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德意志帝国海军战略的转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8285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述德意志帝国海军战略的转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简述德意志帝国海军战略的转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简述德意志帝国海军战略的转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简述德意志帝国海军战略的转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简述德意志帝国海军战略的转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简述德意志帝国海军战略的转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简述德意志帝国海军战略的转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简述德意志帝国海军战略的转变.docx

《简述德意志帝国海军战略的转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述德意志帝国海军战略的转变.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简述德意志帝国海军战略的转变.docx

简述德意志帝国海军战略的转变

简述德意志帝国海军战略的转变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16世纪英国首相雷利爵士(SirWalterRaliegh,1552-1618)曾经说过:

“谁能控制海洋,即能控制海上交通,即能控制海上贸易,即能获得世界财富,因之即能控制整个世界。

”从世界近代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无论是西班牙、葡萄牙还是荷兰和英国,无一不是通过其强大的海军占据世界贸易,成为一时的霸主。

德意志帝国统一之前,德国境内大小邦国林立,除北部沿海几个邦国外,大部分邦国缺少海洋意识。

18世纪兴起于德国东北部的普鲁士依靠其强大的陆军力量,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德国的统一。

与占绝对优势的陆军相比,海军在德意志帝国统一之初被视为陆军的辅助力量而存在,其发展程度远远落后于当时世界海军的先进水平。

直到19世纪末威廉二世亲政,特别是蒂尔皮茨担任海军部国务秘书之后,德国海军才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陆权国家”意识下的海军战略

  早在14世纪,德意志北部诸城市组成的“汉萨同盟”曾因拥有强大的海上舰队、牢牢地控制住北海和波罗的海的制海权而在欧洲海域盛极一时。

1370年,由吕贝克市市长约翰·维特伯格领导的同盟舰队击败北欧海上强国丹麦,迫使其签订《斯特拉尔松和约》,巩固了同盟在波罗的海和北海的航运和贸易实际的垄断地位,并长达200年之久,成为当时欧洲“第一海上强国”。

正如瑞典国王古斯塔夫·瓦萨(UustavWasa,1496-1560)所说,“斯堪的纳维亚诸国的王冠直到16世纪仍然是汉萨人的小商品一般”。

但是,汉萨同盟在海上的辉煌随着三十年战争结束而不复存在,战争结束后的德意志一片狼藉,分裂的局而被确定下来,“汉萨同盟”的欧洲海上霸权被荷兰和英国所取代。

  自18世纪开始,德意志东北部的邦国普鲁士日益兴起,并成为日后统一德国的主导力量。

普鲁士是典型的陆军强国,它继承了条顿骑士团的军事专制传统,军事纪律严明,士兵作战勇敢,普鲁士国王胖特烈二世更是把普鲁士变成一个军事专制国家,赢得了“军事天才”的称号。

与强大的陆军相比,普鲁士的海军则显得微不足道,在18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依靠陆军起家的普鲁士一直忙于与奥地利争夺中欧地区的霸权,根本无暇去关注海军,七年战争期间普鲁士海岸虽不断遭到瑞典舰队的骚扰,却不能进行有效的反抗。

1806年,耶拿会战失败后,普鲁士更是被迫加入拿破仑针对英国的“大陆封锁体系”,它的海岸线几乎被英军全部封锁。

  1848年,德意志诸邦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要求制定宪法和实现德国统一。

正当诸邦国在法兰克福召开国民会议之时,丹麦国王弗里德里希七世发表声明,将石勒苏益格并入丹麦版图,并派海军封锁普鲁士海岸。

针对丹麦的挑衅,与会的爱国者们决定建立一支帝国舰队视为国家统一的象征,议定拨款6百万泰勒(约1百万英镑)作为海军经费,成立以普鲁士阿达尔伯特(Adalbert)亲王为首的专门“海军事务委员会”,商讨建立帝国海军事宜,委员会认为:

按照当时的实力,德国不应该试图跻身世界一流海军行列,其首要目的是要保护德国在波罗的海和北海的自由航行与海上贸易②。

然而,如同法兰克福国民议会一样,统一的帝国海军建设也没能摆脱昙花一现的命运。

由于各邦国在海军经费上的严重利益分歧,1852年2月,第一支德国舰队正式解散,大部分战舰被拍卖,一部分划归普鲁士所有。

  1865年,以所得战舰为基础,普鲁士战争部部长阿尔布雷西特·冯·龙(AlbrechtvonRoon)向普鲁士议会提交了一份为期12年的建造计划。

他认为普鲁士至少要成为一个二等海军国家,普鲁士海军建设的目标“一是保护普鲁士与德国的海外贸易和波罗的海、北海沿岸,二是维持德国在那些只有海军可以接触到的欧洲地区的影响。

”③龙恩建议在北海的威廉港和波罗的海的吕根岛建造海军基地,建设一支包括10艘铁甲快速军舰、10艘大型沿岸防御战舰以及14艘用于保护和破坏贸易的战舰的舰队,这样普鲁士海军就有能力封锁或者进攻敌人的舰队、港口与海岸。

但在随后的经费分配上,龙恩更加强调的则是陆军的优先权:

拨给陆军的预算为3850万泰勒,而海军则仅有230万泰勒④。

而且这一海军提案最终由于稗斯麦与进步党之间的宪法斗争而没有通过。

  1867年,北德意志联邦第一任海军大臣雅赫曼(Jachmann)提出一项海军十年建设计划。

与龙恩强调侧重建设一支海外服役的舰队不同,雅赫曼为这一舰队制定的任务是保护和扩张北德意志联邦的海上贸易,保护波罗的海和北海海岸,形成可以将战争引到敌人舰队、沿岸和港湾的进攻性战斗能力⑤。

但此时德国统一战争正在如火如茶地进行当中,海军并没有受到较多的关注,而且由于普鲁士海军在德国统一过程中并未发挥任何实质性的作用,人们对海军的热情逐渐冷却下来。

  由于海军在德国统一过程中基本没发挥什么作用,德意志帝国统一后,从1872到1888年,德国海军部长都是由陆军出身的将领来担任⑥。

1872年,步兵出身的阿尔布雷西特·冯·斯托施(A1-brechtvonStosch)被任命为帝国海军部部长,然而这位陆军将领却在任职期间为德意志海军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奠定了德意志海军的基础,被后人誉为“德意志海军之父”。

关于德国海军的战略任务,斯托施在1871年把它定义为:

我们需要能够进攻的舰船,以保护商业船队,我们在远方海岸驻扎的中队,也必须拥有这样的船只。

他十分注意保持德国的海外贸易,认为德国的海军应该随着德国的商业一起增长,他呼吁获取海外殖民地,以吸收德国移民,为工业提供市场和原料产地⑦。

  1872年11月,斯托施向稗斯麦递交了一份建造计划,计划指出,在未来战争中,德国的攻势应该主要由陆军力量来发起,海军最合适的任务就是在某些陆军无法达到的德国的利益受到威胁的地区维护帝国的权利,建设一支包括6艘铁甲快速军舰、18艘轻巡洋舰和6艘炮艇的海军。

到1883年斯托施卸任之际,其海军计划基本上顺利实现,德国此时己经拥有13艘铁甲战舰和13艘炮艇以及数量相当可观的轻巡洋舰舰队在外服役⑧。

蒂尔皮茨认为,斯托施是第一个规划德意志海军建设的人,他重新拾起了“汉萨同盟”后德国失去的东西,推动了被忽视了数个世纪的海军的发展⑨。

  1884年,另一位陆军将领卡普里维(LeoUrafvonCaprivi)接替斯托施担任帝国海军部长,卡普里维的“两线作战”理论深深地影响了德意志帝国的海军战略。

他认为德国与法国、俄国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德国要全力以赴为即将到来的两线战争做备。

在两线作战中,陆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海军的任务仅仅局限于做好针对法国和俄国的海岸防御。

同时,卡普里维的两线作战理论使他认识到海军封锁的重要性,因为工业化和经济专业化使得德国愈来愈依赖海外进口及海外市场⑩。

  二、蒂尔皮茨的“深海打击”战略及“第九备忘录”的制定

  阿尔弗雷德·冯·蒂尔皮茨(AlfredvonTirpitz)1849年3月19日出生于勃兰登堡小镇屈斯特林(Kiistrin),1865年加入普鲁士海军,成为基尔海军学校的一名军校生,1869年,他晋升海军少尉军衔并在威廉皇后号(KonigWilhelm)上服役。

