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十大不可错过的小吃.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858972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香港十大不可错过的小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香港十大不可错过的小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香港十大不可错过的小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香港十大不可错过的小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香港十大不可错过的小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香港十大不可错过的小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香港十大不可错过的小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香港十大不可错过的小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香港十大不可错过的小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香港十大不可错过的小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香港十大不可错过的小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香港十大不可错过的小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香港十大不可错过的小吃.docx

《香港十大不可错过的小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香港十大不可错过的小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香港十大不可错过的小吃.docx

香港十大不可错过的小吃

香港虽是弹丸之地,但“民以食为天”。

在路经的巴士车站旁,在街头巷尾遍布的市民级茶餐厅,贵宾级的酒店,牛腩、鱼蛋、菠萝包、奶茶......要有几个胃才能吃遍香港?

  “兰芳园”的丝袜奶茶

 

  香港的茶餐厅是地道的香港“特产”。

旧式茶餐厅又叫“冰室”,所提供的食物品种其实不多,大多都是面包类小食,最主要的、也是必备的当然是有品质而又有风味的咖啡奶茶。

去茶餐厅怎么吃?

  随着香港经济发展,不少商铺都已经转型,香港的旧式茶餐厅也都变成了选择可多样化的食店,成为普罗大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肆,茶餐厅好像变成了大众的饭堂,无论是粉、面、饭,茶餐厅都提供。

  但无论新式餐厅如何,旧式茶餐厅仍有不少支持者,在香港中环有一家历史超过半世纪的“兰芳园”至今仍十分兴旺,足以证明旧式茶餐厅的吸引力仍然存在。

  中环有家“兰芳园”

  “兰芳园”的“丝袜奶茶”可谓街知巷闻,奶茶香味浓郁,茶味与众不同,原来这奶茶是用4种不同的茶叶调制而成的。

  “丝袜奶茶”真的是用丝袜来制成的吗?

这是大家的误解。

其实是用一只像丝袜的冲茶袋,这袋原来是一个布袋,被茶水反复冲刷变成啡色,远看就似丝袜了,因此就有这个名称。

  “兰芳园”在中环结志街,开业于1953年,至今有51年历史,“兰芳园”以前只是一个小档口,售卖咖啡奶茶,到现在,它已经有一新一旧两家店铺。

  “兰芳园”的新旧铺其实就毗邻,新旧店的不同在于,旧店的食物比较简单轻巧,着重旧式茶餐厅的风味和感觉,最驰名莫过于“丝袜奶茶”、“金牌猪扒包”和“葱油鸡扒捞丁”,三者都可算是“兰芳园”首创,因此深受欢迎,成为茶餐厅的招牌菜,吸引了不少传媒报道和名人到访。

  食客说,住在中环又怎会不认识“兰芳园”呢?

可见“兰芳园”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

旧店的装修简单,用的都是圆形木椅桌,墙上贴满报道该店的报纸,又有用毛笔题的字,加上一幅简单的画,便显出“兰芳园”五十年的历史见证。

至于新店,是于两年前开业的,店铺面积较大,也较光亮,所做的食物除了有传统招牌奶茶外,还有一些简单的面类和饭类。

这些食品都是51年累积的经典食谱的再次表现,当然这些食品是会定时转换的。

  旧店:

7时-18时(星期日休息)

  新店:

8时-9时30分(星期六休息)

菠萝包

  十个香港人,起码有一半喜欢吃菠萝油。

他们对菠萝油,有一种“草根式”的亲切和好感。

港剧里的主角们落难贫穷的时候,都公式般地会用菠萝油和矿泉水来填饱肚子。

菠萝油是每一家茶餐厅必有的,考察一家茶餐厅应该从最基本的菠萝油开始。

  菠萝包是源自香港的一种甜味面包,据说是因为菠萝包经烘焙过後表面金黄色、凹凸的脆皮状似菠萝(即凤梨)因而得名。

  菠萝包实际上并没有菠萝的成份,面包中间亦没有馅料。

菠萝包据传是因为早年香港人对原来的包子不满足,认为味道不足,因此在包子上加上砂糖等甜味馅料而成。

菠萝包外层表面的的脆皮,一般由砂糖、鸡蛋、面粉与猪油烘制而成,是菠萝包的灵魂,为平凡的面包加上了口感,以热食为佳。

酥皮要做得香脆甜美,而包身则是软身才好吃。

外形亦与日本的蜜瓜包(en:

Melonpan)及香港的墨西哥包相似。

  菠萝包是香港最普遍的面包之一,差不多每一间香港的饼店(面包店)都有售卖菠萝包,而不少茶餐厅与冰室亦有供应。

一般作为早餐或点心食用居多。

菠萝包售价亦相当便宜,一般约港币.5至不等,深受香港人欢迎。

民园的云吞面

  

  车仔面和云吞面是在五十年代香港经济最低潮时兴起的,到今天,车仔面和云吞面依然甚得人心,而价格方面则有贵有平。

不过这些小贩式经营己成为历史陈迹。

车仔面再没有车仔,这也是香港的转变的一部份。

  而香港的云吞,是香港独特的虾肉饺子,只有香港才可以吃到,放汤或油炸,再配合油菜或炸鱼皮,真的是一流的享受。

香港很多做街坊生意的食肆都有车仔面和云吞面售卖,如果想品尝一下车仔面和云吞面的美味,香港的大街小巷可是随处。

  “一碗上乘的云吞面,除了要注意云吞本身的味道、口感、外形、色泽之外,面条和汤底都要搭配得宜。

”香港的“云吞”与北方的馄饨相类似,但在用料和烹调要求上有所不同。

港式的云吞,无鲜虾不成话,可说是香港别具一格的道地食品。

  一般人品尝港式云吞的时候,都特别留意虾的鲜味,但一碗上乘的云吞面,除了要注意云吞本身的味道、口感、外形、色泽之外,面条和汤底都不能掉以轻心,必须搭配得宜。

面条要有蛋香,爽滑而弹牙,更要色泽鲜明。

汤底亦非常重要,必须澄清透澈,鲜香扑鼻,才可突显云吞和面条的色泽和口感。

  民园

  八十年来的风霜,叫民园历尽人情冷暖。

以云吞驰名的民园,早年位于现址对面的露天大牌档,可惜基于续牌问题而被食环署勒令停牌,令皮薄馅靓的云吞差点就要消失人间,抱结业心态的老板李先生,眼见最后一天的牌档生涯仍然受到热烈追捧,食客们又再三要求,才深受打动决定另觅新铺。

  说回它的云吞,只能用鲜和爽来形容,一口咬落已见鲜虾呈晶茔的粉红色,夹杂手切的半肥瘦猪肉,使云吞更有咬口,亦不觉肥腻,一碗有齐五只云吞都只售十六蚊,非常抵食。

另外其水饺和捞粗都是必食之作,前者包有香菇、木耳、笋、虾和猪肉五种材料,入口超爽,菇香甚浓;捞粗是以自调豉油王制成,骤眼看还以为是干炒牛河内的河粉,比蚝油捞粗爽身和易入口。

  云吞面$16

  只需十六蚊就可以尝到五粒足料云吞,虽然包有猪肉,但全无肥腻感,咬落更会看见鲜汁流出,是民园的招牌菜。

  民园

  地址:

中环荷里活道68至70号A

  电话:

22910308

  营业时间:

星期一至六12:

00pm至12:

30am逢星期日休息

许留山 西米捞

  

  2003年,香港话剧团与香港中乐团、香港舞蹈团,曾携手合作了一出原创音乐剧《酸酸甜甜香港地》,2004年此剧还分别获邀赴杭州及上海演出,向内地观众吹去一股酸酸甜甜的港风。

那么,这个酸酸甜甜“香港地”,到底是否有具相实体呢?

  据记者一年多来在香港街头溜达所悟,这个酸酸甜甜“香港地”就是“许留山”。

  问:

“香港什么山最多?

