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23《死海不死》课堂实录 鲁教版整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67124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23《死海不死》课堂实录 鲁教版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23《死海不死》课堂实录 鲁教版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23《死海不死》课堂实录 鲁教版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23《死海不死》课堂实录 鲁教版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23《死海不死》课堂实录 鲁教版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23《死海不死》课堂实录 鲁教版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23《死海不死》课堂实录 鲁教版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23《死海不死》课堂实录 鲁教版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23《死海不死》课堂实录 鲁教版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23《死海不死》课堂实录 鲁教版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23《死海不死》课堂实录 鲁教版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23《死海不死》课堂实录 鲁教版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23《死海不死》课堂实录 鲁教版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 23《死海不死》课堂实录 鲁教版整理.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 23《死海不死》课堂实录 鲁教版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 23《死海不死》课堂实录 鲁教版整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上册 23《死海不死》课堂实录 鲁教版整理.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23《死海不死》课堂实录鲁教版整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23《死海不死》课堂实录鲁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语文上册23《死海不死》课堂实录鲁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语文上册23《死海不死》课堂实录鲁教版的全部内容。

《死海不死》课堂实录

师:

上课!

同学们好!

生:

老师好!

师:

先说一件我的尴尬事。

公元1989年的夏天,那时候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你们。

那一年,连降暴雨,泰山上存了不少水.我和爸爸妈妈在长寿桥下面的大石上游玩。

突然,我不小心踩到了青苔,脚下一滑,顺势就滑进了一个两米左右的深潭里。

我的眼镜被冲掉了,越挣扎越往下沉,我想喊救命,“救”字还没喊出,一口水就灌进了肚。

幸运的是后来我得救了,否则,今天我就不能站在这里给你们讲课了.我想,要是有一处水源,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能够在里面尽情嬉戏而不会被淹死,该多好!

世界上真有这样一个地方吗?

生:

死海。

师:

今天我就和同学们共同来学习一篇文章《死海不死》(板书).这是一篇说明文,关于说明文的知识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不少,因此,这节课我想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主要由同学们自己来学习。

同学们有信心吗?

生:

有.

师:

声音不是很宏亮,有信心吗?

生:

有!

(洪亮地)

师:

先来看一下这节课的主要探究目标:

(多媒体)探究主题:

学习如何准确生动地描写事物的特征。

师:

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生:

死海。

师:

说明文要求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进行说明,那么,死海的特征是什么?

(多媒体)探究问题一:

死海的特征是什么?

下面给大家四分钟的时间,带着这个问题快速地读一遍课文,可以出声读。

师:

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1:

第一个特点是:

浩翰的海水中竟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

第二个特点是:

人到了海水中沉不下去。

师:

很好!

第一个特点能不能用一个词来表述?

生1:

师:

很好!

我们可以用“死"(板书)这个字来表示死海的特点。

第二个特点你能不能概括得再简练一点?

生1:

不死。

师:

不死(板书)。

死海本质上的特征还可以怎样表达?

文章中有吗?

想一想出现这种奇异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生2:

因为海水的咸度很高。

据统计,死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这样,就使死海海水的密度大于人体的密度,无怪乎人一到海里就自然漂了起来,沉不下去。

师:

嗯,请你简练地概括一下.

生2:

咸度很高,密度大。

师:

咸度很高(板书),在“高"的前面作者加了一个修饰词:

很。

(多媒体)大家看,这个人悠然地躺在死海上多么快乐!

这个人一边躺在死海上,一边打着太阳伞,多么惬意!

请同学们想想看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有趣的现象呢?

谁能谈一谈其中的科学道理?

生3:

死海海水的含盐度很高,使它的密度变大,人体的密度相当于水的密度,死海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所以人就可以在表面漂浮。

师:

同学们同意吗?

生:

同意。

师:

她学得物理知识不错,谁还能进一步地解释一下呢?

她刚才谈到了一个物理量叫“密度”,还能进一步从力的关系角度解释吗?

那位穿格格褂的女同学。

生4:

根据F浮=p液gv排,因为死海的密度高,所以浮力就大。

师:

当人所受到的重力与所受到的浮力相等的时候,人就漂浮在水面上了。

你说得非常专业,很好!

死海的特征我们已经探究清楚了,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征来说明事物的呢?

