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61944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字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文字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文字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文字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文字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文字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文字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文字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文字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文字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文字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文字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文字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文字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文字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文字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字报告.docx

《文字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字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字报告.docx

文字报告

目录

1概述

1.1工程概况

1.2勘察目的和任务

1.3执行的规范、标准及要求

1.4勘察实施概况

1.5完成勘察工作量

2工程测量

3土体工程地质条件

3.1地形、地貌

3.2土体工程地质层的划分和评述

4地下水

4.1场地地下水类型及赋存条件

4.2地下水水质类型

4.3地下水、土对建筑材料腐蚀性评述

5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承载力

5.1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统计、评述

5.2物理力学指标的选用

5.3土层承载力特征值

6场地地震效应

7工程地质评价及地基基础方案

7.1工程地质评价

7.2地基基础方案

8结论与建议

附图、表:

1、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2、工程地质剖面图

3、静探试验成果表

4、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

5、工作量统计表

6、标贯试验成果表

7、土工试验成果表

8、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数理统计表

9、钻孔柱状图

10、单桥静力触探柱状图

11、水质分析检测报告

12、波速测试报告

 

1、概述

1.1工程概况

受建设单位沭阳县北丁集周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对其拟沭阳县北丁集乡润成小学1#2#3#4#教学楼、教职工食堂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

拟建工程位于沭阳县北丁集乡,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本次勘察2014年9月20日结束外业,2014年9月23日提交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拟建工程概况详见下表1

建筑物

名称

层数

结构

形式

预估荷载(KN/m2)

拟采用基础类型

有无地下室

基础埋深

1-4#教学楼

3-4

砖混

14

浅基础

1.0米

教职工食堂

2

砖混

14

浅基础

1.0米

总建筑面积为5929平方米左右。

具体技术指标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1.2勘察目的和任务

本次勘察目的是为施工图设计提出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具体任务为:

1.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充许变形等资料。

2.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3.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4.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5.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埋藏物。

6.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及其变化幅度。

7.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1.3执行规范、标准及要求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4.《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5.《建筑地基处理规范》(JGJ79-2012)

6.《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7.《静力触探试验标准》(CECSO4:

98)

8.《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参考)

1.4勘察实施概况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有关规定,拟建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确定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地基设计等级为丙级。

按《建筑抗震设计分类标准》(GB50223-2008)确定抗震类别为乙类,据此进行勘察工作量布设如下:

勘探点沿建筑物边线和触点布置,孔距按规范要求控制为30米之内;控制性钻探孔满足地基变形计算深度的要求。

根据沭阳地方施工经验和地质资料,共布设标贯+取土孔10个,标贯孔7个,11个静力触探孔。

本次勘察手段采用钻探取样和原位测试相配合,原位测试包括原位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

1.4.1钻探和取样

本次钻探采用XY-1型钻机1台。

采用机械回转钻进及泥浆护壁工艺,全孔连续取芯,终孔孔径φ110mm。

一般粘性土采用外径100mm对薄壁取土器以锤击法采取原状土样;每次采取原状样前均进行了清孔,使孔内干净,孔底残留虚土厚度在规定范围内。

样品采集后随即蜡封保存,以防水份散失,并采取了防震、防晒措施,及时送实验室测试。

共取原状土样42个,质量等级Ⅰ级。

扰动样8个。

1.4.2标准贯入

采用Φ42mm触探杆,锤重63.5Kg(自由下落,落距76cm),器具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表10.5.2要求,试验方法符合该规范第五节要求。

粘性土和砂性土实施标贯。

共进行标贯试验44次。

1.4.3波速测试

本次勘察在Z2、Z.6控制孔测试波速,采用单孔检层法,测试深度20m,振源距孔口1.0m,测点间距为1.0m,测点40个。

井中接受选用CJ-2000型井中三分量检波器,地面采集仪为中科院武汉岩土研究所生产的RS-1616K(S)浮点工程动测仪,通过专用软件取值、计算。

等效剪切波速分别为221.5m/s、224.9m/s,平均等效剪切波速为223.2m/s。

详见附场地地基土层原位弹性波测试报告。

根据《江苏省徐淮地区第四纪地质》(海洋出版社1988年)表明本场地覆盖层厚度>50米,场地土类型根据平均等效剪切波速为223.2m/s中软土场地土,场地类别为Ⅲ,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性场地。

1.5实施完成勘察工作量

本次勘察具体孔位详见平面位置图。

本次共完成标贯+取土孔10个,标贯孔7个,静力触探孔11个,总进尺346.8米,完成工作量详见下表。

完成勘察工作量一览表表2

标贯孔+取土孔(10个)

169.7米

静探孔(11个)

