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历史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18340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8.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历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历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历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历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历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历史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历史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历史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历史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历史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历史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历史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历史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历史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历史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历史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历史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历史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历史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历史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历史解.docx

《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历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历史解.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专题14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历史解.docx

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专题14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历史解

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

专题14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历史(解析版)

专题14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

考点一:

近现代科技(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

1.(2019年江苏卷,17,3分)1919年5月29日,英国皇家学会科考队在几内亚湾普林西比岛拍摄的日蚀照片和随后的计算证实了如下观点:

引力是因质量的存在而引起的时空连续场的弯曲。

本次科考活动支持了

A.经典力学

B.相对论

C.进化论

D.量子论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广义相对论认为,物质存在的现实空间不是平坦的,而是弯曲的,空间结构取决于物质的质量及其分布情况,空间弯曲的程度体现为引力场强度,B选项符合题意。

经典力学的体现是三大定律,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

进化论强调的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C选项排除。

量子论属于微观物理学,D选项排除。

2.(北京市2019届高三适应性练习)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急速老化,人类在逃离太阳系,去往新家园过程中遭遇木星引力吸引,险些与木星相撞的故事。

这一情节涉及到的近代自然科学原理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

B.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D.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依据材料可知,在逃离太阳系的过程中地球遭到木星引力的吸引,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情节涉及到的近代自然科学原理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因此D选项正确。

材料中体现的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不是哥白尼的“日心说”,也不是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因此A、B、C选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3.(山东省日照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写道:

“谁是最伟大的人物?

是凯撒,亚历山大,成吉思汗,还是克伦威尔?

有人回答:

毫无疑问是艾萨克·牛顿。

非常正确,因为我们应该尊敬推崇的正是以真理的力量来统帅我们头脑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

”由此可知,伏尔泰认为

A.近代科学的理性精神促进了思想启蒙

B.理性主义促进了近代科学革命的到来

C.近代科学比军事征服更能够改变世界

D.牛顿在科学发展史上的地位无与伦比

【答案】A

【解析】材料“毫无疑问是艾萨克·牛顿……我们应该尊敬推崇的正是以真理的力量来统帅我们头脑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反映了牛顿力学体系对启蒙运动的深刻影响,体现了近代科学的理性精神促进了思想启蒙,故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科学对理性思想的影响,而不是理性主义促进了近代科学革命的到来,故B排除;材料主旨不是将近代科学与军事征服进行比较,故C排除;材料主旨也不是评价牛顿在科学发展史上的地位,故D排除。

4.(辽宁省葫芦岛市2019届高三模拟)不论在物理史还是在科学技术史上,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都是个非常重要的时代,是一个“科学时刻在活动、在跳动”的时代,是个不断有新发现、有新的理论突破的时代。

这些新发现、新理论

A.包括电子和放射性理论、相对论、量子论等

B.使科学研究领域从微观世界拓展到宏观世界

C.彻底否定了神学教义和传统的自然科学理论

D.标志着经典力学理论体系的最终形成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子和放射性理论、相对论、量子论等理论产生,与材料中的“新发现、有新的理论突破”相符。

故答案为A项。

B项,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从宏观世界向微观世界发展的,排除;C说法绝对。

D项,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出版标志着经典力学理论体系最终形成,与材料中的时间“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不符,排除。

5.(河北省邢台市2019届高三模拟)德国著名学者马克斯・玻恩(1882-1970)说:

“在新世纪的最初几年,几乎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

当时正是我做学生的时候,我记得在课堂上很少提及普朗克的观点。

即使偶尔提到了,也是作为一个理所当然应当抛弃的昙花一现的假说。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当时

A.量子论深化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B.量子论彻底否定传统自然科学

C.普朗克提出的学说未得到科学验证

D.近代自然科学面临着严峻挑战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普朗克的量子理论尚未在20世纪初的中学课堂中大规模出现,只是作为一种假说,说明普朗克提出的学说未得到科学验证,C项正确。

A项属于量子论的意义,但与材料强调普朗克提出的学说未得到科学验证不符,排除。

B项中“彻底否定”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材料没有涉及近代自然科学面临着严峻挑战,而是强调普朗克提出的学说未得到科学验证不符,排除D。

考点二:

近代科技(生物进化论)

1.(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模拟)1835年,达尔文在看到了加拉帕格斯群岛的动植物之后,发现它们和美洲大陆上十分接近。

但岛上的环境和大陆差异是很大的。

按照创世论的看法,造物主应该把各个物种放在它最为适合的环境中才对。

达尔文在日记中写道:

这里肯定工作着两种不同的创造者。

上述材料表明达尔文

A.具有虔诚的宗教信仰

B.破解了生命起源之谜

C.挑战封建神学创世说

D.开创科学实证的先河

【答案】C

【解析】根据“这里肯定工作着两种不同的创造者”可知,达尔文认为上帝不是世界的造物主,按照创世论的看法,造物主应该把各个物种放在它最为适合的环境中才对,故其观点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故C正确,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达尔文挑战封建神学创世说,无法体现破解了生命起源之谜,排除B;D不是达尔文的科学成就,排除。

2.(安徽省皖南八校2019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赫胥黎把这个新学说当作划破黑暗的一道闪电,姑娘们则在自己的床头放上一本作为高雅的象征……但同时也引起了不少人的攻击,歪曲的宣传、讽刺的漫画,乃至公开的谩骂。

”材料表明该学说

A.引起了社会各阶层关注B.打破了神学思想的束缚

C.否定了人们的宗教信仰D.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在当时,社会上对进化论学说或褒或贬,莫衷一是,但可以肯定的是,进化论学说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故选D项。

“不少人”与各阶层不是同一个概念,A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进化论学说是否打破了神学思想的束缚,仅从材料信息不得而知,更无法体现该学说否定了人们宗教信仰的信息,故排除B、C项。

3.(福建省泉州市2019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出版,引起社会广泛反响,《英国科学协会会报》刊登了攻击性的评论,达尔文的老师塞治威克教授对自己学生提出的异端学说,深感愤怒。

人们开始开猴子玩笑、唱猴子歌,书报上也出现了许多猴子漫画(见下图)来讽刺达尔文主义。

这反映了当时

A.天主教会的影响涉及社会生活各方面

B.科学和理性精神尚未被社会广泛接受

C.工业革命的发展极大解放人们的思想

D.科学理论的发展引发了社会重大变革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人们开始开猴子玩笑、唱猴子歌,书报上也出现了许多猴子漫画来讽刺达尔文主义”,说明许多人不能接受生物进化学说,反映出这一时期科学和理性精神尚未被社会广泛接受。

故答案为B项。

材料反映的是人们对生物进化学说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许多人的思想没有获得解放,排除C项;从材料信息来看,人们的思想观念没有发生改变,科学理论没有引发社会重大变革,排除D项。

4.(河北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下图是一位欧洲名人的航行路线。

这次航行

A.首次完成了世界环球航行

B.引发了近代自然科学革命

C.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D.为进化论产生创造了条件

【答案】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航行路线从英国出发,没有经过东南亚,从澳大利亚进入印度洋,由此可知是19世纪30年代达尔文为时五年的环球科学考察,故D项正确;首次完成了世界环球航行的是麦哲伦船队,但是麦哲伦船队是从西班牙出发的,与达尔文的环球航行路线并不一样,故排除A项;引发近代自然科学革命的是哥自尼的日心说,故B项错误;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的是哥伦布,故排除C项。

5.(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模拟)1859年,达尔文发表基于“自然选择”的生物进化论学说。

尽管宗教界不断诋毁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但其学说在西方社会很快被普遍认可并产生深远影响。

达尔文学说得以迅速传播的主要因素是

A.冲击宗教神学的宇宙观世界观

B.推动了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

C.符合自由资本主义的时代要求

D.促进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

【答案】C

【解析】达尔文在1859年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学说,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符合自由资本主义的时代要求。

故答案为C项。

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已经冲击了宗教神学的宇宙观世界观,A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是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影响,不是其学说迅速传播的原因,排除;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是在19世纪30年代,排除D项。

考点三:

近现代科技(蒸汽机到互联网)

1.(2019年4月浙江选考,21,2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一位发明家偶然发现,簧片在带铁芯线圈附近的振动可以导致圈内电流的强弱变化,反过来,同样的电流变化可以导致磁铁线圈附近簧片的振动。

