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摸底检测语文试题解析卷.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846282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摸底检测语文试题解析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摸底检测语文试题解析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摸底检测语文试题解析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摸底检测语文试题解析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摸底检测语文试题解析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摸底检测语文试题解析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摸底检测语文试题解析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摸底检测语文试题解析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摸底检测语文试题解析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摸底检测语文试题解析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摸底检测语文试题解析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摸底检测语文试题解析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摸底检测语文试题解析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摸底检测语文试题解析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摸底检测语文试题解析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摸底检测语文试题解析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摸底检测语文试题解析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摸底检测语文试题解析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摸底检测语文试题解析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摸底检测语文试题解析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摸底检测语文试题解析卷.docx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摸底检测语文试题解析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摸底检测语文试题解析卷.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摸底检测语文试题解析卷.docx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摸底检测语文试题解析卷

东北师大附中2018级

高三年级第三次摸底考试(语文)学科试题

注意: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家国情怀”主要指对“家庭—国家”共同体的认同与热爱,其核心内涵是在家尽孝、为国尽忠;基于家国情怀的“家国同构”理念则是爱国主义精神产生的伦理基础和情感状态。

殷周时期,古代中国就形成了比较稳固的血缘宗法制。

这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确立的父系家长制,把血缘纽带同政治权益结合起来,利用父系家族关系的亲疏来决定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构成了当时社会组织形态和社会政治结构的重要支架。

古希腊在使用铁器等生产工具后,原始的集体协作生产逐步被家庭个体生产代替,继而通过瓦解原始公社、发展家庭私有制而步入文明社会旅程。

古代中国在使用铁器等生产工具后,则在相当程度上保存乃至增强了以血缘为纽带的组织形式及其作用,并借此进一步发挥了集体协作的力量,通过发展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社会踏上文明社会发展道路。

殷周以至春秋的所谓邦、国等,实际是由以血缘宗法遗风为基础的氏族—部落—部族国家构成。

父系氏族首领,首先要具备优良的德行和才干,并在立德、立功、立言上有所建树,又借此在本氏族、本部落及部族中得到认可、赢得地位和权威后,才能进一步联络和团结其他氏族、部落、部族,逐步拓展邦国疆域以“一统天下”。

这种“由家而国”的社会进程,推动了人们对家庭、家族、宗族及其人伦关系的高度重视,逐步促使人们形成了爱家、爱乡、爱国情感交织的民族心理,也从源头上为社会发展植入了伦理与政治交叉重叠的紧密关系。

在血缘宗法制作用下,不仅父权与君权互为表里,而且两者的传承方式也如出一辙,我们的先人将家与国的治理几乎看作是同一回事,社会也自然地形成了相应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这就是孔子竭力维护和推行的以“周礼”为核心的儒家思想。

这个思想在《礼记》里被简要归纳为“五止十义”,其核心为以君臣、父子的关系为主干,以臣、子的责任或义务为重点。

其中,孝是忠的基本表现,忠是孝的重要内涵,也是孝的具体形态,体现的是家与国唇齿相依、荣辱与共的关系。

就此而言,朝廷的为臣之道与家庭的为子之道,分为异途,实为一理。

一方面,家兴可以影响国运: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

”(《大学》)另一方面,国是家的放大和延伸,是家庭细胞赖以生存的肌体,国盛才能家兴,国乱则不免家丧:

“天下大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安家;一家皆乱,无有安身。

”(《吕氏春秋》)这种“小之定也必恃大,大之安也必恃小”的“家国同构”理念确乎深入人心。

总之,萌生于殷周时期的家国情怀,从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到心怀天下、报效国家,把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亲情推己及人,并由家及国拓展和上升为积极济世的责任意识和伦理要求。

它有力地促进了个人、家庭与社会、国家的良性互动,数千年来,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民族精神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摘编自钱念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经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家国同构”基于家国情怀,它以在家尽孝、为国尽忠为核心内涵,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伦理基础和情感状态。

