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苏省高三百校大联考一模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8161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备考苏省高三百校大联考一模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备考苏省高三百校大联考一模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备考苏省高三百校大联考一模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备考苏省高三百校大联考一模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备考苏省高三百校大联考一模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考备考苏省高三百校大联考一模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考备考苏省高三百校大联考一模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考备考苏省高三百校大联考一模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考备考苏省高三百校大联考一模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考备考苏省高三百校大联考一模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考备考苏省高三百校大联考一模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考备考苏省高三百校大联考一模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考备考苏省高三百校大联考一模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考备考苏省高三百校大联考一模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考备考苏省高三百校大联考一模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考备考苏省高三百校大联考一模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考备考苏省高三百校大联考一模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备考苏省高三百校大联考一模试题.docx

《高考备考苏省高三百校大联考一模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备考苏省高三百校大联考一模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备考苏省高三百校大联考一模试题.docx

高考备考苏省高三百校大联考一模试题

2014年高考备考(119)江苏省高三百校大联考一模试题

高考模拟

2014-02-141953

江苏省2014届高三毕业生百校大联考一模试题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辟谣/独辟蹊径 埋怨/埋头苦干 人才济济/济世安民

B.责难/多难兴邦 肖像/惟妙惟肖 首当其冲/安步当车

C.着迷/不着边际 折耗/不折不挠 息事宁人/宁缺毋滥

D.纰缪/未雨绸缪 劲旅/疾风劲草 削足适履/日削月割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随着年轻人生活观的转变,“蹭生活”这个新鲜的名词也闯入了我们的视线,新一代“蹭一族”悄然升起。

B.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教育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的水平是现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C.有时某一微博信息不胫而走却远离事实真相的原因往往是传播者自己的信心和倾向而忽视核实信息的真伪造成的。

D.无论是垂直管理体系,还是属地化管理改革,体制改革并不能完全解决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更重要的是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改革是当务之急。

3.阅读下面的一则消息,按要求完成

(1)

(2)两题。

(5分)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0月7日凌晨消息,在乔布斯去世之后,苹果股价并未出现预期的暴跌,虽然投资者反应不一,但仍受众多分析师看好,仅微幅下跌0.23%。

周四美股开盘后,苹果股价微跌0.2%,随即走出小幅上涨的趋势,最高涨至384.78美元,但午后震荡又现下跌,最低至371.80美元,最终收报于377.10美元。

按当日收盘价计算,苹果市值为3489.75亿美元。

(1)将报道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不超过20个字。

(3分)

(2)这则消息的报道预示着什么?

说说你的看法,不超过30个字。

(2分)

4.“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

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迅速更新信息、抒发感慨、表达思想、实现即时分享。

请你阅读下面一条“微博”,然后按照要求写一条“微博”表达你的感想。

(4分)

我心有爱:

25岁,对于一个普通的女孩来说是花季年龄,但是对于人生事业刚刚起步、正准备在村官任上大干一场的张广秀来说,却不得不每对急性白血病的折磨。

社会各界都在为她捐款献爱心,我们校团委、学生会也加入这一行列,请你也加入吧!

要求:

①以宣传“爱心”为主旨,且主旨鲜明;②使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③句式整齐;④不超过50字。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羽,字鸿渐,不知所生。

初,竟陵禅师智积得婴儿于水滨,育为弟子。

及长,耻从削发,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

“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始为姓名。

有学,愧一事不尽其妙。

性诙谐,少年匿优人中,撰《谈笑》万言。

天宝间,署羽伶师,后遁去。

古人谓“洁其行而秽其迹”者也。

上元初,结庐苕溪上,闭门读书。

名僧高士,谈宴终日。

貌寝,口吃而辩。

闻人善,若在己。

与人期,虽阻虎狼不避也。

自称“桑苎翁”,又号“东岗子”。

工古调歌诗,兴极闲雅。

著书甚多。

扁舟往来山寺,唯纱巾藤鞋,短褐犊鼻①,击林木,弄流水。

或行旷野中,诵古诗,裴回至月黑,兴尽恸哭而返。

当时以比接舆②也。

与皎然上人为忘言之交。

有诏拜太子文学。

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经》三卷,言茶之原、之法、之具,时号“茶仙”,天下益知饮茶矣。

鬻茶家以瓷陶羽形,祀为神,买十茶器,得一鸿渐。

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喜茶,知羽,召之。

羽野服挈具而入,李曰:

“陆君善茶,天下所知。

扬子中泠水,又殊绝。

今二妙千载一遇,山人不可轻失也。

”茶毕,命奴子与钱。

羽愧之,更著《毁茶论》。

与皇甫补阙善。

时鲍尚书防在越,羽往依焉,冉送以序曰:

“君子究孔、释之名理,穷歌诗之丽则。

远野孤岛,通舟必行;鱼梁钓矶,随意而往。

夫越地称山水之乡,辕门当节钺之重。

鲍侯知子爱子者,将解衣推食,岂徒尝镜水之鱼,宿耶溪之月而已。

集并《茶经》今传。

                                                             (选自《唐才子传·陆羽》)

注:

①犊鼻:

即犊鼻裤,围裙,一说指短裤。

②接舆:

春秋时楚国的隐士,佯狂避世。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愧一事不尽其妙      尽:

穷尽

B.貌寝,口吃而辩      寝:

丑陋

C.羽野服挈具而入      挈:

提着

D.君子究孔、释之名理  究:

追究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世人对陆羽才华赏识的一组是

①育为弟子      ②闻人善,若在己     ③时号“茶仙”,天下益知饮茶矣 

④穷歌诗之丽则  ⑤今二妙千载一遇     ⑥辕门当节钺之重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羽出身不详,为自己取名,可见其有志节,曾做过优人的老师和僧人。

他生性诙谐,有魏晋风骨,还精通歌诗,有诗集流传。

B.陆羽一生中与智积、桑苎翁、李季卿、皇甫冉等人关系密切。

能言善辩,言论不凡,后来陆羽去越地时,皇甫冉曾写序相赠。

C.陆羽著有《茶经》三卷,论述茶道的根源、茶道的方法、茶道的器具。

影响广泛,备受推崇,后又著有《毁茶论》。

D.陆羽流连山水,行为自由,常常敲打林间树木,戏弄河中流水。

还曾在溪边修建房舍,闭门读书,与高僧贤士交好,有山野隐士之风。

8.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天宝间,署羽伶师,后遁去。

古人谓“洁其行而秽其迹”者也。

(3分)

(2)或行旷野中,诵古诗,裴回至月黑,兴尽恸哭而返。

当时以比接舆也。

(4分)

(3)鬻茶家以瓷陶羽形,祀为神,买十茶器,得一鸿渐。

(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蜀先主庙①

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②。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③。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注:

①蜀先主即刘备,先主庙在夔州,曾任夔州刺史(821-824),此诗当作于此时。

②五铢钱:

汉武帝时的货币。

王莽代汉时,曾废,至光武帝时恢复五铢钱,比喻刘备振兴汉室的勃勃雄心。

③象贤:

学习先祖的贤才。

(1)首联“千秋尚凛然”的“尚”字有何妙处?

(3分)

(2)试分析颔、颈两联的表现手法及其各自的作用。

(4分)

(3)尾联表达了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

(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凌万顷之茫然。

(苏轼《赤壁赋》)

(2)但见悲鸟号古木,           。

(李白《蜀道难》)

(3)几处早莺争暖树,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以咨诹善道,             ,深追先帝遗诏。

(诸葛亮《出师表》)

(5)一粥一饭,              。

(《朱子家训》)

(6)吾师道也,             ?

(韩愈《师说》)

(7)            ,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杜牧《阿房宫赋》)

(8)                ,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红楼梦》)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雪山的长夜

迟子建

午夜失眠,索性起床望窗外的风景。

以往赏夜景,都不是在冬季。

春夜,我曾望过被月光朗照得荧光闪闪的春水;夏夜,我望过一叠又一叠的青山在暗夜中呈现的黝蓝的剪影;秋夜,曾见过河岸的柳树在月光中被风吹得狂舞的姿态。

只有冬季,我记不起在夜晚看过风景。

也难怪,春夏秋三季,窗户能够打开,所以春夜望春水时,能听见鸟的鸣叫;夏夜看青山的剪影时,能闻到堤坝下盛开的野花的芳香;秋夜看风中的柳树时,发丝能直接感受到月光的爱抚,那月光仿佛要做我的一绺头发,从我的头顶倾泻而下,柔顺光亮极了。

