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法 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49474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法 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统计法 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统计法 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统计法 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统计法 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统计法 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统计法 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统计法 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统计法 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统计法 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统计法 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统计法 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统计法 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统计法 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统计法 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统计法 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统计法 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统计法 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统计法 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统计法 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计法 试题.docx

《统计法 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法 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计法 试题.docx

统计法试题

1.在下列叙述中,采用推断统计方法的是(B )。

  A.用饼图描述某公司员工的年龄构成B.某日从某化肥厂随机抽取了100袋化肥,用这100袋化肥的平均重量估计这天生产的所有袋装化肥的平均重量C.一个城市在1月份的平均工资D.反映大学生统计学成绩的条形图

 解析:

推断统计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方法,内容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大类。

ACD属于描述统计。

  2.下面变量中属于顺序变量的是( D)。

  A.性别B.天气温度C.上证股指D.教育程度

 解析:

变量可分为:

①分类变量是指只能反映现象分类特征的变量;②顺序变量,是说明事物有序类别的一个名称,这类变量的具体表现就是顺序数据;③数值型变量,是说明事物数字特征的一个名称。

A项是分类变量;BC两项是数值型变量。

  3.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每月的生活费支出,先将所有的学生按性别分为两组,然后分别从这两组人中抽取一部分学生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属于( C)。

  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分层抽样D.整群抽样

解析:

分层抽样是首先将总体分成不同的“层(或组)”,然后在每一层内进行抽样。

题中某校学生为总体,男女两组为不同的层,然后从这两组中分别抽取一部分学生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分层抽样。

  4.下列图形中,适合描述数值型数据的是(C )。

  A.饼图B.环形图C.散点图D.条形图

解析:

数值型数据的图示方法有直方图、折线图和散点图,ABD三项适合描述定性数据(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

  5.某同学统计学考试成绩为80分,应将其计入( C)。

  A.成绩为80分以下人数中B.成绩为70~80分的人数中C.成绩为80~90分的人数中

  D.根据具体情况来具体确定

解析:

在统计各组频数时,恰好等于某一组的组限时,则采取上限不在内的原则,即将该频数计算在与下限相同的组内。

该同学统计学考试成绩为80分应计入成绩为80~90分的人数中。

  6.有下列甲,乙两部门职员工资数据:

甲部门职员工资5000,4000,3500,3000。

乙部门职员工资4000,5750,4500,3750。

若要比较这两部门职员平均工资差异程度大小,应选用的方法是(C )。

  A.极差B.标准差C.变异系数D.平均数

7.一组数据的离散系数为0.3,平均数为5,则方差为( D)。

  A.0.06B.1.5C.6D.2.25

8.如果一个数据的标准分数是1.5,表明该数据( A)。

  A.比平均数高出1.5个标准差B.比平均数低1.5个标准差C.等于1.5倍的平均数

  D.等于1.5倍的标准差

9.从一般意义上讲,抽样分布是指( D)。

  A.一个样本中各观察值的分布B.总体中各元素的观察值所形成的分布

  C.抽样推断中假设的分布D.样本统计量的概率分布

解析:

由样本统计量所形成的概率分布就是抽样分布,如样本均值的分布,样本比例的分布等。

  10.对甲乙两个工厂工人平均工资进行重置抽样调查,甲乙两工厂的工人总数一样,但甲工厂工资方差是乙工厂工资方差的2倍,调查的甲厂工人数是调查的乙厂工人数的一半,则样本均值的方差( C)。

  A.甲厂比乙厂大B.乙厂比甲厂大C.两个工厂一样大D.无法确定

  11.当抽样单位数是原抽样单位数的而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时,随机重复抽样的标准误差是原来标准误差的( C)倍。

  A.1/2B.1/4C.2D.4

 12.抽取一个容量为100的随机样本,其均值为=80,标准差s=10。

总体均值μ的95%的置信区间为(B )。

  A.80±1.06B.80±1.96C.80±2.05D.80±3.52

13.政府要出台一项新的改革措施,为估计民众中赞成该项措施的人数比例,要求允许误差不超过0.05,置信水平为95%,应抽取的样本量为( C)。

  A.394B.652C.384D.452

14.累计增长量与逐期增长量的关系表现为(B )。

  A.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时期的各个逐期增长量之积

  B.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时期的各个逐期增长量之和

  C.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时期的各个逐期增长量之差

  D.累计增长量小于相应时期的各个逐期增长量之和

解析:

逐期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差,说明报告期比前一时期增长的绝对数量。

累计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之差,它说明本期比某一固定时期增长的绝对数量,也说明在某一较长时期内总的增长量。

二者的关系是:

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相应时期的累计增长量。

  15.某地区出生人数呈上升趋势,2007年与2006年相比增加3%,2008年又比2007年增加5%,2009年比2008年增加2%,则2009年与2006年相比,增加幅度为( A)。

  A.10.3% B.90.3% C.9.7% D.89.7%

解析:

由题意知,2007-2009年的环比发展速度依次为103%、105%和102%,则2009年的定基(2006年为基期)发展速度=103%×105%×102%=110.3%,所以增加幅度=110.3%-100%=10.3%。

  16.要通过移动平均法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则移动步长应( C)。

  A.选择奇数 B.选择偶数 C.和自然周期一致 D.任意取值

解析:

采用移动平均法分析时间数列的长期趋势,关键在于平均期数或称步长的选择。

一般地讲,被平均的项数越多,修匀的作用就越大,但得到的平均数就越少;反之,被平均的项数越少,修匀的作用就越小,而所得的移动平均数就越多。

所以,步长的选择要适当,否则不利于揭示现象的发展趋势。

一般情况下,数列如果存在自然周期,应根据周期确定移动步长。

  17.季节比率的高低受各年序时平均数大小的影响,其中平均数大的年份对季节比率的影响(A )。

  A.较大 B.较小 C.依不同情况而定 D.无法判断

解析:

季节比率的计算方法是:

首先计算出各年同期发展水平的平均数,然后将各年同期平均数与全时期总平均数对比即得到季节比率。

由此计算方法可以看出,季节比率的高低受各年数值大小的影响,数值大的年份,对季节比率的影响较大,数值小的年份,对季节比率的影响较小。

  23.统计法的调整对象是人们在统计活动中所形成的(A )。

  A.社会关系 B.协调与被协调关系 C.服务与被服务关系 D.管理与被管理关系

解析:

统计法是调整统计部门在管理统计工作、进行统计活动过程中与其他相关方面发生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24.我国已经形成了( C)的统计管理机制。

  A.各地政府各自管理B.中央统一领导C.统一领导、分级负责D.各级人大及常委会领导

解析:

《统计法》第三条确定了国家建立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

  25.制定地方性统计法规的前提是既不能与统计法律相抵触,也不能与(C )相抵触。

  A.地方统计规章 B.统计规范性文件 C.统计行政法规 D.部门统计规章

解析:

地方性统计法规,是由有地方立法权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和发布、并于本地方实施的统计行为规范。

地方性统计法规的效力低于统计法律和统计行政法规。

因此它既不能与统计法律相抵触,也不能与统计行政法规相抵触。

  26.《统计执法检查规定》在性质上属于(A )。

  A.统计行政规章 B.统计行政法规C.统计法律 D.部门规章

18.狭义上的统计指数是指( D)。

  A.价格变动的相对数 B.物量变动的相对数

  C.表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D.表明复杂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

解析:

从狭义上讲,统计指数是表明复杂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

所谓复杂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是指那些由于各个部分的不同性质而在研究其数量特征时不能直接进行加总或直接对比的总体。

  19.下列指数中,属于个体指数的是( A)。

  A.海尔洗衣机的价格指数 B.汽车类价格指数 C.商品价格总指数D.服务类价格指数

解析:

指数按其反映对象范围的不同,分为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

当指数表明某单一要素构成现象变动的相对数时,称为个体指数,如某一种产品或商品的价格相对变动水平就是个体指数;表明多种要素构成现象的综合变动的相对数时,称为综合指数,如多种不同的产品或商品的价格综合变动水平就是综合指数。

BCD三项属于综合指数。

  21.拉氏物价指数通常是把作为权数的价格固定在(A )。

  A.基期 B.报告期 C.某一特定期 D.基期和报告期的平均

2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能反映(A )。

  A.一定时期内商品零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

  B.一定时期内居民家庭所购买生活消费品价格水平变动的情况

  C.一定时期内居民家庭所购买服务价格水平变动的情况

  D.一定时期内职工实际工资的变动情况

解析: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除了能反映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

