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和乳化同步练习.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841222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和乳化同步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和乳化同步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和乳化同步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和乳化同步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和乳化同步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和乳化同步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和乳化同步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和乳化同步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和乳化同步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和乳化同步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和乳化同步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和乳化同步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和乳化同步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和乳化同步练习.docx

《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和乳化同步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和乳化同步练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和乳化同步练习.docx

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和乳化同步练习

7.1溶解与乳化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32.0分)

1.化学与生活、资源、环境关系密切。

下列整理的知识内容正确的是(  )

①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乳化原理

②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

③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导致酸雨

④废旧塑料随意丢弃--导致“白色污染”

⑤促进青少年骨骼的生长--补充碘元素

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

2.要使乳浊液由易分层变得不易分层,应加入(  )

A.溶剂B.水C.乳化剂D.溶质

3.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碘酒B.矿泉水C.白醋D.酒精

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液体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B.无色澄清液体一定是溶液C.只有固体能作溶质D.溶液的各部分性质均相同

5.下列各组物质充分混合后,能得到溶液的是(  )

A.沙土加入水中B.冰加入水中C.碘加入酒精中D.花生油加入水中

6.成贵高铁是中国的第一条山区高铁,也是全球第一条山区高铁。

高铁列车上给乘客准备了种类丰富的以下饮品,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

A.可乐B.酸奶C.果粒橙D.玉米糊

7.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B.

配制NaCl溶液

C.

测定溶液的pHD.

酸碱中和

8.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是一种常用溶剂

B.天然水经过滤后得到的液体是混合物

C.蒸馏和煮沸都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D.活性炭在净水过程中起着吸附和消毒作用

9.下列物质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酒精B.食醋C.蔗糖D.花生油

10.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B.洗涤剂去油污属于乳化现象

C.用甲醛溶液浸泡保存食品D.用燃烧法区分羊毛线和棉线

11.将适量的下列物质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显著降低的是(  )

A.生石灰B.硝酸铵C.氯化钠D.烧碱

12.以下饮料和食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

A.菜油B.矿泉水C.牛奶D.果酱

13.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的火焰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C.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溶液的温度升高D.吹灭蜡烛后,有大量的白雾产生

14.下列各项中,前者一定大于后者的是(  )

A.20℃时KNO3的溶解度和80℃时KNO3的溶解度

B.30℃时NaCl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和Na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C.100g15%的硫酸溶液在10℃的质量与20℃的质量

D.NaOH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和NH4NO3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

15.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B.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C.溶液的均一性是指整个溶液里溶质的分布是均匀的

D.海水是溶解有多种溶质的溶液

16.下列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溶液的是(  )

A.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锰B.液氧、稀硫酸

C.蒸馏水、冰水混合物D.氯化氢气体、稀盐酸

17.下列有关洗涤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汽油乳化衣物上的油渍B.用洗洁精溶解餐具上的油污

C.用食醋洗去热水瓶中的水垢D.用热的食盐水洗去菜刀上的铁锈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8.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1)石灰水______。

(2)高锰酸钾溶液______。

(3)碘酒______。

(4)食盐水______。

19.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

(1)石灰水______。

(2)52°的白酒______。

(3)盐酸______

(4)碘酒______。

(5)90g硫酸(液态)与10g水配成的溶液______。

20.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生活中,自来水是属于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日常生活中,为了降低水的硬度,常采用______的方法。

(3)水还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溶剂,下列物质投入到水中,能使溶液温度降低的是______。

A.NaOH固体B.NH4NO3固体C.浓H2SO4D.CaO固体

(4)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①甲物质中氢、氮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

②上述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______(填化学式)。

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7.1溶解与乳化

【答案】

1.  A       2.  C       3.  D       4.  D       5.  C       

6.  A       7.  D       8.  D       9.  D       10.  C       

11.  B       12.  B       13.  B       14.  D       15.  A       

16.  D       17.  AD       

18.  Ca(OH)2 KMnO4 I2 NaCl       

19.  氢氧化钙 乙醇 氯化氢 碘 硫酸       

20.  混合物 加热煮沸 B 3:

14 丙、丁 4NH3+5O2=4NO+6H2O。

       

【解析】

1.  

