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8242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04 大小:51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4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4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4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4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4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4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4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4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4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4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4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4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4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4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4页
亲,该文档总共10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10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册.docx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册

《数一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数学九年义务教育第一册第一课的内容——“数一数”。

我们知道,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前,经过了学前教育,大多数儿童在未学习这一课前,已能数出100以内的数,甚至会写,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常常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

但孩子们的头脑中,还未必有10以内数的概念,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但是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进入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表达能力有限。

《课标》提出“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教材很注重学生数感的建立,本节课就是帮助学生建立数感的起始课。

主题图是一幅乡村小学开学时的情景,表面看起来好像跟数学没有太大关系,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通过观察发现,所看到的一切只有通过数才能描述清楚,而且要经过组织才能汇报得井然有序。

这正是培养学生于无声处听惊雷、于平淡处创造精彩的数学素养的开始。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3)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

数数的方法。

本节课的难点是:

用较为简捷明了的数学语言来汇报所看到的物体的数量。

二、教法和学法

很显然,在教法和学法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动手操作学习。

“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合作学习。

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教学全过程,注意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为了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三、教学过程

1、谈话交流,自然过渡。

轻松的谈话交流是拉进师生较好的途径和方法。

因此,本节课开始,我以谈话的方式进入课程,会显得比较自然有效。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

从现在开始,你们将和老师一起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数学知识,可能有同学心里纳闷儿:

数学有什么用啊?

老师给你举一两个的例子吧,小的比如用钱买东西,大的如控制宇宙飞船上天都要用到数学知识。

所以,数学是很有用的知识,学会它你们可以知道很多事情,还能增长本领,会解决很多问题。

我们的数学书上有许多有趣的游戏和活动,那可是一个神奇的数学天地呀!

同学们,你们愿意学好数学吗?

只要你们爱动脑筋,多和同学老师一起交流、讨论,就会发现数学是多么的生动有趣!

当你们感到自己的本领一天一天地增长时,该是多么愉快呀!

2、层层推进,学习数数。

(1)口头数数

你会数数吗?

(分三个层次进行)从1数到10,试试看。

伸出两只小手,同桌之间相互数一数有几根手指。

集体交流:

先请几个会数数的同学数给大家听,再请不会数或数得不好的同学试着数几次。

(2)看图数数

①激发观察兴趣看书第2——3页彩图。

教师启发提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

这是一个富裕的乡村小学。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

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请同桌相互说一说。

接下来全班交流,注意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我在这里随时提醒学生:

还有什么?

由此自然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②数图中的数量。

教师在学生随意说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照数目从大到小的顺序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

一次教学数出数量是1的人和物;其它数量的人和物。

这里仅介绍1的教学。

一面国旗、一位老师、一座教学楼等。

学生回答后,教师及时指出:

像这样,一面国旗、一位教师、一座教学楼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同时在国旗图案旁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在教学数其它数时,注意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

有四个同学在小小气象站观测时,要及时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的教育。

③认读1——10各数。

10个物体都数完后,让学生再对照教材第4——5页看一看每一个集合圈里的物体的个数和旁边的数。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读一读这些数。

为进一步强化孩子们对数的认读能力,我在这里随机出示数字卡片1——10,请学生抢答。

④猜数游戏背对抢答学生出示1——10的卡片。

允许学生提示:

“猜得太大了,大了,小了,很接近了……”学生在帮助下所猜出的数不断接近目标数,直到猜中。

猜数游戏的设计意图在于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得课堂气氛热烈、愉快。

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使知识在有趣的活动中得到巩固。

⑤数身边的物体。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所以,我设计了这个供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环节,让学生自己寻找身边的物体,并且用数量来加以描述,使学生的知识及时得到内化,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3、全课小结

引导学生相互补充,完成小结。

四:

板书设计

本课采用图文结合式的板书。

这是依据儿童的形象思维占主导优势而设计的,板书是随着学习内容的先后出现的,用简笔画画图,图上的字,词是用贴字卡的形式出现,通过可爱的图像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增进学生记忆的加强。

五:

说课综述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注意做到以下三点: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应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3、倡导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做到了既突出重点,又突破难点的教学目的。

