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46972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29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自动化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电气自动化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电气自动化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电气自动化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电气自动化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电气自动化建设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8页
电气自动化建设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8页
电气自动化建设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8页
电气自动化建设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8页
电气自动化建设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8页
电气自动化建设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8页
电气自动化建设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8页
电气自动化建设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8页
电气自动化建设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8页
电气自动化建设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8页
电气自动化建设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8页
电气自动化建设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8页
电气自动化建设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8页
电气自动化建设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8页
电气自动化建设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8页
亲,该文档总共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气自动化建设方案.docx

《电气自动化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自动化建设方案.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气自动化建设方案.docx

电气自动化建设方案

电气自动化建设方案

项目负责人:

高峰

(一)项目建设背景

1.行业背景及进展趋势

内蒙古自治区一直确实是国家的重工业战略要地,装备制造业和能源产业已列入“十一五”期间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重点进展的优势产业。

“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高起点构筑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是呼和浩特市“十一五”规划目标。

被誉为“中国乳都”的呼和浩特市将进展为“世界乳都”;电力工业,发电装机总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呼和浩特市立即建成国内电力装机容量最大的地区;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进展,建设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创维、TCL等企业纷纷落户青城);能源、冶金、重化工产业在呼、包、鄂“金三角”经济带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机械制造业进展势头强劲,初步形成整机带动零部件的产业集群。

呼和浩特市决心打造北方最大的机械制造业基地,形成产品系列化、产业规模化。

呼和浩特市已建有金川、如意、盛乐、金桥、金山等五个国家级、地市级现代化工业园区,数百家自动化工业企业的入驻,带来了装备水平的极大更新和提升。

现代制造业的技术不断进步与升级均大量应用着自动生产线、自动装配线、数控机床等先进设备,在这些设备中又大量运用了现代操纵系统,这些操纵系统具有种类繁多、技术含量高、价值高、更新换代快四大特点。

所有装备和系统中无不与电气自动化技术息息相关。

电气自动化技术差不多成为决定装备质量、性能、运行稳固性的关键因素,成为产品附加值的决定性因素。

由此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面临极好的进展机遇。

目前呼和浩特市及周边地区与电气自动化技术有关的企业多达8600余家,自动化生产线近1000条,而当前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该领域高素养技能型人才更是严峻短缺。

统计说明呼和浩特市与周边地区需要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近5万人,缺口近2万人。

培养把握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高素养技能型人才,提高企业第一线生产、安装、调试、设备爱护、售后服务和运行治理等相关岗位从业人员素养显得尤为迫切。

2.专业现状

机电工程学院即由原内蒙古自治区劳动与社会保证厅属下的“内蒙古技师学院”(该校名现仍予保留)与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合并组建而成。

“内蒙古技师学院”属省级重点“劳动技校”,是全自治区劳动培训鉴定基地。

实训条件得天独厚,双师师资优势明显。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从1994年设立的中专专业进展到现在的高职专业,适逢经济建设高速进展期,得到了快速进展的良好机遇。

目前本专业的在校生人数为220人,学生就业率达到了96%。

本专业已于2007年通过我院的重点专业遴选,同年在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中成为重点剖析专业,获得优秀。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师主编专业教材16本(4本为内蒙古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参编教材8本。

“模拟电路”课程被评为院级精品课,2018年申报省级精品课。

(1)师资条件

我院现有本专业教师15名,专门是从众环集团聘请了1名具有业内阻碍力、知名度高的总工程师牟宏明同志担任专业带头人,指导专业建设工作,同时还聘请企业工程师杨建新等2人,企业技术人员10人作为兼职教师

表1-2-1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师资队伍结构表

专任教师

硕士生学历

本科学历

高级职称

中级职称

初级职称

双师型

15

4

11

10

2

3

11

所占比例

27%

73%

67%

13%

20%

73%

兼职教师

专业带头人

企业工程师

企业技术人员

13

1

2

10

(2)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实施“校企融合、能力递进”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双证融通”制度,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

办学理念上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进展之路”。

教学模式改革为“2.5+0.5”方式,即学生在校学习5个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一学期。

近两年我院与蒙牛乳业集团等12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双方签订合作协议,以“工学结合”的培养方式共同培养本专业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方向学生。