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①反映通货膨胀状况;②反映货币购买力变动;③反映对职工实际工资的影响。

  27.保障统计工作统一性原则,最为关键的是( C)的集中统一。

  A.统计标准 B.统计制度 C.统计管理体制 D.统计调查方法

解析:

统计工作的统一性,最关键的就是统计管理体制的集中统一。

有了统计管理体制的集中统一,统计部门对大量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统计调查,对统计调查对象的社会经济活动情况进行全面的搜集、汇总,就会富有效率。

  28.根据《统计法》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 A)的统计机构。

  A.独立 B.半独立 C.附属于政府某个部门之下 D.独立或附属于政府某个部门之下

解析:

根据《统计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独立的统计机构,乡、镇人民政府设置统计工作岗位,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统计人员,依法管理、开展统计工作,实施统计调查。

  29.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有义务对在统计调查中知悉的统计调查对象的(D )予以保密。

  A.单项调查资料 B.综合统计资料 C.基本统计资料 D.商业秘密

解析:

《统计法》第九条明确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30.北京市西城区统计局在业务上接受( C)的指导.

  A.北京市政府 B.北京市西城区政府 C.北京市统计局 D.国家统计局

解析:

根据《统计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设立统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依法组织、管理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统计工作,实施统计调查,在统计业务上受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指导。

  31.国家统计局是国务院直属机构,对( D)的人员和编制实行垂直管理。

  A.省级统计部门B.县级以上统计部门 C.直辖市统计部门 D.其派出机构

解析:

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是国家统计局的派出机构。

国家统计局对其派出机构的人员和编制实行垂直管理。

  32.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公报由( D)定期发布。

  A.统计机构 B.国务院新闻办C.国家发改委 D.国家统计局

 解析:

国家统计局的职责之一是检查、审定、管理、公布、出版全国性的基本统计资料,定期发布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公报;

  33.《统计法实施细则》规定,乡镇统计员和乡镇统计信息网络在统计业务上受( D)的领导。

  A.国家统计局 B.县级人民政府C.乡镇人民政府D.县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34.依照《统计法》的相关规定,统计人员独立行使的职权是(A )。

  A.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

  B.统计调查、统计分析、统计报告

  C.统计调查、统计分析、统计监督

  D.统计调查、统计咨询、统计监督

  解析:

根据《统计法》第六条和第三十条的有关规定,统计人员的职权,有下列两个方面:

统计人员依照《统计法》规定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不受侵犯;统计人员进行统计调查时,有权就与统计有关的问题询问有关人员,要求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资料并改正不真实、不准确的资料。

  35.在部门统计调查中,调查对象超出本部门管辖系统的,应由( B)审批。

 A.同级地方人民政府B.国家统计局C.国务院D.同级地方人民政府的统计机构

解析:

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统计调查对象属于本部门管辖系统的,报国家统计局备案。

统计调查对象超出本部门管辖系统的,报国家统计局审批。

  36.下列关于统计调查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B )。

  A.制定统计调查项目,应当同时制定该项目的统计调查制度

  B.制定统计调查项目,可以同时制定该项目的统计调查制度

  C.统计调查项目和该项目的统计调查制度一并报经审批或者备案

  D.统计调查应当按照批准或者备案的统计调查制度组织实施

解析:

统计调查制度,是指实施统计调查必须遵守的技术性规范,是统计调查项目的核心内容,每一项统计调查都有其相应的调查制度。

根据《统计法》第十四条规定,制定统计调查项目,应当同时制定该项目的统计调查制度,并依照统计法第十二条的规定一并报经审批或者备案。

  37.以下关于统计执法检查基本特征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D)。

  A.它是由国家依法授权的机关进行的

  B.它是一种行政执法活动,具有严肃性、权威性和国家强制性

  C.它是按照一定的权限、程序和方式进行的

  D.它是一种事后的检查,仅对已经发生的统计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解析:

D项,统计执法检查具有主动性,不仅要对已经发生的统计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还要主动做好防患于未然的工作,通过积极开展统计执法检查,查找违法隐患,纠正违法行为,提高全社会的统计法律意识,预防、减少各种统计违法行为的发生。

