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方法干货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854065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幸福的方法干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幸福的方法干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幸福的方法干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幸福的方法干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幸福的方法干货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幸福的方法干货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幸福的方法干货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幸福的方法干货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幸福的方法干货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幸福的方法干货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幸福的方法干货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幸福的方法干货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幸福的方法干货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幸福的方法干货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幸福的方法干货版.docx

《幸福的方法干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幸福的方法干货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幸福的方法干货版.docx

幸福的方法干货版

幸福的方法(干货版)

 

导读

你幸福吗?

这是一个可以向每个人提出的问题。

任何时代、任何地域的任何人,很显然,都在不断地追求幸福。

对幸福研究的独特性,就在于早已超越了时间与地域的限制。

中国的圣人孔夫子周游列国,传播他追求充实生活的理想。

一个世纪后,古希腊的哲人柏拉图为开讲“幸福”而建立学院。

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也开设学堂,表达自己对生命繁荣的观点。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宗教和哲学都会涉及有关幸福的问题。

当今社会,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与此同时,抑郁症也在逐渐蔓延,无论英美还是中国,各个年龄段的人群焦虑和抑郁症的患病率都在上升。

大多数现代人毫无疑问比前人富有得多,但却过得不比前人开心。

这几乎是一个悖论,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发问——为什么财富带给我们的好像并不是幸福?

他们在寻求解决的途径,并开始在积极心理学中寻找答案。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帮助人类发挥潜能的科学”,是一个年轻的研究领域,诞生于1998年的美国。

此前,致力于提高我们生活质量也就是对幸福进行研究的学科,主要是大众心理学。

市面上充斥着大量的书籍和培训教程,我们确实可以从中发现很多深深被感染的乐趣。

但不得不说,它们缺乏实质性内容,眼花缭乱的“步骤”、“秘密”、“方法”通常只是空头许诺。

而在学术领域,尽管有许多积极的研究成果,却难以应用到生活中。

积极心理学是连接象牙塔和日常生活的桥梁,它既有严谨精确的学术研究依据,也具有在生活中可以实际运用的方式方法。

积极心理学家提供的方法,简单而且容易实施,完全可以帮助我们活得更快乐、更充实。

这本书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幸福的真相并且过得更幸福,但一开始就要说明的是,仅仅靠阅读本身是无法使生活发生任何实质性改变的。

在阅读的同时,我们还要进行必不可少的深入自我反思,同时更要有实际行动。

书中附带了一些练习,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并将其有效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这些练习分为不同的层次,可以循序渐进,这是作者在研究中发现的、最为有效的心理干预手段。

因此,读者可以把这本书看作一本练习册。

一、“幸福”的汉堡模型

泰勒(本书作者)在16岁那年,拿到了以色列全国壁球赛的冠军。

为此,他经历了长达五年的艰苦训练。

这五年里一直感觉到生命中好像缺少了些什么,但他始终相信胜利会给自己带来充实感,这种充实感才能让他最终获得幸福。

在夺得冠军后,如其所愿,他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

然而似乎正是乐极生悲,那天晚上他回到床上,试着再回味一下那份无限的快乐时,忽然发现胜利的感觉和梦想成真的喜悦,统统消失得无影无踪。

空虚、迷茫、恐惧的情绪弥漫着内心,他甚至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原先所依赖的生活逻辑被彻底打破,胜利并没有为泰勒带来任何幸福,他感到完全不知所措。

因此,从16岁起,泰勒开始对“如何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这个问题非常着迷。

为了帮助自己寻找到幸福,他决定在大学里主修哲学和心理学,尝试去理解幸福到底是什么。

在壁球赛一结束,他做的第一件事是走进最爱的汉堡店,为了犒劳在过去一个月里极度节制饮食的自己,一口气买了四个汉堡。

当泰勒端着汉堡离开柜台时,深深体会到巴甫洛夫做实验的那只犬听到摇铃声时的心情。

当他坐下,将一个汉堡放在嘴边的一刹那,居然不想吃了,一个月来期盼的心情逃遁无踪。

他开始努力思考这其中的原因,促使其发现了所谓的“幸福模型”。

他认为,这四个不同种类的汉堡,每个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格,代表了四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模式,因此,将其称之为“汉堡模型”。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每个人都会有这四种模型中每一种的一些特点。

练习:

1.养成良好的习惯。

2.表达感恩:

