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lexsim的服装企业配送中心布局仿真优化.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68194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1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Flexsim的服装企业配送中心布局仿真优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基于Flexsim的服装企业配送中心布局仿真优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基于Flexsim的服装企业配送中心布局仿真优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基于Flexsim的服装企业配送中心布局仿真优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基于Flexsim的服装企业配送中心布局仿真优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基于Flexsim的服装企业配送中心布局仿真优化.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基于Flexsim的服装企业配送中心布局仿真优化.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Flexsim的服装企业配送中心布局仿真优化.doc

《基于Flexsim的服装企业配送中心布局仿真优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Flexsim的服装企业配送中心布局仿真优化.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于Flexsim的服装企业配送中心布局仿真优化.doc

基于Flexsim的服装企业配送中心布局仿真优化

[摘要]:

以AT服装企业配送中心为例进行分析,找出原有配送中心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布局优化方案。

采用SLP法进行了优化布局,并应用Flexsim软件进行仿真以检验配送中心布局的可行性。

[关键词]:

配送中心优化;自动化立体仓库;SLP;Flexsim仿真。

LayoutoptimizationandSimulationofdistributioncenterofgarmententerprisesbasedonFlexsim

TangYunfeng,LiXuanxuan,ChenFengjie,ZengMacheng,XieJunliang,PanQiuting

(GuangzhouCollegeofSouth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GuangdongGuangzhou510800)

Abstract:

ThepaperanalyzethedistributioncenterofATgarmententerpriseasanexample,findouttheoriginalprobleminthedistributioncenter,andputsforwardthelayoutreasonableoptimizationscheme.OptimizedlayoutusingSLPmethod,andcarriedonthesimulationbasedonFlexsimtotestthefeasibilityoftheapplicationofthedistributioncenterlayout.

keyword:

distributioncenteroptimization;automatedwarehouse;SLP;Flexsimsimulation.

1.引言

物流中的配送是企业的一个增值服务环节,配送效率和成本直接受配送中心布局的影响,优化配送中心布局对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具有关键作用。

在服装领域,随着服装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国内很多中小型服装企业现有的配送能力,已不能满足高效快速准确的将服装投放到市场的要求,从而造成库存积压,并导致销售量受限等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以某个服装企业为例,针对其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可行的方案,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研究方法简介

2.1SLP方法

SLP法亦称系统布置设计方法,是美国著名规划专家Richard·Muther提出的以作业单位物流、非物流因素分析为主线;采用一套表达力极强的表格和符号,通过结构化、条理化的程序设计模式进行设施规划的方法。

2.2Flexsim系统仿真方法

Flexsim仿真软件通过模拟现实中具体项目设施、设备以及人员,给每个实体类型设定具体参数,代表实际实体的具体要求,实现虚实结合,生成相应数据和报告以供证明模型的可行性。

Flexsim可用于实例建模、仿真以及实现业务流程可视化。

Flexsim中的实体对象参数可以表示几乎所有存在的实物对象,同时数据信息也可以轻松地用丰富的模型库表示出来。

3.AT服装企业配送中心实例分析

3.1AT服装企业配送中心现状

AT服装企业主要以自产服装为主,生产的产品主要是男装、女装、童装三大类,每类服装大约有70个品种。

该企业现配送中心占地8000平方米左右,高20米。

现在配送中心进出库流量为20万箱一年(300天周转4次),仓储容量为5万箱左右,并且年递增10%以上。

根据AT公司上一年的订单量,可计算出日出入库平均货流量为800箱/天,采用84组的6米高的托盘式货架。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该配送中心有如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仓储区占用面积大,且各功能区域布局不科学合理。

2、设施设备使用频率低和资源闲置,仓储资源利用率不高,自动化程度低,主要为人工拣选。

3、库存积压,出库速度慢,年周转率低。

3.2AT服装企业配送中心优化方案

3.2.1AT配送中心各区域平面布局优化

AT企业现在配送中心的仓储区总占地面积为5770.8平方米,预计五年后年货流量将达30万箱,其中有一半的货物直接进入分拣作业,实际需要储存的年运转量为161051箱。

