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一成语运用全分类归纳.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24758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7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专题一成语运用全分类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高考语文专题一成语运用全分类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高考语文专题一成语运用全分类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高考语文专题一成语运用全分类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高考语文专题一成语运用全分类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高考语文专题一成语运用全分类归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3页
高考语文专题一成语运用全分类归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3页
高考语文专题一成语运用全分类归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3页
高考语文专题一成语运用全分类归纳.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3页
高考语文专题一成语运用全分类归纳.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3页
高考语文专题一成语运用全分类归纳.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3页
高考语文专题一成语运用全分类归纳.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3页
高考语文专题一成语运用全分类归纳.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3页
高考语文专题一成语运用全分类归纳.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3页
高考语文专题一成语运用全分类归纳.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3页
高考语文专题一成语运用全分类归纳.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3页
高考语文专题一成语运用全分类归纳.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3页
高考语文专题一成语运用全分类归纳.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3页
高考语文专题一成语运用全分类归纳.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3页
高考语文专题一成语运用全分类归纳.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专题一成语运用全分类归纳.docx

《高考语文专题一成语运用全分类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专题一成语运用全分类归纳.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专题一成语运用全分类归纳.docx

高考语文专题一成语运用全分类归纳

专题一:

词语成语运用

一、考点诠释

考点阐述:

要求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熟语),以考查常见易错成语为主,尤其是近2年来社会上常见常误用的成语,常体现在报刊杂志和电视新闻节目等媒体的误用上,因此常关注社会用心积累也是解决该题的一途径。

二、考查形式

考查形式均为选择题,其句子材料均为当年时新材料,考察类型表现为语境型、望文生义型、感情色彩失当型、对象误用型、语法搭配适当型、词语对象专用型、语义重复型、敬谦词误用型、成语暗含限制型、语义与语境矛盾型,语义程度轻重失当型等。

另外还须注意最新修订的《现代汉语词典》对一些成语义的新修订,也会成为新热点。

三、解题技巧及题型思维

1、过审题关,看清楚题目要求的是选择正确的一项还是选择错误的一项。

2、成语题最关键就是句子的语境。

认真阅读每个选项句子的表述,要弄清楚选项的语言材料表述的是什么,从而把握该句的语境,一般需要弄清楚下列信息,该句所表述的:

对象、特点、程度、感情色彩、感情倾向、表达目的,该句要表述的重点内容,要修饰形容的对象,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褒贬,所处的场景等,总之你读出该句想要表述的主旨,从而准确的把握该句的语境语义,然后再确认该成语熟语用在此是否得当,是否与语义语境吻合等。

3、看该句的考察成语,是否为己所熟,若是则立即回想该成语的词义,对词义的理解和用法对象程度等须全面,不可偏差(考题往往在你易忽略的和易理解偏的差,程度对象上进行考察),成语一般有本意和比喻义,甚至还有引申义、两面型成语等,有的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还会呈现出相关的引申义,或者反语的现象,这需要你细心辨析。

根据你第一步得到句子的信息,判断该句用的是该成语的哪一种意义,一般多为比喻义,然后代入句子具体语境中,看词语义和句义语境是否吻合,从而判断其正误。

4、做此类题一般均采用排除法,当然若你对其中一个选项较有把握也不必再去纠缠其他选项,从而节约你的做题时间。

5、成语题须靠平时的积累和积极反复的复习以及不断归纳,每遇见一个新成语就加以归纳,每错一道题就积极查找原因,直至找出和掌握该成语为止,最好办法当然是天天翻阅成语词典,反复积累巩固。

6、越是熟悉越是常见的成语越是要全面考虑,谨慎决定,出题者往往在熟悉的词语上做文章。

7、成语的考点一般有:

成语的含义,运用范围,运用对象,感情色彩,运用场合,词义的轻重,谦敬,词性特点等。

所以有时我们看到一个句子里的成语时我们可以试图揣摩下出题者的+意图,因为每个成语都有其侧重的方面,如果词义为大家所熟知,那么考察我们的也许就是该词的另一个侧重点了,因为大家都知道,那么都会了,该题失去了区分选拔功能了,所以该题的考察一定另有千秋,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地方。

注意:

1、具有动词性质的成语,不能作为修饰成分,只能做谓语。

(他栉风沐雨的来看我.)