每天记下5件值得感恩的事。

1.口味很差,里面全是蔬菜和有机食物——忙碌奔波型

在普遍重视健康的今天,这种汉堡里面夹的是蔬菜和有机食物,但口味很差。

虽然这对日后的身体健康有利,但吃得很痛苦,这让人想起在当今社会,有许多人为了追求未来的目标,甘愿牺牲眼前的幸福。

泰勒将这类人的生活称为“忙碌奔波型”。

蒂姆是设定的一个角色,他不同的人生阶段具有典型意义,我们跟在他身后能够感悟到不同的生活态度所带来的利弊,从而可以权衡出哪种方式才是最好的。

蒂姆小时候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孩子,但从背起书包走进小学那天起,他便开始了忙碌奔波的一生。

由于父母和老师喋喋不休地说,上学就是为了取得好成绩,而好成绩才能让他在将来找到好工作。

但没人告诉小蒂姆,学习本来应该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学校本应是一个可以获得快乐的地方。

在这样的氛围下,蒂姆背负着极大的焦虑和压力埋头学习,而实际上他每天盼望的事情却是下课和放学,假期成了他的精神寄托。

慢慢地,蒂姆开始接受大人的那一套价值观——成绩是成功的唯一标准,他对“牺牲现在是为了换取未来的幸福”这样的说辞深信不疑。

通过努力,蒂姆进入了理想的大学。

原本以为可以开始自己喜欢的生活了,然而没过几天,那种熟悉的焦虑感又涌上心头。

他认为,只有在与同学们的竞争中取胜,将来才有可能找到好工作。

为此,他在奔波忙碌中度过了四年大学生涯,许多课程并非出自兴趣,而是纯粹为了获得更好的成绩。

不可否认,蒂姆在完成了一些艰难的任务后,会有快乐开心的时候,但这完全只是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而且难以持久,很快,焦虑又会如影随形地降临。

当蒂姆得知自己被一家著名公司录用后,在心里告诉自己,终于可以开始享受生活了。

然而生活再一次与他的期待相悖,优厚的薪水需要蒂姆每周付出48小时的高强度工作。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成为公司的合伙人,在高档住宅区和爱人拥有一栋豪宅,每天开着名牌跑车,银行存款一辈子也用不完。

这种生活曾是蒂姆读书时无比期待的,但是当这一天真的到来时,他却并没有感到丝毫的快乐。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蒂姆被身边人当作成功的典范,朋友们都视其为偶像,并把他当作教育孩子的榜样。

可蒂姆却为将来有可能跟他拥有一样命运的孩子们而感到悲哀,但又不知道该如何改变命运,他甚至都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我们身边有很多像蒂姆这样“忙碌奔波型”的人,坚守着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

“一旦目标实现,就会开心快乐。

”他们并不懂得如何去享受工作本身。

这种观念是由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文化背景决定的,我们习惯于去关注下一个目标,而常常忽略了眼前的事情。

这是因为社会只褒奖成功的人,只看终点而无视过程,把是否达到目标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

但是,如果以这样的准则去规划我们的生活,很容易将完成一件辛苦工作后的放松心情解释为幸福。

不可否认,辛苦之后的解脱会让我们感到真实的快乐,但是绝不应该等同于“幸福”。

它只是“幸福的假象”,来自于压力和焦虑的消除,但无法持久,因为它和负面情绪本身就是手心手背的关系。

好比一个人犯头痛病,好了之后会很高兴,但这种喜悦的情绪却来自于痛苦这一前因。

2.口味诱人的“垃圾食物”——享乐主义型

其实泰勒最先拿起来的汉堡,并不是那种健康汉堡,而是一个口味诱人却很不健康的“垃圾食物”。

吃掉它,一方面是在享受眼前的快乐,但另一方面也埋下了未来痛苦的种子。

吃这种汉堡就像及时行乐而出卖未来幸福的人生,是典型的“享乐主义型”。

他们只注重眼前的快乐,而不考虑以后任何可能出现的负面后果。

优越的物质生活没能给蒂姆带来幸福,漫无生活目标的他干脆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把注意力放在当下。

酒精、毒品开始成为蒂姆麻醉自己的工具,他也开始尝试以快乐为目的的滥交。

这种再也不用为明天担心的生活,起初让蒂姆觉得快乐极了,成了一名地道的享乐主义者,但他很快就感到了厌倦与不安,因为什么都有,但就是没有事情可做的生活,简直就是煎熬。

