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楼导游词.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875604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楼导游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土楼导游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土楼导游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土楼导游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土楼导游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土楼导游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土楼导游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土楼导游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土楼导游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土楼导游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土楼导游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楼导游词.docx

《土楼导游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楼导游词.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土楼导游词.docx

土楼导游词

土楼导游词

篇一:

土楼导游词

永定客家土楼民俗文化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你们这次闽西之旅的导游,我姓李,大家可以叫我小李,在这里,我先代表我们开心旅行社欢迎大家来到我们闽西游玩。

今天和我一起为大家服务的还有我身边的这位张师傅,张师傅已经有10多年的驾龄了,大家可以放心乘坐!

我和张师傅,都是地地道道的客家人,大家都知道,我们客家人是最热情好客的,所以,我们今天也特别希望在座的各位可以在闽西玩的开心,吃的放心,住的安心!

相信我们美丽的闽西风光一定会给您留下难忘的印象。

我们今天将要去参观的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

在20XX年7月7日福建土楼申遗成功。

福建土楼主要是分成永定土楼群、南靖土楼群和华安土楼群三部分,今天我们要去参观游览的是永定土楼王子—振成楼。

说到土楼啊,这还得从客家人谈起。

很多人误认为“客家”是一个少数民族,其实客家是中华民族中汉族的一支特殊的民系,客家人原是居住在黄河中下游流域一带的衣冠士族,由于战乱和天灾,自西晋以来,经过5次大迁徙,历经艰险,南迁至现在的闽粤赣三省一代,在宋末元初,形成了一支汉民族优秀的民系—客家。

如今,客家人已经遍布世界各地了,据第十六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期间的不完全统计啊,人数在1.2亿左右。

而我们的客家话也成为了我国十大方言之一。

那现在我说句客家话让大家来猜猜我说的是什么意思:

欢迎大家来永定土楼!

各位嘉宾,眼前的这座就算最具代表性的土楼王子—振成楼了。

介绍振成楼之前,我们先认识一下它的设计者林鸿超先生,林鸿超三林氏21世子孙,生于1880年。

他从小聪明好学,是清末的秀才,建筑设计师,曾任民国众议院会员、中央参议员。

对《易经》颇有研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林鸿超父亲是林氏20世的林仁山,也就是建造福欲楼的林氏三兄弟中排行最小的林仁山。

林仁山祖上以经营日升牌烟刀起家,他想独资兴建规模宏大的土圆楼,但因劳累过度于1906年不幸过世。

为了实现父亲的遗愿,民国元年也就是1912年,林鸿超亲自设计并会同堂兄弟林莲生、林秀生、林云璈一起合建了振成楼。

在振成楼内中厅石柱楹联旁边有石刻文为证。

建楼这一年,林鸿超参加了辛亥革命,第二年被选为中华民国众议院议员。

1923年,他告老还乡,一直居住在振成楼,至1946年才迁居香港,1953年病逝,享年74岁。

现纪念墓地在香港。

眼前的振成楼于1912年开始建造,用了5年的时间才全部竣工,花了当时的8万光洋。

现在一个光洋就是130元的市场价,也就是说花了相当于我们现在的1000多万人民币才建造而成的。

土楼客家人是十分重视住宅遗址,认为风水的好坏关系到是否适宜居住,甚至关系到整个家族的兴衰,关系到未来的福与祸。

如果去掉封建迷信的因素,实际上好的风水师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封建规划专家。

这座楼的建造也是十分讲究风水的。

请大家注意观察,振成楼坐北朝南,依山傍水,楼的左右两边是魏延曲折的大山,楼前地势开阔平坦,远望山峰错落有致,连绵起伏。

楼的右边有条小溪流,门前建有一口池塘,聚水宅前,有人说这种选址吻合了风水学中“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之说,被认为是宝贵吉祥之地。

青龙主阳,白虎主阴,讲的是一个阴阳平衡的道理,朱雀指的是凤凰,凤舞于九天之上,意味着楼前要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道教上有一位玄天上帝,便是玄武,意思是说:

有了玄武这位守护神作为靠山在背后坐镇,可以为你挡风遮雨,自然就固定了。

《易经》说“圆是天,是宇宙的表象”。

土楼客家人崇尚圆,把圆当做是天体之神来崇拜,这就是永定人建造圆楼的基本理念。

我们来看振成楼的外观,它主体是圆楼,左右两边建有对称的半月形厢房,整体外观就像一项古代官员的乌纱帽,再加上楼前面正好有一条小溪流环抱着它流过来,就像是古代官服上面的佩戴,而后面的山就像是太师椅的靠背,两面的山就是它的两个扶手,前面的山又好像是一个案台,所以整体看起来又好像是一名官员在太师椅上办案一样。

各位可以站在这个位置照相留念。

篇二:

福建土楼导游词

福建土楼导游词

a线(田螺坑土楼景区):

田螺坑群——裕昌楼——塔下村

一、田螺坑土楼群——

(车上)如今福建土楼荣获世界遗产以后,田螺坑土楼群——俗称“四菜一汤”,成了标识,名扬天下。

很具有观赏价值,是土楼王国,皇冠上的明珠!

南靖境内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土楼有两群两楼——“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以及最高的方楼“和贵楼”和最精美的圆楼“怀远楼”。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田螺坑土楼,早就有诗赞美:

田螺坑畔土楼家,雾散云开映彩霞。

俯视宛如花一朵,旁看神似布达拉。

或云宇外飞来碟,亦说鲁班墨斗花。

似此楼形世罕见,环球建苑出奇葩。

作者是中国古建筑专家罗哲文教授。

除了诗写得好,把田螺坑时间和空间的美丽都容纳进来了——不信大家到达后再评议。

(田螺坑来历)关于“田螺坑”地名有两种说法。

一是地形地貌说。

我们现在驱车的公路,向上或向下,都是一圈又一圈,像不像走在田螺壳上呢?

另一种是民间传说——田螺姑娘的故事:

(田螺姑娘故事)据说600年前,有一个叫黄百三郎的青年翻山越岭来到这里,见此地依山傍水,景色极佳,就在这里搭盖草寮,放养鸭子。

母鸭吃了小田坑里的田螺,每天都会生下双黄蛋。

由此,他慢慢地积蓄了一点家业。

有一天,黄百三郎正在田间放养母鸭,突然,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

黄百三郎急忙赶着母鸭回草寮。

这时,从一块山石旁传来阵阵“救命啊!

救命啊!

”的呼叫声。

黄百三郎循声而云,只见一条巨大的蟒蛇正向一位农家姑娘逼去。

黄百三郎三步并两步,用赶鸭的竹竿,奋不顾身地与蟒蛇展开搏斗。

蟒蛇最后被勇敢的三郎赶跑了,姑娘得救了!

姑娘激动又含羞说:

“我家住东面的船场镇石门岩螺丝洞,探亲途径路过此地,今日遇险,幸得大哥相救;承蒙不弃,小妹愿意做你的干妹子,帮你操持家务一段时间,算作报答救命之恩吧!

”,后来。

村里的老人看他们两个情投意合,于是撮合他们结为百年好合!

小两口从此生儿育女,繁衍后代,在田螺姑娘的帮助下,家业越来越兴旺,并为后代建造土楼打下了基础。

子孙们为纪念先祖,就把这里称为田螺坑。

(上观景台)俯视“四菜一汤”。

大家看,田螺坑土楼群座落在海拨787米的湖岽(dōng,削平的小山顶)山半坡上。

据说玉皇大帝曾经到此考察民间疾苦——土地公呈现午餐——临走时忘了撤席——留下了诺大的“四菜一汤!

中间这座方形楼叫做步云楼,建于1796年,取平步青云之意,寓子孙后代读书中举,仕途步步高升,青云直上。

右边是振昌楼,建于1930年,它与众不同之处是内堂坐正西南,与门在同一直线上,反映“富不露白”的风水文化理念;最外面那栋——椭圆形楼是文昌楼,建于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取文运昌隆之意。

它是目前唯一的一座椭圆形的土楼;靠我们最近这栋是和昌楼,建于1796年。

和昌楼被毁后于1953年重建;靠它前面这栋是瑞云楼(瑞云——指牡丹,吉祥富贵之意,喜欢阳光充足,土地富饶的地方)座落在五座楼的内隅,有藏风聚气之功,体现了含蓄吉顺的朴素观念。

“四菜一汤”五幢楼依山而建,与层层梯田相呼应,奇异秀美。

大家说像不像一朵花呢?

