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复习讲义专题十六 高分方案1 故事中见人性波澜里显魅力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842255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复习讲义专题十六 高分方案1 故事中见人性波澜里显魅力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复习讲义专题十六 高分方案1 故事中见人性波澜里显魅力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复习讲义专题十六 高分方案1 故事中见人性波澜里显魅力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复习讲义专题十六 高分方案1 故事中见人性波澜里显魅力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复习讲义专题十六 高分方案1 故事中见人性波澜里显魅力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复习讲义专题十六 高分方案1 故事中见人性波澜里显魅力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复习讲义专题十六 高分方案1 故事中见人性波澜里显魅力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复习讲义专题十六 高分方案1 故事中见人性波澜里显魅力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复习讲义专题十六 高分方案1 故事中见人性波澜里显魅力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复习讲义专题十六 高分方案1 故事中见人性波澜里显魅力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复习讲义专题十六 高分方案1 故事中见人性波澜里显魅力 Word版含答案.docx

《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复习讲义专题十六 高分方案1 故事中见人性波澜里显魅力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复习讲义专题十六 高分方案1 故事中见人性波澜里显魅力 Word版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复习讲义专题十六 高分方案1 故事中见人性波澜里显魅力 Word版含答案.docx

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复习讲义专题十六高分方案1故事中见人性波澜里显魅力Word版含答案

高分方案1 故事中见人性,波澜里显魅力

  写人、记事或状物,一般都离不开故事。

选择恰当的生活素材,编织成具有吸引力的故事,是记叙文提分的重要策略。

有吸引力的故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这个故事本身能够体现人性的光辉而容易打动人,二是这个故事波澜曲折而有吸引力。

只有前者,故事可能变成干瘪无味的说教;只有后者,没有意义的故事再曲折也无法展现真正的魅力。

【应考示例一】

(2014·江苏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70分)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

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老舅的皮影戏

老舅乐呵呵地走过来,那喜庆的模样仿佛捡了金元宝,原本八方的步子,此时已经不成形了。

很少见到老舅这般高兴,轻飘飘的步子好像在舞台上表演。

村里人都说老舅是艺术家,搞艺术的。

可就是这位艺术家老舅,愣没能给我找个舅妈,快奔五十了,现在还孑然一人。

我姥姥临终前,把舅舅托付给了我妈妈。

老舅很怪,闲来没事,就摆置他屋里那只黑皮箱,少和家人交流。

有一次,老舅正在擦拭箱子,调皮的弟弟凑过脸去想看个究竟。

就听见他“嘣”地合上了箱子,丢下一句“有什么好看的”,就气鼓鼓地跑出去了,很晚才醉醺醺地回来,倒在门槛上就睡着了。

从那以后,爸妈就给我和弟弟下了道命令:

严禁偷看老舅的黑皮箱。

时间久了,这件发生在老舅身上的事就淡了。

可今天这阵势,又怎么了?

弟弟听说这件事后,煞有介事地望望天色,嘻嘻哈哈地说:

“这是要变天啊!

”中午,妈妈过来叫我去摆圆桌,说中午上圆桌吃饭。

桌子摆好,菜也上齐了,还特地给姥姥姥爷摆了碗筷。

很少喝酒的老舅,今天居然喝起了酒。

酒过三巡,他望着爸妈,对着我和弟弟说:

“姐姐、姐夫,今天在爸妈面前,我给孩子们看一下我的宝贝!

”爸妈会心地笑了笑,对我和弟弟说:

“去看吧!

说完,老舅就从里屋搬出了那只黑皮箱。

那黑色皮箱,外壳滑亮,显然是主人苦心维护的功劳。

他小心翼翼地,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轻轻地打开箱子:

花花绿绿的,各种颜色,光滑得如毛皮。

还有一方看着像丝巾,似乎又厚得多。

它们静静地躺着,却又那么亮丽,似乎早就等着这一天了。

我说:

“舅,这些是什么啊!

弟弟激动地说:

“我知道,我知道,是皮影,皮影!

我有些疑问:

“舅,是他说的皮影吗?

我怎么没见过啊!

老舅微红的脸上溢满了幸福:

“是皮影!