该配送中心原仓储方式为托盘式货架,从节约成本、缩短仓储时间的角度,宜采用托盘式自动化仓库来满足服装储存需求。

采用托盘式自动化仓库占用的面积为1779.9平方米,采用15巷道9层20列15米高的标准货架,每巷道2排,总货位数10800个。

采用横移式导轨,使用5台堆垛机(型号:

DF(P)L-20-1000),即一台堆垛机负责3个巷道的工作,每台堆垛机的平均复合存取能力为51.337盘/小时。

单元负载尺寸为:

W*L*H=1.1m*1.1m*1.3m。

采用双面木质平托盘,单元载重100kg,托盘尺寸为W*L*H=1.1m*1.1m*0.015m,单个托盘容量可容纳A型货物4箱或B型8箱(货箱尺寸:

A型为0.5m*0.5m*0.9m、B型为0.5m*0.5m*0.6m)。

分拣区采用RFID技术与带式浮动分类输送机结合,整个分拣过程实现全自动化,设计10条分类方向(每隔2米一条)。

根据AT企业数据,预测五年后平均日分拣箱数为1288箱,每次可同时处理10个大客户的订单。

根据带式浮动分类输送机的参数和实际中的设备作业通道占30%计算得分拣区面积为286㎡。

进货大厅现只有一个进货月台,为能提高它的入库速度,使其与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堆垛机储存的速度相配合,根据现在储存的两种货箱尺寸、每天货物的平均流量、货车的尺寸,计算出每天到货所需的车辆数,然后根据不同尺寸货车的卸货速度,计算出2小时内需完成入库所需的车位数为6台,每个车位宽度为4m,进货大厅共需6个车位,所以进货大厅的长度L=6*4=20m,设进货大厅的宽度为8m,总面积为192㎡,需增加5个进货月台。

出货大厅现只有两个出货月台,还需增加出货月台,通过配送节约里程法优化配送路线后,每次将采用3台11t车,3台8t车和1台2t车来负责每次的配送。

然后根据不同尺寸货车的装货速度,计算出2小时内完成装货所需要的车位数为7台,所以还需增加5个月台,总面积为228㎡。

收货暂存区设计容量为1000箱左右即可。

根据实际要求,当天收到的货物必须当天及时进行入库,因此货箱的堆放不宜过高而导致影响叉车作业,按照1.5米计算,可得到日收货总箱所需面积=平均日收货总体积数/堆放高度。

然后考虑堆放时需预留出作业和叉车搬运通道,根据实际中作业通道为存储面积的2/3计算:

收货暂存区面积=日收货总箱所需面积*(1+2/3),最后计算出必要的面积为250.67㎡。

发货暂存区的面积计算方法与收货暂存区相同,但设计容量为1500箱,其中1000箱库位设计为每次平均发货量暂存,而剩余的500箱库位用于组装等其他作业。

优化后配送中心需求的设备如下:

无动力托板车5台、电动配货拣选车10台、1.6T三轮电动叉车10台、自动托盘搬运车2台、手推车10台、手扶式洗地车1台、手扶式扫地车1台,根据设备数量和尺寸及设备之间的通道设计,根据实际利用率面积为0.7计算得设备充电停放区的面积为225㎡。

优化后的配送中心使用标准化的托盘作业,所以需要增加托盘储存区,采用单个托盘的体积为0.01815m³,所以总托盘的体积=单个托盘体积*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总货位数=0.01815*5400=98.01m³。

为方便叉车的存取,根据实际情况取堆放高度为1.5米,可得托盘总堆放面积=总托盘的体积/堆放高度=98.01/1.5=65.34㎡,考虑到堆放时需预留出基本的作业通道和叉车搬运通道,根据实际中作业通道和存储面积的比4:

6可得到:

托盘存储区面积=托盘总堆放面积*(1+4/6)=65.34*(1+4/6)=108.9㎡。

其他辅助区域面积为配送中心总作业区域面积的5%左右。

通过上述的计算结果可总结出下表1。

表1配送中心平面布局优化前后面积比较

优化后(㎡)

优化前

仓储区S1

1779.9

5770.8

进货大厅S2

192

250

出货大厅S3

228

260

收货暂存区S4

250.67

300

发货暂存区S5

437.5

550

分拣作业区S6

367

1100

流通加工区S7

210

450

设备充电停放区S8

225

300

托盘储存区S9

108.9

0

其他辅助区域S10

189.95

300

配送中心总面积

3989

9280.8

3.2.2采用SLP法对配送中心的整体布局优化

评级时采用A占10%,E占20%,I占30%,O占40%,U级代表物物流量的作业单位对,同分同等级的评价方法,根据上面每个区域具体的优化后,分析各区域之间物流强度的分析得到下表2,将得出的物流强度分析表制成物流相关图,如下图2。

表2物流强度分析表

图2物流相关图(左图)和非物流相关图(右图)

非物流关系分析:

物流分析所得到的是定量的相互关系,但是各作业单位之间还存在着其他关系,如:

区域间的关系;人员的流动性,安全性,管理的方便性等,需要用定性的方法进行分析。

使用定性分析前要先设定评级的理由,定性给出密切程度等级时,包括A、E、I、O、U和X6种等级,如下表3:

表3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等级表

综合考虑物流和非物流关系,一般两种关系的相对重要性为1:

3-3:

1。

确定相对重要性比重后,用公式CRij=mMRij+nNRij计算两作业单位i和j之间的相关密切程度,MRij和NRij分别是物流相互关系等级和非物流相互关系等级。

绘制如下综合相关得分图3。

根据得出的综合得分相关图进行排序,并划分等级,其中0分不进行考虑。

等级划分遵循A占10%,E占20%,I占30%,O占40%,同分数同等级的原则进行综合相关得分排序,然后绘制出如下作业单位综合相关图3。

利用图3进一步总结,可得表4,然后根据表4进行无面积拼块图,如下图5所示。

图3综合相关得分图(左)和作业单位综合相关图(右)

表4作业单位综合关系工作表

作业单位

A

E

I

O

U

X

1.进货大厅

2

8

3、6、7、9

2.收货暂存区

1、3

8

3、9、10

3.自动化立体仓库

2、4

1、5、8、10

4.流通加工区

3、5

8

9、10

5.分拣作业区

4、6

3、7、8

6.发货暂存区

7

5

1、8、9

7.出货大厅

6

8

1、5、9

8.托盘存储区

10

3、5、6、9

9.办公区

1、2、4、6、7、8、10

10.设备充电停放

2、3、4、9

图5无面积拼块示例

完成全部拼块后,可以裁下来进行布置摆放。

摆放时,先找出关系最重要的,即A最多的,若A等级数量在比较E等级,如此类推。

摆放的原则:

A级关系要靠边放,E级关系至少角靠角,X级关系不能靠边也不能靠角。

根据要求对无面积拼块图进行拼块会得到多种拼组方式。

再根据拼块图的各个区域关系,对其进行评价选出评分较高的几个,最后对其进行物流流程分析,即根据物流流程图给出的明确物流流向,选择出符合要求的拼块图即可。

利用以上方法,可以得到拼块图方案如下图6所示:

图6选定的无面积拼块图与布置图的流程分析

根据已设计出的各区域面积结合布置图,可做出有面积的块状布置图。

可以算出,总需求为3989m2,圆整为4000m2,按长宽比为8:

5得厂房尺寸为80m×50。

以10m×10m=100m2为基本单元格,则总共需要40个单元格,各作业单位圆整后的单元格数如下表5。

表5各区域单元格数列表

代号

名称

面积

单元格数

1

进货大厅

192

2

2

收货暂存区

250.67

3

3

自动化立体仓库

1779.9

18

4

流通加工区

210

2

5

分拣作业区

367

4

6

发货暂存区

437.5

4

7

出货大厅

228

2

8

托盘储存区

108.9

1

9

其他辅助区域

189.95

2

10

设备充电停放区

225

2

需要的面积常常会受到实际可能性或其他因素的限制,因此必须对所需面积进行调整,使之可行,即要符合建筑物的整体外形,又符合个作业单位面积的要求。

下图7所示没有进行建筑外形的考虑,只根据布置图进行组合。

最后得到最优布置方式为U型平面布置,如下图8所示。

图7AT配送中心块状布置图

图8AT配送中心最优平面布置图

4.Flexsim仿真模型的建立

根据以上优化方案的U型平面布置图,将自动化立体仓库、分拣作业区、收货货暂存区以及出货暂存区等区域以及设施设备通过Flexsim软件建立仿真模型如下:

图9配送中心总体布局仿真模型图

优化方案采用了自动化立体仓库,故其仿真模型采用货架与自动化堆垛机结合的方式,通过后台仓储计算机信息系统分配指定货位或随机货位,并记录货物存放位置信息,实现货物自动上架以及分拣下架的自动化仓储作业。

自动化立体仓库简单仿真模型图如下:

图10自动化立体仓库简单仿真模型图

优化方案中的分拣作业区域仿真模型,采用多节传送带以及分拣传送带,实现货物被从货架分拣后通过传送带运输到分拣传送带上,自动将货物按照订单需求从指定分拣口正确分拣出去,经人工搬运到达出货暂存区,等待出库。

图11分拣系统简单仿真模型图

在仿真模型中分拣系统始端,货物从货架上被分拣到传送带上后,经过分解器将货物与托盘分离并分别输送到各自传送带上。

在分拣系统仿真图中可以看到框中的设备和托盘,箭头表示传送带传送方向。

图12分拣系统仿真图

5.Flexsim仿真检验实例优化后的可行性分析

通过Flexsim仿真运行后的数据分析总结得到下表6,通过表6可知优化后的自动化立体仓库所设计的巷道数量和长度、货架高度、货架的规格尺寸、堆垛机的数量及所选的堆垛机的参数都是合理可行的。

货物从进入自动化立体仓库到分拣出库整个过程,各设备都能配合运行,使用效率很高,并能有效的解决现AT服装企业配送中心的问题。

表6优化后部分重要参数检验结果

优化后

平均值

高峰值

自动化立体仓库出入库量

1288箱/天

2845箱/天

带式分类输送机分拣率

76.5%

91.5%

每台堆垛机的利用率

74.3%

89.8%

6.总结

优化后采用托盘式自动化立体仓库,使仓储区的面积减少了3990.9㎡,分拣区面积减少了733㎡。

分拣速度大幅提升,完全可以满足未来五年后高峰期的出库需求,出库效率大大提高,货物由原来需要在仓库存放一周的时间,改进后实现日订单日处理并送达到客户手中,货物从进库到出库只需5小时。

同时AT配送中心设计合理的配送路线、配送方式外包运输实现货物在出库后两小时内送达给客户。

经过flexsim仿真检验,货物从自动化立体仓库经过分类输送机至分拣出口整个过程,货物都能按照优化后的方案顺利高效的完成配送中心的各项任务,说明此方案对AT服装企业配送中心的优化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魏斌,纪寿文,申金升.配送中心布局及设备配置仿真优化[J],物流技术,2010

[2]黄志伟.A服装企业配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0:

18-60

[3]张汉江;肖伟;罗端红;杨三根.辅助自动化立体仓库设计的可视化物流仿真[J],系统工程,2006,24(3):

15-19

[4]商浩鑫.服装企业物流配送中心的运作模式与案例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2:

45-63

[5]胡启平.LN服装公司物流仓储项目设计规划[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1-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