根据这一物理原理,他发明了通过电流传播人的声音和语言的重要通讯工具。

这位发明家是

A.爱迪生

B.莫尔斯

C.贝尔

D.马可尼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贝尔发明了电话。

根据材料“根据这物理原理,他发明了通过电流传播人的声音和语言的重要通讯工具”可知指的是电话,C选项符合题意。

爱迪生的发明有电灯、留声机、电影等,A选项排除。

莫尔斯发明的是电码,B选项排除。

马可尼发明了实用电报,D选项排除。

2.(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19届高三第二次质量监测)1883年,恩格斯曾高度评价一项技术革命,并预见其深远意义,认为这一技术将“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不仅使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而且最终成为消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杆。

”与该项技术革命直接相关的理论成果是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理论

B.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

C.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883年”和“并预见其深远意义”等信息可以看出,恩格斯评价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与该项技术革命直接相关,故答案为C项。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理论和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B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提出时,第二次工业革命早已开展,排除D项。

【点睛】第二次工业革命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所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

其中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人类跨入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科学研究的新发现为先导的。

19世纪中期前后,自然科学研究在各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特别是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原理等理论成果在生产领域的广泛运用,出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

3.(江苏南通2019届高三检测)贝尔纳在《历史上的科学》中提到:

“从法拉第发现后到爱迪生的应用,中间隔了五十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

十九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

”贝尔纳旨在说明

A.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长

B.电力技术发展所需的条件是逐步形成的

C.科学理论的突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D.法拉第的发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答案】B

【解析】“越来越长”材料无法体现,故A项错误;与材料中“中间隔了五十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

十九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故B项正确;C项与材料“旨在说明”不符;材料中分析法拉第的发现“应用”的滞后,没有涉及法拉第的发现“源于”什么,故D项错误。

4.(陕西省陕师大附中、西安高级中学等八校2019届高三联考)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学者提出“信息化”的概念,认为信息化既是一个技术进步过程,又是一个社会变革过程,它既改变了生产组织体系、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结构,又推动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迈进,这说明

A.信息化使人类社会的分工更加分散

B.信息化的出现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C.信息化推动人类社会的全方位进步

D.信息化是科技领域的一次重大飞跃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化“既改变了生产组织体系、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结构,又推动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迈进”可知信息化推动了人类社会全方位的进步,选项C正确;信息化是人类社会分工更加精细,而非分散,选项A排除;信息化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而非原因,选项B排除;选项D脱离材料主旨,排除。

5.(山东省烟台市2019届高三模拟)德国政府希望利用“工业4.0”的巨大潜力来夯实其制造业的基石,如果零件本身能够与生产设备进行交互,或者如果零件在需要修理时能够自我完成修理,当人、机器和工业生产过程能够实现智能联网时,就实现了“工业4.0”。

这表明德国经济的变革

A.兼顾到全球经济的全面复苏

B.突出了信息革命的效用

C.致力于挖掘德国经济的潜能

D.构建起完整的工业体系

【答案】B

【解析】材料主要涉及德国经济利用信息技术来发展工业生产,没有涉及到全球经济的复苏问题,故A项错误;通过材料可以看出,信息技术革命,在德国工业4.0进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故B项正确;工业生产过程中信息技术所起到的连接作用,不涉及到挖掘经济潜能的特征,故C项错误;德国已经构建起完整的工业体系,材料不涉及到这方面,故D项错误。

考点四:

近代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35,4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瑞士组成艺术群体“达达派”。

他们用纸片、抹布、电车票、火柴盒等进行创作,甚至把瓷质的小便器命名为“喷泉”搬上展览会。

这类作品

A.抒发了浪漫情怀

B.遵循了写实原则

C.突出了理性思维

D.表达了幻灭反叛

【答案】D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的残酷性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危机,从而出现侧重于表现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的现代主义美术,材料中“达达派”就是现代主义美术的分支,它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表达了他们对一战的绝望,表达幻灭反叛的内心感受,故选D。

A是浪漫主义美术的特点,排除A;B是现实主义美术的特点,排除B;C是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点,排除。

2.(2019新课标全国卷Ⅲ,33,4分)恩格斯在评价某一文学艺术流派时说:

“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属于这一流派的作品是

A.《哈姆雷特》

B.《等待戈多》

C.《人间喜剧》

D.《西风颂》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的是写实,C选项符合题意。

《哈姆雷特》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A选项排除。

《等待戈多》属于现代主义文学,B选项排除。

《西风颂》属于浪漫主义文学,D选项排除。

3.(2019年江苏卷,17,3分)“风雪里一个满身乌黑的小东西,‘扫呀,扫呀’在那里哭哭啼啼!