B.古代中国发展为文明社会,得益于使用了铁器等生产工具以及由此带来的、以小农经济形式为基础的农业社会的发展。

C.“由家而国”的社会进程,推动人们高度重视家庭、家族、宗族及其人伦关系,为社会发展植入了伦理与政治交叉重叠的关系。

D.儒家思想中,孝和忠的关系体现的是家与国唇齿相依、荣辱与共的关系,因为孝是忠的基本表现,忠是孝的重要内涵和具体形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周至春秋时期父系氏族首领的成长历程,证明那时的邦、国等是由以血缘宗法遗风为基础的氏族—部落—部族国家构成的。

B.文章引用的《礼记》《大学》《吕氏春秋》中的词句,对理解家国情怀的产生发展与儒家思想影响之间的紧密关系有引导性。

C.古希腊和古代中国在使用铁器等生产工具后生产与发展情况的对比,表现了古代中国形成较稳固血缘宗法制的历史独特性。

D.文章末段简要回顾了家国情怀的发展历程,指明其积极济世的责任意识和伦理要求,具体阐述了家国情怀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希腊步入文明社会旅程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在生产中使用铁器等工具,就能够带来原始公社的瓦解和家庭私有制的发展。

B.“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和“一国仁,一家兴仁;一国让,一家兴让”都是对家运与国运互相影响的解读。

C.宋代陆游《示儿》诗所传达的复杂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正是“家国同构”理念深刻影响中国诗人文化心理的体现。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所体现的责任意识和伦理要求,同“小之定也必恃大,大之安也必恃小”在家国情怀方面具有一致性。

【答案】1.C2.D3.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它以在家尽孝、为国尽忠为核心内涵”错误,“家国同构”与“家国情怀”两个概念的内容杂糅。

“家国情怀”是“以在家尽孝、为国尽忠为核心内涵”,不是“家国同构”。

B.由原文“古代中国在使用铁器等生产工具后,则在相当程度上保存乃至增强了以血缘为纽带的组织形式及其作用,并借此进一步发挥了集体协作的力量,通过发展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社会踏上文明社会发展道路”可知,缺失“保存乃至增强了以血缘为纽带的组织形式及其作用,并借此进一步发挥集体协作的力量”的条件。

D.强加因果。

原文只是说“孝是忠的基本表现,忠是孝的重要内涵,也是孝的具体形态,体现的是家与国唇齿相依、荣辱与共的关系”,没有因果关系。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具体阐述了家国情怀所具有的现实意义”错误,末段简要回顾了家国情怀内涵与作用的发展变化,隐含了家国情怀的现实意义,并没有具体阐述。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说法绝对。

原文是“古希腊在使用铁器等生产工具后,原始的集体协作生产逐步被家庭个体生产代替,继而通过瓦解原始公社、发展家庭私有制而步入文明社会旅程。

”“只要……就……”的推断不符合逻辑。

故选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多地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夜经济在激发消费潜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腾讯与瞭望智库联合发布的《2019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报告》中显示,中国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商场每天18时至22时的销售额超过全天销售额的50%,2018年,国内夜间餐饮消费较上年增长47%。

“在中国经济致力于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新的历史时期,夜经济由于其蕴含巨大的消费潜能、市场空间开始被人们关注。

”在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付晓东看来,“随着人们对高质量、高品质生活的追求,特别是对自然的钟爱和深层的理解,夜间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日益重要、更加关注的部分。

的确,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推进,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与习惯。

人们开始追求高品质、多样化消费,与此同时,精神消费、文化消费等消费需求更为旺盛,消费者开始在能力范围内追求更加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

(摘编自刘发为《吸引人更要打动人夜经济快步复苏》)

材料二:

恢复“地摊经济”为城市生活增添了平易近人之美,但也并不是意味着可以“放任发展”。

从“地摊经济”可以看出一座城市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各地还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完善顶层设计。

例如,划定临时摊点,加强执法引导,让执法更带城市温度。

对流动商贩加强宣传疏导,提升食品安全质量,引导商贩合法合规合理经营。

同时市场监管部门也要加强抽检频次,让“地摊经济”活起来,“夜经济”动起来。

城市管理部门还要跟上服务,垃圾及时进行运输清理,合理疏散人流,确保不扎堆、不聚集。

“地摊经济”与文明创建并不相悖,反而更能体现出城市温度,“柴米油盐酱醋茶”是民生的基本考量,不应让一些管理方面的顾虑拖住“保民生”的步子,我们更多的应该是在危机中找新机,积极面对困难,化解痛点,释放消费活力,促进底层百姓就业,接地气、暖民心。