“享乐主义型”的人最常见的生活状态,就是总在寻找快乐而逃避痛苦。

他们觉得不断满足自己各种欲望就是过上充实的生活了,这种态度的人乐于交友、喜欢恋爱,但新鲜感过后,就会开始物色下一段感情。

没有目标和挑战的生活变得毫无意义,享乐主义者误将地狱当作天堂。

3.既不好吃也不健康——虚无主义型

这种汉堡口感很差,而且里面填充的都是不健康的食材。

如果吃掉它,不仅毫无享用美食的快乐,而且还会影响到未来的健康。

有一种人的生活态度正像这种汉堡,他们对生命已经丧失了希望和欲望,既不享受眼前的事物,对未来也不抱任何期望,属于十足的“虚无主义型”。

做忙碌奔波的工作狂不开心,做无所事事的享乐主义者也不快乐,找不到出路的蒂姆决定向命运投降,听天由命,他也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孩子,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痛苦中。

如果说“忙碌奔波型”代表为未来而活,“享乐主义型”代表为现在而活,那么“虚无主义型”最为凄惨,这类人笼罩在过去的阴影下,而彻底放弃了现在和未来。

“虚无主义型”本身就是一种谬论,是“对现实状况的完全误读”。

这种类型的人认为,无论自己做什么事都得不到幸福,他们连前面两种类型中有限的快乐都感受不到。

4.与第一种一样健康,和第二种一样好吃——感悟幸福型

上述三个汉堡都不完美,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是否别无选择呢?

我们身边还有一个汉堡,幸运的是,它与第一种汉堡一样健康,和第二种一样美味,与其相匹配的生活被称之为“感悟幸福型”。

秉持“感悟幸福型”生活态度的人,不会去问“何时才能快乐”,而会问“如何才能快乐?

”他们注重眼前幸福和未来幸福之间的平衡,“在享受的过程中取得事业的进步”。

一个热爱学习的学生,既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享受获取和创造知识的快乐,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积累成果并取得好成绩,有助于获得未来的幸福。

必须清楚,并不是每一件事都能为我们同时带来现在与未来的幸福。

有时候,我们确实要为了换取目标的实现而牺牲掉一点快乐,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不要忘记去发掘生活中能为我们带来即时以及未来幸福感的事物。

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生活目标而去快乐地奋斗,才有可能带给我们持久的幸福感。

幸福,就是爬山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

练习:

1.四个特别日志:

连续4天,前三天每天用15分钟写下处于“忙碌奔波型”、“享乐主义型”、“虚无主义型”时期的经历,在第四天只写下处于“感悟幸福型”时期的经历。

写的时候不要有任何顾虑,不要抑制任何念头和想法,勇敢地表达自己,最终会让自己受益。

2.冥想幸福:

安静地冥想一个开心幸福的状态,保持积极情绪,并把这种冥想形成规律。

二、解读“幸福”

1.幸福的意义

“为什么要追求幸福?

这是一个可以让所有人停止继续追问“为什么”的问题,因为答案简单而肯定。

我们追求幸福,“因为幸福是生命的一种基本需要”。

生活和工作的所有目标,其终点都只是通向幸福的起点,幸福在所有目标中至高无上。

无论对物质还是名望的追求,最终都是追求幸福的手段。

有些人会坚持认为,“幸福”不是最终目标,一味追求幸福会让人在工作上变得懈怠。

但科学研究的结果恰恰与之相反,研究证明,“幸福”可以帮助人们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取得更大成功。

幸福与成功之间显然不是对立的,反而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

不但成功可以带来幸福,幸福本身也可以带来更多的成功。

在其他条件一样时,幸福的人因为具有好的心态和状态,往往会在人际关系中处理得更好,也会在工作上表现得更好。

那么,“幸福”是什么呢?

泰勒认为,“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

这一解释不限于生命的某些时刻,而是贯穿人生的全过程,即便有时不得不经历痛苦,但有这样追求的人,总体上仍然是可以获得幸福的。

可以将这个解释与前述的“感悟幸福型”汉堡相连,快乐代表现在的美好时光,这是属于当前的利益,而意义则来自于目的,那是一种未来的利益。

与之相关,我们会遇到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这对看似对立的生活态度,现实主义者被认为是脚踏实地的类型,在他们的生命词典中并没有什么使命或更高的目标,而理想主义者通常被认为是梦想家,会“把目光放在远处的地平线”。

如果因此将理想主义者视为不切实际的人,那么实际上是我们“产生了一种错误的分裂感”。

其实,理想主义的实质就是现实主义,因为它尊重并遵循了人性的自然,更高的目标、理想和使命感,促使我们发挥全部潜能去追求幸福。

明确的目标可以指引我们的方向,使得“生命不再是支离破碎的片段”,而是“变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尝试和汲取经验是增加幸福感的最好方法,并在行动的过程中同时关注内在的感受,倾听我们内心和头脑中的不同声音。