舅舅年轻的时候啊,是专业皮影演员。

”说着,他把那些皮影一张一张展示给我们看,还不时饶有兴致地演绎着,孙悟空、唐僧、白骨精……至于那块白色的布便是屏幕。

原来舅舅年轻时是皮影演员。

这顿饭后没几天,他就在电视上给人讲皮影戏,再后来作为县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代表,上了省里的大报纸。

这会儿我才从妈妈口中得知,老舅年轻时候皮影戏演得可棒了,后来皮影戏不受人待见,剧团就解散了——当初的女朋友也分手了,就因为家人反对老舅搞皮影戏。

而现在,老舅的皮影戏越来越受欢迎,似乎春天再次到来。

只是有些时候,他还为当初没多做些传统的皮影片子惋惜!

简评:

这是一篇好评不断的满分作文。

文章取材自中国传统艺术“皮影戏”,刻画了将大半辈子都献给了这门传统艺术的“老舅”形象,可谓文化、艺术和文学味兼具的佳作。

文章满分理由如下:

其一,层层设伏,构思精巧。

文章开篇写“老舅”异乎寻常的高兴,引起悬念,接着持续蓄势,直到文末揭密,前后呼应,严丝合缝。

其二,谐音双关,意味隽永。

文中“老舅”谐音“老旧”,说明皮影戏的老旧,还有他坚守传统艺术的老旧观念,来衬托文末皮影戏的“春天”,深化老舅的形象和本文的主题。

其三,立意新奇,感人至深。

大多数作文写的是人的“青春”,而这篇文章写的皮影戏的“春天”,实际上也是很多传统文化艺术的“春天”。

让人在感慨老舅坎坷遭遇的同时,也为传统文化艺术的坎坷而感慨。

【应考示例二】

如此常识

一大早,厂长刚来到办公室,小李便窜了进来,手里捧着一杯热气腾腾的铁观音,谄媚地递给厂长,神秘兮兮地小声说道:

“厂长啊,跟您商量个事儿,带我的那个师傅,能不能换成徐科长?

”厂长大惑不解:

“怎么?

张师傅对你太严厉?

”“没有的事,张师傅经验老到,技术纯熟,这样好的师傅应该留给小王。

”“行,没问题。

原来,小王和小李是新来的学徒,厂里分配了两个师傅,各自带领他们。

原先厂里安排给小李的是最优秀的张师傅,不知为什么,他竟要求更换。

培训很快开始了。

张师傅不愧是老手,他待小王严厉苛刻,做不好就要求重做,哪怕只是一个小齿轮不光滑也要求从头再来;犯了错误就严厉惩罚,不让吃饭是常有的事;除此之外,还要求小王看一堆理论书籍,理解吃透要点。

小王每天累得满身大汗,一沾枕头便睡。

相反,小李倒清闲自在,每天跟着徐科长进进出出,应酬交际,技术没学着多少,油水倒是捞了很多。

小王看在眼里,纳闷不已。

一天,小王终于有机会找到小李,劈头便问:

“你我都是学徒,为什么你学得那么轻松?

”小李嘿嘿一笑,凑近他耳朵小声说:

“兄弟,这你就不懂了。

现在这个社会上,看重的是关系,不是技术。

徐科长有亲戚是高官,我这几天跟着他见识了不少大人物,他还说等他做了厂长,就提拔我做副厂长,有人脉,有好的人际关系才是前途,这是常识,懂吗?

”小李拍了拍小王的肩膀,晃悠悠地走了。

小王回去跟张师傅一说,张师傅怒不可遏:

“常识?

狗屁常识!

现在社会就是人人讲关系,人人攀关系,才滋生了一大堆不学无术的蛀虫,才导致真正的人才被埋没!

不要听他胡说,国家需要的是技术,是人才,有过硬的技术才有前途,这才是常识。

好好学吧。

”小王点点头,继续他的每天起早贪黑的苦学生活。

一年后,培训结束,适逢国家需要高技术人才之际,优秀的张师傅做了厂长,在厂里掀起“学扎实技术,为国家效力”的热潮,小王以优异的理论成绩和过硬的技术操作顺利毕业,升任高级技师,月薪过万。

至于徐科长,由于亲戚受贿被捕,自己也因为没有实际才干而下岗了。

小李的如意算盘打错了,他只得重新从学徒做起。

厂里又分配了一个师傅给小李,培训开始当天,小李惊讶地看见迎面走来的竟是小王。

莫非?

“没错,我就是你的师傅,”小王凑近他耳边小声说,“还要告诉你,有真才实学才有前途,这是常识,懂吗?

