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复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13050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复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复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复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复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复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复习题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复习题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复习题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复习题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复习题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复习题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复习题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复习题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复习题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复习题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复习题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复习题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复习题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复习题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复习题答案.docx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复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复习题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复习题答案.docx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复习题答案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复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固体废物:

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2、固体废物的“三化”原则:

指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

3、破碎:

指利用外力克服固体废物质点间的内聚力而使大块固体废物分裂成小块的过程。

4、“全过程管理”:

指从固体废物的产生、收集、运输、贮存、处理到最终处置的整个过程及各个环节都实行控制管理和开展污染防治,包括固体废物产生的管理、收集系统管理、运输管理、贮存管理、处理与处置管理。

5、分选:

固体废物的分选简称废物分选,目的是将其中可回收利用的或不利于后续处理、处置工艺要求的物料分离出来。

废物分选是根据物质的粒度、密度、磁性、电性、光电性、摩擦性、弹性以及表面润湿性的不同而进行分选的。

6、压实:

压实又称压缩,用机械方法增加固体废物聚集程度,增大容重和减少固体废物表观体积,是提高运输与管理效率的一种操作技术。

固体废物经压实处理一方面可增大容重减少固体废物体积,以便于装卸和运输,确保运输安全与卫生,降低运输成本;另—方面可制取高密度惰性块料,便于贮存、填埋或作为建筑材料使用;第三方面可降低污染物量,减轻环境污染。

7、固体废物固化:

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有害废物掺合并包容在密实的惰性基材中,使其达到稳定化的一种过程。

8、磁流体分选:

是利用磁流体作为分选介质,在磁场或磁场和电场的联合作用下产生“加重”作用,按固废各种组分的磁性和密度的差异,或磁性、导电性和密度的差异,使不同组分分离。

当固体废物中各组分间的磁性差异小而密度或导电性差异较大时,采用磁流体可以有效地进行分离。

9、堆肥化:

就是依靠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以及由人工培养的工程菌等,在一定的人工条件下,有控制地促进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的生物化学过程,其实质就是一种生物代谢过程。

10、固体废物热值:

指单位质量固体废物完全燃烧释放出来的热量,以kJ/kg(或kcal/kg)计。

热值有两种表示法,高位热值(粗热值)和低位热值(净热值)。

两者意义相同,只是产物水的状态不同,前者水是气态,后者水是液态。

所以,二者之差,就是水的气化潜热。

11、危险废物:

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毒害性、易燃性、腐蚀性、化学反应性、传染性和放射性的废物。

12、浮选:

是根据不同物质被水润湿程度的差异而对其进行分离的过程。

其原理是在固体废物与水调制的料浆中,加入浮选药剂,并通入空气形成无数细小气泡,使欲选物质颗粒粘附在气泡上,随气泡上浮于料浆表面成为泡末层,然后刮出回收;不浮的颗粒仍留在料浆内,通过适当处理后废弃。

13、热解:

是将有机化合物在缺氧或绝氧的条件下利用热能使化合物的化合键断裂,由大分子量的有机物转化成小分子量的燃料气、液状物(油、油脂等)及焦炭等固体残渣的过程。

14、浸出:

溶剂浸出是采用适当的溶剂与废物作用使物料中有关的组分有选择性的溶解的物理化学过程。

15、固体废物处置:

指采取能将已无回收价值或确属不能再利用的固体废物(包括对自然界及人身健康危害性极大的危险废物)长期置于与生物圈隔离地带的技术措施,也是解决固体废物最终归宿的手段,故亦称最终处置技术。

16、厌氧消化:

指废物在厌氧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而被稳定化,同时伴有甲烷(CH4)和二氧化碳(CO2)的产生的过程。

17、垃圾渗滤液:

废物渗滤液是指废物在填埋或堆放过程中因其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水或废物中的游离水、降水、径流及地下水入渗而淋滤废物形成的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

18、卫生填埋:

利用工程手段,采取有效技术措施,防止渗滤液及有害气体对水体和大气的污染,并将垃圾压实减容至最小,填埋占地面积也最小;在每天操作结束或每隔一定时间用土覆盖,使整个过程对公共卫生安全及环境污染均无危害的一种土地处理垃圾方法。

二、简答题

1.固体废物的定义?

