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形势.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873990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docx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我国经济形势.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docx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

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艰难,国内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

面对错综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扎实推进各方面工作,经济社会发展总的开局是好的,实现了稳中有进、平稳开局。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指标处于合理区间

   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宏观调控不断创新和拓展思路,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统筹施策,使经济增速、新增就业、物价涨幅等主要指标保持在年度预期目标的合理区间。

   一是经济实现平稳增长。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6%,其中一季度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经济增速连续5个季度稳定在7.5%左右的区间。

着力扩大有效内需,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性作用得到较好发挥。

通过促进居民消费升级、优化消费环境等措施,居民消费持续较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4%,增幅同比加快0.2个百分点。

“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积极推进,不断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1%,其中民间投资增速达23.4%。

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内需拉动,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99.1%。

   二是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切实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强重要商品产运销衔接,市场供应得到较好保障;针对蔬菜、瓜果由于天气影响价格明显攀升,加强跨区调运和价格监管;年初生猪价格持续走低,适时启动调控预案,猪粮比价逐步回升到合理水平。

居民消费价格除2月份受春节等因素影响,其余月份涨幅均在2—3%;上半年同比上涨2.4%,涨幅同比回落0.9个百分点。

   三是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各级政府采取多种措施稳定和开发就业岗位,强化就业服务,加上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发展加快,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作用增强,就业形势和劳动关系保持基本稳定。

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25万人,同比多增31万人;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4.1%,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基本维持在5%左右。

重点群体就业稳步推进,截至7月1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73.3%,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失业人员再就业298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94万人,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60%和78%。

   二、结构调整稳中有进,转型升级加快推进

   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加强政策引导,把经济下行压力转化为调结构的动力,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切实落实支持企业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一是农业生产继续向好。

继续加大“三农”扶持力度,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断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提高。

初步统计,全国夏粮产量达到2638亿斤,比上年增产39亿斤,其中冬小麦连续第十年增产;夏收油菜籽产量1348万吨,同比增长3.4%。

畜牧业形势总体稳定,猪牛羊禽肉产量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生猪出栏34211万头,增长1.1%。

蔬菜在田面积增加,水产品生产稳定增长,玉米等秋作物长势良好。

   二是高新产业和服务业发展较好。

强化创新驱动,印发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

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6%,快于规模以上工业2.3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9.6%,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

去年以来服务业增速持续加快,对稳定增长、稳定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上半年增速达8.3%,快于第二产业0.7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45.3%,比上年同期上升1.6个百分点,以金融、物流、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三是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

东部地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型引领作用明显,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智能设备、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发展良好。

中西部地区继续发挥后发优势,依靠资源、劳动力等要素优势着力吸引东部产业转移,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高于东部,上半年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和10.5%,快于东部地区1.3个和1.8个百分点。

国家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四是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积极推进。

国务院研究部署了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等规划加快实施。

严格对涉及电力、煤炭、钢铁等行业的环评审批,大力实施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减排项目。

进一步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大力发展节能、资源循环利用和环保产业,加快脱硫脱硝、生活垃圾和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

上半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3.4%,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呈下降态势。

   三、改革攻坚取得新进展,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

   依靠改革开放解决发展中的难题,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发布实施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国际经贸合作加强,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一是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推进。

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经全国人大审议通过,新组建部门的“三定”方案全部完成。

政府机构简政放权取得实质性进展,取消和下放了能源、交通、通信、文化等领域183项行政审批等事项。

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加快有序推进。

铁路政企分开进展顺利,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推动。

   二是财税金融改革不断深化。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行业地区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

对小微企业中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将惠及600万户小微企业。

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范围稳步扩大。

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民间资本投资金融业的准入条件进一步放宽,人民币兑澳元直接交易启动实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扩大至全国。

   三是资源性产品价格、教育卫生等领域改革稳步实施。

成品油价格形成新机制运转顺利,重点电煤价格与市场煤价格完全并轨,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调整方案平稳出台。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升学取得进展,已有30个省份制定了具体工作方案。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数量由307种增加到520种,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扩大到1000多家。

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开始启动。

   四是对外经济稳步发展。

外贸增速比去年同期有所提高,上半年出口、进口分别增长10.4%和6.7%,但外需低迷问题仍然突出,6月份当月出口下降3.1%。

为有效应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国务院近期研究确定了促进贸易便利化推动进出口稳定发展的一系列措施。

自贸区建设取得重大成果,与冰岛、瑞士签署了自贸协定。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启动实施。

对外投资合作持续快速增长,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增长28.7%。

   四、加大基本公共服务力度,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紧紧围绕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稳步推进各项社会保障工作,民生等重点领域得到较好保障。

   一是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

教育均衡发展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得到加强,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和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进展顺利,对农村贫困地区高等教育招生人数定向增加。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加快实施,总建设规模约为450万平方米的全国地市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全面推进。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加强,重大公共卫生项目覆盖面逐步扩大。

