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博物馆观后感.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8620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0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烟台博物馆观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烟台博物馆观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烟台博物馆观后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烟台博物馆观后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烟台博物馆观后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烟台博物馆观后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烟台博物馆观后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烟台博物馆观后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烟台博物馆观后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烟台博物馆观后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烟台博物馆观后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烟台博物馆观后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烟台博物馆观后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烟台博物馆观后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烟台博物馆观后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烟台博物馆观后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烟台博物馆观后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烟台博物馆观后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烟台博物馆观后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烟台博物馆观后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烟台博物馆观后感.docx

《烟台博物馆观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烟台博物馆观后感.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烟台博物馆观后感.docx

烟台博物馆观后感

烟台博物馆观后感

  第1篇:

观烟台博物馆有感    观烟台博物馆有感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与指导员老师和我们的小记者团一起去了烟台博物馆参观。

  踏着秋风,踩着落叶我们在阳光明媚的十月艳阳天,来到了博物馆大厅。

我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步入了展厅。

刚到“山海古韵”序馆,我就被眼前的场景震慑住了:

一片蓝色的光晕下,给人以步入时空隧道的眩晕感,待眼睛适应了光线的变化,其他器官感知被突然唤醒,耳边萦绕着海浪拍打沙滩的哗哗声,一片蔚蓝的大海呈现在眼前,激荡的浪花欢快地向我们袭来,把我们一下子带入了远古时期的胶东大陆。

我们伴随着美妙的讲解从远古一直走到现代,一路上行、观、想,顿时充满了趣味和新奇。

  我们又进入了《世纪之路》展厅。

它们用丰富的实物和文献,辅以许多现代先进技术,展现了烟台地区自清末开埠到新中国成立的百年风云,集中反映了烟台人民反帝反封建追求现代化进程,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做出贡献的发展历史。

之后是《笔墨丹青》展厅。

那里有文房四宝,又有诗卷和名画,他们以风格各异的艺术风格,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瑰丽的艺术画卷。

在《瓷苑掇英》展厅中,那些各具特色、精美绝伦的瓷器,深深地吸引住了我。

那些青釉、蓝釉、窑变釉等颜色瓷釉,冰清玉洁;具有民族特色的青花瓷,高贵典雅;那彩绘瓷,绚丽多姿。

最后的《古钱今览》展厅,一枚枚钱币,犹如串起的一串珍珠,带我们走进了那绵延不断的悠久历史。

  这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艺术的瑰宝,现在我们手中流传,历史与未来的接力棒要靠我们相传。

让我们保护好这在亿万星河中都弥足珍贵的东西吧!

观烟台博物馆有感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与指导员老师和我们的小记者团一起去了烟台博物馆参观。

  踏着秋风,踩着落叶我们在阳光明媚的十月艳阳天,来到了博物馆大厅。

我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步入了展厅。

刚到“山海古韵”序馆,我就被眼前的场景震慑住了:

一片蓝色的光晕下,给人以步入时空隧道的眩晕感,待眼睛适应了光线的变化,其他器官感知被突然唤醒,耳边萦绕着海浪拍打沙滩的哗哗声,一片蔚蓝的大海呈现在眼前,激荡的浪花欢快地向我们袭来,把我们一下子带入了远古时期的胶东大陆。

我们伴随着美妙的讲解从远古一直走到现代,一路上行、观、想,顿时充满了趣味和新奇。

  我们又进入了《世纪之路》展厅。

它们用丰富的实物和文献,辅以许多现代先进技术,展现了烟台地区自清末开埠到新中国成立的百年风云,集中反映了烟台人民反帝反封建追求现代化进程,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做出贡献的发展历史。

之后是《笔墨丹青》展厅。

那里有文房四宝,又有诗卷和名画,他们以风格各异的艺术风格,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瑰丽的艺术画卷。

在《瓷苑掇英》展厅中,那些各具特色、精美绝伦的瓷器,深深地吸引住了我。

那些青釉、蓝釉、窑变釉等颜色瓷釉,冰清玉洁;具有民族特色的青花瓷,高贵典雅;那彩绘瓷,绚丽多姿。

最后的《古钱今览》展厅,一枚枚钱币,犹如串起的一串珍珠,带我们走进了那绵延不断的悠久历史。

  这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艺术的瑰宝,现在我们手中流传,历史与未来的接力棒要靠我们相传。

让我们保护好这在亿万星河中都弥足珍贵的东西吧!