《比多少》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6页至第8页准备课的第二课时《比多少》。

我将从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设计特色几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设想。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通过让学生开展简单的比较活动,经历并体验比较的过程,初步学习比较的方法,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做思想方法上的准备。

另外这一课,也是后面认知各数大小以及学习后面数学知识的基础。

书中是以小猪盖房子的故事开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在情境图中找一找,比一比”,让学生自己寻找可比的对象,选择比较的标准来“比”,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体现“以人为本”、“以发展为宗旨”的素质教育新理念和目标。

(二)学情分析

“比多少”这部分内容,学生在学习它之前,已经学习了数数,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所以学习比多少时学生上路还是比较快的。

学生一般在入学前对它们都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感性经验。

但是在判断时学生往往是凭直觉,不一定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或者用数一数的办法来比较多少。

基于以上的了解,我进行了这样的思考。

(三)我的思考

“比较”是重要的思维活动,也是人们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时经常使用的方法,数学学习经常会进行比较。

所以应通过让学生开展简单的比较活动,经历并体验比较的过程,初步学习比较的方法,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做思想方法上的准备。

根据新课标理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准备设计一个童话故事情境“小猪帮小兔盖房子”来吸引孩子们的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对这样的童话故事引入新课,兴趣比较高,因而也能很快的找到故事情景中相关的数量进行比较,达到让学生通过情景图感知“同样多”、“多”和“少”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初步认识一一对应,能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会正确进行“多、少”的比较。

掌握比的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

会比较多个物体的多少。

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好的比较方法。

三、教学流程

我将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是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二是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三是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四是课堂总结、梳理知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1、多媒体课件展示小猪、小兔盖盖房子的情境动画。

让学生观看动画,把所看到的“小猪帮小兔盖新房”动画内容讲小故事给同学们听。

低年级的学生对这样的童话故事引入新课,兴趣比较高,因而也能很快的找到故事情景中相关的数量进行比较,达到让学生通过情景图感知“同样多”、“多”和“少”的目的。

2、谈话导入:

请小朋友看一看,在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

还是一样多?

你是怎么知道的?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比较多少。

板书课题:

比多少

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出“比一比”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研究“比一比”问题的积极性。

使他们切身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

活动一:

探究学习“同样多”。

活动二:

探究学习“多”、“少”。

活动一:

探究学习“同样多”。

1、讲解“同样多”。

首先教师说:

小兔在搬砖,小兔和砖谁多谁少呢?

你是怎么知道的?

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把相应的图片一一对应。

然后教师利用课件演示:

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头,我们就说:

小兔和砖头同样多。

(板书:

同样多)

2、发现“同样多”。

师:

在图上,你还发现什么和什么是同样多的?

学生可能会说:

小猪和苹果同样多,小兔和萝卜同样多……)

(教师多媒体演示,理解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

3、摆“同样多”。

教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独立摆同样多的两种事物。

在这一知识的探究活动中,教师首先在情境创设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情境图,运用有情节的素材“小兔与所搬砖块的比较”,使学生直观的看到“同样多”含义,这个故事同时还渗透了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然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由扶到放的方式一步一步引导、帮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使他们理解“同样多”的含义。

探究二:

学习“多”、“少”。

1、讲解“多”、“少”。

师:

1只小猪扛1根木头,小猪和木头也是同样多吗?

教师通过课件把一只小猪对应一根木头,使学生认识到:

木头多、小猪少;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

(板书:

多、少)

2、发现“多”、“少”。

师:

图上还有什么可以比多少的?

你会用什么比什么多,什么比什么少来说一说吗?

同桌试一试。

(学生可能会说:

小猪比小兔少,小兔比小猪多;桌子比凳子少,凳子比桌子多)

3、摆“多”、“少”。

(1)教师指导学生摆“多”、“少”。

(重点提示方法:

怎样摆,才能让别人一眼就看出谁多谁少?

