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专项规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66152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88 大小:36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专项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重庆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专项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重庆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专项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重庆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专项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重庆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专项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重庆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专项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8页
重庆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专项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8页
重庆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专项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8页
重庆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专项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8页
重庆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专项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8页
重庆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专项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8页
重庆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专项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8页
重庆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专项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8页
重庆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专项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8页
重庆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专项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8页
重庆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专项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8页
重庆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专项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8页
重庆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专项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8页
重庆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专项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8页
重庆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专项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8页
亲,该文档总共8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专项规划.docx

《重庆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专项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专项规划.docx(8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庆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专项规划.docx

重庆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专项规划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专项规划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和**均高度重视农产品(冷链)物流规划的制定及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

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按照现代化水平高、覆盖范围广的要求,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建设,加快建设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和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

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完善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减免运销环节收费,长期实行绿色通道政策,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

”***委三届四次全会也强调了要全面推进农村零售网络建设,建立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切实解决农民的“买难卖难”问题。

目前,国际粮食供求矛盾突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的压力增大。

**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具有大城市带大农村的显著二元特征,是西部农产品生产大市,也是西部的综合交通枢纽。

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于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发展的“314”总体部署和推进**“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保障**乃至西部地区粮食安全、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确保人民安全消费,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品种结构复杂,制约因素多,发展变化快。

本规划结合**实际,重点集中于粮食、食用油;肉类、蔬菜、水果、乳制品、水产品等鲜活农产品;中药材、榨菜、茶叶、夏布等特色经济作物三大类农产品物流,重点突出了鲜活农产品类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期为2009~2015年,为加快我市农产品物流发展提供规划指导,同时也作为相关部门对接国家项目及重点任务的参考依据。

一、***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意义

现代农产品物流是链接城乡经济的重要纽带,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元结构特征十分明显,加快农产品物流发展步伐,促进城乡要素流动,有利于解决**农产品供求结构矛盾,保障社会稳定;降低农产品损耗,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食品需求和质量安全要求,对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实现城乡统筹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降低农产品损耗,增加农民收入

目前,我市农产品物流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损失很大,我市的鲜活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损失率高达30%—40%,全国平均水平为25%—30%,发达国家一般在5%以下,美国仅1%—2%。

由于缺乏冷藏设备和保鲜技术,我市农产品每年都有大量损耗,加快发展农产品物流,对于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降低农产品损耗,节约农产品流通费用,提高农产品流动效率,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具有重要作用。

(二)有利于降低大宗农产品物流成本,保障市场供给

**乃至西部地区由于人均耕地面积较少,粮食存在较大供需缺口,每年需要从中东部地区大量调入,而其他农产品供应量相对丰富,长期呈现供大于求的态势。

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尤其是契约型物流、批发市场主导的联盟型物流以及第三方物流,有利于搭建公共交易平台,实现标准化和专业化分工,充分发挥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运输商、加工保鲜企业等各个市场主体在产业链中的优势,促进流通与生产的分工合作,提高交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通过建立农产品产销区之间建立快速流通通道保障市场供给。

如果**乃至西部地区农产品市场出现波动,通过以**为全国节点的省际快速通道从全国迅速调集农产品、稳定市场,对确保**乃至西部地区农产品供需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三)有利于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食品需求和质量安全要求,丰富市场供应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不断增长,到2010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106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520万人,对食品需求增长较快;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送货时间、送货速度、产品的可靠性和质量等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需要加快完善农产品物流供应链。

目前,我市鲜活农产品和易腐食品的预冷保鲜率仅10%—20%,全国在30%—40%之间,发达国家为80%—100%。

由于冷链物流发展滞后,鲜活农产品品质大幅下降,甚至影响居民食品安全。

同时,由于冷链物流发展滞后,我市农产品难以大量进入国际、国内市场,商品化率较低。

加快发展农产品物流,有利于丰富农产品市场供应,将农产品源源不断地从产区运往城市,从田间地头送到居民手中,从而满足各个地区、不同层次和多种类型消费者的需求。

(四)有利于充分利用市内外市场,提高**在西部物流市场竞争力

我市地处长江上游,占据枢纽位置,具有承东启西、传递南北的重要战略作用,到2012年要争取建成长江上游地区最大的商贸中心和物资集散地。

完善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是构建区域性物流网络的重要保障,依托5条对外交通通道,加快农产品物流发展,能够快捷有效的把东北、西北主产区以及周边地区的农产品集中到**,解决西部农产品供求矛盾和结构失衡。