这声音里,既有理智,也有情感。

练习:

1.人生地图:

每天花一点时间记录当天的生活,统计一下自己是怎么分配时间的。

每个星期结束时画一个图表,上面包括所做的事情以及它们带来的意义和快乐,还有所花的时间。

在所用时间旁边用“+”或“-”表明以后希望用更多或更少的时间来做某件事。

2.诚实的镜子:

在一张表格上写下对自己而言最有意义和快乐的事,旁边注明所花的时间。

这个练习像生活的一面镜子,帮助我们对自己保持诚实的态度,在生活中体现自己的最大价值,自我一致性越高就越能带来更多的幸福感。

2.幸福是人生的终极财富

在现代社会中,当我们衡量商业方面的成就时,自然会以金钱为标准。

在这样的规则中,金钱就是最终财富。

一个人的生活,也会像他的事业一样,起起伏伏,有利润和亏损,但衡量人生成就的标准,不是金钱,也不是名望或权力,而应该是幸福。

金钱和名望本身没有价值,只是实现幸福的手段而已。

而问题在于,我们经常搞不清目标和手段的区别,结果往往以牺牲幸福来换取金钱。

并不是说赚钱是错误的,物质上的富有毫无疑问可以带给人甚至社会更多的幸福,金钱的保障能让我们在选择上有更多的可能性,而赚钱的欲望也能带来积极的状态。

但是金钱带来的只是一些快乐的体验,物质财富本身并不能给生命带来精神上的财富。

研究显示,财富与幸福的关系与我们通常认识的有很大不同,除了一些极为贫困的地区外,幸福与财富之间的关联性其实非常低。

有的报告指出,在过去五十年里,许多国家的人越来越富有,但幸福指数却下降了。

令人惊讶的是,很多人在获得富有的生活后,反而更为沮丧了。

他们发现原先设定的目标达成后,依然无法快乐,甚至会灰心、绝望,因为没有目标的生活使他们“失去了对幸福的指望”。

在做一个重要判断时,人们习惯性地先考虑物质,这主要是因为物质能够量化、易于计算,而情感或意义却难以衡量。

不幸的是,就在我们积极地不断积累物质财富的同时,我们的终极财富——幸福,却面临着破产的危机。

如果“负面情绪持续的时间和强度完全压倒了正面情绪”,那么长期的抑郁是不可避免,这可以被看成是一种情感破产。

更为严重的是,如果个体的情感破产越聚越多,就会导致整个社会走向“情感大萧条”。

在科学技术大踏步前进的今天,我们在情感和情绪方面却是节节倒退。

幸福并不是奢侈品,不是要等到个人和社会问题都解决了之后才能去追求。

提升幸福感能带来积极的改变,不仅能改善个人的生活质量,还能让世界更为和谐。

练习:

1.完形练习:

在某个不完整的句子后面很快想出6个或更多的结尾。

记住,答案没有对错,可以事后再去反思。

多试几次之后就能发现这个练习的功效,并付诸行动。

2.打造出你的幸福地图:

用前述那个“人生地图”练习填出的表格,打造出自己觉得理想的一周。

将脑中的想法变为行动,想法越具体,就越可能实现。

3.设定幸福的目标

在泰勒16岁赢得壁球全国冠军却没有感到预期快乐之后,他一度放弃了生活中的需求与渴望,不再有使命感,不再制定目标。

然而几年之后,他才发现,有目标并不是什么问题,关键是什么样的目标以及它们在生命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今天,泰勒可以肯定地说,只有确立一个可以带来快乐和意义的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才能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设立目标是“用语言给自己一种承诺”,不要小看了这种承诺,它本身就能产生很大的能量。

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了目标和成功之间的关系,这也已被我们自身的经验反复证明。

生命就像一个旅程,当我们背包前行的路上遇到一堵墙,该怎么办?

是转身避开,还是干脆将背包扔到墙的那一边,然后想办法绕过甚至翻过它?

后一种选择会带来很大的勇气,因为明确的目标和承诺可以让我们集中注意力,找到实现目标的路径,当我们下定决心时,事实上,我们已经相信了自身的能力。

我们不只是“对现实做出被动的回应”,而是可以去创造现实。

相比之下,目标与幸福的关系不是那么明确,甚至会带来一些困惑:

达到目标就能带来幸福吗?