(2)让学生独立摆“多”、“少”。

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物品,摆出不同样多的两种事物,并说一说谁多谁少。

这一环节中,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由扶到放的方式引导、帮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让学生在观察→感悟→操作→理解中通过小组合作,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使他们对“多”、“少”这一新知得到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

(四)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智慧冲浪(课件)

通过这两道题的设计,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本课所学的“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以及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让学生列举在生活中发现的“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事物。

除了能够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课所学的知外,还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板书设计

比大小

当两种物品一一对应后,每种物品都没有剩余,则说明两种物品同样多。

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品还有剩余,说明这种物品多,那种物品少。

(六)课堂总结、梳理知识

对于刚刚升入一年级的小同学来说自己总结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主要是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并说: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物是都可以用来比较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努力探索,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时时用数学。

四、说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学得比较扎实,基本上都能解答,只有极个别的学生出错。

但是在教学空间的设计上和练习题的层次上仍然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师要善于运用提问、反问、追问去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重视练习题的设计,课堂的练习题在选择与呈现的方式上,要有针对性和层次。

五、教学设计特色

第一、讲好童话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本课的情境创设中,让学生观看动画,用所看到的“小猪帮小兔盖新房”动画内容讲小故事给同学们听,把学生带入童话的意境,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第二、以童话为背景,在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让学生用教师准备好的学具,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学习本课新知,并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第三、人人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整堂课要以小组合作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学具资源,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去操作、去尝试,引导他们做他们想做的,在做中学到知识。

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物体有“多少”之分,通过小组讨论发现比较的方法,通过自己动手摆物体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总结课上所学内容,并将课上所学知识用于生活,也要在生活寻找数学知识,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在主动探索求知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创新意思,锻炼动手操作,应用知识的能力。

以上是我的说课,不妥之处望批评指正。

谢谢各位聆听。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

《左右》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左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二课时的内容。

2、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左右》是前后上下的延续性学习。

但认识左右比认识前后上下要困难一些。

“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要具有更强的空间观念。

通过学习,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认识立体图形建立空间立体感打好基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教学目标

(1)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2)在认识“左右”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判断能力,能够运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

5、教学难点:

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二、说教法

本节课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和学习,重视让学生亲身体验,因此,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充分挖掘现场课程资源来启发学生进行学习,并采用各种有趣的小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一个广阔、自主的空间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观察与操作中认识和体验左右。

1、首先,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情境,与学生交流谈话,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有的两只手,一只是左手,另一只是右手,初步感知了左与右,并且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

2、在学生初步感知“左右”后,以学生原有的经验出发,开展各种学习活动。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说一说”左右手能做哪些事;“找一找”身上像左右手这样的好朋友;“做一做”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摆一摆”学具等。

让学生在这些简单而有趣的活动中辨别左右,加深对左边和右边的认识。

这样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学生既感到亲切而又不觉得枯燥,乐与参与学习。

3、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身边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左右”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处处可见,因此,除了认识和体验“左右”外,还要引导学生懂得解决实际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左右”的认识,并且体验到数学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学法

低年级儿童好奇、好动,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应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因此,学生的学习应以活动为主,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基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左右”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不一定准确判断的情况下,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说、找、做、摆、看、练的活动,逐渐加深对“左右”的位置关系的认识。

1、说。

是从生活经验入手,说左右手分别能做哪些事,这是对左右的初步认识。

2、找。

是找像左右手这样的好朋友,这是对左右的进一步了解。

3、做。

这是听口令做动手的小游戏。

除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加深学生区别左与右。

4、摆。

通过摆学具,使学生把对左右的认识变成得心应手的知识。

5、看。

这是让学生观察由于他们的转动,右边事物的不同,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6、练。

达到巩固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

同学们,淘气和笑笑他们平时可喜欢玩游戏了,你们喜欢吗?

喜欢的请举手。

你知道你举的是哪一只手吗?

(右手)那么另一只手就是(左手)。

2、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对新朋友:

左右(板书)

(二)操作活动,认识左右

1、亲身体验,初步感知左右

(1)右手除了用来举手发言,还可以做什么?

(拿筷子吃饭、拿笔写字……)左手呢?

(吃饭时用左手拿碗……)

(2)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能帮我们做很多的事情,找一找自己身上还有这样的好朋友吗?

(左右眼、左右耳、左右脚……)

2、小小游戏,进一步认识左右

(1)动一动:

张开你的左手摇一摇,张开你的右手摇一摇;伸出你的左手向左转一圈,伸出你的右手向右转一圈。

(2)听口令做动作:

左手摸摸左耳,右手摸摸右耳,跺跺你的左脚,跺跺你的右脚,左手拍拍右肩,右手拍拍左肩„„

3、摆摆学具,辨别左右

(1)动手摆:

铅笔在最左边;小刀在最右边;文具盒在中间;橡皮在文具盒的左边,铅笔的右边;尺子在小刀的左边,文具盒的右边。

(2)说一说:

从左数,橡皮是第几个?

