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含教材分析和进度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8545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57 大小:10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含教材分析和进度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7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含教材分析和进度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7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含教材分析和进度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7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含教材分析和进度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7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含教材分析和进度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7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含教材分析和进度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7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含教材分析和进度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7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含教材分析和进度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7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含教材分析和进度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7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含教材分析和进度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7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含教材分析和进度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7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含教材分析和进度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7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含教材分析和进度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7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含教材分析和进度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7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含教材分析和进度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7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含教材分析和进度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57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含教材分析和进度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57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含教材分析和进度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57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含教材分析和进度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57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含教材分析和进度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57页
亲,该文档总共1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含教材分析和进度表.docx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含教材分析和进度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含教材分析和进度表.docx(15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含教材分析和进度表.docx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含教材分析和进度表

人教版义务教育数学教科书第一册教案

内容变动

1.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

(1)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

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

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

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第二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了。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

2.降低了难度

(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

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但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反映:

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

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

(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

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反映:

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我们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了二年级上册。

本册只认识“整时”。

二、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这也是全套教材的一个特点。

这册教材共九个单元,从内容上来看,可以分为准备性知识(第一、二单元)、数与代数(第三、五、六、八单元)、图形与几何(第四单元)、综合与实践等内容。

这些内容穿插安排,互相搭配。

如数与代数一共有四个单元,都相隔一单元,使同一领域的内容从总体上有所变化,这样学生学起来,既轻松又不觉枯燥。

并且每册第一单元尽可能安排内容比较少、活动性强的单元,给一定过渡时间,让玩了一个假期的学生慢慢地恢复学习状态。

2.加强了对知识的整理。

大的单元(多个知识点)后面都安排了一个“整理和复习”(1-5增加了)。

具体编排上,给出整理的线索,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

如对所学计算的整理,每次都给出线索。

 

数学一年级上册课时安排

本册教材为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

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一、准备课(2课时)

二、位置(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1课时)

1.1~5的认识………………………………………………………6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1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

四、认识图形

(一)(2课时)

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7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3课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3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六、11~20各数的认识(5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3课时

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数学乐园(1课时)

七、认识钟表(2课时)

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10课时)

1.9加几………………………………………………………………3课时

2.8、7、6加几………………………………………………………2课时

3.5、4、3、2加几…………………………………………………4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教学进度表

周次

1

时间

8.31—9.7

教学内容

开学报名准备课位置测验

课时

7

备注

2

9.8—9.14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7

3

9.15—9.21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7

4

9.22—9.28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检测

7

5

9.29—10.5

认识图形

(一)测验

4

国庆节

6

10.6—10.12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6

国庆两天,补课一天

7

10.13—10.19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7

8

10.20—10.26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7

9

10.27—11.2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7

10

11.3—11.9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测验

11—20各数的认识

7

11

11.10—11.16

11—20各数的认识

数学乐园测验

7

12

11.17—11.22

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

7

13

11.23—11.30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7

14

12.1—12.7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整理和复习测验

7

15

12.8—12.14

总复习(4)测验

7

16

12.15—12.21

期末总复习

7

17

12.22—12.28

期末总复习

7

18

12.29—1.4

期末总复习

7

19

1.5—1.11

期末总复习

7

20

 

1.12—1.18

期末检测

7

 

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课时数一数

教材分析:

借助“美丽的校园”情境图,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初步懂得小学生的行为规范——遵守纪律、按时到校、好好学习锻炼身体。

通过学生计数图中人和物的数量,全面了解学生数数实物情况、观察事物的方法、语言表达的能力,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图中的人和物的数量都用用到10以内的各数表示,使学生通过这些数,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表示的意义,并体会到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并且使老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情况,为以后的教学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语言目标: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2-5页

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数数、认数的情况,掌握数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按一定顺序指导数数

教具、学具准备:

1、挂图或幻灯片,内容是课本第2~3页学校开学图。

2、小黑板一块,内容是课本第4页1~10的各数实物图。

3、1~l0各数的数字卡片l0张。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师:

小朋友,你们已是一年级学生了。

这一节,我们上的是数学课,师:

数学课要学什么本领呢?

