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34997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7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一乘除法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迅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

2、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迅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

3、使学生能够应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4、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单元教学重点:

1、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2、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3、在能够正确迅速计算的同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单元教学难点:

1、口算乘法中的进位口算

2、口算除法中的一位数除两位数及几百几十

3、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第1课时:

小树有多少棵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学具准备:

数字卡片

教学重点:

能计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

教学难点:

掌握计算的方法

教学方法:

归纳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设计

学生的活动

教学反思

一、复习。

1、师生一同复习乘法口诀。

2、教师向学生出示口算乘法题,由学生独立完成。

二、新授。

1、小树有多少棵?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并提出问题:

小树有多少棵?

2、将学生的方法板书到黑板上,并让学生说说20×3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3、学生完成本道题

4、教师再提哦出问题:

4捆一共有多少棵?

5捆呢?

5、完成P1第2题,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6、完成P1第3题,做完说说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三、练习

完成练一练第1~3题

1、1~2学生独立完成。

2、第三题前两问可让学生先讨论怎样算,然后再做。

最后一问有开放性,学生要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解答。

四、数学游戏。

教师先向学生说明游戏的规则,并演示几次,让学生明白玩法后,再互相进行游戏。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

学得怎样?

学生互相背诵,接力背诵也可以有其他方式。

学生听算,写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方法:

1、20+20+20=60

2、20×3=60

学生互相交流20×3的计算方法:

2×3=6所以20×3=60

将答案写在书上。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自己完成,最后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

学生做完后在全班交流自己发现的计算规律,说法可以不一致,只要意思正确,教师都给予肯定。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算法。

 

第一题先认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再解答。

第二题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可以两人玩,也可以多人玩,可拓展到课堂外及放学后进行。

学生互相说一说

大部分学生都能从旧有的知识联系新知识来学习,掌握得较好。

第2课时:

需要多少钱?

教学内容:

课本第3~4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口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理解乘法的意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难点:

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口算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方法:

循序渐进,练习法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设计

学生的活动

教学反思

一、复习。

教师出示上节课所学的口算乘法练习。

二、新授。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

2、教师提出问题:

卖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3、教师板书学生的方法,并问:

12×3怎样计算?

4、学生将答案写在书上。

5、出示第二个问题:

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6、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怎样计算:

15×3

与12×3有什么不同

7、学生将答案写在书上

三、练习。

完成P3第1~4题

1、2题可独立完成。

2、4题对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可适当的辅导。

四、评价

你觉得这节课学得怎样?

哪些地方还需要提高?

学生听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说说图片中的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列出算式:

1、12+12+12=36

1、12×3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

10×3=302×3=6

所以12×3=36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尝试解答。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可以用笔算的计算顺序来解答也可有其他的方法,必须掌握扎实,多复述。

 

做完后小组交流

 

学生自评、互评。

大部分学生都能从旧有的知识联系新知识来学习,掌握得较好。

理解到乘法的意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但对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口算较为粗心。

 

板书设计:

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12×3=3615×3=45

10×3=302×3=610×3=305×3=15

30+6=3630+15=45

第3课时:

练习一

教学内容:

练习一第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巩固前面所得的口算乘法,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

2、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难点:

在能够正确迅速计算的同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练习法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设计

学生的活动

教学反思

一、复习。

1、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练习。

2、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3、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二、练习。

完成练习一的第1~6题。

1、教师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组织学生看图,思考,列式,计算,写答语。

第2问有学生自己提问题并解答,教室可组织小组进行交流

3、先出示题目,问学生应该先做什么,再比较,哪些题还有其他方法?

4、本题数字信息较多,问题由简单到复杂,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后再个别辅导。

5、先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然后再解答。

6、爸爸的年龄学生计算是没有问题的,妈妈的年龄,可给与一定的提示。

三、课堂评价

你觉得口算乘法掌握得怎样,你能解决那些实际问题?

学生听算,集体订正,并与同伴交流计算的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说计算是要注意什么。

先观察图片从中获取数学信息,然后思考问题,列出算式最后解答。

学生提出问题后自己解答,并在小组内交流。

比较大小的方法不唯一,可先算出结果,也可观察因数的变化。

学生先观察图片,获取信息,再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解答。

可以请求教师帮助。

学生弄清楚运算顺序后再解答,最后订正。

先独立思考,在完成题目。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可与他人交流自己的不足,互相帮助。

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计算,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第4课时:

口算乘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师自己准备的针对本班学生的口算练习题,练习一7、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每位学生都能熟练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

2、使学生能够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较为复杂的综合性题目。

教学重点: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教学难点: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归纳练习法

 

教学过程:

教师的教学设计

学生的活动

教学反思

一、复习。

1、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练习。

2、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3、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二、第7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

2、提出问题:

他们交的钱数够吗?

3、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完成。

4、组织学生交流算法。

三、第8题

1、出示图片,创设情境

2、提出问题:

怎样租车划算?