解:

①根据洗洁精洗油污的原理是利用了乳化原理,正确;

②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

用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正确;

③二氧化碳增多的后果是造成温室效应,错误;

④塑料垃圾造成白色污染,正确;

⑤促进青少年骨骼的生长,补充钙元素,错误。

故选:

A。

①根据洗洁精洗油污的原理考虑;

②根据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考虑;

③根据二氧化碳增多的后果是温室效应;

④塑料垃圾造成白色污染;

⑤根据钙元素的作用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洗洁精洗油污的原理,知道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熟悉白色污染和人体中元素缺乏症。

2.  

解:

要使乳浊液由易分层变得不易分层,应加入乳化剂;

故选:

C。

用洗洁精等乳化剂洗去油污,形成的是乳浊液,是利用乳化作用;

本考点考查了乳化现象,要记忆有关的知识点,理解应用。

3.  

解:

A、碘酒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误。

B、矿泉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误。

C、白醋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误。

D、酒精属于纯净物,不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

故选:

D。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4.  

解:

A、不同液体的混合物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和植物油,故A错;

B、无色澄清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溶液必须具备溶液的特点,故B错;

C、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故C错;

D、溶液具有均一性,各部分性质均相同,故D正确。

故选:

D。

A、根据溶液的特点考虑;

B、无色澄清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C、根据溶质的种类考虑;

D、根据溶液的均一性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溶液的特点,知道溶液的性质。

5.  

解:

A、泥沙难溶于水,把泥沙放到水里是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故选项错误。

B、冰加入水中还是水,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故不是溶液,故选项错误。

C、碘易溶于酒精,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正确。

D、植物油不溶于水,把植物油放到水里是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  

解:

A、可乐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正确;

B、酸奶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故B错;

C、果粒橙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故C错;

D、玉米糊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故D错。

故选:

A。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7.  

解:

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配制氯化钠溶液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且不能用手拿试纸,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进行中和反应时,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烧杯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烧杯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

D。

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8.  

解:

A、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水可以做很多物质的溶剂,所以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故A说法正确;

B、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天然水经过滤后,得到的水中含有可溶性镁化合物等,是混合物,故B说法正确;

C、煮沸能使钙、镁离子形成沉淀排出,使硬水转化为软水,蒸馏是最为彻底的净化水的方法,可以把硬水转化为软水,故C说法正确;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在净水过程中起着吸附作用,不能消毒,故D说法错误。

故选:

D。

A、根据水能溶解很多物质考虑;

B、根据过滤的原理进行分析;

C、根据硬水转化软水的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活性炭的作用解答。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9.  

解:

A、酒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

B、食醋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

C、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

D、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D正确。

故选:

D。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10.  

解:

A、用肥皂水可以区别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少的是硬水,故A说法正确;

B、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在洗涤剂的作用下将油污转化为小颗粒而随水流冲走,是乳化现象,故B说法正确;

C、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变性,该做法对人体有害,故C说法错误;

D、羊毛线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线没有,可用燃烧法区别羊毛线和棉线,故D说法正确。

故选:

C。

A、根根据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洗涤剂的乳化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羊毛线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进行分析判断。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1.  

解:

A、生石灰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故选项错误;

B、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故选项正确;

C、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溶液的温度显著降低,说明此物质溶于水时会吸热,分别对选项中的物质进行分析即可解决此题。

此题是对物质溶于水时温度变化的考查,解题的重点是依据实际的溶解现象的了解,属基础性识记知识考查题。

12.  

解:

A、菜油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故A错;

B、矿泉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正确;

C、牛奶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故C错;

D、果酱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故D错。

故选:

B。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13.  

解: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故A错误;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故B正确;

C.NH4NO3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故C错误;

D.吹灭蜡烛后,有大量的白烟产生,故D错误。

故选:

B。

A.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B.根据镁条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C.根据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进行分析;

D.根据吹灭蜡烛后现象考虑。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硫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固体溶于水吸热和放热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区别。

14.  

解:

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80℃它的溶解度比20℃的溶解度大,故A错误。

B、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故3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30℃时氯化钠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故B错误。

C、100g15%的硫酸溶液在10℃与20℃时的溶液质量不变,故100g15%的硫酸溶液在10℃的质量与20℃的质量相等,故C错误;

D、NaOH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升高,而NH4NO3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降低,NaOH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大于NH4NO3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故D正确。

故选:

D。

A、利用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进行判断。

B、利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解决。

C、根据硫酸溶液在10℃与20℃时的溶液质量不变进行解答;

D、根据NaOH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升高,而NH4NO3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降低进行解答。

此题考查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及其与溶质力量分数的关系,物质溶解时放热及吸热现象,同时也考查了常见物质化学反应前后量的关系。

15.  

