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立项申请书模板三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843923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立项申请书模板三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立项申请书模板三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立项申请书模板三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立项申请书模板三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立项申请书模板三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立项申请书模板三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立项申请书模板三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立项申请书模板三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立项申请书模板三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立项申请书模板三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立项申请书模板三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立项申请书模板三篇.docx

《小学数学立项申请书模板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立项申请书模板三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立项申请书模板三篇.docx

小学数学立项申请书模板三篇

小学数学课题立项申请书

课题名称:

小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模板一)

学科分类:

小学数学

一、课题设计论证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对于任何一个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都要时常面对两极分化的问题。

造成分化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思维方法和学习方式不适应学习要求。

一个时期以来,由于社会对教育期待的偏差,和小范围内学校对老师评估手段的单一化,导致教师的教学活动也被推到一个实际意义的应试教育的空间,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也就盯到一个分数上,这样就直接导致并决定教师无法改变急功近利的思想,于是,课堂上知识点,重点成为教师灌输的全部,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被挤占,个体发展的主动权被忽视。

久而久之,学生受依赖的心理影响,学习缺乏主动性,对学习没有兴趣,在加上部分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学生缺少有效的约束和管理,对学习数学感到枯燥无味,这样导致了学生学习两极的分化,严重制约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倡导的每个学生得到发展就成了一句空话。

基于以上原因,对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研究已显得刻不容缓,为此由本人主持的课题“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由此展开。

(二)课题的研究意义

几年的“课改”实践证明,我们的愿望不仅没有达到,相反,学生的两极分化似乎变的更加严重。

大多数一线教师感受到的是:

课堂上,能够回答有点难度问题的学生不仅翻来覆去总是那么几个人,并且数量也越来越少,合作学习小组事实上也只能依靠那么几个人支撑。

目前的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呈现出比以前提前的趋势,部分学生已有厌学情绪,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因此,研究小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1.分析造成小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客观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

2.探讨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分析小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主客观因素,并由此改进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适应新课程的教学。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

3.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的态度与情感,是每一位学生身心和学习能力都有所发展。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两极分化:

本课题中的两极分化是指同一班级中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所得的学习效果中,呈现出巨大的差异。

具体表现为:

学习效果优良和学习效果差的学生人数所占比重较大而学习效果居中的学生比重偏低。

三、研究的内容、目标、方法和创造点等

(一)研究内容:

本课题以探究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为着眼点,以研究两极分化的衔接策略为目标。

研究内容包括:

1.调查并分析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2.对小学生学习数学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形成探究。

3.这种现象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的危害性的研究。

4.对小学生学习数学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应对策略的研究。

5.通过对问题的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在研究中形成一整套有效的、快捷的教学模式,给数学学困生提供行之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提高其数学学习成绩,以期达到缩小“学困生”面、扩大优生面的教学目的。

(二)研究目标:

1.组织实验教师围绕课题进行学习、思考、研究和实践,寻求解决两极分化现象的原因及有效的对策。

2.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通过小学数学两极分化问题的解决,实验总结出小学数学有效学习的点滴经验,为推进学校新课程改革搭石铺路。

(三)研究方法:

1、调查分析法:

通过一定范围内的调查问卷、座谈、讨论等,分析现状和原因,了解小学生喜爱的课堂教学形式,为制定和落实方案奠定基础。

2、行动研究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坚持边学习边实践探索边总结的思路。

实验教师通过学情调查分析、教学方法、手段、练习的设计分层教学等途径进行课题研究。

3、经验总结法:

对每一阶段、每一个过程的实施情况做好记录,写出相应的总结材料,以点带面。

4、访谈法:

通过对部分学生深入的交流,了解他们学习方面的需求及困惑和要求。

5、改善学习环境,驱除两极分化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家长长期不在家,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因此我们教师也要积极的采取措施,力所能及的要家长改变一些教育观念,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多关心孩子的成长。

还给孩子一个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

(四)课题的理念意义及创新之处:

1、本课题的调查及相关数据、材料,可以作为一线教师开展同类研究提供借鉴。

2、本课题实施可以带动和促进本校区、学区及相关单位的教师共同成长。

3、本课题的实施使害怕数学的学生不在惧怕数学课堂,使教师能够游刃有余地面对分化问题,解决分化为题。

三、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障

(一)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基础与分工:

大专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县级优秀教师获得者;有多篇论文发表或获奖,主持课题研究工作,负责指导、调整、协调课题组成人员的研究过程,负责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本科学历,中小学二级教师,淮滨县优秀教师;淮滨县优质课获得者,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教学成绩显著,负责调控实施过程推广研究成果等。

大专学历,中小学二级教师,淮滨县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淮滨县优质课获得者。

负责六年级实践研究工作,记录过程性材料,并定期撰写课题实验体验。

大专学历,中小学二级教师,淮滨县文明教师;淮滨县优秀教师,在小学教育岗位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十多年,成绩显著。

负责实践研究工作,记录过程性材料,并定期撰写课题实验体验。

本科学历,中小学二级教师,淮滨县优秀教师;淮滨县优秀班主任;有多篇论文发表,负责五年级实践研究工作,记录过程性材料,并定期撰写课题实验体验。

大专学历,中小学二级教师,淮滨县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淮滨县优质课获得者。

负责四年级实践研究工作,记录过程性材料,并定期撰写课题实验体验。

(二)保障措施

1、本课题组皆为一线教师,其中市骨干教师一名,县优秀教师四名。

课题组成员都是既能干又肯干的优秀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采取分工负责,责任到人,互相配合,以保证课题实验的研究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进行。

2、多次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集中进行讨论和交流活动,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使课题研究的内容更加具体、深入化,并形成新的共识,推进课程工作开展。

3积极争取各种资金支持,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总之,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力争做到有计划、有方案、有实施、有总结,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三)课题研究安排预期成果:

本课题开展分为三个过程,安排如下:

1、课题准备阶段(2016.5—2016.8),主要任务是成立课题组,确立研究方向,组织开展前期调查工作,制定工作方案。

2、课题实施阶段(2016.9—2017.4),主要任务是根据方案分解实施目标,组织成员深入课题、深入学生、深入学校积极有效开展课题项目研究活动,搜集数据,整理材料,分析汇总;开展经验交流,专家引导、老师指导等活动。

加强阶段性小结等工作。

3、课题总结阶段(2016.—2016.6)主要任务是归档数据,资料等信息。

总结工作经验,整理汇总材料,初步形成研究报告,报送上级课题办审定,推广研究成果等。

小学数学课题申报书

课题名称:

引导学生快乐有效地学习数学的研究(模板二)

一、基本情况

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期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及工作基础

三、课题论证

1.对研究课题的论证:

本课题研究目标、理论假设、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国内同类课题研究状况;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课题研究目标:

建立一套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数学教学模式,探索出引导学生快乐有效地学习数学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理论假设: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学习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

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从数学的角度来讲,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是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如果教师能拨动学生的心弦。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感到身心愉快,学有所乐,融入生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就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使学生听其言,入其镜,动其情,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的积极的心态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探索、主动学习,促进学生有效和谐发展,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何结合本实际情况,探索研究出行之有效的学习数学的方法与过程迫在眉睫。

本人将以此为契机,进行《引导学生快乐有效地学习数学的探究》的课题研究。

基本内容:

1、如何引导学生在“玩耍”中快乐“悟”数学。

2、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轻松“学”数学。

3、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灵活用数学。

重点和难点:

重点:

为探索出在新的形势下怎样更好地有效地进行数学教学,让学生具有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良好数学素质。

难点:

为有针性创设有一定意义的情境和问题,并且有实用性,典型性,方向性和实践性。

国内课题研究状况:

相关的研究论文有一定数量且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仍需继续挖掘更多的途径和方法。

本课题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新课程的数学课程理念是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1)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2)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使学生听其言、入其境、动其情,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积极的心态和旺盛的精力,自主探索、主动学习,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有效和谐发展,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身心愉悦,学有所乐,融入生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必然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以,本课题的研究对于培养二十一世纪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数学人才都具有积极意义,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对课题实施和完成条件的论证:

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参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课题组人员分工。

一、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

该课题的负责人从事小学教学十六年,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从未间断。

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上进心强,曾获得县“科研之星”“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等荣誉。

多次在课堂教学中获奖,并有多篇相关论文获得省市级荣誉。

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探索研究的经验。

本人每周担任了14节课,有充足的时间和旺盛的精力从事课题研究,并足以保证课题的完成。

二、参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

三、资料设备:

凭借网络、录像磁带、阅览室、期刊文摘、报纸等。

四、科研手段:

实验、观察、记录、分析、整理、参阅该课题前沿理论动态。

五、人员分工:

课题的选定、申报、组织实施、总结。

收集资料和开展研究。

收集资料和开展研究。

实验教学,结合实践得到相关材料,实验班为二

(2)班

实验教学,结合实践得到相关材料,实验班为六(7)班

实验教学,结合实践得到相关材料,实验班为二

(1)班

实验数据采集,分析整理形成研究材料

实验数据采集,分析整理形成研究材料

四、实施方案(具体操作过程和研究方法)

操作过程

一、前期准备阶段:

选题、检查资料、制订研究工作计划。

二、中期探索研究阶段:

整理资料、分析研究。

三、后期成果处理阶段:

撰写报告,成果鉴定推广。

利用数学教研活动时间,由校长和分管教学校长做师生动员工作,强调该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取得各方面大力支持和配合。

研究方法

1、学习有关科研理论知识。

2、调查了解有关课题对象,有关课题所需物力及其他工作准备情况。

3、着手予以研究,采用观察讨论,创设情境谈话等有效的研究方法,着手研究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快乐有效地学习数学。

4、对以上研究成果着手整理、归纳,去伪存真,上升为有一定指导意义理论体系,并予以指导本校数学教学实践。

五、预期研究成果

序号

研究阶段(起止时间)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担人

1

2014.3—2014.5

《如何引导学生在“玩”中“悟”数学》

公开实验课案例、论文

2

2014.5—2014.8

《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数学》

公开实验课案例、论文

3

2014.8—2014.11

《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

公开实验课案例、论文

4

2014.11—2015.3

《如何引导学生快乐有效学习数学》

总结性论文、教学案例与反思

六、课题负责人所在县(市、区)教研室审批意见

七、设区市教委课题办(教研室)评审意见

单位公章:

单位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八、专家评审组意见

评审组组长签字:

年月日

九、省课题研究与实验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

负责人签名:

公章

年月日

十、课题结题情况

①评审方式②鉴定专家组成员③评审结论

课题立项申请评审书

课题类别:

新学生研究类

课题名称: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法研究(模板三)

一、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的界定、省内外研究状况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限3000字以内,可加页)

本课题旨在研究“初中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的方法”,构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科学体系。

关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课题,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所公认的重要课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著作中对2000年展望强调:

未来学校的教师,必须组织每个学生进行自学活动,让学生在自学活动中学会学习。

止于目前,美国、加拿大等国的许多学校中运用“天才学生的自主学习模式”,其宗旨就是把学生逐渐培养成为在认识、情感和社会领域综合发展的、独立的、自我导向的终身学习者。

而以前我国教育改革中的几种典型的教学法—如卢仲衡创导的“自学辅导法”、黎世法创导的“六课型单元教学法”、魏书生创导的“六步教学法”等等。

都有一个共识:

即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的问题。

当前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都已经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凤城六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还不具有普遍应用的可行性。

当前素质教育的理论中明确指出: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素质培养的主要任务。

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学会了学习,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使其好奇心的内驱力转化为以获得知识、解决问题为目的的认知内驱力的实现,从而对学习起到持久的促进作用;从社会学角度讲,学会学习的人,才能适合学习和更新自己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才能提高自我的社会生存能力。