我国将固体废物分为几类?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给出的定义,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2)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将固体废物分为工业固体废物、城市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三类。

①工业固体废物:

是指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未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认定其不具有危险特性的工业固体废物,又称为工业废物或工业垃圾。

②城市固体废物:

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居民生活垃圾、商业机关垃圾和市政维护管理垃圾。

③危险废物:

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那个的废物。

2、固体废物的固有特性?

(1)兼有废物和资源的双重性

固体废物一般具有某些工业原材料所具有的物理化学特性,较废水、废气易收集、运输、加工处理,可回收利用。

固体废物是在错误时间放在错误地点的资源,具有鲜明的时间和空间特征。

(2)富集多种污染成分的终态,污染环境的源头

废物往往是许多污染成分的终级状态。

一些有害气体或飘尘,通过治理,最终富集成为固体废物;废水中的一些有害溶质和悬浮物,通过治理,最终被分离出来成为污泥或残渣;一些含重金属的可燃固体废物,通过焚烧处理,有害金属浓集于灰烬中。

这些“终态”物质中的有害成分,在长期的自然因素作用下,又会转入大气、水体和土壤,成为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的污染“源头”。

(3)所含有害物呆滞性大、扩散性大

固态的危险废物具有呆滞性和不可稀释性,一般情况下进入水、气和土壤环境的释放速率很慢。

土壤对污染物有吸附作用,导致污染物的迁移速度比土壤水慢的多,大约为土壤水运移速度的1/(1~500)。

(4)危害具有潜在性、长期性和灾难性

由于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其危害可能在数年以至数十年后才能发现,但是当发现造成污染时已造成难以挽救的灾难性成果。

从某种意义上讲,固体废物特别是危害废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可能要比水、气造成的危害严重得多。

3、如何进行固体废物的污染控制?

(1)改进生产工艺

通过采用清洁生产工艺,选取精料,提高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等方式,从源头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

(2)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和综合利用技术

通过使某种产品的废物成为另一种产品的原料,或者尽量回收固体废物中的有价值的成分进行综合利用,使尽可能少的废物进入环境,以取得经济、环境和社会的综合收益。

(3)进行无害化的处理和处置

4、生活垃圾收集系统分为哪几类及影响收集成本的因素?

生活垃圾的收集系统一般分为拖曳容器系统和固定容器系统两种。

(1)拖曳容器系统是指将某集装点装满的垃圾连容器一起运往中转站或处理处置场,卸空后再将空容器送回原处(传统法)或下一个集装点(改装点);拖曳容器收集成本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收集时间长短,因此对收集操作过程的不同单元时间进行分析,可以建立设计数据和关系式,求出某区域垃圾收集耗费的人力和物力,从而计算成本。

可以将收集操作过程分为四个基本用时,即装载时间、运输时间、卸车时间和非收集时间(其他用时)。

(2)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法是指用垃圾车到各容器集装点装载垃圾,容器倒空后固定在原地不动,车装满后运往转运站或处理处置场。

固定容器收集法的一次行程中,装车时间是关键因素。

5、固体废物破碎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根据固体废物破碎时所使用的外力,可以将破碎分为机械能破碎和非机械能破碎两种。

机械能破碎是利用破碎工具对固体废物施加外力而使其破碎,通常包括挤压、冲击、剪切、摩擦、撕拉等方式。

非机械能破碎指利用电能、热能等非机械能的方式对固体废物进行破碎,如低温破碎、热力破碎、减压破碎、超声破碎等。

用于实际生产的破碎设备通常是综合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破碎方法,对固体废物进行联合破碎,这样更能达到良好的破碎效果。

6、固体废物分选从分选原理上分为几大类,并简述其原理?

(1)固体废物的分选是根据物质的粒度、密度、磁性、电性、光电性、摩擦性、弹性以及表面润湿性的不同而进行分选的,可分为筛分、重力分选、磁力分选、电力分选、光电分选、摩擦及弹性分选,以及浮选等。

(2)筛分是利用筛子将物料中小于筛孔的细粒物料透过筛面,而大于筛孔的粗粒物料留在筛面上,从而使物料分成不同的等级;

重力分选是根据固体废物中不同物质颗粒间的密度差异,在运动介质中受到重力、介质动力和机械力的作用,使颗粒群产生松散分层和迁移分离,从而得到不同密度产品的分选过程;

磁力分选是利用固体废物中各种物质的磁性差异在不均匀磁场中进行分选的一种处理方法;