解:

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A说法错误;

B、稀释前后溶质不变,因为加入的是溶剂,故B说法正确;

C、溶液的均一性是指各部分性质相同,整个溶液里溶质的分布是均匀的,故C说法正确;

D、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钙等物质,所以海水是溶解有多种溶质的溶液,故D说法正确。

故选:

A。

A、根据溶液的特点考虑;

B、根据稀释前后溶质不变考虑;

C、根据溶液的均一性考虑;

D、根据海水的组成考虑。

本题考查了溶液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有关的概念进行。

16.  

解:

A、澄清的石灰水属于混合物、二氧化锰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A错;

B、液氧属于单质、稀硫酸属于溶液,故B错;

C、蒸馏水属于化合物、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C错;

D、氯化氢气体属于化合物、稀盐酸属于溶液,故D正确。

故选:

D。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可以根据概念的含义进行分析和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合物、溶液的区分方法,物质的分类是重点的基础化学知识,但却是学习难点之一。

17.  

解:

A、汽油能除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而不是乳化衣物上的油渍,故A不正确;

B、洗洁精类除油污主要利用的是其乳化作用,故B正确;

C、食醋能除去水垢是因为食醋能和水垢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物质,故C正确;

D、铁锈不溶于食盐水,也不能与食盐水起反应,不可能洗掉铁锈,故D不正确。

故选:

AD。

A.根据溶解能溶解油污判断;

B、洗洁精、洗衣粉等含表面活性剂的物质可以使食用油等物质以细小的液滴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种现象称为乳化作用;

C.食醋中含有醋酸,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醋酸与碳酸钙反应;

D.锈可以和稀盐酸发生反应,但不能与食盐水反应。

本题考查洗涤剂的选择,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领会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18.  

解:

(1)石灰水中溶质是氢氧化钙,溶剂是水,溶质的化学式:

Ca(OH)2;

(2)高锰酸钾溶液溶质是高锰酸钾,溶剂是水,溶质的化学式:

KMnO4;

(3)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溶质的化学式是:

I2;

(4)食盐水中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溶质的化学式是:

NaCl。

故答案为:

(1)Ca(OH)2;

(2)KMnO4;(3)I2;(4)NaCl。

根据溶质的判断方法和化学式的书写回答本题。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

19.  

解:

(1)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溶质是氢氧化钙;

(2)白酒中的溶质是乙醇;

(3)盐酸中的溶质是氯化氢气体;

(4)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溶质是碘;

(5)90g硫酸(液态)与10g水配成的溶液是浓硫酸溶液,溶质是硫酸;

故答案为:

(1)氢氧化钙;

(2)乙醇;(3)氯化氢;(4)碘;(5)硫酸。

根据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即气体、固体溶于液体中,液体是溶剂,气体、固体为溶质;液体和液体相溶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有水时,不管量多量少,一般把水看作溶剂;没有指明溶剂时,常把水看作溶剂),逐一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掌握常见溶液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20.  

解:

(1)自来水中含有水和消毒剂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2)日常生活中,为了降低水的硬度,常采用加热煮沸的方法;

(3)A.NaOH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故A错;

 B.NH4NO3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故B正确;

  C.浓H2SO4 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故C错;

D.CaO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故D错。

故选B。

(4)①甲物质中氢、氮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3:

14=3:

14;

②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丙、丁属于氧化物;

③反应物是氨气和氧气,生成物是一氧化氮和水,所以方程式是:

4NH3+5O2=4NO+6H2O。

故答案为:

(1)混合物;

(2)加热煮沸;(3)B;(4)①3:

14;②丙、丁;③4NH3+5O2=4NO+6H2O。

(1)根据自来水的组成考虑;

(2)根据硬水软化的方法考虑;

(3)根据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的变化考虑;

(4)①根据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考虑;

②根据氧化物的特点考虑;

③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判断,知道硬水软化的方法,物质溶于水,温度变化,知道化学式的有关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