终身学习已经是未来社会所有人的必然需要。

本实验的宗旨在于发现和寻找一套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训练方法和措施,使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实现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实验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本校教师的业务素质,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学风以带动学习质量的提高和良好的校风形成。

实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法研究”目标、过程原理示意图

 

本实验将通过实验法、经验筛选法,辅之以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发现法等实验方法,实现设立子课题,攻克主课题。

以个人实验为主,集中实验为附的策略,充分发挥教师的自主能动性,广泛地发现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训练方法和途径。

处理实验过程中各种变量的关系,要突出实验因素自变量值,让它产生积极的效应,尽量排除干扰变量(人为的等),控制无关变量,增大实验变量的可信度,设计观察因变量的指标,以便提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

实验教师必须具备操作本实验的知识和能力,熟练地掌握实施设计的全过程,以及每一个环节的具体要求。

实验总体采取分组对照设计,保持实验班与对比班的各方面的均衡性。

严谨实验。

重视材料的收集和保存。

实验时间为三年:

2011年10月—2014年10月。

1、实验准备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1月。

确定研究人员、实验对象及培训实验教师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进行课题论证,制定实验方案。

设计实验假说中的训练方案。

控制实验中的相关条件。

完成实验的前测工作。

(有的研究项目需要,有的则只对实验前的相关情况有所评估和掌握。

2、实验运行阶段:

2012年3月—2014年7月。

运行阶段分四个学期进行:

第一学期通过实验训练方法的实施,初步培养学习兴趣,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第二学期通过训练形成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具有一定的自己学习的能力。

第三学期努力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化。

第四学期进行成果巩固、整理、归纳总结,形成理性材料。

各学期每位教师上交一份实验报告或总结材料,以说明实验的进展情况、遇到的问题、取得的经验和实验成果等等。

申请上级教育科研部门,对实验运行的阶段性成果进行评估、检查和指导,组织实验教师进行交流、讨论和调整。

不断地充实课题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及时吸收外界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实验方案,确保实验工作的顺利圆满完成。

3、实验的总结阶段:

2014年8月——2014年10月.撰写、提交实验报告。

对各种实验成果申请专家鉴定、评估、验收。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主要参考文献(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研究时间、研究经费、研究技术设备、所在单位所提供的条件等)。

(限1500字内,可加页)

2002-2005年所进行的市级科研课题研究《农村初中生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荣获“葫芦岛市‘十五’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其成果著述为《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研究》一书,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由建昌县教育局在全县进行推广学习。

主要参考文献有:

冯大诚、刘以林编著《素质教育指导丛书》,华语教学出版社;冯大诚、刘以林编著《实用愉快教学方法丛书》,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骆伯巍著《教学心理学原理》,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国家教育司人事司组编《国外教育情况专题》,科学普及教育出版社出版。

课题负责人李秀丽同志,在任教期间积极钻研业务,主动学习,锐意进取,业绩显著。

成为教书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化过程中的标兵,成为大教研、大科研教育教学实践的带头人。

因为工作积极、务实进取、锐意创新、教育教学成绩显著,曾先后被授予:

建昌县知名教师、县优秀教师、市级控辍保学工作先进教师、县先进工作者、县科研型骨干教师、县学科骨干教师、市学科骨干教师、县级骨干班主任、市级骨干班主任、建昌县师德标兵等荣誉。

课题组实验教师的总体特点是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高学历,高素质。

年轻有朝气,有活力,有创新意识,有开拓精神。

年轻与学生代沟小,有利于师生的心灵沟通,有利于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实验教学服务;学历高有文化,科班院校毕业,专业素质强,专业理论水准高,有利于专业性的深度研究。

实验教师分布在同年级组的各学科,有同期性、同步性的实验保证因素,并且都是各学科的骨干教师,有着5年以上的教学经验,参加了县级以上的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并取得了优秀成果。

实验保障:

市县两级学科研训员作为实验指导组的专家帮助把握实验的方向,并且可以提供更多的研究资料帮助。

寄宿制学校的教学体系为实验提供了宽松的的研究时间。

学校将从资料设备,科研手段及活动经费上提供坚实的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