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9.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21853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9.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9.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9.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9.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9.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9.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9.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9.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9.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9.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9.docx

《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9.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9.docx

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9

课时作业8 钠及其化合物

[授课提示:

对应学生用书第305页]

[基础题组]

1.(2017·郑州诊断)五彩缤纷的焰火表演为各种节日增添了许多喜庆的气氛,这与金属的焰色反应直接相关。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金属单质在灼烧时才会产生不同的焰色

B.进行焰色反应时一定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

C.进行焰色反应实验时可用洁净无锈的铁丝代替铂丝

D.某样品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则该样品中一定含钠而不含钾

解析:

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金属单质或其化合物在灼烧时都可以产生不同的焰色,A项错误;灼烧稳定的化合物进行焰色反应实验时,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灼烧NaCl,B项错误;铁丝为灼烧时无焰色,故可用洁净无锈的铁丝代替铂丝进行焰色反应实验,C项正确;某样品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则该样品中一定含钠元素,也可能含钾元素,D项错误。

答案:

C

2.(2017·武汉质检)将金属钠放入盛有下列溶液的小烧杯中,既有气体,又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  )

①MgSO4溶液 ②Na2SO4稀溶液 ③饱和澄清石灰水 ④Ca(HCO3)2溶液 ⑤CuSO4溶液 ⑥饱和NaCl溶液

A.①④⑤⑥ B.③④⑤⑥

C.②④⑤⑥D.①③④⑥

解析:

2Na+2H2O===2NaOH+H2↑,①中Mg2++2OH-===Mg(OH)2↓;③中反应消耗水,溶液温度升高,Ca(OH)2的溶解度降低,析出Ca(OH)2沉淀;④中Ca2++HCO

+OH-===CaCO3↓+H2O;⑤生成的Cu(OH)2是蓝色沉淀,不符合题意;⑥水减少,c(Na+)增大,使NaCl(s)Na+(aq)+Cl-(aq)平衡向左移动。

答案:

D

3.(2017·山东烟台期末)下列物质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NaOH溶液反应的是(  )

①SiO2 ②Al ③Al2O3 ④Al(OH)3 ⑤Na2CO3溶液 ⑥Ca(HCO3)2溶液 ⑦NH4HCO3溶液 ⑧KHSO4溶液

A.④⑥⑦⑧B.②③④⑥⑦

C.①②③④⑦D.②③④⑤⑧

解析:

SiO2与盐酸不反应;Al与盐酸、NaOH溶液反应均生成氢气;Al2O3为两性氧化物,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两者均能与盐酸、NaOH溶液反应;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与NaOH溶液不反应;Ca(HCO3)2溶液与盐酸、NaOH溶液均能反应;NH4HCO3溶液与盐酸、NaOH溶液均能反应;KHSO4溶液与盐酸不反应,因此②③④⑥⑦属于合理选项。

答案:

B

4.下列各组物质的无色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即可鉴别的是(  )

①NaOH、AlCl3 ②NaHCO3、H2SO4 ③NaAlO2、NaHSO4 

④Na2CO3、HNO3 ⑤Na2CO3、NaHCO3、Ca(OH)2

A.①②B.②③

C.①③④D.③④⑤

解析:

①将NaOH溶液滴入AlCl3溶液中,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将AlCl3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先无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②无论前者滴入后者还是后者滴入前者均立即产生气体,反应现象相同。

③将NaAlO2溶液滴入NaHSO4溶液中,先无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将NaHSO4溶液滴入NaAlO2溶液中,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

④将Na2CO3溶液滴入HNO3溶液中,立即产生气体,将HNO3溶液滴入Na2CO3溶液中,先无明显现象后产生气体。

⑤Na2CO3溶液、NaHCO3溶液与Ca(OH)2溶液反应均产生沉淀,反应现象相同,Na2CO3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

答案:

C

5.(2017·徐州质检)在密闭容器中,加热等物质的量的NaHCO3和Na2O2的固体混合物,充分反应后,容器中固体剩余物是(  )

A.Na2CO3和Na2O2B.Na2CO3和NaOH

C.NaOH和Na2O2D.NaOH、Na2O2和Na2CO3

解析:

设NaHCO3、Na2O2的物质的量均为amol,amolNaHCO3加热分解生成0.5amolNa2CO3、0.5amolH2O、0.5amolCO2而amolNa2O2与0.5amolH2O、0.5amolCO2恰好完全反应,故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3+2Na2O2

2Na2CO3+2NaOH+O2↑,B项正确。

答案:

B

6.(2017·大连质检)下表各组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不可以实现如图所示转化关系的是(  )