有人还说“四菜一汤”边上有两条长方形土楼,像一双筷子,搁在那里?

像不像呢?

它在邀请大家入席就餐。

《红楼梦》中说过一句话:

“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

”我们今天见到田螺坑“四菜一汤”加上一双筷子,在天地之间一摆就那么天长地久,永不散席,太厉害了!

据专家、学者考证,“四菜一汤”五幢土楼之间采用黄金分割比例2:

3、3:

5、5:

8而建造的;史学家、地理学家称这五幢土楼反映了《周易》金、木、水、火、土的杰出代表。

天方地圆,方形的步云楼为天,紧挨四周的圆土楼为地。

这五幢土楼又附会于易经八卦的阴阳理论,反映了中国传统的神秘文化。

世界遗产标志——就是一个方圆图案的浓缩,不知道是巧合还是人为?

现在留15分钟时间,给大家照像。

如果在观景亭长石登上往下照,第二根栏柱事最佳摄影位置和角度——请注意安全和谦让,谢谢!

十分钟后我们亭外集合!

(上车,继续前行)各位团友,田螺坑土楼群在建造时并没有刻意的规划。

这种美妙组合完全是一种神奇的巧合,成为后人玩味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引起国内外学者、专家的浓厚的兴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文森·安德烈称赞“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建筑模式。

”上海同济大学路秉杰教授说:

“没有看到田螺坑土楼群,不算真正看到土楼。

(下车,走石径)现在我们走的这条石径,建于清代,和步云楼是同一时间兴建的,也是当时土楼通往外面世界的必经之道。

在石径左侧梯田观察,我们可以看到整片土楼群起了变化。

刚才我们在上面景观台上,向下看,是俯视,5幢土楼呈平面排列。

而从这里看过去,5幢土楼呈一条斜线排列,构成了另一景象。

这在中国园林审美原则中,叫步换景移,是一种流动美。

沿石径而下,两侧都是层层梯田。

秋天,稻谷成熟,背景一片金黄。

春夏,禾苗茁壮,梯田一片葱翠。

如此美丽的景色映衬土楼,多么淳朴、和谐。

难怪美国盖蒂保护所副所长内维尔·阿格纽和澳大利亚遗产委员会组成的考察组考察时评价:

“这是我所见到的最漂亮的、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民间建筑。

”不知大家有没有同感?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田螺坑土楼群,去领略一下它的奇特外形和构造、精巧的组合,以及深层的文化内涵,感受它的传统精神和神秘色彩。