它要学的知识可多呢!

二、新授

1、教学“学校开学图”。

出示放大图。

(指着挂图向学生讲解)

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

(1)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2)指明学生说一说。

(3)问:

图上有几座房子?

有几面红旗?

师:

一座房子,一面红旗都是1件东西。

问:

找一找还有什么的数量是1的?

(板书“l”,全班同学读两遍。

(4)问:

有几个同学向老师行礼?

(2个同学)有几个同学跳绳?

(2个同学)

问:

图里还有什么数量是2?

小结:

2个同学向老师行礼,2个同学在跳绳,2个同学进学校……,它们的数量

都是2。

(板书“2”,全班跟读两遍。

(5)问:

谁能说一说有几个小朋友踢足球?

问:

图中还有哪些数量是3的?

小结:

3个同学踢足球,3朵红花,3朵黄花,它们的数量都是3。

请注意“3”的

样子。

(板书“3”,全班读两遍)

(6)问:

谁能说一说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垃圾桶有几个?

(7)问:

谁知道4数完以后该数几?

(老师板书“5”)

问:

图上还有什么数量是5的?

(8)问:

谁能说出数5以后是数几呢?

(9)师:

空中有7只飞鸟,就用7表示。

(板书“7”,跟读两遍)

(10)问:

7是在什么数的后面?

(在6的后面)数完7以后数几呢?

(板书“8”)

(11)师:

数完8后数什么数呢?

(板书“9”,跟读两遍)

请找出表示9的物体来。

(图上有9个女同学)

(12)问:

请数一数图中有多少个男同学?

(板书“10”,读两遍,齐读从1数到10。

小结:

这幅图帮助我们认识了1—10的各个数。

这幅图我们书上也有,就在课本的第2、3页上,(打开书)找一找课本的“2”,“3”在哪里?

2、数一数、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实物的个数可以用我们刚才所学的1—10来表示。

3、10个数字与图形搭配。

(4)用同样的方法认识7、8、9、10及图形。

(5)小结:

这10个数,我们几乎天天都要用到它,大家一定要记牢。

(6)巩固认数

看图找数交朋友游戏。

三、课堂总结

今天是小朋友们第一天上数学课,大家都很认真听讲,值得表扬。

希望下节数学课的时候,大家勇敢一点,举起你们的小手,回答问题好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比多少

教材分析:

1、教材从“小猪帮助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2、利用有情节的两种素材——小兔所搬的砖、小猪与所搬的木头所比较,使学生直观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初步感受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一一——对应法。

3、借助“图中还可以比什么”提示教师利用情境中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使学生充分的感知“同样多”“多”“少”的含义,掌握比较的方法。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精神以及用数学的意识。

语言目标: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6-8页及练习一3-4题。

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

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操作、观察、语言表达等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小白兔图、砖图、小猪图和木头图。

三角形、圆片、小花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三只小猪》

二、新授

1、出示主题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

图上画的是什么?

2、师:

这一天,河里的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

咦,那边为什么这么热闹?

原来是热心的小猪们正在帮小白兔盖房子。

房子旁边的桌子上摆满了好吃的东西,这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子们用来招待小猪们的。

3、教学“同样多”。

(1)有几只小猪?

几只小兔?

小兔子们正在干什么?

1只小兔搬了几块砖?

(出示兔子和砖一一对应图)

那4只兔子共搬了几块砖?

有多余的兔子吗?

有多余的砖吗?

师:

没有多余的兔子,也没有多余的砖,那我们就说兔子的只数和砖的块数同样多。

(板书:

同样多)

(2)找一找,图上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3)小组交流,指名反馈。

4、教学“多”“少”。

(1)找一找,图上有不一样多的两样东西吗?

学生说,教师现场板书,并适机提问:

谁多?

谁少?

5、刚才我们知道了“同样多”“多”“少”,那你们知道图上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比吗?

