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后练习题卷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861113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后练习题卷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后练习题卷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后练习题卷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后练习题卷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后练习题卷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后练习题卷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后练习题卷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后练习题卷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后练习题卷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后练习题卷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后练习题卷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后练习题卷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后练习题卷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后练习题卷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docx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后练习题卷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后练习题卷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后练习题卷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docx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后练习题卷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二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1885年6月16日杭州一菜场失火,上海的《申报》当天就接到关于此事的电讯稿,第二天就登在报纸上了。

《申报》的新闻搜集如此快捷主要得益于(  )

A.铁路运输的发展B.轮船航运的发展

C.电报等通信发展D.报纸等传媒发展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交通工具发展的特点是(  )

①多层次,范围广②发展迅速 

③发展不均衡④各种工具并行应用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2018·福建三明一中期中)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据《上海研究资料》)

年份

人力车

马车

轿车

自行车

摩托车

汽车

公共汽车

有轨电车

1889

6984

544

9

11

0

0

0

0

0

1926

14600

0

0

0

3459

194

3764

172

922

该表反映了当时上海(  )

①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 ②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③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 ④汽车制造业有了很大发展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近代以来,我国交通和通信工具发展出现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是(  )

A.先进工具传入的地区不同B.政府政策的倾斜程度不同

C.经济发展水平不同D.人们的排斥与接受的能力不同

5.从19世纪60年代起,西方列强相继向总理衙门提出修筑铁路的要求。

江苏巡抚李鸿章认为:

“查铁路费烦事巨,变易山川,彼族亦知断不能允,中国亦易正言拒绝。

”材料现象表明李鸿章(  )

A.不了解火车的作用B.一心只想创办洋务企业

C.有守旧思想D.害怕列强借助铁路侵华

6.(2019·河北高阳中学月考)创作于20世纪初的一首《竹枝词》这样写道:

“臂高肩耸目无斜,大似鞠躬敬有加。

喇叭一声人急避,后边来了……”请问,该交通工具是(  )

A.人力车B.自行车

C.汽车D.电车

7.19世纪的蚌埠仅是个隶属于凤阳的偏远小镇,虽每逢集市,偶尔也有出售树木或木制家具的,但无人开设木行;1911年津浦铁路修成后,蚌埠一跃成为皖北水陆交通的枢纽,当地的木制商行鳞次栉比,成为著名的木竹集散地。

这最能说明(  )

A.当地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B.便利的交通是推动近代化的重要因素

C.交通的发展促进了蚌埠资本主义的产生

D.木竹市场的形成推动了当地的商品经济的发展

8.(2018·海南海口一中模拟)1909年上海环球社印行的《图画日报》设有“世界新剧”“绘画小说”“俗语画”等多个栏目,多角度、多层面地反映了20世纪初的社会全景。

如图《妇女亦乘脚踏车之敏捷》是一则该报印行的上海妇女着旗袍骑行自行车郊游的图文报道。

据此可以直接看出近代中国的进步体现在(  )

①信息传媒 ②妇女服饰 ③交通手段 ④政治生活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9.近代中国的海关是一种很独特的机关,设立本身是为了保护民族工商业,却由外国人担任总税务司司长,该司长不仅积极插手中国的内政,还积极创办中国的邮政事业。

海关创办中国的邮政是在(  )

A.太平天国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

10.(2018·福建三明一中期中)中国近代有人曾赞叹一种西方发明:

“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人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

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咳。

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

其始之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

”这项发明是(  )

A.电话B.有线电报

C.无线电报D.广播电台

1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中国近代,“来自西方的商品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

它没有大炮那么可怕,但比大炮更有力量,它不像思想那么感染人心,但却比思想更广泛地走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去。

”下列西方事物成为中国人生活组成部分,并于21世纪初位居世界第一的是(  )

A.自行车B.有线电报

C.洋车D.电话

12.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迁。

下列史实按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建成 ②中国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 ③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 ④中国人开始自办有线电报

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

C.①④②③D.④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个小题26分,共52分)

13.(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呀么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要把那公路修到那西藏!