第2篇:

参观烟台张裕解百纳酒文化博物馆有感    参观烟台张裕解百纳酒文化博物馆有感

  3月8日下午,在马列部老师的带领下翻译学院几个班级一起参观了位于烟台的张裕解百纳酒文化博物馆。

“解百纳”作为中国葡萄酒的高端品牌,着实引起了所有同学的参观热情,在去烟台解百纳酒文化博物馆的大巴车上,同学们热情高涨地聊着各自所知道的红酒知识,聊着对张裕解百纳的了解,对马列部安排的这次实践活动充满了期待!

  当进入张裕解百纳酒文化博物馆的时候,切身的体验远比此前的期待来得更为真实更加震撼!

  一、展厅篇

  博物馆楼高四层,占地2000多平方米。

通过历史实物、珍贵照片、详实资料等,真实地展现了张裕公司100余年的辉煌历史。

通过解说员的介绍,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张裕公司百年走来的创业历程和张裕所蕴藏的酒文化。

在张裕酒文化博物馆展厅里陈列着珍贵的老照片、古老的制酒工具、泥人展示的早期酿酒场景?

?

这些似乎都在无声地诉说着悠远的历史。

经过解说员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张裕第一任总经理张成卿为建张裕耗尽心力,英年早逝;李鸿章亲批准照;1915年的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张裕的可雅白兰地、红玫瑰葡萄酒、琼瑶浆,雷司令白葡萄酒一举获得四项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

?

听着解说员的解说,感受着悠悠往事在这里流动、弥漫,让人感叹、令人震撼、引人遐想?

?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博物馆展厅里珍藏着来访的政要、名家留下的墨宝。

孙中山先生为张裕题词“品重醴泉”,我当时不知是什么意思,回去之后查了字典才知道“醴”乃“甘美”之意,这是孙中山先生称赞张裕葡萄酒品质好甘甜如泉水一般。

康有为两次来访赋诗抒怀,留下了珠联璧合的姊妹诗。

1992年,张裕百年大庆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亲临张裕视察并题词“沧浪欲有诗味,酝酿才能芬芳”?

?

众多政要名流在这片酝酿芬芳的地方留下了手泽足迹,数量之多品味之高令人叹为观止,也为张裕悠远灿烂的酒文化增添了几多神韵。

  

  

  二、地窖篇

  博物馆之旅,在神秘幽深的百年地下大酒窖走上一遭,是令人终身难忘的体验。

沿着螺旋阶梯向下,一缕缕馥郁芬芳的酒香扑鼻而来,令人不禁贪婪地深深呼吸。

一排排陈酿着葡萄酒或白兰地的木桶静静地沉睡着,酒窖中弥漫的香气犹如它们甜美的梦。

在酒窖里我们看到了令人震撼的“百岁桶王”,铭牌上写着“此三只橡木桶,每只容量15000L,于建厂初期制造。

是当时亚洲最大的橡木桶,被称为亚洲桶王,他们是张裕百年历史、文化的象征。

”解说员告诉我们说,这个“百岁桶王”里的酒就算每个人每天喝一斤,80年也喝不完。

听到这里我们每个同学都为之震惊了。

很多游客会在“桶王”的身上系上红绸带,然后写上自己的名字再默默许个愿,据说这样可以给人带来好运和祝福。

不管是否是真的,都给张裕的酒文化填上了神秘的色彩和美好的希冀。

这座亚洲最古老的酒窖深入地下7米,低于海平面1米,距海岸线不足百米,至今无渗漏,被称为中外建筑史上的奇迹。

但其建造过程是十分艰辛的,据解说员介绍,大酒窖从1894年破土动工,因为土层为沙质,开工不久即因渗水而坍塌,后来以洋法再建,全部采用钢铁构造,但地下潮湿使钢铁部件锈蚀严重,后来再度坍塌。

面对接连的失败,经过集思广益,最后采用中西集合的办法,使窑体异常坚固。

如此先后改造三次,历经11年,1905年才竣工。

徜徉在酒窖中,聆听着过往的故事,真有点不知今夕何夕年的感觉?

?

