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照相机发展历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27136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照相机发展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自动照相机发展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自动照相机发展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自动照相机发展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自动照相机发展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自动照相机发展历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自动照相机发展历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自动照相机发展历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自动照相机发展历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自动照相机发展历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自动照相机发展历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自动照相机发展历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自动照相机发展历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自动照相机发展历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自动照相机发展历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自动照相机发展历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自动照相机发展历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自动照相机发展历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自动照相机发展历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自动照相机发展历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动照相机发展历史.docx

《自动照相机发展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照相机发展历史.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动照相机发展历史.docx

自动照相机发展历史

自动照相机发展历史

照相机自动聚焦系统的研制历史最早要追溯到60年代。

1963年,Canon公司曾在原西德的科隆博览会(Photokina)上展出了一架自动聚焦照相机的样机;1974年,Nikon公司也在这一个博览会上展出了一架样品;由于这些样机结构复杂和体积过大等原因,未能成为商品。

直至1975年,美国的亨尼威尔(Honeywell)公司才发表了具有实用价值的自动聚焦组件VistronicSystem,称为双象对称式光电自动聚焦系统(简称VAF系统)。

亨尼威尔当时并未生产出照相机,但在近20年后,却因为此技术而给公司带来一笔意想不到的收入,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日本小西六写真工业公司(于1987年10月20日改名为柯尼卡有限公司,Konica)于1977年元月开始研制,并于同年11月率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架35毫米自动聚焦袖珍照相机柯尼卡C35AF,这是第一架作为实用商品出售的AF照相机。

它采用了亨尼威尔公司生产的自动聚焦组件。

该机的AF系统是通过两个测距窗后面的反光镜把影像反射到AF传感器来工作的,传感器把两个影像的反差进行比较,并改变其中一块反光镜的位置,当两个影像的反差完全一致时,AF组件内部的集成电路即可操纵照相机进行调焦,从而实现了自动聚焦。

由于这一系统获得了成功,所以后来有许多公司都采用Vistronic自动聚焦组件来生产自己的AF相机。

由于该系统是接受外来光线的,属于“被动型”AF系统,所以C35AF的不足之处是当光线暗和被摄体反差低时无法工作,更重要的是聚焦的精度不高(从1.1米至无穷远分11级聚焦),由于该袖珍照相机的镜头焦距短(38/2.8),加上拍摄时大多是选择小光圈,聚焦不准的不足可以由景深来补救。

该系统在约80毫秒时间内完成聚焦过程。

1978年,美国宝丽莱公司(Polaroid)推出了超声波自动聚焦一次成像照相机SX-70SonarAF。

这种照相机采用了所谓的“主动型”AF系统,由照相机本身发出超声波信号,并测量从被摄体返回来的信号。

超声波自动聚焦系统属“主动型”,其优点是不受光线条件的影响,能在完全黑暗的情况下工作。

但不能透过玻璃进行工作,对吸收超声波的物体也会给出不正确的测距结果。

该机的自动聚焦过程所用时间约60毫秒。

1979年11月,佳能推出了第一架采用红外线测距的自动聚焦照相机AF35M,其工作原理与超声波AF系统类似,其优缺点也是类似的。

由于该系统结构简练和精度较高,许多公司纷纷采用这类系统。

由于自动聚焦在袖珍相机上成功地得以实现,作为单反机主要生产厂的日本各大公司,试图在单反机上实现自动聚焦。

佳能和理光(Ricoh)两家公司则是从镜头入手,以研制AF镜头为主攻方向。

这类AF镜头与现在的不同,它们只能用于常规的手动聚焦单反照相机上,镜头本身装有AF伺服马达和AF检测装置。

佳能于1980年推出了一支35~70/4的AF变焦镜头;理光则推出一支50/2的AF标准镜头。

这两支镜头的特点是在镜身上装有聚焦系统和聚焦驱动马达及电池,所以也称外光式AF系统。

从外观上看显得很笨重。

在圆形的镜筒上附加了一个方型的大包,不甚美观。

佳能的镜头采用了自己研制开发“固态三角测量”系统(SST,SolidStateTriangulation),在镜头里排列有数百只检测传感器,用于接收来自被摄体的两束光线。