还是接受无论怎么做都无法获得真正幸福的残酷现实?

幸好,我们还有第三种选择,那就是选择正确的目标。

它不是为了迎合外界的期望,而是符合我们自身的价值观和爱好,是倾听来自内心深处的声音。

这种目标是自己自由选择的结果,只有解放自我,才能享受人生旅途上的一切风景。

也就是说,目标是意义,不是结局。

想保持幸福感,就要改变我们通常对目标的期望:

与其相信它可以使我们快乐(把它当成结局),不如相信它可以加强旅途中的快乐感受(把它当作意义),并且能帮助我们规划旅途中的每一步。

我们要学会做人生的减法,这不是要完全删除不得不做的事,而是尽可能减少它们,并以想做的事情去取代它们。

也许我们未必总能实现最深切的期望,但跟从内心的引导,我们可以因此而走上正确的道路。

练习:

1.设定自我和谐的目标:

自问哪些是生活中真正想做的事情,在每个条目下方写明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和行动计划。

只有为自己设定明确的目标,我们才会主动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

2.幸福董事会:

成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幸福董事会”,由那些关心你和你的幸福,并且对你的幸福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组成。

请他们监督你的计划并给予及时的建议。

三、幸福的表现

1.快乐学习

作者泰勒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两种动机模式:

“溺水模式”与“性爱模式”。

“溺水模式”有两个特点:

一是在水中挣扎时表现出的从痛苦中解脱的强烈愿望;二是在出水之后拼命呼吸,以享受那醉人的解脱感,我们常会把这种解脱的舒适误认为是幸福。

夸张一点说,“忙碌奔波型”学生过的真是这样的生活。

与之相反,“性爱模式”提供了一种截然不同的学习方式,可以同时得到当下与未来的幸福,那些美好的阅读、研究、思考和写作时光,都可以被视为性爱的前奏,当知识与直觉的界限消失时(我们要找到答案时),就像到达性高潮的感觉。

当然,前一种模式中,会有达到目标后的高潮,但在后一种模式中,从一开始乃至每一件事里都能获取快乐。

因此,“让学习本身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是每个学生的责任”,而学校应该鼓励孩子们去追求快乐并有意义的学习方式。

我们应当“创建适当的家庭和学校环境”,让每个个体能够“完全地沉浸于体验本身”,因为“体验本身就是最好的奖赏和动机”,这样学习才能转变为“一种迷人而美好的旅行”,从而贯穿于整个追求幸福的生活旅程中。

练习:

1.制订学习计划。

2.困境的意义:

写下一个自己经历过的艰难时期,尝试体会逆境之中得到的收获。

2.开心工作

我们能否从工作中找到自由,取决于我们是甘愿受制于物质财富和他人期望,还是为自身的热情和情感所推动。

要明确的一点是,我们不能坐等好工作从天而降,而是必须在目前的工作中主动寻找和创造令人满意的环境。

在某些工作中,我们可以对工作进行适当调整而争取更多的幸福感,比如:

设立一些明确目标,主动承担更多责任,更多地参与感兴趣的工作,或者调换到其他更适合的岗位上。

如果我们付出一番努力仍然无法对手上的工作产生足够兴趣的话,那就应该考虑换工作了。

“金钱和幸福都是生存的必需品”,它们“并非相互排斥”。

通常,在越感兴趣的工作岗位上,我们越能发挥自己的天赋与潜能,越能更加投入,而且乐此不疲。

正所谓,情感激发行动,热情产生动力。

只有将工作看成是使命而不只是赚钱工具的人,才能一直保持满满的热情,在工作中实现自我,感到充实与快乐。

工作对他们来说是恩典,而不是折磨。

这个使命感也是可以培养的,会带来幸福感。

练习:

1.训练对幸福的把握,给自己提一些问题,比如:

什么对我有意义?

什么给了我使命感?

谁帮我们在最宏观和最微观的层面找到生活的方向与使命感?