同时,**经济梯度大,未来将形成“二环八射”的交通网络体系,发展农产品物流有利于渝东南、三峡库区等偏远地区的特色农产品进入主城或通过主城物流枢纽快捷通道走出去,增强大城市的集聚辐射带动能力。

此外,通过发展农产品物流有利于整合现有物流资源,优化区域布局,将使***物流企业集聚发展,增强在西部地区的农产品物流市场竞争力。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基础

(一)主要农产品物流流量、流向及结构

——粮油等大宗农产品物流。

粮食:

2007年,**粮食产量1088万吨,商品化率35%左右。

目前**粮食总流量为593万吨,其中跨省流量233万吨,市内流通量360万吨。

跨省流量中流入量208万吨,主要品种是玉米、稻谷(大米)、小麦(面粉)、大豆等;流出25万吨,主要品种为稻谷。

跨省流入量的85%,市内流量的67%发生在主城及周边地区。

**跨省粮食流通的主要呈“北进南出,东进西出”的态势,即东北地区的大米、玉米和黄淮海地区的小麦沿襄渝铁路从北部流入,常年数量在140万吨左右;湖南、湖北的稻谷、小麦及进口的大豆沿长江水道从东部流入,常年数量在60万吨左右;**本地的稻谷、小麦沿渝黔铁路从西南部流向贵州、云南甚至广西,常年数量10万吨左右;部分稻谷沿川渝间公路向西流向四川的泸州、内江、遂宁、广安等地流出量约10万吨。

市内粮食流向主要有两个,一是渝西各区县及南川、垫江、梁平、忠县等区县原粮流向主城区,流量约210万吨;二是各区域间的成品粮流通,流量约150万吨。

粮食基本以包装形式流通,跨省运输以铁路为主,占53%,水路运输占30%,公路运输占17%。

市内主要为公路运输。

食用油:

我市食用油总流量30万吨,跨省流入量20万吨,市内流量10万吨。

**跨省食用油物流主要从四川、湖北、陕西等地流入**;市内食用油流向主要从各个区县到主城区,年流量10万吨。

——鲜活农产品物流。

鲜活农产品主要包括肉类(肉禽蛋水产)、乳制品、蔬菜、水果等。

肉类:

我市肉类生产和消费主要以生猪和禽蛋为主,其他肉类消费需要依靠市外调节。

**是全国生猪主产区之一,2007年全市出栏生猪1783.21万头,商品率70%,其中江津、合川、永川、开县是**生猪及猪肉类产品主要输出地,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天津等全国20多个省市,出口香港、朝鲜、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2007年全市生猪总物流量1748万头,其中跨省流量900万头,市内流量848万头。

**冷冻品市场上肉禽水产类95%左右通过**万吨冷储物流这个市场节点聚集和辐射,其中猪肉比重最大,货源主要来自于四川和**各区县;禽类主要来自于山东省;牛羊肉主要来自于内蒙古和新疆。

肉类流向主要是**40个区县以及四川、贵州等地,肉类年吞吐量达到50-60万吨。

乳制品:

***场上几乎全部干乳制品和一半的液态乳制品主要来自于奶制品主产区内蒙古、河北以及上海等省市;地产液态乳制品在本地市场占有率为50%左右。

初步形成以**主城区为中心,覆盖半径达500公里的周边省市销售市场。

2007年**牛奶产量8.61万吨,本地奶源占整个***场奶源的37.2%,本地奶制品产量约21万吨。

2007年**奶制品总物流量40万吨,其中跨省流量22万吨,市内流量18万吨。

蔬菜:

随着我市蔬菜基地建设的加快,地产蔬菜生产能力快速提升,在供应本地市场基础上不断向市外拓展,外销率提高。

2007年全市蔬菜产量855.3万吨,商品率62.1%。

潼南、武隆、江津、合川、巴南、永川、万州成为**蔬菜主要输出地,约80%供应**主城区,其余销往遂宁、南充、成都以及上海、福建、广东等省市地区。

市外产蔬菜作为品种调剂占**主城区蔬菜市场比重较大。

**观农贸等大型农产品市场上外地蔬菜占比超过50%,来自云南、四川等全国16个省,60多个市县。

2007年**蔬菜总物流量611万吨,其中跨省流量186万吨,市内流通量425万吨。

水果:

生产以柑橘为主,消费则多样化。

2007年,全市水果产量148.2万吨,商品率为64.7%。

**是国家农业部规划的柑橘优势生产区域,常年柑橘产量110万吨,占全市水果总产量近70%,目前形成了江津、万州、永川、奉节为主的鲜销基地以及万州、忠县、长寿为主的加工出口基地,具有年鲜果销售60万吨,加工100万吨柑橘能力,产品销往西安、沈阳、北京、南京等地,橙汁已进入国际国内市场。

市外流入水果主要来自全国各优质水果产地,山西、陕西水果沿渝兰铁路,北京、郑州水果沿襄渝铁路进入**;流向地主要是**各区县以及四川、贵州、陕西等西部地区。

2007年**水果总物流量132万吨,其中跨省流量96万吨,市内流通量36万吨。

专栏12007年***主要农产品物流流量流向及结构表

**

生产量

总物流量

流量

跨省流向

备注

跨省流量

市内流通量

调入的省市

调出的省市

出口国家

(地区)

粮食

(万吨)

1088

593

233(出25,进208)

360

东北、黄淮海地区、湖南、湖北等

贵州、云南、广西、四川等

食用油

(万吨)

30.7

30

20(仅流入)

10

四川、湖北、

陕西等

净流入

生猪

(万头)

1783

1748

900(出400,进500)

848

四川、海南等

北京、上海、天津等

香港、俄罗斯、韩国、日本等

乳制品

(万吨)

21

40

22(出3,进19)

18

内蒙古、河北、

上海等

四川、贵州等

蔬菜

(万吨)

855.3

611

186(出106,进80)

425

四川、云南、贵州等

四川、上海、福建、广东等

日本、新加坡、韩国、欧美等

榨菜、莼菜等出口

水果

(万吨)

148.2

132

96(出60,进36)

36

山西、陕西、北京、郑州等

四川、贵州、西安、沈阳、北京、南京等

——特色农产品物流。

我市特色农产品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特别是三峡库区中药材、涪陵榨菜、茶叶、荣昌夏布等特色农产品出口市场不断扩大,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香港、日本、南韩,成为当地的出口创汇支柱。

专栏22007年***主要农产品出口情况

农产品

2007年

农产品

2007年

鲜冻猪肉(吨)

4217

蘑菇罐头(吨)

3197

活猪(种猪除外)(头)

6669

植物榨油后的剩余物(吨)

524

蔬 菜(吨)

5558

肠 衣(吨)

3419

茶 叶(吨)

7598

猪肉罐头(吨)

4493

鲜、干水果及坚果(吨)

317

药 材(吨)

151

荣昌夏布(万匹)

80

生 丝(吨)

742

(二)农产品物流市场主体发展状况

——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基本形成。

***农产品批发市场初步形成了销地以大宗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体、产地以专业市场与中转集散型市场为基础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

截至2007年底,我市已建成37个交易额超亿元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成交额达到225.42亿元。

其中粮食批发市场5个,蔬菜批发市场11个,鲜果批发市场2个,水产品批发市场2个,猪仔批发市场6个,中药材批发市场2个。

从规模上看,交易额在5~10亿元之间的农产品批发市场4个,交易额在10-15亿元之间的农产品批发市场5个,交易额超100亿元的农产品批发市场1个。

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分布主要集中在一小时经济圈,包括江北区、大渡口区、渝中区、永川区、荣昌县等区县;“两翼”地区大型批发市场仅有万州宏远批发市场,主营中药材和农畜产品批发,其余多为中小型农产品批发市场。

专栏3***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情况(单位:

个)

地区

综合

批发市场

专业

批发市场

销地

批发市场

产地

批发市场

一小时经济圈

8

14

18

7

渝东北翼

3

5

5

4

渝东南翼

2

5

1

2

全市合计

13

24

24

13

 

——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呈现数量不断增加、产业覆盖和成员范围不断扩大,合作层次不断提升,内在功能不断拓展的特征,对农民增收致富作用日益显著。

截至目前,***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3436个,成员总数82.4万户,主要有四种类型,即种养殖大户(能手)、龙头企业、基层农技部门和基层供销合作社,其中以农民牵头的超过80%;合作范围渐次扩大,其中种植业占一半以上;农业合作组织成员打破区域限制,跨村以上合作组织占近50%,实现了跨区域资源配置。

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逐步向品牌、流通、加工等经营领域发展,形成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企业化管理、品牌化经营的格局。