”小王拍了拍小李的肩膀,看着小李愣住的样子,开心地笑了。

简评:

文章通过两位刚进厂的年轻人拜师学艺不同态度的故事,讽刺和批判了把拉关系、托人情视为谋求个人发展“常识”的人,揭示了按照这种“常识”行事的所谓聪明人,终究没有前途的道理。

本文的写作切合题意,主题鲜明,且立意深刻,具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性。

这篇文章的形式和写作技巧也值得称道,首先是标题写得很有水平,用了一个“如此”就点明了全文批判讽刺的态度。

其次,文章构思巧妙,以小见大;结构紧凑、严谨,前后呼应;作者对故事的起因、发生、发展、结局叙述清楚、精要,故事的结局出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

第三,文章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也颇生动、准确、传神。

既凸显人性的光辉,又能曲折动人,这样的故事,在800~900字左右的文章中体现,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1.适度运用倒叙法

倒叙就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先后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人们往往有这样的心理,明白了结果便有探究原因的冲动,因而倒叙容易产生吸引人注意力的效果。

比如有一篇题为“失去的童真”的文章,第一段点题之后,第二段即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有一件往事一直激励着我,让我学会诚实,因此我相信,我总有一天,会实现我的诺言,买回那只金笛子,赎回我的纯真。

”这里的“往事”“金笛子”等吸引着我们急着读下去。

这样,文章的吸引力大大增强了。

具体来分,倒叙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点题式倒叙,即开篇先对所叙事件进行议论,提示主旨,然后再叙述事件过程,并常常首尾呼应,再次深化;二是悬念式倒叙,即先在开头设置悬念,然后步步释疑以引人入胜;三是联想式倒叙,即由眼前的事物引起对往事的回忆,叙述顺乎自然;四是对比式倒叙,即把当前的情况与过去的情况加以比较,起到对比烘托的作用;五是追溯式倒叙,即先写重大事件的结果,或叙述非凡的业绩,再记叙事件的历程,给人异峰突起之感。

当然,在考场作文中,运用倒叙也要慎重,避免开头故弄玄虚,给人云里雾里之感,反而会弄巧成拙。

2.巧用悬念设置法

巧用悬念,就是选择动人的素材,或在文章的开头,以简洁的语言巧妙设置一些悬念,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或在行文过程中层层安排一些让人感觉“一起一伏”或“一紧一松”的“结点”,使情节回旋推进。

如此,就会大大增添文章的“看点”,直到山穷水尽之时展现一派柳暗花明。

这样的文章,就更有希望获得好评。

如上面的《老舅的皮影戏》,文章开篇写老舅异乎寻常的高兴,引起悬念。

接着,写老舅快奔五十了,仍孑然一身;老舅很怪,闲来无事,就摆置他屋里那只黑皮箱,很少和家人交流,也不让弟弟看箱子里的东西;很少喝酒的老舅,今天居然喝起了酒。

就这样层层蓄势,直到文末揭开谜底,原来皮箱里装的是皮影,老舅曾经是个优秀的皮影戏演员。

而这样波澜起伏的故事又是紧紧扣住老舅对“皮影”艺术的坚守。

老舅迟来的春天,实际上是传统文化艺术的春天;老舅的坎坷遭遇实是中国传统文化艺人的命运的写照。

这样,让人读来顿生

感慨。

需要注意的是,悬念不等于“卖关子”,要力求自然而真实;同时,故事涉及的头绪不要太复杂。

3.自然运用烘托艺术

烘托就是渲染某一部分,衬托出另一主要部分来。

表面写此,实际写彼,这样也会使文章出现波澜。

如《老舅的皮影戏》,先写“老舅正在擦拭箱子,调皮的弟弟凑过脸去想看个究竟”,再写到老舅“望着爸妈,对着我和弟弟说:

‘姐姐、姐夫,今天在爸妈面前,我给孩子们看一下我的宝贝!

’”最后又写到“弟弟激动地说:

‘我知道,我知道,是皮影,皮影!

’”这样多次写到“弟弟”及其表现,实际上很好地烘托了“老舅”的变化,使故事的波澜显得更为丰富而可感。

4.借用“欧·亨利”式笔法

欧·亨利小说的重要艺术手法在于结尾的安排,往往是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我们将此借鉴到记叙文写作中,可以使文章富有吸引力。

前面的《如此常识》,通过两位刚进厂的年轻人拜师学艺不同态度的故事,讽刺和批判了把拉关系、托人情视为谋求个人发展“常识”的人,揭示了按照这种“常识”行事的所谓聪明人,终究没有前途的道理。

作者在交代故事的起因、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等过程中,往往出人意料,但故事的结局又在情理之中,使文章具有较强烈的讽刺效果,从而使文章具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性。

绿叶对根的情意

高考到了,高考之后我就20岁了,以前的十几年都没有像今年这样思考过自己的人生,因为以前一切都是父母安排的,自己只要在家里等着,父母让你干嘛,自己便干嘛!