……‘因为我原先在野地里欢欢喜喜,我在冬天的雪地里也总是笑嘻嘻’。

”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在《经验之歌》中用组歌描绘了扫烟囱孩子,从侧面反映了工业化初期的英国社会。

这首诗歌

A.以浪漫主义风格表达不满情绪

B.以现实主义笔触揭露社会黑暗

C.以现代主义手法表现自我追求

D.以印象主义技巧展现真实历史

【答案】A

【解析】材料“小东西……哭哭啼啼……欢欢喜喜……笑嘻嘻”这些对人丰富情感的描述,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写作风格,A选项正确。

现实主义的笔调往往冷静客观,与该段文字所展现的风格不符,B选项错误。

现代主义的特点是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C选项排除。

印象主义强调的是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D选项排除。

4.(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西方美术史》中描述:

“颜色刺激感官,色彩成斑点状,轮廓线大多不是连续和勾描而成的,而是通过相邻色彩的堆叠而形成……这一技法开始把色彩同表现的对象分离,为一种新的艺术风格奠定基础。

”下列符合这一描述的作品是

A.B.

C.D.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颜色刺激感官,色彩成斑点状”可知,该绘画技法专注于光与色的研究,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幻,结合所学可知,这一艺术流派是印象派。

分析选项内容可知,A选项是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的浪漫主义绘画作品《自由引导人民》,不符合题意;B选项是莫奈的印象主义绘画作品《日出·印象》,符合题意;C选项是法国画家米勒的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拾穗者》,不符合题意;D选项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现代主义绘画作品《格尔尼卡》,不符合题意。

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B选项。

5.(2019年福建省福建师大附中模拟)下幅画作描绘海上有一块巨石漂浮于空中。

对这种绘画的表现形式,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石头的纹理细致分明,反映出现实主义的绘画技巧

B.画出海浪与光影的重要元素,反映出印象派的画风

C.石头悬浮于半空中,反映出了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

D.半空中的石头蕴含巨大力量,反映浪漫主义的思维

【答案】C

【解析】该现象违背常识和常理,符合反传统和反理性的现代主义艺术特征,故答案为C项;现实主义特征是如实描绘,A项不符,排除;印象派强调色彩和音色的微妙差异,B项不符,排除;浪漫主义注重感情,追求真善美。

浪漫主义抒发的是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D项排除。

6.(2019年山东省临沂市二模)苹果在《圣经》中被称为禁果,在西方语境中有神圣之果、智慧之果、争端之果等寓意。

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有句名言:

即使世界明天就要毁灭,我今天仍然要种下一棵小苹果树。

这一名言

A.意在重建基督教信仰体系

B.表达对改革充满信心和希望

C.是新教理论初步形成的标志

D.是浪漫主义在宗教领域的体现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浪漫主义文学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的“即使世界明天就要毁灭,我今天仍然要种下一棵小苹果树”即体现了路德的反封建思想,是浪漫主义在宗教领域的体现,故D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重建基督教信仰体系,也没有体现宗教改革,故AB项错误。

C项说法错误。

7.(江西省南昌市2019届高三模拟)夏尔洛是卓别林系列作品的主角。

无论是《寻子遇仙记》中不畏艰辛寻求幸福的夏尔洛,还是《摩登时代》中作为机器的奴隶精神失常的夏尔洛,人物都是包含着心酸、喜悦和忧郁、快慰。

这一经典形象是

A.浪漫主义的光辉典范

B.电视艺术的登峰造极

C.西方社会的现实写照

D.悲剧作品的永恒经典

【答案】C

【解析】卓别林系列作品的主角所反映的都是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化及对工业革命的反思,故C项正确;卓别林系列作品并不是浪漫主义的光辉典范,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电影艺术,排除B。

其作品有喜剧色彩,排除D项。

 