而到了寒风刺骨的冬季,窗口就像哑巴一样暮气沉沉地紧闭着嘴,窗外除了低沉的云气和白茫茫的雪之外,似乎就再没什么可看的了。

雪山东侧的那簇灯火先自消失了。

是凌晨一时许了,想必挖沙人已停止了夜战,歇息去了。

而南侧的那簇灯火仍如白莲一样盛开着。

我盯着那灯火,就像注视着挚爱的人的眼睛一样。

以往归乡,我在小路上散步总是有爱人陪伴。

夏季时,我走着走着要停下脚步,不是发现野果子了,就是被姹紫嫣红的野花给吸引住了。

我采了野果,会立刻丢进嘴里。

爱人笑我是个“野丫头”。

有时蚊子闹得凶狂,我就顺手在路边折一根柳枝,用它驱赶蚊子。

而折柳枝时,手指会弥漫着柳枝碧绿而清香的汁液。

那时我觉得所有的风景都是那么优美、恬静,给人一种甜蜜、温馨的感觉。

可自从爱人因车祸而永久地离开了我,我再望风景时,那种温暖和诗意的感觉已荡然无存。

当我孤独一人走在小路上时,我是多么想问一问故乡的路啊:

你为什么不动声色地化成了一条绳索,在我毫无知觉的时候扼住了他的咽喉?

你为什么在我感觉最幸福的时候化成了一支毒剑,射中了我爱人的那颗年轻的心?

青山不语,河水亦无言,大自然容颜依旧,只是我的心已苍凉如秋水。

以往我是多么贪恋于窗外的好山好水,可我现在似乎连看风景的勇气都没有了。

我很庆幸在这个失眠的冬夜里,又能坦然面对窗外的风景了。

凌晨两点多,南侧雪山的灯火也消失了。

三座雪山没有因为灯火的离去而黯淡,相反,它们在星光下显得更加的挺拔和光华。

当你的眼睛适应了真正的黑暗后,你会发现黑暗本身也是一种明亮。

仰望天上的星星,我觉得它们当中的哪一颗都可以做我身边的一盏永久的神灯。

而先前还如花一样盛开的人间灯火,它们就像我爱人的那双眼睛一样,会在我为之无限陶醉时,不说告别,就抽身离去。

雪山沐浴着灿烂的星光,焕发出一种孤寂之美。

那隐隐发亮的一道道雪痕,就像它浅浅的笑影一样,温存可爱。

凌晨四时许,星光稀疏了,而天却因为黎明将至呈现着一股深蓝的色调,雪山显得愈发得壮美了。

我想我在望雪山的时候,它也在望我。

我望雪山,能感受到它非凡的气势和独特的美;而它望我的房屋,是否只是一头牛的影子?

而我只是落在这牛身上的一只飞蝇?

我还记得1998年河水暴涨之时,每至黄昏,河岸都有浓浓的晚雾生成。

有一天我站在窗前,望见爱人从小路上归家。

他的身后是起伏的白雾,而他就像雾中的一棵柳树。

那一瞬间,我有一股莫名的恐慌感,觉得这幻象一样的雾似乎把爱人也虚幻化了,他在雾中仿佛已不存在。

现在想来,死亡就像上帝撒向人间的迷雾,它说来就来,说去就去。

它能劫走爱人的身影,但它奈何不了这巍峨的雪山。

有雪山在,我的目光仍然有可注视的地方,我的灵魂也依然有可依托的地方。

我感谢这个失眠的长夜,它又给予了我看风景的勇气。

凌晨的天空有如盛筵已散,星星悄然隐去了,天空只有一星一月遥遥相伴。

那月半残着,但它姿态袅娜,就像跃出水面的一条金鱼。

而那颗明亮的启明星,是上帝摆在我们头顶的黑夜尽头的最后一盏灯。

即使它最后熄灭了,也是熄灭在光明中。

11.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分)

1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5分)

13.对风景的态度有哪些变化?

其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

(5分)

14.著名散文评论家红孩说:

“在唯美的前提下,散文无外乎有三种成分:

第一,提供多少情感含量;第二,提供多少文化思考含量;第三,提供多少知识含量。

”请结合文章探究本文提供的是哪种“含量”,并简要陈述。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百岁杨绛,“甘当一个零”

干 坚

①我很喜欢杨绛先生的书,曾经一读再读,微言大义,春秋笔法,炉火纯青。

当多数身为作家和受害者的当事人还在对“文革”王顾左右的时候,她已经秉笔直书之了。

我相信在她那一代中,她是少数几个将要不朽的之一。

②2014年7月17日是杨绛先生百岁生日,《文汇报·笔会》采访:

杨先生,您一生是一个自由思想者。

可是,在您生命中如此被看重的“自由”,与“忍生活之苦,保其天真”却始终是一物两面,从做钱家媳妇的诸事含忍,到国难中的忍生活之苦,以及在名利面前深自敛抑,“穿隐身衣”“甘当一个零”。

这与一个世纪以来更广为人知、影响深广的“追求自由,张扬个性”的“自由”相比,好像是两个气质完全不同的东西。

这是怎么回事?

