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校本教研提升教师素质.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857901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足校本教研提升教师素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立足校本教研提升教师素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立足校本教研提升教师素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立足校本教研提升教师素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立足校本教研提升教师素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立足校本教研提升教师素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立足校本教研提升教师素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立足校本教研提升教师素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立足校本教研提升教师素质.docx

《立足校本教研提升教师素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足校本教研提升教师素质.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立足校本教研提升教师素质.docx

立足校本教研提升教师素质

立足校本教研提升教师素质

■张淼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的时代背景下,提高教师素质越来越具有突出的历史意义。

回顾我校课程改革几年来走过的路,无论是教育观念、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的始终保持全市第一,都离不开教师培训,离不开提高教师素质,而我们的经验就是坚持走校本教研之路。

一、关注人文,树立校本教研新理念

实施课程改革最终靠谁?

发展学生,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最终靠谁?

答案只有一个,靠教师。

只有教师的发展,才有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

而学习则是教师发展的原动力。

我校自2003年开始开展校本教研以来,始终不渝地抓住校本教研这个纲。

抓好教师的理论学习,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抓好教师的专业进修,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关注教师的实践能力、反思能力与自主发展能力的提升;注重“做中学”,提高课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发、建设、运用校本课程,建立起具有学校生命个性的课程体系,并从中促进教师成长;重视师德建设和学校精神的积淀和提炼,使全校师生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在纷繁复杂多元的社会中始终不迷失方向。

1.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学业务能力的共同提高。

教研组建设是学校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平台和有效载体,也是学校校本培训的一项中心工作。

学校对教研组活动有着严格而具体的要求,组内活动形式多样,交流广泛,内容丰富,有力地促进和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业务能力。

2004年又出台了《关于加强教研(备课)组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教研(备课)组长的考评方案》。

明确教研(备课)组长的工作重心,并把教研活动课题化列入考核量化表中,试图通过规范的教研活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把教学实践、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协调统一,相互促进。

2004年余姚市教研室在我校进行关于校本教研的调研后认为学校的教研活动有三个“注重”:

注重课堂教学的效果;注重教研活动的质量;注重教研与科研的结合。

“学校所提倡的教研活动,正是我们所提倡的比较理想的教研活动。

”2004年3月省教研室来我校调研后由衷地说:

“像这样扎扎实实搞课改并理性思考的学校和老师是不多的,搞课改的超前性和实效性,在省内也是领先的。

”2007年6月宁波市教研室来我校进行宁波市义务教育段学校校本教研示范校验查的反馈意见中说:

“校本教研文化已经形成,成为学校特色之一,每位实验学校的教师都把校本教研成为自觉的行动。

校本教研成果累累,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撑。

”2007年10月省义务教育段学校校本教研示范校考评组来我校验查后反馈意见认为:

“校本教研活动具体,形式不多,但追求针对性、实效性。

强化备课组的研讨,使研究的针对性更强。

在打造强势学科上发挥教研组作用,在校本教材开发等逐渐形成本校的教学特色。

教学质量成果喜人。

”至今,我校已有11个教研组先后被评为市级先进教研组。

2.利用校本资源,开展常规培训,为校本教研提供软实力。

学校拥有一大批优秀的教师和优越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特级教师、名师、骨干教师和专业教师的优势,开展业务培训和在岗培训,是学校的一大特色。

如充分发挥名、特教师作用,促进教研活动课题化;充分发挥专业教师优势,促进教育技术现代化。

学校自2003年起开展了为期两年的“学校教师新六项教学基本功竞赛”,教师新六项教学基本功竞赛包括:

说课与上课、多媒体及网络应用、试卷编制及分析、教学论坛、教材分析与教案编写、教学案例撰写竞赛等,每两年举办一界。

为此,学校投入专项资金,印制相关培训教材和培训资料,做到人手一册,为教师的自学提供了物质基础。

为了使竞赛有时效,学校有专门制订了竞赛细则、各项评分标准及奖励办法等。

每项竞赛都采取由下而上,组内人人参与,校级优中选优的办法。

目前第二届竞赛已于2007年5月圆满结束,两届共有80人次获分项竞赛一等奖,128人次获分项竞赛二等奖,159人次获分项竞赛三等奖。

在这项竞赛开展期间,我们发现不少教师板书板画等传统基本功尚不够扎实。

于是,在开展第二届新六项基本功竞赛的同时,又插入了板书板画比赛。

目前开始进行的第三届校教师新六项基本功竞赛又扩大了参赛面,每项竞赛都分中学高级和中小学中、初级同时进行。

教师基本功竞赛有力地推动了校本培训向长效纵深发展。

3.邀请专家教授来校讲学,邀请省、市教研员来校指导。

这是学校校本教研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努力打造“学习型教师”、“学习型学校”的一个重要举措。

