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号采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20969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25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2号采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18#2号采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18#2号采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18#2号采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18#2号采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18#2号采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4页
18#2号采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4页
18#2号采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4页
18#2号采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4页
18#2号采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4页
18#2号采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4页
18#2号采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4页
18#2号采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4页
18#2号采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4页
18#2号采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4页
18#2号采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4页
18#2号采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4页
18#2号采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4页
18#2号采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4页
18#2号采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8#2号采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docx

《18#2号采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2号采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8#2号采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docx

18#2号采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黑龙江科技大学

毕业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

唐思林

任务下达日期:

2013年12月20日

设计开题日期:

2013年12月21日

设计开始日期:

2014年2月28日

中期检查日期:

2014年4月25日

设计完成日期:

2014年6月7日

一、设计题目:

兴星煤矿18#-2号采煤工作面设计

二、设计的主要内容:

根据工作面概况及地质特征完成工作面储量服务年限、工作面巷道布置、采煤工艺、工作面运输、通风与安全、排水、工作面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通三防及矿井六大系统。

三、设计目标:

完成兴星煤矿18#-2号采煤工作面设计,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设计及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掌握工程技术人员基本技能。

 

指 导 教 师:

院(系)主管领导:

年月日

摘要

矿井属低沼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6.92m3/t,绝对瓦斯涌出0.9608m3/min,煤层自燃倾向性为Ⅲ类,属不易自燃煤层。

矿井正常涌水量为22m3/h,最大涌水量为40m3/h。

实际涌水量17.2m3/h。

矿井现有18#-1号一个采煤工作面,现正常回采,接替工作面为18#-2号准备工作面,为缓解接替紧张形势,现对18#-2号工作面进行设计。

18#-2号工作面位于1采区东南部,东部、西部为未开采区,南部为2采区三条上山大巷,北部为18#边界保护煤柱。

18#-2号工作面地面标高+200m~+230m。

井下标高+100m~+135m。

本工作面地面为丘陵地区,无大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回采过程中无需采取留设煤柱等影响开采方式的安全措施。

根据该工作面煤层赋存条件及地质构造情况,结合我矿现有技术条件,15号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

关键词:

上山开拓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煤工艺

 

 

第1章工作面概况

1.1工作面概况

矿井划分为8个采区,其可采范围内煤层标高+200~-850m,南部.北部.西部均以井田边界为界,东部为未开采的煤层。

矿井南北走向长2.13km,东西倾斜宽2.68km,煤层平均厚度2.5m,煤层倾角19~25°。

18#-2工作面位于1采区运输上山左翼,该工作面上顺槽顶板标高为+110m~+125m,下顺槽顶板标高为+135m~+150m。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见表1。

表1-118#-2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

 

煤层

名称

18#煤层

水平

名称

第一水平

采区名称

1采区

工作面名称

18#-2煤层

地面标高(m)

+200~+230

工作面标高(m)

+100~+135

地面

位置

18#-2煤层工作面对应地表无建(构)筑物,地表多为农田,多被季节性农作物所覆盖,属于丘陵地形,地貌趋势东西高,中部地势平坦。

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

18#-2工作面北部为18#煤层保护煤柱,南临15轨道上山、15回风上山,东、西为实体煤层。

表1-118#-2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

续表

回采对地面设施影响

地面无村庄,无民房等重要建(构)筑物,回采时对地面影响不大。

走向长(m)

2,68km

倾斜长(m)

2.13km

总面积(m2)

5.17km2

1.1.1.运煤系统

回采工作面采出的煤炭由工作面→工作面下顺槽→轨道下山→四联巷→皮带下山→主井煤仓→地面。

1.1.2.运料系统

材料由地面→副井→井底车场→轨道下山→回采工作面上顺槽或掘进工作面。

矸石及设备升井运输与上述方向相反。

1.1.3.通风系统

新鲜风:

由副井→井底车场→轨道下山→工作面下顺槽→回采工作面(或掘进工作面)。

乏风由回采工作面(或掘进工作面)→工作面上顺槽→专用回风巷→回风下山→风井排至地面。

1.1.4.排水系统

涌水→工作面上(下)顺槽→轨回二联巷水仓→中央水仓→地面。

1.1.5.工作面生产及接替情况

矿井现有15#—1一个采煤工作面,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回采,现正常回采。

1采区工作面接替顺序为:

18#-1工作面→18#-2工作面→18#-3工作面→18#-4工作面。

1.218#-2工作面位置及参数

18#-2工作面位于1采区东南部,18#—2工作面北部为18#—1煤层采空区,南临15轨道上山、15回风上山、。

东、西为实体煤层。

18#-2工作面地面标高+200~+230m。

井下标高+100m~+150m。

本工作面地面为丘陵地区,无大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回采过程中无需采取留设煤柱等影响开采方式的安全措施。

18#-2上顺槽设计开口位置18#-2联巷内,设计方位300°,+2°上坡掘进施工,掘进200m后向南开切眼。

18#-2下顺槽设计开口位置在18#-2下顺槽绕巷内,开口坐标X:

3831269,Y:

38461274,设计方位305°,+2°上坡掘进施工,掘进200m后向南开切眼。

18#-2切巷在下顺槽内开口,设计方位212°,+3°上坡掘进施工,掘进145m后与18#-2上顺槽贯通。

18#-2上顺槽沿18#工作面采空区沿空留巷,有利于瓦斯防控和顶板支护。

巷道支护为锚杆支护,巷道变形较小,有利于顶板支护,因此18#-2工作面上顺槽采用沿空留巷。

18#-2下顺槽在煤壁中沿掘煤层顶板掘进。

1.3煤层赋存特性

1、含煤地层

兴星煤矿含煤地层主要包括4#、5#、8#、9#、11#、15#、18#出露地层主要有上太古界麻山群变质岩系,中生界上侏罗统滴道组、下白垩统城子河组、穆棱组、东山组及新生界第四系冲、洪积层。

2、煤层特征

(1)上部层段(18#煤层顶部~穆棱组下界):

本段地层厚130~200m,共含煤2层,其中可采2层(18、15#煤层)。

岩性以粗砂岩、含砾中粗砂岩为主,细、粉砂岩为次。

(2)中部层段(9~11#煤层):

本段地层厚200~240m,由西往东稍有增厚,共含煤2层,其中可采2层(11、9#煤层)。

岩性以中、粗砂岩、细砂岩、粉砂岩为主,其次为泥岩、薄层凝灰岩及煤层等组成。

其特点是:

煤层较集中,分布均匀,煤层结构复杂-较复杂,在煤层顶板大部有薄层灰绿色凝灰岩,标志层明显。

(3)下部层段(4上~滴道组上界):

本段地层厚120~160m,由西往东渐变厚,共含煤3层,其中可采3层(8、5、4#煤层)。

局部可采2层(5、8#煤层)岩性以细砂岩、粉砂岩、泥岩、煤层等组成。

其特点是:

颗粒细,标志层不十分明显,在5、4#煤层顶、底部含有菱铁矿结核。

兴星煤矿批采的8、5、4#煤层赋存在此层段中,与下伏上侏罗统滴道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可采煤层特征,见表1-2。

表1-2煤层情况表

煤(矿)层总厚(m)

17.5

煤层结构

煤层倾角(°)

19~25

简单

可采指数(%)

95

变异指数(%)

10

稳定程度

较稳定

煤层

区内煤呈黑色。

层状构造,复杂线理-细条状结构,即宽度在2~5mm的镜煤,丝炭条带与层状暗煤条带相间分布。

丝绢-弱玻璃光泽,质地较硬,内生裂隙不发育,断口不平坦,煤的宏观类型以半光亮煤和半暗煤为主,次为暗煤和亮煤。

煤层变化较小,1.7~3.3m,平均2.5m。

煤层倾角平均19~25°,属缓倾斜煤层。

1.4煤层的顶底板情况

1.18#煤层直接顶:

一般为深灰色或灰黑色粉砂岩.砂质泥岩和泥岩,有局部为细粒砂岩,平均厚8.14m。

岩石垂直抗压强度为202~252kg/cm2;内摩擦角为75°58′~84°18′;普氏硬度系数为2~3。

2.18#煤层老顶:

是灰白色.含云母特多的细至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常称为大占砂岩,平均厚4.46m。

3.18#煤层直接底板:

为黑色细砂.粉砂.砂质泥岩及泥岩,岩石容重为2.61g/cm3。

4.18#煤层老底:

为上石炭统太原组的L7-8灰岩,平均总厚11.00m,质坚性脆。

表1-3:

煤层顶底板情况表

煤层顶底板情况

顶板名称

岩石名称

厚度(m)

岩性特征

直接

顶板

砂质泥岩

9.21-7.07

8.14

为深灰色或灰黑色粉砂岩、砂质泥岩和泥岩,有局部为细粒砂岩,平均厚8.14m。

直接底

砂质泥岩

5.7-7.6

6.65

黑色细砂、粉砂、砂质泥岩及泥岩,平均总厚6.65m。

老底

石灰岩

20.51-25.21

22.86

上石炭统太原组的L7-8灰岩,平均总22.86m,质坚性脆。

图1-1综合地质柱状图

1.5地质构造

本矿区位于鸡西煤田的南部边缘,勘探区地层走向近东西向,为一两翼大致对称、向东倾伏的向斜构造,同时发育近东西向、北西向、北东向三组断裂,小断层发育,构造简单,在本工作面东侧发育有张小庄逆断层,走向138°,倾向48°,区内延伸长度790m,落差小于50m,自采区向西南延伸出区外,向北西逐渐尖灭,区内控制程度较差。

1.6水文地质

1.6.1矿井生产水文地质概况

本工作面开采18#煤层,开采标高为+100m—+135m,矿井充水水源以底板L7-8灰岩渗水为主,矿井正常涌水量为22m3/h,最大涌水量为40m3/h。

1.6.2充水因素分析

1.大气降雨与第三系泥灰岩水及第四系砂砾石层孔隙潜水:

本矿区地表属丘陵地形,西区内南.北地势较高,中部较低;东区内东.西地势较高,中部地势较平坦。

地表多地坎.冲沟,地表无水体,大气降雨多顺冲沟流走,对地下水的补给较差,18#煤层埋藏较深,第四系及地表水会在18#煤层埋藏较浅处有一定的补给。

2.18#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承压水:

18#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承压水即18#煤顶板含水层,由4~5层灰白色及灰色中细粒.中粗粒砂岩组成,俗称“大占砂岩”.“香炭砂岩”.“砂锅窑砂岩”,该层一般含水性较弱,在矿井生产过程中,顶板砂岩裂隙承压水多以顶板淋水的方式涌入到矿坑,构成顶板直接充水水源,对18#煤开采影响有一定影响,但不会对矿井构成威胁。

3.18#煤层底板灰岩岩溶裂隙承压水:

1.奥陶系灰岩水为底板承压水,由于太原组上.下含水层中间的砂泥岩段和L7-8灰岩至二l煤层底板砂泥段,能起到较好的隔水作用;且距18#煤层较远,奥陶系灰岩水只能作为潜在威胁存在,一般对开采不会造成直接影响;2.L1~L4灰岩水:

L1~L4灰岩分布稳定,常合并为1~2层,平均厚33.06m,和下部的奥陶系灰岩水水力联系密切,同样为底板承压水,但由于其距18#煤层较远,中间又有一定厚度的隔水层存在,一般对开采不会造成影响;3.L7-8灰岩水是18#煤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因L7-8灰岩至二1煤层底板平均厚度34.15m,能起到一定的隔水作用。

4.断裂构造对矿床充水的影响:

本工作面附近的主要断裂构造为工作面东侧的张小庄逆断层。

5.钻孔对矿床充水的影响:

工作面附近无钻孔,掘进时不会受到钻孔水的影响。

1.7其他因素

1.影响开采的其他因素

矿井区域区域地温梯度约为2.7°C/100m,地温.地压均无异常。

根据井下实测资料,底板温度最高不大于20℃,总体属地温正常区,不存在热害问题。

2.地质部门对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的建议

(1)该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回采期间有少量老空积水,回采期间加强水情观测,完善工作面排水系统,并做到经常维护排水设备,能及时将积水排出工作面。