1877年,他被派往阜姆(Fium),参观怀特黑德鱼雷(WhiteheadTorpedo)的建造,随后负责德国鱼雷的建造工作。

1881年晋升为海军少校(Korvettenkapitan),在鱼雷部队的经历深深地影响了这位海军军官的战略思想。

1888-1889年,蒂尔皮茨担任普鲁士号(Preul3en)和威腾堡号(Wiirttenberg)巡洋舰的指挥官,并于1890年担任波罗的海舰队负责人。

1892年,他被任命为海军最高指挥部参谋长,在任期间主持制定了“第九备忘录”,为德国海军战略确定了明确的目标。

1895年被晋升为海军上将,1896-1897年间前往东亚指挥远东巡洋舰队,参与了对中国青岛的侵略。

1897年蒂尔皮茨接任霍尔曼担任帝国海军部国务秘书,提出了“风险理论”,并开始了和威廉二世在海军事务上的紧密合作。

  在蒂尔皮茨的整个职业生涯中,在海军战略上他一直对两种观点持有反对态度,第一种是单纯的海岸防御;第二种便是建立巡洋舰队为海外服务⑩。

德国海军在普法战争中发挥的无足轻重的作用深深地刺激了当时的蒂尔皮茨,这位年轻的海军军官急切地想把海军从陆军解放出来,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便是把舰队从海岸分离,发动主动进攻,在深海同敌人进行决战,在决战中将敌人彻底毁灭。

蒂尔皮茨认为,如果海军没有这样的目标,它将继续成为强大的陆军的附庸,而且在和平时期也不可能冀望完成更多的任务。

把海军从近海防御解放出来是蒂尔皮茨海军思想的第一要素⑩。

  在1871年9月的一封信中,蒂尔皮茨对当时流行的海军战略观点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仅仅通过陆地防御工事和障碍设施便能充分应对敌人舰队对我们海岸攻击的观点是错误的,要避免被敌人封锁和充分应对敌人的攻击,更需要发展装甲战列舰。

进而,蒂尔皮茨认为要发动“自己的主动进攻行为”,“当我们在被封锁的情况下,一场真正的、严肃的决战无论如何将要到来。

如果我们和敌方实力相当的话,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在不利的交战中依靠我们的海岸防御设施。

在此基础上,我们能够利用时机去屠杀敌人,那么敌人的有生力量将会被消灭。

对于漏网的敌人,我们的快速装甲舰将进一步迫使其进行战斗,将它们拖住直到我们的主力舰队到来。

进行海战的目的不是赢得地理优势,而是要彻底地消灭敌人。

如果我们以这样的方式打击敌方舰队,那么我们就可以在附近的港口迅速地进行休整并且发动针对敌人海岸的进攻”。

在这封信中,这位年仅22岁的海军少尉打破了在19世纪7080年代一直困惑人们的战略困境,清晰地描绘了海军部建设的蓝图⑩。

  在德国海军圈内,蒂尔皮茨的名字真正被人们熟知则是在1877年底他负责组建鱼雷部队之后。

鱼雷部队在当时作为一种新型舰队,和当时的“海军战略和舰船建造的革命”相吻合,是弱势海军国家对抗强势海军国家的有效武器。

在鱼雷部队的实际演练中,最为重要的是“去实施的精神和发动进。

  三、从“第九备忘录”到“风险理论”

  “第九备忘录”为德国的海军战略建设提出了清晰的规划,但是蒂尔皮茨的战列舰计划提出后却遭到了以帝国海军部国务秘书霍尔曼(FriedrichvonHollmann)为首的众多海军官员的抵制④。