只要不侵害公共利益,在做好疫情防控的措施下,保证清洁卫生,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安全,“地摊经济”就值得鼓励。

(摘编自周茂盛《搞活地摊经济,让城市治理更有温度》)

材料三:

多个平台大数据显示,文旅消费在“夜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文旅消费发生在夜间。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夜经济”既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消费需求,也成为海内外游客感知当地文化、体验当地生活方式的重要渠道。

而从长期来看,戴斌认为,发展“夜经济”,应充分挖掘本地夜间休闲资源、场所和项目,结合自身文化特点,打造休闲娱乐项目。

上海在去年4月出台《关于上海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围绕“国际范”“上海味”“时尚潮”三个特点打造“海派夜经济”,其中提出,丰富业态种类,增加文化旅游项目供给。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将继续做好引导、协调工作,推动更多文旅企业加入,为民众提供差异化、多元化的夜生活选择;以发展“夜经济”为契机,上海将全面提升文旅公共服务效能。

(摘编自《多地文旅消费复苏点亮“夜经济”》)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前,我国公民

夜间消费占比已超过日间消费,大型商场与餐饮的夜间消费呈逐年大幅上涨趋势。

B.作为“夜经济”的一种,“地摊经济”丰富了城市的夜生活,同时也对城市的现代化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C.“地摊经济”应以不侵害公共利益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安全为前提,体现城市文明应有的温度。

D.夜间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夜经济不仅包括餐饮等日常生活消费,也有文化旅游等精神层面的消费。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夜经济”是我国十分重要的经济形态,目前已经成熟完善,努力发展好“夜经济”,将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B.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推进,在不同的消费观念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不同的生活方式,“夜经济”才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

C.只要城市管理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等加强合作,“地摊经济”就会良性发展,就能更好地服务于百姓生活

D.上海市打造“海派夜经济”,特点突出,将推动文旅企业加入,为民众提供差异化、多元化的夜生活选择,促进文旅公共服务效能的提升。

6.怎样才能做到“夜经济”发展与文明创建并行不悖?

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说明。

【答案】4.A5.D

6.①商家丰富夜经济内容,充分挖掘本地夜间休闲资源、场所和项目,满足消费者高品质、多样化的需求。

②政府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完善顶层设计,激发夜经济消费潜能、市场空间,做好引导、协调工作。

③市场监管部门对商家加强宣传疏导,提升食品等方面安全质量,引导商家合法合规合理经营,加强抽检频次。

④城市管理部门要跟上服务,垃圾及时进行运输清理,合理疏散人流,确保安全。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大型商场与餐饮的夜间消费呈逐年大幅上涨趋势”于文无据。

原文虽有“大型商场每天18时至22时的销售额超过全天销售额的50%,2018年,国内夜间餐饮消费较上年增长47%”的描述,但是否“呈逐年大幅上涨趋势”,无法得知。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A.“目前已经成熟完善”错。

材料提到发展夜经济需要商家丰、政府、市场监管部门、城市管理部门各方努力,在质量、政策、监管等方面还要继续完善。

说“已经成熟完善”不对。

B.“‘夜经济’才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曲解文意。

材料一:

“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推进,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与习惯。

人们开始追求高品质、多样化消费……消费者开始在能力范围内追求更加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

”由此句可知消费者消费的多样化,不能得出“夜经济”才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

C.表述过于绝对。

“地摊经济”良性发展还需要商家的努力和政府的政策调控。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分析题干,做到“夜经济”发展与文明创建并行不悖,即各相关方应该如何去做,以适应社会需求。

相关方有商家、政府、市场监管部门城市管理部门。

筛选相关信息并整合即可得出答案。

“发展‘夜经济’,应充分挖掘本地夜间休闲资源、场所和项目,结合自身文化特点,打造休闲娱乐项目……人们开始追求高品质、多样化消费”可概括出“商家丰富夜经济内容,充分挖掘本地夜间休闲资源、场所和项目,满足消费者高品质、多样化的需求。