学校每学年邀请至少8位教授、专家来校讲学。

八年来,举行了52期专家讲学,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70余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其中,博导有38人。

8年来邀请省、宁波市教研员来校指导共20余次。

内容有围绕国内外最新的教育动态和教育观念来评述,有最新的教育成果推介,有前沿课题的介绍以及深入课堂听课,指导教学等等。

这些学术讲座和教学指导,开阔了教师的理论视野,澄清了模糊认识,提高了理论素养,为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专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4.合作举办校级研究生课程班。

2002年暑假,学校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举办了华师大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本校共有72位教师参加。

这是浙江省第一家在一所基层学校内开设的研究生课程班。

至2004年10月,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员完成全部学业并结业。

学校具有研究生课程班结业的教师有77人,占全校教师总数的41%,2006年暑假学校独立举办省心理健康教育C级上岗证书全员培训班,经过6天紧张的学习、笔试和面试,共有171名教师获得C级上岗证书,等等。

有力地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理论提升,专业引领,骨干先行的办法,推进了新课程实验的优质实施。

5.建立教学资源共享机制。

除教研组内共同备课,共享资源外,学校还特别规定:

教师外出学习进修,都必须写好书面心得体会,在校会或教研组活动时向其他教师汇报,实现资源共享。

学校还专门派教研组长采购专供教师学习的教育理论书籍,累计达十多万元。

现有教育理论书籍万余册,订阅报刊杂志500余种,供教师借阅。

平时还经常派教师,去省内外参加观摩、学习、进修,每位骨干教师一年当中都有机会参加地级及以上的教学活动。

学校是全市较早开通校园网的学校之一,也是省优秀校园网站,校园网为教师学习、交流、共享、发展提供了又一个快捷的平台。

6.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市内外教研活动来本校举行,为教师学习借鉴提供方便。

学校充分利用优良的办学条件,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优质的教育教学设施吸引省市教研活动在我校举行,从而使老师们有了更多的便利条件学习提高。

近五年来,共有1次全国学术教研活动,3次省级教研活动,12次宁波市教研活动及50多次余姚市教研活动在我校举行。

另外学校还邀请省市特级教师、名师10多人来校开设公开课、示范课。

7.引进先进教科研成果及教育经验,推动本校教育教学发展。

为提高校本培训的有效性和先进性,学校先后与华师大、上海市晋元中学、位育中学、上海浦东福山路外国语学校、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合作办学,进行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人员的交流与培训。

学校于2003年8月引进了华师大教科院教育科研成果《英语教学改革——构建英语教学新策略》,推进学校的英语教学。

同年,学校又派出了4名老师到上海等学校挂职学习。

2005年暑假首批6名英语教师到澳大利亚进行了短期英语培训。

学校提倡校本教研课题化,像中学数学组自2003年开始进行由贵州师大原副校长吕传汉教授和该校原数学教育研究所所长汪秉彝教授创导的“数学‘情境——问题’教学模式”实验,作为数学教研组教研活动的指导课题。

期间先后两次邀请吕、汪教授亲临指导,并两次派老师去贵州、四川学习,有效地促进数学教研活动的开展,使这一模式的教学由少数几位发展到现在全组教师的自觉教学行为。

由于成绩显著,2007年4月中国教育学会在我校召开这一教学模式的学术研讨会,会上我校展开了四节实验课和两节随堂听课,获得一致好评。

8.把新教师培养作为校本教研的又一重心。

本校办学以来共招聘录用了近50名应届生,所以自2000年下半年开始,学校正式实施校内师徒结对计划,发动校优秀教师帮助和指导教龄未满四年的新教师,通过四年一轮的活动,使青年教师逐步熟悉业务、走向成熟,并为他们脱颖而出成为优秀教师打好基础。

具体措施如师傅每周为新教师看一课时教案,共同备一节课并随堂听课,课后点评、指导新教师上教研课;帮助指导撰写论文,帮助选定教育理论书籍、指导阅读等。

每学期分十个方面对新教师进行全面考核,评比优秀师徒。

2004年下半年学校又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教师培养的若干意见》,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给出了明确的要求,如新教师每学期必须听师傅或其他骨干教师的课15节以上,听课必须有听课记录、听课记录必须写上听课体会。

