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中数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成长分析大学论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32874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6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中数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成长分析大学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中数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成长分析大学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中数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成长分析大学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中数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成长分析大学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中数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成长分析大学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中数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成长分析大学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中数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成长分析大学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中数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成长分析大学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中数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成长分析大学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中数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成长分析大学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中数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成长分析大学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中数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成长分析大学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中数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成长分析大学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中数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成长分析大学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中数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成长分析大学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中数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成长分析大学论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中数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成长分析大学论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中数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成长分析大学论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中数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成长分析大学论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中数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成长分析大学论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中数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成长分析大学论文.docx

《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中数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成长分析大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中数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成长分析大学论文.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中数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成长分析大学论文.docx

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中数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成长分析大学论文

目录

1引言1

2实习支教生的岗前培训1

2.1岗前培训的方式1

2.2岗前培训的主要内容2

3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4

3.1关于课堂教学方面的案例分析4

3.1.1案例一:

在凑十法教学中体现的实践性知识的分析4

3.1.2案例二:

在鸡兔同笼问题教学中体现的实践性知识的分析6

3.2关于课堂管理方面的案例分析13

3.2.1案例一:

在第一次与学生见面中体现的实践性知识的分析13

3.2.2案例二:

由“小老师”得到的实践性知识的分析14

3.2.3案例三:

由解决课堂纪律问题得到的实践性知识的分析15

4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中数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成长分析结果16

4.1课堂教学方面的实践性知识的成长分析结果16

4.1.1课程知识16

4.1.2数学教学法知识18

4.2课堂管理方面的实践性知识的成长分析结果20

4.2.1建立课堂常规21

4.2.2处理课堂行为22

5结束语23

参考文献24

致谢25

 

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中数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成长分析

Xxxxxx系本xxxxx班xxxxxx

指导教师:

xxxxxxx

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实习支教生岗前培训的定义、培训方式和培训的主要内容,接着根据本人的扶贫顶岗实习支教经历,对数学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两个方面的典型数学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最终得到了数学教师关于数学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两方面的实践性知识。

关键词:

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数学教师,实践性知识。

Mathematicsteachers'practicalknowledgeinthefieldworkteaching

inaidingthegrowthoftheanalysis

Xxxxxxxxxxxxxxx

Classxxxx,TheDepartmentofmathematics

Tutor:

xxxxxxxxxxxxxx

Abstract:

Thisarticlefirstintroducedthepracticeteachinginthedefinitionofpre-servicetraining,trainingmodeandthemaincontentofthetraining,theninmyfieldworkteachingexperience,forpovertyalleviationinmathematicsclassroomteachingandclassroommanagementtwoaspectsoftypicalmathematicsteachingcaseswereanalyzed,andfinallygotthemathteacherofmathematicsclassroomteachingandclassroommanagementfromtwoaspectsofpracticalknowledge.

Keywords:

povertyalleviationfieldwork,teachersofmathematics,andpracticalknowledge.

 

1引言

1997年以来,根据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和地方基础教育的迫切需要,忻州师院积极创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长期坚持大规模实习支教,先后派出34批本专科生到农村中小学实习支教。

教育实习是师范类院校学生进入社会前必须经过的教学环节。

通过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支教生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从而增加支教生的实践性知识。

本文从教师课堂行为的两个方面即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入手,通过对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得到数学教师应具备的实践性知识。

通过此次研究,会对支教生今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2实习支教生的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是通过岗前实习支教培养创新型教师的重要举措,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各级领导和相关人员对实习支教培养创新型教师意义的认可,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现代数学教育理念,了解教师职业特点和要求,掌握基本的数学教育教学知识、教学技能和方法,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

2.1岗前培训的方式

(一)阶段培训

阶段培训主要以系为单位,从学生入校开始就实施大学生全程教学实践活动方案,在不同的阶段培养学生不同的能力。

对于数学教师的阶段培养来讲,数学系在大学四年中开设了许多关于教师培养的课程,例如:

微格教学、心理学、教育学、普通话、三笔字、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学数学教学论等等。

通过在大学阶段对大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不仅使学生接受到了系统的教育,而且培养了大学生的实习支教的意识。