来自被摄体的光线分别经过固定反光镜和可动反光镜后,再反射到两个透镜及一个三角棱镜,分别照射在检测传感器上,使之变换成电信号。

通过比较这两束光线的差别,电子线路计算出被摄体与照相机之间的距离,并指示驱动马达将镜头内活动的光学元件旋转至所需的位置。

使用这类镜头拍摄时,操作者要将照相机对准被摄体,然后按下镜头上的一个按钮启动自动聚焦系统。

1981年,佳能采用“固态三角测量”系统,生产了一架具有被动型自动聚焦系统的袖珍相机AF35ML,采用了240个CCD组成的测距组件;日本奥林巴斯光学有限公司(Olympus)则采用了日本精工研制的FCM系统推出了C-AF袖珍相机。

同年11月,日本潘太克斯(Pentax,即旭光学有限公司)以ME-Super为原型,加装了自动聚焦组件和聚焦指示系统,推出了与后来机身一体化自动聚焦单反机最为接近的、具有自动聚焦指示(即辅助聚焦系统)的ME-F单反机。

配用特制的SMCAF35-70/2.8自动聚焦镜头时具有自动聚焦功能;而用手动聚焦镜头时,取景框下有快速聚焦指示信号。

这可以称是世界上第一架AF单反机,也是第一部实现TTLAF方式的单反机。

1982年3月,佳能在原AV-1的基础上,推出了一架具有快速聚焦指示(QF,QuickFcous)的单反机AL-1,与潘太克斯ME-F的辅助聚焦系统类似。

而奥林巴斯亦于同年随其OM-30一同推出了一支35-70/4的AF镜头。

该镜头同佳能和理光的AF镜头一样,有一个方形的大包,内装有焦点检测装置和聚焦马达。

该镜头的特点是有三种聚焦方式,除了单次和连续自动聚焦方式外,还首次实现了“陷井”聚焦。

尼康也于1983年在其大受欢迎的专业照相机F3的基础上推出了具有自动聚焦功能的F3AF,尼康的做法与其他公司的不太一样,虽然在镜头内装入AF马达,但焦点检测装置是装在特制的DX-1自动聚焦取景器中。

也属TTLAF系统。

当时只生产了80/2.8和200/3.5EDIF两款AF镜头,原手动聚焦镜头则要配用增距镜TC-16才能实现自动聚焦,并在原F3的机身上多加了一个触点。

由于DX-1取景器内置有AF检测装置和两节七号电池,使得其体积很大。

并且因该机的AF检测装置的性能未过关,而且价格偏高,配套镜头少,所以在市场上并没有获得很大的成功。

在此期间,不太出名的日本企能工业公司(Chinon)也推出了两支AF镜头50/1.7和35-70/3.5-4.5。

这两支镜头与其他公司的AF镜头不一样,所采用的是红外线主动型AF系统,可用于其CE-5单反机上。

理光也推出了具有电子辅助聚焦系统的单反机XR-F。

1983年,Minolta公司在原X-500的基础上,推出了带TTL相位检测辅助聚焦系统的X-600,其基本指标与X-500差不多,只是增加了电子辅助聚焦系统。

上述所有涉及自动聚焦单反机的研究工作,基本的出发点均是在原有的单反机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企图将自动聚焦作为一项附属功能添加到原有的单反机上,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是不成功的。

直至1984年,日本各照相机主要生产厂家都推出了自己的自动聚焦产品,唯一例外的是美能达,作为日本照相机制造业“五巨头”中的一分子,它除了生产出带电子辅助聚焦的X-600和一些AF袖珍相机之外,在AF单反机的研制方面并无出色表现。

当时尽管市场上已有柯尼卡C35AF、佳能AF35M和AF35ML、美能达AF-C、尼康L35AF、理光AF2和FF3-AF等一批自动聚焦袖珍照相机;单反机中有潘太克斯ME-F、奥林巴斯OM-30和尼康F3AF等以及一些AF镜头,但是并未对整个照相机制造业带来深刻的影响,当时的大多数AF单反机产品都是将AF马达和电路装在镜头内,因此镜头的外形不美观,而且重量大,最为重要的是AF性能偏低。

至此,真正的、具有实用性的、价格适中的AF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仍未出现,它依旧是许多人的梦想。

同时,不少公司仍在努力探索。

潘太克斯和奥林巴斯两公司分别在研制新型AF传感器;各公司正在尽量使马达微型化,以便能装入机身中,而又不使机身的体积过于庞大;美能达则与原西德莱兹(LEITZ)公司一起,于1978年开始研制莱卡LEICAR3的样机。