***合作组织有注册商标166个,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85个,取得市级名牌农产品认定3个。

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明显增强。

2007年,全市区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983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213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4家;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43家,培育出口创汇企业44家,年创汇1.24亿元。

龙头企业经营范围由直辖前的种养殖为主,扩展到现在的产、加、销各个领域,企业数量和固定资产均呈两位数增长,有力促进了**农业产业化,为农产品物流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组织基础。

——农产品物流组织及运作基础逐步建立。

我市现有物流企业894家,资产规模17.65亿元,其中工商注册的物流企业约700家,另有货运户5万多家,水路运输经营总户数达280家左右,货运代理户总计1300多家,航空货运代理20户左右,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企业近150家。

**农产品物流环节中**既是产地市场,又是销地市场,市内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企业物流运作模式以自营为主,外资企业更多选择第三方物流。

大型批发市场一般建有配送中心和配送站,统一调度市场运输车辆,向**区县及周边配送。

**本地农产品的物流一般由收购批发商组织收购、运输,汇聚到主城大型批发市场,通过批发市场配送到**及周边省市县各大超市、农贸市场等终端销售点。

(三)农产品物流通道及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农产品物流通道基本形成。

**直辖以来交通基础设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基本形成了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框架。

至2007年,全市形成了“一环六射”高速公路网、“一枢纽五干线二支线”铁路网、“一大一小”机场,“一干两支”内河航运体系,有成渝、渝湘、渝鄂、渝陕、渝黔等5大对外通道。

市内已实现“8小时**”目标。

全市综合交通网平均密度,以及公路网、铁路网、内河航运密度均居西部第一位,已形成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江北国际机场跻身全国十大、世界百强机场行列。

行政村通达率达到70%以上。

目前我市已形成包括承接区域性对外货物运输通道、连通市域范围重要物流节点、港口集散货运通道、连通口岸的货运通道等四大类10多条物流通道。

其中,外贸物流通道有7条,又以**到上海的长江水路运输通道为运输主通道。

畅通的通道为我市发展农产品物流提供了良好的交通基础。

——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逐步建立。

**现有15亿公斤容量的粮库,食用油储备规模已达到1.25万吨,鲜活农产品物流设施也逐步建立和完善。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现有大小冷藏库126座左右,面积约7万平方米,总容量13万吨左右;冷冻库近100座,面积3.5万平米,总容量近6万吨。

规模较大的主要有大正肉类食品公司4万吨冷冻库,江北盘溪1.3万吨冷藏库,寸滩1万吨冷库,上桥2万吨果品冻藏库,华岩2000吨冷库,***天友乳业1500吨乳制品冷藏库,另在永川、涪陵、合川、铜梁、潼南等地有部分千吨左右的小型冷库。

冷藏车170辆,年运输量35万吨左右;市内各大超市卖场基本设有冷柜,实现了所有低温乳制品和部分生鲜产品(肉类)的冷藏销售。

(四)农产品物流需求趋势预测

粮食供需缺口将进一步扩大,粮食物流需求较大。

直辖以来,***常用耕地面积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年均下降1.5%左右。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耕地面积有可能进一步减少,进而不利于粮食产量的提高;而另一方面国家以及**均加大了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今后将进一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从而促进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提高。

综合考虑有利与不利因素,预计未来几年全市将会减少粮食产量50~100万吨,而人口刚性增长,8年全市预计增加人口80万左右,粮食需求量也将随着人口的增长与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提高,预计将会增加粮食需求量50万吨,粮食供求缺口进一步扩大至220至300万吨,因此,需要大力发展粮食物流保障全市粮食安全。

同时,我市冷链物流需求巨大。

直辖以来,全市鲜活农产品如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产量一直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预计未来将逐年稳步增长,经测算,全市鲜活类农产品产量将于2015年超过1690万吨,本地需求量将超过1100万吨,供大于求的局面将长期存在,而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消费结构调整,对高品质的鲜活农产品需求也将日益增大,鲜活农产品流通量将很大。

此外,研究表明,未来10年世界速冻食品的消费量将占全部食品的60%以上,与经济发达国家之间的明显差距显示我市发展鲜活食品“冷链”物流潜力巨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根据各类农产品商品化率变化趋势,以及农产品物流现状,预计到2012、2015年全市鲜活类农产品物流量将分别达到1189、1355万吨。

专栏4**主要农产品产量与物流量预测

指标

预测产量(万吨)

物流量(万吨)