2.重塑自己的工作。

3.幸福的婚姻

与爱人、家人和朋友共度美好时光是幸福的必需品,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个人的幸福来说非常重要,而“浪漫的亲密关系是幸福真正的基石”。

没有其他任何主题能像爱情一样频繁出现在各种文艺作品中,也不可能像爱情一样成为经久不衰的讨论话题。

但是,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误解也最深。

有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爱情只是简单的感觉,一种不需要缘由的情绪。

但这个观点是不能成立的,爱需要有理性的基础,否则无法延续。

如果一个人所感到的是真爱,那他肯定是出自某个原因才会爱,而不会无缘无故。

虽然这些原因不一定能被意识到,也可能永远得不到清楚的解释,但它们肯定存在。

当我们所爱的是一个人真正的核心价值,也就是对方“最深最真的特性”时,这才是无条件的爱。

它会为我们建造起一个“幸福圈”,当身处其中时,我们能勇于追求既有意义又很快乐的事情,能够“大胆追求激情释放的自由”,一个人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开发。

两个人的关系也是终极财富——幸福的交易,就像所有的交易那样,只有双方获益才是一笔成功的交易,如果一方始终在付出,他的终极财富受到损伤时,两个人就会有走向不幸福的危险。

只有两个人都觉得感情公平时,双方才会比较满足,这段感情也就比较容易维持下去。

虽然有的时候,总难免会有一方多付出一些,妥协也往往是难免的,但从整体上看,必须能够同时为双方带来幸福的关系,才能让他们在结合后过得更幸福。

所以,有时候离婚也不是太糟糕的事。

两个人之间的熟悉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会导致逐渐失去新鲜感,但另一方面,真正去认识伴侣会带来更强烈的亲密感,这能促进彼此的爱情更好地成长。

我们必须打开心灵、敞开心扉,与另一半分享最深切的需求和恐惧,“甚至性幻想和生命的梦想”。

理解彼此是一辈子的事,会有不断新鲜的发现,在两性关系里,用心经营亲密关系是值得我们去努力的“工作”,做一些对两个人都有意义而且快乐的事情,可以让彼此坚定信心,一同“创造出充满爱的幸福空间”。

练习:

1.感恩信:

养成给你关心的人写感恩信的习惯,这代表了你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所获得的意义与快乐。

2.完形练习:

做一些帮助我们从人际关系中找到更多爱的练习。

四、幸福像花儿一样

1.幸福的土壤:

仁爱之心

研究证明,我们自己越感到开心,就越愿意去帮助别人,“乐于助人是幸福人生的一大要素”,也会给自己带来意义与快乐。

但是,这绝不是说我们应该为了别人而活。

如果不为自己的幸福打算,那么最终会伤害自己,由此也会伤害那颗乐于助人的心。

所以,“幸福不是牺牲”,“既不是纯粹的意义也不是单纯的快乐”,不是只关注自己,也不是毫无保留地为他人付出,而是要保持在一个和谐共生的状态。

练习:

进行仁爱的冥想。

想想善待别人的经历,体会当时的幸福感受。

2.幸福的肥料:

幸福催化剂

一段幸福的经历,可以为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增添光彩,就像暗室里的蜡烛,只是一小根,就能照亮整个屋子。

泰勒将这些虽然细碎但具有连锁效应的事情称为“幸福催化剂”,不仅让人在当下受益,也会影响到未来的生活。

“幸福催化剂”可以激发并且推动我们,而实施起来也很容易。

比如:

对于某些单身父母来说,这催化剂可以是与孩子共度一个周末,从而支撑他们度过繁忙的一周,帮助他们在工作上表现得更有活力。

此外,它还可以帮助我们鼓足勇气改掉坏习惯,尝试有益的新事物。

在确保风险最小的情况下,“幸福催化剂”可以放大幸福,也可以带来更旺盛的精力。

练习:

每星期列一张“幸福催化剂”的单子,放大你的幸福。

3.幸福的根:

幸福深度

如同深藏地下的树根为整棵大树提供养分一样,幸福的深度对于整个生命历程来说具有决定性作用。

幸福的深度是可以改变的,人们会为此而努力,但那些对此存在质疑的人,则会放弃努力,变得无助甚至绝望。

虽然我们无法控制很多影响幸福感的因素,但却可以控制自己的时间。

其实在有限的时间里,蕴藏了很多幸福的潜力,要是运用得当,终会得到幸福。

我们追求幸福的努力应当永无止境,不是追求“树叶般短暂的美丽”,而是去寻找“根深蒂固的永恒幸福”。

练习:

进行欣赏式探寻,即:

有意识地认可那些有价值的东西,并且提升它的价值。

4.幸福的阳光:

内在的力量

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来自我们内心,总会觉得幸福难求,自己得不到。

其实,这种障碍是自我设置的,会不断带给我们错误的暗示。

实际上,一种幸福的生活,需要内在的价值观支撑。

我们必须接受自己的核心价值,将虚荣的东西抛掉,接受真正的自我。

人生来就有享受快乐和意义的权利,并且有接受的意愿。

这就好比一个盖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