2007年该专业一批学生到蒙牛乳业集

团参加顶岗实习并进入就业前的试用期。

顶岗实习期间,学生既是学生又是企业见习职员,工作和学习相结合。

学生毕业后将成为世界最先进自动化生产一线的骨干力量。

同时还与大连品川精品电镀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天煌科技实业两家企业签定了合作协议,按照工学结合的培养方式学生被送往企业进行培养。

其要紧成效有:

保证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逐步展开日益深入实施;培养了高素养技能型有用人才;初步实现了“零距离”就业,即学校与企业零距离,学生与职员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距离的人才培养目标。

(3)教学改革

专业服务依照呼和浩特地区及周边工业企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结合我院办学特色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分为工厂供配电技术、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工业电气操纵技术三个方向。

三个方向的学习内容具有共同的人文素养模块、差不多技能和与各自方向对应的职业岗位相符合的专项技能模块和综合技能模块。

课程体系聘请专业指导委员会对所设课程的内容以及教学大纲进行修订。

建立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技能训练项目化、综合实训职业化课程体系。

围绕该专业岗位群的职业技能需求,构建成由认知(仿真)——理论——实践(校内实训)——顶岗(校外实训)一条完整的能力递进教学链,分层次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

实践教学本专业注重扩大专业技能培养和专业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比重,增加学生的实践锤炼机会和力度。

(4)校内外实训条件

校内现有可共享的具有真实(仿真)职业氛围、设备先进、强弱电兼顾、软硬配套的实践教学专用实验、实训室11个,设备总值近1000万元,能够完成金工实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检测传感技术、电气操纵及PLC应用技术、单片机应用与操纵技术、电机及拖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操纵原理及应用等多项实验实训教学任务。

为强化本专业人才培养,与校外企业正式签约实习实训基地9个,还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以及国家级综合职业培训基地,保证了第六学期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顺利实施;同逐步完善了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职业能力训练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制度,全面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时还承担自治区专业技术工人统一(定点)培训、鉴定任务。

(5)社会服务

社会培训2006年至2007年开展了面向社会的修理电工、无线电调试工、家电修理工等培训约500人,提升了受训人员的就业能力;2005年至2007年承担了内蒙古劳动厅事业单位3000多名技术工人等级考核和劳动职业技能选拔大赛;07年与合作企业恒诺(集团)呼和浩特铁路分公司联合开展职后教育,并对60名电气修理技术工人进行了《变频技术》短期培训。

技术服务与呼和浩特众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对其分厂4台老式一般车床进行数控化改造;开发了《呼和浩特公主府综合安防治理系统》,经专家鉴定为国内先进水平;与恒诺(集团)呼和浩特分公司合作技改项目《QZHI—1型切纸机电脑程控化改造》,获总学院科研处经费资助并通过验收。

对外交流与合作2006年学院与内蒙古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建立了对口合作关系,加强了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育教学与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等方面的合作。

2007年学院与内蒙古地区高校以及合作企业专家共同论证、开发“内蒙古高职园区共享型机电实习实训中心的建设方案”,拟建成近16000平米高起点、高标准、多功能的全区最完善的共享型校内实训基地。

(二)专业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在现有良好办学基础上,再通过此项目建设,连续深化“校企融合,能力递进”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满足企业职业能力结构、岗位能力需求的课程体系,以学院与各类企业内涵与外延的紧密合作、开拓为依靠,把本专业建设成为在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方面、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吸纳人才方面处于区内和西北地区同类院校领先水平的国家重点专业,同时带动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和谐进展。

本专业技能定位:

面向呼和浩特地区及周边日益崛起的装备制造行业,培养具有较强的电气操纵和自动化技术应用能力,能够胜任电气设备制造企业的生产一线、机电产品的电气系统安装爱护、自动化生产线的运行爱护、工厂供电系统安装、爱护和设备改造等岗位工作的高级技能人才。

本专业人文定位:

在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具有与本专业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成为首府地区用得上、留得住、后劲足,德才兼备的人才。

2、具体目标

(1)深化“校企融合、能力递进”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进一步加强对高职教育的理论研究,紧密结合呼和浩特地区及内蒙古支柱产业进展,深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融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输送渠道。

依照企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深化“校企融合、能力递进”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内涵与外延;连续坚持“2.5+0.5”教学模式;使职业教育服务并引领地点经济建设。

(2)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上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技能训练项目化、综合实训职业化的教学体系。