2012年

2015年

2012年

2015年

粮食

1035

1000

700

760

油料

41

48

35

43

鲜活类

1471

1691

1189

1355

蔬菜

1016

1126

771

846

水果

249

339

214

282

肉类

182

197

182

199

水产品

24

29

22

28

总计

2547

2739

1924

2158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产品物流市场主体发育不成熟。

我市农产品物流规模普遍偏小,竞争力不强,自营物流还占绝大部分,第三方物流发展比较缓慢,同时条块分割现象较为严重,运输、仓储、内贸、外贸等都自成体系,无法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高效运作。

二是农产品批发市场缺乏统一规划,布局自发散乱;规模普遍偏小,档次参差不齐;功能定位模糊,服务内容单一;交易主体弱小,组织程度较低。

三是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散粮中转仓容严重缺乏,散粮接收发放设施基本为空白;生鲜冷储设施更显不足,生鲜产品物流方式粗放。

全市80%至90%左右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都是用普通卡车运输,常温下交易,大量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

四是农产品物流技术和管理落后。

粮食运输装卸缺少机械化装卸设备,大部分装卸作业靠人工肩挑背扛,工作效率低,运营成本高;冷链物流缺乏以现代信息、软件技术支撑的冷链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和操作程序,经常出现因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货物延迟交付、腐烂变质的情况。

五是农产品物流人才严重不足,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普遍偏低,尤其是高级物流人才紧缺匮乏。

三、**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总体思路

根据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要求和全国农产品现代物流规划的总体布局,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与全国农产品物流通道相衔接的西部农产品物流枢纽。

围绕构建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推动农产品现代物流技术的广泛应用,以提高农产品跨区域流通效率,降低农产品产后损失和流通环节的损耗,确保农产品品质优良和消费安全,保障西部及长江中下游粮食安全及应急物流需要。

积极推进全市农产品冷链物流硬件设施先进化和软件管理现代化,实现与全国尤其是东南与华南地区冷链物流体系的同步发展与对接,打造西部最大、全国一流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

(二)基本原则

——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统一规划覆盖全市、连通周边地区、对接全国的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合理布局全市农产品现代物流设施项目,并与周边地区农产品物流通道相协调、配合。

在优化全市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布局时,坚持布局与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等资源相结合,注重依托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集中产区;坚持与产品流量、流向及其储运销售的特殊技术提高相结合;坚持与地理区位、交通通讯和商业氛围等市场条件相结合。

——市场运作,政府扶持。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鼓励多种所有制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管理企业化,运作方式市场化,建立和完善规范化的市场管理和运作机制。

农产品现代物流项目建设资金主要由企业自行筹措,投资风险由企业自行承担。

市级及区县政府通过制定标准体系、增加投入等方式为冷链物流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并对重点项目或具有社会公益性和示范性的物流设施通过补助或贷款贴息方式给予适当扶持。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针对全市各区县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的差异,结合全市各类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规模与布局,因地制宜发展专项农产品物流,并突出重点,逐步推进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

粮食主产区应不断改进粮食装卸及运输方式,推广原粮“四散”物流,大力发展现代粮食物流;鲜活农产品主产区宜重点发展低温储藏保鲜和预冷、低温加工包装设施以及低温运输工具;主城区等消费目的地宜重点发展低温加工配送中心,在超市、大型农贸市场等零售环节实行低温冷柜销售。

——统筹兼顾,分步实施。

统筹兼顾全市各区县、各行业之间的农产品物流发展;统筹兼顾物流硬件基础设施与物流管理技术、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等软件配套建设;统筹兼顾自营物流、联合物流与第三方专业物流企业的培育。

根据**发展实际,分步骤推进全市农产品物流发展。

优先发展冷链物流,尤其是肉类和大众消费类水产品冷链物流;优先发展对接国家农产品物流发展规划、发挥区域性带动作用的重点物流项目;优先发展拥有先进管理理念,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重点物流项目。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

到2015年,初步建成覆盖全市衔接周边省份的农产品物流通道和物流节点;形成“一枢纽七基地八节点”的**农产品物流格局,建设连接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和消费终端市场的枢纽型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将**打造成西部最大、全国一流的冷链物流中心。

改进原有陈旧落后的农产品物流设施及设备,引进并推广先进的现代物流技术及储藏、运输技术。

建成衔接全国其他地区的全市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信息化系统以及网络交易平台,以农产品物流枢纽为核心,结合城市配送运输,形成高效的农产品物流运作体系。

——阶段目标。

粮食物流:

不断改进粮食装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