电力分选是利用固体废物中各种组分在高压电场中电性的差异而实现分选的一种方法;

光电分选是表面光反射特性的不同而分离物料的;

摩擦与弹跳分选是根据固体废物中各组分的摩擦系数和碰撞系数的差异,在斜面上运动与斜面碰撞弹跳时,产生不同的运动速度和弹跳轨迹而实现彼此分离的一种处理方法;

浮选是在固体废物与水调制的料浆中,加入浮选药剂,并通入空气形成无数细小气泡,使欲选物质颗粒粘附在气泡上,随气泡上浮与料浆表面成为泡末层,然后刮出回收,不浮的颗粒仍留在料浆内,通过适当处理后废弃。

7、影响筛分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惯性振动筛与共振筛在工作原理上有何区别?

(1)影响筛分效率的因素有:

①固体废物性质的影响

粒度组成:

废物中“易筛粒”含量越多,筛分效率越高,而粒度接近筛孔尺寸的“难筛粒”越多,筛分效率则越低;

含水率和含泥量:

废物外表水分会使细粒结团或附着在粗粒上而不易透筛。

当筛孔较大,废物含水率较高时,反而造成颗粒活动性的提高,即湿式筛分法的筛分效率较高;

废物颗粒形状:

球形、立方形,多边形颗粒筛分效率较高,而颗粒呈扁平状或长方块,用方形或圆形筛孔的筛子筛分,其筛分效率低

②筛分设备性能的影响

筛面类型:

棒条筛面有效面积小,筛分效率低,编制筛网则相反,有效面积大,筛分效率高,冲孔筛面介于两者之间

筛子运动方式:

同一种固体废物采用不同类型的筛子进行筛分时,其筛分效率不同。

筛面长宽比

筛面倾角

③筛分操作条件的影响:

在筛分操作中应注意连续均匀给料,使废物沿整个筛面宽度铺成一薄层,既充分利用筛面,又便于细粒透筛,提高筛子的处理能力和筛分效率,并及时清理和维修筛面。

(2)惯性共振筛的工作原理:

是利用连杆上装有弹簧的曲柄连杆机构驱动,使筛子在共振状态下进行筛分。

工作原理是当共振筛的筛箱压缩弹簧而运动时,其运动速度和动能都逐渐减小,被压缩的弹簧所储存的位能却逐渐增加。

当筛箱的运动速度和动能等于零时,弹簧被压缩到极限,它所储存的位能达到最大值,接着筛箱向相反方向运动,弹簧释放出所储存的位能,转化为筛箱的动能,因而筛箱的运动速度增加。

当筛箱的运动速度和动能达到最大值时,弹簧伸长到极限,所储存的位能也就最小。

振动筛的工作原理:

振动筛通过产生振动的振动器,将振动传递给筛箱,筛箱可以自由振动,使颗粒产生近乎垂直于筛面的跳动或作圆形、椭圆形运动。

振动筛适用于细粒废物(0.1-15mm)的筛分,也可用于潮湿及黏性废物的筛分。

8、何谓废物的固化和稳定化,比较固化和稳定化的异同点。

(1)废物的固化:

在危险废物中添加固化剂(固化材料)将其从流体或颗粒物形态转化成满足一定工程特性的不可流动的固体或形成紧密固体的过程,使其不需容器仍能保持处理后的外形。

废物的稳定化:

在危险废物中通过加入不同的添加剂,以化学或物理的方式减少有害组分的毒性、溶解迁移性。

最常用方法是通过降低有害物质的溶解性,减少因渗滤对环境的影响。

(2)固化和稳定化的异同点:

相同点:

①目的相同

②固化可视为一种特定的稳定化过程,可作为稳定化的一部分

不同点:

固化是一种利用添加剂改变废物的工程特性(如渗透性、可压缩性、强度等)的过程;而稳定化是选用某种适当的添加剂与废物混合,将污染物部分或全部束缚固定与支持基质上的过程。

9、热解的定义及特点?

热解和焚烧的区别?

