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一轮复习文档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3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30608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5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一轮复习文档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3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地理一轮复习文档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3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地理一轮复习文档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3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地理一轮复习文档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3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地理一轮复习文档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3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地理一轮复习文档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3 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地理一轮复习文档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3 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地理一轮复习文档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3 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地理一轮复习文档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3 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地理一轮复习文档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3 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地理一轮复习文档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3 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地理一轮复习文档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3 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一轮复习文档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3 含答案.docx

《地理一轮复习文档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3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一轮复习文档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3 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一轮复习文档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3 含答案.docx

地理一轮复习文档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3含答案

2017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

考试模拟卷(三)

地理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7·金丽衢联考)下列自然带中,岩石的风化壳最薄的是(  )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荒漠带

C.热带季雨林带D.热带草原带

B [风化壳是已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水分、植被是岩石风化的主要因素,四种自然带中热带荒漠带水分缺乏,植被缺乏,因此岩石风化壳最薄。

]

北京时间2015年9月28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有液态水活动的“强有力”证据即在火星表面发现了“奇特沟壑”。

一个由美国和法国研究员组成的团队在《自然·地球科学》期刊发表报告称,在火星表面发现的“奇特沟壑”很可能是高浓度咸水流经所产生的痕迹,而这项最新发现意味着火星表面很可能有液态水活动。

据此完成2~4题。

2.火星表面的液态水最可能来自(  )

A.高山冰川融水B.大气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D.地下水

3.火星表面液态水的发现说明了(  )

A.人类已经具备移居火星的条件

B.火星大气中一定有氧气的存在

C.火星有可能存在生命体

D.火星表面水循环活跃

4.人类首选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的进化的行星,是因为(  )

①火星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且四季的长度一样

②火星、地球自转周期都比较适中

③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

④火星两极附近与地球相似,都有极昼、极夜现象

A.②③B.①②

C.①③D.③④

2.D 3.C 4.A [第2题,题干中显示火星表面的液态水是“高浓度咸水”,只有地下水才有可能是高浓度咸水。

第3题,水是生命存在的主要条件之一,液态水的存在,说明火星表面可能有生命体的存在;目前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人类还不能移民火星;水仅是生命存在的条件之一,不能以此判断火星大气中一定有氧气存在;火星表面仅仅是存在“高浓度咸水流经所产生的痕迹”,因此可推测火星表面水循环不活跃。

第4题,本题考查天体存在生命的条件。

人类首选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是因为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都比较适中,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

]

5.(2017·杭州高级中学期末)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有:

①黑子、②耀斑、③太阳风。

它们所对应的太阳外部大气层,从外到里排列分别是(  )

A.①②③B.②①③

C.③②①D.③①②

C [太阳大气从里到外依次划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出现的太阳活动现象对应的层次分别是,光球层—黒子,色球层—耀斑;日冕层—太阳风。

]

(2017·金华市外国语学校模拟)黄土高原生态脆弱,近年来生态保护成效显著,完成6~7题。

6.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对下游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降水增加B.地势变低

C.河床抬升D.土层变薄

7.研究人员指出,未来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原则上应是自然演替,而不是继续退耕还林还草。

下列关于其主要考虑因素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上游需水量②下游渔业生产

③当地植被状况④当地粮食生产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6.C 7.B [第6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含量增加,淤积严重,会使下游河床抬升。

第7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导致了植被破坏,因此应积极地退耕还林还草,且应因地制宜的植树种草。

]

(2017·湖州市调研)比拉大沙丘是欧洲最大的海岸沙丘,该沙丘全长2700米,宽500米,高114米,160年前只有35米高,现在仍在不断增大。

读图,完成8~9题。

8.比拉大沙丘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风力侵蚀B.风化作用

C.地壳上升D.风力沉积

9.比拉大沙丘不断增大的主导力量是(  )

A.中纬西风B.极地东风

C.东北信风D.西南季风

8.D 9.A [第8题,沙丘是荒漠地区的基本地形单元,由风力沉积形成。

第9题,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受中纬西风带的影响明显。

]

(绍兴一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代表城市或乡村,甲、乙、丙、丁代表区域中的四个居民点。

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规模最大的城市是(  )

A.①B.②

C.③D.④

11.因图示热力环流而形成东南风的居民点是(  )