……公路通了车,运大军,守边疆。

开发那福源,人民哪享安康。

前藏和那后藏,真是呀好地方,无穷的宝藏没开采,遍地是牛羊。

森林草原哪到处有,人民财富不让侵略者他来抢。

要巩固国防,先建设边疆,篷帐变高楼,荒山变牧场。

——《歌唱二郎山》

材料二:

1870~1910年世界船舶吨位数(单位:

百万净吨)

年份

帆船

汽船

1870年

14.1

2.7

1880年

14.5

5.5

1890年

12.0

10.2

1900年

10.0

16.2

1910年

8.4

26.2

1870~1913年世界贸易总额变化图

——根据刘宗绪《世界近代史》相关数据编制

(1)材料一是20世纪50年代起流行的歌颂康藏公路建设的歌词。

根据歌词,概括康藏公路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

(12分)

(2)根据材料二上图表格,概述1870~1910年世界航运业发展状况。

利用材料二下图表格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图所呈现趋势的原因。

(14分)

14.(26分)(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高三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发展阶段

筑路总里程(公里)

综合统计

大事记

肇兴(1876~1894)

473.4,其中官办占69.3%

全国总里程2.3万公里,计0.23公里/百平方公里,东北和沿海地区占比94%。

钢轨型号200多种,机车型号120多种,32%的车站无信号设备,货车平均载重800多吨。

1880年,第一家铁路工厂胥各庄机修厂诞生。

第一次筑路高潮

(1895~1911)

9200,其中借外资或列强直接修建占83.5%

1909年,近代中国第一条自建的干线铁路京张铁路建成。

从低谷走向高峰(1912~1937)

11000,在已建成的铁路中列强直接或控制经营占86.7%

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进入高潮。

——摘编自杨勇刚《中国近代铁路史》

上表是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简表,从表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1885年6月16日杭州一菜场失火,上海的《申报》当天就接到关于此事的电讯稿,第二天就登在报纸上了。

《申报》的新闻搜集如此快捷主要得益于(  )

A.铁路运输的发展B.轮船航运的发展

C.电报等通信发展D.报纸等传媒发展

解析:

“上海的《申报》当天就接到关于此事的电讯稿,第二天就登在报纸上了”反映的是信息的传递,和通讯相关,A、B两项是交通发展状况,和通讯无关,排除;电报等通信发展,新闻搜集更加快捷,故C项正确;D项不能说明“新闻搜集如此快捷”,排除D。

答案:

C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交通工具发展的特点是(  )

①多层次,范围广②发展迅速 

③发展不均衡④各种工具并行应用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同时也受具体环境的影响,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从传统的马车、各种人力车,到现代化的电车、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在现代中国并行应用。

由此可知选D项。

答案:

D

3.(2018·福建三明一中期中)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据《上海研究资料》)

年份

人力车

马车

轿车

自行车

摩托车

汽车

公共汽车

有轨电车

1889

6984

544

9

11

0

0

0

0

0

1926

14600

0

0

0

3459

194

3764

172

922

该表反映了当时上海(  )

①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 ②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③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 ④汽车制造业有了很大发展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

1889~1926年,上海增加了摩托车、汽车、公共汽车、有轨电车等近代化的交通工具,①②符合史实;公共汽车、有轨电车的出现表明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③正确;当时中国还没有能力生产汽车,④与史实不符,而且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排除④。

故选B。

答案:

B

4.近代以来,我国交通和通信工具发展出现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是(  )

A.先进工具传入的地区不同B.政府政策的倾斜程度不同

C.经济发展水平不同D.人们的排斥与接受的能力不同

解析:

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府不能完全自主,所以各地的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发展很不平衡,这主要取决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水平高的地区,交通和通信技术都发达,反之亦然,故选C项。