(步云楼)方形土楼,位于土楼群中间,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

坐东北朝西南,占地1393平方米。

高3层,11.93米,面宽29米,内通廊式,每层26间,共78间,设对开4部楼梯,1个大门,楼顶层有4个射击口,底墙厚1.15米。

进入楼内,我们发现此楼前低后高,保留地势,托山而起,从门厅到后厅有三层台阶,步步高升,使我们一下子就理解命名“步云”的意义。

这幢楼内无水井,因为地势太高,水井设在楼外,并且在井周围砌条水沟,供排水用。

底层四角的房间开一个窗,其余的都不开窗,比较特殊。

(和昌楼)“和昌”为吉祥语,为“和气昌盛”的简约。

圆形土楼,位于步云楼东侧。

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

坐东北朝西南。

占地1268平方米,高3层,12.3米,内通廊式,每层22间,共66间,设两部楼梯,1个大门,楼顶层有4个射击

口,底墙厚1.2米,内院以鹅卵石铺地,有1口水井。

与步云楼不同底层不开窗的,是通例。

这幢原来建的是方形,20世纪30年代被土匪烧毁。

1953年在原址上重建时改为圆楼,我们今天参观找不到当时方楼的任何痕迹。

如果不是那把大火烧掉重建,我们今天也看不到“四菜一汤”,成为“三菜二汤”,也感受不了“花一朵”了。

(振昌楼)“振”,作为动词,含“奋发”、“奋起”意。

“昌”为“昌盛”。

“振昌”意为“奋发昌盛”。

圆形土楼,位于步云楼西侧。

建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

坐东北朝西南,占地976平方米。

高3层,11.53米,直径33米,内通廊式,每层26间,共78间,设有两部楼梯,1个大门。

底墙厚1.2米,内院以鹅卵石铺地。

我们在上观景台上说了,振昌楼“富不露白”风水观念。

大家看,中厅与大门并不对称,与门不在同一直线上,而是偏左吧。

这是一。

第二,同步云楼一样的原因,在院内找不到水井。

水井放在楼外。

(瑞云楼)“云”为天象。

“瑞”为“吉祥”意。

“瑞雪兆丰年。

”“瑞云”即“祥云”环绕的人居环境。

圆形土楼,位于步云楼的东南侧,建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

坐东北朝西南,占地1063平方米,高3层,11.2米,直径35米,内通廊式,每层26间,共78间,设两部楼梯,1个大门。

底墙厚1.2米,内院以鹅卵石铺地,有1口水井。

(文昌楼)除了上面所说“文运昌盛”意思外,“文昌”还是一位神灵的名字,叫“文昌帝君”,是主持人间禄籍的民间神灵。

椭圆形土楼,位于步云楼的西南侧。

建于1966年。

坐东北朝西南,占地1288平方米。

楼长径45.7米,短径34.5。

高3层,11.8米,内通廊式,每层32间,共96间,设两部楼梯,1个大门。

楼外墙顶层有4个瞭望台,4个射击口,底层楼厚1.2米。

内院用乱毛石铺地,有1口水井。

首先,让我们穿过门板用厚杉木铁皮制作的森严大门,不像北方四合院有边门、侧门和后门。

土墙通常有1米多厚,能挡住枪弹;门框、门槛用大石砌成,两片大门厚10厘米,还加上根门闩推进墙体预留的数米长的门闩洞内,将门板紧紧卡住,非常牢固。

除非撞塌墙体,否则就是从外面伸进,锯子锯断门闩中部,它仍然卡在门上,无法从外面开门。

土楼中心是露天大天井,房门和窗户因为圆形,都朝天井开。

土楼外墙内墙是同心圆砌成的一段段圆弧,外长内短。

房间的隔墙都显放射状,形成的房间像柑桔那样一瓣瓣围聚成一周,当地人称“斧头间”。

天井内通常都有水井。

这楼内的水井偏于左侧。

楼内有米碓、谷砻、石磨、风车等设施,与大厅相对的一间敞厅,是操办土楼人家红白喜事之处。

土楼的底层,除了厅堂、梯间之外,一般是厨房和餐厅。

顶屋一般不装天花板。

这样何处出现漏雨、裂缝、断裂,都看得清楚,以便即时维修。

土楼屋顶平缓,用的青瓦,中脊和出水口都用青砖压牢,既防风又点缀屋面。

站在文昌楼第三层,朝上往上看,上面的土楼层次排列,与楼后的大山相融洽,显得特别雄性。

说到黄氏家族。

自明初开基以来,已有26代传人了。

就以此居住和活动,繁衍世世代代,香火不绝。

现仍有300人居住。

黄氏家族在台湾台中、台北尚有发展,逢年过节,返乡认祖归宗,远源流长,热闹非凡。

好的,现在留15分钟时间,让大家自由活动。

然后在村口集中回车上,还要到下观景台参观!

(乘车,到下观景台)大家以上看了,听了。

现在到了坡底山路上,再来从下往上看。

田螺坑土楼窗户不被屋檐遮住了,一个个特别明显;有些特意用白色石灰镶边,那些依地形高低错落建立土楼,一层托着一层、一幢挨着一幢,十分壮观,给人以西藏拉萨布达拉宫的感觉。

从上观景台俯视,看不出五幢土楼不处在同一个地平线上,甚至那椭圆形的楼与其他三幢圆形的楼的区别也看不出来。

下观景台仰视,终于看到五幢建在高低不同的台地上,错落有致,层叠相间,宛自天成。

苏东坡说庐山“远近高低都不同”;田螺坑土楼群不是“远近高低”,而是“远近俯仰都不同!