从右数,橡皮是第几个?

尺子的左边有什么?

右边呢?

(3)打乱学具,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内议一议,说一说。

(三)引导观察,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1)同桌同学面对面站着,观察左手和右手,你发现了什么?

(2)转动方向,观察左边和右边的事物,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

方向改变了,左边右边也改变了。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解决课本13页第6题

出示课件

师:

小蚂蚁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能帮助他解决吗?

小蚂蚁想在迷宫中分别找到香蕉、鸭梨、南瓜和苹果,可他不知道该怎么走,我们能帮它指指路吗?

(2)做游戏(瞎子找物)

老师把一个球放在教师的某个位置,然后叫两名学生,一名蒙上眼睛,一名发出(向左、向右、向前、向后等)口令来指挥“瞎子”找到球。

(3)解决13页“走楼梯”练习。

A、出示课件:

想一想,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B、小组讨论、交流

C、到楼梯去走一走,亲身体验一下

D、小结:

我们不仅仅上下楼梯时要靠右边走,在马路上行走时也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边走。

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

(五)板书设计

左右

左手那一边是左,右手那一边是右。

(六)总结

书本是学生学习的有效资源,而看书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在本节课结束之前,我想提问学生,今天你收获了什么?

还有什么疑问吗?

提出来让全班同学一起来交流,帮助你,想必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自己来总结回顾这一节课的知识要点,我想这样意义更为深刻。

(六)拓展延伸

同学们回家后,看一看你们家左右两边分别是谁的家。

好了,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1-5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14页第三单元的《1—5的认识》。

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Ø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写5以内各数,注意形成正确的握笔姿势的写字姿势,注意书写工整。

2、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基数含义)。

3、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初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Ø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

书写数字,理解1—5各数的基数含义。

本课难点是:

数的概念、集合的思想。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新课开始,电脑出示“农家小院”的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4人一组充分说一说这些美丽画面上都有些什么,并有序的一一数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举例说明法

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的含义以后,要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1—5中的任意一个数说一句话,通过学生举例说明,既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获得用数学的体验。

3.发现法

教学1—5各数的大小比较的时候,教师发给学习小组一些“小棒”,让学生自己摆一摆、比一比,通过摆“小棒”,让学生发现在1的基础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2,在2的基础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3,从而了解数的含义,得出数的集合的思想方法。

利用直观的方法认识3和4时,让学生用小棒摆三角形和正方形,初步感受三角形有三条边,正方形有四条边。

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观察比较以及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实践操作法、观察比较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观察法

观察主题图的画面及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例如,教学主题图时,观察目的明确。

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画面上都画了什么,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你怎样看就会又快又不数丢物体呢?

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2、实践操作法

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

因此,在教学1—5各数的认识的时候,通过学生动手摆“小棒”,亲身感知、体验数的含义与集合的思想,从而得出基数的含义。

培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知识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观察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图片引入,让学生看看图上都有些什么,要怎样看就能做到又快又不会丢,明确要按一定的顺序观察。

这样教学设计提供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抓住孩子爱玩的特点,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从图过渡到数,建立数的概念

1、从图过渡到数。

同学们都说有1只小狗,那么,除了小狗,还有什么也能用1表示,找找看。

2、同样的思路教学2—5各数的认识,这样就让学生很好的体会到数字来源于生活,从而把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三)联系生活实际,学会运用数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以后,设计“对口令”游戏,如“像耳朵数是几”,“4像什么”等。

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教室里、家里找一找、数一数,写一写。

并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

这样就让学生把生活实际与数学较好的联系起来,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

(四)动手操作,熟练写数。

1、数数以后,让学生自己摆小棒,摆一摆、数一数,让学生拿出数量是1、2、3、4、5的小棒,你是怎么想的?

渗透了自然数的计算单位和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1。

用数量是2、3、4、5的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然后在全班展示、交流。

尽可能直观的反映出某些图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