2020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

专题04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历史

专题04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考点一:

雅典民主政治

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32,4分)在古代雅典城邦,陪审法庭几乎可以审查当时政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甚至包括公民大会和议事会通过的法令,并进行最终判决。

这说明

A.法律服从民众意愿

B.判决体现权力来源

C.全体公民参与政治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由公民组成的陪审法庭是古代雅典重要的司法机构,陪审法庭几乎可以审查当时政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以及拥有最终判决权,体现了权力来源于公民,B项正确。

由材料中的“可以审查当时政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甚至包括公民大会和议事会通过的法令”可以看出,民众需服从法律意愿,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陪审法庭称为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法官从各部落3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中产生,全体公民参与政治根据材料无法得出,排除C项;D项材料中未体现。

2.(2019年江苏卷,14,3分)“以前的地位显赫的国家官员现在变成了轮流坐庄的‘贵族’,因而就没有多大的影响力了。

另外,国家公务由这么多公民承担,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是一段十分有益的人生经历。

因此,同其他古代国家相比,雅典拥有更多有智慧的公民。

”这意在说明雅典

A.国家官员不再履行管理职责

B.民主政治提高了公民素质

C.国家事务应由贵族最终决定

D.公民教育有利于处理公务

【答案】B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公民承担国家公务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素质,B选项符合题意。

国家官员不再履行管理职责的说法明显错误,A选项排除。

梭伦改革时期通过财产等级制度就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国家事务最终由公民大会决定,C选项排除。

材料未涉及公民教育与处理公务之间的关系,D选项排除。

3.(2019年北京卷,20,4分)古代希腊禁止妇女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但有为妇女专设的运动会,城邦也很重视女子体育教育。

这说明,古希腊

A.奥运会缺乏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

B.妇女与男子拥有同样的政治权利

C.奥运会导致城邦内部的阶级分裂

D.妇女有权参与城邦社会文化生活

【答案】D

【解析】材料“禁止妇女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但有为妇女专设的运动会,城邦也很重视女子体育教育”说明,古希腊妇女有权参加城邦社会文化生活,故答案为D项。

根据所学可知,不管是禁止妇女参加的奥运会还是专为妇女所设的运动会,都具备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排除A项;城邦的妇女不享有公民权,不能参与城邦的政治事务,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古希腊男女不平等,未涉及阶级分裂,排除C项。

4.(2019年4月浙江选考,17,2分)论及雅典城邦制度,有学者认为,雅典“无法扩张自己……如果它扩张,其公民就无法集合参加公民大会,但如果不扩张,当强大的君主政体联合起来,它就会成为受害者。

”这说明雅典城邦制度存在明显缺陷。

下列项中能够反映这一认识的是

A.城邦制度仅适用于小国寡民

B.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

C.公民权建立在对奴隶专政的基础之上

D.“五百人会议”享有很大的权力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无法扩张自己……如果它扩张,其公民就无法集合参加公民大会”可知,材料强调的是雅典的城邦制度仅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A项符合题意。

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公材料强调的是雅典民主范围有限,C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材料与五百人会议权力的大小无关,D选项排除。

5.(2019年4月浙江选考,30,2分)(加试题)下图是古希腊陶器上描绘重装步兵赛跑的画面。

它反映了

①奋发上进的城邦精神

②重视公民素质的培养

③追求健美的心理和审美观念

④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图片中“重装步兵赛跑”说明城邦民众奋发上进的精神,①正确。

从图片赛跑可知雅典注重公民素质的培养,②正确。

从图片中的画像对于人的身材描写可知追求审美的观念,③正确;图片的信息不能说明雅典民众尊重基本公德的原则是基础的生活方式,④错误,选择A正确。

B、C、D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二:

罗马法

1.(2019年天津卷,3,4分)公元58年,驻守耶路撒冷的罗马军队指挥官下令对一名犹太人执行鞭刑,犹太人对指挥官说:

“你难道可以合法地鞭打一位没有犯罪的罗马公民吗?

”指挥官有些诧异:

“我花了许多银子才获得了罗马公民身份。

”对方说:

“我生来就是。

”这表明此时罗马公民

A.身份的获得有不同途径

B.必须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

C.来自共和国内各个地区

D.拥有免受法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