新教师要主动邀请师傅或其他老师听自己的课,每学期至少10节。

新教师备课必须写详案,详案总数不得少于总课时数的80%,课后必须有教后感。

一般提前2天备好课,教案应由备课组长确认后方可施教。

在徒期间必须看一本教学专著,并写好读书笔记。

必须上一节具有较好质量的校级以上教学展示课,至少有一篇论文发表或市级以上交流等。

至今共结对68对(含满师后的再带徒,特级教师带徒等),已经有31位教师满师结业,其中有15位新教师获得优秀级。

二、研、修结合,构建校本教研新载体

1.教师不仅仅是教学实践者,也应该是教学研究者。

学校要求以教师课题研究为依托,把丰富的教学经验与理论学习、教育研究相结合。

以课题先行的方式,培养一个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群,促使教师注重学习、交流和积累,力争出一批成果,培养一批新人。

新课题立项后,召开开题报告会,明确目标和职责。

平时对立项课题进行过程检查,促使课题研究和实践的正常进行。

在平时教学上,提出做教学行动的研究者,提倡在教学中做研究,写案例分析、写课堂随笔、写教历等,使教师边实践、边积累、边总结、边提高。

每人每年至少上一堂教研课,有一篇论文(总结),做一个课件。

自2002年下半年开始,学校创办了有公开刊号的教科研理论刊物《实验苑》,每年出刊5期,至今已出27期,每期刊出论文20篇左右,除了少量专家特约稿及外校来稿外,全由学校教师所撰写。

《实验苑》杂志已真正成为教师探讨教育理论和教改实践、切磋教艺、施展才华的又一个舞台。

目前全校教师教学研究已形成良好氛围,凡有科研课题可申报,凡有各级论文可参评,就有学校教师参与。

至2007年7月,教师共发表论文281篇,获奖421篇,教科研成果获奖课题40项。

2.把开发校本课程作为校本教研的一部分。

教师成长是要密切结合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活动的。

因为学校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师水平,教学改革,教学质量最终都要通过课堂教学反映出来。

因此,学校十分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并把它作为校本教研的一部分。

学校在进行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校本教材建设中,发动教师全员参与,其中配合建校五周年出版的165万字的校本教材。

2004学年学校又发动全体教师参与编写校本教材《智慧乐园》(约19万字)和《数学思维训练ABC》(约47万字)。

现在又要着手编写《生活·礼仪》,重编《安全手册》(约10万字)等两本校本读本。

8年来,学校已经编写了共6类59本校本教材(读本),其中公开出版有34本。

三、健全机制,强化校本教研新规范

制度是行为的保障,行动有了制度才能顺利实施。

要使校本教研真正成为教师发展,教师素质提升的永恒动力,必须建立并完善一系列保障激励机制,制度明确,全员落实。

为了加强领导,使校本教研工作真正扎实推进,学校成立了《教学指导评估室》,具体负责校本教研工作。

并制订了《教师研修书院章程》、《教学指导评估室工作条例》、《教科研课题管理制度》、《教研(备课)组工作制度》、《教师师徒结对制度》、《新教师培养制度》、《英语教师出国进修制度》、《校级骨干教师评选方案》、《校级名班主任评比制度》、《教师‘七不准’》,以及《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校本课程开发、编写及实施设想》、《校本课程建设方案》等。

为保证素质提升取得实效,还加强档案的建设和管理,严格学分登记,做好阶段、年度的工作总结,及时表彰先进等。

除了积极参与上级教研部门布置的统一学习,专业竞赛等活动外,平时的研训活动集中和分散并重,集中以学校或教研组为单位,分散以教师自学为主。

集中研训主要以专家讲学,暑期集训以及教师新六项基本功竞赛为主,还有以课题引领的教研组(备课组)活动,以听课、评课为主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等。

分散研训主要以教师自学有关专业刊物、专著,学习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标准,教师自身基本功训练,以及教学科研课题研究、教学论文撰写等。

学校还从财力上加大对校本教研的支持力度,无论教师学历、业务等进修、外出考察取经、业务竞赛优胜、教科研成果或CN级发表论文、编写校本读本、指导学生获奖等都给予奖励,为此近五年来支出已超过130余万元。

四、真抓实干,喜看校本教研新硕果

我校新课改下的校本教研,植根于学校,植根于课堂,植根于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主要体现在:

1.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第一,教师师德高尚。

健全的思想教育机制、完善的管理制度、良好的校园氛围,打造了一支全心育人、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用发展欣赏的目光关注每一个学生”、“只有想成名成家的老师,才能培养出成才成功的学生”,“经营班级”等教育新观念的全面落实和《教师“七不准”》、与学生结对、谈心、定期家访等制度规范并严格执行,为学生的成长创建了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

教研组内资料共享,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任课教师相互协作,共同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出谋划策,群策群力。

