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kV变电站新建工程电气施工图纸含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872925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69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5kV变电站新建工程电气施工图纸含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35kV变电站新建工程电气施工图纸含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35kV变电站新建工程电气施工图纸含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35kV变电站新建工程电气施工图纸含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35kV变电站新建工程电气施工图纸含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35kV变电站新建工程电气施工图纸含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35kV变电站新建工程电气施工图纸含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35kV变电站新建工程电气施工图纸含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35kV变电站新建工程电气施工图纸含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35kV变电站新建工程电气施工图纸含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35kV变电站新建工程电气施工图纸含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35kV变电站新建工程电气施工图纸含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35kV变电站新建工程电气施工图纸含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35kV变电站新建工程电气施工图纸含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35kV变电站新建工程电气施工图纸含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35kV变电站新建工程电气施工图纸含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35kV变电站新建工程电气施工图纸含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35kV变电站新建工程电气施工图纸含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35kV变电站新建工程电气施工图纸含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35kV变电站新建工程电气施工图纸含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5kV变电站新建工程电气施工图纸含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

《35kV变电站新建工程电气施工图纸含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5kV变电站新建工程电气施工图纸含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5kV变电站新建工程电气施工图纸含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

35kV变电站新建工程电气施工图纸含初步设计说明书

图号:

 

35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

初步设计说明书

 

二○一三年八月

 

35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

 

批准:

 

审核:

 

校核:

 

编写:

 

1总的部分

1.1设计依据

(1)根据四川省电力公司对XXXXXX35千伏输变电工程可研报告的审查意见;

(2)根据《XXXXXX35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书》;

(3)《国家电网公司“两型一化”变电站设计建设导则》;

(4)根据电力工业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DLGT25-94《变电所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5)GB50059-2007《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

(6)GB50060-2008《35~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

(7)GB50062-2008《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8)DL/T620-2012《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10)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11)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12)GB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版);

(13)DL/T5222-2005《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

(14)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35kV变电站分册》;

(15)其他相关规程规范。

1.2设计原则

根椐可研审查意见和规程规范以及现场实际情况,本次设计按以下原则进行:

(1)本站按微机综合自动化无人值班变电站设计。

(2)主变压器采用低损耗、低噪声有载调压油浸自冷式电力变压器,户外布置。

(3)35kV采用箱式配电装置户内充气式高压开关柜单列布置。

(4)10kV采用箱式配电装置户内中置式高压开关柜双列布置。

(5)本站按D级污秽区,地震基本烈度7度进行设计。

1.3设计内容及范围

1.3.1电气部分设计内容及范围:

35kVXX变电站:

从35kV进线终端塔起至10kV电缆出线桩头为止的全部电气一次部分、二次部分、直流系统、站用电系统、防雷接地、照明、站内电缆敷设等电气内容的设计。

1.3.2土建部分设计内容及范围:

35kVXX变电站:

新建部分站外排水沟在内的建构筑物、地下管沟、给排水、道路、消防、通风、环保及场地处理等土建内容的设计。

1.4电力系统

1.4.1变电站接入系统方式

为了促进XX县地方经济发展,加强XX县电网建设,解决XX县部分无电地区人民生活用电需求,新建XX35kV变电站。

根据XX州电网的规划,XX35kV变电站接入系统的方案为:

由110kVXXXX新建1回35kV线路,接入XX35kV变电站,导线型号JL/G1A-120,线路全长10.2kM。

本期接入系统接线示意图

1.4.2无功补偿装置的设置

根据《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22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变电站,应根据需要配置无功补偿设备,其容量按照主变容量的10%~30%确定。

本站按主变容量19%进行补偿,即:

10kV无功补偿远期2×600kVar本期2×600kVar。

1.5工程规模

新建XX35kV变电站一座:

(1)主变容量:

最终2×3.15MVA,本期2×3.15MVA,电压等级35/10kV。

(2)35kV出线:

最终2回,本期1回(至110kVXXXX),采用架空出线。

(3)10kV出线:

最终6回,本期6回,采用电缆出线。

(4)无功补偿容量:

最终2×600kvar,本期2×600kvar。

(5)站用变:

最终2×50kVA,本期2×50kVA。

1.6站址选择概况

根据XX县电力公司电网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电力系统情况,综合考虑供电半径、用地情况、线路走廊、城乡规划、地形地质、交通运输、污秽情况、环境保护影响、水源、防洪排水、施工建设、综合投资等因素,经设计现场踏勘和进一步的资料收集,同时根据可研审查意见,确定新建XX35kV变电站站址位于XX乡马尔村(大岩湾)站址。

1.6.1站址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XX乡马尔村(大岩湾)站址位于XX县马尔村境内,距XX县约15km左右,站址紧邻303省道,交通较便利,新建进站道路长15.0m,交通方便,运行管理、职工生活条件好。

(1)地形地貌

XX乡马尔村(大岩湾)站址位于一河滩地上,地势平坦,场地西南面为303省道,303省道旁为一陡壁,站址东面为XX川河。

根据水文勘测,站址需抬高,以防止50年一遇洪水影响,场地抬高后满足站址围墙周边的排水通道无内涝之患。

场地经修整后适宜建变电站。

变电站所处区域为耕地,变电站所处区域种植有农作物。

该站址在地质构造、防洪涝及排水、水源、大件运输情况等有无颠覆性或制约性因素,适宜建设35kV变电站。

1.6.2进出线走廊条件

本次工程经过的地区为四川省XX州的XX县,全线沿XX川河两岸山地走线,路径清晰。

全线海拔高程在2100m~2600m之间。

线路所经过地区全线都高山地区,地势高且陡峭,地形起伏大,对拟建线路的设计和施工有一定的影响。

全线地形划分:

70%高山、30%山地。

1.6.3征地拆迁及设施移改的内容

变电站所处区域为耕地,经济作物为玉米、小白菜,变电站所处区域没有经济林及民房,地面经济作物为农户自有,工程建设时同意按青苗赔偿。

站区需要通讯线路改线(拆除并回复新建)一条0.5km,该通讯线路为XX县移动公司所有,XX电力公司与XX县移动公司协商,同意改线并取得相关改线协议。

1.6.4站址地质和水文气象条件

(1)工程地质

区域地层为典型的中高山地区的地层构造。

上层有一层耕植土之后,其下多为坡积的碎石土层,厚度不均匀。

1)耕植土:

黄褐色,松散,稍湿,主要为水旱地,树林。

见少量植物根茎,埋深在0~0.5m。

2)卵石土:

黄灰色、褐黄色,稍密,湿-饱和,母岩成份以沉积岩、变质岩为主,中风化,磨圆度、分选性较差,以棱角状为主,充填物为粘性土,岩屑等。

(2)水文、气象资料

1)水文

XX县地处四川西北部山区,属岷江水系大渡河流域。

其中XX川河、汗牛河为大渡河一级支流。

境内河流众多,水量丰沛,河流落差大,水头集中。

主要河流XX川河流域面积4686平方km,主源为抚边河和沃日河,总落差约2100m,平均比降约16‰。

境内集雨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支沟有33条;多年平均流量大于5m³/s的河流有XX川河、抚边河、沃日河、汗牛河等8条。

2)气候

金县XX川流域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高山狭谷区,其气候属四川西部高原气候区,即康定、雅江漫温区。

高空主要受西风环流和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具有高原型季风气候特征。

冬季时间长、气温低、降水少,气候寒冷而干燥,夏季时间短促,雨强小,雨日多,气候凉爽,降雨在地区上的变化较大,大致由西北向东南递增,降雨量在600~1400mm。

域内具有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风速大,黄沙大等特点。

据XX气象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1.9~14.3℃,极端最低气温-10.6~-11.7℃,出现在1月,极端最高气温为36.7~39.0℃,出现在8月。

