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研究本科毕业论文设计.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875878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研究本科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研究本科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研究本科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研究本科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研究本科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研究本科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研究本科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研究本科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研究本科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研究本科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研究本科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研究本科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研究本科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研究本科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研究本科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研究本科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研究本科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研究本科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研究本科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研究本科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研究本科毕业论文设计.docx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研究本科毕业论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研究本科毕业论文设计.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研究本科毕业论文设计.docx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研究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研究

摘要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进程。

积极探索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于保障农民切身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农村建立养老保险的迫切性,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逐渐加快,农村老龄化速度和规模都已超过了城镇,加之农村近年来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以及土地保障功能的下降,农民对养老保险的需求日益高涨。

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历史变迁,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政策变化对新型农村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必要条件。

结合近几年新农保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农民缴费意愿低、新农保基层经办力量薄弱、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困难等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对策建议

 

ABSTRACT

Ruralsocialendowmentinsurancesystemisanimportantpartofsocialsecuritysysteminourcountry,establishandimprovethenewruralsocialendowmentinsurancesystem,notonlyisrelatedtoagriculture,ruralareasandfarmers’vitalinterests,butalsototheprocessofourcountryrealizewell-offsocietyinanall-roundway.ActivelyexploretoperfectanewtypeofruralsocialendowmentinsurancesystemsuitabletoChina’snationalconditions,toprotectfarmer’svitalinterests,andpromoteruraleconomicdevelopment,theconstructionofnewcountryside,buildingaharmonioussocietyhasimportantsignificance.

ThispaperfirstanalysestheurgencyofendowmentinsurancebuildinginChina,ourcountrypopulationagingspeedgraduallyspeedingup,theruralagingspeedandscalehaveexceededthetown,theruralfamilyendowmentfunctionweakenedinrecentyearsandthelandsafeguardfunctiondecline,farmersdemandforendowmentinsurancearegrowing.Reviewthehistorychangeofruralendowmentinsuranceinourcountrysincethereformandopeningup,thedevelopmentofsocialeconomy,governmentpolicychangesinbuildinganewtypeofruralendowmentinsurancesystemestablishmentprovidesthenecessaryconditions.Combinedwithrecentyearsanewtypeofruralendowmentinsurancesystemmaintainfarmerspaycostwilllow,appearedintheprocessofimplement,thenewfarmingkeepsorganizationofgrassrootspowervaluedifficultproblemssuchasweak,socialfunds,putsforwardsome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

Keyword:

Thenewtypeofrural,Endowmentinsurance,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

 

文献综述

国外文献综述:

经济学理论往往是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通过看不见的手,来推动个体利益和社会福利的共同增长,实现社会整体福利水平的提高。

新古典学派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阐述其分配理论时,论述了改革收入分配以增进社会福利及对贫穷者的救济问题。

20世纪20年代福利经济学派代表人物庇古提出国家实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救济制度,建立起福利经济学的社会保障理论。

1889年德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养老保险法案《老年和残障保险法》,以此为标志,人类进入现代养老的历史已经有100多年,现在全球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了养老保险制度,其中有70多个国家覆盖到农村人口。

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实施的过程中,无论是筹资方式、政府责任还是养老金待遇、基金管理都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诸多的专家学者在养老保险探索过程中,都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夯实了基础。

国内文献综述:

我国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进行探索。

2009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对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行了全面的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社会保障的发展,对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的学者较多,他们从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模式选择、政府的责任及出现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毛淑娟认为,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必要步骤,新时代下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迫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上日程。

郑功成认为可根据自地情况,分地区确定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优先发展领域,逐步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刘汉屏、李英娟认为在确保个人、集体和政府三方共同进行出资这一前提下,政府还必须根据全国各地农民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分类,通过公共财政这一手段进行多种方式的补贴,让政府真正成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领军者。

这些专家学者的研究探讨为我们在农村地区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设置了路径,为我们更好的把这项政策进行推广以惠及更多的农民提供了理论基础。

 

 

引言

研究背景及意义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20世8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试点工作和探索,但早期农村养老保险,由于存在着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参保人员自行承担基金保值增值风险等缺陷,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形成一个较为成型的制度。

随着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开始改变,土地保障功能逐步弱化,农村的养老问题已经严重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在此情况下,对我国农村正在实行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进行研究。

构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对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推动农村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一:

应对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迫切要求。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农村老龄人口已经超过城镇水平,提前进入了老龄化时期;第二:

可应对传统家庭养方式的改变。

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效果逐渐明显,4-2-1或者4-2-2型的家庭结构在农村不断增多,家庭趋向小型化,家庭的负担能力不断降低;第三:

应对土地保障功能弱化。

土地保障在农村传统养老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随着土地的大量流失和收入的减少,该功能逐渐弱化。

最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落后,各项社会保障事业迟滞不前,对农民生活的质量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地区开始正式实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迫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未能成为成型的制度。

今天,农村地区的老龄化程度无论从规模还是速度都已超过城镇,建立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迫在眉睫。

2009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首先在全国10%县(市、区)进行试点,然后逐步在全国推广。