(1)热解:

是将有机物在无氧或缺氧状态下加热,使之成为气态、液态或固态可燃物质的化学分解过程。

与焚烧相比,固体废物热解的主要特点是:

①可将固体废物中的有机物转化为以燃料气、燃料油和炭黑为主的储存性能源;②由于是无氧或缺氧分解,排气量少,因此,采用热解工艺有利于减轻对大气环境的二次污染;③废物中的硫、重金属等有害成分大部分被固定在炭黑中;④由于保持还原条件,Cr3+不会转化为Cr6+;⑤NOx的产生量少。

(2)热解与焚烧二者的区别是:

焚烧是需氧氧化反应过程,热解是无氧或缺氧反应过程;焚烧是放热的,热解是吸热的;焚烧的主要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热解的产物主要是可燃的低分子化合物;焚烧产生的热能一般就近直接利用,而热解生成的产物诸如可燃气、油及炭黑等则可以储存及远距离输送。

10、影响焚烧的因素?

(1)焚烧温度(Temperature)

废物的焚烧温度是指废物中有害组分在高温下氧化、分解直至破坏所须达到的温度。

(2)停留时间(Time)

废物中有害组分在焚烧炉内于焚烧条件下发生氧化、燃烧.使有害物质变成无害物质所需的时间称之为焚烧停留时间。

(3)混合强度(Turbulance)

要使废物燃烧完全,减少污染物形成,必须要使废物与助燃空气充分接触、燃烧气体与助燃空气充分混合。

(4)过剩空气(ExcessAir)

在实际的燃烧系统中,氧气与可燃物质无法完全达到理想程度的混合及反应。

为使燃烧完全,仅供给理论空气量很难使其完全燃烧,需要加上比理论空气量更多的助燃空气量,以使废物与空气能完全混合燃烧。

废物焚烧所需空气量是由废物燃烧所需的理论空气量和为了供氧充分而加入的过剩空气量两部分所组成的。

空气量供应是否足够,将直接影响焚烧的完善程度。

过剩空气率过低会使燃烧不完全,甚至冒黑烟,有害物质焚烧不彻底;但过高时则会使燃烧温度降低,影响燃烧效率,造成燃烧系统的排气量和热损失增加。

过剩空气量应控制在理论空气量的1.7-2.5倍。

(5)四个控制参数的相互关系

参数变化

垃圾搅拌混合程度

气体停留时间

燃烧室温度

燃烧室负荷

燃烧温度上升

可减少

可减少

会增加

过剩空气率增加

会增加

会减少

会降低

会增加

气体停留时间增加

可减少

会降低

会降低

11、二噁英的产生途径有哪些?

控制二噁英的产生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1)二噁英的产生及来源:

废物本身所含有;炉内燃烧不完全,低于750-800℃时,碳氢化合物与氯化物结合生成;烟气中吸附的氯苯及氯酚等,在某一特定温度(250-400℃,300℃尤甚),受金属氯化物(CuCl2,FeCl2)的催化而生成。

(2)二噁英被称为世界上最毒的物质,毒性相当于氰化钾的1000倍,因此控制焚烧过程中产生二恶英是非常重要的。

二噁英的防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a控制来源—控制氯和重金属含量高的物质

通过废物分类收集,加强资源回收,避免含PCDDs/PCDFs物质及含氯成分高的物质(如PVC塑料等)进入垃圾中。

 

b采用控制“3T1E”的方法来抑制二噁英的产生。

“3T1E”是指:

①温度(Temperature),维持焚烧炉内的温度在800℃以上(最好达到900℃以上)可以将二噁英完全分解;

②时间(Time),保证烟气的高温停留时间在2秒以上;

③涡流(Turbulence),采用优化炉型和二次喷入空气等方法,充分混合和搅拌烟气使其充分完全燃烧;

④过剩空气(ExcessAir),提供足够的助燃空气可减少二噁英的产生。

c减少炉内形成-控制温度和停留时间

避免烟气急冷至200℃,在烟气处理过程中尽量缩短250~400℃温度域的停留时间,可以减少二噁英的合成。

d除尘去除-布袋除尘器前喷入活性炭

对于已经产生的二噁英,可以通过喷入活性炭粉末、甚至触酶分解器进行分解以及设置活性炭塔吸收等方式从烟气中去除二噁英。

12、一座大型垃圾焚烧厂通常包括哪几个系统?