这就牵涉到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看探究问题二:

举例说明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多媒体)探究问题二:

举例说明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下面给同学们一分钟的时间,看谁能找出本文的说明方法。

学生思考,讨论。

生5:

找到了两种说明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列数字。

据统计,死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

135。

46亿吨氯化钠(食盐);63.7亿吨氯化钙;20亿吨氯化钾。

第二种方法是引用传说。

师:

还有同学发表意见吗?

生6:

我觉得另外一种说明方法是作比较:

第七段,几十年前,死海还是一片荒凉。

为了开发利用它的资源,而今死海旁边已出现了一些工厂,同时修建了一些现代化的游泳池、高级旅馆和游乐场所。

师:

不错.还有想说的吗?

生7:

还有下定义:

第六段,死海是一个咸水湖。

师:

好。

这篇文章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比较典型,现在请同学们再举几个例子。

生8:

死海地处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南北走向的大裂谷的中段,它的南北长75公里,东西宽5至16公里,海水平均深度约146米,最深的地方约有400米。

师:

找得很准确。

在第四段中“135。

46亿吨"、“63。

07亿吨",这简直都是一些天文数字!

我在读到这些数字的时候,对死海海水的含盐量印象就特别强烈。

同学们请看多媒体,老师把这些数字抽走了,改成了描述性的语言,大家把这一段与文中的这一段对比一下,体会体会这样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多媒体)做个比较,请说一说与使用数字说明有什么不同?

那么,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

因为海水的咸度很高,(据统计,)死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

有许多氯化钠(食盐);有不少的氯化钙;有大量的氯化钾;另外还有溴、锶等。

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全部海水的相当比例。

这样,就使水的比重大于人体的比重,无怪乎人一到海里就自然漂了起来。

可以直接站起来说。

请戴眼镜的男同学.

生9:

描述性的语言不能突出死海的特点,不能说明矿物质的多少。

师:

还能说得再准确些吗?

描述性的语言和用了数字之后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生10:

更加科学准确。

师:

他说了一个词:

准确!

非常好!

在列数字的说明中,有一类数字可称作“确数”(板书),有一类数字可称作“约数"(板书),请先举一举“确数”的例子。

生11:

135。

46亿吨氯化钠,63.7亿吨氯化钙。

师:

再举几个约数的例子。

生12:

海水平均深度约146米

师:

找得很对,你怎么知道这是约数。

生12:

带个“约”字。

师:

所以,约数一般都有一个显著性的标志,你能说出几个关于约数的标志吗?

生13:

约、大概、估计、差不多

生14、可能

生15、左右

生16、几至几。

师:

同学们说得真不少,文章中就有“23%至25%”,这个地方我如果改成“23%和25%",行不行?

生:

不行。

师:

为什么?

生17、表达不准确了.

师:

怎么不准确了?

生17、“23%至25%”里面还含有24%等,“23%和25%”就只有这两个百分数了.

师:

你说得又清楚又正确。

约数除了刚才同学们提到用那些标志性的语言来表达,除此之外还有别的表达方式吗?

生思考。

师:

没想起来吗?

可以讨论一下。

这只鸡七八斤重,跟刚才不大一样,是不是也是表示约数?

生:

对!

师:

现在请问同学们,在说明文中约数是不是就说得不够准确呢?

也就是说,在说明文中用“确数”表达是不是就比用“约数”表达更准确呢?

生:

不是!

师:

为什么?

举例说明。

生18、像刚才老师说的“23%至25%"表达的是一种范围,如果改成了“23%和25%”,就成了确数,就改变了原有的意思,成了只有23%和25%了。

师:

就不符合客观实际了,还有吗?

请同学们猜一猜我的年龄,随便猜.

生:

(七嘴八舌)

师:

同学们这样说我听不见,请一个一个地说。

生19:

28。

生20:

35~40。

生21:

20~50。

生22:

18岁以上.

生23:

21,因为你刚才说过了1989年.

师:

哈哈,1989年,不是我刚刚出生,而是死里逃生.说我年轻的同学我很高兴,但是遗憾的是你答错了。

说28岁的同学也答错了,很遗憾。

说35~40、20~50、18岁以上的三位同学,恭喜你们,答对了!

