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测量原理及应用》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30401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设计.docx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PS测量原理及应用》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设计.docx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设计

重庆交通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GPS测量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

开课实验室空间数据处理实验室

学院河海学院年级2008专业班地信01

学生姓名学号08260117

开课时间2012至2013学年第2学期

总成绩

教师签名

一、实习概况

1.1实习目的

(1)巩固对《GPS测量原理及应用》的学习,加深对GPS的基本理论的理解,用理论指导作业实践,用实践来证明原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GPS的基本内容得到一次实际应用,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

(2)通过实习,熟练掌握GPS接收机的使用和静态相对定位的外业观测的步骤;

(3)理解利用GPS观测误差的来源及进行静态相对定位的原理;

(4)掌握GPS接收机与计算机结合的技术方法,能够通过数据处理软件处理GPS数据。

1.2实习地点、时间

地点:

重庆交通大学时间:

十六周、十七周

1.3实习组织和安排

本次实习为河海学院08级地理信息系统01全体25的实习,分为5各小组,每组有五个成员组成,我所在小组为第三小组,我担任组长。

1.4实习任务

根据大地测量技术的原理,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边连式与点连式相结合的布网方式,对整个重庆交通大学进行测量。

二、执行规范

GB/T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规范

三、测区概况

3.1地形条件

重庆交通大学,属山区,地形起伏多变,多建筑物及树木,视野并不开阔,卫星信号差异严重。

3.2气候条件

属暖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候在18℃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平均在6-8℃,夏季炎热,七月每日最高气温均在35度以上。极端气温最高43℃,最低-2℃,日照总时数1000-1200小时,冬暖夏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常年降雨量1000-1450毫米,春夏之交夜雨尤甚,

四、外业实施

4.1踏勘选点、做标记

①点位应设在平坦、易于安装接受设备、视野开阔的较高点上

②点位目标要显著,视场周围15°以上不应有障碍物,以减少GPS信号被遮挡或被障碍物吸收

③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和高压输电线

④地面基础稳定,易于点的保存

⑤网形应有利于同步观测边、点联结

⑥点位应选在交通方便,有利于其他观测手段扩展与联测的地方

GPS网点一般应埋设具有中心标志的标石,以精确标志点位,点的标志必须稳定坚固以利长久保存和利用,但是由于受条件限制,此次实习并没有埋石,采用了用油漆标记控制点的方法。

4.2点之记

1-10号点

4.3GPS网的选点网图

如图所示,

4.4观测实施

4.4.1实习器材

中海达BL2000GPS接收机五台,三脚架五个,钢尺五个,笔若干支,观测记录纸若干张。

4.4.2测前检测

4.4.2.1一般检视应符合下列规定:

a.接收机及天线的外观应良好,型号应正确;

b.各种部件及其附件应匹配、齐全和完好;

c.需紧固的部件应不得松动和脱落;

d.设备使用手册和后处理软件操作手册及磁(光)盘应齐全。

4.4.2.2通电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a.有关信号灯工作应正常;

b.按键和显示系统工作应正常;

c.利用自测试命令进行测试;

d.检验接收机锁定卫星时间的快慢,接收信号强弱及信号失锁情况。

4.4.3测量原理

GPS静态定位的基本原理:

把卫星视为“飞行”的控制点,在已知其瞬时坐标的条件下,以GSP卫星和用户接收机天线之间距离为观测量,进行空间距离的后方交会,从而确定用户接收机天线位置

4.4.4观测方法

静态观测:

由于有五台GPS接收机,而网形结构不规则,考虑到边连式几何精度高,具有更多的重复基线边,能够有效的发现测量中的粗差,因此采用边连式观测六个时段,每一时段观测一个70分钟左右时。

4.4.6实施步骤

1、仪器的架设:

安装好电池,在待测点上安置三脚架,并安置基座,使仪器距地面一米以上,严格对中整平,仪器、基座测前经过检核

2、天线高的量取:

天线高应从标石中心量至天线外边沿标志处,互成120°各量取一次,较差小于3毫米,测前测后分别量取采

3、开机观测,记录观测相关数据

主要是测站编号、天线高、观测时段等的数据记录。

4.4.7注意事项:

在野外观测前最好提前一天做星历预报以选择最好的观测时段,天线高、接收仪的型号、序号记录是否正确。开关机时间务必记录,摆设GPS人员尽可能留在仪器旁边,不要让仪器离开视线范围之外,数分钟需至接收仪查看一次,注意数据有无持续接收、电池剩余电量等。

五、内业数据处理

5.1数据预处理和基线解算

5.1.1数据预处理

(1)将原始观测数据从接收机上用HDS2003完整版数据处理软件下载到计算机上,通过解码将各种数据分类整理,剔除无效观测值和冗余信息;

(2)对输入数据进行检核与修改,包括站名、点号、测站坐标、天线高等;

(3)观察网站图;

(4)对GPS数据进行静态基线处理,包括处理全部基线,此次实习由于受地势限制,测量精度较低,致使27条基线有20条有问题,给内业工作带来较大的工作量;对数据搜索基线闭合差,一共有一条重复基线,7个同步环,10个异步环,且由于数据质量低,闭合差误差较大;

(5)导出处理报告,查看测量结果。

5.1.2基线解算

如图,为HDS2003完整版数据处理软件处理基线的界面。

基线解算要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进行初始平差,解算出整周未知数参数和基线向量的实数解,在第二阶段将整周未知数固定成整数,在第三阶段,将确定了的整周未知数作为已知数,仅将待定的测站坐标作为未知数再次进行平差解算,解算出基线向量的最终解

5.2观测成果的外业检核

舍弃不合格的基线,重新测量,此次实习由于有一台GPS接收机在数据传输时有问题,于是进行了第六个时段的测量。

5.2.1重复观测边的检核

对于重复观测边的不同时段的成果互差,应小于等于相应的等级规定精度的2倍

5.2.2同步环闭合差的检核

5.2.3异步环闭合差的检核

5.3网平差

六、实习成果

基线闭合网

§1项目信息

§1.1项目属性

项目名称:

重庆交通大学GPS测量

项目单位:

重庆交通大学

施工单位:

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08级地理信息系统01班

负责人:

黄霞控制网等级:

C

测量员:

08地信01计算员:

黄霞

开始日期:

2011.6.16

结束日期:

2011.6.20

§1.2坐标系统

坐标系名称:

WGS-84

椭球长半轴a:

6378137.000000椭球扁率f:

1/298.257224

投影名称:

高斯投影

尺度:

1.000000投影高:

0.000000

X加常数:

0.000000Y加常数:

500000.000000

中央纬度:

0中央子午线:

108:

0:

0

§2WGS-84三维无约束平差

§2.1平差参数

参考因子:

1.02χ平方检验(α=95%):

通过自由度:

6

§2.2平差基线边

序号

基线名

DX(m)

DY(m)

DZ(m)

距离

中误差(m)

改正数(m)

改正数(m)

改正数(m)

改正数(m)

相对误差

1

0001→0004.1735

-290.9912

-239.3194

279.8487

469.3239

0.0033

-0.0004

0.0006

0.0030

0.0017

1:

144122

2

0001→0006.1735

-126.3234

-277.9903

451.5463

545.0965

0.0037

0.0006

-0.0037

-0.0054

-0.0027

1:

145423

3

0002→0006.1735

-160.6163

-174.4480

257.5870

350.1154

0.0041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1:

86056

4

0003→0006.1672

-0.6644

-110.7758

213.5877

240.6063

0.0021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1:

117113

5

0003→0008.1704

298.6192

159.4640

-148.5910

369.7045

0.0029

0.0003

-0.0002

-0.0002

0.0002

1:

128871

6

0003→0009.1704

166.7765

257.8258

-379.5783

488.2297

0.0057

-0.0011

0.0013

0.0008

-0.0003

1:

86227

7

0004→0006.1735

164.6678

-38.6709

171.6976

241.0207

0.0032

-0.0009

0.0027

0.0018

0.0003

1:

74994

8

0005→0006.1672

189.8875

54.8297

6.6800

197.7579

0.0109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1:

18185

9

0008→0009.1704

-131.8427

98.3618

-230.9873

283.5713

0.0056

0.0010

-0.0010

-0.0006

-0.0003

1:

50791

10

0009→0010.1703

-241.4182

-25.3795

-80.9355

255.8856

0.0133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1:

19242

11

0009→0011.1703

-318.3176

114.0532

-363.3523

496.3457

0.0098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1:

50777

§2.3T检验列表

基线名

T-X

T-Y

T-Z

0001→0004.1735

0.0797

0.0910

0.5142

0001→0006.1735

0.1255

0.4129

0.7099

0002→0006.1735

0.0000

0.0000

0.0000

0003→0006.1672

0.0000

0.0000

0.0000

0003→0008.1704

0.0748

0.0371

0.0449

0003→0009.1704

0.1364

0.0814

0.0928

0004→0006.1735

0.1896

0.4010

0.4260

0005→0006.1672

0.0000

0.0000

0.0000

0008→0009.1704

0.1324

0.0679

0.0833

0009→0010.1703

0.0000

0.0000

0.0000

0009→0011.1703

0.0000

0.0000

0.0000

§2.4自由网平差坐标

序号

点名

纬度(D:

M:

S)

经度(D:

M:

S)

高程

点位中误差

中误差(m)

中误差(m)

中误差(m)

1

0001

29:

29:

24.88888N

106:

33:

57.28288E

234.6893

0.0043

0.0019

0.0018

0.0034

2

0002

29:

29:

32.11494N

106:

33:

57.15861E

235.2775

0.0047

0.0018

0.0018

0.0039

3

0003

29:

29:

33.60531N

106:

34:

03.52384E

243.5155

0.0030

0.0013

0.0013

0.0023

4

0004

29:

29:

35.14066N

106:

34:

10.16981E

245.0204

0.0039

0.0014

0.0018

0.0032

5

0005

29:

29:

41.12332N

106:

34:

12.05702E

254.5198

0.0101

0.0060

0.0058

0.0059

6

0006

29:

29:

41.33769N

106:

34:

04.72009E

256.4185

0.0030

0.0013

0.0013

0.0023

7

0008

29:

29:

28.32237N

106:

33:

51.21083E

229.2945

0.0035

0.0013

0.0016

0.0029

8

0009

29:

29:

19.68430N

106:

33:

54.86091E

230.3692

0.0045

0.0014

0.0017

0.0040

9

0010

29:

29:

16.68472N

106:

34:

03.71915E

229.2721

0.0127

0.0075

0.0063

0.0081

10

0011

29:

29:

06.21379N

106:

34:

04.97927E

225.6820

0.0098

0.0048

0.0039

0.0077

七、实习总结

1、通过实习了解了静态观测的基本步骤流程,熟练掌握了GPS的使用方法及GPS的工作原理;

2、在观测过程中,培养了团队精神,选点布局一定要符合条件,此次试验我们犯了一个低级错误,我们的一号点布局在一个书多建筑物多的地方,致使GPS接收机接收的信号不好,进而导致此次测量精度较低;

3、此次实习没有过对讲机,致使开机时间有些许差异;此次实习开始没有预料到其中一台GPS接收机不能够传输数据,致使进行了第六个时段的观测,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4、本次实验在处理数据时,共有27条基线,其中有20条基线有问题,质量太低;经我基线处理后,处理闭合差时,有18条基线质量太低;

5、我禁用18条基线,再进行闭合差数据处理,处理数据量很大,结果也不理想;闭合差处理的方法与基线处理时基本相同,需要综合选择处理的基线;

10、基线处理时,数据采样间隔、截止角度尽量一致;

11、此次实验报告未合格,因为中央经线未设置好,且没有找到合适的协方差比例系数,且我用的是全球版,未能够找到比例因子的设置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