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同步训练D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71162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同步训练D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同步训练D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同步训练D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同步训练D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同步训练D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同步训练D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同步训练D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同步训练D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同步训练D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同步训练D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同步训练D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同步训练D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同步训练D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同步训练D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同步训练D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同步训练D卷.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同步训练D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同步训练D卷.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同步训练D卷.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同步训练D卷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同步训练D卷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2分)加热过氧化氢制氧气时,不放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A.不放出氧气    

B.放出氧气的总量增多    

C.放出氧气的总量减少    

D.放出氧气的速度慢    

2.(2分)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合理的是()

序号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种类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物的浓度

C

双氧水在常温下较难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催化剂

D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A.A      

B.B      

C.C      

D.D    

3.(2分)葡萄糖和面粉在燃烧匙中烧焦后都得到一种黑色的残渣——碳,由此说明()

A.两者的组成有相似之处    

B.两者的物理性质完全相同    

C.两者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D.两者的用途相同    

4.(2分)向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备CO2后的残留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测得溶液pH变化曲线如图(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点表示残留液中含有盐酸    

B.ab段表示CaCO3沉淀的质量逐渐增加    

C.bc段表示残留液中的CaCl2与滴入Na2CO3溶液反应    

D.cd和de段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Na2CO3    

5.(2分)下表中对一些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事实

解释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而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

离子的种类不同

FeSO4溶液为浅绿色而Fe2(SO4)3溶液为黄色

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

浓硫酸有吸水性而稀硫酸没有

分子的构成不同

木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

反应物的质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

A.①    

B.②    

C.③    

D.④    

6.(2分)火星大气中含有一种称为硫化羰(羰音tāng)的物质,其化学式为COS。

已知硫化羰与二氧化碳的结构相似,但能在氧气中完全燃烧。

下列有关硫化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硫化羰是氧化物    

B.硫化羰可作为理想燃料    

C.硫化羰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g    

D.硫化羰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两种氧化物    

7.(2分)变量控制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设计方法.在探究影响不同固体物质在溶剂中溶解限量的因素时,不需要控制的变量是()

A.烧杯的体积    

B.溶剂种类    

C.溶剂的质量    

D.温度    

8.(2分)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CuSO4溶液显蓝色不是由SO42﹣造成的,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意义的是()

A.对比不同浓度的CuSO4溶液的颜色差异    

B.观察Na2SO4溶液,溶液没有颜色    

C.向CuSO4溶液中滴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D.向CuSO4溶液中滴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9.(2分)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反应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b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种类

c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d

双氧水在常温下较难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催化剂

A.a    

B.b    

C.c    

D.d    

10.(2分)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Al(OH)3]治疗胃酸过多(胃液pH随时间变化图)

B.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溶液直至过量

C.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D.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份,直至有少量晶体析出

11.(2分)在一定条件下,下列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Fe2O3→FeCl2    

B.H2CO3→CO2    

C.CuCl2→Cu    

D.Mg→MgO    

12.(2分)通过下列实验操作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A.通过图1探究实验,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铝﹥铁﹥铜    

B.通过图2探究实验,铁生锈的条件:

需要氧气和水共同作用    

C.通过图3探究实验,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速率    

D.通过图4探究实验,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13.(2分)为验证锌、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小组同学设计采用下列三组试剂进行探究:

①锌、银、硫酸铜溶液②银、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溶液③铜、硫酸锌溶液、硝酸银溶液,你认为其中可行的是()

A.只有③     

B.①和②    

C.①和③    

D.②和③    

14.(2分)研究和学习化学,有许多方法。

下列方法中所举示例错误的是()

选项     方法     示例

A.实验法用磷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B.分类法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C.归纳法根据稀盐酸、稀硫酸等物质的化学性质,归纳出酸的通性

D.类比法根据金属铝能与稀盐酸反应,推测金属铜也能与稀盐酸反应

15.(2分)下列四个实验中只需要完成三个就可以证明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其中不必进行的是()

A.将铁片放入稀盐酸    

B.将铜片放入稀盐酸    

C.将铁片放入硝酸银溶液    

D.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    

二、填空题(共5题;共22分)

16.(6分)金属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认识金属的性质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金属.

(1)用铜制作导线是利用铜的________性.

(2)小刚通过实验探究得知以下两组物质均能发生反应:

Ⅰ.铁和硫酸铜溶液Ⅱ.铝和硫酸亚铁溶液

①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

②铁、铝、铜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

③小刚继续探究某未知金属X与铁、铜的活动性强弱关系,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并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下列实验方案及预测如果与事实相符,就可以判断出X、铁、铜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的有________ (填序号).

A.将X放入CuSO4溶液中能反应

B.将X放入CuSO4溶液中不能反应

C.将X放入FeSO4溶液中能反应

D.将X放入FeSO4溶液中不能反应

E.将X放入FeSO4溶液中不能反应,放入CuSO4溶液中能反应.