现在不同了,20岁了,已经不是一个小孩子了,我偏科的现象非常严重,所以考大学没什么希望了,20岁了总不可能每天在家里等着过年吧,所以我得自己出去找工作啰。

小时候什么都不懂,以为每个大人都是做同一种工作,那就是“上班”。

渐渐长大了才明白,大人们都有着不同的职业,有的收入高,有的收入低,但那时不会去想那么多,因为那时有父母养着。

十六七岁的时候以为找个工作很容易,等长大了才明白,社会是多么残酷,想到放假后要为自己的生计每天到处奔波,心里就不是滋味,现在才明白读书的重要性,恨当年自己为什么不听家长的劝告,不听老师的劝告,好羡慕那些能考上大学的人,起码他们进入社会的时候,比我们这些高中毕业的有资本,也容易找到好工作。

我明白这些,是在我19岁那年。

那年暑假,我跟我妈说:

“妈,我暑假不想呆在家里,我想去外面赚钱。

”因为那时感觉工作很好找,赚钱根本不是问题,所以信心满满地跟妈妈说,等我赚钱来,让她高兴高兴。

就这样我出了门。

我想我现在没什么学历,就找个简单点儿的工作吧。

我一人来到大街上逛了一下,发现一间服装店门口挂着一个招聘启事,他们要招一名营业员,我当时一想,卖衣服还算简单,我就进店里去了。

刚进去我就听见一阵骂声,仔细一听,原来是老板在骂一个员工,原因是他一天连一件衣服都卖不出去。

我当时心想,这个人可真够笨的,一天连一件衣服都卖不出去。

我向老板走去,老板见我,就笑着向我走来,还未等他开口,我便说:

“你们这里招人?

”老板见我这么说,脸马上拉下来,不耐烦地说:

“是啊!

你来找工作啊?

”“嗯!

”“先试一天吧。

”我马上说谢谢老板。

就这样,我的第一天工作开始了。

我站在店里好久,看着外面来来往往的人好多,可就是没人进来。

整个早上都没人进来。

正当我想说无聊的时候,老板在后面大声叫起来:

“你怎么那么笨啊,不会出去招客人啊?

”见他对我喊,我有一股想骂回去的冲动。

正当这时,有一对夫妻进来店里。

我平静了一下,马上笑脸迎上。

那对夫妻见我来,就客气地说:

“小伙子,中年人穿的衣服你们这有没有?

”“有。

”我爽快答道。

但我突然想起来,一个早上我就那么呆坐着,竟没去了解店的状况,我说我去找找。

我着急地在整个店里转来转去,就是找不到,那对夫妻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老板见状马上迎上来,带着他们到另一个服装区。

老板跟着他们挑衣服,我也在旁边点头哈腰,但是我心里不是滋味。

那对夫妻买了衣服走了,我松了口气,老板向我走来:

“小伙子,你先回去吧,好好读书比什么都好。

”我走出了店就这样回家了。

路上,我看着那些比我稍大的人来来往往,心里感慨,社会不是以前想得那样。

回到家,妈妈见到我,就知道我为什么回家了,她只说了句“慢慢努力”。

这个社会真的不好混啊!

这是一篇考场作文,来自2009年浙江高考阅卷现场。

或许,这位考生可能是落伍了的一流学生。

因为这篇文章,思维顺畅,思路清晰,没有套话,没有空话,语言朴实而表达到位,全文语句也通顺,几乎没有一个错别字,非一流水平的学生难以写出。

只是与高考作文题目对照起来看,这是一篇离题的作文。

文章只是对现实

做了一番感慨,根本没有写出母亲与“我”之间的情意,故事也较

平淡。

【尝试升格】

绿叶对根的情意

我现在明白,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父母和我,是养育和被养育的关系,也应该是授恩与报恩的关系,正如绿叶与根的关系。

我明白这些,是在我19岁那年。

那年暑假,我跟我妈说,我想去外面赚钱,因为那时感觉工作很

好找,赚钱根本不是问题。

就这样我出了门,根本没有在意妈妈的

反应。

我一人来到大街上逛了一下,发现一间服装店门口挂着一个招聘启事,他们要招一名营业员,我当时一想,卖衣服还算简单,我就进店里去了。

刚进去我就听见一阵骂声,仔细一看,原来是老板在骂一个员工,原因是他一天连一件衣服都卖不出去。

我想,这个人可真够笨的,一天连一件衣服都卖不出去。

我向老板走去,老板见我,就笑着向我走来,还未等他开口,我便说:

“你们这里招人?