这项惠民利民的政策,从试点到推广过程中产生了不少问题,对于这项制度的持续性产生威胁,我们必须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把这项可为广大农民带来福祉的政策坚持下去。

本文首先从农村建立养老保险的迫切性进行分析,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历史变迁,对新型农村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最后结合近几年新农保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农民缴费意愿低、基层经办力量薄弱、保值增值困难等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主要研究方法

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应用了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

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国内的大量文献进行研究汇总,寻求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的脉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以完善现行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比较分析法:

本文通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这些成果与不足,根据自己对该问题的理解,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创新之处和不足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农村养老保险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和建议。

当然,在探讨达到过程中没有对诸如如何一步一步提高统筹层次至中央统筹的途径,如何加快推进法治建设的具体方法提出建议,需要在以后的学习研究中继续探讨。

 

1.我国农村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迫切性

1.1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

21世纪将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目前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已经进入老龄社会,有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或即将进入老龄社会。

自从1999年中国也进入了老龄社会,属于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医疗水平的进步,我国老年人口平均寿命逐渐增加,同时人口增长率依然保持较低水平,我国的老龄化进入加速阶段。

21世纪的头20年我国每年将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将达到3.28%,超过总人口增长的0.66%的增长率,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人口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3067万,占到老年人口的12.37%。

伴随着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我国第二次生育高峰逐步进入老年,2020年—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每年增加620万,总人口逐步实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将进一步加剧。

预计到到2023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2.7亿,与0-14岁少儿人口数量持平。

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量将达到4亿,老龄化水平增长到30%,且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9448万,占到老年人口的21.78%。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单向流入城镇,造成农村人口结构的失衡,在我国农村出现的“未富先老”的现象,农村老龄化水平高于城市1.24个百分点的现状,这将持续到2040年左右。

1990年我国18个中国人养一个老人,2000年是10个养一个,现在3个养一个,很快将会两人养一个,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农村养老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根据2008年底抽样调查,山东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1337.28万人,全省农村老年人有794.07万,占农村总人口的16.09%,城镇老年人有543.21万,占城镇总人口的12.12%,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3.97个百分点。

1.2传统家庭养老方式的改变

在我国农村传统的养老方式主要是依靠子女的家庭养老,即以家庭为单位向老年人提供生活上的照顾、物质上的供养和精神上的慰藉。

俗话说“养儿防老”的方式正在逐步弱化。

第一是子女养老的力不从心,尽管在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尊老爱老、赡养老人的优良传统,但是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农村年轻人口比例的降低、成年劳动力比例的缩小,加之计划生育政策的推广和实行,传统型的多子女家庭结构已经改变。

我国当前农村4-2-1或者4-2-2型家庭结构比例不断上升,这种核心家庭结构有两个成年劳动力来赡养四位老人同时抚养一或两个孩子,家庭养老失去了传统型的大家庭互助型的集体养老,这样的负担对于普通的农民家庭是巨大的。

第二是农村年轻劳动力的流出对家庭养老方式带来极大的挑战。

伴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加速,农村中大量年轻劳动力涌入城市,在工作的同时他们也接受了全新的养老观念,他们希望像许多城镇居民一样获得养老保险,以后不在依靠自己子女养老,淡化了传统型的家庭养老方式。

同时这也使现在的代际间关系发生改变,父母不在像以前那样严格控制着子女的财产、收入,父子之间除了血缘和抚养关系几乎没有其他关系,子女也不会像传统社会那样继承父母的财产和土地,对父母的意志惟命是从。

这些因素都推动着在我国农村加快建立养老保险体系。

1.3土地保障功能的弱化

土地保障在农村传统养老方式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是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土地保障的功能正在不断弱化。

第一是土地的大量流失。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大量农村土地流失,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使长期依赖土地收入养家糊口的农民收入减少。

第二是土地收入减少。

经济的发展带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土地经营成本提高,农产品价格持续较低,农民从土地经营获得的收入难以和工业和服务业相比,农民种地的积极性愈来愈低,伴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使许多土地被迫低价转让或者弃耕,加之农业生产风险的加大使这种保障功能愈加不稳定。

 

2.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的历史变迁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就十分关注农村农民的社会保险和生活福利等问题,在我国农村开始着手建立了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安置和社会福利等保障制度。

1956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颁布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文化福利事业部分规定了农村五保供养制度:

“农业合作社对缺乏劳动能力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没有依靠的老、弱、孤、寡、残的社员在生产和生活上给予适当的安排和照顾,保证他们吃、穿和柴火供应,保证年幼的受到教育和年老的死后安葬,使他们的生养死葬都有依靠。

”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一时期的社会养老带有社会救助的性质,由于当时农村生产力低下,社会保障水平低,各个地区的保障水平不一,大部分农民被排除在体系之外,所以并非现在社会保险意义上的社会养老,但是,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开创了我国农村社会养老的先河,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地区开始逐步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集体经济极大削弱,动摇了集体经济作为社会保障的基础。

同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削弱了家庭养老保险的能力,使我国8亿农村人口养老问题成为社会保障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

从80年代开始,我国探索性的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2.1农村养老保险的试点阶段(1985年-1992年)

