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学生有好学天性的课堂.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876320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追寻学生有好学天性的课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追寻学生有好学天性的课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追寻学生有好学天性的课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追寻学生有好学天性的课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追寻学生有好学天性的课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追寻学生有好学天性的课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追寻学生有好学天性的课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追寻学生有好学天性的课堂.docx

《追寻学生有好学天性的课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追寻学生有好学天性的课堂.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追寻学生有好学天性的课堂.docx

追寻学生有好学天性的课堂

追寻学生有好学天性的课堂

摘要:

遵循学生都有好学的天性,经过六年实践,自创了马坪学校“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有效的解决了农村学生厌学、留守儿童、作业量大等问题。

该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学生提问和学生出题。

马坪学校自2006年实行课堂教学改革,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构建了适合马坪学校的原生态“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马坪学校生态课堂就是要求教师以尊重、引导、培育和发展学生的好学天性为基础,以学生自主生成的问题为营养,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学生健康人格的一种人性化课堂。

它促进了学校师生的共同发展,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提高。

一、在困境中思考

2005年,周大战校长从地处偏僻的高溪市学校调入马坪学校任校长。

马坪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当时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差。

一是办学条件差。

学校只有两栋教学楼,一栋简易的教师周转房和一栋简陋的师生食堂。

二是学生基础差。

学校仅有学生300多人,全部来自农村,其中60%是留守儿童,部分成绩较好或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选择到市区学校就读,导致学校生源萎缩。

三是教师结构不合理。

30余名教职员工中,有近三分之一是以工代教、民办教师转正和复员军人,师资水平参差不齐。

四是学生厌学现象严重。

当时的课堂全是清一色的“填鸭式”教学,课内与课外,学生状态两个样。

课堂内,学生听课索然无味,昏昏欲睡;下课铃一响,学生冲出教室,个个生龙活虎。

五是社会声誉差。

由于学校教学质量不高,留不住学生,教师也人心浮动,老百姓戏称马坪学校为“马跑”学校。

面对这样一个现状,校长周大战思考:

能不能找到一种方法让学生上课不睡觉;能不能找到一种方法让学生在课内和课外一样生龙活虎;能不能找到一种方法让学生像喜欢网络游戏一样的喜欢上课……。

追本溯源,学生厌学的根源就是课堂上“老师一讲到底,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独角戏”般的“满堂灌”,学生极不买帐。

于是,经过一番思想斗争,马坪学校决定:

必须要想方设法改变课堂教学方式,真正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探索中成长

采用什么办法,才能实现上述目标呢?

1、在课改冲动中摸索。

2006年下学期,马坪学校决定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试点。

考虑到小学一年级学生对任何课堂教学方式都感到陌生,可塑性强,且一年级教学内容又相对简单,改革的阻力相对较小。

于是,找到与校长关系融洽且又有课改意愿的一对教师夫妇,让他们在小学一年级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验。

具体做法:

一是打破传统两人一桌、面向黑板的座位编排方式,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

同时,为保证课堂纪律而增加课堂教学人员,由一人变为两人,一人管教学,一人管纪律;二是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自由活动中快乐学习;三是在课堂内完成学习任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通过一个时期的实践之后,马坪学校感觉这种课堂较有成效,就安排他们面向全校老师上了公开展示课。

但结果不尽人意,老师反映不一,主要表现在:

学生睡大觉的没有了,但开小差多了;学生活跃了,学习气氛浓厚了,但课堂纪律“乱”了。

针对老师们提出课堂“乱”的问题,马坪学校想到了用学生管理学生的方法,在每组中选出得力的学生任小组长,并将小组长培训为“小老师”,成为老师手臂的延伸。

这样,在课堂教学中由起初的两个老师管理演变为“一个老师和六个小老师”的共同管理,大大地提高了课堂管理效率。

考虑到农村学校学生生活经历及老师的业务素质等方面原因,马坪学校采取提问、游戏、竞赛等学生喜爱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互动学习,老师只做课堂的引导者和启发者,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弥补了老师教学上本身的缺陷。

为激励学生主动思考、大胆提问、积极抢答,马坪学校又制定完善小组奖罚激励措施,促进学生在纪律、学习、生活等方面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交流互补、合作共赢。

马坪学校还要求老师有意创设平台,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让每个学生都有提问的机会,让学生以提问为乐,以提出不同的问题而自豪,以能提供不同的答案而骄傲。

马坪学校又根据学生的要求,给每个小组配备了一块小黑板,小组以小黑板为中心展开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合作探究、交流互动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

渐渐地,随着课堂形式的变化,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兴趣高涨,参与课堂互动的学生多了,学生的提问也多了、新了。

这就迫使老师们不得不努力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想办法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就这样,在不断实践中摸索,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一路走来,马坪学校慢慢摸清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初步形成了“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雏形。

2、从课改实施中提升。

实验班的初步成功给马坪学校带来了喜悦,也为课堂教学改革在全校推行奠定了基础。

2007年春季,马坪学校决定在全校实施课堂教学改革。

可是,课堂教学改革要真正全面推开却遇到了很多阻力,曾让马坪学校一度处于迷茫之中。

一方面的阻力来自教师和家长。

由于受传统思想影响,很多老师和家长对新的课堂教学方式不理解。

教师心生疑惑:

“校长这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还学不好呢!