  之后,同学们按照规定有限度地品尝了白兰地、葡萄酒等品种,亲口体验了名不虚传的张裕美酒,很多同学意犹未尽,更是立刻买下了几瓶张裕美酒准备回去送给家人朋友品尝。

  

  

  三、回味篇

  在美酒的余香、精神的丰收、心灵的震撼下我们结束了对张裕解百纳酒文化博物馆的参观,同学们意犹未尽地踏实了返校的路途。

在大巴车上我的心似乎还留在张裕解百纳酒文化博物馆没有赶上返回的校车,我的思想也一直活跃地思考着,思考着那悠远的酒文化,思考着“张裕人”锲而不舍的精神,更思考着张裕百年历史折射出的时代足迹?

?

  众所周知,浪漫的法国酿造着闻名世界的葡萄酒,而张裕在创建之初就立志将“解百纳干红”酿造成抗衡西洋的国际知名品牌,秉承民族精神,努力创新,张裕人一直在路上!

回到学校后,小组成员各抒己见,表达着自己参观张裕酒文化博物馆后的激动心情和深刻感悟:

  

  参观烟台张裕酒文化博物馆着实是一次心灵的享受,视觉的盛宴!

她的美,不仅是葡萄酒飘香的浪漫,古木桶宁静的淳朴,更是一代又一代张裕人汗水与泪水奏响的最强音!

张裕酒文化博物馆是一种浓缩,浓缩的不仅是红酒漫长的酿造过程,更是中国历史的写照,从封建社会的艰难,到新中国刚刚成立时的奋斗,再到改革开放新时期迸发的勃勃生机!

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积极向上的民族企业,跟看到了一个与时代与世界接轨的崭新中国!

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我深深为自己在青年时期能感受到这种真实而淳朴的历史而感到荣幸,同时又为当代中国的新发展而深感自豪,更为重要的是,为自己能够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像“张裕人”一样为中国的新发展奉献力量而尤为激动!

  ——尹思源

  

  通过这次去张裕博物馆的参观,我学习到了很多之前不了解的东西。

我先了解到了张裕的历史,系统的知道了葡萄酒酿造的过程,弥补了我这方面知识的空缺。

也从张弼士先生是如何一步步创造出这样一个举世闻名的大酒厂的,也详细的介绍了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我也又一次领悟到其实干什么事都是很艰辛的,做什么事都会起起落落,关键是我应该怎样去克服,他让我受益匪浅。

  ——黄美玲

  

  烟台、张裕、葡萄酒,我想,这一个多小时的参观,留给了我太多震撼、太多感悟,虽然记不起每一个细节,但总是一波接一波地冲击着。

陈旧的地下酒窖木桶、湿漉漉的青砖石阶、螺旋而上的石梯、摩登的大厅装饰、浪漫的壁景设计、幽默的名人格言,这一景接一景、一

  幕连一幕、一地换一地。

美的视觉享受,是我的第一反应。

原来,葡萄酒需要这么酿造,必须那样储藏,可以如此布置,酒、器皿,可以这么搭配、组合。

创意的设计点缀在无穷的酒味中,难以言尽各种之美。

乍一回首,其实这美的外表下是积年累月的汗水、泪水、血水。

张弼士先生用他自己的智慧、带着志同道合的一群人,风雨同舟、并肩作战。

语言不通,没关系,我们可以学;知识不足,没关系,我们可以补;困难重重,没关系,我们可以闯;关卡难跃,没关系,我们可以绕。

是的,从最初的那个1892年的起点,到如今,经历过风雨飘摇的封建社会、初现曙光的建国初期、生机勃勃的新世纪,它——张裕葡萄酒发展壮大到四座酒庄。

是什么支撑它到如今,是什么壮大它到当代。

我想,答案还是有志之士的泪水、汗水、血水!

  ——孙文慧

  

  参观完张裕酒文化博物馆之后,感触颇深。

一个企业的发展不单单是靠引进设备,扩大生产而实现的。

它必须具有一个企业特定的文化和精神。

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企业才能发展出其独特品味。

张裕葡萄酒厂作为一个民族性产业,将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结合,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融合,才使得其发展就有独特魅力。

  ——牛臣梅

第3篇:

首都博物馆观后感    下午1点左右从小南门出发,大概有1个半小时左右的

  它位于北京长安街沿线,给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雄伟壮观,

  气势磅礴,既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呈现鲜明的现代感。

  绿色的大钟似的东西突出来,据说这是一个十分大的放映

  厅。

从总体上看这个东西体现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特色。

  牌坊,顿时一股浓浓的京味气息扑向我们。

展馆共有五层,

  自下而上,我们依次参观了国画展、书法展、青铜器展、玉

  器展和书房文化展。

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历史与文化艺术的

  殿堂,它保存和陈列着北京约50万年的人居史和3000年的城市史、800年的京都史的珍贵遗存,还有众多中华民族的文物瑰宝,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风采。