积极推广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法,把教学中心从单一的课堂转移到一体化的课堂与实习地点;采纳项目教学法,使每个项目都有具体的产学结合导向打算;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和谐人。

(3)课程建设

以应用方向岗位能力为先导。

本专业按3个方向建构基于生产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以职业生涯所必备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相结合,以基础技能模块、人文素养模块教学为铺垫,以“必需,够用”为度,使学生具备三个专业方向所共有的差不多技能,为后面的职业技能学习至走向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综合技能模块要针对三个不同的方向设置不同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时有相对不同岗位的学习重点。

课程设置增加实践课和“双证融通”课程的比例。

依照该专业群技能需求重点开发6门具有工学结合特点的优质核心课程及配套课件、立体化教材,争创1门国家级、2门省级一门院级精品课程。

(4)师资团队建设

建设结构合理、素养优良的师资队伍。

通过培养、引进和聘请高层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建一支能够引领电气自动化技术进展。

具有高水平研发、教学和社会服务能力强的专兼结合的双师素养及“双师结构”的师资团队。

一方面加快校内双师培养,打算2年内培养2名本专业带头人,培养本专业6名骨干教师;要求教师下厂进修、锤炼,使专任教师“双师”素养达到90%以上。

另一方面积极吸引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半年内从企业聘请4名具有专业特长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骨干教师;聘任14名在企业界具有阻碍力的技术骨干从事专业实践教学;企业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比例超过1:

1。

与此同时,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师德建设理念,加强以师德建设,全面提高教师团队的职业道德素养,把教书育人、治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程育人落到实处。

(5)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在现有基础上建设校内外先进的实训基地,强化学生技能培养。

把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自有实训基地建成即能进行学生和社会专业技能实训与鉴定,又能进行电气产品生产、应用技术研发、新技术培训的高水准基地。

使实训基地的硬件水平达到区内先进,治理水平区内领先。

具体目标:

①对现有的11个实验实训室进行有机的整合,组建金属加工、电工操作、电子应用、编程与操纵、电力系统技术、运算机网络与编程等6个实训中心15个实训室。

②充分利用实训设备,建立电气设备生产实习工厂。

③在建设面积近1.6万平方米的新校区机电实验楼引进“众环集团”的生产车间。

④设立学院机电研究所,充分利用学院的优秀师资队伍和实习实训基地条件,联合企业研发部门大力开展适合企业需要的科研、技改项目。

⑤连续广泛联系呼和浩特周边大中型企业,促进校企深入合作,取得双赢。

一年内再新建10个高水平校外实训基地,总数达到20个左右。

⑥优化实训基地开放治理和运行机制,设立独具特色的“实训超市”,使学生自我选择实训课,引导并满足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个性进展;构建符合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训治理体制,确保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时刻在半年以上,完善顶岗实习治理与考核评判机制。

(6)专业群建设

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龙头带动专业群整体进展。

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为核心,带动机电一体化技术、楼宇智能化技术、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建设,使这三个专业得到统筹、和谐进展。

(7)社会服务

强化服务功能,发挥辐射作用,服务地点经济建设。

通过示范建设,使本专业成为呼和浩特及自治区电气自动化技术高素养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

为我区装备制造、能源、化工、冶金建材、乳品生产和高新技术等特色优势产业的连续进展提供高素养人才支持;为企业电气自动化技术提供技术、智力支持;与企业合作开展职工技术培训;连续与自治区劳动与社会保证厅和呼和浩特市劳动局合作开展高级电工、电工技师等培训考核、职业鉴定工作,打算每年培训900人次;专业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展自动操纵技术等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通过教师到企业下厂锤炼,同时关心企业提高治理水平,开展技改、校企联合科技攻关。

(三)专业建设内容

1、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连续探究完善“校企融合、能力递进”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工作:

•落实引进企业入户学校设厂、设车间。

加大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拓宽“订单式”人才培养渠道;

•校企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职业岗位能力体系、课程体系、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确立人才培养全过程,为企业培养与岗位能力需求相适应的技术人才;

基于企业需求的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过程如下图所示。

图3-1-1:

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过程图

•将理论与实践学习按三年学制分时期、有步骤、有打算地实施,形成既分段又整体有机的“整分合”教学方案,构建成由认知→理论→实践→顶岗一条完整的能力递进教学链,分层次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