由于这两家均对照相机机电系统有独到之处的公司联合起来,所以后来美能达在AF单反机研制方面得取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也就不足为奇了。

1985年

任何一件大事发生之前,总是被许多未经证实的传言所笼罩,照相机行业也不例外。

1984年,在日本照相机制造业中就有传言称,美能达不久将推出一款新相机,美能达对此既不承认也不否认。

许多人猜测这款新相机可能是X-900,将比原来的X-700功能更强,是供专业人士使用的相机。

层层迷雾终于被驱散,传言终于被证实。

1985年2月,美能达向市场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机身一体化的AF单反机α7000,但它并不是X系列的相机,也不是专业相机,而是一架全新的单反机。

该单反机不仅第一次使自动聚焦实用化、而且还代表了至1985年为止,35毫米单反机设计的最高水平。

它的诞生为新一代的35毫米AF单反机的设计制定了一个基准(如同当年尼康的NIKONF为35毫米单反机定下基准那样)。

这一切都是其他几家著名照相机生产厂家数年来苦苦探索的。

随后出现的不少AF单反机从外形和功能设置上,基本上是以α7000来作为参照。

美能达α7000的研究开发始于X-700设计完毕之后,前后历时4年,共耗资20多亿日元,是一项具有一定风险的革新。

在此同时,尼康、佳能、潘太克斯、奥林巴斯等公司也在进行AF单反机的研究,而且还生产出不少产品,但没有一家公司能对AF单反机的前途作出肯定的回答。

广大用户对于这类新一代的照相机持何态度不可得知,若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各大公司采取了谨慎的做法,不敢贸然行事。

当时在美能达公司内部,亦因已经成为拳头产品之一的办公机器的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而照相机生产的利润只占全公司总利润的一小部分,从而有放弃照相机生产的苗头。

但公司里的年青设计师们坚持主张开发自动聚焦型全自动单反机。

经过激烈的争论,他们占了上风。

在当时全世界单反机市场萧条的黯淡气氛下,美能达似乎处于背水一战的境地,也正因为如此,使得美能达的照相机生产先置于死地而后生。

美能达α7000的出现,立即在整个摄影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使其他照相机生产厂家大吃一惊。

从某种意义上讲,美能达是代表了整个日本的照相机制造业来研制自动聚焦单反机的,它首先推出α7000,实际上是投石问路,看看公众对自动聚焦这一新生事物的反应如何,究竟这类自动聚焦单反机是否会受到摄影爱好者的欢迎?

原有的用户会不会放弃旧有的装备而改用AF单反机?

美能达α7000一投放市场,首先倍受中老年人的欢迎。

他们因年事渐高,眼力不济,觉得对焦是很麻烦的事。

而用了α7000,只要按动快门,就能拍出清晰精彩的照片,又使他们回到摄影爱好者的行列中。

其次从高龄人中开始的“自动聚焦”热迅速扩展到年轻人中,因此该机的销售势头如同破竹。

由于α7000性能高,价格合理,所以在短短的半年内就销售了50多万架,从而使美能达当年的照相机销售量超过了连续八年保持销量第一的佳能公司,而雄居日本第一,该公司的当年利润也陡升了70%。

美能达并没有想到会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而其他一些厂家则因持谨慎态度,痛失良机。

因为从技术上来讲,当时已经出现了较为成功的AF系统(如TTL相位检测系统等),剩下的问题是将聚焦马达微型化和放于何处,与1985年出现的机身一体化AF单反机只有一步之遥了。

α7000的出现,标志着实用化AF单反机的诞生,并使萎缩的单反机市场得以复苏。

美能达α7000是一架全新设计的单反机,它与其他公司的改良做法不同,采用了完全革新的方法,从镜头卡口入手,放弃了沿用数十年的MD卡口,启用了完全新型的AF卡口。

在外型上,也与当时的大多数常规的单反机不同,在机身顶上装有一块液晶显示面板(LCD),用来显示如各种参数,代替了原来的刻度盘。

α7000还一反过去的所有单反机调整光圈是在镜头上完成的作法,将光圈调节也改在机身上了。

整个机身上看不到一个旋钮,全部由按钮来代替。

美能达α7000拥有数个世界第一。

(1)世界上第一台机身一体化AF单反机;