③大师说:

这个问题,很耐人寻思。

细细想来,我这也忍,那也忍,无非为了保持内心的自由,内心的平静。

你骂我,我一笑置之。

你打我,我决不还手。

若你拿了刀子要杀我,我会说:

“你我有什么深仇大恨,要为我当杀人犯呢?

我哪里碍了你的道儿呢?

……”我甘心当个“零”,人家不把我当个东西,我正好可以把看不起我的人看个透。

这样,我就可以追求自由,张扬个性。

所以我说,含忍和自由是辩证的统一。

含忍是为了自由,要求自由得要学会含忍。

④一百岁的人了。

电视镜头里,写写读读,周围兰茂书香,其人儒雅高贵,淡泊慈祥。

却不料一开口,这位中国大师就说到刀子,说到“人家不把我当个东西”。

可以想见一辈子是如何地舍辛茹苦,忍辱负重。

一代人杰,却只想当个“零”,为避开刀子而忍着。

“要求自由得要学会含忍”。

一般来说,自由是不忍的结果。

忍出来的自由,倒也是一种地方性知识。

自觉地把自己处理成某种“零”,不仅仅是杨绛先生的人生之道,恐怕也是同时代许多知识分子的人生之道。

⑤杨绛先生的“零,,并非空洞无物。

只有做“零”状,她才能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写自己想写的书,说自己想说的话。

这就有点像别号“地基破坏者”的鼹鼠,表面只是一个洞,下面却深入地髓。

“甘当一个零”,成就了杨绛,0后面的那个杨绛,乃是100000000。

但我还是深感悲哀,地灵人杰,稀有如杨绛者,为什么不能像露天煤矿那样,堂堂正正,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呢?

为什么他们总是些出土文物?

想起王勃,“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那人生是何等地磊落!

其实在杨绛先生答问的字里行间,我感觉到的不是老人百岁的释然,而是淡淡的苦笑;她只是把刀子之类的戾词,吐得更轻、更慢、更温雅些而已。

⑥夜得数语——“甘当一个零”:

杨绛能忍,只因头上悬刀一丝;默存突围,全仗书中管锥万卷。

(节选自《南方周末》2014.7,有删节)

15.文章题目中提到“甘当一个零”,结合文本分析哪些方面体现了杨绛先生的这种品质。

(6分)

16.结合文本,谈谈杨绛先生“忍”的内涵。

(6分)

17.在第⑤段中提到想起了王勃及其文句,其用意是什么?

(6分)

七、作文(70分)

18.有人说:

生命仿佛一场放逐和流浪,只是大部分人都将自己交给了俗世,用别人和社会既定的轨道羁绊自己前行的脚步。

其实,内心的声音——那些关乎灵魂、关乎真我的声音,时时在向我们发出召唤!

请以“做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必面面俱到;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语文附加题

注意事项:

由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解答,其他考生不做。

本试卷总分40分,考试时间30分钟。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

(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6分)

陆放翁跋《花间集》谓:

“唐季五代,诗愈卑,而倚声者辄简古可爱。

能此不能彼,未可以理推也。

”《提要》驳之,谓:

“犹能举七十斤者,举百斤则蹶,举五十斤则运掉自如。

”其言甚辨。

然谓词必易于诗,余未敢信。

善乎陈卧子之言宋人不知诗而强作诗故终宋之世无诗然其欢愉愁苦之致动于中而不能抑者类发于诗余故其所造独工。

五代词之所以独胜,亦以此也。

(选自《人间词话》)

20.《人间词话》的是清代的哪位学者?