(2)工作面设计回采范围内为低瓦斯区域,回采过程中要注意瓦斯区域治理措施的执行,有效的防治瓦斯超限。

(3)工作面回采时按要求对原始没块段探测煤厚,掌握煤层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支架回采高度。

(4)回采时要加强地质及水文地质观测,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调度室、生产技术部汇报。

(5)严格执行在回采期间的煤层注水措施,有效控制顶板,降低工作面回采期间瓦斯涌出量,降低粉尘浓度,确保安全生产。

(6)加强对矿压较大段巷道的维护,以及薄煤段顶板的管理。

(7)工作面上段(60m)布置在原18#-1采空区内,回采期间要加强采空区段顶板及煤墙的闭帮管理,防止出现落碴伤人事故。

(8)原始块段煤层松软、易片帮,加强对工作面工程质量管理,防止片帮、冒顶事故的发生。

表1-4:

影响回采的其他地质情况表

影响回采的其它地质情况

瓦斯

瓦斯绝对涌出量为0.9608m3/min,属低瓦斯区域,回采时应注意工作面通风管理和瓦斯监测、治理工作。

煤尘爆炸指数

无煤尘爆炸性

影响回采的其它地质情况

煤的自燃倾向性

不易自燃

地温

正常

地压

正常

普氏硬度(f)

煤层

直接顶

直接底

0.3-0.5

2~3

1~2

1.8储量及服务年限

1.8.1储量

18#-2工作面走向长度200m,倾斜长度200m,面积为41875m2。

工业储量:

ZG=S总×H×R

=41875×2.5×1.5

=213981t

可采储量:

ZK=ZG×C

=213981×95%

=203282t

式中:

ZG——工业储量,t;

ZK——可采储量,t;

S总——工作面总面积,m2;

H——原始煤段平均煤厚,m;

R——煤的容重,t/m3;

C——采出率,%

1.8.2采煤工作面服务年限

服务年限=可采储量/设计月产量

=203282/16893

=12月

 

第2章巷道布置方式

2.1采煤方法

根据该工作面煤层赋存条件及地质构造情况,结合我矿现有技术条件,18#-2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的采煤方法,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

2.218#-2工作面巷道布置

18#-2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布置,工作面进风巷(下顺槽)与回风巷(上顺槽)设计为梯形巷道,均采用工字钢单棚支护,工字钢规格:

2.5m(梁)×2.6m(腿),巷道上宽2.5m,下宽3.8m,净高2.2m,巷道净断面积6.9m2。

切巷设计为梯形巷道,采用工字钢单棚支护,工字钢规格:

2.7m(梁)×2.9m(腿),巷道上宽2.7m,下宽4.3m,净高2.5m,巷道净断面积9.0m2。

表2-118#-2工作面设计工程量表

序号

巷道名称

煤岩

性质

支护形式

掘进

断面

(㎡)

净断面

(㎡)

工程量

(米)

1

18#-2上顺槽

半煤岩

11#矿工钢棚

10.5

9.0

310

2

18#-2下顺槽

11#矿工钢棚

10.5

9.0

355

3

18#-2切巷

11#矿工钢棚

8.2

6.9

145

合计

810

 

2.3硐室及其他巷道布置

在工作面下顺槽布置有十一个钻场,设计为梯形巷道,均采用工字钢单棚支护,深5m。

工字钢规格:

2.5m(梁)×2.6m(腿),巷道上宽2.5m,下宽3.8m,净高2.2m。

 

 

第3章顶板控制

3.1支护设计

3.1.1支护强度验算

1.采用经验公式计算支护强度

本设计参照近水平不稳定厚煤层研究报告中的支护强度计算,利用最危险的状态的近似计算分析来确定工作面支护强度。

Pt=9.81hrk=9.81×2.5×2.6×6=382.59KN/m2

式中:

Pt---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强度,KN/m2;

h----采高,2.5m;

r----顶板岩石重力密度,2.6t/m3;

k----工作面支柱应设支护的上覆岩层厚度与采高之比,一般为4-8,该处取6;

2.支柱实际支撑能力确定:

Rt=kg×ks×kb×ka×kh×R

=0.99×0.95×0.90×1.0×1.0×500

=423.2KN/柱

式中:

Rt——支柱实际支撑能力,KN;

kg——工作系数,0.99;

ks——增阻系数,0.95;

kb——不均匀系数,0.90;

ka——倾角系数,1.0;

kh——采高系数,1.0;

R——支柱额定工作阻力,500KN;

3.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密度

N=Pt/Rt=382.59/423.2=0.90柱/m2

式中:

N——支柱的支护密度,柱/m2

Pt---最大的支护强度,382.59KN/m2

Rt---支柱实际支撑能力,423.2KN/柱

4.支护设备选择

根据上述有关参数,工作面实际支护密度为4/3.6×1=1.11>0.90,所以支护密度合理。

结合采高、18#-1工作面回采时支护强度等因素,18#-2采煤工作面选用ZZ4000/17/35型液压支架,满足顶板控制支护强度的需要。

3.1.2乳化液泵站设计

根据18#-2采煤工作面选用的ZZ4000/17/35型液压支架满足各项技术参数要求,确定该工作面选用规格型号RB125/25的乳化液泵站一套(两泵一箱)。

1.液压管路路线:

泵站→四联巷→11轨道下山→18#-2下顺槽→18#-2工作面。

2.泵站及管理要求

(1).泵站设备的维修管理由采煤队负责,维修管理措施质量要求及管理制度由采煤队制定实施。

(2).泵站司机持证上岗,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交接制度,必须认真检查乳化液浓度并填写检查记录。

(3).泵压不小于25MPa,乳化液浓度为3%~5%,有配比和检测方法,且泵站周围不得有积水、杂物。

(4).油箱必须有过滤网,正常情况下油箱盖必须盖好,在主供液管出口(四联巷口)处安装一个过滤器。

(5).泵箱的自动给液装置配备齐全完好,严禁开空泵、漫油箱。

(6).开泵前检查泵站和液压系统各部件,达不到完好标准不准开泵。

(7).管线设专人管理维护,管线吊挂整齐。

(8).液压管路无跑冒滴现象,密封圈和油管损坏后及时更换。

(9).泵压由检修工调定,其他人员不得调整,正常情况下只准开一台泵,另一台泵备用,若有损坏及时修复。

(10).更换液压管或液压管密封,应停油泵或关闭断路阀。

(11).加强液压泵用水的水质及油脂管理,及时清理泵箱和过滤网。

3.2工作面顶板管理

3.2.1控顶方法

1.规格型号和主要参数。

18#-2工作面采用ZZ4000/17/35型液压支架支护顶板。

悬移支架具体技术参数见表3-1。

表3-1:

整体顶梁悬移液压支架技术参数表

名 称

单 位

参 数

备 注

基本架

端头(过度)

支柱高度

mm

1700—3500

支架长度

mm

2800

4000

含前伸梁外露部分

支架宽度

mm

2380—3375

伸缩梁长度

mm

800

行程800

伸缩梁宽

mm

900

支架中心

mm

1500

架间隙40mm

支柱直径

φ125

双向液压支柱

支柱数量

4

整架重量

10.5

移架步距

Mm

700

工作阻力

KN

≥4000

初撑力

KN

1884

泵压25MPa

表3-1:

整体顶梁悬移液压支架技术参数表

续表

支护强度

MPa

0.78

柱鞋直径

mm

外形350×400×20

内径148

控制方式

集中控制

无需注液枪

移架方式

邻架操作

2.顶板管理参数表

表3-2:

顶板管理参数表

最大控顶距

3375mm

棚架中心距

1000±20mm

最小控顶距

2380mm

顶底板移近量

<100mm

放顶步距

700mm

供液压力

25MP

支架初撑力

1884KN

支架工作阻力

4000KN

3.2.2移架方法

1.移架方式及顺序

采用人工操作液压的方法进行移架站柱。

移架时首先从工作面刮板输送机机头处第一架开始,其他支架以第一架为基准依次移架,保证支架平直。

2.移架操作顺序

(1)工作面刷帮落煤后伸出伸缩梁护顶。

(2)卸载支架后柱,操作手柄收后柱使其脱离浮煤或浮矸(柱鞋底部脱离底板100mm),稍降支架前柱使顶梁可移动时立即停止。

(3)伸出移架千斤顶活塞,移动顶梁和后柱(前柱不动),使支架移至规定步距(0.7m)。

此时同时收回伸缩梁。

(4)顶梁移到位后,操作手柄升起支架后柱,使顶梁与顶板严密接触,以保证达到初撑力。

(5)将支架前柱收起移至煤壁,使前柱垂直顶梁,升紧前柱。

(6)工作面支架全部前移后,将托梁整体前移。

(7)移过托梁后,前移刮板运输机。

(8)将各操作手把扳到“零”位。

3.3两巷、端头支护顶板管理

3.3.1端头支护

工作面下出口处端头支架采用3架ZZ4000/17/35型液压支架,支架长5.67m,宽1.42m。

端头支架使用要求与工作面普通支架架相同。

上、下安全出口紧挨悬移支架处采用迈步式超前支架加强安全出口支护。

3.3.2超前支护

在上、下顺槽自工作面煤墙向外使用单体柱(DW22)配π型钢梁(2.4m)打抬棚进行支护,支护长度不少于20m(距采面10m内打成双排,采面煤壁侧10m外打成单排)。

单体液压支柱配π型钢梁走向布置,一梁三柱,柱距为0.8m,梁头接梁头,梁面间背实。

安全出口处超前支护不得间断,支柱完整无缺,打成一直线,支柱穿齐柱鞋,栓齐、栓牢防倒链,初撑力达到90KN以上,高度不低于1.8m,并有0.7m宽的人行道。

3.3.3两巷支架回撤

1.回撤前,首先加强巷道支架维护和浮煤矸清理工作,确保巷道安全畅通。

2.回棚前首先准备好回柱器(拉木机)、长钎等回棚工具及荆芭、椽杆等护顶护帮材料。

3.回棚时,要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凿掉悬岩危矸。

4.回棚时,回棚人员分别在工字钢梁端头0.5m处用单体柱打一点柱,用长钎将工字钢棚一端棚口错开,拴牢回柱器回撤棚腿,拉棚腿时要先挖好腿窝,然后再拉,避免强拉应拽以防伤人。

5.人员应站在顶板完整、支架状况较好的地方,避开回柱器同力作用线方向操作。

6.回出后,用卸载手把缓慢卸载支柱,拉出棚梁和支柱。

7.回出的工字钢要及时运出巷道,堆放在指定地点不得影响行人、通风及运输。

8.工字钢棚梁回撤后,及时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2.4m兀型钢梁支护巷道,用荆芭、椽杆将顶帮背实。

3.3.4上下出口及两巷的维护要求

1.加强对巷道的维护,发现巷道变形、棚子失效、片帮、漏顶要及时维护,确保两巷支护完整,无断梁折腿,空帮空顶。

不能有效支护时,应及时架棚式或打点柱维护。

2.加强上、下出口及两巷管理,保持巷道净高不低于1.8米,人行道宽度不小于0.7m,净断面最低不小于5m2。

3.支柱必须穿齐柱鞋,并栓齐、栓牢防倒链,初撑力不小于90KN。

4.要经常安排专人将顶板上易掉落的危岩悬矸找掉,以免掉落伤人。

5.维护巷道每组至少两人操作,不准一人单独作业,维修时,随时注意顶板,防止顶板掉矸伤人。

3.3.5工作面运料及材料管理

1.工作面运料

(1)、人工向工作面运料要稳,两人抬时动作要统一,防止碰手碰脚。

(2)、运料和行人不准走输送机上。

2.材料管理

(1)、材料必须码放整齐,分类挂牌管理,严禁影响通风运料及行人。

(2)、备用单体柱不少于25根(φ100mm20根、φ125mm5根),放置于距工作面不小于30m以外、100m以内的地方,单体柱必须竖立,专人挂牌管理,顶梁靠放整齐,编号管理。

(3)、备用材料:

工作面经常备足不少于40根坑木(规格180mm×2300mm)等抢险木料,以及50根椽杆,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