76.9米

标贯孔(7个)

100.2米

标贯试验

44次

扰动样

8组

物理试验

42组

颗分

9组

常规压缩试验

42组

原状土样

42组

水质分析报告

2组

测量放孔

28点次

波速测试

2个

快剪试验

42组

2、工程测量

工程测量精度和方法

钻孔定位依据业主提供的勘察孔平面位置图,一般采取各钻孔坐标,用GPS放孔,部分钻孔用钢尺加水准仪测定孔位高程,在勘察施工结束后,所有钻孔位置及高程均进行了复测,确保了准确性。

由于建设单位未提供高程基准点,故本次勘察采用相对标高体系,以拟建物北侧已建建筑室内地坪为高程基准点(已用红色油漆作标记),假设该点相对标高为±0.00,各孔口标高均以此引测而得(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报告中所提标高均为相对标高,设计单位应转换为标准高程体系后方可采用。

场地整平标高为-0.10m。

3、土体工程地质条件

3.1地形、地貌

场区地貌单元属于淮沭泗冲积平原,地貌类型单一,拟建场地为杂填土,填充物为粘性土为主,松散状态,土质不均匀,分布不均匀,表面可见大植物根系和建筑垃圾,堆积年代9个月左右。

地势较为平整,场区气候处于亚热带及暖温带之间的过渡地带,寒暑交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8℃,年平均降雨量917mm左右,年平均蒸发量972mm左右,年平均日照时间2350小时左右,日照率55%左右,年无霜期在210天左右。

3.2区域地质构造

场区位于新生代坳陷区内,区域构造主要有:

北部以阿湖-牛山倒转背斜为代表的北东向构造,属华夏系构造,场区西部以郯庐断裂为代表的北北东向构造,隶属新华夏系。

距场区较近且影响较大的断裂主要为新华夏系北北东向的郯庐断裂带,该断裂带曾于1668年发生8.5级地震,中心地震裂度为12度,为压扭性断裂,规模巨大,纵惯中国东部,对区域地质构造、火成岩活动,及第四纪沉积物均起控制作用,晚第四纪以来有强烈的右旋走滑和倾滑活动,是强震发震构造。

3.2土体工程地质层的划分和评述

勘探深度内揭露土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及中、上更新统沉积物,成因以冲洪积为主。

根据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岩性及分布埋藏特征,将土层划分为5个工程地质层:

(1)层:

粉质粘土夹粉土(Q4al+pl),层厚2.9~3.20米。

灰黄色,可塑,夹粉土,干强度中等,中等压缩性,中等韧性,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泽。

表面0.4m为杂填土,有少量植物根系和建筑垃圾。

松散状态,土质较均匀,分布较均匀,堆积年代为9个月左右。

(2)层:

粘土(Q3al+pl),层厚1.30~1.60米。

灰黑色,可塑,干强度中等,中等压缩性,中等韧性,摇振反应无,切面光滑。

第(3)层:

粘土(Q3al+pl),层厚2.00~3.30米。

干强度高,中等压缩性,高韧性,摇振反应无,切面光滑。

局部夹粉土,黄色,稍湿。

第(4)层:

粘土(Q3al+pl),层厚9.0米左右。

棕黄色,可塑,可见大量灰白色砂礓,粒径5-50mm,局部富集成层,含铁锰结核及其氧化物。

干强度高,中等压缩性,高韧性,摇振反应无,切面光滑。

第(5)层:

中砂(Q3al+pl),该层未揭穿,最大揭露厚度4.50米。

黄色,中密,饱和。

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及云母片等,级配良好。

低压缩性,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

4、地下水

4.1场地地下水类型及赋存条件

场地勘探深度内地下水类型为浅层潜水,对本工程影响的主要为浅层潜水。

潜水主要赋存于②层粘土,地下水类型为浅部潜水,水质无色、无味、无杂质,赋水层为粘土,富水性一般,水量较小,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地下径流排泄。

勘察表明拟建场地附近未发现有对地表水及地下水可能造成污染的污染源。

勘察期间实测浅层潜水初见水位相对标高-1.71~-1.75m左右;稳定水位为相对标高-1.55~-1.63m左右。

场区浅部浅层地下水受季节影响略有变化,水位年变幅1.20m左右,近3~5年地下水最高水位相对标高-1.00m,最低水位相对标高-2.20m。

承压水主要赋存于⑤层砂层中,水位变化不大。

承压水位于相对标高-15.8m。

承压水对本工程影响不大。

4.2地下水、土对建筑材料腐蚀性评价

本次勘察共取水样2组进行分析,判别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

根据地下水水质分析报告判定拟建场区地下水对砼有微腐蚀性,长期浸水环境下对砼中钢筋有微腐蚀性,干湿交替作用下对砼中钢筋有弱腐蚀性。

地下水水位以上地基土对砼及砼中钢筋有微腐蚀性。

详见下表:

场地地下水腐蚀性评价表3

评价

类型

腐蚀介质

规范标准(环境类别Ⅱ)

测试数值

腐蚀性评价

腐蚀等级

指标值

受气候影响的水腐蚀介质评价

SO42-(mg/L)

<300

122.0~130.5

300~1500

1500~3000

>3000

Mg2+(mg/L)

<2000

35.0~36.3

2000~3000

3000~4000

>4000

总矿化度(mg/L)

<20000

712.0~720.0

20000~50000

50000~60000

>60000

受渗透性影响的水腐蚀介质评价

PH值

>5.0

7.1~7.2

4.0~5.0

3.5~4.0

<3.5

侵蚀性CO2(mg/L)

<30

未检出

30~60

60~100

HCO3-

(mmoL/L)

>1.0

4.80~4.87

1.0~0.5

<0.5

水对砼中钢筋腐蚀性评价

Cl-(mg/L)

<100

110.6~115.3

干湿交替

100~500

500~5000

水对砼中钢筋腐蚀性评价

Cl-(mg/L)

<10000

110.6~115.3

长期浸水

10000~20000

因地下水位较高,年降水量较大,丰水季节和枯水季节地下水位变化幅度较大,暴雨时地基土全部浸于水中,土中可溶盐多已浸出,故本场地地下水位以上地基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可参照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结论。

5、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承载力

5.1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统计、评述

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对场地内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原位测试数据进行分层统计、分析,提供各项统计指标的标准值、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变异系数、样本数;统计过程中,对个别异常数据进行剔除处理。

各项物理力学指标的平均值用算术平均法计算;标贯试验击数经杆长修正计算平均值(注:

剖面图中标贯击数为实测值)。

各项物理力学指标的标准值用平均值乘以统计修正系数计算,含水量、孔隙比、土重度、液性指数、压缩系数、压缩模量和标贯击数等统计修正系数按ψ=1±(

+

)·δ计算,式中正负号按不利组合考虑;抗剪强度(直剪、固快)C、φ值的统计修正系数均按ψ=1-(

+

)·δ计算。

各项物理力学指标统计结果为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汇总(表4~表6)、标准贯入试验成果分层汇总表(表7)。

各土层物性指标的变异系数一般符合规范要求,各项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详见附件。

⑴、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平均值)               表4

层号

名称

含水量

土重度

孔隙比

液限

塑限

塑限

指数

液限

指数

w

γ

e

WL

Wp

Ip

IL

%

KN/m3

%

%

1

粉质粘土夹粉土

30.5

17.97

0.941

35.41

19.97

15.44

0.68

2

粘土

29.2

18.23

0.903

40.54

20.45

20.09

0.44

3

粘土

27.9

18.55

0.852

40.99

20.61

20.38

0.36

4

粘土

27.4

18.67

0.832

41.40

20.59

20.81

0.32

⑵、土的压缩、固结指标(平均值)表5

层号

名称

压缩系数

压缩模量

a1-2

Es1-2

MPa-1

Mpa

1

粉质粘土夹粉土

0.39

4.55

2

粘土

0.31

5.37

3

粘土

0.25

6.32

4

粘土

0.20

7.29

 

⑶、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平均值、标准值)表6

层号

名称

直接快剪(q)

粘聚力

内摩擦角

C

φ

KPa

1

粉质粘土夹粉土

平均值

12.53

8.92

标准值

12.12

8.44

3

粘土

平均值

23.32

18.39

标准值

22.75

18.16

3

粘土

平均值

38.42

15.66

标准值

35.72

15.36

4

粘土

平均值

45.39

15.77

标准值

43.87

15.51

⑷、原位测试指标(平均值、标准值)表7

层号

名称

标准贯入试验

实测值

杆长修正值

N'(击)

N(击)

2

粘土

平均值

6.11

5.62

标准值

5.38

4.94

3

粘土

平均值

8.22

7.33

标准值

7.95

7.16

4

粘土

平均值

10.11

8.19

标准值

9.76

7.99

5

中砂

平均值

27.63

19.60

标准值

26.91

19.23

5.2物理力学指标的选用

对评价岩土性状的指标:

含水量、液限、塑限、塑性指数、饱和度等应选用指标的平均值。

对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的岩土参数指标:

压缩系数、压缩模量、压缩指数等,宜选用指标的平均值。

对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的岩土参数:

抗剪强度指标,应选用指标的标准值。

5.3土层承载力特征值

经勘察,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静力触探Ps值、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见附表,因Ps值出现较多异常峰值,分层统计取剔除异常峰值后取平均值。

综合分析各层土的室内土工试验、原位测试成果较为吻合,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附表。

承载力特征值建议表8(fak)

层号

地层岩性

按物理指标

(KPa)

按静探指标

(KPa)

按标贯击数

(KPa)

建议特征值

承载力fak(KPa)

粉质粘土夹粉土

115

110

110

粘土

130

130

135

130

粘土

180

190

185

180

粘土

200

200

210

200

中砂

200

200

计算过程中已考虑到夹层的不利影响

6、场地地震效应

6.1场地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分组

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6.2场地类别

根据《江苏省徐淮地区第四纪地质》(海洋出版社1988年)表明本场地覆盖层厚度>50米,场地土类型根据平均等效剪切波速为223.2m/s土场地土,场地类别为Ⅲ,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性场地。

6.3饱和砂性土液化判别

勘察表明场区20.0m以内土层以粘土、粉质粘土、粉土和砂土为主,砂土形成时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故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初判不液化。

结合地形地貌故判整个场地为不液化场地。

7、工程地质评价和地基基础方案

7.1工程地质评价

7.1.1场地均匀性、稳定性评价

勘察表明,场区20米以上各土层分布变化较小,其中1层粉质粘土夹粉土,中等压缩性,强度较差;2层粘土中等压缩性、强度一般,该层分布均匀,工程性质较好;3层粘土层,中等压缩性、强度较高,分布均匀,工程性质良好。

4层粘土层,中等压缩性、强度较高,分布均匀,工程性质良好。

5层中砂低压缩性,分布均匀,工程性质良好。

7.1.2地基土稳定性和均匀性评价

均匀性评价:

地基持力层属于同一地貌单元,工程特性无较大差异;持力层为中等压缩性土,底面坡度<10%,具体评价:

地基属于均匀地基。

稳定性评价:

经勘察,场区地势平整,地基土层分布均匀。

场区内未发现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未发现可液化土层。

属于可进行建设的一般性场地。

未发现其它不良地质现象。

地基土属于稳定地基。

7.2基础分析与评价

根据拟建建筑物特征及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浅基础可满足上部荷载及变形的要求,建议采用浅基础,具体论述如下:

拟建场地中分布的①层粉质粘土夹粉土,中等压缩性,可塑状态,fak=110kpa,可作为拟建建筑浅基础持力层,基础埋深1.00米。

8、结论与建议

8.1结论

①揭露深度内土层为第四纪全新世及更新世沉积物,区域地质条件稳定,附近无活动性断裂,场地内土体分布均匀,地基稳定,适宜该项目工程建设。

②场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特征周期为0.55s,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拟建场地未发现可液化土层,属于可进行建设的一般性场地。

③对本工程有影响的地下水类型为上部潜水。

勘察表明拟建场地附近未发现有对地表水及地下水可能造成污染的污染源。

勘察期间实测浅层潜水初见水位相对标高-1.71~-1.75m左右;稳定水位为相对标高-1.55~-1.63m左右。

场区浅部浅层地下水受季节影响略有变化,水位年变幅1.20m左右,近3~5年地下水最高水位相对标高-1.00m,最低水位相对标高-2.20m。

承压水主要赋存于⑤层砂层中,水位变化不大。

承压水位于相对标高-15.8m。

承压水对本工程影响不大。

④地下水对砼有微腐蚀性,长期浸水环境下对砼中钢筋有微腐蚀性,干湿交替作用下对砼中钢筋有弱腐蚀性。

地下水水位以上地基土对砼及砼中钢筋有微腐蚀性。

⑤场地内未发现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⑥根据场地地基土情况,建议拟建物采用浅基础,以①层粉质粘土夹粉土作为拟建建筑浅基础持力层,建议建筑基础埋深1.00米左右,基底标高-1.10米,fak=110kpa。

9.2建议

⑦浅基础开挖深度较小,建议采用机械操作,基槽开挖过程中应当做好基槽围护工作。

场地地下水位较高,基槽开挖过程中应做好排水工作,可采用明沟,集水井法进行排水。

⑧由于建设单位未提供高程基准点,故本次勘察采用相对标高体系。

报告中所提标高均为相对标高,设计单位应转换为标准高程体系后方可采用。

⑨基槽开挖过程中如果异常情况,汇同有关单位协商解决。

基坑开挖竣工后,通知相关单位验槽。

⑩施工过程中应做好现场载荷板试验,以此确定持力层承载力指标及变形指标,本报告所提指标为参考。

基础施工前必须进行验槽。

如出现局部软弱部位,应挖除并分层回填夯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