这为大学生今后的实习支教和教学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集中培训

集中培训是对阶段培训效果的一次大检阅,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次大考查,是实习支教学生即将奔赴贫困地区进行教学前的一次大练兵。

集中培训由学院统一安排,教务处主要负责,各系精心组织,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制。

对于数学教师的集中培养,数学系里安排指导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学生在指导老师的认真指导下顺利完成备课上课,并在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方面进步很大,同时数学系组织上一届优秀的支教生做演讲,给学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这种集中培训对实习支教生更快的适应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2.2岗前培训的主要内容

岗前培训是提高实习支教质量至关重要的环节,岗前培训的内容主要有技能培训、课程培训、基础教育专题培训和微格教学培训。

(一)技能培训

技能培训包括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专项培训,有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教学设计技能训练、课外教学活动技能训练、教学媒体的开发、设计和运用技能训练、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等。

通过岗前培训,使学生明确相关教学或训练,准确掌握相关方法,专业基础能力准备。

作为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扎实的基础文化知识,更重要的还要具备精湛、系统的专业基础、技术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才能指导学生、培养学生、提高文化素质。

同时要有全面的教学能力,即:

把握和处理教学计划和教材内容的能力、课堂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讲解与示范能力、思想教育能力、观察与分析能力、指导与管理能力、科学研究与撰写能力等。

语言文字训练包括普通话的训练、口语表达的训练、掌握规范字技能的训练和常用文体写作的技能训练。

课堂教学技能包括教学态度、备课、上课、课程教学效果、课后辅导等技能。

课程设计技能包括训练课堂教学导入技能、课堂教学讲授技能、课堂教学提问技能和板书技能。

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包括如何建设班集体与组织班会的技能、思想品德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技能、个别教育操行与评价的技能、处理偶发时间的技能和组织协调的技能等。

学校在大学四年开设了相关课程,有普通话和三笔字,并且学校还组织了普通话测试,讲课培训以及教师技能大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为了培养课程设计技能,学校开设了微格教学,学生分小组在微格教室进行讲课,并且进行录像。

在微格教学训练的过程中,指导教师要求学生要仔细看、多次回放自己的讲课录像,以发现自己组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同时,收集评课师生的反馈信息,及时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学校开设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学数学教学论等课程来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

(二)基础教育专题培训

基础教育专题培训分为两类,一类是邀请地方教育管理者、教育名家和教学名师来师范院校开展基础教育及新课改方面的专题讲座。

这类专题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强化师范院校大学生对基础教育课改的形式、理念和方法手段教育,提高师范院校大学生对中小学教学的认知程度。

另一类是师范院校所做的专题培训主要侧重关于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学法等方面的培训。

比如相关案例教学法的主题讲座,主要目的是强化基础教育案例研究,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在基础教育教学法理论上得到升华。

通过研究基础教育案例,促进实习支教生进行教学反思,熟悉掌握基础教育规律。

在基础教育专题培训方面,学校邀请几位中小学校的校长和优秀教师进行专题讲座,他们为支教生提出不少关于教学方面的建议和方法,有助于支教生顺利地完成扶贫顶岗实习支教。

(三)微格教学训练

微格教学训练是一种针对师范生进行的教学理论实践的针对性培训。

微格教学训练针对师范教育的特点,瞄准如何迅速提高师范生教学技能为目标,以教育学、心理学、信息科学、现代教育技术学以及教育评价为理论基础,运用现代视听技术和教学媒体手段,对师范生进行各种教学技能的训练。

微格教学训练,一般有教务处组织相关系科制定统一的教学想教学计划,相关部门支持设备和场所,按微格教学计划和安排日程表下达各系。

各系确定具体培训内容和时间,并负责组织对参加微格教学实验的学生备课,指导学生撰写微格教学教案,组织上机前的试讲。

微格教学训练的过程中,教学法教师要组织学生观看微格教学示范录像带,指导学生体会各项教学技能的实际操作;然后规划学生微格教学小组,分组进行微格教学实验。

微格教学训练结束后,教学法教师要组织对各位学生的微格教学实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实习支教生下点前一般要参加微格教学训练至少6次,并通过多次的模拟教学。