选项

a

b

c

箭头上所标数

字的反应条件

A

AlCl3

NaAlO2

Al(OH)3

①加入过量的NaOH

B

Si

SiO2

H2SiO3

②常温加水

C

NaOH

NaHCO3

Na2CO3

③加澄清石灰水

D

Fe

FeCl3

FeCl2

④加入氯气

解析:

AlCl3与过量NaOH反应生成NaAlO2,NaAlO2与弱酸反应生成Al(OH)3,Al(OH)3与NaOH反应生成NaAlO2,Al(OH)3与HCl反应生成AlCl3,A项正确;Si与O2反应生成SiO2,但SiO2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H2SiO3,且SiO2不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B项错误;NaOH与过量CO2反应生成NaHCO3,将NaHCO3加热可生成Na2CO3,Na2CO3与CO2、H2O反应生成NaHCO3,Na2CO3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NaOH,C项正确;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FeCl3与Fe反应生成FeCl2,FeCl2与Cl2反应生成FeCl3,FeCl2与Zn反应生成Fe,D项正确。

答案:

B

7.(2017·银川模拟)某实验小组欲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发现实验室里盛放两种固体的试剂瓶丢失了标签。

于是,他们先对固体A、B进行鉴别,再通过实验进行性质探究。

(1)分别加热固体A、B,发现固体A受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A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称取两种固体各2g,分别加入两个小烧杯中,再各加10mL蒸馏水,振荡,测量温度变化;待固体充分溶解,恢复至室温,向所得溶液中各滴入2滴酚酞溶液。

①发现Na2CO3固体完全溶解,而NaHCO3固体有剩余,由此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同学们在两烧杯中还观察到以下现象。

其中,盛放Na2CO3的烧杯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

(填字母序号)

a.溶液温度下降b.溶液温度升高

c.滴入酚酞后呈浅红色d.滴入酚酞后呈红色

(3)如图所示,在气密性良好的装置Ⅰ和Ⅱ中分别放入药品,将气球内的固体同时倒入试管中。

①两试管中均产生气体,________(填“Ⅰ”或“Ⅱ”)的反应程度更为剧烈。

②反应结束后,气球均有膨胀,恢复至室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装置Ⅰ的气球体积较大

b.装置Ⅱ的气球体积较大

c.生成气体的体积根据盐酸计算

d.生成气体的体积根据固体计算

(4)同学们将两种固体分别配制成0.5mol·L-1的溶液,设计如下方案并对反应现象做出预测:

实验方案

预测

现象

预测依据

操作1:

向2mLNa2CO3溶液中滴加1mL0.5mol·L-1CaCl2溶液

有白色

沉淀

Na2CO3溶液中的CO

浓度较大,能与CaCl2发生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离子方程式)。

操作2:

向2mLNaHCO3溶液中滴加1mL0.5mol·L-1CaCl2溶液

无白色

沉淀

NaHCO3溶液中的CO

浓度很小,不能与CaCl2反应

实施实验后,发现操作2的现象与预测有差异:

产生白色沉淀和气体。

则该条件下,NaHCO3溶液与CaCl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碳酸钠稳定,受热难分解,碳酸氢钠热稳定性差,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A为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

Na2CO3+CO2↑+H2O,生成的CO2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生反应CO2+Ca(OH)2===CaCO3↓+H2O生成碳酸钙沉淀变浑浊。

(2)①称取两种固体2g,分别放入两个小烧杯中,再各滴加10mL蒸馏水,振荡,测量温度变化;待固体充分溶解,并恢复至室温后,发现Na2CO3固体完全溶解,而NaHCO3固体有剩余,说明在同样的温度下,同质量的两种固体在同体积的溶剂中,Na2CO3比NaHCO3易溶于水,②碳酸钠溶解过程为放热过程,温度升高,故a错误,b正确。

碳酸钠为强碱弱酸盐,水解溶液呈碱性,滴入酚酞后呈红色,故c错误,d正确。

(3)①将气球内的固体同时倒入试管发生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同等条件下,碳酸钠与盐酸反应速率不及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所以Ⅰ的反应程度更为剧烈,②1g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

=0.0094mol,1g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为

=0.012mol,盐酸的物质的量为0.003mol,再由方程式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H2O+CO2↑;盐酸不足,生成气体的体积根据盐酸的量计算。

Ⅰ中生成CO2的物质的量为0.003mol,Ⅱ中无气体产生,故a、c正确。

(4)实验1:

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离子反应为Ca2++CO

===CaCO3↓。

实验2:

CaCl2与NaHCO3溶液可发生反应:

CaCl2+2NaHCO3===CaCO3↓+2NaCl+CO2↑+H2O,离子反应为Ca2++2HCO

===CaCO3↓+CO2↑+H2O。

答案:

(1)2NaHCO3

Na2CO3+CO2↑+H2O

(2)①同温度下,Na2CO3比NaHCO3易溶于水 ②b、d

(3)①Ⅰ ②a、c

(4)Ca2++CO

===CaCO3↓

Ca2++2HCO

===CaCO3↓+CO2↑+H2O

[能力题组]

1.(2017·武汉模拟)如图所示,若锥形瓶内是水,分液漏斗内的液体也是水,向烧杯内滴加水时,发现U形管内液体慢慢右移,恢复到原温度后液面左边与右边基本相平,则烧杯内的物质是(  )

A.过氧化钠B.氧化钠C.钠D.钾

解析:

Na2O2、Na、K与水反应均会有气体生成,均会使U形管内液面左边低于右边,A、C、D错误;Na2O与水反应放热但没有气体生成,则U形管内液体慢慢右移,但恢复到原温度后又使U形管内两液面相平。

答案:

B

2.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相关实验探究,其中装置不合理的是(  )

A.鉴别纯碱与小苏打

B.证明Na2O2与水反应放热

C.证明Cl2能与烧碱溶液反应

D.探究钠与Cl2反应

解析:

加热固体时,试管口不能向上倾斜,A项设计错误;B项中脱脂棉燃烧,能表明Na2O2与水反应放热;C项中气球变大,Cl2能被NaOH溶液吸收;D项能进行Na与Cl2反应。

答案:

A

3.(2017·常州模拟)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装置,分别在它们的侧管中装入1.06gNa2CO3和0.84gNaHCO3,试管中各有10mL相同浓度的盐酸(如图),同时将两个侧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各自的试管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装置的气球膨胀速率大

B.若最终两气球体积相同,则一定有c(HCl)≥2mol·L-1

C.若最终两气球体积不同,则一定有c(HCl)≤1mol·L-1

D.最终两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相同

解析: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分步进行,先生成碳酸氢钠,后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甲装置的气球膨胀速率小,故A错误;1.06gNa2CO3和0.84gNaHCO3的物质的量相同,都是0.01mol,根据方程式知:

NaHCO3+HCl===NaCl+H2O+CO2↑,Na2CO3+2HCl===2NaCl+H2O+CO2↑,若最终两气球体积相同,说明酸的物质的量大于或等于0.02mol,所以其浓度大于或等于2mol·L-1,故B正确;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

+H+===HCO

、HCO

+H+===CO2↑+H2O,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

+H+===CO2↑+H2O;若最终两气球体积不同,所需酸的物质的量范围是0

答案:

B

4.(2017·崇州调研)下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判断

A

碳酸钠溶液可用于治疗胃病

Na2CO3可与盐酸反应

Ⅰ对,

Ⅱ对,有

B

向Na2O2的水溶液中滴入酚酞变红色

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Ⅰ对,

Ⅱ错,无

C

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以隔绝空气

常温下,金属钠在空气中会生成过氧化钠

Ⅰ对,

Ⅱ对,有

D

过氧化钠可用于航天员的供氧剂

Na2O2能和CO2、H2O反应生成O2

Ⅰ对,

Ⅱ对,有

解析:

A项错误,碳酸钠具有较强的碱性,不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项错误,Na2O2与水反应生成NaOH,使酚酞变红,但又迅速将其氧化漂白而褪色。

C项错误,钠在空气中生成的氧化物为氧化钠,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是为了隔绝氧气和水蒸气。

D项正确,过氧化钠可以消耗CO2、H2O,产生O2,因此可用作航天员的供氧剂。

答案:

D

5.将0.4gNaOH和1.06g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mol·L-1稀盐酸。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

解析:

对于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当滴加盐酸时,先发生NaOH+HCl===NaCl+H2O,再发生Na2CO3+HCl===NaHCO3,最后发生NaHCO3+HCl===NaCl+CO2↑+H2O,此时才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当滴入0.1L盐酸时,氢氧化钠恰好反应完全;当继续再滴加时,盐酸和Na2CO3开始反应,首先发生HCl+Na2CO3===NaHCO3+NaCl,不放出气体,当再加入0.1L时,此步反应进行完全;继续滴加时,发生反应:

NaHCO3+HCl===NaCl+H2O+CO2↑,此时开始放出气体,正好与图象相符,C正确。

答案:

C

6.(2017·大连联考)过氧化钠可作为氧气的来源。

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后,若固体质量增加了14g,反应中有关物质物理量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

二氧化碳

碳酸钠

转移的电子

A

0.5mol

NA

B

53g

0.5mol

C

53g

NA

D

11.2L

0.5mol

解析:

设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时,当固体质量增加14g时,参与反应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x,生成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y

2Na2O2+2CO2===2Na2CO3+O2  固体质量差

2mol2mol56g

xy14g

解之得:

x=0.5mol,y=0.5mol

碳酸钠的质量为0.5mol×106g/mol=53g,因常温常压下0.5mol二氧化碳的体积大于11.2L;由化学方程式可知,0.5mol二氧化碳参与反应时消耗0.5mol过氧化钠,过氧化钠起氧化剂、还原剂作用,各占一半,故转移电子为0.5mol×

×2=0.5mol,即有0.5NA个电子转移。

答案:

B

7.某小组通过实验研究Na2O2与水的反应。

操作

现象

向盛有4gNa2O2的烧杯中加入50mL蒸馏水得到溶液a

剧烈反应,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取5mL溶液a于试管中,滴入两滴酚酞

ⅰ.溶液变红

ⅱ.10分钟后溶液颜色明显变浅,稍后,溶液变为无色

(1)Na2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ⅱ中溶液褪色可能是溶液a中存在较多的H2O2与酚酞发生了反应。

Ⅰ.甲同学通过实验证实了H2O2的存在:

取少量溶液a,加入试剂________(填化学式),有气体产生。

Ⅱ.乙同学查阅资料获悉:

用KMnO4可以测定H2O2的含量:

取15.00mL溶液a,用稀H2SO4酸化,逐滴加入0.003mol·L-1KMnO4溶液,产生气体,溶液褪色速率开始较慢后变快,至终点时共消耗20.00mLKMnO4溶液。

①请配平:

MnO

H2O2+

________===

Mn2++

O2↑+

H2O;

②溶液a中c(H2O2)=________mol·L-1;

③溶液褪色速率开始较慢后变快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探究现象ⅱ产生的原因,同学们继续进行了如下实验:

Ⅲ.向H2O2溶液中滴入两滴酚酞,振荡,加入5滴0.1mol·L-1NaOH溶液,溶液变红又迅速变无色且产生气体,10分钟后溶液变无色。

Ⅳ.向0.1mol·L-1NaOH溶液中滴入两滴酚酞,振荡,溶液变红,10分钟后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向该溶液中通入O2,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①从实验Ⅲ和Ⅳ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同学们进一步通过实验证实了溶液a中滴入酚酞后,H2O2与酚酞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方案是:

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实验现象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说明有氧气产生,溶液变红说明有碱生成,据此写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

(2)Ⅰ.能使H2O2产生气体通常用MnO2作催化剂;

Ⅱ.①KMnO4与H2O2反应有气体产生,说明有氧气,溶液褪色说明KMnO4被还原,再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和电荷守恒可写出离子方程式为2MnO

+5H2O2+6H+===2Mn2++5O2↑+8H2O;

②根据KMnO4与H2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知关系式为

2MnO

   ~     5H2O2

2mol5mol

0.003mol·L-1×0.02Ln(H2O2)

n(H2O2)=1.5×10-4mol

c(H2O2)=

=0.01mol·L-1;

③一般情况下在开始时反应物浓度较大,反应速率应当较快,但现在是溶液褪色速率开始较慢后变快,则可能是产生新的物质,且此物质对反应有催化作用,从而加快了反应速率,根据离子反应2MnO

+5H2O2+6H+===2Mn2++5O2↑+8H2O,可知,起催化作用的产物为Mn2+;

(3)①分析对比实验Ⅲ和Ⅳ,可知在Ⅲ中有H2O2溶液而Ⅱ中有氧气,其他物质相同,而现象出现了差异,就说明Ⅲ中溶液变红又迅速变无色是因H2O2而不是氧气;②要进一步验证溶液a中滴入酚酞后,H2O2与酚酞发生了化学反应,可以与(3)中的Ⅲ再对比,即可以先将H2O2分解掉,再看颜色变化情况,就可说明问题了。

答案:

(1)2Na2O2+2H2O===4NaOH+O2↑

(2)Ⅰ.MnO2 Ⅱ.①2 5 6H+ 2 5 8

②0.01 ③反应生成的Mn2+作催化剂

(3)①碱性条件下,H2O2能与酚酞反应而O2不能

②加入MnO2,充分反应后,向上层清液中滴入2滴酚酞后变红,10分钟后,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