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试验.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6867319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疲劳试验.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疲劳试验.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疲劳试验.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疲劳试验.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疲劳试验.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疲劳试验.ppt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疲劳试验.ppt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疲劳试验.ppt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疲劳试验.ppt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疲劳试验.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疲劳试验.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疲劳试验.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疲劳试验.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疲劳试验.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疲劳试验.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疲劳试验.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疲劳试验.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疲劳试验.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疲劳试验.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疲劳试验.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疲劳试验.ppt

《疲劳试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疲劳试验.ppt(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疲劳试验.ppt

第四章疲劳试验,引言材料构件在变动应力和应变的长期作用下,由于累积损伤而引起的断裂的现象疲劳。

疲劳属低应力循环延时断裂。

不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呈现突然的脆断。

疲劳断裂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断裂。

工程中研究疲劳的规律、机理、力学性能指标、影响因素等,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疲劳的基本概念,一、变动载荷和循环应力1、变动载荷大小、方向或者大小和方向均随时间而变化。

变化分为周期性,无规则性。

相对应的应力,称为循环应力。

(P94-图5-1)2、循环应力

(1)循环应力的特性平均应力m=1/2(max+min)应力幅a=1/2(max-min)应力循环对称系数=min/max

(2)循环应力的种类(P95-图5-2)对称;脉动;不对称循环应力。

二、疲劳分类及特点1、分类

(1)按试样的加载方式分为:

弯曲疲劳、扭转疲劳、拉压疲劳、复合疲劳等。

(2)按试验环境可分为:

室温疲劳试验、低温疲劳试验、高温疲劳试验、热疲劳试验、腐蚀疲劳试验、接触疲劳试验、微动磨损疲劳试验等。

(3)按机件所受应力的大小和加载频率的高低可分为:

高周疲劳(Nf105周次),因断裂应力低(s),所以也叫低应力疲劳;低周疲劳(Nf102105周次),由于断裂应力水平高,s,往往伴有塑性变形,故称为高应力疲劳(或应变疲劳)。

2、特点

(1)断裂应力b,甚至s;

(2)出现脆性断裂;(3)对材料的缺陷十分敏感;(4)疲劳破坏能清楚显示裂纹的萌生和扩展,断裂。

(一)疲劳曲线1、对称循环疲劳曲线(N曲线)P96-图5-3

(1)有水平段的疲劳曲线(钢)

(2)无水平段的疲劳曲线(有色金属,不锈钢等),三、疲劳曲线和疲劳极限,

(二)疲劳极限1、对称疲劳极限97循环载荷,r=-1。

-1,-1,-1p(对称拉压),2、不对称循环疲劳极限(r)利用已知的对称循环疲劳极限,用工程作图法求得各种不对称循环疲劳极限。

或者采用回归的公式求得。

(1)应力幅a平均应力m图y轴上的边界点为0和-1x轴上的边界点为0和b将max分解成不同应力比r时的a和m,作图。

运用时,已知r,r=a+m。

(2)maxm图y轴上的边界点为-1和-1,x轴则同前图。

max=b,利用不同的应力比r来作图。

若为韧性材料max=0.2(3)公式法上两图中的曲线可用数学公式表示可以很方便利用b,-1,0.2和r,求得r。

第二节疲劳抗力指标及其测定,二、不同应力状态下的疲劳极限根据大量的实验结果,弯曲与拉压、扭转疲劳极限之间的关系:

钢:

-1p=0.85-1,铸铁-1p=0.65-1铜及轻合金:

-1=0.55-1,铸铁-1=0.8-1-1-1p-1,一、疲劳极限的测定第一步采用升降法测定条件疲劳极限,第二步用成组法测定一N曲线有限寿命段上各点的数据,第三步绘制一N曲线。

三、疲劳极限与静强度之间的关系钢:

-1p=0.23(s+b)-1=0.27(s+b)铸铁:

-1p=0.4b-1=0.45b铝合金:

-1p=b/6+7.5(MPa)-1p=b/6-7.5(MPa),第三节疲劳破坏机理,(疲劳过程:

裂纹萌生、亚稳扩展、失稳扩展、断裂。

)一、裂纹萌生及机理常将0.050.1mm的裂纹定为疲劳裂纹核。

引起裂纹萌生的原因:

应力集中、不均匀塑性形变。

方式为:

表面滑移带开裂;晶界或其他界面开裂。

1、滑移带开裂

(1)驻留滑移带在交变载荷作用下,永留或能再现的循环滑移带,称为驻留滑移带。

通过位错的交滑移,使驻留滑移带加宽。

(2)挤出峰和挤入槽滑移带在表面加宽过程中,还会向前或向后移动,形成挤出峰和挤入槽。

循环过程中,峰、槽不断增加,增高(或变深)。

(柯垂耳-赫尔模型)。

孪晶处也易出现挤出峰和挤入槽。

2、晶界处开裂晶界就是面缺陷;位错运动易发生塞积,出现应力集中,晶界开裂。

3、相界面开裂两相(包括第二相、夹杂)间的结合力差,各相的形变速率不同,易在相结合处或弱相内出现开裂。

只有首先达到临界尺寸的裂纹核,才能继续长大。

二、疲劳裂纹扩展过程及机理1、裂纹扩展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沿主滑移系,以纯剪切方式向内扩展;扩展速率仅0.1nm数量级。

第二阶段II区。

晶界的阻碍作用,使扩展方向逐渐垂直于主应力方向;扩展速率m级;可以穿晶扩展。

形成疲劳条纹(疲劳辉纹)(见书上图4-22)。

一条辉纹就是一次循环的结果。

2、疲劳裂纹扩展模型

(1)Laird塑性钝化模型裂纹不再扩展的过程,称为“塑性钝化”该模型对韧性材料的疲劳扩展很有用。

材料的强度越低,裂纹扩展越快,条带越宽,

(2)再生核模型疲劳裂纹的扩展是断续的。

主裂纹前方是弹塑性交界点(三向拉应力区)可形成新裂纹核。

主裂纹和裂纹核之间发生相向长大、桥接,使主裂纹向前扩展。

强度高的材料,可形成解理裂纹。

返回,三、疲劳宏观断口的特征断口拥有三个形貌不同的区域:

疲劳源、疲劳区、瞬断区。

随材质、应力状态的不同,三个区的大小和位置不同。

(P107图5-24),1、疲劳源裂纹的萌生地;裂纹处在亚稳扩展过程中。

由于应力交变,断面摩擦而光亮。

加工硬化。

随应力状态及其大小的不同,可有一个或几个疲劳源。

2、疲劳区(贝纹区)断面比较光滑,并分布有贝纹线。

循环应力低,材料韧性好,疲劳区大,贝纹线细、明显。

3、瞬断区一般在疲劳源的对侧。

脆性材料为结晶状断口;韧性材料有放射状纹理;边缘为剪切唇。

返回,第四节低周疲劳与热疲劳,疲劳寿命为102-105次的疲劳断裂,称为低周疲劳。

一、低周疲劳的特点1、局部产生宏观变形,应力与应变之间呈非线性。

总应变t=e+p2、裂纹成核期短,有多个裂纹源。

3、断口呈韧窝状、轮胎花样状。

4、疲劳寿命取决于塑性应变幅。

二、金属的循环硬化与循环软化1、定义与特点恒应变幅(塑性应变幅或总应变幅)循环加载过程中,材料的形变抗力不断增加,则称为循环硬化;反之为循环软化。

应力应变滞后回线,只有在应力循环达到一定周期后,才是闭合的,即:

达到循环稳定态。

循环应力应变曲线高于单次应力应变曲线,则是循环硬化,反之为循环软化。

2、循环软化的危害使材料的形变抗力下降,导致工件产生过量的塑性变形而失效。

3、原因决定于材料的初始状态,工件结构特性;应变幅,温度等。

b/s1.4循环硬化b/s1.2循环软化微观原因:

位错的循环运动;相变强化;应力松驰。

三、低周疲劳的应变寿命曲线低周疲劳的N曲线,数据离散。

1、总应变幅tN曲线e/22Nf,p/22Nf,t/22Nf,两不同斜率的曲线叠放,必然会出现一个交点。

提高强度,交点左移;提高塑性,交点右移。

2、N关系式曼森公式断裂真实伸长率曼森柯芬关系式pNfz=CZ、C材料常数Z=0.20.7;C0.5ef1.0ef用上述关系式可估算材料的低周疲劳寿命。

返回,四、热疲劳1、基本概念在循环热应力和热应变作用下,产生的疲劳称为热疲劳。

热疲劳属低周疲劳(周期短;明显塑性变形)。

由温度和机械应力叠加引起的疲劳,称为热机械疲劳。

2、热应力的产生外部约束不让材料自由膨胀;内部约束温度梯度,相互约束,产生热应力。

热应变导致裂纹的萌生,扩展。

3、衡量标准一定温度幅,产生一定尺寸疲劳裂纹的循环次数。

4、提高热疲劳寿命的途径材料减小热膨胀系数,提高,均匀性,高温强度。

工件状况减小应力集中。

使用减小热冲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