(1)贮存及进料系统:

本系统由垃圾贮坑、抓斗、破碎机(有时可无)、进料斗及故障排除/监视设备组成。

垃圾贮坑提供了垃圾贮存、混合及去除大型垃圾的场所,一座大型焚烧厂通常设有一座贮坑.负责替3—4座焚烧炉进行供料的任务。

每一座焚烧炉均有—进料斗,贮坑上方通常由1—2座吊车及抓斗负责供料,操作人员山屏幕监视或目视垃圾由进料斗滑入炉体内的速度决定进料频率。

若有大型物卡住进料口,进料斗内的故障排除装置亦可将大型物顶出,落回贮坑;操作人员也可指挥抓斗抓取大型物品,吊送到贮坑上方的破碎机破碎,以利进料。

(2)焚烧系统:

即焚烧炉个体内的设备,主要包括炉床及燃烧室。

每个炉体仅一个燃烧室。

炉床多为机械可移动式炉排构造,可让垃圾在炉床上翻转或燃烧。

燃烧室一般在炉床正上方,可提供燃烧废气数秒钟的停留时间,由炉床下方往上喷入的一次空气可与炉床上的垃圾层充分混合,由炉床正上方喷人的二次空气可以提高废气的搅拌时间。

(3)废热回收系统:

包括布置在燃烧室四周的锅炉路管(即蒸发器)、过热器、节热器、炉管吹灰设备、蒸汽导管、安全阀等装置。

锅炉炉水循环系统为—封闭系统、炉水不断在锅炉管中循环,经不同的热力学相变化将能量释出给发电机,炉水每日需冲放以泄出管内污垢,损失的水则由饲水处理厂补充。

(4)发电系统:

由锅炉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被导人发电机后,在高速冷凝的过程中推动了发电机的涡轮叶片.产生电力,并将未凝结的蒸汽导人冷却水塔,冷却后贮存在凝结水贮槽,经由饲水泵再打入锅炉炉管中,进行下一循环的发电工作。

在发电机中的蒸汽亦可中途抽出一小部分作次级用途,例如助燃空气预热等工作。

饲水处理厂送来的补充水可注入饲水泵前的除氧器中,除氧器以特殊的机械构造将溶于水中的氧去除,防止路管腐蚀。

(5)饲水处理系统:

饲水子系统主要作为处理外界送人的自来水或地下水,将其处理到纯水或超纯水的品质.再送人锅炉水循环系统。

其处理方法为高级用水处理程序,一般包括活性炭吸附、离子交换及逆渗透等单元。

(6)废气处理系统:

从炉体产生的废气在排放前必须先行处理到排放标准。

早期常使用静电集尘器去除悬浮颗粒,再用湿式洗烟塔去除酸性气体(如HCl、SOx、HF等)。

近年来则多采用干式或半干式洗烟塔去除酸性气体,配合滤袋集尘器去除悬浮微粒及其他重金属等物质。

(7)废水处理系统:

由锅炉泄放的废水、员工生活废水、实验室废水或洗车废水,可以综合在废水处理厂一起处理,达到排故标准后再放流或回收再利用。

废水处理系统一般由数种物理、化学及生物处理单元所组成。

(8)灰渣收集及处理系统:

由焚烧炉体产生的底灰及废气处理单元所产生的飞灰。

有些厂采用合并收集方式,有些则采用分开收集方式。

国外一些焚烧厂将飞灰进一步固化或熔融后,再合并炉渣送到灰渣掩埋场处置.以防止沾在飞灰亡的重金属或有机性毒物产生二次污染。

13、好氧堆肥过程一般分为几个阶段?

各阶段有何特点?

固体废物好氧堆肥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升温阶段、高温阶段、降温阶段、腐熟阶段。

(1)升温阶段(亦称中温阶段)

堆层温度15~45℃,嗜温菌活跃,可溶性糖类、淀粉等消耗迅速,温度不断升高;以细菌、真菌、放线菌为主;

堆肥初期,堆层基本呈中温、嗜温性微生物(中温放线菌、蘑菇菌等)较为活跃,并利用堆肥中可溶性有机物质(单糖、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旺盛繁殖。

它们在转换和利用化学能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变成热能,由于堆料有良好的保温作用,温度不断上升。

(2)高温阶段

当堆肥温度上升到45℃以上时,即进入堆肥过程的第二阶段一高温阶段。

堆层温度升至45℃以上,不到一周可达65~70℃,随后又逐渐降低。

温度上升到60℃时,真菌几乎完全停止活动,温度上升到70℃以上时,对大多数嗜热性微生物己不适宜,微生物大量死亡或进入休眠状态,除一些孢子外,所有的病原微生物都会在几小时内死亡,其它种子也被破坏。