答案:

C

5.从19世纪60年代起,西方列强相继向总理衙门提出修筑铁路的要求。

江苏巡抚李鸿章认为:

“查铁路费烦事巨,变易山川,彼族亦知断不能允,中国亦易正言拒绝。

”材料现象表明李鸿章(  )

A.不了解火车的作用B.一心只想创办洋务企业

C.有守旧思想D.害怕列强借助铁路侵华

解析:

根据材料反映的李鸿章拒绝西方列强修筑铁路的理由是“变易山川”,说明李鸿章有守旧思想。

故答案为C项。

A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B项与拒绝修筑铁路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不是李鸿章拒绝的原因,排除。

答案:

C

6.(2019·河北高阳中学月考)创作于20世纪初的一首《竹枝词》这样写道:

“臂高肩耸目无斜,大似鞠躬敬有加。

喇叭一声人急避,后边来了……”请问,该交通工具是(  )

A.人力车B.自行车

C.汽车D.电车

解析:

由材料中的“臂高肩耸目无斜,大似鞠躬敬有加。

喇叭一声人急避,后边来了……”可知这是在骑自行车,故选B项;其他各选项与材料不符,应排除。

答案:

B

7.19世纪的蚌埠仅是个隶属于凤阳的偏远小镇,虽每逢集市,偶尔也有出售树木或木制家具的,但无人开设木行;1911年津浦铁路修成后,蚌埠一跃成为皖北水陆交通的枢纽,当地的木制商行鳞次栉比,成为著名的木竹集散地。

这最能说明(  )

A.当地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B.便利的交通是推动近代化的重要因素

C.交通的发展促进了蚌埠资本主义的产生

D.木竹市场的形成推动了当地的商品经济的发展

解析:

材料描述了津浦铁路修成前后蚌埠商业的经营状况,体现了交通是促进近代商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故B项正确;资本主义的要素是私人投资和雇佣劳动,在材料里没有涉及,故A、C两项错误;木材市场的形成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不是原因,故D项错误。

答案:

B

8.(2018·海南海口一中模拟)1909年上海环球社印行的《图画日报》设有“世界新剧”“绘画小说”“俗语画”等多个栏目,多角度、多层面地反映了20世纪初的社会全景。

如图《妇女亦乘脚踏车之敏捷》是一则该报印行的上海妇女着旗袍骑行自行车郊游的图文报道。

据此可以直接看出近代中国的进步体现在(  )

①信息传媒 ②妇女服饰 ③交通手段 ④政治生活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

《图画日报》的印行,反映出信息传媒的出现;从“着旗袍骑行自行车郊游”反映出服饰和交通手段的变化。

从这些变化可以直接看出近代中国的进步。

①②③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图片没有反映政治生活的变化,④材料不能反映,排除含有④的A、B、D三项。

答案:

C

9.近代中国的海关是一种很独特的机关,设立本身是为了保护民族工商业,却由外国人担任总税务司司长,该司长不仅积极插手中国的内政,还积极创办中国的邮政事业。

海关创办中国的邮政是在(  )

A.太平天国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

解析:

1866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正处于洋务运动时期(19世纪60~90年代),故选B项;其余A项是1851~1864年;C项是1898年;D项是1911年。

答案:

B

10.(2018·福建三明一中期中)中国近代有人曾赞叹一种西方发明:

“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人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

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咳。

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

其始之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

”这项发明是(  )

A.电话B.有线电报

C.无线电报D.广播电台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电话事业的发展变迁,因此A项正确;B、C、D三项说法可以由“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咳”可以排除。

本题答案为A项。

答案:

A

1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中国近代,“来自西方的商品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

它没有大炮那么可怕,但比大炮更有力量,它不像思想那么感染人心,但却比思想更广泛地走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去。

”下列西方事物成为中国人生活组成部分,并于21世纪初位居世界第一的是(  )