坚持“2.5+0.5”教学模式。

在此期间每学期都依据相应模块开设实训与理论交替进行的课程,第一、二学期要紧针对基础技能模块,第三、四学期要紧针对专业技能模块,第五、六学期针对综合技能模块,其中第五学期的实训内容是包括学生毕业设计在内的校内生产性实训,第六学期的实训内容是把学生送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而人文素养模块则贯穿整个六个学期。

从而,“能力递进方式”从理论与实践教学两方面得以实现。

图3-1-2能力递进教学过程示意图

•不断的总结并逐步完善形成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

项目建设期内在本专业群内推广实施。

(1)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总体设计分为三个方面:

①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学院教师共同组成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形成校企共同制定生产实际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长效机制;

②在学院专业建设委员会的组织和和谐下,对电气自动化专业岗位群市场需求变化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各岗位所需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③再由专业带头人组织骨干教师对比知识点和技能点确定对应的课程,形成完善的基于生产需要的课程体系,确保教学内容和企业需求零距离。

具体的教学机制如下: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下,深化多元化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牢固树立以生产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理念。

具体切入点为:

A.教学指导思想:

从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转向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工作过程的创新能力;

B.教学内容:

从专业理论知识转向工作过程的必备理论和实践技能;

C.课程开发:

从素养研究方法转向职业科学的工作过程研究;“课程不是结果,而是过程”。

通过对目前电气自动化专业所面向的岗位以及今后的进展趋势进行分析,使得所开设开发的课程能够动态的反映社会需求,核心目标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依照变化对课程内容不断予以调整;通过对岗位所对应工作过程的分析,把课程的进行过程设置为动态的探究发觉的过程;课程进行的过程重在学生能力塑造的过程。

图3-1-3工作过程与对应理论知识关系图

D.学习形式:

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到以学生为中心,把项目学习当作要紧的学习形式,通过在真实的或仿确实工作情形中学习,使教学更加接近企业的工作实际。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教学过程采纳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法,即强调针对职业岗位目标,学生在导师引导下,在与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过程相应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自我调剂的学习行动去构建知识及体会体系。

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建设中采纳项目教学法,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突出实践技能、优化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课程至少有二分之一的内容在实训室或企业完成。

在教学手段上引入组态软件,模拟生产现场,做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校企合作,吸纳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给学生上课,指导学生课程设计和综合技能实训,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课程教学以实际工业项目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解决思路→学生在实训室“仿真性”的工业环境中,在工业训练设备上查找解决的方案并加以实现→学生在实践中发觉问题,教师引导,上升到理论,补充理论内容,提供部分解决方案→学生进一步实践,直到完全解决问题。

项目之间的联系是以模块的形式搭接,从而使学生把握综合应用技术。

如《单片机原理与操纵技术》课程在进行项目教学法时,以项目任务为教学单元,打破原有界限,不管硬件结构、指令、编程的先后顺序,将各部分知识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

为了完成一个项目任务抽取每个部分的不同知识点,加以组合,完成第一个项目任务就能清晰单片机的开发过程,完成第二、三个项目任务,就能自已仿照性地编出自已的程序,使得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成功地完成任务的过程。

当所有项目任务全部完成,知识点就全学完了。

即便只完成部分项目任务,也能够去做一些程序了。

图3-1-4一个项目任务的教学流程

(3)教学过程工学结合

教学过程实现“三结合”,既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实习教学相结合,仿真训练与真实生产实训相结合。

实现依靠一是与企业合作开发以真实产品和实际工作任务为要紧内容的课程标准,建设好由柔性生产技术实训室等7个实训中心组成的电气自动化模拟仿真实训系统。

二是由拟建的电气设备生产实习工厂即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三是以蒙牛乳业集团、众环集团为代表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

(4)考核评判方式多元化

改革学生成绩的考核方法,在对各门课程的考核过程中,针对各门课程开设目标的不同,突破传统单一的理论考核方式,采纳多元化的考核评判方法。

要紧有过程考核、项目考核、实践和作品考核、结业测试等方法。

同时在考核评判过程中由本校教师和企业教师依照学生的情形共同给出其最后的总评成绩。

(5)以人为本的教学观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素养教育。

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过程中,既使学生在猎取职业技能、职业知识和就业机会的同时,又使其有能力在以后职业生涯中占据主动地位。