”。

随着天气的的变化,田螺坑的景观有很多变化,但也不能在这儿等上十天、半月吧!

但是,田螺坑土楼群成为世遗后,政府已完成了夜景工程。

如果团友中有想寻找田螺姑娘做朋友的帅哥,或者想找三郎大哥的靓妹,可以小住几天,说不定,还真让你们偶遇了呢!

一、裕昌楼

从田螺坑驱车五分种车程,山谷里除了山林小溪——看不到现代建筑;这要归功于南

靖的领到动员工作做得好——保护世界遗产,人人有责!

附近的居民拆除了——现代派房屋、以及农村的猪圈牛棚鸭舍!

农民的保护意思和觉悟也逐步提高了,

大家可以看到——“东歪西斜”700年的指示牌;裕昌楼快到了!

而右边映入视野的土楼——就像我们看到的城里的“情侣”一样!

在路边就“打kiss了!

”,边上还有一个观众喔!

——我们都把她们叫——“情侣楼”——将来可以开发成一个新节目!

哈哈!

(停车场到了,请下车)

大家现在看到的“裕昌楼”了——外墙斑驳陆离,像个饱经风雨的老者!

这边是南靖县书洋镇下版村,在依山傍水处屹立着。

这幢土楼建于1308年,是土楼王国现存最古老的土楼了!

圆形,五层,每层54开间,共270间。

这幢土楼有三大特点:

1、不是一姓一宗所建,而是五个姓氏,相当于我们现在“集资房”;你出多少钱,建多大的房,也就住多大的房。

据查,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38岁迁于下版刘氏五世刘永禄召集罗、张、唐、范四姓族人,商议共建一座大土楼。

每个姓氏按所需房间,划分为五片区,大片区13个开间,小片区9个开间,每片区设一部楼梯,外墙设五个瞭望台,体现了土楼设计理念上五行居住哲学,企求五谷丰登、五福临门的美好愿望!

2、不是一姓一宗所建,五姓族人共同生活在一栋土楼里,这可能是当时的经济条件比较困难的缘故吧;大家进了大门看到——中庭还有一座圆楼,是全楼的中心,

也是社会活动的场所,上堂即祖堂!

祖堂大门朝东,有“紫气东来”的含义。

门内地板上,用鹅卵石镶嵌成五行图案——金(△)、木(+)、水(≈)、火(m)、土(∧),这些象形文字是中国建筑文化内涵丰富的表现!

它们若隐若现,神秘莫测;既是避邪符号,又可能代表五个姓氏的业主。

祖堂有三个门,正门是喜门、左边是生门,右边是丧门。

从这三门出入有严格楼规民约:

凡办喜事或求神拜佛从喜门进出;凡祈求小孩平安长大,有所作为,从生门进出;凡办丧事从死门进出。

我们今天来考察、参观,是好日子,当然要从喜门入,喜门出,图个吉利!

好不好呀?

1、大家看——楼的第三层倾斜的离谱——最大角度有15度!

是地震缘故造成的?

还是人为故意而为之?

还是其他原因呢?

据说,建造土楼邀请的大师傅,在裕昌楼建造到第二层时,远方有消息通报又有

大的建楼工程急着需要请他;他想这边剩下的包工交给大徒儿就绰绰有余了(有点像现在的包工头喔?

);另外也想考验一下大徒儿是否可“出师”了!

师傅走以后——大徒弟突发奇想,将第三层立柱倾斜设计——第四、第五层有直行往上!

增强视觉上的美感和创意!

楼建成后——楼主们纷纷抗议!

大徒儿大声说——这是我的主意!

如果楼会倒塌或者其他危险;可以先押我一半的工钱!

结果几百年下来安然无恙!

这不得不佩服这位——神奇小子——犹如鲁班再世!

有建筑专家认为是——运用力学原理,不太承重的柱樑,可以不在同一直线上,增加美学视觉效果!

木结构建筑——早有“勾心斗角”等营造法式;但没有“歪柱斜梁”一说,不知是否是创新喔?

这里的农民有种说法叫:

“七竹八木”。

什么是“七竹八木”呢?