H7N9禽流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二是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截至6月底全国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达到4.87亿人,比上年底增加350万人。

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继续提高,连续第9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调整后月人均养老金近1900元,惠及6800万左右企业退休人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到280元。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积极推进,截至6月底新开工440万套,基本建成236万套。

   三是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

农民收入增幅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817元,同比增长11.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其中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均保持较快增长。

6月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7111万人,同比增加444万人,增长2.7%;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2477元,增长12.6%。

城镇居民收入增速略有放缓,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49元,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

   此外,四川芦山地震灾害救援及时有力有序,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较好保障,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发布实施;及时启动甘肃定西地震应急响应机制,迅速组织力量展开灾后救援。

   总的来看,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具备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经济基本面是好的,下半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总体平稳发展态势。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国际和国内、长期和短期、结构性和周期性因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多年未有的错综复杂局面。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正在深度调整,复苏基础尚不稳固,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增多。

从国内看,经济既有增长动力,也存在一定下行压力,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财政金融领域风险不容忽视,雾霾天气、饮水安全和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不容忽视。

这些都需要切实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当前,既要充分看到经济发展中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发展信心,也要高度重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增强忧患意识。

在工作中,要贯彻落实好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协调性,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稳中有为。

坚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努力实现三者有机统一。

   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更有效地激发企业活力。

一是更准确地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信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

二是更加注重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注重通盘考虑政策设计,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和就业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不超出上限,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潜在风险。

三是更多地运用经济、法律和技术手段,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分类指导、有保有压、有扶有控,加强政策协同配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差别化的调控。

四是更好地依靠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和自我调节作用,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平稳,但也面临多年未有的错综复杂局面。

全球经济复苏艰难,仍然不提供“增长红利”;国内经济发展中的“两难”问题增多,进入“结构性减速”阶段。

应对这一局面,需要智慧和勇气,仍然要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优先考虑的选项,从激活经济内在活力入手,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

国民经济运行总体上平稳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基本处于平稳态势,需求面和供给面形势相对稳定,就业情况总体平稳,物价涨幅较为温和。

  从供给面来看,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

从三大需求来看,投资增速较快,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20.1%。

其中,房地产投资增长20.3%,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3.7个百分点;市场销售增长平稳。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76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2.7%。

  外需方面,进出口增速回落,出口回落幅度大于进口。

上半年,进出口同比增长8.6%,增速比一季度回落4.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10.4%,回落8.0个百分点;进口增长6.7%,回落1.9个百分点。

  由于劳动力市场需求仍较为旺盛,继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成为普遍现象。

截至7月2日,全国20个省(区、市)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为16%。

在国内货币流动性相对宽松、最低工资涨幅较大等因素作用下,居民消费价格保持温和上涨态势,上半年CPI同比上涨2.4%,比去年同期回落0.9个百分点。

受国内产能过剩、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稳中趋降等因素影响,3月份以来,工业生产者价格环比和同比呈下跌趋势,上半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幅度达到2.2%。

这说明工业部门产能过剩未能化解,供给大于需求的矛盾比较突出,工业生产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工业增长相对偏弱。

  分析起来,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金融支持经济增长的效率下降,系统性金融风险上升。

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达10.1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38万亿元,但对实体经济支持效率并不高,其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债增长较快,大量货币资金被用于“借新还旧”。

而且,不少社会资金“避实就虚”,包括部分资金通过理财产品等形式在金融机构之间互相持有,并未用于实体投资;一些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矛盾长期累积,一旦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发生变化,就会出现短期流动性不足。

这些原因引起了6月中下旬国内银行间市场资金骤紧,同业拆借利率大幅飙升,引发股票市场恐慌性暴跌。

  二是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刚性财政支出增加。

上半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同比增长7.5%,增幅同比回落4.7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教育、科技、文化、社保和医疗卫生等领域支出刚性大。

上半年,全国公共财政支出同比增长10.8%,增速高出财政收入3.3个百分点。

财政赤字压力加大,政府债务负担和财政风险上升,财政政策空间明显收窄。

  三是制造业产能过剩严重,化解任务艰巨。

产能过剩行业已从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造船等传统行业扩展到风电、光伏、碳纤维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许多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75%,处于严重过剩。

  四是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加大。

作为经济景气状态的先行指标,由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共同发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6月份为50.1%,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为4个月来最低水平。

汇丰银行公布的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初值为48.3,也低于市场预期,并创9个月来新低。

这表明,我国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加大。

  ?