支教生在微格教学训练的过程中要仔细看、多次回放自己的讲课录像,以发现自己组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同时,收集评课师生的反馈信息,及时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在微格教学中,模拟课堂进行教学,使学生真实地感受课堂教学,对以后的实习支教工作有很大帮助。

微格教学训练是岗前培训中注重实践的一项训练,它使学生们可以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

在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之前,它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锻炼。

通过这次训练,学生们对于实习支教就更有信心了。

3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中数学案例分析

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是教师课堂行为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主要行为,其目的是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保证学生按照教师的预期在行为、思想、知识、能力等方面有所变化,他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行为与活动。

而课堂管理始终围绕着课堂教学进行,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手段和保障。

因此,数学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在课堂行为中表现为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两个方面,接下来,从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两个方面入手,对数学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本人于2011年9月至2012年1月在忻州市新建路学区芝郡小学支教,担任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师,在此次支教中,在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两个方面获得了很多实践性知识。

本人将结合自己的实习经历,用案例的形式进行分析并得出教师应具备的实践性知识。

3.1关于课堂教学方面的分析案例

3.1.1案例一:

在凑十法教学中体现的实践性知识的分析

周一上午,第一节课是数学课,我讲授的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八章的第一节9加几。

对于这节课,学生们第一次接触凑十法,鉴于之前他们学过的数数法,我先让学生计算了几道9加几的计算题,他们大部分都用了数数法得到了结果,当我提出还有一种简便的方法时,同学们都惊奇地看着我,为了让大家理解这种方法,我在黑板上写了三道例题:

师:

把3分成1和2,9和1凑成10,10再加2等于12,可得计算结果为:

12.大家看了这几道题的解题过程,谁能给大家说说老师为什么这样做呢?

生:

都把9凑成10。

师:

这位同学回答得好!

鼓掌!

这就是今天我要为大家重点介绍的凑十法,什么是凑十法,就像你们刚才讲的,把9凑成10,现在我们让凑成十的两个数成为好朋友,那9的好朋友就是1了,那9的好朋友从哪里来?

生:

另一个加数分给他的。

师:

回答得很好。

大家请看这道算式

,9的好朋友是1,3便分成1和2,把1给了9,凑成10,即

,再加上未分出去的2,即

.那大家一起算一下

生:

9的好朋友是1,把6分成1和5,把1给了9凑成10,再加上未分出去的。

,可得

(正当我在黑板上具体讲解这道题时,有一个学生轻声说了一句;“把9分成4和5,4和6是好朋友”,我没有继续讲下去,我于是让刚才说话的那个学生站起来,重新说一下他是如何计算

生:

把9分成4和5,6的好朋友是4,6和4凑成10,然后10再加上5等于15。

师:

同学们,这位同学想到了给6找朋友,大家都知道6的好朋友是4,然后再把9分成4和5,6和4凑成10,然后10再加上5等于15。

这位同学的想法很好,请大家拍拍你们的小手,鼓励鼓励他。

师:

那大家想想能凑成十的好朋友有哪些数?

(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举手,提出:

2和8、3和7、4和6、5和5是好朋友)

师:

为了奖励大家找出这么多好朋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儿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凑成一双手,十的朋友要记牢。

(我边说边把写好儿歌的那张纸贴到了黑板上,并点名问学生每句话的意思,这时候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提高了,趁着大家的学习热情很高,我于是让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当小老师领读这首儿歌。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领悟到两方面的实践性知识,分别是:

把课堂还给学生和数学儿歌学习法。

接下来,将从这两方面对案例进行分析。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

场景一:

在我举出三个例子分别是

,并讲解了解题的过程,让学生观察这三道例题,去发现这节课要学习的凑十法,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们不仅能很快的理解凑十法,而且对凑十法的印象很深。

而在传统教学中,将凑十法的含义和做法先教给学生,使学生们被动得接受这些知识,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也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背道而驰。

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作为学习的主导,即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是所有数学教师都努力去探索的。

同时,让学生从这三道例题中总结凑十法的含义和做法,更能培养学生概括性的数学思维,数学思维的概括性比一般思维的概括性更强,这是由于数学思维揭示的是事物之间内在的形式结构和数量关系以及规律,能够把握一类事物共有的数学属性。