  答:

“许留山。

  这组问答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中,一直在熙熙攘攘的香港闹市街头,及各类市井媒体上反复出现。

  其实,“许留山”是间有40年历史的老字号连锁水果甜品屋,她最为出名的甜品,取名为“捞”,其主打的水果,正是色彩艳丽、酸酸甜甜的热带果王——芒果。

  所谓“捞”,就是将各色鲜亮冰镇生果,剖开切成“小一口”状,“腌”在以冰镇西米露、冰激凌混合的“捞底”之中。

  果,来自世界各地,通常艳丽得让人不忍动口:

日本的殷红草莓、澳洲的翠玉奇异果、新西兰翡翠蜜瓜、马来西亚金色木瓜、中国红黑珍珠西瓜,主题则是阳光灿烂的菲律宾吕宋芒。

  “捞底”也有许多口味,椰香、芋香、金枝、燕窝……林林总总,无不爽口滑润,滋味“遛遛的”。

  “许留山”的选址,通常都在市口非常好的地段,白天从来熙熙攘攘,街坊、游客将个冰镇小屋,挤得热气腾腾。

  只有深宵时段,才有可能霸台静享:

用小勺慢慢地搅着那“捞”,若有可人儿对坐,那么或许搅出的滋味会越来越甜;若是独自厮磨,看街头霓虹下闪闪烁烁的人流,那盘“捞”有心无心地就会变酸了。

  子夜的“许留山”,还是读书听雨的好去处:

随着手中故事的展开,或甜、或酸,随意捞了那泡得很滋味的果子,很能配合阅读的心情;若书故事“太冷”,那么就叫上热的冰糖木瓜杏仁银耳羹,暖胃也温心;如果因为下雨而滞留,或许还能想出一篇以自己为主角的小说来。

  其实,只要想想,一个不提供正餐的“甜品屋”,能一口气开上40年,还越做越大开出几十家连锁店,那么她一定已经是当地文化的一部分了。

  果然,记者在网上看到近来正流行的一首网络歌曲,名叫《他约我去许留山》。

  歌中写道:

一客西米捞,配搭那样好,淡奶似在投诉,原来从未修好……当西米任你捞,芒果又蜜桃,开心不得已,忘掉了家母……再细数,本想多叫杯夏枯草,配合珍珠瓜奶当系进补……眼见手瓜开始变粗,仍不肯却步,一公斤咁快又重到……脂肪不算是太高,假使有你在旁扶着我一起过马路,饮多一客银菊露,难道亦会令你苦恼?

  据说,在旺角新宝戏院侧,许留山香港的旗舰店已经开张,2000呎的店堂内座位近百个,包括吧位高脚凳,全部有软皮椅垫。

不过,会不会有人很怀念“许留山”的招牌卡座里,那份温暖的你拥我挤呢?

  地址:

许留山和SASA一样,是香港除了便利店以外最容易看到的招牌,所以不用特意去找。

虽然是连锁经营,但是由于每家店用的原料,特别是芒果的质量略有差别,所以制作出来的甜品味道有优劣之分。

如果你住在铜锣湾附近,建议你去轩尼诗道SOGO东南向斜对面街角附近的一家店,我在那里吃了无数次,没有一次让我失望的,在其它地方有一次吃到酸的芒果,还有一次芒果冰淇淋不新鲜,里面结了很多冰块。

所以尤其当你准备初尝许留山,一定要找到一家质量有保证的,不然留下不良的第一印象就太可惜了。

钟记车仔面

  车仔面出现在1950年代,因为大陆内地难民涌入香港,谋生困难,所以涌现了流动摊贩。

由於顾客可以选择面条、配料、汤汁,而且价钱实惠,所以受到大众欢迎.

  菜全由自己选择,可选择的有牛腩、猪红、猪皮、萝卜、豉油鸡翼以及各种丸类及疏菜等等,一碗美味的车仔面可说是全由自己选择出来的,再加上牛腩汁、沙爹汁或咖喱汁,口味真正任由自己调配,很多人都喜欢车仔面的惹味,简单一碗平价车仔面,就已很饱肚。

一般的面底及饣送菜已经非常足够

  钟记车仔面之所以美味,配料多是最主要原因,每日更限量供应牛荔枝、牛鞭、牛心碇、牛脆骨、牛上颚等,加点点沙嗲汁更美味。

  地址:

黄埔花园黄埔新天地第8期1楼

  电话:

31522698

  招牌菜:

牛内脏

吕仔记的碗仔翅

  碗仔翅是香港常见的街头小吃之一,以前通常由小贩在街边贩卖,因以小碗盛载而得名。

  在从前,不少小贩向酒家拿些零散的鱼翅(俗称“翅头翅尾”),加入冬菇、木耳、猪肉丝、高汤加入味精、马蹄粉(或豆粉)等煮成。

吃时通常加入胡椒粉、浙醋、麻油等调味,亦可以加入鱼肉、生菜丝等。

  现在的碗仔翅内已没任何鱼翅成份,只是由平价的粉丝代替。

  吕仔记做的碗仔翅入口滑溜,原来是将冬菇丝、肉丝、火腿丝、鸡蛋等主要材料煲足三小时的结果。

虽然街头小吃难免会放点味精,幸好这里下得不算多,吃完也不会太口渴。

此外,店子的鱼肉也爽口鲜味,用上胶鱼、门鳝、剥皮鱼等鲜鱼每日自己打成,胶鱼本来质地爽口,所做出来的鱼肉既爽又弹,做三沟,已经很少店子做到如此有heart。

  所谓三沟,即碗仔翅+生菜+鱼肉。

原来碗仔翅与生菜鱼肉是分开来卖的小吃,但因一般档口都会两款兼卖。

久而久之便会把三者沟在一起。

  吕仔记

  地址:

筲箕湾东大街121A地下

  营业时间:

1pm-12mn

满记甜品

 

  西贡是个休息度假的好地方,少了港九的繁华和摩天大楼的压迫感,多了一份恬静和悠闲,满记甜品店又给这里增加了丝丝甜蜜。

这里最出名的甜品是“杨枝金露”,也就是拿西米露和芒果熬成,甜中带少许酸,芒果糯糯的香和软裹着西米露从舌尖温热地滑进口腔,哪里都顿时软了,说不出的畅快。

还有很好听的名叫“踏雪寻梅”,是什么,不知道,自己尝吧。

  小小的“满记”却有很多有趣的地方,“满记”相邻有两家店铺,装修稍简陋的那家高朋满座,稍讲究的一家只有我们几个人,正诧异间,朋友解释说,这里是非榴莲区,那边是榴莲区,奇怪!

只听说过“吸烟区”和“非吸烟区”,榴莲还要分开吃,只因为它太臭味了!

  满记的墙上有一块匾,古色古香,上书4个楷体大字“高朋满记”,正赞赏这写字人的巧妙,却瞥见落款,大吃一惊:

“黄飞鸿十三姨敬赠”,没成想十三姨在这里留下墨宝,不算是古董,也算是宝贝吧,细一想,满记虽不是驰名中外的老字号,但也是有口皆碑的老店,和黄飞鸿、十三姨有瓜葛,倒也不足为奇,于是好奇心爆棚,追着店里的伙计大妈问个不停,无奈几个人都不会讲普通话,有朋友在旁边做翻译,颠来倒去,原来这块匾是店主的邻居街坊送的,至于这街坊为什么胆敢冒黄大侠和十三姨的大名,就愣是解释不清楚了,于是这“冒名顶替”的版权官司就一直困扰着我,也许下回来会有答案吧。

  香港人对甜品的热爱真是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

“许留山”的招牌红底金字大龙,在招牌林立的香港街头也还是很打眼,全香港50多家的连锁店证明了受欢迎程度。

小小的铺面被飘扬着的甜品宣传单充塞着,五颜六色去了皮的水果像开中药铺一样,重重叠叠地新鲜可人。

  芒果、木瓜、榴莲配着西米露、冰淇淋、牛奶布丁组合出千变万化的甜品绝配,喜欢吃甜食的MM吃得痛快,也在心里着急,这要到哪一天才能吃遍。

鱼蛋 安利粉面店

  走过筲箕湾东大街一头,多间以‘安利’作牌头的面档盘踞,但论到真正‘大婆’便只此一间。

  由六十年代至今,郑大老板已经以潮州式鱼蛋起家。

现由其两子一女合力打理。

要鱼蛋好食,郑小姐说还是人手制作的好,‘师傅们每朝四时多开始打鱼胶,论省时悭力一定不及机器,但要做到滑、腍、爽、弹的鱼蛋,非手打不成。

’这里的鱼蛋用百分百鱼肉打成,除了门鳝,亦会加上九棍和鱼或仔,粒粒鱼味浓郁,咬口度佳,难怪一天可以卖掉十多盘,连鱼片都全用人手压成片状,足见师傅们的技巧和心机。

  鱼蛋片头面$16四粒鱼蛋、两块鱼片加一旧片头的组合,全都入口爽滑,充满鱼味,非常抵食。

  安利粉面店

  地址:

筲箕湾东大街22号地下

  电话:

25138398

  营业时间:

星期一至日7:

00am至7:

00p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