课间活动

三、动手摆一摆

(1)教师摆橡皮图片和铅笔图片,学生模仿。

(教师强调一个对着一个摆。

学生同桌互相说:

橡皮和铅笔同样多

(2)学生随意摆学具个数。

数一数自己的学具,再和同桌比一比,看看谁多?

谁少?

在小组内比一比。

四、练习

完成练习一的第3题、第4题。

五、发散练习

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看一看,比一比教室里的物体,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位置

教材分析:

1、教材里呈现了一幅江上大桥图,图中有丰富的关于“上、下、前、后”的素材。

在对这幅情境图的观察和表诉中,学生可以根据轮船、火车、汽车三者的位置关系,认识上、下方位,根据轿车、卡车、大客车三者的位置关系,认识前后方位。

2、情境图下的文字分别示范了如何表达物体的上下或前后关系,左边的第三句话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还让学生“再看图说说”给学生的表诉和交流流出了空间。

3、“做一做”让学生把课桌上的文具按要求的上下位置关系摆放,加深对上下位置关系的认识。

同时整理好桌面,使之整洁有序,也能使学生感受确定的位置关系能够带来秩序。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理解上下、前后的方位,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感。

语言目标: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9页及练习二

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会辨认和区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他们的相对性

教具、学具准备:

教材第9页例题的挂图。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出示教科书P9的图,教师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结构,引导学生观察:

    

(1)图上有什么?

    

(2)你能用一句话描述这幅图吗?

    学生自由发挥,各抒己见。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出:

卡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卡车的下面。

指出上面和下面是两种相对的位置关系。

并让学生思考:

    ①卡车在轮船的(   )面。

    ②轮船在火车的(   )面。

    ③卡车的下面有什么?

    同桌互相说,再请个别同学上台说。

    (3)完成书本第9页的“做一做”的第一题,让学生自由操作,摆好后互相说一说什么在什么的上面,什么在什么的下面,懂得区分上下方位关系。

2.教师指出生活中除了上、下这两种方位以外还有其他的方位,出示教科书P9的图,请学生观察:

    

(1)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图上画了什么?

    

(2)找一找图上有哪些位置关系?

    并回答:

    ①李林在王英的(  )面,王英在李林的(  )面。

    ②张宁在李林的(  )面,王英在张宁的(  )面。

    学生讨论并重点叙述王英的位置关系(对李林来说,王英在李林的后面;对张宁来说,王英在张宁的前面)。

    教师小结:

指出前、后与上、下一样,都是具有相互关系的方位词,因此它们都不能孤立的存在。

(3)完成练习二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后,教师再进行讲评。

二、巩固练习

    1.找一找在你的身边有哪些物体是处于上下或前后关系的,请你用一句话说一说。

2.看图想一想,填一填。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认识左右

教材分析:

1、对于“左、右”的教学,教材设计了两个层次:

意识通过让学生模仿教师举右手;二是让学生说一说左右两只手的习惯性分工。

左右手是后续判断左右的重要标准;与左手同侧的是左边,与右手同侧的是右边,因此事本课的重点。

2、“做一做”第一题中要求学生按一定的指令辨别左右耳,通过自己的身体进一步认识左右。

3第二题利用学生最熟悉的空间——教室里的座位,练习以自己为中心判断,表诉位置关系。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

2、联系生活实际,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简单的问题。

语言目标: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10页及练习二

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二者相比的相对性。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

录音机、磁带、课件等;学生:

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根据画面找出有关上下前后的关系的物体。

 同桌互相说一说。

二、新授

谈话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种新的位置关系。

    1.教师背对学生出示右手,问:

“这是哪只手?