  物馆”,在这个馆中有272件

  的,展品出自古埃及,古希腊,

  古罗马等不同时期与各大洲。

  同时记录了不同人群和个人的

  多样化表现。

在这次展览中有

  许多的展品都是举世无双的藏

  品,而且是首次在中国展出。

  如来自新西兰的毛利人战时用

  哨,著名画家伦勃朗的版画代

  趣,而且知识也掌握得更加牢靠。

同时也知

  道了在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的几个重要转折

  点的实践与电表的人物,通过这一层参观让

  我更加的热爱祖国,而且有一种想为祖国献

  出自己全部力量的决心。

而第三层则是我国

  的建筑,进入展馆,我们可以看见许多的古

  建筑的模型和一些门上的装饰品,在这里我

  了解到我们北京的几个“门”的分布及名称。

  通过我们对“门”和建筑装饰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看出,我国古代人的生活气息及生活习惯。

才可以养成更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而四层则是以宗教为主,大多数是以宗教为主,大多数则为佛像的展出,这些佛像显得十分的庄重,而且具有神圣的感觉,每个国家的佛像都是不同的,都具有各国的特点。

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以前的人们拜宗教的程度以及信仰与爱好。

以便于我们以后的学习和研究。

  最具有民族气息的就是五楼

  的展出,在这里我们可以找到许

  多的旧式玩意,如“七巧板,抖

  空竹,抓周盘”等,这些都是老

  北京的特色玩意儿,而且还有描

  绘,嫁娶的展馆。

真是京味十足

  呀!

让我们感觉到了老北京人的

  热情与热闹。

而且通过这些东西

  的展出让我们知道了许多北京的

  习俗,和国粹“京剧”的历史!

  的认识在以下四方面得到了提

  升:

  二为史。

北京是古城,历史悠久。

曾有多个朝代以此为都,北京的历史中填充着无数色彩缤纷的故事。

承载着朝廷权威的皇家玉玺,记录着世代变迁的竹简,刻画着沧海桑田的铁器铜器,象征着雍容华贵的玉器古玩,还有留着战争疤痕的民间遗物,每一件都在给我们讲述着自己说不完的经历和史实。

  三为情。

老北京的民俗和风土人情是闻名世界的。

展厅中模仿的婚庆场面洋溢着热闹喜庆,也洋溢着纯朴的民风民情;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从头到尾透着诚恳和热情;还有日渐稀少的老北京四合院的风情,街坊邻里们谈笑风生,互相帮助,谁家有事,一声招呼,一个院落携手共济,不是亲情而胜似亲情,让我们现代人无比羡慕那美好的和谐。

真正老北京的民情是淳厚的、温和的、谦逊的,这是需要我们现在去重温,去寻找和拾回的。

  我虽然不是佛教信奉者,但我对佛家文化也很感兴趣,于

  是就满心虔诚的参观了佛像展厅,佛像展厅共展出佛像262尊,

  分为汉传佛像和藏传佛像艺术。

看过这个展厅,各式各样的艺术造

  型让观众了解到佛像艺术在我国汉族、藏族地区的发展、演变。

  厅中一尊释迦牟尼佛像造像头像,健陀罗式涡旋状发型,身着右开

  左合式袈裟。

胸前衣领折带纹,与云岗大佛饰纹相同。

面颊丰腴,

  神态威严。

跏趺端坐,右手结施无畏印,左手作怀抱姿,意蕴无穷。

  佛座为四足座床式,刻有飞鸟、蔓叶、卷云及胡人装束的供养人。

  造像造型完美,工艺精细,体现出鲜明的时代艺术风貌。

  中国作为佛教盛行的国家,对于佛教的传播与保护也起着十分

  重要的作用,对于佛教文明的保护更需要通过对文物的保护以及对

  寺庙的合理利用得以实现。

  我觉得中国的瓷器是最美的,瓷器是中国古代伟大发明

  之一,中华文明的象征。

瓷器展厅中展出了北京作为都城历史时

  期出土和传世的瓷器170组件,京郊琉璃河出土的周代铜器“堇

  鼎”,通高62厘米,重千克,内壁有铭文4行26字,对研

  究北京古代历史有重要作用。

  其中一级品305件。

无论是物质文化还是非物质文化,其重要性首

  先在于它携带着历史情感、国家和民族的象征及信仰,巩固了个

  及能被感知而成为超越国家和民族的共同文化资产,从而有可能被世界人民世世代代所共享。

因此,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也表明人类对进步社会业已确立起来的学理和实践的谦逊态度。

