署

2.1组织管理机构

锡蒙银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井下探采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机构由公司总部和现场项目部两部分组成。

现场设立“陕西德源驻银鑫项目部”,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

由项目经理全面负责,代表公司对该工程实施项目管理,保证工程安全、质量、工期、效益的综合控制。

项目部下设安环部、工程部、劳动人事部、经营部、技术部、质检部、材料供应部、保卫等专业科室及采掘、维修安装二个综合施工队。

项目班子实行集体承包,风险抵押,单独核算、自负盈亏、按劳分配、全员全方位管理。

各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选配经历过多个类似矿山、安装的施工管理、经验丰富的中级职称以上专业人员担任。

2.2主要管理人员配备

2.2.1公司总部:

由项目主管(公司经理)、质量技术管理、经营管理、财务劳人管理4名高级管理人员担任该项目管理。

2.2.2本次工程是西乌珠穆沁旗银鑫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井下采掘施工工程,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现场项目部:

项目部设:

项目经理1人,副经理1人(主管后勤)、生产副经理1人、技术负责人1人,生产队长根据实际情况6人,项目部配备了足够的施工员、质检员、预算员、机械员、安全员,形成了齐全完整的安全、质量管保证体系。

附图2.2《项目部管理体系图》

2.3劳动力计划

依据年生产探采计划,根据每个矿体特征和计划的生产任务合理安排相应的管理和施工人员。

具体用工情况详见:

附表2.3《劳动力计划表》

3.施工机械配置

依据本次招标文件要求中标方提供主要施工用设备和一些风水管线,及其设备的备品备件。

我公司将根据施工巷道断面的规格和施工面得数量以及采矿方法和出矿方式来配备施工设备,形成机械化配套作业线。

后附3-1《施工机械配置表》

4.施工技术方案

4.1总述

本次招标的工程是锡蒙银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斜井掘进、探矿、采切和采矿等工程,没有大型井建项目,施工相对来说比较简单。

下边逐一论述:

4.2施工方案

4.2.1主运输平巷、穿脉、附中段平巷:

采用普通钻爆法施工,全断面一次光面爆破,钻眼用YT-28型风钻2台,钻头选用直径42mm,钻杆用中孔六角钢,长度2.5米,炸药用2#岩石抗水炸药,1-10段毫秒延期电雷管、MFB-200型直流发爆器起爆。

装矸用Z-20AW装岩机,排矸用3吨电机车配合0.75m³矿车运至指定地点。

附中段出渣:

采用人工和手推车将渣推到天溜井,在井下采用Z-20AW装岩机,排矸用3吨电机车配合0.75m³矿车运至指定地点。

4.2.2天井掘进:

采用普通钻爆法施工,全断面一次光面爆破,钻眼用YSP45型风钻1台,钻头选用直径40mm,钻杆用中孔六角钢,长度2.0米,炸药用2#岩石抗水炸药,1-10段毫秒延期电雷管、MFB-200型直流发爆器起爆。

装矸采用人工或装岩机出渣,排矸用3吨电机车配合0.75m³矿车运至指定地点。

4.2.4采矿方法:

4.2.4.1浅孔留矿法:

适用于矿体倾角大于55度以上。

采准切割工程:

采用普通钻爆法施工,全断面一次光面爆破,平巷掘进采用YT28型气腿式凿岩机,天井掘进采用YSP45型凿岩机,钻头选用直径42mm,钻杆用中孔六角钢,长度2.0-2.5米,炸药用2#岩石抗水炸药,1-10段毫秒延期电雷管、MFB-200型直流发爆器起爆,副中段出渣采用人工加板车直接倒入溜井,或采用小功率的电耙。

施工顺序

1、采准切割顺序:

掘进中段运输巷道→人行通风天井→拉底巷道→天井联络道;同时施工短溜井→电耙硐室→电耙道→斗川→斗井→劈漏形成自由面。

  2、回采工作

回采顺序:

回采工作主要包括凿岩、爆破、通风、局部放矿、撬顶平场、大量放矿等工作。

回采:

回采工作从拉底水平开始自下而上分层进行,分层高度一般为2.0~2.5m。

采场使用7655型气腿式凿岩机钻凿上向微前倾炮孔落矿,凿岩爆破参数为:

最小抵抗线1.0~1.2m,炮孔间距0.8~1.0m,孔深1.8~2.2m,前后排炮孔交错布置,采用硝铵类炸药人工装药,毫秒非电导爆管起爆。

采场通风:

新鲜风流由中段运输巷道经矿房一侧的天井、天井联络道进入采场工作面,污风经矿房另一侧的天井联络道、天井进入上中段运输(回风)巷道排出。

出矿:

采场崩落的矿石依靠重力放出落矿量的三分之一左右,然后进行撬顶、平场和二次爆破工作。

矿房回采结束后,组织大量放矿工作,放出存留在矿房内的全部矿石。

矿石经电耙道耙入短溜井经过振动放矿机装入矿车经中段运输巷道运出。

4.2.4.2、留矿全面法

适用于倾角大于30度小于55度的薄矿体。

采准切割工程:

采用普通钻爆法施工,全断面一次光面爆破,平巷掘进采用YT28型气腿式凿岩机,上山掘进采用YSP45型凿岩机,钻头选用直径42mm,钻杆用中孔六角钢,长度2.0-2.5米,炸药用2#岩石抗水炸药,1-10段毫秒延期电雷管、MFB-200型直流发爆器起爆,副中段出渣采用人工加板车直接倒入斜上山中,在通过电耙爬至中段溜井装入矿车。

施工顺序

1、采准切割顺序:

掘进中段运输巷道→人行通风斜上山→拉底巷道→人行联络道;同时施工短溜井→电耙硐室。

  2、回采工作

回采顺序:

回采工作主要包括凿岩、爆破、通风、撬顶、出矿等工作。

回采:

回采工作从拉底水平开始自下而上分层进行,分层高度一般为2.0~2.5m。

采场使用7655型气腿式凿岩机钻凿上向微前倾炮孔落矿,凿岩爆破参数为:

最小抵抗线1.0~1.2m,炮孔间距0.8~1.0m,孔深1.8~2.2m,前后排炮孔交错布置,采用硝铵类炸药人工装药,毫秒非电导爆管起爆。

采场通风:

新鲜风流由中段运输巷道经矿房一侧的斜上山、人行联络道进入采场工作面,污风经矿房另一侧的联络道、斜上山进入上中段运输(回风)巷道排出。

出矿:

采场崩落的矿石因角度比较缓,采场的矿石必须通过电耙的机械搬运至下部低端的溜矿井中,通过振动放矿机装入矿车中,经中段运输巷道通过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