(2分)

21.结合语段,说明词独胜的原因。

(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面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A.《三国演义》善于抓住人物的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运用夸张、对比等手法,使人物个性鲜明,最具代表性的是三绝:

奸绝曹操、义绝关羽、智绝孔明。

B.《老人与海》中狮子这一意象贯穿整部小说,象征勇敢、自信、坚强;孤独困窘的老人屡遭厄运,总力图在狮子身上汲取力量,不断进取,与命运做不懈的抗争。

C.《雷雨》的语言富有个性,如周朴园盛气凌人的语言,鲁侍萍时而和缓、时而冲动的语调,鲁大海直截了当的语言,都与各自的身份吻合。

D.《哈姆雷特》中用四重误杀显示了人和命运之间无奈而尴尬的局面,其中被哈姆雷特误杀的是大臣波洛涅斯和王后乔特鲁特。

E.《故乡》记述了“我"回故乡的经历,文中描绘了闰土所说的雪天捕鸟、夏日拾贝、月夜刺猹、潮汛看鱼等事,目的是为了说明乡村景色优美和人们生活闲适。

23.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中的探春有才干有魄力,她治家理财的能力在她代王熙凤治家时得到了彰显,请问她具体做了哪些兴利除弊的事?

(4分)

(2)《边城》是一首圆润悲婉的乡土抒情诗,是一曲灵秀惆怅的田园牧歌,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

请简析小说写出了哪些美并各举一例。

(6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5题。

目前中国的内需不足,最大的问题在于农民的消费水平低。

如果国内农民的消费水平达到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那么中国的GDP就可能翻一倍以上。

但即使在城市,居民收入分配也不公平,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而要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国民收入水平,就得从重大制度改革入手。

首先,居民收入分配方面,得从制度改革角度改变当前的城乡二元结构,让更多的农民进入城市。

如果单从政府公布的数据来看,中国城市化率已经在47%以上,但是实际上,这些进入城市的农民与真正的城市居民生活仍相差很远。

在这种情况下,农民进入城市不仅不能有尊严地过上城市生活,他们的消费能力也无法提高。

要让中国的城市化成为真正的城市化而不是虚假的城市化,就得全面取消当前这种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户口管理制度,得对土地制度进行改革。

其次,这些年来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居民间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这里既有初次分配方面的原因,也有再分配方面的原因。

但最大的问题是制度性的政府权力对社会资源、对收入分配占绝对主导地位。

这种制度性安排,一方面让绝大多数居民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越来越低,政府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另一方面,让靠近权力者获得的财富越来越多,政府权力成了财富收入分配的最主要工具。

再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分享经济发展之成果,不仅仅在于其名义工资的增加,更重要的还在于基本的民生消费品价格是否回归理性。

这些都与当前中国的制度安排有关。

24.哪些因素导致了中国的内需不足?

(6分)

25.要扩大内需,需要做出哪些制度方面的变革?

(9分)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C(A项,pì,mán/mái,jǐ/jì;B项,nàn,xiào,dāng/dàng;C项,zháo/zhuò,shé/zhé,níng/nìng;D项,miù/móu,jìng,xuē)

2.B(A项,“新一代‘蹭一族’”与谓语“升起”搭配不当,可改为“兴起”;C项,句式杂糅,“原因是……”与“……造成的”句式冲突;D项,成分赘余,“更重要的……”与“当务之急”语意重复。

3.

(1)乔布斯死讯对苹果股价影响甚微。

(得分点:

乔布斯死讯、苹果股价、影响甚微)

(2)苹果股价与乔布斯的命运之间已不再具有错综复杂的关系。

/股东相信苹果管理团队和公司文化将继续推动其实现强劲增长。

(答出一点,意思合理即可)

4.示例:

播种一颗爱心的种子,就会生出善良的根,抽出希望的芽,开出真情的花,收获幸福的果!

为张广秀奉献爱心从我做起!

(注意紧知“爱心”这一话题,主旨鲜明,1分;使用两种以上修辞,2分;语言通顺,字迹清晰,没有别字,1分)

5.D(究:

推究) 6.C(①是禅师智积把他当作自己的弟子来养育;②是说陆羽听说别人的美德,就像自己具有这种美德一样高兴;⑥指越地重要的军事地位)

7.B(“桑苎翁”是陆羽的自称,且李季卿与陆羽关系密切,文中也无依据)

8.