但是呢,你们所说的准确性还是要斟酌,在数字的范围上还可以缩小.因为你不知道我的实际年龄,如果肯定地说我是21岁,而实际上不是21岁,你说的就不准确了。

反而是说“约数"的同学可以说的准确。

因此,可以看出,在说明文中什么时候用“确数”什么时候用“约数”要根据客观情况而定。

比如,有时你所使用的仪器非常精密,测量出的数据非常准确,就可以采用确数,正确地把握“确数”和“约数”的使用方法可以使我们的说明更加准确。

看来同学们对说明方法的掌握还是不错了,下面我们看探究问题三:

举例说明科学小品文的特点.

(多媒体)探究问题三:

举例说明科学小品文的特点。

说明文的应用广泛,一般分为平实说明文和文艺说明文两大类.文艺性说明文一般称为科学小品文。

请大家看一下这段文字,这段文字是《辞海》中对“死海”的一段解释。

(多媒体)《辞海》(1999年版)对“死海”的解释

(DeadSea)西亚著名大盐湖.位于约旦同巴勒斯坦之间的西亚裂谷中。

南北长80公里,东西宽4。

8~17.7公里,面积1049平方公里.湖面低于地中海海面400米,平均深300米,最深395米,是世界陆地最低处.有约旦河等注入.气候炎热,蒸发强烈,湖水盐度高达300~332。

水生植物及鱼类不能生存,沿岸草木也很少,故有“死海”之称。

氯化物储量在420亿吨以上,并有溴化镁。

可提炼各种盐类,尤以钾盐和溴最有价值。

20世纪40年代于西北岸洞穴中,发现两千年前古代考卷,称死海古卷,富考古价值。

沿湖已建为浏览地。

请同学们把这段文字与手中的短文对照阅读,你来思考一下:

科学小品文有什么样的特点。

现在能马上说吗?

不能的话,可以边看边讨论。

(学生思考、讨论。

师:

谁来发表意见?

生24:

科学小品文虽然是用了一些准确的数字,但是却表达得不死板,作者引用了一些故事让人容易接受.

师:

说得不错,能用更简练的话来概括就更好,我们可以用“什么什么性”来概括。

生25:

文学性。

生26:

大众性.

生27:

客观性。

生28:

普遍性。

师:

这位同学刚才说的“普遍性",是写给一般读者看,让大部分人容易接受。

生:

(一起)故事性、趣味性.

师:

趣味性(板书)。

这是科学小品文的一个特点,还有吗?

生无人回答。

师:

科学小品文是为了向人们普及科学知识,说明一定的科学道理的。

生:

科学性.

师:

科学性(板书)。

生:

生动性。

师:

生动性一般是用来描述语言的。

还可以给你传达一定的知识.

生:

知识性、教育性。

师:

知识性(板书)。

一篇科学小品文如果没有知识性和科学性,就达不到写作的目的。

所以知识性和科学性是科学小品文的本质属性.如果一篇科学小品文写得非常死板,不够生动,人们不愿意去读,那么,就失去了趣味性。

所以趣味性是科学小品文的重要属性.下面我们就以趣味性为研究重点,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引起了你的兴趣?

作者用了什么手法引起了你的兴趣?

谁来说?

生29:

我觉得作者用了举例子的方法.引用了两个古老的例子来说明事物。

师:

古老的例子,你具体说一说是什么例子?

生29:

文章的第三段,把奴隶放到死海中但是淹不死.

师:

这是引用了一个故事,是不是?

生30:

是。

第五段引用了一个古老的传说。

说了死海是怎么形成的。

师:

讲了一个神话故事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还有吗?

生31:

比如说第四段。

那么,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

作者用了一个设问句。

师:

能从设问句的角度思考,不错。

还有一处设问句,在哪?

生31:

第五段。

师:

还有吗?

可能有些难度了,需要大家用心去体会。

给大家提示一下,请同学们从材料的组织和语言的表达两个方面去思考。

材料的组织和语言的表达,(稍一沉吟),能想起来吗?

请看第三段和第四段,如果这两段交换一下顺序,好不好?

生:

不好!

师:

为什么?

为什么那样就不好了呢?

生32:

先举出这个例子,然后再解释为什么这样.

师:

作者先说了一个传说故事,然后才说出原因。

生32:

是为了引出下文.

师:

作者在说这个传说故事的时候,你的脑子里会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呢?

造成了一个——

生:

悬念。

师:

悬念.也就像猜谜语一样,如果我先把谜底告诉你,你还愿意猜吗?

生:

不愿意。

师:

同样,五六自然段也给作者造成了悬念。

这给我们一定的启发,你在写作文中也可以想办法引起读者的悬念,使你的文章更加具有吸引力。

除此之外,还有吗?