并且,发展学生主体的数学概括水平是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标志。

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对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概括性有很大的帮助。

场景二:

当我讲到

时,大部分学生想到给9找好朋友,但有一位同学却想到了给6找朋友,这位同学的想法很独特,让我很受启发,并且认识到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学生学习数学的一切能力中,创新思维居于核心地位,教师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责任。

同时,传统的课堂以教师、书本为中心,不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压抑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束缚了学生的主体发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而我们未来的教育不再是倾听者的教育,要放飞课堂,要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进一步培养创新思维,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展现的地方,成为学生个性释放、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家园,这一直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

(二)数学儿歌学习法

在案例中,我讲到凑十法,把能凑成十的两个数称为好朋友,随即给出一个儿歌叫凑十歌谣。

通过给出这个儿歌,发现孩子们的积极性马上就提高了。

由此,我认为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能抓住儿童的心理特征,采用一些儿歌帮助教学,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而且能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从而使得学生在这种气氛当中更好的掌握知识。

为什么这样做呢?

根本原因在于数学的特点是具有抽象的理论,严谨的逻辑和广泛的应用性,但儿歌的特点是内容浅显、篇幅较短、语言活泼。

这两者似乎有很大的差异,然而新课程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提倡、引导并促进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一再指出,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发展特点,将儿歌引入小学低年级的课堂教学,其实也正是注重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儿歌与数学教学也充分体现了寓教于乐。

3.1.2案例二:

在鸡兔同笼问题教学中体现的实践性知识的分析

星期三上午,我与几位当地教师一起去市里的一所学校听课,第一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问题。

下面我将呈现这位老师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问题。

(p112-115)

二.问题背景: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

鸡兔同笼问题对学生尤其是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用假设法解答,学生理解起来很难,我主要借助教材上的列表法同时结合引导学生画图的方法,并配合假设法,最后利用有趣的抬腿法求解。

充分运用了动手操作这个手段,让学生弄懂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解题思路。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着重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并让学生在自己解题的过程中通过对各种方法(列表法、画图法、假设法、列方程、抬腿法)的对比,知道假设法和列方程是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通过“鸡兔同笼”及拓展问题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这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鼓励同学们多运用方程的方法,为今后升初中更深层次的学习方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体会假设和列方程的一般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向学生渗透转化、函数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四.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法:

结合教学内容,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教法:

让学生在观察、讨论、合作、交流中探索问题,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法:

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五.教学重点:

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六.教学难点:

让学生认识、理解、运用假设法,理解抬腿法。

七.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师:

同学们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道我国古代非常有名的数学经典趣题。

多媒体出示: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PPT展示原题)

①师:

到底是怎样的经典趣题,想不想知道,一起来看大屏幕。

②师:

同学们,这道题是以文言文的方式表述的,哪位同学看懂他的意思了?

学生表述基本正确都要给予肯定,并在此时出示正确意思。

(课件展示)

③师:

现在大家都看懂这道题是什么意思了,这就是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

板书: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三大趣题之一,记载于《孙子算经》一书中,距今已有1500多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古人留给大家的珍贵问题吧。

2.会做“鸡兔同笼”这类题吗?

会做的我们今天进一步来学习,不会的也没关系,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相信你们一定学会做的。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把这节课的内容学好呢?

(有,一定要学会哦!

(二)展示情境,尝试探究

1.出示情景,获取信息

(1)既然“鸡兔同笼”问题能流传至今,就应该有它独特的思考方式和解题方法。

在进行数学研究中,经常需要化繁为简,把数字改小些先从简单的问题入手吧,(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

(2)(课件PPT出示)“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条腿。

鸡和兔各有几只?

①师:

看完这道题,从表面看此题你们能获取哪些信息?

和生活常识联系在一起,你还能说出哪些信息?

(指名汇报)

②我们一起来看看被关在同一个笼子里的鸡和兔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信息?

(预设)学生理解:

⑴鸡和兔共8只。

⑵鸡和兔共有26条腿。

[3]鸡有2条腿。

[4]兔有4条腿。

(课件PPT出示)

2.猜想验证,教学列表法

(1)师:

有了这些信息,我们先来猜猜,笼子可能会几只鸡,几只兔?

