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金刚针灸.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19395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74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大金刚针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四大金刚针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四大金刚针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四大金刚针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四大金刚针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四大金刚针灸.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7页
四大金刚针灸.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7页
四大金刚针灸.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7页
四大金刚针灸.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7页
四大金刚针灸.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7页
四大金刚针灸.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7页
四大金刚针灸.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7页
四大金刚针灸.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7页
四大金刚针灸.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7页
四大金刚针灸.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7页
四大金刚针灸.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7页
四大金刚针灸.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7页
四大金刚针灸.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7页
四大金刚针灸.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7页
四大金刚针灸.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7页
亲,该文档总共8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大金刚针灸.docx

《四大金刚针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大金刚针灸.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大金刚针灸.docx

四大金刚针灸

金刚疗法

周晓俊作品

第一篇十二星座针灸治肝病

第二篇金刚心疗针灸

第三篇金刚胃疗针灸

第四篇金刚肺疗针灸

第五篇金刚肾疗针灸

第一篇十二星座针灸治肝病

周晓俊作品

十二星座针灸是理疗肝病天下第一针灸方法。

主要通过人体十二经络募(星座)穴、十二经络的井(木)穴、十二经络经(金)穴等共36个穴的针灸来理疗肝脏疾病,并可有效调理人体五脏六腑的各种亚健康状态的疾病。

十二星座针灸理疗肝病不用吃药、不用打针、花费几元钱(购针灸针),简单易操作治疗方法带给千家万户,治疗肝脏疾病,治疗亚健康,调理人体阴阳平衡。

十二星座穴针灸治疗肝病的原理:

宇宙→地球→天地→星座→十二月→十二时辰→十二经络。

十二募穴(星座穴)算是人体12经络中穴位的领导,管理人体六脏六腑精气神的重要穴位,十二井(木)穴,属木穴在十二经络中对肝脏起着重要作用,大自然五行相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中金克木,金五脏属肺,所为肝弱先调肺,因此调理十二经(金)穴也是关键所在,十二星座的募穴配井穴配经穴,共36个穴可有效调理和控制肝脏疾病的发展。

贵在坚持:

只要坚持多个疗程,奇迹将会出现,你的大爱将会挽回亲人,甚至于更多人的生命和健康。

开始可能找穴比较困难些,一个疗程后就会熟练了。

十二星座治肝病主穴(募穴):

日月→胆经募穴、期门→肝经募穴、中府→肺经募穴、天枢→大肠募穴、中脘→胃经募穴、章门→脾经募穴、巨阙→心经募穴、关元→小肠经募穴、中极→膀胱经募穴、京门→肾经募穴、膻中→心包经募穴、石门→三焦经募穴。

十二星座治肝配穴(井):

足窍明→胆经井穴、大敦→肝经井穴、少商→肺经井穴、商阳→大肠井穴、厉兑→胃经井穴、隐白→脾经井穴、少冲→心经井穴、少泽→小肠经井穴、至阴→膀胱经井穴、涌泉→肾经井穴、中冲→心包经井穴、关冲→三焦经井穴。

十二星座治肝配穴(经穴):

阳辅→胆经经穴、中封→肝经经穴、经渠→肺经经穴、阳溪→大肠经经穴、解溪→胃经经穴、商丘→脾经经穴、灵道→心经经穴、阳谷→小肠经经穴、昆仑→膀胱经经穴、复溜→肾经经穴、间使→心包经经穴、支沟→三焦经经穴。

十二星座穴(募穴):

何为募穴?

位于胸腹部,为脏腑之气结聚之处的特定穴。

有聚集、汇合之意。

六脏六腑各有一募穴,共12个。

募穴均位于胸腹部有关经脉上,其位置与其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近。

十二星座配穴(井穴):

何为井穴?

井穴:

全身十二经脉各有一个井穴,五俞穴的一种,穴位均位于手指或足趾的末端处。

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开始的泉源一样。

“井”为地下出泉;形容脉气浅小。

全身十二经脉各有一个井穴,故又称“十二井穴”。

(井穴用采血针或三棱针刺出血,不宜灸)

十二星座配穴(经穴):

何为经穴?