A.甲B.乙

C.丙D.丁

10.A 11.B [第10题,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相关知识。

依据图示信息分析,①地夏季午后气温最高,热力环流范围最大,所以图中规模最大的城市是①。

第11题,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相关知识。

依据图示信息分析,近地面①地形成低压中心,②地形成高压中心,乙地位于两者之间且位于①地东方,据此判断形成东南风的居民点是乙。

]

(2017·金丽衢十二校模拟)2016年6月1日,由于连续暴雨,武汉开启看海模式,多条街道被淹,儿童节成泼水节。

武汉曾经优于水,如今却忧于水,目前武汉城区湖泊有38个,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这一数字是127个。

完成12~13题。

12.改革开放以来武汉湖泊快速萎缩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泥沙淤积B.围湖造田

C.城市建设D.拦湖养殖

13.如今的武汉忧于水,主要是因为湖泊的萎缩显著影响了水循环环节中的

(  )

A.大气降水B.地表径流

C.地下径流D.蒸发

12.C 13.B [第12题,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以来武汉湖泊快速萎缩的最主要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城市化速度很快,故本题的正确选项为C,湖泊在武汉城区,泥沙淤积、围湖造田、拦湖养殖的可能性不大,可排除A、B、D选项。

第13题,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相关知识。

武汉忧于水,原因在于湖泊快速萎缩,导致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

在汛期,降水量增大,由于湖泊的调蓄能力减弱,地表径流量增多,影响居民的生产生活,甚至会产生洪涝灾害。

可排除A、C、D,正确选项为B。

]

(2017·温州3月模拟)下图为哈萨克族牧民转场放牧示意图。

读图,完成14~15题。

14.该山地牧民有季节转场放牧的传统,其影响因素是(  )

A.水热B.光照

C.风向D.水源

15.转场放牧充分利用了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中的(  )

A.整体性B.差异性

C.空间性D.综合性

14.A 15.B [第14题,本题考查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因地势高低影响,海拔高气温凉爽,适合夏季放牧;冬季气温低,而山麓地区气温相对温和,适合冬季放牧。

该山地牧民有季节转场放牧的传统,其影响因素是因为地形导致水热的差异。

第15题,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由于该山地海拔高度的影响,不同高度光热条件不一样,适合不同季节转场放牧,这充分利用了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中的差异性。

]

读世界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和城市化水平对比图,回答16~17题。

16.据图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城市人口(  )

A.总数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

B.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增加

C.欠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减少

D.两地区所占比重基本持平

17.世界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开始迅速提升的时期出现在(  )

A.1825年前后B.1875年前后

C.1925年前后D.1950年前后

16.D 17.C [第16题,根据图中信息判断M1、N2代表发达地区,M2、N1代表欠发达地区。

20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城市人口总量不断上升,发达地区进入城市化发展的后期,发展缓慢;欠发达地区处于城市化发展的中期加速阶段。

故发达地区占城市人口比重在减少,欠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增加,两地区所占比重基本持平。

第17题,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比重在1925年前后开始迅速增加,说明此时期城市化水平开始迅速提升。

]

读我国小麦分布区图,完成18~19题。

18.①、②、③地小麦品种不一样,主要原因是(  )

A.居民的生产习惯差异

B.国家政策的差异

C.地形的差异

D.气候条件的差异

19.③、④两地纬度相当,但小麦品种却不一样,其主要原因是(  )

A.距海远近不一样导致降水量不一样

B.天气状况差异导致光热条件不一样

C.海拔高度差异导致温度条件不一样

D.主导产业差异导致生产方式不一样

18.D 19.C [第18题,东北地区由于纬度高,冬季十分寒冷,小麦品种为春小麦;华北地区热量条件与南方地区不一样,使得小麦品种也不一样。

第19题,青藏地区具有高寒的自然地理特点,由于地势高,终年气温较低,冬小麦无法生长,所以这里的粮食作物以青稞、春小麦为主。

]

位于加州硅谷附近弗里蒙特市的特斯拉电动汽车生产工厂,90%的零部件来自美国本土,生产线上的机器人几乎完成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部生产过程,为电动汽车配套服务的超级充电站开始在美国大量兴建。

据此回答20~22题。

20.该企业零部件主要来自美国本土的主要原因是(  )

A.劳动力资源丰富

B.降低生产成本

C.原材料供应充足

D.科技水平高

21.超级电动汽车充电站有别于普通充电站,特征是能快捷充电,但充电成本高。

其选址一般优先考虑在(  )