2、其实成语题究其本质就是成语意义和句子语境,只要把握了这二者其他什么都不是问题。

特别警示:

1、注意成语义与句子的语境是否相吻合以及句子整体是否通顺流畅是关键,越是熟悉的成语越是要注意细心辨析,往往是越是熟悉的成语的坑才越深。

2、对于常见的成语尤其要小心,往往这些常见的成语才是考察的重点,尤其要关注句子语境所暗示用的成语。

四、常考易错成语类型归纳

暗含限制使用范围对象的成语

1、平分秋色、分庭抗礼、相得益彰均暗含限制只能用于二者不可超出二者;

2、浩如烟海、汗牛充栋、卷帙浩繁、哀鸿遍野等则形容数量颇多的。

常见贬义成语

温馨提示:

复习最好采取记少不记多的办法,即把握了常见的贬义词剩下就是常见的褒义词。

1.满城风雨:

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2.无所不为:

指什么坏事都干了。

3.长此以往:

长期如此这样下去,多用于表明不良情况。

4.趋之若鹜:

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5.半斤八两:

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6.绞尽心机:

挖空心思,想尽办法,同义词:

费尽心机。

7.大言不惭:

说大话,吹牛皮,一点也不害臊。

8.明目张胆:

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

9.明哲保身:

因怕犯错误或有损于自己利益而对原则性问题不置可否的处世态度。

10.忘乎所以:

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应有的举止。

11.高谈阔论:

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12.始作俑者:

比喻第一个作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13.好高骛远:

指在学习或工作上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

  

14.邯郸学步:

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忘了。

  

15.如丧考妣:

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和着急,贬义。

  

16.一丘之貉:

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17.咄咄逼人:

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

  

18.虎视眈眈:

形容恶狠狠地盯着看,等待机会下手。

  

19.别有用心:

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靠人的企图。

  

20.衣冠楚楚:

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外表内心不一样。

  

21.巧言令色:

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22.好为人师:

指不谦虚,喜欢以教育者自居。

  

23.人模人样:

或指小儿有成人相(亲昵语),或指人态度举止俨然与身份不相称(讽刺语)。

  

24.神气活现:

表现出自鸣得意或傲慢的神态。

  

25.趾高气扬:

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26.为所欲为: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27.呜呼哀哉:

指死亡或完蛋。

  

28.天花乱坠:

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

  

29.巧舌如簧:

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30.一团和气:

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31.改头换面:

表面上改一下,实质上和原来的还是一样。

 

32、倾巢出动:

比喻全部出动,多含贬义。

误例:

全市几百名警察倾巢出动,终于将歹徒捉拿归案。

 

33、炙手可热:

比喻一些人权势很大,气焰嚣张,使人不敢接近。

误例:

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把“炙手可热”理解成为热门、抢手之意) 

34、因人成事:

 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只能表贬义或自谦。

 

35、面目全非:

事物的样子变得很厉害,贬义.指变得很糟。

 

36、见异思迁:

看见不同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不表示选择时犹豫不定。

 

37、改头换面:

 只改形式,不换内容,贬义。

 

38、振振有词:

 贬义,理由似乎很充分,其实是强词夺理。

 

39、不稂不莠:

稂,狼尾草:

莠,狗尾草.比喻人不成材,没有出息.作贬义。

 

40、不知所云:

不知道在说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

指说话人说得不好,而非听者不理解。

 

41.长此以往:

老是这样下去(多就不好的情况而言)。

 45.长篇大论:

滔滔不绝的言论或篇幅冗长的文章。

 

42.朝秦暮楚:

一会儿投靠秦国,一会儿依附楚国。

比喻人反复无常。

 

43.处心积虑:

千方百计地盘算。

褒义用”殚精竭虑” 

44.蠢蠢欲动:

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

 

45.弹冠相庆:

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其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46.翻云覆雨:

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

不能表示气势宏伟。

 51.改头换面:

喻只改形式不改内容。

 

47.歌功颂德:

歌颂功绩和恩德。

 