(2)第一次实现多曝光程序自动选择(其实在此之前,于1983年推出的FA上就实现了双曝光程序自动选择,α7000只是将其拓广了);(3)第一次实现快速程序偏移;(4)第一次能在全黑的场合可实现自动聚焦和TTL闪光控制。

在推出α7000的同时,美能达还推出了一系列的AF镜头和相应的闪光灯。

最为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是它的AF系统。

以现在的标准来衡量美能达α7000,它的AF速度的确是慢的,但在当时,它确实是最优秀的。

例如用35-70/4镜头从1米处向无穷远处聚焦,整个行程只要0.45秒,可见其聚焦速度是一般人所不能相比的。

尽管美能达摒弃了它原有的MD卡口,在新一代的AF单反机上启用了新卡口(该卡口与MD卡口完全不兼容,这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是很危险的),但由于它不仅具有自动聚焦功能,机身上的其它功能也比一般的相机要多(如四种曝光方式等),加上美能达是按系统机型来设计α7000的,在推出机身的同时也推出了一批AF镜头和相应的附件,美能达不仅仅是设计了一架新型单反机,而是将一整套全新的单反机系统奉献给用户,所以销路一直很好。

直至1989年,在4年中就售出了250万架,确实是令人刮目相看了。

在此之前,日本照相机制造五大厂家的排列中(尼康、佳能、潘太克斯、美能达和奥林巴斯),美能达常常处于最后一位。

随着α7000的推出,美能达的名声愈来愈响,终于使美能达年轻的设计师们松了一口气。

同年,美能达α7000一举夺得了1985至1986年度“欧洲相机”(EuropeanCamera)的和1985年“日本相机大奖”(CameraGrandPrix)的称号。

美能达在对这一划时代新产品的命名上,也煞费苦心(7000是在西欧市场的名称,在日本市场为α7000,在北美市场则为MAXXUM7000)。

“7000”这一数字早已确定,因为“7”对美能达公司的照相机生产来说,是充满希望和幸运的数字。

从以往照相机生产的历史来看,1962年2月20日美能达Himatic相机被美国宇宙飞船Friendship7(友谊7号)的飞行员约翰·格林(JohnGlenn)带入太空;而美国的最初五架载人宇宙飞船均有数字“7”:

自由7号、解放钟声7号、友谊7号、曙光女神7号和西格玛7号。

从此,美能达与数字“7”结下了不解之缘,随后大受人们欢迎的“XD-7”、“X-7”、“X-70”和“X-700”,无一例外地使用了数字“7”。

而打头的字母采用了“α”。

α是希腊字母表中的第一个字母,而夜空中最明亮的星取名为α星,它具有事物初始的意义,对于这架开创照相机生产新纪元的机种来说,用α最贴切不过了。

如今α成为了美能达AF单反机的代名词。

1986年

美能达公司在获得了巨大成就面前并未停止前进的步伐。

于同年9月,一鼓作气推出了第一架机身一体化的专业型AF单反机α9000,以适应专业人士的需要。

并于次年6月推出了在α7000基础上的简化型机α5000,从而形成了一条连续的阵线,兵分高中低三路向市场进军,使普通摄影爱好者也能享受到自动聚焦的好处。

为了迎合专业人士的口味,α9000除了具备有自动聚焦功能外,其余与传统的手动聚焦单反机相差不大。

它并没有内置马达卷片器,输片系统是传统的手动方式。

在自动聚焦方面,α9000采用了连续AF方式,这种方式与α7000的单次AF方式不同,在任意时刻均可释放快门,因此可以及时地捕捉到精彩的画面。

这种连续自动聚焦方式后来亦成为了一种标准方式。

α9000上首创的电子式景深预测装置别具特色,它可以在各种曝光方式下使用,均能将光圈收缩到曝光的实际值处。

事实证明,α9000也是一架成功的AF单反机。

而α5000只有程序自动曝光和手动曝光两种方式,但对于初学摄影者来说,它是完全能够满足要求的。

当美能达沉浸在胜利的欢悦之际、它的AF单反机行销全世界之时,一记意想不到的打击来自美利坚合众国,美国亨尼威尔公司对美能达提出控诉,称它侵犯了其AF专利技术。

从此,一场漫长的官司拉开序幕。

至于最终谁赢谁输,暂且不表。

在美能达α7000获得巨大成功之后,日本的另外几家大公司似乎有点不知所措,同时也并不甘心让美能达独占AF单反机市场。

对美能达的挑战作出反应的第一家公司是大名鼎鼎的尼康。

尼康公司于1986年4月推出了该公司的第一架机身一体化AF单反机F-501。

尼康曾经生产过F3AF,对自动聚焦系统也做过大量的研究工作,所以在α7000面世后不久就推出了F-501是理所当然的。

从外形看F-501与其手动聚焦相机F-301没有什么区别,可见尼康是仓促应战的,给人的印象是仅在F-301上增加了AF功能,事实上也正是如此。

F-501第一次将两种AF方式(单次AF和连续AF,美能达α7000只有单次AF,而α9000则只有连续AF)集于一身。

更为重要的是,尼康F-501不仅使用其新型的AF镜头,它还能使用1956年以来尼康生产的所有手动聚焦镜头。

这对于尼康照相机的用户来说是一大福音。

众所周知,尼康照相机一直在摄影界中享有盛誉,其镜头因为光学质量优异则更受专业人士所推崇。

而新型的AF单反机仍能使用原有镜头,只是有一些限制(如将手动聚焦镜头用AF单反机上时不能用程序自动曝光方式;也不能使用矩阵式测光方式),但尼康的原有用户并不必全部摒弃原有的装备而向AF系统过渡。

尼康在推出F-501的同时,还推出了转换接圈TC-16A,它能将原有的部分手动聚焦镜头转换成AF镜头,使原有的用户也能享受到AF的好处。

由于尼康F-501具有上述优点,因此一举夺得了1986至1987年度的“欧洲相机”的称号。

同年10月,奥林巴斯推出了该公司的第一架AF单反机OM707。

该相机外形酷似美能达α7000。

OM707只有程序自动曝光一种方式,但也像美能达α7000一样,可以手动程序偏移。

就操作性来讲,使用者仍是能够控制曝光的。

OM707是第一架机身内置AF照明器的单反机,在光线不足的场合不用外接专用闪光灯仍能自动聚焦,比美能达α7000更进一步(α7000的AF照明器是装在专用闪光灯上)。

而且第一次在手柄内装入一只闪光指数为12米的闪光灯。

虽然OM707比美能达α7000问世晚,但功能及性能均不及美能达α7000(如AF速度及检测范围),它更像一架单反化的袖珍相机。

同年与尼康F-501参加了欧洲相机的竞争,结果名落孙山,而且在市场上反响不大。

1986年底,现已归属日本京磁(KYOCERA)公司的雅西卡也推出了自已的第一架AF单反机230AF。

该机的特点是具有陷井聚焦方式(即预先设定好镜头的焦点,当被摄体进入焦点时,相机快门自动开启曝光),这是第一次在机身上装备了这种功能。

随230AF还配有一只闪光指数为11米的小型闪光灯一同出售,该闪光灯与机身几乎是一体的。

在其外形设计上,230AF显然受美能达α7000的影响。

但AF速度和马达进片速度均比美能达α7000低。

该公司并于次年推出了230AF的简化机210AF和200AF。

就当时的AF单反机的状况而言,主要的评价指标不在于功能多少,而在于AF速度和AF检测范围。

虽然尼康的F-501、奥林巴斯的OM707和雅西卡的230AF均比美能达α7000面世时间晚,但这三款相机的AF速度和AF检测范围均不如美能达的α7000和α9000,而且在功能上也无大的创新,所以这一时期仍是以美能达α7000作为基准来衡量其他AF单反机,而其他厂家则响起了“打倒α”的口号。

1987年

作为最大的35毫米相机生产厂家的佳能公司似乎有点反常,在各大公司竞相涌入AF单反机市场之际,它却没有任何动静,似乎是这场自动聚焦大战的的旁观者。

实际上佳能在美能达α7000出现后两个月(1985年4月),曾推出了T80(仍为FD卡口)以及三支AC系列AF镜头(50、35-70和75-200),接着又于1986年推出了T系列的顶级机T90。

T80似乎是佳能在自动聚焦大战中的前头兵,但因为售价高,而且性能并不比α7000优越,在市场上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几乎是一败涂地,对于在日本连年占销量第一的佳能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因此,佳能决心化悲痛为力量,暗中秣马厉兵,它要确信能设计出一架将美能达α7000打倒的AF单反机,才会出击。

佳能做到了!