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593.8~606.8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2%,多年平均风速2.1~3.5m/s,历年最大风速30~34m/s;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920.3mm(20cm蒸发皿观测值);多年平均日照为2277.5小时。

境内主要自然灾害有:

暴雨洪水、泥石流、雷暴、干旱、低温、大风、雪灾、冰雹等。

XX气象站为本工程的主要气象参证站,位于XX县内,观测海拔高度2369.2m(黄海),该站为国家基本气象站,有较齐全的长系列观测资料,可靠性高。

XX变电站均位于XX县境内,与XX县变电站同属一县,气候变化特征基本相同,本次所收集气象资料可用于本次变电站新建工程。

气象站气象特征统计

项目名称

发生日期

气象站观测场海拔高度(m)

2369.2(黄海)

年平均气温(℃)

11.9

最冷1

月平均气温(℃)

极端最高气温(℃)

36.7

极端最低气温(℃)

-11.7

年平均气压(百帕)

765.9

年平均水气压(百帕)

7.7

年平均相对湿度(%)

52

冬季相对湿度(%)

40

夏季相对湿度(%)

62

年最小相对湿度(%)

0

年平均风速(m/s)

2.1

冬季平均风速(m/s)

1.8

夏季平均风速(m/s)

2.0

定时10

分钟平均最大风速(m/s))

一日最大降水量(mm)

37.1

3)抗震设防裂度:

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

4)根据调查以及收资,站址北侧为场地东北面为XX川河,根据水文勘测,XX乡马尔村(大岩湾)站址20年一遇洪水水位为2230.07米,50年一遇洪水水位为2230.48米,站址内有洪水淹没隐患。

该站址需抬高场地设计标高,防止洪水灾害影响,经综合分析,场地标高按迎河面高于XX川河50年一遇洪水位标高0.7m(洪水翻浪水位要求),确定变电站入口处的设计标高定为2231.18m。

1.6.5进站道路

进站公路直接从303省道引接至变电站入口。

道路宽度满足运输要求,满足不小于9m转弯半径要求。

新建进站公路采用混凝土公路,长约15.0m,宽度4.0m。

1.6.6施工电源

变电站施工用电从附近10kV线路“T”接,作为35kVXX变电站施工电源。

新架10kV线路长度约0.1km。

1.6.7电磁及噪声干扰

站址内及周边无通信设施干扰。

建站不会干扰通信设施;通信设施也不会干扰变电站运行。

变电站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少,对平面布置进行厂界噪声预测估算,站界噪声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Ⅱ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Ⅱ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的要求。

1.6.8施工条件

由于本站为半户内变电站,场地较小。

施工时需临时租用部分变电站外场地,以满足搭建施工临时用房的需要。

变电站施工用电从站址附近的10kV线路“T”接,作为35kVXX变电站施工电源。

新架10kV电缆线路长度约0.1km。

施工用水采用打深井取水方式,打井深度20m,取水较方便。

施工通信可租用当地电信局市话一门。

1.7通用设计和通用设备的应用

根据本工程规模大小,地形地貌,工程环境、出线方位及线路走廊情况,参照《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35kV变电站分册》和《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西藏电网35kV变电站分册)进行设计,本工程通用设计和通用设备具体应用如下:

工程概况

电压等级

35/10kV

主变台数及容量

最终2×3.15MVA;本期2×3.15MVA

出线规模(高/低)

最终2/6本期:

1/6

变电站类型

箱式变电站

设计方案选择

通用设计方案编号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35kV变电站分册》(2006年版)D-3方案改

通用设备

主变压器设备编号

通用设备最小容量为6300kVA,本站选用3150kVA变压器。

35kV开关柜设备编号

BKG-GZ-1250/25

10kV开关柜设备编号

AKG-AZ-1250/31.5

1.8主要技术方案和经济指标统计表

序号

项目

技术方案和经济指标

1

主变压器

远期

2×3.15MVA

本期

2×3.15MVA

型式

三相双绕组自冷式有载调压电力变压器

2

35kV出线

远期

2回

本期

1回(至110kVXXXX)