A.自行车B.有线电报

C.洋车D.电话

解析: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通信技术发展迅速,2003年中国电话用户居世界第一位,故选D项。

自行车在20世纪50年代已成为世界第一位;有线电报和洋车则没有成为世界第一。

答案:

D

12.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迁。

下列史实按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建成 ②中国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 ③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 ④中国人开始自办有线电报

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

C.①④②③D.④①②③

解析:

1865年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建成;1906年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1922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1877年中国人开始自办有线电报。

故正确的排序是①④②③,故C项正确;A、B、D三项的排序都错误,排除。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个小题26分,共52分)

13.(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呀么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要把那公路修到那西藏!

……公路通了车,运大军,守边疆。

开发那福源,人民哪享安康。

前藏和那后藏,真是呀好地方,无穷的宝藏没开采,遍地是牛羊。

森林草原哪到处有,人民财富不让侵略者他来抢。

要巩固国防,先建设边疆,篷帐变高楼,荒山变牧场。

——《歌唱二郎山》

材料二:

1870~1910年世界船舶吨位数(单位:

百万净吨)

年份

帆船

汽船

1870年

14.1

2.7

1880年

14.5

5.5

1890年

12.0

10.2

1900年

10.0

16.2

1910年

8.4

26.2

1870~1913年世界贸易总额变化图

——根据刘宗绪《世界近代史》相关数据编制

(1)材料一是20世纪50年代起流行的歌颂康藏公路建设的歌词。

根据歌词,概括康藏公路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

(12分)

(2)根据材料二上图表格,概述1870~1910年世界航运业发展状况。

利用材料二下图表格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图所呈现趋势的原因。

(14分)

答案:

(1)作用:

巩固边防,进一步维护国家统一;沟通西藏地区与内地的联系,加强民族团结;开发资源,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

(2)状况:

帆船吨位数量逐渐减少,汽船吨位数量逐渐增加,世界航运业取得巨大发展。

原因:

工商业的发展;世界市场的扩大;世界航运业的发展。

14.(26分)(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高三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发展阶段

筑路总里程(公里)

综合统计

大事记

肇兴(1876~1894)

473.4,其中官办占69.3%

全国总里程2.3万公里,计0.23公里/百平方公里,东北和沿海地区占比94%。

钢轨型号200多种,机车型号120多种,32%的车站无信号设备,货车平均载重800多吨。

1880年,第一家铁路工厂胥各庄机修厂诞生。

第一次筑路高潮

(1895~1911)

9200,其中借外资或列强直接修建占83.5%

1909年,近代中国第一条自建的干线铁路京张铁路建成。

从低谷走向高峰(1912~1937)

11000,在已建成的铁路中列强直接或控制经营占86.7%

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进入高潮。

——摘编自杨勇刚《中国近代铁路史》

上表是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简表,从表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

“论题”从中国近代铁路发展的主要特征、特征的成因及近代铁路发展的影响等方面提取信息,一定要清晰完整,如:

近代铁路发展呈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点;铁路的出现和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展开等。

“阐述”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注意运用史实准确、史论结合,如近代铁路是如何推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程的;近代铁路是如何助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

答案:

示例一:

论题:

铁路是中国近代化的助推器

阐述:

铁路工业是近代工业的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和发展加强了地区的联系,加速了商品流通,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兴起和发展。

同时铁路工业的发展还推进了新兴社会力量壮大、民族凝聚力的增强。

可见,铁路有力推动了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

示例二:

论题:

铁路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助推器

阐述:

近代铁路在中国的出现是随着西方列强侵略而来的,中国近代的铁路多是列强投资修筑,为其直接或间接控制。

而且列强还控制着铁路沿线的采矿、行政管理等权力。

筑路权是列强在中国争夺的主要目标。

铁路成为列强在近代中国掠夺资源、扩张势力的主要工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