十二经脉各有一个经穴,位置多在腕﹑踝关节附近。

意为脉气至此,犹如通渠流水之迅速经过,故名。

经穴多分布在腕、踝关节附近及臂、胫部,其临床应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病变于音者,取之经。

操作流程:

推拿+开穴+针十二星座主穴+刺十二井穴+针十二经穴

推拿:

用雾花浓FHN2503月见草精油,倒入手心阳面往上推、阴面往下泄的手法,如不会推拿,可买一只经络刷,展油后用经络刷舒通身体也可。

开穴:

双手大拇指沾月见草精油后,向内打2圈点按十二募穴开穴、点按十二井穴开穴、点按十二经穴开穴。

针灸:

用无菌针灸针(0.3×50MM),十二星座主穴募穴针灸:

日月→期门→中府→天枢→中脘→章门→巨阙→关元→中极→京门→膻中→石门。

十二星座配穴井穴:

(井穴用采血针或三棱针刺出血,不宜灸)足窍明→大敦→少商→商阳→厉兑→隐白→少冲→少泽→至阴→涌泉→中冲→关冲。

十二星座配穴经穴:

阳辅→中封→经渠→阳溪→解溪→商丘→灵道→阳谷→昆仑→复溜→间使→支沟。

留针半小时,(井穴用采血针或三棱针刺出血,不宜灸)拆针后休息10分钟,10次为一个疗程,休息二天后再进行下一次疗程。

十二星座各穴的位置和功能解释:

十二募穴:

1、日月穴:

位于乳头直下,第7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作用:

胆经之募。

日月穴的气血物质性寒收引,穴外的天部水气因而汇入穴内并循胆经而传,本穴有收募充补胆经气血的作用,故为胆经募穴。

主治:

胁肋疼痛、胀满、呕吐、吞酸、呃逆、黄疸。

日月穴图:

2、期门穴:

位于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作用:

健脾疏肝、理气活血,肝脾不调证,是指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所表现的证候。

多由情志不遂,郁怒伤肝,或饮食不节,劳倦伤脾而引起。

主治:

胸胁胀痛、腹胀、呕吐、乳痈消化系统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症、肠炎、胃炎、胆囊炎、肝炎、肝肿大。

期门穴图:

3、关元穴:

位于脐下三寸处。

作用:

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小肠之气结聚此穴并经此穴输转至皮部。

它为先天之气海,是养生吐纳吸气凝神的地方。

古人称为人身元阴元阳交关之处;老子称之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强壮穴,作为保健强身长寿穴,用灸法。

用指头按穴,如果指下感到无力空空,离手时,穴凹无弹力,胸下坚硬如石头,大限已到,活不久。

主治:

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疝气、遗精、阳痿、早泄、白浊、尿闭、尿频、黄白带下、痛经、中风脱症、虚痨冷惫、羸瘦无力、眩晕、下消、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

关元穴图:

4、巨阙穴:

位于任脉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

作用:

募集心经气血,主治:

胸痛,心痛,心悸,呕吐,癫狂痫。

巨阙穴图:

5、中脘穴:

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作用:

聚集及传导地部水液。

主治:

 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翻胃、吞酸、纳呆、食不化、疳积、膨胀、黄疸、肠鸣、泄利、便秘、便血、胁下坚痛、虚劳吐血、哮喘、头痛、失眠、惊悸、怔忡、脏躁、癫狂、痫证、尸厥、惊风、产后血晕。

中脘穴图:

6、章门穴:

侧当肝脏下缘,左侧当脾脏下缘。

作用:

疏肝健脾,理气散结,清利湿热。

主治:

腹痛、腹胀、泄泻、胁痛、痞块。

此穴为脏会穴,统治五脏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不良、腹痛腹胀、肠炎泄泻、肝炎黄疸、肝脾肿大、小儿疳积。