”老板见我这么说,脸马上拉了下来,不耐烦地说:

“是啊!

你来找工作啊?

”“嗯!

”“先试一天吧。

”我马上说谢谢老板。

第一天的工作开始了,我站在店里好久,看着外面来来往往的人好多,可就是没人进来,整个上午都没人进来,正当我想说无聊的时候,老板在后面大声叫起来:

“你怎么那么笨啊,不会出去招客人啊?

”见他对我喊,我有一股想骂回去的冲动,但这时我似乎看到了母亲的身影,她推着自行车,像是往这边张望。

下午,有一对夫妻进来店里。

我马上笑脸迎上。

那对夫妻见我,就客气地说:

“小伙子,中年人穿的衣服你们这有没有?

”“有。

”我爽快答道,但我突然想起来,一个早上我就那么呆坐着,竟没去了解店的状况,我说我去找找。

我着急地在整个店里转来转去,就是找不到,那对夫妻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老板见状马上迎上来,带着他们到另一个服装区。

老板跟着他们挑衣服,我也在旁边点头哈腰,但是我心里不是滋味。

那对夫妻买了衣服走了,我松了口气,老板向我走来:

“小伙子,你先回去吧,好好读书比什么都好。

一百块钱和这件T恤算作是今天的酬劳。

我记不得当时自己的表现了,只记得说了感谢的话,接过老板递过来的红色T恤。

回到家,面对妈妈询问的目光,我第一次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她却只说了句“慢慢努力”就忙去了。

那一晚,我第一次失眠。

朦胧中听到隔壁母亲房中的对话:

那服装店是老王儿子开的,我打了个电话,又叫老王夫妻俩扮了回顾客……让孩子自己去碰碰壁也好……只是不能让他失去了自信……

我的眼泪来了:

小镇很小,妈妈的爱神通广大!

妈妈,我这片绿叶,此时早已对您充满了情意!

经过修改,这篇文章应该可以得一个较高的分数。

或许,作者看到后会提出疑问:

老师不是经常鼓励我们“我手写我心”吗?

我心里就是这么想的,而且事实上我的确是有过这样经历的,我不会说假话,“社会是多么残酷”“这个社会真的不好混啊”,这就是我的真实体验,我虽然成绩不好,但说假话还是不喜欢的。

其实,学生写作和修改作文,也是一种精神的修炼,换言之,高考作文以“我手”写“我心”,不是说假话,而是说更有水平的话。

具体到上面这篇文章,首先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看待自己的现状,以积极的心态来看待身边的人,看待这个社会。

原文作者是一位“想明白”了的人,只是他所谓的“想明白”,是一般社会人对生存压力(如找一份挣钱的工作)的认识,作为一个青年学生,还应该修炼得境界更高些。

作者原来的认识,可能源于身边的人,特别是父母:

你不好好读书,将来找不到好工作。

母亲的形象在原文中是模糊的,这是生活中一位普普通通的母亲,但对孩子充满爱。

有人说,母爱是一堆细节,修改之后的文章中,关于母亲的做法,也应该是合情合理的。

这位母亲曾多次劝儿子好好读书,这种劝说源于一种爱,也源于一种生存的焦虑,或者源于自身理想不能实现的折射。

母亲背后的安排,有着自感对儿子引导失败却又不肯放弃的执着,有对命运的无奈和对命运把握的渴望,史铁生母亲对史铁生独自一人去地坛时的心情和偷偷跟着的行为是许多母亲都会有的。

只要我们明白了母亲对儿女的这些心思,我们就完全有理由相信母亲们会做出她们认为对子女有利的任何事情。

这些事是可能发生的,是令人信服的,至于具体是些什么,有时并不是重要的。

无法阻止儿子出去闯一闯,就让他去受点挫折吧,觉得也好,但又担心儿子受委屈、更担心儿子碰了钉子后从此一蹶不振,便安排老板及其父母演一出戏,让儿子有更多的感悟,实在是用心良苦。

同时,故事也有了

波澜。

这些事,是不曾发生在作者身上的,但这样的解释,也一定会启发他思考更多的东西:

母亲为了儿子,什么都肯做的。

这样,发现母爱便会留意母亲平时琐琐碎碎的作为,细小的事情便有了意义。

这时候,写文章,便不只是事情真不真的问题,而是情感真不真的问题了——这就抓住了作文的根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