3、学生讨论:

应该怎样做?

4、教师可以适当提示:

先作成表格样式,看看需要多少大车多少小车?

5、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可以先说说需要多少大车,多少小车,再比较那种方案划算。

四、小结:

你觉得口算乘法掌握得怎样?

还需要在什么地方改进?

学生听算,集体订正,并与同伴交流计算的方法。

 

先认真观察图片及表格,从中获得信息,并明白其中的含义。

认真思考找出解题方法,并独立完成。

与同伴进行交流。

学生先看图,从中获取数学信息。

独立思考后与同伴交流怎样计算

先算出需要几辆大车几辆小车,然后再比较哪一种划算。

 

学生互相说一说,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

学生都能熟练掌握一位

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

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有所提高。

但个别学生未能够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较为复杂的综合性题目。

第5课时:

参观科技馆

教学内容:

课本第8~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宁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的计算。

2、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体验数学的实用性。

教学重点:

能计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除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练习法,归纳发现法

教学过程:

教师的教学设计

学生的活动

教学反思

一、复习

完成口算除法的练习题一组。

二、新授

1、出示题目,提出问题:

你从题目中都能获得哪些数据和信息?

2、指名列式,板书。

3、组织学生讨论算法。

将学生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4、将答案写在书上。

5、完成试一试第1题。

完成试一试第2题,并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组织学生在小组和全班进行交流。

三、练习

完成P91~4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先引导学生看图,然后根据要求列式解答,最后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3、出示题目,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算法。

4、以比赛的方式完成。

四、小结

你觉得这节课学的怎样?

学生听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学生认真读题,从题目中或信息及问题,并与同伴说一说。

学生先列出算式,然后思考算法,并在小组内交流。

可能出现的方法:

1、2×30=6060÷2=30

2、6÷2=360÷2=30

学生独立完成,体验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观察纵向的算式,发现规律,在小组内交流。

看图,获取信息,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说一说发现的规律。

学生认真思考,独立完成,与同伴交流。

学生分组竞赛。

学生自评、互评。

学生能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会正确口算出结果。

第6课时:

植树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1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及几百几十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进一步体验除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迅速正确的计算

教学方法:

探索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教师的教学设计

学生的活动

教学反思

一、复习

口算练习,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

二、新授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渗透环保教育。

提出问题:

可以分多少组?

2、将学生列的算式及方法板书。

并用全班学生一起复述,使每个学生弄白算法。

3、将答案完成在书上。

4、完成试一试第1~2题。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第2题先说说用什么方法作,然后由学生完成。

三、练习。

完成P111~3题

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

做完后交流算法。

第2题:

先让学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3题:

先让学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数字信息。

四、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学了什么?

自己学得怎样?

学生听算,做完后交流。

 

学生看图,从图中获得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探究算法,与同伴进行交流。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交流算法。

 

从图中获得信息,然后独立完成。

 

学生自己完成,个别学生给于适当辅导。

 

学生互评,自评。

学生已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及几百几十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学会了正确的计算。

 

第7课时:

练习二

教学内容:

练习二第1~7题

教学目标:

3、通过练习,巩固前面所得的口算除法,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

4、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除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教学难点:

在能够正确迅速计算的同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练习法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设计

学生的活动

教学反思

一、复习。

4、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练习。

5、一位数除两位数

6、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数

二、练习。

完成练习二的第1~6题。

7、教师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8、组织学生看图,思考,列式,计算,写答语。

9、先出示题目,问学生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哪一种便宜?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10、逆向思维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做完后说说有什么规律,体验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11、学生独立完成,比较的方法可以不同,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12、引导学生看懂图意,然后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3、填表,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方法,体验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三、课堂评价

你觉得口算除法掌握得怎样,你能解决那些实际问题?

学生听算,集体订正,并与同伴交流计算的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说计算是要注意什么。

先观察图片从中获取数学信息,然后思考问题,列出算式最后解答。

学生从问题中思考解题方案,然后再解答,互相交流算法

 

先观察,再思考,完成后与同伴说说你的发现。

 

独立完成,说说自己的方法。

 

学生弄清楚题目的意思后,确定解体的方案,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独立完成,说说怎样计算的。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可与他人交流自己的不足,互相帮助。

大部分学生对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能够正确迅速计算的同时,基本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搭一搭

教学内容:

第14----15页

教学目标:

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像能力。

2、在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师生演示,让学生了解操作活动的方法和要求。

2、全班同学根据老师的指令尝试搭出立体图形.

3、学生同桌间开展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

活动二:

先搭好一个立体图形,然后通过提问来判断并搭出同样的立体图形。

1、师生演示,让学生了解游戏活动的方法和要求。

2、全班同学根据老师的提问搭出正确的立体图形。

3、学生同桌间开展拼搭立体图形的游戏活动.