(1)天宝年间,官府任命陆羽为优伶的老师,后来他逃走了。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品行高洁而行迹污秽”的那种人。

(其中“署”“遁”“洁其行而秽其迹”各占1分)

(2)有时他独行于旷野之上,吟咏古诗,来往徘徊直到月亮下山,兴致尽了才痛哭着回家。

当时的人们都把他比作春秋时楚国的狂人接舆。

(省略句,补出主语“他”1分,“裴回”通假现象1分,“以”1分,语气通顺1分)

(3)卖茶的店家用瓷土陶制出陆羽的塑像,奉为神来祭祀,客人每买十件茶具,就送一尊陆羽的塑像。

(“鬻”1分,“陶”1分,句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陆羽,字鸿渐,人们不知道他的父母是谁。

当初,竟陵的僧人智积在河边捡到一个婴儿,就把他当作自己的弟子来养育。

这个婴儿长大以后,不愿意跟从智积削发为僧,就用《易经》为自己占卜,卜得《蹇》卦中的《渐》卦,卦上说:

“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他才用陆羽做自己的姓名,鸿渐作为自己的字。

陆羽有学问,他只要有一件事没能做得尽善尽美就会感到羞愧。

他生性诙谐,少年时与优伶们混在一起,撰写了上万字的《谈笑》。

天宝年间,陪羽被官府任命为优伶的老师,后来他逃走了。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品行高洁而行迹污秽”的那种人。

上元初年,陆羽在苕溪边上修建了房子,闭门读书。

还与有名的高僧和隐士相聚,整日喝酒聊天。

陆羽相貌丑陋,说话结巴,却很善辩。

他听到别人的美德,就像自己具有这种美德一样高兴。

与别人定好的约会,即使虎狼当道也会如期前往。

他自称“桑苎翁”,又号称“东岗子”。

他精通古调歌诗,兴致极为安闲高雅。

著作很多。

他驾着小舟在山寺间来往,总是头戴纱巾,脚穿草鞋,身穿粗布短衣,腰系围裙,敲打着林间树木,戏耍着河中流水。

有时他独行于旷野之上,吟咏古诗,来往徘徊直到月亮下山,兴致尽了才痛哭着回家。

当时的人们都把他比作春秋时楚国的狂人接舆。

陆羽与僧人皎然是最好的朋友。

皇上曾下诏任命陆羽为太子文学。

陆羽嗜好喝茶,创制了茶道的精妙理论,著有《茶经》三卷,论述茶道的根源、茶道的方法、茶道的器具,被当时的人称为“茶仙”,天下人由此逐渐懂得喝茶了。

卖茶的店家用瓷土陶制出陆羽的塑像,奉为神来祭祀,客人每买十件茶具,就送一尊陆羽的塑像。

当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到江南任宣慰使,他喜欢喝茶,知道陆羽的名声,就派人召陆羽来。

陆羽身穿农夫的衣服提着茶县进入衙门,李季卿说:

“陆先生精于茶道,名满天下,此地扬子江的中泠泉水又极为绝妙,如今二妙碰到一起,千载难逢,陆先生不可错过这个机会啊。

”喝完茶,李季卿命令家奴付给陆羽茶钱。

陆羽为此感到很羞愧,改著《毁茶论》一篇。

陆羽与皇甫补阙友善。

当时尚书鲍防在越中,陆羽前往依附他,皇甫冉写《序》送给他说:

“君子推究儒、佛二家的名理,穷尽诗歌的丽则。

遥远的别馆,孤单的岛屿,有船通行的地方就一定要去;有鱼梁钓矾之处,可随意前往。

那越中地方是著名的山水之乡,军门又承担着朝廷节钺的重任。

鲍长官是了解先生爱惜先生的人,会对先生解衣推食,倍加关照,先生此去怎能是仅仅品尝镜湖的鱼,赏若耶溪的月而已呢?

陆羽的诗文集和《茶经》一书流传至今。

9.

(1)①尚,“尚且”“还”“依旧、依然”之意,先主之庙堂尚且威势逼人,其当年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似存;②境界雄阔,凸显了先主万古长存的英雄气;③表达了面对先主的崇敬景仰之情。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分别是用典和对比的手法。

颔联用典故颂扬了刘备兴复汉室的英雄之志,意蕴丰富;颈联用刘备的长于任贤与他的短于教子和子嗣不肖相对比,抒发了“创业难,守业更难”的感叹。

(每点2分.只答出手法不解析得分不超过2分)

(3)①感叹后主刘禅的不肖;②对刘备身后事业消亡的无限嗟悼之情;③总结了古今兴亡的深刻教训,警策昏庸无能的唐朝统治者。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0.

(1)纵一苇之所如 

(2)雄飞雌从绕林间 (3)谁家新燕啄春泥 (4)察纳雅言 (5)当思来之不易 (6)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7)长桥卧波 (8)世事洞明皆学问

11.①呼应文题,紧扣“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