“各地还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完善顶层设计。

例如,划定临时摊点,加强执法引导,让执法更带城市温度。

”可归纳:

政府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完善顶层设计,激发夜经济消费潜能、市场空间,做好引导、协调工作。

“对流动商贩加强宣传疏导,提升食品安全质量,引导商贩合法合规合理经营。

同时市场监管部门也要加强抽检频次,让‘地摊经济’活起来,‘夜经济’动起来。

”可归纳:

市场监管部门对商家加强宣传疏导,提升食品等方面安全质量,引导商家合法合规合理经营,加强抽检频次。

“城市管理部门还要跟上服务,垃圾及时进行运输清理,合理疏散人流,确保不扎堆、不聚集。

”可归纳:

城市管理部门要跟上服务,垃圾及时进行运输清理,合理疏散人流,确保安全。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柳庆字更兴,解人也。

五世祖恭,仕后赵,为河东郡守。

父僧习,齐奉朝请,魏景明中归魏。

庆幼聪敏,有器量,博涉群书,不治章句。

好饮酒,闲于占对。

起家奉朝请。

八年,迁大行台郎中;十年,除尚书都兵,并领记室。

时北雍州献白鹿,群臣欲草表陈贺。

尚书苏绰谓庆曰:

“近代以来,文章华靡,逮于江左,弥复轻薄,洛阳后进,祖述不已。

相公柄民轨物,君职典文房,宜制此表,以革前弊。

”庆操笔立成,辞兼文质。

广陵王元欣,魏之懿亲。

其甥孟氏,屡为匈横。

或有告其盗牛。

庆捕推得实,趣令就禁。

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

“今若加以桎梏,后复何以脱之?

”欣亦遣使辨其无罪。

孟氏由此益骄。

庆于是大集僚吏,盛言孟氏依倚权戚,侵虐之状。

言毕,便令笞杀之。

此后贵戚敛手,不敢侵暴。

十三年,封清河县男,邑二百户。

庆威仪端肃,枢机明辨。

太祖每发号令,常使庆宣之。

天性抗直,无所回避,太祖亦以此深委仗焉。

庆与杨宽有隙,武成二年,除宜州刺吏。

庆自为郎,府库仓储,并其职也。

及在宜州,宽为小冢宰,乃囚庆故吏,求其罪失。

按验积六十余日,吏或有死于狱者,终无所言,唯得剩锦数匹,时人服其廉慎。

天和元年十二月薨。

时年五十,谥曰景,子机嗣。

机弟弘,字匡道,少聪颖,博涉群书,辞彩雅赡。

解巾中外府记室参军。

建德初,除内史上士,历小宫尹、御正上士。

陈遣王偃民来聘,高祖令弘劳之。

偃民谓弘曰:

“来日至于蓝田正逢滋水暴长所赍国信溺而从流今所进者假之从吏请勒下流人为追寻此物也”弘曰:

“昔淳于髡之献空笼,前史称以为美,足下假物而进,讵是陈君之命乎?

”偃民惭不能对。

高祖闻而嘉之,仍令报聘。

使还,迁御正下大夫。

寻卒于官,时年三十一。

高祖甚惜之,赠晋州刺史。

(节选自《周书·列传第十四》)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来日/至于蓝田/正逢滋水暴长/所赍国信/溺而从流/今所进者假/之从吏/请勒下流/人为追寻此物也/

B.来日至于蓝田/正逢滋水暴长/所赍国信/溺而从流/今所进者/假之从吏/请勒下流/人为追寻此物也/

C.来日/至于蓝田/正逢滋水暴长/所赍国信/溺而从流/今所进者/假之从吏/请勒下流人/为追寻此物也/

D.来日至于蓝田/正逢滋水暴长/所赍国信/溺而从流/今所进者假/之从吏/请勒下流人/为追寻此物也/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奉朝请,古称春季朝见为“朝”,秋季朝见为“请”;奉朝请,即有参加朝会

资格,南朝常用以安置闲散官员。

B.县男,爵名。

古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晋时,侯、伯、子、男皆封以县,陈代始有开国县男之名。

C.冢宰,官名,即太宰。

殷商置,位次三公,为六卿之首。

原为掌管王室财务及宫内事务的官,北周设置小冢宰,为上大夫。

D.解巾,除去头巾,指被除去官职。

古代男子以全幅葛布或细绢裹头;解去幅巾,指被除去官职。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庆很有才华。