48.官样文章:

徒具形式,照例敷衍的虚文滥调。

 

49.冠冕堂皇:

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50.过江之鲫:

后用以形容赶时髦的人很多,但多含有盲目跟风之意。

51.沆瀣一气:

臭味相投之人结合在一起。

 57.好高骛远:

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

 

52.江河日下:

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53.谨小慎微:

对琐细的事情过分小心谨慎,以致流于畏缩。

 

54.卷土重来:

喻失败后重新恢复势力。

 

55.老气横秋:

形容人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

 

56.例行公事:

按照惯例处理的公事。

借指只重形式,不讲实效的工作。

57.满城风雨:

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多指坏事)。

 

58.盲人摸象:

喻对事物了解不全面,固执一点,乱加揣测。

 

59.面目全非:

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很糟糕。

 

60.抛头露面:

指某人公开露面。

 

61.匹夫之勇:

不用智谋,只凭个人刚烈的勇气。

 

62.平步青云:

喻一下子达到很高的地位。

用于否定句的成语

等闲视之:

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予重视。

同日而语:

把两件事或者两种情况拿到一起来谈论,意即相提并论。

相提并论:

指把不同的事物不加区别地混在一起来谈论或对待。

一概而论:

常用此比喻对问题不做具体分析,笼统地看成一个样子。

等量齐观:

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无时无刻:

没有时刻,表示从未有过。

常与否定词连用。

善罢甘休:

指好好地了结纠纷,不再使事态持续下去。

望其项背:

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一蹴而就:

踏一步就成功。

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青红皂白:

比喻事情的是非或原因、来龙去脉、是非曲直。

鹿死谁手:

原比喻不知政权会落在谁的手里。

现在也泛指在竞赛中不知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天高地厚:

原形容天地的广大,后形容恩德极深厚。

也比喻事情的艰巨、严重,关系的重大。

吹灰之力:

比喻极轻微的力量。

混为一谈:

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妄自菲薄:

妄:

胡乱的;菲薄:

小看,轻视。

过分看轻自己。

形容自卑。

万应灵丹:

能治各种病的灵药。

比喻一种能解决各种疑难问题的办法。

后不能带宾语的成语

考点诠释:

高考语文试题考查成语误用的类型中有这样一种情况:

某些成语从语法功能或约定俗成的使用习惯上看不能带宾语,命题者却让它带了宾语,导致使用不当。

像名词性成语和形容词性成语的后面显然不能带宾语,这两种情况考查的不多;而某些动词性成语也不能带宾语,如“耳濡目染”“漠不关心”“听而不闻”等,命题者往往故意在此设置陷阱,考生必须密切关注。

不能带宾语的原因:

一者某些成语中的动词后面已有宾语,该成语自然不能再带宾语;二者,某些成语的后半部分是动词,此动词能带宾语,有人就错误地以为该成语可以当做独立的动词来使用,让它带上宾语,这就造成了错误;三者,某些由几个动词联合构成的成语如果带上宾语,切分时就会破坏原有成语的固定结构,因此这样的成语就不能带宾语。

温馨提示

同学们在日常学习中,应该有意识地积累不能带宾语的成语,与心理感觉及感官有关的动词性成语中有许多都不能带宾语。

在掌握此类成语意义的同时,还应明确其特殊的语法功能及约定俗成的用法。

在使用这样的成语时,常常用“对”“对于”“将”“把”等词引出其对象,且将这样的内容放在该成语之前作状语。

常见不能带宾语的成语有如下几种类型:

(1)与心理感觉有关的:

知恩图报、感同身受、诚惶诚恐、无所畏惧、乐善好施、心驰神往、心领神会、爱莫能助、漠不关心、恋恋不舍、念念不忘、不堪设想、妄自菲薄、置之不理、自怨自艾等。

(2)与眼睛(视觉)有关的:

熟视无睹、视而不见、司空见惯、拭目以待、令人侧目、侧目而视、等量齐观、顾影自怜、另眼相看、刮目相看、虎视眈眈等。

(3)与耳朵(听觉)有关的:

洗耳恭听、侧耳细听、充耳不闻、置若罔闻、闻所未闻、俯首听命、言听计从等。

(4)与口(味觉或说话)有关的:

侃侃而谈、夸夸其谈、混为一谈、津津乐道、能说会道、头头是道、坐而论道、能言善辩、吞吞吐吐、不知所云、不可理喻、无可非议、无可厚非、熟读成诵、相提并论、一概而论、谆谆教诲、胡言乱语等。

(5)兼有多种感觉的:

耳濡目染、耳熟能详、倾耳注目、不闻不问、闭目塞听等。

(6)其他类型的:

信手拈来、指手画脚、惟命是从、出奇制胜、求全责备、运筹帷幄、小题大做、无中生有、发扬光大、脱颖而出、犯而不校、斤斤计较、锱铢必较、发扬光大、和盘托出、乐此不疲、身体力行、龙飞凤舞、肝胆相照等。

常用于男女之间或夫妻之间的成语

青梅竹马:

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青梅竹马”的时代就是天真无邪的时代。

两小无猜:

男女小时候在一起玩耍,亲密无间,没有猜疑。

卿卿我我:

形容男女相爱,十分亲昵,情意绵绵。

乱点鸳鸯:

常比喻夫妻,使夫妇互易错配;也比喻胡乱配姻缘。

现也指领导不尊重实际情况,强行令人配对组合的做法。

夫唱妇随:

原指封建社会认为妻子必须服从丈夫,后比喻夫妻和好相处。

比翼齐飞:

比喻夫妻情投意合,在事业上并肩前进。

举案齐眉:

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十分恩爱。

相敬如宾:

形容夫妻相互尊敬,如同对待客人一样。

破镜重圆:

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新团聚与和好。

郎才女貌:

形容男女双方很相配。

耳鬓厮磨:

形容亲密相处的情景。

指小儿女的相爱。

天作之合:

好像是上天给予安排,很完美地配合到一起。

称赞婚姻美满的话。

劳燕分飞:

比喻夫妻、情侣别离。

白头偕老:

指夫妻相亲相爱,共同生活一辈子。

用来颂扬爱情专一,忠贞不渝的夫妻生活。

琴瑟失调:

比喻政令不当,失去调节。

也比喻夫妇不和。

百年好合:

夫妻永远和好之意。

棒打鸳鸯:

用木棒打散一双鸳鸯。

比喻拆散恩爱的夫妻或情侣。

并蒂芙蓉:

比喻夫妻相亲相爱。

也比喻两者可以相媲美。

柴米夫妻:

为柴米的需要而结合的夫妻。

指物质生活条件低微的贫贱夫妻。

乘龙配凤:

比喻得佳偶,结良缘。

东南雀飞:

比喻夫妻分离。

秦晋之好:

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

泛指两家联姻。

琴瑟调和:

琴瑟同时弹奏,声音和谐。

比喻夫妻恩爱。

如胶如漆:

象胶和漆那样黏结。

形容感情炽烈,难舍难分。

多指夫妻恩爱。

三茶六礼:

犹言明媒正娶。

旧指正式婚姻。

三星在户:

表示新婚之喜。

常形容写文章或文学艺术的成语

文不加点:

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一挥而就:

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

挥洒自如:

做事技艺熟练,轻松利落。

写诗作画,运笔自如,不容拘束,也指言谈举止从容不迫。

呼之欲出:

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也形容文学作品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

也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

含英咀华:

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

勾画了了:

描绘、描写的清楚明白。

倚马可待:

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快。

信手拈来:

多形容写作诗文时运用材料、驾驭语言随意自如。

行云流水:

常用来比喻自然流畅,不受拘束(多指文章、诗文、书法等)

江郎才尽:

比喻人的文采思情衰退。

烘云托月:

比喻从侧面加以点染以烘托所描绘的事物。

脍炙人口:

比喻好的诗文为众人所称美。

鸿篇巨制:

规模宏大的长篇或大部头的著作。

洛阳纸贵:

后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

不落窠臼:

形容文章或艺术等具有独创风格,不落伍。

阳春白雪:

现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下里巴人:

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

与”阳春白雪“对举。

入木三分:

形容书法极有笔力。

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力透纸背:

形容诗文等作品运力巧妙,内涵深刻。

形容写字、画画技巧精湛,力道十足。

鞭辟入里:

形容作学问切实。

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倚马千言:

形容才思敏捷。

淋漓尽致:

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

有声有色:

形容表现得十分生动。

酣畅淋漓:

形容非常畅快、舒适。

常指文章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

不同凡响:

多形容人或事物的出众、出色。

别出机杼:

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新颖。

指写作另辟途径,能够创新。

独出心裁:

原来指诗文的构思有独特之处。

后泛指想出的办法或做工与众不同。

喜闻乐见:

形容很受大众欢迎。

别具匠心:

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匠心独运:

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形容独特的艺术构思.。

不刊之论:

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

洋洋洒洒:

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

也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

(也形容才思充沛;写起来很畅快。

要言不烦:

指说话或写文章简单扼要,不烦琐。

味同嚼蜡:

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跌宕起伏:

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

也比喻音乐忽高忽低,很好听。

跌宕:

富于变化,有顿挫波折。

掷地金声:

金:

钟罄之类的乐器。

比喻文章词藻优美。

成用于书法的成语

笔走龙蛇:

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蚕头燕尾:

形容书法起笔凝重,结笔轻疾。

怒猊渴骥:

如愤怒的狮子撬扒石头,口渴的骏马奔向泉水。

形容书法遒劲奔放。

如锥画沙:

象用锥子在沙上画出来似的。

形容书法笔力匀整而不露锋芒。

龙飞凤舞:

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丰筋多力:

书法有筋骨,笔力雄健。

比喻字体结构坚实而丰满,笔力强劲有余。

鸾翔凤翥:

翔:

盘旋而飞;翥:

高飞。

比喻书法笔势飞动舒展。

古肥今瘠:

比喻书法的不同风格。

群鸿戏海:

象许多飞鸿在大湖里游戏一样。

形容书法遒劲灵活。

力透纸背:

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

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临池学书:

临:

靠近,挨着。

指刻苦练习书法。

游云惊龙:

形容书法精妙。

龙蛇飞动:

仿佛龙飞腾,蛇游动。

形容书法气势奔放,笔力劲健。

家鸡野鹜:

比喻不同的书法风格。

也比喻人喜爱新奇,而厌弃平常的事物。

美女簪花:

形容书法娟秀。

也比喻诗文清新秀丽。

矫若惊龙:

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

胡肥锺瘦:

形容书法各擅其美。

渴骥奔泉:

如同骏马口渴思饮,飞快奔赴甘泉一般。

形容书法笔势矫健。

也比喻迫切的欲望。

入木三分:

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

形容书法极有笔力。

现多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铁画银钩:

画:

笔画;钩:

钩勒。

形容书法刚键柔美。

仙露明珠:

比喻人风神秀异。

也形容书法秀逸圆润。

颜筋柳骨:

指颜柳两家书法挺劲有力,但风格有所不同。

也泛称书法极佳。

画沙印泥:

书法家比喻用笔的方法。

龙跳虎卧:

比喻文笔、书法纵逸雄劲。

常用于乐器或歌声

穿云裂石:

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六马仰秣:

形容乐声美妙,连马都抬起头倾听,不吃饲料。

响遏行云:

形容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

石破天惊:

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难以形容的奇境。

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不绝如缕:

形容形势十分危急,或指声音微弱而悠长。

如泣如诉:

形容声音悲切凄凉。

余音绕梁:

形容鼓声或音乐优美,耐人寻味,使人久经不忘。

鸣钟食鼎:

谓用食时身边响着乐器,眼前列着鼎器。

形容古代贵族高官生活的豪奢。

品竹弹丝:

指吹弹乐器。

敲金击石:

金、石:

指钟磬一类的乐器。

演奏钟磬等乐器。

也形容声音铿锵。

琴瑟不调:

①指琴瑟合奏时,声音没有调整得和谐。

②比喻夫妻不和。

轻拢慢捻:

形容轻巧从容地弹奏弦乐器。

用于形容女子的成语

花容月貌、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倾国倾城、国色天香:

形容女子美貌。

秀色可餐:

一是指妇女姿色美丽诱人,二是形容自然景色优美秀丽。

风姿绰约:

形容女子风韵姿态柔美动人。

绝代佳人:

当代最美的女人。

大家闺秀:

现泛指富贵人家未出嫁的女子。

小家碧玉:

称小户人家的美貌少女。

秀外慧中:

外表秀丽,内心聪明。

如花似玉:

形容女子姿容出众。

明眸皓齿:

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

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豆蔻年华:

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形容读书的成语

暗室求物:

在没有光亮的房间寻找东西。

比喻读书不得要领,难见成效。

白面儒冠:

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

博览五车:

指读书多,学识渊博。

穿壁引光:

凿通墙壁,引进烛光。

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春诵夏弦:

原指应根据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

后泛指读书、学习。

唇腐齿落:

比喻读书讽诵极为勤苦。

箪食瓢饮:

一箪食物,一瓢饮料。

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废书长叹:

形容读书时对其内容有所感触而置书兴叹。

焚膏继晷:

点上油灯,接续日光。

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负薪挂角:

隋代李密骑在牛背上读书。

指边劳动边读书,不畏辛苦。

含英咀华:

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

集萤映雪:

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十行俱下:

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

形容读书极快。

韦编三绝:

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

比喻读书勤奋。

宵旰攻苦:

宵:

夜;旰:

天已晚。

早起晚睡,刻苦读书学习。

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差强人意:

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不刊之论:

不能改动或磨灭的言论。

不赞一词:

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现也指一言不发。

不为已甚:

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对簿公堂:

簿:

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

受审问;公堂:

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

在法庭上受审问。

侧目而视:

形容畏惧而又愤恨。

坐地分赃:

(匪首、窝主等)不亲自偷窃抢劫而分到赃物。

明日黄花:

比喻已经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洛阳纸贵:

赞誉佳作有名,风行一时。

河东狮吼:

比喻悍妇发怒。

下里巴人:

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

目无全牛:

形容技艺已达到极纯熟的地步。

捉襟见肘:

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如坐春风:

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问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振聋发聩:

发出很大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噤若寒蝉:

形容不敢做声。

五风十雨:

形容风调雨顺。

(用法:

联合式;作补语、定语;含褒义)

火中取栗:

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从长计议:

慢慢儿地多加商量。

不足为训:

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

不忍卒读:

不忍卒读:

“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

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不名一钱:

一个钱没有。

不易/刊之论:

内容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

不以为然:

然:

是的,对的。

不认为是正确的。

多用于表示不同意。

不以为意:

不把它放在心上。

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

不以人废言:

以:

因为。

不因为人犯有错误,就将他的正确言论加以否定。

可圈可点:

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

三人成虎:

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用法:

复句式;作分句;含贬义)

一衣带水:

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文不加点:

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曾几何时:

时间过去没有多久。

首当其冲:

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屡试不爽:

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易误“没有成功”。

危言危行:

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指正直的言行。

胸无城府:

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

要言不烦:

说话行文简明扼要、不繁琐。

妙语解颐:

有趣的话引人发笑。

(颐:

面颊)

罪不容诛:

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

久假不归:

长期借去,不归还。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登堂入室:

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大快人心:

坏人坏事受到惩罚而感到痛快。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表达群众的感情)

醍醐灌顶:

大彻大悟,明白了。

马革裹尸:

军人战死杀场的英雄气概。

七月流火:

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

安土重迁:

形容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

(重:

不轻率)

毫发不爽:

形容一点也不差。

大方之家:

大方,大道理,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涣然冰释:

比喻相互间的怀疑,误会等完全消除。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

师心自用:

倔强固执,自以为是,独断独行。

身无长物:

长物,多余的东西。

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生活简率,或家境清贫。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

犯而不校:

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

万人空巷:

家家产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用法:

复杂式;作谓语、定语、分句;)

木人石心:

形容人意志坚定,不为外物所动。

大而化之:

原意是赞美一个人的修养达到了融会贯通的境界。

现在用以形容对事情不过细,马马虎虎。

敬谢不敏:

表示推辞做某件事的客气话(不敏:

没有才能)。

一定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