  我在崇敬与热爱之后我更多了一份担忧,作为一名普通的市民,我该如何尽自己的一  而四层则是以宗教为主,大多数是以宗教为主,大多数则为佛像的展出,这些佛像显得十分的庄重,而且具有神圣的感觉,每个国家的佛像都是不同的,都具有各国的特点。

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以前的人们拜宗教的程度以及信仰与爱好。

以便于我们以后的学习和研究。

最具有民族气息的就是五楼的展出,在这里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旧式玩意,如“七巧板,抖空竹,抓周盘”等,这些都是老北京的特色玩意儿,而且还有描绘,嫁娶的展馆。

真是京味十足呀!

让我们感觉到了老北京人的热情与热闹。

第4篇:

博物馆观后感    篇一:

博物馆观后感  今日,风和日丽,学校组织我们参观北京自然博物馆和中国地质博物馆,简称博物馆游。

因为是学校第一次组织参观,所以我异常兴奋。

天还没亮,我就在床上翻来覆去,妈妈只好让我早做准备。

终于熬到了起床时间,爸爸开车送我到学校的大巴,坐上车,没过多久,就到了位于天桥的北京自然博物馆,我们一个个迫不及待的冲了进去。

  北京自然博物馆又动物世界、昆虫世界和恐龙公园等展区;动物世界又狮子、狒狒等标本。

昆虫世界中的标本可真不少,像蝗虫、甲虫和蜜蜂等;而恐龙公园内,一只只恐龙正在“大开杀戒”,有的张着嘴四处乱窜,有的在自相残杀,霸王龙是它们中的一只,它在恐龙群中横冲直撞,吓得其它恐龙四散奔逃,迅猛龙也是其中的一只,它是个“长腿将军”,只要听见一点儿咆哮声,就立刻逃的无影无踪。

  接下来是看3D电影,虽然有身临其境之感,但影片内容及其无聊,一群蚂蚁成群结队的搬一只死苍蝇。

电影结束后,我们上了车,在车上大家高高兴兴地谈论着所见所闻,哎,又到了中国地质博物馆。

  中国地质博物馆分四层,八个展厅:

化石展厅,矿物展厅等。

化石展厅内,陈列着翼龙、三叶虫等古生物化石;矿物展厅里有晶莹的水晶、形状各异的方解石?

?

,它们都是珍稀的矿物,宝石馆内有猫眼、钻石、祖母绿等珍贵的的石头。

  还没看够,回去的时间就到了,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中国地质博物馆,踏上了回家之路。

车上,许多同学都在闭目养神,

  而我仍然沉浸在游览的回忆中,祖国真是地大物博呀!

  篇二:

博物馆观后感  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出发了,一路上有说有笑,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就到了目的地。

  进入中国电影博物馆,只是轻轻地靠近它,就被它的外表所深深吸引。

从博物馆建筑正面看,上部是有数种几何形图案的随机结合,远观如繁星满天,近看则各具形态。

它的寓意也与电影有关,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说:

“不仅在建筑外部,在建筑的内部也有很多星状的设计,它象征着我们的电影百年历史中群星璀璨。

”博物馆外观主体色调是墨绿色,并配以黑白两色,使得中国电影博物馆整体看起来犹如一只暗盒,我想它是象征着电影制作和放映过程都是在黑色世界里完成。

这真像是一座神奇的宫殿,让人情不自禁地想推开宫门进入它的世界去了解它。

的心情,踏过红地毯,轻轻地走进电影博物馆,伴随着优美的音乐,不断变幻着的灯光,听着讲解员地细细诉说,仿佛一切都是那么美妙。

我们的眼睛目不暇接,急于要把博物馆里的每一幅画,每一件展品都能深深地刻在脑海中,让它在记忆中成为永恒。

第5篇:

博物馆观后感    我有幸来到中国国家历史博物馆参观。

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前身为1912年7月9日成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

1960年正式命名为“中国革命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将会在保护国家文化遗产、展示祖国悠久历史、弘扬中华文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体现中华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为适应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将成为广大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学习历史和文化知识、接受文明熏陶、进行终身学习的文化阵地和课堂。

  xx年3月至2016年底,中国国家博物馆进行了改扩建工程,馆舍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硬件设施和功能为世界一流。