其他疾病:

高血压、胸胁痛、腹膜炎、烦热气短、胸闷肢倦、腰脊酸痛。

章门穴图:

7、天枢穴:

位于脐旁二寸。

作用:

有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的作用。

主治:

月经不调、痛经、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胃肠病。

天枢穴图:

8、中府穴:

位于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穴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1肋间隙处。

作用:

肃降肺气、和胃利水、止咳平喘、清泻肺热、健脾补气。

主治:

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

中府穴图:

9、中极穴:

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作用:

任脉气血在此达到了天部中的最高点。

主治:

生殖器疾病、泌尿疾病、尿频、尿急、生理病、生理不顺、精力不济、冷感症等。

中极穴图:

10、京门穴:

位于第十二肋游离端下方凹陷处,前距章门约一寸八分,后略平志室。

在侧腰部,章门后1.8寸。

作用:

健腰、利水、消胀。

主治:

腹胀、小腹痛、里急、洞泄、水道不通、溺黄、腰痛、骨痹痛引背、肠鸣、泄泻、腹胀、腰胁痛。

京门穴图:

11、石门穴:

位于任脉腧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2寸。

作用:

任脉气血中的水湿在此再一次冷缩。

主治:

腹胀、泄利、绕脐疼痛、奔豚疝气、水肿、小便不利、遗精、阳痿、闭经、带下、崩漏、产后恶露不止。

12、膻中穴:

位于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作用:

本穴为任脉的生气之海。

主治:

咳嗽、气喘、咯唾脓血、胸痹心痛、心悸、心烦、产妇少乳、噎嗝、收缩。

膻中穴图:

十二井穴:

(井穴用采血针或三棱针刺出血,不宜灸)

1、足窍阴穴:

位于在足第四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作用:

胁痛,咳逆,不得息,窍阴主之。

主治:

偏头痛、耳聋、耳鸣、目痛、多梦、热病、现多用于高血压,肋间神经痛等。

足窍阴穴图:

2、大敦穴:

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

作用:

生发风气、调理肝肾、熄风开窍、安神定痫、理血。

主治:

疝气、遗尿、癃闭、经闭、崩漏、阴挺、痫证。

现多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精索神经痛、阴茎痛、糖尿病。

大敦穴图:

3、少泽穴:

位于小指尺侧指甲角旁0.l寸。

作用:

生发金气、寒则点刺出血或通之,热则泻之。

主治:

乳痈、乳汁少等乳疾、昏迷、热病等急证、热证、头痛、目翳、咽喉肿痛等头面五官病证。

少泽穴图:

 

4、少冲穴:

位于在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作用: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减轻疲劳引起的头痛不舒服,有助于醒脑提神。

主治:

心悸、心痛、胸胁痛、癫狂、热病、昏迷、喉咙疼痛等。

少冲穴图:

5、厉兑穴:

厉兑穴有三个,分别叫厉兑穴、第二厉兑穴、第三厉兑穴。

厉兑穴:

位于食指外侧,位在指甲生长处的边角向中指靠近2mm的地方。

第二厉兑穴:

位于第二趾甲根、边缘中央下方的二毫米处。

第三厉兑穴:

位于:

位于脚(右脚)的第三根指头的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之间。

作用:

对于爱做噩梦的人能静心安神。

主治:

胃疾病。

厉兑穴图:

第二厉兑穴图:

第三厉兑穴图:

6、隐白穴:

位于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作用:

调血统血、扶脾温脾、清心宁神、温阳回厥。

主治:

腹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癫狂、多梦、惊风。

隐白穴图:

7、商阳穴:

位于人体的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作用:

气化大肠经体内水液,向大肠经体表经脉输送高温水湿气体。

主治:

耳聋、齿痛、咽喉肿痛、颌肿、青盲、手指麻、热病、昏迷。

现代常用于治疗咽炎、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口腔炎、急性胃肠炎、中风昏迷等。

商阳穴图:

8、少商穴:

位于手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

作用:

常用于治疗肺炎、扁桃体炎、中风、昏迷、精神分裂症等。

主治:

咽喉肿痛、鼻衄、高热、昏迷、癫狂。

少商穴图:

9、至阴穴:

位于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0.1寸。

作用:

常用于治疗胎位不正、神经性头痛等。

艾灸至阴矫正胎位,成功率较高。

主治:

胎位不正,滞产、头痛、目痛、鼻塞、鼻衄。

至阴穴图:

10、涌泉穴:

位于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作用:

散热生气,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说:

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

主治:

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下肢瘫痪、头顶痛、咽喉痛、失音、舌干、小儿惊风、癫痫、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病、精神分裂症、奔豚气等。

穴道指压法治疗脑溢血后的复原、穴道按摩治疗膀胱炎、指压法治疗白发等等。

涌泉穴图:

11、关冲穴:

位于在手环指尺侧端,距指甲角0.1寸。

作用:

泻热开窍,清利喉舌,活血通络。

主治:

头痛、寒热、头眩、心痛、心烦、昏厥、目痛、口干、口苦、舌卷、舌缓不语、喉痹、耳聋鸣、肩背痛、臂痛、肘痛。

关冲穴图:

12、中冲穴:

位于位于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作用:

发散内热。

主治:

昏迷、中暑、心绞痛等。

中冲穴图:

十二经穴:

1、阳辅穴:

位于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稍前方。

作用:

对下肢外侧痛,疟疾,半身不遂有重要改善。

主治:

偏头痛、目外眦痛、缺盆中痛、腋下痛、瘰疬、胸痛、胁痛。

阳辅穴图:

2、中封穴:

位于人体的足背侧,当足内踝前,商丘穴与解溪穴连线之间,胫骨前肌腱的内侧凹陷处。

作用:

肝经风气在此势弱缓行并化为凉性水气。

主治:

疝气、阴茎痛、遗精、小便不利、黄疸、胸腹胀满、腰痛、足冷、内踝肿痛。

中封穴图:

3、阳谷穴:

位于在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中。

作用:

明目安神,通经活络。

主治:

精神病、癫痫、肋间神经痛、尺神经痛、神经性耳聋、耳鸣、口腔炎、齿龈炎、腮腺炎。

阳谷穴图:

4、灵道穴:

位于灵道穴位于人体的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5寸。

作用:

生发心气。

主治:

心痛、暴喑、肘臂挛痛。

灵道穴图:

5、解溪穴:

位于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踺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作用:

舒筋活络、清胃化痰、镇惊安神。

主治:

足下垂、神经性头痛、胃肠炎、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解溪穴图:

6、商丘穴:

位于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作用:

健脾化湿,通调肠胃。

主治:

腹胀、肠鸣、腹泻、便秘、消化不良、足踝痛、神经性呕吐、急慢性胃炎、肠炎等。

商丘穴图:

7、阳溪穴:

位于屈肘,掌心向胸,阳溪穴在腕关节桡侧,拇指向上翘时,当拇段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作用:

面神经麻痹,癫痫,精神病。

主治:

鼻炎、耳聋、耳鸣、结膜炎、角膜炎。

阳溪穴图:

8、经渠穴:

位于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寸,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

作用:

胸肺疾病。

主治:

咳嗽、气喘、喉痹、胸部胀满、胸背痛、无脉症。

经渠穴图:

9、昆仑穴:

位于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作用:

散热化气。

主治:

头痛、目眩、项强、鼻衄、腰痛、脚跟痛、小儿癫痫、难产、胞衣不下、下肢麻痹或瘫痪、及坐骨神经痛、足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昆仑穴图:

10、复溜穴:

位于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作用:

补肾益阴,温阳利水。

主治: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肾炎、睾丸炎、尿路感染、小儿麻痹后遗症、脊髓炎、功能性子宫出血、腹膜炎、痔疮、腰肌劳损。

复溜穴图:

11、支沟穴:

位于前臂背侧,当阳池穴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作用:

乳汁不足、胁肋痛、肩臂腰背酸痛、落枕、手指震颤、腕臂无力、缠腰火丹、丹毒。

主治:

头痛、耳鸣、耳聋、中耳炎、目赤、目痛、暴喑、咽肿、热病、瘰疬、咳引胁痛、胸膈满闷、卒心痛、逆气、便秘、呕吐、泄泻、经闭、产后血晕。

支沟穴位图:

12、间使穴:

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作用:

配支沟治疟疾、配尺泽治反胃、呕吐、呃逆、配水沟、太冲治癔病;配腰奇治癫痫。

主治:

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热病、烦躁、疟疾、癫狂、痫证、腋肿、肘挛、臂痛。

间使穴图:

 

十二星座穴与五行配属表

五行

自然界

五腑

小肠

大肠

膀胱

三焦

五脏

心包

星座

水瓶

双鱼

处女

狮子

双子

巨蟹

金牛

白羊

天秤

天蝎

摩羯

射手

募穴

日月

期门

关元

巨阙

中脘

章门

天枢

中府

中极

京门

石门

膻中

井穴

足窍阴

大敦

少泽

少冲

厉兑

隐白

商阳

少商

至阴

涌泉

关冲

中冲

经穴

阳辅

中封

阳谷

灵道

解溪

商丘

阳溪

经渠

昆仑

复溜

支沟

间使

五行归属表

五行

五脏

五腑

五体

五官

五志

五色

五味

五季

五方

五化

小肠

血脉

肌肉

长夏

大肠

皮毛

西

膀胱

骨髓

注:

《十二星座针灸治肝病》、《金刚肾疗针灸》、《金刚胃疗针灸》、《金刚肺疗针灸》、《金刚心疗针灸》是:

五行针灸治疗五脏的系列文章,可搜索以上名称阅览。

第二篇金刚心疗针灸

周晓俊作品

金刚心疗针灸:

天下第一治疗心脑血管病针灸方法。

主要通过人体十二经络募穴、十二经络的荥(火)穴、十二经络合(水)穴等,共36个与心脑血管有着密切关系的穴位针灸,治疗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增强心脏免疫力并可有效调理和改善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慢性疾病。

《金刚经》:

是中国禅宗所依据的重要经典之一,这部经的原题目是玄奘大师所翻译的《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梵文):

“金刚”有两种意义:

闪电:

具有极大的快速而又猛烈的威力;钻石:

世界上最坚硬、最珍贵、最受人青睐的宝贝。

佛教运用“金刚”来形容教法的坚固和能够破斥外道,而不被外道所破坏。

中医针灸:

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份,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

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

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或调制与病情相关的药物放于患处和穴位处。

利用热的温度和药物反映刺激来治疗疾病。

中医针灸是我们祖先在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金刚心疗针灸:

主要应用人体十二经络的募穴、十二经络的的荧穴、十二经络的合穴的针的法,用雾花浓FHN2804乳腺理疗泥灸的灸法、食疗、按摩推拿等四重一的方法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从而使我们的心脏能够象金刚一样坚固刀枪不入。

金刚心疗针灸作用:

无丝毫痛苦、不用吃药、不用打针、花费几元钱(购针灸针),治疗心脑血管方面的慢性疾病,调理人体各大系统的亚健康,理顺人体阴阳平衡,简单易操作治疗方法带给千家万户。

金刚心疗针灸原理:

宇宙→地球→天地→五行→十二月→十二时辰→十二经络。

十二募穴算是人体12经络中穴位的领导,管理人体六脏六腑精气神的重要穴位,十二荧(火)穴,属火穴在十二经络中对心脏及脑心管起着重要作用,大自然五行相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中水克火,火五脏属心,所谓心肾不交使之平衡关系失调,因此调理十二合(水)穴也是关键所在,十二经络募穴配荧穴配合穴,共36个穴可有效调理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展。

贵在坚持:

只要坚持多个疗程,奇迹将会出现,你的大爱将会挽回亲人,甚至于更多人的生命和健康。

开始可能找穴比较困难些,一个疗程后就会熟练了。

金刚心疗针灸主穴(募穴):

日月→胆经募穴、期门→肝经募穴、中府→肺经募穴、天枢→大肠募穴、中脘→胃经募穴、章门→脾经募穴、巨阙→心经募穴、关元→小肠经募穴、中极→膀胱经募穴、京门→肾经募穴、膻中→心包经募穴、石门→三焦经募穴。

金刚心疗针灸配穴(荧穴):

侠溪→胆经荧穴、行间→肝经荧穴、鱼际→肺经荧穴、二间→大肠荧穴、内庭→胃经荧穴、大都→脾经荧穴、少府→心经荧穴、前谷→小肠经荧穴、足通谷→膀胱经荧穴、然谷→肾经荧穴、劳宫→心包经荧穴、液门→三焦经荧穴。

金刚心疗针灸配穴(合穴):

阳陵泉→胆经合穴、曲泉→肝经合穴、尺泽→肺经合穴、曲池→大肠合穴、足三里→胃经穴穴、阴陵泉→脾经穴穴、少海→心经穴穴、小海→小肠经合穴、委中→膀胱经合穴、阴谷→肾经合穴、曲泽→心包经合穴、天井→三焦经合穴。

金刚心疗针灸主穴(募穴):

何为募穴?

位于胸腹部,为脏腑之气结聚之处的特定穴。

有聚集、汇合之意。

六脏六腑各有一募穴,共12个。

募穴均位于胸腹部有关经脉上,其位置与其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近。

金刚心疗针灸配穴(荧穴):

何为荧穴?

十二经脉各有一个荧穴,与调理心脑血管息息相关,安神养心。

金刚心疗针灸配穴(合穴):

何为合穴?

合穴:

意为脉气自四肢末端至此,最为盛大,犹如水流合入大海。

合穴多分布在肘、膝关节附近。

中药泥灸:

何为中药泥灸?

(雾花浓FHN2804乳腺理疗中药泥灸)中药泥灸是传统蜡灸的基础上加上矿物泥和藏红花、雪莲花、当归、川芎、鸡血藤、狗脊、杜仲、桑寄生、透骨草、伸筋草等中草药粉配而成,具有很好的柔韧性,其形状如泥,固名泥灸。

中药泥灸,集艾灸、针灸、电灸、膏药、火疗、汗蒸、远红外、负离子于一体,将药物有效,成份由孙脉到络脉、入经脉,层层推进,循经感传,调整阴阳,激生正气,作用于相应穴位,修复人体神经系统,打通经络、驱除寒气、使疼痛不再复发。

操作流程:

推拿+开穴+针主穴募穴+针配穴荧穴+针配穴合穴+推手臂六条经络+中药泥灸+食疗。

1、推拿:

用雾花浓FHN2503月见草精油,倒入手心,在手臂阳面往上推、阴面往下泄的手法,如不会推拿,可买一只经络刷,展油后用经络刷舒通身体也可。

(双臂)

开穴:

双手大拇指沾月见草精油后,向内打2圈点按十二募穴开穴、点按十二荧穴开穴、点按十二合穴开穴。

2、针灸:

用无菌针灸针(0.3×50MM);

A)、金刚心疗针灸主穴募穴针灸:

日月→胆经募穴、期门→肝经募穴、中府→肺经募穴、天枢→大肠募穴、中脘→胃经募穴、章门→脾经募穴、巨阙→心经募穴、关元→小肠经募穴、中极→膀胱经募穴、京门→肾经募穴、膻中→心包经募穴、石门→三焦经募穴。

B)、金刚心疗针灸配穴荧穴:

侠溪→胆经荧穴、行间→肝经荧穴、鱼际→肺经荧穴、二间→大肠荧穴、内庭→胃经荧穴、大都→脾经荧穴、少府→心经荧穴、前谷→小肠经荧穴、足通谷→膀胱经荧穴、然谷→肾经荧穴、劳宫→心包经荧穴、液门→三焦经荧穴。