根据国家“七五”计划提出“建立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雏形”的任务,1986年民政部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在江苏召开了“全国农村基层社会保障工作座谈会”,会议提出建立农村社会保险制度,并从我国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开展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发展以社区为单位的养老保险。

本次会议以后开始在一些农村地区进行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初步形成以农村乡镇企业职工为主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1989年,民政部选择了北京市大同县和山西省左云县作为县级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地区,确立了个人、国家、集体三方共同负担养老保险费用的基本原则。

到1989年全国已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90多个县(市、区、旗)进行了农村养老保险方面的探索,800多个乡镇建立了乡(镇)本位或村本位的养老保障制度,并有了一定资金的积累。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这种资金筹集机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为了更好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991年1月国务院授权民政部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

1991年6月民政部养老办公室制订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确定了“从我国农村实际出发,以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为目的;坚持以资金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坚持自助为主、互济为辅;坚持社会养老保险与家庭养老相结合;坚持农村务农、经商等各类人员社会养老制度一体化的方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县为单位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并在山东、湖北、江苏等省组织了大规模的养老保险制度试点。

两年试点期间成效显著,在全国近600个县开展了大规模的试点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2农村养老保险的推广阶段(1993年-1997年)

1993年民政部成立社会保险司,各种规章制度陆续出台,农村的养老保险工作开始全面推广。

1994年国家组建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服务中心,健全了中央级别的管理机构。

全国有20多个省相继成立了农村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众多基层单位的农村养老保险机构相继建立,基本形成了中央、省、市、县、乡、村多级的上下直属机构和管理体系,管理制度也逐渐健全。

1995年10月,民政部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了全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会议,明确了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稳妥地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规范管理,力争在2000年初步建立,2005年基本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从此,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入了平稳发展阶段,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在全国各地推广范围不断扩大,参保人数稳步上升。

截止到1997年底,全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机构已达2005个,建立养老金保险代办点33140个。

全年投保农民已达7452万人,比上年增加了858万人,增长了13%,共有61.4万农民领取了养老保险金。

全年保险收入42.2亿元,其中保费收入30.7亿元;全年养老金支出33368万元;积累的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已达139.2亿元,比上年增加了39.7亿元。

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已经初具规模并取得较大的成绩。

2.3农村养老保险的整顿停滞阶段(1998年-2002年)

1998年我国政府进行机构改革,决定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由民政部移交至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实行全国社会保险的统一管理,但是这个阶段国家主管部门在是否应有国家办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上产生分歧。

同年,国务院整顿保险业工作小组根据中央1997年的文件要求,对农村养老保险在内的金融业进行调研后指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较多,存在较大的金融和社会风险。

1999年国务院下发14号文件《国务院批转整顿保险业工作小组保险业整顿与改革方案的通知》,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列入了清理整顿范围,指出:

“目前我国农村尚不具备普遍实行社会保险的条件。

对民政系统原来开展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要进行清理整顿,停止接受新业务,区别情况,妥善处理,有条件的可以逐步将其过渡为商业保险。

”加之当时我国利率的连续下调,对农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承诺利息造成巨大压力,为使保险资金的稳定运行,养老保险账户利率被迫下调,造成投保人收益降低。

全国大部分地区农村养老保险出现了参保人数萎缩、基金运行困难等问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处于停顿甚至滑坡状态。

2.4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阶段(2003年-2007年)

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召开,报告明确指出:

在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03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下发了《关于做好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认真做好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通知》,要求各地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理解领会党中央关于农村养老保险问题的决策,许多地区开始积极的探索建立新型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此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典型的模式,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2006年国务院批转发布《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强调:

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从2007年开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开始在部分省份实行,到2007年底,全国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5171万,全年共有392万农民领取了养老金,比上年增加了37万人。

全年共支付养老金40亿元,年末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412亿元。

2.5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发展阶段(2008年至今)

我国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高度重视,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各地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为我们做好农村养老保险工作明确了基本方向。

2008年3月,在第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

“鼓励各地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创造条件探索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有效衔接办法”。

根据这一决定,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与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并开始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

为了进一步实现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战略目标,缩小城乡间在社会保障层次和保障水平上的差距,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在全国10%的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

并在2009年9月4日发布《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对该项制度的实施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任务目标、参保范围、基金筹集、养老金待遇、经办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使得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试点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试点范围扩大到23%的县。

”我国从2009年开始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截至到2012年底我国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大约4.6亿人,领取养老金人数1.31亿人,全国平均参保率接近90%,基金累计高达数千亿元,比原计划提前八年实现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

 

3.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可行性分析

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起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同年9月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指导意见》,决定在全国选择10%的县(市、区、旗)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结合,保障农村居民老年的基本生活,以后逐步扩大试点,在全国普遍实施,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

3.1社会经济条件的具备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城乡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政府已经有能力支付普享型的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金,农民也有能力缴纳个人养老金。

现在我们应当也完全有能力建立新农保制度,让数亿农民解除养老的后顾之忧,让老年农民得到生活上的保障,让他们共享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经济发展成果。

按照新农保制度的设计,政府补贴只负责发放基础养老金,由中央、省、市、县财政共同负担;省级及以下财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