(给予少许时间让学生猜测)能胡乱猜测吗?

需要抓住哪个条件?

生1:

(鸡和兔一共8只)

(2)师:

是不是抓住这个条件就一定马上能猜准呢?

好,老师这里有一张表格,请大家来填一填,看看谁能又快又准确的找出答案来,开始。

表1鸡兔同笼表

鸡(只)

8

7

6

5

4

3

2

1

0

兔(只)

0

1

2

3

4

5

6

7

8

腿(只)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学生汇报(课件里展示正确答案)

(3)师:

你们和他的一样吗?

这个方法挺好,能帮我们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列表法。

(板书:

列表法)

师:

刚才老师发现很多同学刚才完成的都非常快,很了不起。

那么,同学们,你们觉得用列表法解决“鸡兔同笼”怎么样?

(让学生感受到列表法不是唯一解决“鸡兔同笼”的方法,也不是最简单的,引导学生寻求新的突破。

(学生预设)学生会看的出,因为数字比较简单,所以列表法还可以用,但是数字变大时,列表法将太麻烦,浪费时间。

(4)师:

那我们就来尝试研究新的更简便方法。

同学们再来观察下自己刚才列的表格,看看这些数量之间是否存在着一些数学的规律,将你的想法跟同组的同学相互交流一下,开始。

3.尝试假设法(难点),并利用画图法更形象的解释假设法。

(1)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巡视学生,对于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

(2)学生汇报方法。

学生预设:

①鸡的数量每减少1只,兔的数量就增加1只,腿的数量也跟着增加2条。

②兔的数量每减少1只,鸡的数量就增加1只,腿的数量反而减少2条。

③或者直接能说出全是鸡的时候是16条腿,题目要求26条腿,所以

(条),每只鸡比兔少2条腿(

),需要增加兔子补回来。

所以

(只)—兔,

(只)—鸡。

(略)

4.肯定学生的想法,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假设法。

(1)假设全是鸡

①师:

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我们一起继续来看这张表格,通过分析表格来将同学们的想法表述的更加清晰。

②师:

我们先看表格中左起的第一列,8和0是什么意思?

(就有8只鸡和0只兔,也就是假设笼子里全是鸡,)那笼子里是不是全是鸡呢?

(不是)那就是把什么当什么来算了,那把一只4条腿的兔当成一只2条腿的鸡来算会有什么结果呢?

(就会少算2条腿)

③师:

假设全是鸡一共是16条腿。

实际有26条腿,这样笼子里就少了10条腿,为什么会少了10条腿?

(主要让学生说出每只鸡比兔少2条腿。

)你们能列出算式吗?

(学生尝试列算式,教师巡视加以指导)

(学生预设:

把兔当了鸡在算。

一只兔当成一只鸡算少两条腿,那把5只兔当成了鸡算就会少算10条腿,即10里面有5个2.用5只兔当成了鸡算,这个5表示应该有5只兔,从而得到鸡有3只。

学生反馈:

④学生和教师一起边说算式,教师边板书,结合课件以画图法进行演示

(画图法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假设法的优越性)。

(条)(如果把兔全当成鸡一共就有

条腿)

(条)(把兔看成鸡来算,4条腿兔有当成2条腿,10条腿是少算了兔的腿)

(假设全是鸡,是把4条腿的兔有当成2条腿的鸡。

所以

表示是一只兔当成一只鸡就要少算2条腿。

(只)兔(那把多少只兔当成鸡算就会少10条腿呢?

就看10里面有几个2就是把几只兔当成了鸡来算,所以就是兔的只数

(只)鸡(用鸡兔的总只数减去兔的只数就是鸡的只数,

(2)假设全是兔

方案①:

师:

我们再回到表格中,看看右起第一列中的0和8是什么意思?

(笼子里全是兔)那是不是全都是兔呢?

(不是)也就是假设笼子里全是兔。

这个时候把什么当什么算?

那就是把里面的鸡也当成兔来计算了,那把一只2条腿的鸡当成一只4条腿的兔来算会有什么结果呢?

(就会多算2条腿)

(课件出示:

把一只鸡当成一只兔算,就多了两条腿)请同学们可以像老师那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