17.(5分)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在进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深入学习,请根据已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为了验证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烧杯中盛有一种硝酸盐溶液c,再伸入两根打磨光亮的金属丝a、b,即可比较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请写出实验中a与c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的Zn粉,溶液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图中B点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有________(填化学符号),图中C点滤渣成分有________(填化学式)。

18.(4分)探究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时,可选用的一组试剂是________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

19.(3分)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⑴投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红棕色会消失的原因

是:

________

⑵防毒面具中滤毒罐填充的物质是________(填名称)

⑶氧化铜和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的方程式:

________

⑷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测定整个实验中观察的现象是:

________

20.(4分)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仪器的固定装置已经省略)

(1)A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2)实验开始后,关闭K2、打开K1,可观察到B中现象为________ ;C中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待蜡烛熄灭后,铁片上的棉花剧烈燃烧起来,由此可得到的推论是________ 。

(3)实验开始后,关闭K1和K3,打开K2,观察E中现象,然后打开K3,再观察E中现象,其不同之处是________ ,有关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 。

三、探究题(共1题;共7分)

21.(7分)做菜用的一种嫩肉粉,其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NaHCO3)可破坏肉质纤维结构、促进肉类吸收水分,从而使肉质松软、鲜嫩.小明发现将拌了嫩肉粉的肉类放到锅中并加入食醋等调料烧煮时产生了大量气体.他对此颇感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Ⅰ、小明对气体的成分进行了猜测:

气体中除了醋酸气体之外,还可能含有水蒸气和CO2.

他设法收集气体样品并除去醋酸气体后,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将气体依次通过A、B两试剂瓶后,发现A瓶质量增加,B瓶中有白色浑浊物产生.(已知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实验结论:

该气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

Ⅱ、小明对二氧化碳的来源做出了两种猜测:

猜测①二氧化碳可能是由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的;

猜测②________;

针对以上猜测,小明设计了以下实验:

(请你填写如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取碳酸氢钠样品少许加入试管中,加热到不产生气体为止,并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试管口有小水滴产生,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①正确

实验2

________

________

猜想②正确

Ⅲ、查阅资料:

在XX网页中输入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可以获知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产物中有碳酸钠生成.再根据实验Ⅰ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Ⅳ、实验Ⅰ中有白色粉末剩余,请用两种化学方法来验证剩余粉末是碳酸钠(写出实验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

方法一:

________;

方法二:

________.

四、综合题(共4题;共16分)

22.(2分)小彬同学家新买了水龙头,从说明书上了解到该水龙头是铜质镀铬的.他想起在学习金属性质时用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没有铬,为了了解铬与常见金属铝、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铬(Cr)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表面能生成抗腐蚀性的致密氧化膜.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铬(CrSO4)溶液…

铝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无色的硫酸铝溶液…

【预 测】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

①Cr Al Cu       ②Al Cr Cu   ③Al Cu Cr

(1)【实验过程】取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薄片,用砂纸打磨光亮.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铬片表面产生气泡缓慢,溶液变蓝色.

________

铝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

结论

铬能和稀硫酸发生反应,反应速率较慢.

铜不与稀硫酸反应

________

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由强到弱)是________

(2)【回答问题】

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________.

(3)实验一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4)小东提出用硫酸铜溶液代替上述实验中的稀硫酸也能得出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小燕认为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

23.(2分)小科同学将一片土豆放入过氧化氢溶液中,发现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度加快.查阅资料后她知道土豆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这是一种生物催化剂.于是她设计了如下实验:

常温下将几片土豆放入甲注射器,分别往甲、乙两注射器内注入相同体积与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如同所示),密封后观察注射器内气泡产生的速率.

(1)小科设计的乙装置起________作用.

(2)小科把甲注射器放在0℃的环境中,发现产生气体的速率减小,说明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与________有关.

24.(2分)学会使用常见的化学实验仪器,并能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是学习化学的基本要求。

下图是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几种仪器和一个常见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能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填代号);仪器a的用途是________。

(2)王潇同学欲用图一所示的仪器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他应选用的仪器是________(填代号)。

(3)指出如图二所示实验操作的错误之处________。

25.(10分)已知金属M和N能够发生如下反应:

M+H2SO4═MSO4+H2↑

Fe+MCl2═M+FeCl2

N+FeCl2═Fe+NCl2

判断Fe、Cu、M、N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________;以上三个化学反应均属于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二、填空题(共5题;共22分)

16-1、

17-1、

17-2、

18-1、

19-1、

20-1、

三、探究题(共1题;共7分)

21-1、

四、综合题(共4题;共16分)

22-1、

22-2、

22-3、

22-4、

23-1、

23-2、

24-1、

24-2、

24-3、

2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