还要让校长少讲,恐怕更是‘玩火’。

况且还允许学生在课堂走动,搞得课堂像菜市场一样,闹哄哄的”。

一些家长更不理解:

“马坪学校送孩子来上学,你们老师现在想办法自己不教了,倒让孩子自己学?

”另一方面的阻力来自课堂教学改革本身。

毕竟这是新事物,尽管在实验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由于时间不长,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不是很明显,别人看到的课堂不像课堂,倒像“菜市场”。

另外,小组的合作的方法还比较单调,教学环节还不清晰,老师们感到很难把握。

因此,参与改革的一部分教师和领导也有怨言:

以前备一节课只需要1小时,现在则要3小时,这样子折腾太累太辛苦了,况且辛苦也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很不值,一些人不干了!

面对阻力,校长周大战也曾徘徊过,但是校长心里清楚,这么做是对的。

因此,校长暗下决心,只要自己还是校长,就一定要将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推行下去,绝不回头!

于是,校长多次召开行政会议,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积极采取措施,对症下药。

一方面,改革激励评价机制。

把课堂教学改革绩效纳入教师年度考核的目标,与评优、评先、评定职称、学校奖励工资直接挂钩,这种机制,逼出了教师们课堂教学改革的决心。

另一方面,积极向上级求援,争取教育局领导的重视和教研部门的指导。

2008年马坪学校课堂教学模式初步成型,并在九年级全面推广。

2010年10月初,永州市教育局局长郑山明、副局长李谋韬、基教科长杨兰荣等领导和专家来到马坪学校听课和指导,对马坪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大加赞赏,并从理论和实践上提升了马坪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水平,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明朗起来,老师们操作起来感觉顺手多了。

马坪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勃勃生机。

3、以课改团队来推进。

马坪学校以教研组为团队,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第一,教研组集体备课。

注重集体的交流与研讨,强调“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点燃智慧”、“以情感沟通情感”,采取“提出案例、集体研讨、借鉴补充”的备课策略。

教研组长安排每位教师认真完成重点备课内容,提前写好预案。

集体研究时,主备教师说课,其他教师提出改进意见,形成共识。

第二,组内成员推门听课。

教研组组织老师们相互听课,为教师搭建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推门听课”成了教师的自然行为,老师们常说“校长不在自己的课堂,便在别人的课堂”。

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们的观点在一起碰撞、交锋、交流、融会,积极地推进了马坪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第三,教研组反思评课。

老师们听课后,教研组及时组织大家反思评课。

反思学生的自主性是否得到了充分体现,小组合作互动是否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的展示是否得到了充分发挥;再是反思教师教学导航的设计是否准确,教学环节的承接是否自然,教学效果的凸现是否明显;反思的方法是把自己当作学生来反思学,通过同事中的榜样来反思,通过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回顾来反思。

随着校本教研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教研组的每位成员在长时间的工作中不断磨合,不仅使教研组成了学校的“小教务处”,而且还成为了教师们的“小家庭”,教师们不管是教学上的问题,还是生活中的矛盾,教研组全体人员都齐心协力的帮助解决。

在教研组的不断交流讨论中,实践摸索中,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意识,设计意识、行动意识、反思意识、交流意识日益提高,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形成了参与、协作、探究、交流、共享的课堂教学改革氛围,逐步创建了马坪学校文科、理科和英语科三个“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子模式。

三、在发展中完善

2010年,马坪学校坚持课堂教学改革走过了五年的艰苦历程。

随着教师思想的逐渐解放,全体教师变被动为主动,齐心协力,攻坚克难,迎来了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春天。

2010年12月23日,“永州市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在冷水滩区召开,校长被邀请到会做课堂改革典型发言。

接着,全区召开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会,推广马坪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

2011年6月14日,美国石氏基金会专家到马坪学校听课后,是这样评价的:

在马坪学校,校长看到了像美国孩子一样的学习情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2011年10月省教科院领导、专家们对马坪学校“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专门的调研,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方向正确,精神可嘉,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灌入式的教学方式,是湘西南原生态的教改典型。

湖南省教育厅葛建中副厅长亲临马坪课堂,在全省基础教育课改样板校建设现场会上,以“马坪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极具意义,他具有现实性、普遍性和战略性——”,详细地进行了总结和认证。

马坪学校“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的特点:

第一,低起点。

马坪学校的出发点是从农村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同学们感觉到学习就如同游戏,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做到了让学生想课堂、想提问、想读书,课堂上再也没有了睡觉的现象。