他为人有气度,博览群书,不求甚解,当瑞应出现,尚书苏绰认为柳庆职责所在,应写一篇有新意的贺表,柳庆提笔写成,文辞质朴又有文采。

B.柳庆为人抗直。

广陵王外甥孟氏犯法,广陵王派人辩解他无罪,孟氏于是态度嚣张,但柳庆公布罪状后当场将他打死,使皇亲贵族气焰收敛,不敢再侵害百姓。

C.柳庆为官廉洁。

杨宽与柳庆有嫌怨,他囚捕刑讯柳庆的部下,企图找到柳庆犯罪的证据,但他们即使死在狱中也没有说什么,仓库中也只找到剩余的几匹锦缎。

D.柳弘英年早逝。

他与父亲一样,年少聪颖,博览群书,很有文采,而且擅长即事应答,在处理国家事务中表现突出,受到肯定。

可惜刚过而立之年就去世了。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近代以来,文章华靡,逮于江左,弥复轻薄,洛阳后进,祖述不已。

(2)昔淳于髡之献空笼,前史称以为美,足下假物而进,讵是陈君之命乎?

【答案】7.C8.D9.B

10.

(1)近代以来,文章追求华丽,到了江东,更加轻浮,洛阳方面的后辈,还在不停地效法。

(2)从前淳于髡献上空笼,前代史官称之为美,先生现在借东西来进献,难道这是陈朝国君的命令吗?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

我来的时候,走到蓝田,正遇上滋水猛涨,所带的国家信物掉入水中随水流走了。

现在进献的是向属吏借来的。

请布置下游的百姓,替我追寻这些东西。

“来日”做时间状语,放在句子开头,单独成句,需要断开。

排除BD。

“请勒下流人”,“下流人”作“勒”的宾语,且“下流人”是’下游的百姓”的意思,不能断开。

排除A。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指被除去官职……指被除去官职”错误。

巾,幅巾,居家戴的。

解去幅巾,以服冠冕,谓出任官职。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B.“柳庆公布罪状后当场将他打死”错。

柳庆先把孟氏监禁起来,在隆重召集僚属吏员,公开宣布孟氏倚仗权贵虐害百姓的罪状后,才命令将孟氏打死的。

不是“当场”。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本题关键词有:

(1)“华靡”,华丽;“逮”,到了;“后进”,后辈;“祖”效法。

(2)“昔”,从前;“假”,借;“讵”,难道。

参考译文:

柳庆字更兴,是解州人。

五世祖柳恭,在后赵做官,担任河东郡守。

父亲柳僧习,任齐国奉朝请,魏景明年间归附魏国。

柳庆自幼聪明机敏,有度量。

博览群书,而不重视章句。

喜欢饮酒,擅长应对。

柳庆最初做的官是奉朝请。

大统八年,被任命为大行台郎中;大统十年,被任命为尚书都兵郎中,并代理记室,

当时北雍州贡献白鹿,群臣想起草表章以示祝贺。

尚书苏绰对柳庆说:

“近代以来,文章华而不实,长江以南更是轻薄,洛阳的后学之士师法江南,已成风气。

丞相执掌大权,纳民于法度之中。

先生掌管文书,理应起草此表,以革除从前的弊端。

”柳庆拿起笔,一挥而就,文辞质朴。

广陵王元欣是魏国皇室的亲族。

他的外甥孟氏屡次横行不法。

有人告发孟氏盗牛。

柳庆将其逮捕审讯,确认情况属实,立即下令把他监禁起来。

孟氏一点也没有害怕的'样子,竟然对柳庆说:

“如果今天把我关起来,以后你用什么(方法)放我?