C)、金刚心疗针灸配穴合穴:

阳陵泉→胆经合穴、曲泉→肝经合穴、尺泽→肺经合穴、曲池→大肠合穴、足三里→胃经穴穴、阴陵泉→脾经穴穴、少海→心经穴穴、小海→小肠经合穴、委中→膀胱经合穴、阴谷→肾经合穴、曲泽→心包经合穴、天井→三焦经合穴。

3、按摩:

(养心先安神)

1)头部按摩手法:

(雾花浓TY5002头疗产品做以下手法)

a)开穴:

双手大拇沾上雾花浓TY5002头疗油,双手大拇指从印堂密点至百会穴、双手拇指从攒竹穴密点至百会穴、双手拇指从鱼腰穴密点至百汇会穴、双手拇指从四竹空穴密点至百会穴、双手中指从耳门穴密点至百会穴,每个穴位点三次。

(头部分别:

督脉(单)、内膀胱(双)、外膀胱(双)、胆经(双)、三焦经(双)等头部9条经络)

b)展油:

将雾花浓TY5002头疗油,滴至以上开穴的9条线,每条线滴3滴;

c)刮痧:

用雾花浓TY5002的瓶底分别从印堂、攒竹、鱼腰、四竹空、耳门穴到百会穴,每条线斜刮5—8次,再平刮5—8次。

d)点拉:

十指展开,双拇指在印堂,其他8指平眉平起开始分三段点拉到发际线;

e)舒缓:

十指展开揉按整理个头部。

头部结束按摩手法

2)手臂6条脉按摩手法:

(雾花浓XE004十二地支能量精华套)

a)手肺经展油:

将寅时精华油从玉堂穴展至(他)双手大拇指正面;

b)推手肺经:

一手抓着(他)一支手,另一支手的拇指从玉堂穴滑推至(他)拇指正面三次,再用寅时精华油瓶底从玉堂穴斜推至(他)拇指正面三次、平推三次。

c)手心包经展油:

将戌时精华油从玉堂穴展至(他)双手中指正面;

d)推手心包经:

一手抓着(他)一支手,另一支手的拇指从(他)玉堂穴滑推至中指正面三次,再用戌时精华油瓶底从玉堂穴斜推至(他)中指正面三次、平推三次。

e)手心经展油:

将午时精华油从玉堂穴展至(他)双手小指正面;

f)推手心经:

一手抓着(他)一支手,另一支手的拇指从玉堂穴滑推至(他)小指正面三次,再用戌时精华油瓶底从玉堂穴斜推至(他)小指正面三次、平推三次。

g)手大肠经展油:

将卯时精华油从食指背面展至(他)大椎穴。

h)推手大肠经:

一手抓着(他)一支手,另一支手的拇指从食指背面推至(他)大椎穴三次,再用卯时精华油瓶底从食指背面斜推至(他)大椎穴三次、平推三次。

i)手小肠经展油:

将未时精华油从小指背面展至(他)大椎穴。

j)推手小肠经:

一手抓着(他)一支手,另一支手的拇指从小指背面推至(他)大椎穴三次,再用卯时精华油瓶底从小指背面斜推至(他)大椎穴三次、平推三次。

k)手三焦经展油:

将亥时精华油从无名指背面展至(他)大椎穴。

l)推手三焦经:

一手抓着(他)一支手,另一支手的拇指从无名指背面推至(他)大椎穴三次,再用亥时精华油瓶底从无名指背面斜推至(他)大椎穴三次、平推三次。

m)舒缓双臂:

单手展上雾花浓FHN2503月见草精油,一手抓着(他)手,另一支展油的手从(他手背推到大椎处,再滑过肩,从前胸滑泄推到手指。

两边各10次。

4、中医泥灸:

(雾花浓FHN2804乳腺理疗中药泥灸)

针完穴位及头和手臂部按摩后,用雾花浓FHN2804乳腺理疗中药泥灸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