活动三:

开展其他的拼搭立体图形的活动。

活动四:

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学生在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了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第二、三课时练习三

教学内容:

第16---17页

教学目标:

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第1题:

先用正方体搭出立体图形,然后从各个面来观察,填写后再交流。

第2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连线后交流讨论。

第3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填空后交流讨论。

第4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意思后独立画一画,然后交流。

活动二:

开展其他的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

(可出示一个形状,引导学生搭出从某个面看是这个形状的立体图形等。

活动三:

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学生能正确辨认了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第三单元克千克吨

第一、二课时有多重

教学内容:

第18--20页千克和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三生做“背一背”的游戏,背者说轻重感受。

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

1、认识秤(主要是台秤和天平)。

2、建立千克的质量概念

(1)、两袋盐刚好是1千克。

(2)、掂一掂两袋盐的质量,感受1千克。

(3)、估一估大约几个苹果是1千克,然后再称一称,并互相说说大约几个苹果是1千克。

(4)、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并称一称掂一掂。

(5)、猜一猜1千克铁和1千克棉花哪个重,然后称一称,感受物体体积大不一定重。

(6)、拎一拎2千克一袋的米,感受2千克的质量。

(7)、以千克为单位说一说生活中的物品的质量。

(8)、小结:

生活中常用千克做单位表示物体有多重。

三、建立克的质量概念

参照2的教学感受并建立克的质量概念,指导学生使用天平称小物体,让学生知道一枚2分硬币、新版的1角硬币、一枚纽扣、一片药等物体质量大约是1克,常见物品如1支铅笔约10克、1只鸡蛋约50克等。

四、巩固练习实践活动

第20页练一练

五、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学生基本能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基本掌握了“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第三课时1吨有多重

教学内容:

第21--22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4、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说说自己课前搜集的有关吨的物体及数量。

二、建立千克的质量概念

1、3头水牛大约1吨重。

2、10桶油大约1吨重。

3、20袋面粉大约1吨重。

4、40个小朋友大约1吨重。

5、15个大人大约1吨重。

介绍:

吨可以记作“t”。

1吨=1000千克

1t=1000kg

小结:

生活中常用吨做单位表示较重物体的质量。

三、以吨为单位说一说生活中的物品的质量。

四、巩固练习实践活动

第22页练一练

五、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学生基本能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

掌握了“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大部分能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第四、五课时练习四

教学内容:

第23--25页

教学目标:

1、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进一步了解1吨、1千克、1克有多重。

2、能正确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生活实际,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吨、千克、克之间的关系

1千克=1000克1kg=1000g

1吨=1000千克1t=1000kg

二、练习

1——4题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交流。

5——8题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自己是怎么想的,然后全班交流。

9——10题是开放性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全班汇报讲评。

第11题是训练数学思维的问题,先让学生思考讨论再交流。

三、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大部分学生巩固了对千克、克、吨的认识,进一步了解了1吨、1千克、1克有多重。

已能正确进行简单的换算。

3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六课时搭配中的学问

教学内容:

第26——27页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实际,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配菜情境激发兴趣

1、星期一菜谱

出示一个荤菜两个素菜的名称,要求一荤一素配菜。

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交流两种配菜方法。

2、星期三菜谱

出示两个荤菜两个素菜的名称,要求一荤一素配菜。

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自己是怎么想的,然后全班交流4种配菜方法。

3、星期五菜谱

出示两个荤菜三个素菜的名称,要求一荤一素配菜。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全班交流6种配菜方法。

4、小结搭配方法与策略

二、练一练

1、看图理解图意后,让学生在独立尝试解决的基础上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2、配衣服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方法。

三、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大部分学生已能结合生活实际学会搭配的方法,提高了学生有序思考能力,初步学会了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四单元乘法

第一课时购物

教学内容:

第28----29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并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购物情境,引导学生提出各种问题。

如:

一把椅子12元,买4把椅子需要多少钱?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以上问题后在小组交流算法,然后小组汇报交流。

解决其他问题并交流。

小结计算方法。

三、实践练习拓展延伸

第29页练一练

独立完成后批改讲评。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大部分学生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第二课时去游乐场

教学内容:

第30----31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并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买票情境,引导学生提出各种问题。

如:

太空船每张票4元,买16张需要多少钱?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以上问题后在小组交流算法,然后小组汇报交流。

在交流与讨论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明确“哪一位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的道理。

解决其他问题并交流。

小结计算方法。

三、实践练习拓展延伸

第31页练一练

独立完成后批改讲评。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大部分学生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初步学会了在具体情境中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个别生忘记加进位。

第三课时乘火车

教学内容:

第32----33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乘火车”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各种问题。

如:

每节卧铺车厢可坐72人,5节卧铺车厢可以坐多少人?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以上问题后在小组交流算法,然后小组汇报交流。

在交流与讨论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积的该位上“0”的处理问题,并注意每一次的进位不能忘。

解决其他问题并交流。

小结计算方法。

三、实践练习拓展延伸

第33页练一练

独立完成后批改讲评。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