3

10kV出线

远期

6回

本期

6回

4

10kV电容器

远期

2×600kvar

本期

2×600kvar

5

35kV电气主接线

远期

单母线接线

本期

单母线接线

6

10kV电气主接线

远期

单母线分段接线

本期

单母线分段接线

7

35kV配电装置型式

户内气体绝缘封闭开关柜

8

10kV配电装置型式

户内金属铠装移开中置式开关柜

9

地区污秽等级/设备选择的污秽等级

c级/d级

10

运行管理模式

有人值守,无人值班

11

是否智能变电站

12

变电站系统通信方式、本期建设规模

租用电信2M通信、光电一体化设备一套;

新建光纤线路11km;

13

10kV电力电缆长度(km)

0.2

14

控制电缆长度(km)

2

15

接地材料/长度(km)

铜排/0.1

扁钢/1

16

变电站总占地面积(hm²)

0.1539

17

围墙内占地面积(hm²)

0.0947

18

进站道路长度新建/改造(m)

15/0

19

总土石方工程量及土石比挖方/填方(m³)

0/3774.8

20

弃土工程量/购土工程量(m³)

0/3774.8

21

进站道路及挡土墙(m³)

1525

22

站内道路面积(m²)

165

23

电缆沟长度

30

24

水源方案

打井取水,井深20米

25

站外供水/排水管线(沟渠)长度(m)

30/65

26

总建筑面积(m²)

25.74(共一幢:

为警卫室)

27

10kV箱式配电室基础(m²)

84.48

28

35kV箱式配电室、二次设备室箱体基础(m²)

54.21

29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0.1g

30

投资(万元)

见造价

2电气一次部分

2.1电气主接线

XX35kV变电站主要解决XX乡和新格乡1641户6400多人的用电问题,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是终端负荷站,根据本站建设规模和变电站接入系统的重要性和供电的可靠性,本站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原则,首先在考虑满足运行的可靠性、灵活性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投资(即经济性要求)。

本站电气主接线具体方案设计如下:

(详见图:

B2013042C-D0101-04)

(1)35kV最终出线2回,本期出线1回。

本期及最终采用单母线接线。

(2)10kV最终出线6回,本期出线6回;本期及最终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

(3)并联无功补偿装置最终2×600kvar,本期2×600kvar。

电容器采用单星型接线。

(4)站用电源由站用变供给,全站最终设置两台站用变,每台站用变压器容量50kVA,分别接在35kV母线和10kVⅠ段母线上。

站用电电压为380/220V,采用单元制单母线接线,并设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

2.2电气总平面布置及配电装置型式

2.2.1电气平面布置

本次变电站的总平面布置根据工艺技术、运行、施工、扩建和生活需要,结合变电站站址自然条件按最终规模规划,对进站道路、进出线走廊、终端塔位等进行统筹安排、合理布局。

变电站总平面根据站址实际地形情况,并参照《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35kV变电站分册》(2006版)D-3方案进行布置。

主变压器布置于站区西北侧,并分别位于站内道路两侧,变压器之间设置砂池。

10kV箱式配电装置位于站区西南侧,35kV箱式配电装置位于站区东北侧,分别布置于站内道路两侧,警卫室布置于进站道路右侧,包括值守室、备用间、安全工具室、卫生间,进所道路由站区西南方向接入。