没有找到。

我们把第一段,从“但是"开始,齐读一下,“但是”,一二,读!

(生朗读。

师:

读完了,有感受吗?

请这位男同学站起来说一下。

读完这段文字,有什么感受吗?

生33:

没有.

师:

没有不要紧。

请看大屏幕,请你把红字去掉再读一遍.

(多媒体)但是,谁能想到,如此浩荡的海水中竟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

生33:

(朗读)。

师:

再把红字加上,加重红字的语气读一遍。

生33:

(再次朗读)。

师:

能谈感受了吗?

生34:

这些红字标的词,我觉得是让读者产生了共鸣,为下面的解释作铺垫。

师:

说得不错。

刚才那位男同学,还是你来谈谈感受。

“但是”是什么词?

生33:

转折词。

师:

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受?

生33:

震撼,感到出乎意料和惊讶.

师:

文章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吗?

生34:

第二段。

师:

请看大屏幕上的红字。

(多媒体)然而,令人惊叹的是,人们在这无鱼无草的海水里,竟能自由游弋;即使是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浮在水面上,不用担心会被淹死。

同学们说了半天,还没说说题目呢!

“死海不死”,到底是“死”还是“不死”。

生:

有悬念。

师:

请问同学们第一个“死"是什么意思?

生:

没有鱼虾,没有水草.

师:

概括地说就是“没有生命”。

第二个“死”是什么意思?

生:

淹不死,不淹死。

师:

以前同学考试的时候就容易犯这个错误,是“淹死"而不是“淹不死”.再看文章的最后:

那时,死海真的要死了!

生:

消失,干涸。

师:

一个“死”字在文中有三个意思,这也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关于科学小品文我们说了这么多,现在,谁来总结一下。

生35:

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让人容易接受,吸引人。

师:

他这些主要说的是什么?

生:

趣味性.

师:

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请这位女同学再来说一说.

生36:

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

师:

同学们掌握得不错。

我这里还有一个非常有难度的问题,说这个问题之前先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生朗读).

师:

作者推断死海要死的依据是什么?

生37:

死海的蒸发量大于约旦河注入的水量。

最近10年来,每年死海水面下降40到50厘米来推断出死海要死。

师:

死海的蒸发量,这里也牵涉到一个物理量:

蒸发.蒸发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

生38:

温度的高低、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的表面积。

师:

死海的水面下降之后,蒸发量会随着怎样变化?

死海真的会像作者推断的那样会死去吗?

生:

39:

不会。

死海的海水每年下降,死海的面积也会逐渐缩小,蒸发量随着死海海面的逐渐缩小而减少。

师:

事实上,死海的海面下降不仅有自然的原因,还有……(老师没有说完,就听见有学生发表意见。

生40:

人为的原因。

师:

好,请你站起来说说,什么人为因素?

生40:

温室效应造成的全球气温升高,西亚是沙漠国家,很多国家从约旦河取水,造成了约旦河水量的下降。

师:

很多国家,像以色列和约旦,他们的城市用水和灌溉截流水源,造成了死海的水面下降.有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死海可能要干涸。

但是,人们也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拯救死海。

同学们是希望死海死去呢还是活着?

生:

活着。

师:

像我这种怕水的旱鸭子更希望死海是活着的.让我们做一个环保主义者,珍爱自己的生命,珍爱他人的生命,珍爱自然界中的一切美丽的生命。

我以死海的口吻写了一首诗,下面我给大家诵读一下。

这里我用的是“湖”,死海其实是海吗?

生:

不是。

师:

朗诵:

朋友,请在我心湖里荡漾

作者:

徐洁

朋友,请在我心湖里自由地荡漾

看蓝天上雪白的云朵

金色阳光精灵般嬉戏

在我粼粼的身上焕出霞光

朋友,请在我心湖里尽情地荡漾

四周的清风滴着香露

天空的明月颤着银光

听啊,我正温柔地为你歌唱

朋友,请在我心湖里沉醉地荡漾

请舒展你美丽的裙裳

让幸福的琼浆溢出心房

来吧,快乐地投入我软软的柔波

 

朋友,请永远在我心湖里荡漾

不要让我流尽最后一滴眼泪

不要说有一天我将会干涸

亲爱的朋友,我要你,好好爱我,好好爱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