  38.对给予( D)处罚的案件,统计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申请组织听证。

  A.警告B.没收违法所得 C.罚款D.较大数额罚款

解析: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行政机关做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39.统计行政处分的适用的对象是( A)。

A.国家工作人员B.企业中的统计员C.个体工商户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解析:

行政处分,是行政机关对本机关违法的工作人员,或行政监察机关对国家工作人员施行的行政制裁措施。

属于下列人员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依法给予处分:

①行政机关公务员;②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③行政机关依法委托的组织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④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由行政机关任命的人员。

  40.某公司统计员王某,因揭露公司的统计违法违纪行为,被公司负责人勒令下岗待业,该公司负责人的行为属于( A)的行为。

A.打击报复统计人员B.不重视统计工作C.虚报瞒报统计资料D.干涉正常统计工作

解析:

领导人员对统计人员或者其他有关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行为,包括对拒绝、抵制篡改统计资料或者对拒绝、抵制编造虚假数据的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行为,以及对揭发、检举统计违法违纪行为的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行为。

1.已知甲数列的均值为100,标准差为12.8;乙数列的均值为14.5,标准差为3.7。

由此可以断言( A)

  A.甲数列均值的代表性好于乙数列B.乙数列均值的代表性好于甲数列

  C.两数列均值的代表性相同 D.两数列均值的代表性无法比较

2.计算中位数公式中的Sm-1,其涵义表示( C)

  A.中位数所在组的频数B.中位数所在组的累计频数

  C.中位数所在组以前各组的累计频数D.中位数所在组以后各组的累计频数

3.分配数列各组变量值都减少,每组次数加1倍,中位数( A)

  A.减少1/2 B.增加1倍 C.增加2倍 D.不变

4.离散程度测度值中,由总体中最大变量值和最小变量值之差决定的是(D )

  A.方差 B.标准差 C.平均差 D.极差

5.离散程度的测度值愈大,则(A )

  A.反映变量值愈分散,均值代表性愈差B.反映变量值愈集中,均值代表性愈差

  C.反映变量值愈分散,均值代表性愈好D.反映变量值愈集中,均值代表性愈好

1.统计分析数据的方法可以分为(D )两类。

  A.统计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B.理论统计和运用统计

  C.统计预测和决策D.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解析:

统计学是用以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组概念、原则和方法。

统计分析数据的方法大体上可分为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大类。

  2.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100万个家庭中抽取1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消费。

这项研究的总体是、样本是、样本量是。

(C )

  A.100万个家庭、100万个家庭的人均消费、1000

  B.100万个家庭的人均消费、100万个家庭、1000

  C.100万个家庭、1000个家庭、1000

  D.100万个家庭的人均消费、1000个家庭、100万

 解析:

总体是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

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构成样本的元素的数目称为样本量。

  3.下列数据中,属于分类变量的有(D )。

  A.年龄B.身高C.产品产量D.性别(男、女)

解析:

数据类型包括定性变量和定量变量(数值变量),定性变量包括分类变量和顺序变量。

其中,分类变量是指只能反映现象分类特征的变量,分类变量的观察结果就是分类数据。

ABC三项都是数值变量。

  4.下列选项中,按数据的计量精度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D)。

  A.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定量数据B.分类数据、定量数据、顺序数据

  C.顺序数据、分类数据、定量数据D.定量数据、顺序数据、分类数据

 解析:

将计量精度由低级到高级、由粗略到精细分为两大层次:

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数值数据)。

其中,定性数据又可以分为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

顺序数据是比分类数据的计量精度更高一级的数据。

定量数据比顺序数据的计量精度又更高一级。

  5.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D )。

  A.作用不同 B.组织方式不同 C.性质不同 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解析:

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的根本区别在于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抽样调查是按照随机原则从调查总体中抽出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而典型调查是在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的调查。

  6.统计报表按照报送范围,可分为(B )。

  A.一次性报表和经常性报表B.全面报表和非全面报表C.基层报表和综合报表D.月报、季报和年报

解析:

按照报送范围,统计报表有全面报表和非全面报表之分:

全面报表要求调查对象中的每一个单位均要填报,非全面报表则只要求一部分调查单位填报;按照报送周期,统计报表主要有月报、季报、年报组成,月报内容简单,时效性强,年报则内容比较全面。

  7.某连续变量分为5组:

第一组为30~40,第二组为40~50,第三组为50~60,第四组为60~70,第五组为70以上。

依习惯上规定( C)。

  A.40在第一组,60在第四组

  B.50在第二组,70在第五组

  C.60在第四组,70在第五组

  D.40在第二组,70在第四组

解析:

在统计各组频数时,恰好等于某一组的组限时,则采取上限不在内的原则,即将该频数计算在与下限相同的组内。

40为第一组的上限,所以应在第二组;50为第二组的上限,所以应在第三组;60为第三组的上限,所以应在第四组;70为第四组的上限,所以应在第五组。

  8.在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中,若各个变量值都扩大2倍,而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2,则平均数( C)。

  A.不变 B.减少2倍 C.扩大2倍 D.扩大4倍

9.假定5亿人口大国和50万人口小国的居民年龄标准差相同,现在各自用重置抽样方法抽取本国的1‰人口了解年龄状况,比较抽样误差,两者的关系为( C)。

  A.两者相等 B.前者大于后者 C.前者小于后者 D.不能确定

10.重置抽样的特点是( D)。

  A.每次抽样时,总体单位数都是不同的 B.各次抽选相互影响

  C.每次抽选时,总体单位数都在逐渐减少D.每次抽样时,总体单位数始终不变

解析:

重置抽样是指在抽取样本单位的时候每次只抽取一个样本单位,观察记录之后再放回到总体中参加下一次的抽样,这样在抽样的过程中总体单位总数始终不变。

  11.从服从正态分布的无限总体中分别抽取容量为20,35,50的样本,当样本容量增大时,样本均值的数学期望,标准差。

( B)

  A.保持不变;增加 B.保持不变;减小 C.增加;保持不变 D.减小;保持不变

12.联系一定的概率作总体参数区间估计时,概率表明的是要求估计的( B)。

  A.精确度 B.可靠程度 C.准确性 D.有效性

解析:

区间估计就是根据估计可靠程度的要求,利用随机抽取的样本的统计量值确定能够覆盖总体参数的可能区间的一种估计方法。

概率越大,估计的可靠程度越高,置信区间就越宽;概率越小,估计的可靠程度越低,置信区间就越窄。

  14.在正态总体的方差未知,且为大样本条件下,构造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时使用的分布是( A)。

  A.正态分布 B.t分布 C.χ2分布 D.F分布

解析:

如果总体方差未知,且为小样本条件下,需要用样本方差代替总体方差,样本均值经过标准化以后的随机变量服从自由度为(n-1)的t分布,需要采用t分布来建立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大样本条件下,用样本方差代替总体方差,采用正态分布来建立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

  15.已知环比增长速度为5.5%、4.6%、3.1%、2.5%,则定基增长速度为( D)。

  A.5.5%×4.6%×3.1%×2.5%

  B.(5.5%×4.6%×3.1%×2.5%)-100%

  C.105.5%×104.6%×103.1%×102.5%

  D.(105.5%×104.6%×103.1%×102.5%)-100%

解析:

环比发展速度为105.5%、104.6%、103.1%、102.5%,而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对应的定基发展速度,即定基发展速度=105.5%×104.6%×103.1%×102.5%。

则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105.5%×104.6%×103.1%×102.5%)-100%。

  16.表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的指标是(C )。

  A.环比发展速度 B.平均发展速度 C.定基发展速度 D.定基增长速度

解析:

环比发展速度说明所研究现象相邻两个时期(逐期)发展变化的程度;平均发展速度说明某种现象在一个较长时期内逐期平均发展变化的程度;定基增长速度是累计增长量与某一固定时期发展水平对比的结果,表示现象在较长时期内总的增长程度。

  17.下列等式中,不正确的是( A)。

  A.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B.定基发展速度=相应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C.定基增长速度=相应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1 D.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解析:

A项,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18.一次指数平滑法得到t+1期的预测值等于( A)。

  A.t期的实际观察值与第t期指数平滑值的加权平均值

  B.t期的实际观察值与第t+1期指数平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