经济增长下行的外因内因

  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仍然不提供“增长红利”。

6月份世界银行发布了最新《全球经济展望》,预测全球经济增长约为2.2%左右,这比1月份世界银行的预测调低了0.2个百分点。

  发达经济体中,美国经济预期也被调低。

6月26日美国商务部公布一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年率计算增长1.8%。

这一数字尽管高于前一季度的0.4%,但明显低于5月底估测的2.4%。

欧元区仍然处于经济萎缩中。

欧盟统计局6月份公布,今年一季度,欧元区和欧盟的国内生产总值环比分别下降0.2%和0.1%,同比分别下降1.1%和0.7%。

世界银行预计今年欧元区经济将为负的0.6%,原来的预测是负的0.1%。

日本经济研究中心认为今年一季度日本经济将有所增长,预计全年实际经济增长率将超过2%。

安倍政权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支持公共投资等一系列经济支援预算案的通过,起到了日元贬值、股市上涨效果,将提高经济增长率0.5个百分点。

但这些政策措施均非安倍原创,别国经验早已证明其效果并不持久。

  在发展中国家里,世界银行预测,2013年11个新兴经济体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增长率可能为6.2%。

但俄罗斯、印度和南非等三大金砖国家困难也较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4月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已将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2013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由此前预测的8%、4%、6.2%和2.5%分别下调至7.8%、3.7%、4.9%和1.5%。

  国际社会曾津津乐道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虽初现端倪,但未成气候。

一些重要科技领域显现出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但这个新事物要成为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经济景气的强大动力则云路尚遥。

  从内在原因看,我国经济增长进入“结构性减速”阶段。

  研究表明,世界上大多数经济体都经历或将经历“结构性增速”和“结构性减速”这两个过程。

1978年至2008年我国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9.8%,这是“结构性增速”过程,其经济机理是生产要素结构和产业结构都推动“增速”。

从生产要素看,劳动投入增长和劳动参与率的提高、资源要素资本化和资本形成能力的增强、工业技术的广泛采用;从产业结构看,资源配置从效率低的一次产业向效率高的二次产业转移,这些经济活动都支撑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但现在这些因素都发生了变化,劳动投入和劳动参与率趋向下降;资源资本化已基本结束,资本报酬递减导致资本投入增速亦呈下降之势,二次产业的技术创新面临瓶颈;产业结构缓慢向三次产业转移,但三次产业中的技术创新以及传统行业的效率提高都面临动力不足的挑战,这些因素都导致我国经济进入“结构性减速”阶段。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增长将进入一个位于7%至8%之间较以往略低的速度水平上。

我们要正确认识到当前增长速度下降是客观经济规律使然,片面追求快速度,已无经济规律依据,唯有强调质量和效益,追求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

  从统计数据看,上半年,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1129.6亿元,同比增长7%;1至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0812.5亿元,同比增长12.3%。

这些信息表明,虽然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下行,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趋于改善,而这正是今后要着力追求的目标。

  ?

怎样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

  不刻意追求快速度、但保持经济的合理增长速度仍然是重要的。

怎样保持我国经济的合理增长速度是经济发展指导思想上的一个重大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快速发展的基本经验是两条:

一是依靠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来激活经济的内在活力;二是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适时、适度地调节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变量关系,使之达到新的平衡。

从目的和效果上观察,前者着眼于长远的体制与机制建设,调整的是结构关系,通过改革达到结构优化的目的,但在不少情况下,它难以对经济增长速度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因此还需要国家采取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措施。

通过这些调控措施较快地改变经济运行中的数量关系,特别是内外需求的数量关系达到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

但这些调控措施往往都只有短期效果,不解决经济内在活力问题。

  2009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严峻形势中,国家采取了强有力和大力度的政策调控,这在当时的特殊情况下是必要的,它有效刺激了内外需求,使我国实际经济增长率仍保持了较高水平,但在我国经济增长结构性减速规律的支配下,一旦刺激措施弱化或退出,经济增长率便向潜在增长率靠拢而趋于下降。

这说明,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仍然要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优先考虑的选项;而政策调控只能是第二位的、或辅助性的。

  当前,我国国内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短期经济运行问题相互交织,发展经济面临的“两难”问题增多。

例如,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大与保持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矛盾、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与发挥财政对经济增长支撑作用的矛盾、制造业产能严重过剩与发挥制造业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和调整产业结构的矛盾、房地产价格上涨与稳定房地产投资的矛盾、稳定出口市场份额与人民币升值压力的矛盾等现象,都说明简单依靠政策调控来改变数量关系,特别是依靠刺激内外需求,都只能事倍功半,甚至会加大财政金融风险,恶化经济结构,进一步弱化经济自主增长的动力。

因此要多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视角来探寻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5月份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发改委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9项重点工作的部署,7月初国务院原则批准了上海市关于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试验方案,针对6月份金融领域出现的短期流动性恐慌,国务院领导强调解决资金问题的思路是要盘活存量、用好增量,进一步解决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问题。

这些举措都反映了新一届国家领导在经济运行管理中更加重视从改革开放、激活经济内在活力入手的新理念。

当然,在必要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适时适度地采取政策调控措施仍然是保持经济合理增长速度不可或缺的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