藏品数量为100余万件,展厅数量为49个,设有“古代中国”、“复兴之路”两个基本陈列,设有十余个各艺术门类的专题展览及国际交流展览。

  走进国博,置身于宽敞明亮的西大厅,透过7扇铜门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天安门广场。

南北两侧的楼梯,犹如一幅宽厚的臂膀。

新国博建成后,形成了“两轴一区”的建筑特点。

“两轴”,分别是长330米的艺术走廊构成南北轴线,由西大厅、中央大厅、东大厅串连而成的200米长的东西轴线。

“两轴”的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对称之美。

“一区”,是指在地下一层形成了由国博剧场、学术报告厅、演播室组成的展示区。

  博物馆设有“古代中国”、“复兴之路”两个基本陈列,“古代中国陈列”既充溢着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又闪烁着现代文明的夺目光辉,呈现出浑厚、大气、简洁、流畅的独特风格,其最早的藏品和展品是170万年前云南元谋人的牙齿,最后一部分内容是辛亥革命新中国文物。

较为全面地展示了从远古时期至20世纪初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以及中外交流等方面的发展状况,突出展现了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发展历史和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展现了中华民族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对人类文明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在这次博物馆的参观之旅中,我最着重观看的是“复兴中国”的一部分。

  当我踏进“复兴之路”展厅的长廊时,仿佛踏入了中华民族自1840年以来倍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历史长河和中华民族追求解放与发展的艰难路程之中。

两个小时,对中华民族的复兴历程而言似乎显得有些短暂,但对每一个参观展览的炎黄子孙的心灵触动,必将久久难以平静。

这不仅是中国的近代史、血泪史、屈辱史和革命史,更是先辈付出了太多代价之后换来的沉痛的教育史。

通过参观,增加了同学们的知识,更感受到了正是先辈们每一步都流辛勤的汗水,眼泛苦涩的泪花,甚至流淌着浓艳的热血,才开创出了这条伟大的复兴之路。

  

  复兴之路展览的时间跨度从1840年至今,将这段历史划分了5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1840年鸦片战争的开始到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结束,用图形、照片和数据揭示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和落后就要挨打的残酷历史现实。

活生生的一部中国近代史,第一、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还有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运动和保路运动等历史重要战争和运动都有非常形象的描述,特别是战争或运动中留下的真枪真炮让游客感到非常新奇,看到那些历史的证据也更能真切的体会那段历史,非常的挺震撼的!

  第二段是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21年到1935年,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国共第一次合作所取得各种成就。

  第三段是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第四段是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完成。

其中展出了我国建国后颁布的第一部宪法和婚姻法,还有当年的结婚证,非常珍贵。

  第五段是从改革开放至今。

其中邓小平同志的1992年南巡谈话,以及杨利伟当年穿过的宇航服特别引起游客的关注。

这段历史是最贴切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最能引发我们的共鸣,所以我逗留的时间也相对久一些。

  在建筑风格和展示上,我同样得到一些感触:

原建筑与新建筑的结合、展览上历史文物与多媒体科技的融合。

中国国家博物馆此次改扩建充分考虑到原建筑已在人们的脑海中经形成了特定的印象,因此,在方案设计时非常注重与原建筑风格的一致性,北、西、南3个外立面保持不变,新建筑向东扩建40米,向地下扩建两层,向地上扩建一层,新建筑嵌入老建筑之中,新老建筑形成有机的结合。

不仅保持了改扩建部分建筑风格与原有建筑的协调,而且增强了整体建筑的层次感。

陈列的亮点在于展示手段的丰富多彩,不仅仅是照片、油画、文物等静态的展品,还增加了多媒体半景画文物组合。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青藏铁路多媒体互动场景,空间模拟了一辆火车,有车头工作舱,有座椅,墙上的电视是动态的草原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开往西藏的列车之上。

既强化了视觉效果,丰富了陈列内容,又使观众有了更多的参与项目。

国博精心设计使修改后的陈列更加大气庄重,增强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丰富感,彰显出复兴之路宏大主题的深邃魅力。

  通过《复兴之路》,我感受到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伟大的祖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做主新社会的

  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历史昭示我们: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我充分意识到了在这个和平年代,要想实现自己的价值,要想为祖国做贡献早已不是拿起枪杆抵御敌人了,只有认清形势,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期努力储备知识,并积极投身于现代化的建设中去,才有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