霍尔曼是法国少壮学派的忠实信徒,对于蒂尔皮茨及最高指挥部所提的战列舰计划表示不理解,甚至想在演习中把最高指挥部排除在外⑩。

威廉二世也在海军战略上犹豫不决,在最高指挥部和帝国海军部的争斗中偏向于建设海外巡洋舰。

1895年春,蒂尔皮茨要求离开最高指挥部,随后被派往远东担任远东海军司令职务。

1896年初,欧洲战云密布,由布尔战争引发的克鲁格电报事件使得德英关系急剧恶化⑧,出于对英国的防御,威廉二世要求发行国债大规模地建造海外巡洋舰。

然而,他的这种疯狂建设计划却遭到了议会的否决,即便倾向于海军建设的党派对于威廉二世的这种“无限制”建设计划也表示反对,因为这一海军建设计划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根本不可能得到议会的批准。

1897年春,霍尔曼制定的15.6亿马克的海军预算被国会否决,威廉二世对霍尔曼与议会打交道的能力提出质疑,霍尔曼由此被迫辞职,而非常善于用数字来证明预算要求合理性的蒂尔皮茨则被威廉二世从远东召回,接替霍尔曼担任帝国海军部国务秘书职务,威廉二世则决定全力支持蒂尔皮茨,甚至允许他自由决定舰队所需的舰只类型的建设和选择④。

  1897年入职海军部后第一个月,蒂尔皮茨就向威廉二世表示:

“目前对德国来说在海上最危险的敌人是英国”勿。

德国海军政策开始更加注重海权在政治上的重要性,希望藉此向英国施加压力。

德国逐渐与英国为敌是政治、经济等多方而作用的结果,但就海军方而而言,“海军战略的转变与蒂尔皮茨对海权的独特解释有着重要关系。

”⑩到19世纪末德国的经济实力己经超过英国,蒂尔皮茨在担任德国东亚舰队司令期间,亲眼目睹了两国在远东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经济上的激烈竞争,认识到两国渐有敌对之势。

德国海军此时尚十分屏弱,蒂尔皮茨担心一旦英国使用武力进攻德国,德国的海外经营将而临覆灭的危险,所以德国必须加速扩建海军。

按照马汉的海权论,蒂尔皮茨认为“德国日益增强的海权会使德国不同于其它大陆国家,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可以使德国在而对英国时获得更好的保障,这比起在一场针对英国的战争中再去寻找盟友有利得多”⑧。

  在1894年的第九号备忘录中,蒂尔皮茨的假想敌是法、俄、丹三国,这样德国有希望和能力去取数量上的优势,但对于英国,情况则大为不同。

而对英国强大的海军,德国不可能采取直接的军事手段来保护其海上交通和利益,更不可能达到之前蒂尔皮茨所要求的进行战略进攻所需的1/3的数量优势,而且德国缺乏海外基地,一旦与英国交战,德国的海外获得将迅速陷入被动。

于是蒂尔皮茨设想采取一种间接的办法,即将德国海军发展成为一种风险因素,这样就能起到威慑的作用,以避免发生针对德国同时德国也根本无法取胜的战争,这就是影响着德国海军之后10余年发展的“风险理”。

  四、结论

  德国地处欧洲东部,基本上是一个陆地国家,只有北方少数地区濒临海洋,这种地理位置显然是不利于海上航行和海外扩张的。

不仅如此,由于缺乏自然屏障的保护,地域开阔、地势平坦的德国国土长期以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和各民族拼搏厮杀的大战场。

为了应对陆上的战争,德国历代统治者和军事家都不得不把注意力集中于陆军建设,强调拥有强大的陆军而不是海军的重要性田。

拥有强大陆军的普鲁士在德意志帝国统一过程中发挥了主导性的作用,德意志帝国建立后,海军长期作为陆军的从属而存在,海军战略的目标限于海岸防御和从总体上保卫德国本土的安全。

蒂尔皮茨的“深海打击”战略使得德国海军最终从海岸防御的束缚中摆脱出来,“第九备忘录”的出台为德意志海军建设确立了明确的战略目标,进行深海决战、控制制海权成为德国海军建设的指导战略。

随着德国工业经济的增长,德英之间的矛盾逐渐取代德俄、德法矛盾成为德国所而临的主要矛盾。

而对强大的英国舰队,德国不但不可能在达到“第九备忘录”中所设想的战略优势,而且在短期内也根本无法达到英国海军同等的水平。

在这一形势下,蒂尔皮茨提出了“风险理论”作为德国海军建设的指导方针,德国由此开启了大规模扩建海军的时代。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