”请学生跟着举起自己的右手。

然后,用同样方法教学左手。

    2.观察自己的左右手,说一说我们的左右手有什么不同点,认清自己的左右手方位。

    3.小游戏:

同桌喊口令,按同桌的口令出示自己的左右手。

再进行反口令训练,如:

同桌口令为左手时游戏者出示右手。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左右手在生活中的作用。

    5.小结:

我们的左右手是好朋友,生活中的许多事情离不开它们。

左右这两种位置关系也是相互依存的。

    6.练习,完成“做一做”。

(1)摸摸你的左耳,摸模你的右耳。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抬抬你的左腿,抬抬你的右腿。

(2)自己为中心,说说自己左右前后同学的名字,再说说自己从前往后、从左往右是第几人。

7.同桌面对面伸出右手,互相握一握。

然后,面对面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左右边各有什么。

8.小结:

我们的左右手是固定不变的,但是当我们改变方向的时候,左右两边的位置是发生变化的。

我们应该根据方向的变化认清左右两边。

三、巩固练习

1.写一写,把4写在8的左边,把2写在8的右边。

    2.说一说你的相邻同学都有谁。

    3.教科书练习二第4题。

先由教师指定一组学生进行示范练习,加强学生的综合方位感。

然后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巩固练习。

4.教科书练习二第5、6题。

板书设计:

认识左、右

左右

右左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计划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二、教学重点:

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教学难点:

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第一课时1—5的认识

教材分析:

1、通过数农家小院中的人和物,抽象出一五各数,且没个数都是在数几个具体的人或物的基础上抽象出来的。

如:

1是在一座房子等的基础上抽象出来的。

2、将抽象出来的各数让学生用相应的小棒根数摆成自己经验中的几何图形,帮助学生完成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过程,初步感知1到5各数的基数含义,并会认会读这5个数。

3、每抽象出一个数以后,教材都以正方形为背景显示其子,方便学生认读。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识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语言目标: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14-16页

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

1~5数的含义的理解和书写

教学难点:

1~5数的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野生动物园”图

谈话:

小朋友,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

观察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数一数有几个?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说一说图中还有哪些东西的个数也可以用1、2、3、4、5、来表示?

你是怎么数的?

请学生说一说。

教师根据汇报结果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认读

(二)感知数的形状

仔细观察1~5,请大家发挥想象,它们象生活中的哪些物品?

师生共同概括形状特征

(三)教学数的写法

教笔顺及写字格中的布局

书空笔顺

在书上描出

(四)巩固练习

教师报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吗?

你还能用其他方法吗?

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个数可用1~5各数表示

P16做一做

(五)感知数的顺序

逐次感知1~5的顺序

整体感知,请学生给1~5这五个数字排成队

问:

1后面是几?

……

(六)游戏

这个数比2大,可能是几?

这个数比4小,可能是几?

这个数比3大而且比5小,可能是几?

只有一种可能吗?

(七)小结:

(八)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比大小

教材分析:

在第一单元的学习准备阶段,学生已经了比多少这一内容,学生同样多,多些和少些等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

本节主要通过创设猴子分水果这一童话情境引出学习内容,让学生再次感受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同时,认识“>”“<”和“=”三个数学符号,会用这几个符号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认识符号“>”、“<”和“=”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

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语言目标: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17-19页

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

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认识符号“>”、“<”和“=”,理解其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有关图片

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

请你说

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3的后面是几?

(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

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

1、出示主题画

问:

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从这幅图中你知道

了什么?

你还知道了什么?

 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小猴 梨  桃  香蕉

3  4  3   2

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板书:

3=3      3>2       3<4

3等于3    3大于2      3小于4

(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和“=”?

2、出示第17页下面做一做:

(1)学生自由看图:

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两种东西各有多少?

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

  (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5>4谁会读?

(4)一只小熊吃一个玉米,够吗?

三、练一练

第18页的第3题

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四、归纳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概括: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符号“>”、“<”和“=”来表示。

比较时可以用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来比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第几

教材分析:

1、教材通过一幅贴近儿童生活的排队买票图让学生在观察、计数排队买票的人数的过程中感知自然数的序数含义,同时,通过图下方的两行字,将自然数的基数含义与序数含义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有利于学生辨析、理解。

2、借助“从图中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既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基数和叙述的含义,又能使教材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做一做”第一题以学生熟悉的颁奖台领奖的情境,加深学生读序数含义的理解。

使学生明确:

这里的1、2、3是第一、第二、第三的意思。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