那就是农历七月份砍竹子、八月份伐木,是最好的季节,既风干,又没有虫蛀。

俗话说——水浸千年松,风吹万年杉!

土楼一般选用上好的杉木做梁柱大料!

“他们有时还会用不太风干的杉木做门窗,刚开始关不密,几年以后就关密了。

当时建造第三层所用的柱子——有可能是在其他月份砍伐的木材——为了赶工,没有等风干就用上了,建成时发现不了——过了一段年限后,就有可能向一边斜了!

到底是何道理——各位贵宾请细细思量和推敲!

不管咋说,我们本地人——一般都叫此楼“东歪西斜楼”,不叫“东倒西歪楼”,图个吉利!

4、好的——我们现在去看一看此楼的另一奇特之处——“水井”在厨房!

这不要说在土楼,就是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

————水井咋会挖在自己房子里呢?

原来啊——这一排的厨房下面刚好是地下山泉所流过的地方,呈扇形状;泉水离地面不深——水井也无需挖太深,才一米左右;但每天上午,积累一晚的山泉会溢到井栏!

真是免费的——矿泉水啊!

自来水公司、矿泉水厂在此地投资怕找不到市场!

大家品尝一下,看看——是否甘甜呢?

粘点财运,图个吉利!

嘿嘿!

篇三:

永定土楼导游词

永定土楼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你们这次闽西之旅的导游,我姓李,大家可以叫我小李,在这里我代表我们开心旅行社欢迎大家来到我们闽西游玩,今天和我一起为大家服务的有我身边的这位张师傅,张师傅已经有十多年的驾龄了,大家可以放心乘坐。

我和张师傅都是地地道道的客家人,大家都知道我们客家人是最热情好客的,所以我们今天也特别希望各位能在闽西玩的开心、吃的放心、住的安心,!

相信我们美丽的闽西风光一定会给您留下难忘的印象。

今天我们将要参观的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

在20XX年7月7日福建土楼申遗成功。

福建土楼主要是分成永定土楼群、南靖土楼群和华安土楼群三个部分。

而我们今天参观游览的是永定土楼。

永定县内现存各式各样土楼30多种,两万多座,其中以方形、圆形和府邸式土楼为主,是闻名遐迩的“土楼之乡”。

有人说永定土楼长得像个句号,却引出了无数个疑问号和惊叹号。

现在就让我们去看看这长得像个句号的建筑是怎样让人发出无数个疑问号和惊叹号的。

各位游客,由于时间关系永定土楼无法一一参观,今天带大家重点参观的是“土楼王子”—振成楼。

请大家跟我来,振成楼始建于1912年,费时5年时间建成,耗资当时的8万光洋,占地面积5千多平方米。

现在耸立在我们眼前的就是振成楼了,大家看,振成楼坐北朝南、依山傍水,完全符合了风水学中的“左有青龙、右有白虎、前有朱雀、后有玄武”之说,被认为是富贵吉祥之地。

从远处看像一座堡垒,加上它的左右两个厢房,大家看像不像是古时候的官帽呢?

右边的厢房是过去教书育人的地方,左边的厢房是过去“打烟刀”的作坊,烟刀就是切烟丝的工具,这可谓是教育经济两手抓。

振成楼由内外两环楼构成,外环是土木结构,内环是砖木结构。

它的外墙高16米,共四层。

一层是厨房、膳厅,二层是仓库,三四层是卧室。

好的,各位,我的问题来了,有谁知道为什么土楼的一二层不设窗户呢?

其实,在客家人刚迁移到这里的时候常遇外敌入侵,只要关上大门和两个边门敌人就很难入侵了。

这就是土楼的防盗自卫功能了。

土楼的最大设计特色莫过于它的防震功能了,20XX年我们国家遭遇了汶川大地震,房屋的防震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土楼的先民们早在百年前就考虑到了这个重要的功能了,大家请看外环楼的墙体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向内倾斜,形成了下大上小、向心力极强的墙体,并在墙体中放入了竹片和杉木条(),增加了墙体的拉力,大大提高了抗震能力,防震效果明显。

好的,现在就给大家半个小时的时间合影留念,半个小时后我们还是在这里集合,小李将带大家到土楼里面参观,我们一起揭开土楼的神秘面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