35kV线路采用架空出线,10kV线路采用电缆出线,电缆引出站外后上架空出线终端杆。

主变高压侧和低压侧均采用电缆进线。

35kV箱式配电装置仅布置35kV开关柜、35kV站用变压器和二次设备。

10kV箱式配电装置布置有10kV开关柜和10kV电容器柜。

变电站全站布局紧凑,占地面积小,全站围墙内占地面积1.42亩。

2.2.2配电装置型式

主变采用户外布置。

35kV配电装置采用户外箱式配电装置,箱内充气式高压开关柜单列布置,柜中配置一体式真空断路器,进出线采用电缆连接方式。

10kV配电装置采用户外箱式配电装置,箱内金属铠装中置式高压开关柜双列布置,柜中配置一体式真空断路器,进出线采用电缆连接方式。

2.3短路电流计算

本站按两台主变并列运行方式。

35kVXX站由110kVXXXX站主供时短路电流最大,经计算,本站各级母线上的三相短路电流为:

35kV母线I"=1.82kA

10kV母线I"=3.79kA

2.4主要电气设备选型

本站的海拔高度2300m左右,空气间隙(海拔高度3000m)A1、A2按+100修正,其B、C、D、E值应分别增加A1值的修正差值。

本站电气设备均选用高原型设备。

按海拔高度3000m修正后配电装置最小安全净距

3~10kV

35kV

屋外配电装置

A1

海拔修正前

200

400

海拔修正后

300

500

A2

海拔修正前

200

400

海拔修正后

300

500

B1

海拔修正前

950

1050

海拔修正后

1050

1150

B

海拔修正前

300

500

海拔修正后

400

600

C

海拔修正前

2700

2900

海拔修正后

2800

3000

D

海拔修正前

2200

2400

海拔修正后

2300

2500

屋内配电装置

E

海拔修正前

4000

4000

海拔修正后

4100

4100

具体选型如下:

(1)主变压器:

型号:

SZ-3150/35(GY),三相双绕组自冷式有载调压电力变压器,其参数如下:

额定容量:

3150/3150kVA

电压等级:

35±3×2.5%/10.5kV;

阻抗电压:

Uk=7.0%;

冷却方式:

油浸自冷式。

联接组别:

YN,d11

有载调压开关选国产V型;

套管统一泄漏比距:

55mm/kV;(对应原标准:

套管泄漏比距:

31mm/kV);

变压器选用45#绝缘油。

(2)35kV箱式配电装置:

选用35kV户内气体绝缘封闭开关柜,柜内主要设备:

真空开关:

40.5kV,1250A,25kA,配一体式弹簧机构

户外设35kV隔离开关及避雷器,型号参数如下:

GW4-40.5(GY),1250A/25kA(双接地)

HY5WZ-51/134(GY)

(3)10kV箱式配电装置:

选用KYN-12户内中置式高压真空开关柜设备,柜内主要设备:

真空开关:

12kV,1250A,31.5kA,配一体式弹簧机构;

(4)无功补偿装置:

电容器:

选用TBB10-600/200AKN(GY)户内柜式并联电容器1套:

容量:

600kvar,电压10kV;

隔离开关:

GN24-12D(GY)/630;

氧化锌避雷器:

HY5WR-17/45(GY),200A,3只;

氧化锌避雷器均配在线监测装置;

放电线圈:

FDN2-1.7/11√3(GY);

串联电抗器:

选用CKSC10-30/5%(GY)干式铁芯电抗器;

电抗百分数:

XL=5。

(5)站用变压器:

选用SC10-50/35站用变压器1台,电压比为35±2×2.5%/0.4kV,接线组别为Dyn11,Uk%=6,配保护外壳,安装于35kV箱式配电装置内。

选用SC10-50/10站用变压器1台,电压比为10.5±5%/0.4kV,接线组别为Dyn11,Uk%=4安装于10kV开关柜内。

(6)导体及其它:

35kV线路出线选用YJV22-26/35-3×120电缆;

35kV主变进线选用YJV22-26/35-3×95电缆;

10kV配电装置室外主变进线选用YJV22-8.7/15-3×240的电缆。

(7)其它设备选择结果见主接线图及主要设备材料表。

2.5过电压保护及防雷接地

1、过电压保护及防雷:

1)为防止大气雷电对电气设备的直接袭击,本站设置了1根30m高的独立避雷针进行防雷保护。

2)为防止雷电入侵波和操作过电压对电气设备的危害,在35kV进线及10kV各侧母线上分别装设了一组氧化锌避雷器;在断路器柜内装设避雷器;在35kV变压器高压侧中性点装设了氧化锌避雷器。

2、接地:

接地网材料、接地电阻、地质情况、湿度温度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变电站内敷设以水平接地体为主,辅以垂直接地极的人工接地网,水平接地带用60mm×8mm热镀锌扁钢,垂直接地极选用Φ50×2500mm热镀锌钢管。

根据本工程初设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站址场地地基土主要为粉质风化粘土及表层的耕土,综合场地的周围环境条件,本站土壤电阻率估约1132.7Ω•m。

本变电站为小接接地系统,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值在任何季节应满足≤120/I的要求。

取土壤电阻率ρ=1132.7Ω•m.来计算变电站接地网(敷设于粉质风化粘土层内)的接地电阻为18.49欧姆。

取地表土壤电阻率ρ=1132.7Ω•m.进行接触电势和跨步电势校验,估算出最大接触电势为230.9V,最大跨步电势为436.9V,允许接触电势为106.6V,跨步电势为276.5V。

接触电势不满足要求。

需采取以下措施:

1、在变电站内增设1口30米接地深井,来满足接地电阻要求。

2、在设备支架周围以设备支架为中心,敷设了2mX2m的碎石,其敷设的厚度大于20cm碎石,铺设碎石后取地表土壤电阻率ρ=2500Ω•m.进行接触电势和跨步电势校验,均满足跨步电势和接触电势要求。

采取以上措施后,经计算跨步电势和接触电势均满足要求。

由于场地太小,考虑设置3~4套离子接地棒将站内独立避雷针降到10欧姆以下。

2.6站用电及照明

(1)站用电系统

站用电源由站用变供给,全站最终设置两台站用变,每台站用变压器容量50kVA,分别接在35kV母线和10kVⅠ段母线上。

站用变压器作为站内正常照明和检修用交流电源,并为站内控制、保护、信号、直流、通信等装置提供交流电源。

站用电系统采用单母线接线,设置2回进线电源,正常情况下:

由1回供电,1回热备用,事故时通过自动装置相互切换,以保证供电可靠性。

站用电源按380/220V,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向站用电负荷供电。

(2)照明

本站照明设置有正常及事故照明系统,两系统之间设有自动切换装置。

在正常照明系统中,采取工作接零保护方式的系统接线。

变电站内主变压器采用投光灯照明,箱式配电装置内照明由厂家提供。

事故照明在全站失去交流电源情况下,自动投切到由站内蓄电池供电状态下。

站内的二次设备箱体,35kV、10kV配电箱体及电容器箱体均设有事故照明装置。

2.7变电站防污及抗震措施

根据2011年《四川省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XX35kV变电站属于c级污秽区,本次提高一级按照d级污秽区进行设计;按《高压电力设备外绝缘污秽等级》的要求,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电气设备的统一爬电比距≥4.3cm/kV;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电气设备的统一爬电比距≥5.5cm/kV;户内电气设备统一爬电比距3.4cm/kV(爬电比距为电力设备外绝缘爬电距离与系统最高线电压之比)。

本站电气设备均不低于此要求选择。

本变电站地处7度地震基本烈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g进行设计,电气设备均不低于此要求选择。

3电气二次部分

3.1控制、测量及信号系统

变电站后台监控系统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按无人值班变电站设计。

其功能如下:

1)计算机监控系统按分层分布式网络结构设计,系统分为两层,即站控层和间隔层,具有远方控制功能。

站控层网络采用TCP/IP协议的以太网,采用单网配置。

间隔层采用现场总线网络或者以太网。

网络媒介采用屏蔽双绞线或者光纤。

2)站内监控系统设置一台服务器兼操作员站。

站内设逆变电源(UPS)一套作为站内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