”元欣也派人辩解孟氏无罪。

孟氏因此更加骄横。

柳庆就隆重召集僚属吏员,公开宣布孟氏倚仗权贵虐害百姓的罪状。

说完,就命令将孟氏打死。

从此以后,皇亲贵族收敛气焰,不敢再侵害百姓。

大统十三年,封清河县男,食邑二百户,兼任尚书右丞。

柳庆仪表端庄严肃,明辨事物的关键所在。

太祖每次发布命令,常让柳庆宣读。

他生性坦率耿直,没有忌讳。

太祖也因此而特别重用他。

  

柳庆与杨宽不和,武成二年,任宜州刺史。

柳庆从郎官当起,直到司会,其职务一直是掌管府库仓储。

等到在宜州时,杨宽任小冢宰,就囚禁柳庆从前的吏员,推究柳庆的罪过。

审查拷问六十多天,有的吏员死于狱中,但始终没有说出什么,只在府库中找到剩余的几匹彩色丝织品。

当时人都佩服柳庆的廉洁谨慎。

天和元年(566)十二月去世。

当时五十岁。

谥号为“景”。

儿子柳机承袭封爵。

柳机的弟弟柳弘,字匡道,年轻时很聪明,也擅长草隶书法,博览群书,文辞典雅、富丽。

柳弘最初任中外府记室参军。

建德初年,任内史上士,后历任小宫尹、御正上士。

陈朝派遣王偃民前来聘问,高祖命令柳弘慰劳他们。

王偃民对柳弘说:

“我来的时候,走到蓝田,正遇上滋水猛涨,所带的国家信物掉入水中随水流走了。

现在进献的是向属吏借来的。

请布置下游的百姓,替我追寻这些东西。

”柳弘说:

“从前淳于献上空笼,前代史官称之为美。

先生现在借东西来进献,难道这是陈朝国君的命令吗。

“王偃民满面羞惭不能回答。

高祖听说以后很赞赏柳弘,又让他作为使臣回访陈朝。

回到北周,朝廷升迁柳弘为御正下大夫。

不久在任职期间去世,终年三十一岁。

高祖感到很是可惜。

朝廷追赠他为晋州刺史。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和韩录事送宫人入道①

李商隐

星使追还不自由,双童捧上绿琼辀②。

九枝灯下朝金殿,三素云中侍玉楼③。

凤女颠狂④成久别,月娥孀独好同游。

当时若爱韩公子⑤,埋骨成灰恨未休。

[注]①唐文宗开成三年六月,出宫人四百八十,送寺观安置。

②星使:

天帝的使者。

辀:

泛指车。

③金殿、玉楼:

道教里的神仙居处。

④凤女:

原指弄玉。

此指宫女。

“凤女颠狂”是说秦穆公小女弄玉善吹箫,不羁地与同样善吹箫的萧史相爱。

⑤韩公子:

韩重。

《搜神记》:

“吴王夫差小女名紫玉,悦童子韩重,欲嫁之不得,乃气结而死。

”此以韩公子指韩录事。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前两联想象宫人从仙人降到人间又重返仙宫,呈现出了一幅神仙世界的图景。

B.“朝金殿”、“侍玉楼”用宫人们入道后的生活图景,写出她们精神心灵的无奈。

C.诗歌五、六句,作者指出宫人们被遣送出宫也与她们的轻浮不羁和纵情游乐有关。

D.诗歌亦庄亦谐,尾联作者与韩录事戏谑打趣,但是所表达的则是严肃的婚姻问题。

12.诗歌尾联想象宫人“埋骨成灰恨未休”,宫人之“恨”包含什么内容?

请结合全诗分析。

【答案】11.C12.①入宫入道皆身不由己:

开篇即点出宫人“不自由”;②入道后的孤苦寂寞:

中间两联写宫人们告别尘世,只能空守庙宇与道姑为伴;③爱情摧折的悲痛:

失去青春爱情,“埋骨成灰”。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C.“与她们的轻浮不羁和纵情游乐有关”错。

五、六句意思是宫女们要与道观中那些孤寂无侣的女道士同游,像嫦娥那样忍受碧海青天夜夜心的折磨。

而不是“轻浮不羁和纵情游乐”。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星使追还不自由”,本是天使下凡又重返仙宫,可惜来去全不由她自主。

由此可知宫人入宫入道皆身不由己。

“朝金殿”、“侍玉楼”是宫人们入道后的生活图景,写出她们精神心灵的无奈。

五、六句意思是宫女们要与道观中那些孤寂无侣的女道士同游,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