其中:

50℃左右,嗜热性真菌、放线菌活跃;60℃左右,嗜热性放线菌和细菌活跃;大于70℃,微生物大量死亡或进入休眠状态。

(3)降温阶段

在此阶段,中温微生物又开始活跃起来,重新成为优势菌,对残余较难分解的有机物作进一步分解,腐殖质不断增多,且稳定化。

当温度下降并稳定在40℃左右时,堆肥基本达到稳定。

(4)腐熟阶段

堆体温度降低后,嗜温微生物又重新占优势,对残余较难分解的有机物作进一步分解,腐殖质不断增多且稳定化,此时堆肥即进入腐熟阶段。

降温后,需氧量大大减少,含水量也降低,堆肥物孔隙增大,氧扩散能力增强,此时只需自然通风即可。

14、堆肥过程中的碳氮比如何控制?

碳为微生物生命活动提供能源,氮则用于合成细胞原生质。

堆肥发酵过程中,碳氮比逐渐下降。

碳氮比最佳为(25~35):

1;低于20:

1时,微生物繁殖因能量不足而受到抑制,分解缓慢且不彻底;高于40:

1时,堆肥施入土壤导致“氮饥饿”,夺取土壤中的氮。

通过在垃圾中加入人粪尿、畜粪以及城市污泥等调节剂,使碳氮比调到30以下。

15、厌氧消化分为哪几个阶段?

厌氧消化分为三个阶段:

(1)水解(液化)阶段:

微生物的孢外酶,如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等,将有机物进行体外酶解,纤维素、淀粉等多糖分解成单糖和二糖进而形成丙酮酸,蛋白质转化为肽和氨基酸,脂肪转化为甘油和脂肪酸。

也就是说,将固体有机物转化为可溶性的分子量较小的物质。

(2)产酸阶段:

上一阶段的液化产物进入微生物细胞,在胞内酶的作用下迅速转化为低分子化合物,如低级脂肪酸、醇、中性化和物等,其中以有机酸尤其是乙酸所占比例最大,可以达到80%左右。

(3)产甲烷阶段:

由严格厌氧的产甲烷菌完成。

它们利用一碳化和物(二氧化碳、甲醇、甲酸、甲基胺和一氧化碳)、一酸和氢气产生甲烷。

在这一阶段,前面所产生的低分子物质几乎有90%可以转化为家湾,其余10%则被甲烷菌作为自身的养料进行新陈代谢。

上述三个阶段实际上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相互依赖。

发酵初期以第一和第二阶段为主,兼有第三阶段反应。

发酵后期,三个阶段的反映同时发生,在一定的动态平衡下,才能够维持正常地产气。

16、厌氧消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厌氧消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原料配比:

大量报道和实验表明,厌氧消化的反应物碳氮比在(20~30):

1时较为适宜。

一般将贫氮有机物(如作物秸秆等)和富氮有机物(如人畜粪尿、污泥等)进行合理配比,从而得到合适的碳氮比。

(2)温度:

根据温度的不同,可把发酵过程分为中温发酵(30~36℃)和高温发酵(50~55℃)。

一般厌氧消化常控制在这两个温度范围内,以获得尽可能高的降解速度。

(3)酸碱度:

水解、发酵菌及产氢产乙酸菌对pH值的适应范围大致为5~6.5,而甲烷菌对pH值的适应范围为6.6~7.5之间。

为提高系统对PH的缓冲能力,需要维持一定的碱度。

通常情况下,碱度控制在在2000~5000mgCaCO3/L,可通过投加石灰或含氮物料的办法进行调节。

(4)Eh:

一般来讲,厌氧微生物只能在Eh值100mV以下甚至负值时才能生长。

产甲烷菌生长和产甲烷的适宜氧化还原电位(Eh)是-330mV以下。

(5)搅拌:

搅拌是促进厌氧消化所不可缺少的,有效的搅拌可以增加物料与微生物接触的机会;使系统内的物料和温度均匀分布;防止局部出现酸积累;使生物反应生成的硫化氢、甲烷等对厌氧菌活动有阻害的气体迅速排出;使产生的浮渣被充分破碎。

(6)有毒物质:

有毒物质能抑制发酵微生物的生命活力,发酵菌对有毒物质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