第二,原生态。

马坪学校的课堂是自然、本色的课堂,散发出浓厚的乡土气息。

一是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自然状态,有自主学习的平台,有个性化的提问,有思维火花的碰撞。

学生抢答时,你争校长斗;辩论时,面红耳赤;提问时,十面埋伏;胜利时,欢声雀跃。

二是让学生有自然学习的状态。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行动自由,如鱼得水,可站、可走,可说、可笑,可论、可写,营造了自由、平等、和谐、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三是让学生有自由合作竞争的机会。

课堂是学生自由、平等竞争的“舞台”,有小组和小组之间(提问发问)的竞争,有学生与学生之间(回答、争辩)的竞争,有小组之间团体表现精神的竞争,学习就像是游戏,既紧张、活泼,又激烈、精彩。

四是让师生有平等交流的平台。

课堂上,没有了老师的“谆谆教导”,更没有了老师的呵斥与监督,这里已经成为学生自己的舞台,老师置身于学生之间,时而参与那个小组讨论,时而来到这个小组交流。

师生之间既平等又互相尊重,既严肃又亲密和谐。

“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追求课堂学习环境的自由、和谐温馨;学生学习行为的超脱、奔放;课堂教学的民主、开放;课堂思维的求异、发散;课堂教学的乐学、高效。

让课堂“沸腾”起来,充满个性化学习的气息,焕发勃勃生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享受快乐,享受幸福成长过程。

马坪学校“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成功促进了全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目前,马坪学校的“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在全区、全市学校推行。

四、在总结中收获

马坪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经过六年的潜心研究和探索,用心血和汗水铸就了“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框架,建立了适合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结构,形成了学生、教师、学校协调并进、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一是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在课堂内,学生畅所欲言,尽情地展现自己的才能,毫无顾忌发表自己的意见,与老师像朋友一样探讨问题,与同学们像“对手”一般的争论,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在生活中,学生也做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会了平等对人、礼貌待人,培养起了阳光的个性,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在能力上,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尤其是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非常活跃,没有千篇一律的问题和答案,只有充满个性化的提问和不同方式的解答,学业成绩不断提高。

马坪学校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自学能力强,潜力大,备受欢迎。

近几年来,被省示范性高中录取的62名学生,有15名学生考入全国一流本科大学,其他都考上了二以上大学;去年张亚芝同学参加高考名列全市理科总分第三名,被武汉大学录取。

在2010年、2011年初三毕业学业考试中,马坪学校合格率在全市400多所学校中分别排位第十九名、第六名。

近几年来学生参加各种竞赛佳绩频传,先后有40余人次在市、区各类比赛中获奖。

二是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通过“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老师与学生的关系逐渐亲密融洽,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了学生成长的快乐和自己成长的幸福,因此将教学作为创造性的事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不断创新与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几年来马坪学校涌现一大批课堂教学改革市、区优秀教师,其中马坪学校有9位老师被选派到城区学校任教,引领城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

近几年,马坪学校有11名教师参加市、区学科教学竞赛获一、二等奖,有3篇课堂教学改革论文发表在省级刊物上,有50多篇课堂教学改革论文获市级以上奖励,校长本人也被永州市教育局特聘为教师培训讲课专家。

校长周大战主创的“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获“湖南省第三届基础教育奖特等奖”。

三是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首先是学校受到家长的认可和社会的好评。

过去马坪学校仅有300多名学生,现在已接近600名,其中约200名来自城区,出现了城区学生向农村学校倒流的现象,如今老百姓称赞马坪学校为“宝马”学校。

其次是学校受到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

区委、区政府领导多次到马坪学校现场办公,将马坪学校列为2011年合格学校建设单位,建设总投入竟达1000万元,决定将马坪学校建成全区办学条件一流的标准化合格学校;2011年省教育厅将湖南省义务教育阶段省级课改样板校建设现场研讨会定在马坪学校召开;美国石氏基金会到马坪学校考察后,特捐助40万元支持学校发展。

再次是学校的知名度在提升。

学校先后荣获“冷水滩区课堂教学改革示范学校”称号,“永州市课改示范学校”称号,“湖南省义务教育阶段省级课改样板校建设学校”称号。

到目前为止,已有来自外省、市、州及兄弟县区8000余人次来马坪学校参观、考察、调研和学习。

马坪学校的“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改革模式虽然是低起点、原生态,但作为教育的一员,马坪学校也充满着理想和追求。

钱学森曾提出:

“为什么马坪学校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的问题。

马坪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最高追求就是为了解钱学森之忧,答钱学森之问。

“自主探究式”课堂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发现新问题,挖掘出有独到见解的问题,并具备了探究的意识和创新的思维。

马坪学校准备在下一阶段,进一步探索与思考,进一步实践与反思,进一步总结与提高,把课堂教学改革注入“特色发展,孕育创新人才”的发展内涵,实施创新教育,实现从教学思想到教育实践的转变,构建以创新为核心目标的教学结构,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把学校建设成为对孩子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国家、民族、社会负责的好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