由于生产技术变化的快节奏,和人才培养的相对滞后,为防止片面强调人才培养的岗位化,造成上岗快、下岗快、转岗难的不利局面。

还须加强对学生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即对学生进行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的同时,又要实现教育的人本性目标,使学生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并重,成为对国家有用、对社会有责任感的“社会人”。

主体职业能力的框图如下:

图3-1-5主体职业能力框图

2、课程建设

通过建设后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具有鲜亮的职业化特点:

一是应用性、实践性和针对性较强;二是与当地经济及技术进展结合紧密;三是及时反映科技成果在生产经营中的应用。

(1)构建模块化、递进式课程体系

通过与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众环集团、包头华银机械集团等企业的有关人员共同论证,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课程结构。

依照自治区支柱产业的市场需求确定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的岗位及岗位群有:

机电产品的电气系统安装爱护、自动化生产线的运行爱护、工厂供电系统安装、爱护和设备改造等三类岗位。

通过对以上岗位的分析研究,总结归纳出各岗位所需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再对知识点和能力点进行分类汇总并研究论证,结合现代电气行业的理论和技术进展状况,建立要紧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的课程设置模块,并建立起依照生产实际的进展适时调整的有效机制。

图3-1-6课程与岗位能力对应关系图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与岗位能力对比表如表3-1-3所示。

 

表3-1-2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与岗位能力对比表

岗位及岗位群

岗位能力

对应的代表性企业

对应要紧课程

1.工业电气操纵技术:

机电产品的电气系统安装调试人员

机电产品的操纵流程能力、电气操纵系统的安装调试能力

众环集团、河西公司、北方重工集团等

电机与电气操纵技术

PLC技术及应用

单片机应用与操纵技术

2.工厂供配电技术:

电气设备制造企业生产一线人员

常用机电设备的电气安装、调试、爱护能力

电建二公司、内蒙古华卫消防工程、海湾公司等

供配电技术

电气施工

3.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

自动化生产线的运行爱护人员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爱护能力

蒙牛乳业集团、创维集团、伊利乳业集团、等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

运算机操纵技术

PLC技术及应用

通过对本专业面向的三类岗位对应的要紧课程的分析,将该专业三个应用方向的教学体系设为三个层次模块,其中第一层次差不多技能模块是共有的,第二层次专业技能模块和第三层次综合技能模块依据不同的岗位能力而分别建立,以各岗位综合技能为主导,对课程进行优化组合,使能力形成纵向多元化、横向层次化。

构建具有一定综合度,能够使学生在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引导下,完成由认知到理论与实践的把握再到岗位、循序渐进的模块化能力递进的学习过程。

 

图3-1-7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能力递进教学实施过程

在课程体系研究确定的工作中,资金投入及使用情形如表3-1-4所示。

表3-1-3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项目资金预算表

序号

项目内容

资金预算(万元)

2018年

2018年

2018年

小计

1

社会需要及企业需求调研

2

1

1

4

2

职业岗位(群)知识、能力、素养结构分析与研究

6

4

1

11

3

课程体系的研究

5

5

3

13

合计

28

(2)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通过与专业岗位群所相关企业的合作,对岗位群从业人员和与职业岗位群有关专家进行咨询调研,对岗位所对应的能力进行分析、归纳、整理、综合,并参考相关职业标准,确立职业岗位工作过程、时期的学习课程及内容,构建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核心课程内容。

适时修订完善教学大纲、授课打算、授课教案、实习实训指导书等教学指导文件。

校企联合开发该专业的“自动操纵原理及应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PLC技术及应用”、“电机与电气操纵”、“供配电技术”和“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6门工学结合的核心课程,把其中的“自动操纵原理及应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可编程操纵器(PLC)应用技术”和“单片机原理与操纵技术”建设成网络课程,并积极跟踪电气技术进展趋势,依照行业企业需要,适时开发新的工学结合的核心课程。

表3-1-4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建设项目表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课程内容改革建设预算经费(万元)

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预算经费(万元)

教学软件建设预算经费(万元)

合计

备注

2018

2018

2018

2018

2018

2018

2018

2018

2018

自动操纵原理及应用

王岩

2

3

4

4

2

4

4

23

网络课程

电机与电气操纵

陈继元

1

3

2

4

4

4

4

22

PLC技术及应用

段锦良

2

3

2

4

4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