得到了学生、家长的一致认可,也凸显了学校教师良好的师德风貌。

学校被评为师德群体创优单位,多人为评为余姚市师德标兵。

第二,教研氛围浓厚。

比业务,比教育质量,比课堂效益,比教育科研,成为教师之间“比”的一大特色。

第三,教师成长快。

八年的校本教研,尤其是近三年来,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有36位青年教师成长为宁波、余姚市教坛新秀,88人次成长为市级学科带头人、市校级骨干教师。

仅2006学年就有167人次在余姚市级以上教学活动中获奖。

我们充分发挥这些优质教学资源的辐射作用,办学以来,先后送教下乡上示范课140多节,校外带徒50余人。

2007年8月18日,由余姚市教育局与市电视台合办的“相约”栏木,邀请我校校长及部分师生,作了以校本教研为主题的“相约”节目(播出时间15分钟)节目播出后,得到全市中小学校长和广大市民的热烈反响。

2.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首先,学生道德素养高。

教师的率先垂范,优质的校园文化熏陶,培养了学子良好的道德品质。

据学校对毕业学生的跟踪调查显示:

“学校毕业生整体素质较高,有礼貌、有责任感、关心他人,富有爱心,生活自理能力强,自主意识强”,受到高一级学校领导老师的肯定。

学校的“理想”爱心基金会,成立五年来,共收到师生捐款56万多元。

共向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捐助共计约15万元,向本校职工、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捐助共计近30万余元。

每年的寒暑假,学校学子都会积极主动地走入敬老院、福利院和经济困难户家中献上一份爱心。

学校团委也因此连续八年被评为余姚市大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

学校少先队荣获宁波市红旗大队。

其次,学科质量过硬。

2002、2003、2004、2005、2006、2007连续六届中考,我校各科平均分、总平均分、总合格率、总优秀率、重点中学保送率、重点中学上线率均名列全市第一。

胡晓彦、屠丽丽、干侃、施力榕等4位同学先后在中考中取得全市中考总分第一、文化科总分第一的佳绩。

六届中考共有958名学生升入省一级重点中学,省一级重点中学平均升学率达42.3%,普通高中平均升学率达到90%以上(2006、2007分别为91.42%和92.1%)。

学生学科竞赛捷报频传,仅以2007年为例,在2007年4月举行的全国初中数学联赛(浙江赛区)中,我校12人参赛,全部获奖,其中6人获一等奖、6人获二等奖,总分全省第二,宁波第一,学校获省优胜团体奖。

在2007年4月举行的浙江省科学竞赛中,我校11人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3人,总成绩省第五,宁波市第一,学校获省优秀团体奖。

在2007年举行的宁波市初二数学、初三英语竞赛中,都获得了宁波市第一的佳绩。

2007年全国希望杯数学邀请赛我校获得7枚金牌(遥居全市之首)。

第三,学生素质全面,特长突出。

(1)体育素质出众。

在余姚市中考体育测试中,我校学生的体育平均成绩连续四年名列全市第一。

学生在余姚市级体育比赛中更是屡屡获奖,特别是作为乒乓球传统特色学校,学校乒乓球队更是佳绩不断,2004年底承办中国乒协全国少儿乒乓总决赛,2005年在余姚市第五届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中,我校选手获得了该项比赛8块金牌中的7块金牌和4块银牌。

(2)艺术素质出色。

学校的中小学生合唱团多次在宁波市、余姚市比赛中取得佳绩,连续四届“理想在这里放飞”专场文艺演出获得成功。

八年来,共有400多位学生拥有器乐演奏、歌舞等艺术类较高级别的考级证书。

300多位学生的书画作品先后在国际国内比赛中获得金银奖,并参加了国际交流。

有近150位学生在书画特长考级中获宁波市B级证书。

(3)科技成绩斐然。

学校的机器人兴趣小组先后在全国第四、第五届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获得创意一等奖。

2005年11月2日我校学生的机器人项目还代表中国参加了2005年WRO国际奥林匹克机器人竞赛,获铜牌为浙江省参赛队中的最好成绩。

2007年第九届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选拔赛及第三届青少年教育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中荣获创意金牌,并获参加在新加坡举行的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资格,小组赛还获三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

学生的三模兴趣小组还多次在省、宁波、余姚比赛中取得佳绩。

学校的计算机特长小组连续八年在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浙江赛区)中获奖,如在2006年11月15日第12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浙江赛区)比赛中,我校36人参加决赛,全部获奖,其中14人获一等奖,5人满分,总成绩为省第二,宁波市第一,学校被评为浙江省优秀参赛学校。

我们充分认识到教育改革的任务任重道远,未来靠我们去拼搏、去探索、去实践。

我们将更加扎实地做好校本教研这个大课题,为学校持续、优质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原始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