在沉默了两年后,于1987年3月,佳能推出了其第一架镜头一体化AF单反机EOS650。

佳能与其他公司的做法不同,它是将AF驱动马达装在镜头内,而不是像其他公司那样装在机身内。

佳能对于设计这类镜头是有足够的经验。

正因为将驱动马达装在镜头内,使得AF速度提高了许多,将美能达α7000一下就甩在了后面,成为当时AF速度最高的照相机。

佳能公司为了使新系列的照相机具有卓越的性能和发展前途,同时也深知仅对原有卡口进行改良是很难奏效的,加上看到了美能达放弃原有卡口而获得巨大成功,所以也依法泡制,对其新的EOS系列照相机进行了革新,基本放弃了已使用近30年传统的FD卡口,使得现有庞大的FD系列镜头群及F-1N、A系列、T系列照相机和附件等陷入了一种前途叵测的境地。

EOS表示电子光学系统(ElectronicOpticalSystem)的意思。

EOS650所采用的EF系列全电子信息传递镜头卡口,取消了全部的机械联动装置,只依靠八只触点来实现机身与镜头的信息交换,减少了因机械磨损所带来的误差,提高了精度。

每只EF镜头内均有两只马达,一只用来自动聚焦;一只用来控制光圈的开启。

AF马达分为弧形马达和超声波马达两种,具有超声波马达的镜头在自动聚焦时,几乎是无声的。

在AF检测系统方面,EOS650采用了佳能公司开发的BASIS(基存储影像感应器)作为传感器,与其他公司的CCD传感器有所不同,其灵敏度和AF速度均高于其他公司的AF系统。

EOS650还首创了景深优先程序自动曝光方式。

在拍摄时,分别对前后两点进行自动聚焦,然后重新构图拍摄,照相机会根据两点与照相机的距离,自动地选择适当的光圈,按光圈优先自动曝光。

这种曝光方式尤其受到摄影初学者的喜爱。

实践证明了这种新型的曝光方式是实用的,所以佳能在以后的许多AF单反机中也装备了这种曝光方式。

由于EOS650具有一系列的优点,因此荣获了1987至1988年度的“欧洲相机”的光荣称号和1987年度“日本相机大奖”。

同时由于佳能将超声波马达装入镜头内,也获得了当年的“欧洲科技创新大奖”(EuropeanINNOAward),可见佳能的新系列AF单反机的确身手不凡。

由于佳能也像美能达那样,放弃了原有卡口而采用新型的AF卡口。

但是佳能FD系列镜头的市场占有率远高于美能达的MD系列镜头,所以在EOS系列相机推出后,抱怨佳能新旧系列镜头不能互换的呼声很高,而抱怨美能达的调子则要低得多。

相反,尼康由于新型的AF卡口与原有的F型卡口兼容,而得到了不少好处。

在市场竞争上,尼康因为其新旧镜头通用性良好而极具竞争性。

在EOS650诞生后仅两个月,佳能为专业人士奉献了EOS620半专业型AF单反机。

该机的外形与EOS650一样,只是机身和快门采用了金属来制造,以适应在更严酷的环境中使用。

在性能上,EOS620将快门速度和闪光灯同步速度分别提高到1/4000和1/250秒,并省略了EOS650上的景深优先程序曝光方式,增加了多重曝光和自动包围曝光方式。

同年3月,潘太克斯也推出了其第一架机身一体化AF单反机SFX。

从基本功能和性能方面看,SFX与其他AF单反机无多大的区别,其新颖之处在于首创了在35毫米单反机内内置闪光灯。

潘太克斯是自美能达、尼康和佳能之后才推出其AF单反机的,因此看到了美能达由于放弃原有镜头卡口所经历的痛苦,也看到了尼康因新旧卡口兼容而得到的好处,所以它推出的SFX仍保留了最为流行的KA卡口,使得拥有KA型卡口镜头的用户不必放弃现有的镜头。

潘太克斯比尼康做得更好,手动聚焦镜头用于AF相机上,除不能自动聚焦外,相机的全部功能均可发挥效用,而且还具有陷井聚焦功能。

真是后来者居上,笑到最后者笑得最甜。

尼康在推出了F-501之后,于1987年6月推出了为初级摄影爱好者而设计的F-401,这是尼康第一架在机身上调节光圈的单反机。

与F-501相比,该机增加了快门优先自动曝光方式并启用了尼康的简化型矩阵式测光方式。

但取景信息很少,而且AF速度也不高,实属一架普及机型,因价格比较低,对于那些崇拜尼康相机的人士来说,的确是较好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