A.住宅小区内B.乡村地区

C.大型购物中心附近D.工业园区附近

22.2015年第一季度的豪华电动跑车特斯拉全球销量为10030辆,但在中国仅为358辆。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国(  )

A.环境准入门槛高

B.配套设施不完善

C.缺乏购买人群

D.电力能源不足

20.B 21.C 22.B [第20题,根据材料“生产线上的机器人几乎完成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部生产过程”,所以该零件主要来自美国本土的原因是降低生产成本。

第21题,因充电成本高,所以要选择布局在车流量大的区域,比如高速公路服务区、大型购物中心附近。

住宅小区内、乡村地区、工业园区附近电动汽车少。

第22题,根据材料“超级电动汽车充电站有别于普通充电站,特征是能快捷充电,但充电成本高”,因此,在中国销售量不高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相应配套设施不完善。

]

青海柴达木盆地综合利用盐湖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成效显著,读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情况示意略图,完成23~24题。

23.从环境角度分析,柴达木盆地综合利用盐湖资源有利于(  )

A.提高产品质量     B.资源的持续利用

C.增加居民就业D.提高经济效益

24.下列农业地域类型单位面积使用盐湖产品量最大的是(  )

A.商品谷物农业B.桑基鱼塘

C.水产捕捞业D.游牧业

23.B 24.A [第23题,图中显示出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24题,盐湖产品的一种是化肥,题中四种农业地域类型中,商品谷物农业的化肥使用量最大。

]

2016年8月30日,东北低涡和台风“狮子山”影响我国东北地区,读我国东北地区部分站点的天气资料,完成下题。

站点

30日20时31日15时

最高气温

历史同期

最低气温

15.1℃

16.9℃

16.7℃

17℃

16.2℃

16.6℃

15.9℃

17.2℃

15.7℃

18.2℃

25.导致各站点2016年8月30日和31日气温偏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冷空气和阴雨天气

B.海拔高和阴雨天气

C.冷空气和海拔高

D.纬度高和离北极近

A [东北低涡为我国东北地区带来了冷空气,台风“狮子山”为东北地区带来了阴雨天气。

两者共同作用使该地区的气温偏低。

]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26.下图为美国示意图,图中阴影为美国部分农业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A为美国的________州,隔白令海峡与________洲相望。

(2)B为美国最大的河流,其干流的大致流向是________,影响其流向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3)说出C山脉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

(4)分析说明影响D农业带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

【解析】 第

(1)题,A为美国的海外州——阿拉斯加州,隔白令海峡与亚洲的俄罗斯相望。

(2)题,B为美国最大的河流密西西比河,受地形影响,其干流自北向南流入墨西哥湾。

第(3)题,C山脉为美国西部的落基山脉,主要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东西方向挤压,不断隆起形成的。

第(4)题,图中的D农业带为美国的乳畜业,因为位于纬度较高的东北部五大湖周围,气候温凉,土壤贫瘠,不利于种植业发展,但利于牧草生长,且城市集中,人口众多,乳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

【答案】 

(1)阿拉斯加 亚

(2)自北向南 地形

(3)(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东西方向挤压,不断隆起,形成南北走向山地。

(4)地形平坦广阔,土壤贫瘠;气候温凉,降水丰富,利于牧草生长;城市集中,人口众多,乳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

27.青海省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平均海拔2261m,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材料一 1996~2008年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图(下图)。

材料二 2011年西宁市工业产值结构图(下图)。

(1)“到西宁避暑,请带上毛衣”。

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

(2)西宁市的城市形态呈条带状,主要受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3)1996~2008年期间,西宁市耕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总体分别呈何种变化趋势?

其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4)2011年西宁市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解析】 第

(1)题,西宁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同时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夜晚气温较低。

(2)题,西宁地处湟水谷地,城市形态受到地形和河流的影响呈条带状。

第(3)题,由材料一可知:

西宁市耕地比重下降,主要是由于当地生态退耕,以及其他建设占用耕地造成的;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比重上升,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迅速。

第(4)题,由材料二可以看出,西宁市工业结构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主,其他产业比重较小。

由于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是高能耗、高污染工业,很容易造成当地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破坏,不利于当地可持续发展。

【答案】 

(1)海拔高,夏季凉爽;气温日较差较大

(2)地形 河流

(3)耕地:

比重下降。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占用耕地;退耕还林、还草。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

比重上升。

城市(镇)化及工业化的发展。

(4)特点:

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工业为主,高能耗产业比重大。

问题:

①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可能带来资源枯竭;②可能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③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